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伏羲文化包括哪些

伏羲文化包括哪些

發布時間:2022-12-30 11:39:32

『壹』 天水的伏羲文化(800字作文)

伏羲文化即是民族始祖太昊伏羲及中華本源文化
一、伏羲
每年農歷正月十六日,相傳為伏羲生日。這一天,天水市民眾自發集會到
祭奠「人宗爺」(按:天水人習慣將伏羲稱為「人宗爺」),乞求幸福安詳,新年好運氣。
除了民間祭祀,天水還在每年舉行盛大的公祭活動。
據《三皇本紀》記載:伏羲「有聖德,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於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結網罟以教佃漁……,養犧牲於庖廚」。伏羲通過仰觀俯察,了解自然萬物,所畫八卦是用8個符號,分別代表天、地、水、火、風雷、山、澤。利用八卦占卜吉凶,正是這種對世界初步認識和把握方式,並孕育著
的萌芽,這也是後來《周易》的思想基礎。此外,伏羲還立九部、設九佐,以龍紀官,號龍師。禪於伯牛,
,教民熟食;制
,定節氣,消息祝福,以測吉凶,嘗百葯,制九針,以拯天疾,開創了中華最早的文明。
1、伏羲民族始祖地位的確立
木本乎根,人本乎祖。民族始祖是民族精神的支柱,是民族凝聚力的紐帶,也是神聖血緣觀念的具體表現。一個民族始祖地位的確立,有歷史的因素,政治的因素,同時也是多種文化相互融匯的結果。中華民族是以漢民族為主體,由多民族共同組成的民族共同體,中華民族共同始祖是國人歷經千百年反復審慎地選擇而確立起來的民族血緣和民族文化的代表。
人們對於歷史的認識的本身也是歷史性的。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對於民族先祖的認定,是從遠古的傳說到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在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中逐漸確立起來的。「
」為中華民族的
,其世系位序的排列在春秋戰國到
已逐步確立。「
」的世系之中,太昊伏羲氏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是居神農、黃帝之前的中華民族的

關於太昊伏羲的文字記載至遲在
即已出現,《左傳》、《管子》、《周易》、《莊子》、
、《列子》、《戰國策》、《國語》、《世本》、《
》、《山海經》等先秦典籍都有關於太昊伏羲的表述。《周易·系辭下》記載:「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包犧氏沒,
作,……
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這段話全面系統地敘述了伏羲功業和始祖地位,影響甚大。
在正史中,司馬遷《史記》從五帝之首的黃帝記起,未為伏羲立傳,但他在《
》說:「余聞之先人曰:『伏羲至純厚,作《易》八卦。』」肯定了伏羲的文化貢獻。到了東漢
的《漢書》,則突破《史記》的界限,將上古帝王世系從黃帝推至伏羲,伏羲開始登上官定正史。《漢書·古今人表》中首敘伏羲,次列炎、黃;《漢書·律歷志序》引《左傳·昭公十七年》「郯子來朝」諸語,認為「稽之於《易》,炮犧、神農、黃帝相繼之世可知。」並以太昊伏羲為歷史源頭,確定他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的地位:「庖犧繼天而王,為百王先。首德始於木,故帝為太昊。」這就是說,在古帝王系統中,只有太昊伏羲氏是「繼天而王」的,因而他是百王之先,炎、黃諸帝繼伏羲而王。
晉代皇甫謐所著《帝王世紀》,是一部專述帝王世系、年代及事跡的史書,所敘上起三皇,下迄漢魏,三皇首列伏羲,次為女媧、
。梁代肖綺《〈拾遺記〉序》中說:「文起羲、炎」。其後唐高祖《修六代史詔》和唐太宗《修晉書詔》均以伏羲為中華文化的肇始者,所謂「伏羲以降,因秦斯及,兩漢繼緒,三國並命,迄於晉宋,載筆備焉」。至唐開元間,司馬貞為《史記》補寫《三皇本紀》,綜述、補充前世有關伏羲的文獻材料,成一篇較為完備的史傳。至此,伏羲在歷史古代典籍中歷史化的過程全部完成。
2、伏羲在民族血緣和民族文化方面的貢獻
現代學者在解釋「民族」的意義時,越來越多地傾向於從種族血緣和文化傳統兩個方面來進行分析。我們在討論民族始祖的確認過程時,要同時看到這兩個方面的因素。歷代典籍對伏羲的文化貢獻所載甚多,這些貢獻歸結起來主要體現在民族血緣和民族文化兩個方面:
首先,從民族文化的形成上來說,傳說伏羲始畫八卦,開啟了我們的民族文化之源。《周易》、《史記》等典籍記載了伏羲「作八卦」的重要貢獻。《論衡·齊世》:「故夫宓犧之前,人民至質朴,卧者居居,坐者於於,群居聚處,知其母不識其父。至宓犧時,人民頗文,智欲詐愚,勇欲恐怯,強欲凌弱,眾欲暴寡,故宓犧作八卦以治之。」描述了伏羲時代的社會狀況。《禮記·禮運篇》注引《中侯握河紀》談到與伏羲關系密切的「河圖洛書」以及八卦:「伏羲氏有天下,龍馬負圖出於河,遂法之畫八卦。」伏羲八卦中所蘊含的「天人諧和」的整體性、直觀性的思維方式和辯證法思想,是我們民族思想方式的基礎。所以,可以說,伏羲開啟了中國傳統文化之先河,是中華文化的原點。另外,傳說伏羲確立了
;發明網罟,教民漁獵;養六畜以充庖廚;造琴瑟,作音樂等。這些均反映了伏羲在文明和文化初創時的貢獻。
與中華民族另外兩個重要始祖
和黃帝相比,
是農業文明之初的代表,主要是對農業生產的貢獻;黃帝是農業文明進化時期的代表,主要是華夏各族政治和制度上統一的象徵。而伏羲所代表的是比炎黃二帝更早的漁獵文明時期,是中華文化最早的源頭,是文明初始的象徵。
其次,從民族血緣的凝聚上說,伏羲時代是一個部族融合的時期,史載伏羲「正姓氏,制嫁娶」。《路史》載:「上古男女無別,太昊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正姓氏,通媒妁,以重
之本,而民始不瀆。」姓氏的主要作用就是明血緣、別婚姻,純正血統。不同部族的人分別有不同的姓氏,「同姓不婚,懼不殖也」,各個部族相互通婚混血,從而奠定了我們中華民族的血脈基礎。這是伏羲在民族血緣方面的偉大貢獻。
太昊伏羲氏還賦予了我們民族以總徽號——龍。《左傳·昭公十七年》載:「太昊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大量文獻和考古資料均證明,伏羲「人首蛇軀」。蛇是伏羲氏的圖騰。中華民族的總圖騰「龍」,正是以蛇為基礎,匯合了多民族圖騰而成的。聞一多在《伏羲考》一文中指出,龍是「由許多不同的圖騰糅合成的一種綜合體,因部落的兼並面產生的混合的圖騰」。龍圖騰的形成,象徵了中華民族主體血脈的匯聚和文化的奠基。從此,普天下的中國人都有了一個共同的名字——「龍的傳人」,共同尊奉同一個祖先——伏羲。在伏羲的旗幟下,多民族團結和合,統一為中華一家。太昊伏羲因此而成為中華民族血緣和文化的廣泛代表。
二、伏羲文化
伏羲文化是中華文化之根.每個民族都有自已民族的文化,每個民族都有自已民族的文化精典;每個民族都有自已民族的文明,每個民族都有自已民族的文明精典。中華文化其根是伏羲文化,博大包容,反映了中華文化的生生不息,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因此,伏羲文化可謂中華文化的精典,可謂中華文明的精典。
如果說歷史的前進與發展的動力是人類文化,那麼,人類文明則是文化的精典。「文化」者,「文」而「化之」,只用「文」才能推動歷史的進程,才能創造人類文明。利用武力,不論其多麼強大,都不能創造世界文明,只能破壞世界文明。中華文化是中華文明的基石,是中華各民族
的基石。
什麼是中華文化?其實,中華文化就是伏羲文化。
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因為伏羲文化不僅構築了中華文化的主要框架,是中華文化的脊樑。同時,伏羲文化也是遠古文明的一個縮影。
伏羲在六千多年前,所創造成的王業可謂昊昊然皇皇然矣!這些王業是世界的物質的精神的?是古文化是古文明?
馬克思認為文化的概念,分為廣義的文化與狹義的文化。廣義的文化包括物質與精神兩個方面。而狹義的文化只包括精神一個方面。而伏羲的王業包括物質與精神兩個方面。如創網罟、始六畜等,其精神方面的如始建都、龍圖騰、畫八封、制嫁娶、正姓氏、創書契、始熟食、創音樂、創炙針等。現在,我們看來,上所列述的十一條,不論表面是屬於物質的創造,還是屬於精神方面的創造,都是屬於大文化,屬於廣義的文化。伏羲的發明,在人類的野蠻時代,上述不論哪一項,都是了不起的人類社會生活的大事件,都牽涉到人類文明的發展。特別是伏羲畫八卦,揭示了天道「
」的大宇宙科學觀,這不僅是當代科學的「高科技」,龍的子孫後人,六千年來把其視為「無字天書」,今天仍舊不失「高科技」之稱呼。其確切的定義,是中華遠古文化,還是中華遠古文明?
關於文明與文明時代的概念與區分,美國人L。H。摩爾根在《古代社會》一書中首先使用「文明時代」。他根據人類「生存技術」的進步,將人類社會劃分為蒙昧時代、野蠻時代與文明時代。文明時代屬於標音字母的出現和文字的出現,直至現代。分為古文明階段與現代文明階段。
的標准有城市、貿易、簡單的機械出現、古代藝術、科學、國家、軍隊、基督教等。
伏羲被稱為中華民族始祖
的「百王先」、「三皇之首」、「上上聖人」,「都」於
,1984年發掘出了羲皇故都
,方廣百畝。被譽為近代地下發掘的規模最大的一座地下古城址。「城市」出現了吧!伏羲創網罟,執伏犧牲養成六畜,開創人類的畜牧時代,結束了茹毛飲血,開始吃熟食,也是一項人類的重大文明吧!伏羲制嫁娶,結束了群婚、亂婚,方始「一夫一妻」的對偶婚,正姓氏,別血緣,提高了人類的自身質量,又是一項關系人類的重大發明吧!不論許慎的《說文解字》,還是其它關於考證中國文字的典藉,皆說八卦的八個符號,是中國方塊字的「祖先」。中華原始文字出現了吧!特別是伏羲畫了八卦,伏羲在六千年前竟創畫了今天仍舊視為科學的「高科技」八卦,在伏羲時代竟出現了「高科技」?
在兩千多年前,晚於
司馬遷《史記》125年的
在《漢書。藝文志》中說「世歷千古,人更三聖」。三聖者伏羲、周文王與孔子也。在漢武帝「
」之後,兩千多年來,儒家文化一直是中華民族的思想支柱和統治基礎。OL]q
中華民族是一個優秀的民族,中華文化是一個優秀的文化。我們一般地說,中華文化是指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釋家文化。實際上,這「三家」是「一家」,三元歸一,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三教歸易」。相傳,伏羲在六千多年前畫了八卦。八卦是天道大宇宙觀的集中體現,是《易經》的理論綱領,古來被子稱為「群經之首」。可以這樣說,《易經》是中華文化的理論綱領。

在《史記。孔子列傳》說:孔子「讀易葦編三絕」。這位儒家創始人在他的學說中,無不充滿《易經》理論思想的燦爛光華。《易經》博大精深,其蘊藏的宇宙全息理論、自控理論、控它理論等,包含了天道、地道與人道。《易經》最高境界是「中和」。這里所說的所謂「中」,在陰陽思想里,它既不陰,也不是陽,這是看不見的、摸不著的形而上的無形的東西,才叫「中」;而「和」則是表現出來形而下的有形的東西,才叫「和」。這個最高境界里,正如《老子》開篇所說:「道可道
」「名可名非常名」,無其道有其道,無其名有其名,這是一個和平的世界,安樂的世界,祥和的世界。可見「中」的境界之崇高了。
孔子「讀易葦編三絕」,終於悟出了《易經》蘊藏的宇宙大道,創立了儒家學說,提出了
的最高思想理想境界——「
」。
全部內容基本上可以用就是兩個字概括,那就是「忠恕」,而「忠恕」的表現形式是「仁」。孔子的學生樊遲問「仁」,孔子的回答說:「愛人。」孔子這種「愛人」的思想依據是什麼呢?孔子在《中庸》里這樣回答道:「仁者,人也,親親為大。」《郭店楚墓書簡.五行》說:「親而篤之,愛也;愛父,其繼愛人,仁也。」《唐虞之道》說:「孝之放,愛天下之民。」《語叢》說:「愛,仁也。」「愛生於性。」
這幾典都說明儒家的「愛人」不止是愛「親親」,不止是愛自已的親人,而是「推已及人」,要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之幼」。這個德行是人的最高境界呀,做到並不容易啊!孔子又提出了他的「
」作為「仁」准則,這就是「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孔子要把「仁」推廣到天下社會,這就是孔子的「克已復禮曰仁。一日克已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已,而由人乎?」在這里,孔子所說的「克已復禮曰仁」,是在「克已復禮」基礎上的「復禮」,才叫著「仁」。「仁」基於「愛」,「愛生於性」。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禮」是規范人的行為外在的禮儀制度,調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要和平相處,「禮之用,和為貴。」於此同時,孔子又要求人必須自覺地遵守禮儀制度,只有這樣才符合「仁」。這就是孔子所說的「為仁出已,而由人乎?」具體說,這就要求人們要報本返始,敬天祭祖,愛自已的父母,重孝思,重師道;不僅如此,而且還要推已及人,愛天下所有的人,有愛心,愛人人。因此說,「禮」是「仁」的前提,沒有「禮」就沒有「仁」可言。孔子說:「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如果「禮崩樂壞」,那麼天下必然要大亂,人世間就不會和諧,就要發生戰爭,就要相互傾軋,就一定要失去和平。社會就永遠沒有安寧了,人世間就發生災難。所以,孔子說「一日克已復禮,天下歸仁焉。」天下歸「仁」了,人世間就會永遠充滿「仁」,就會永遠充滿「愛」,那麼,這個世界就是孔子所嚮往的「理想社會」了。
孔子要求人人要有「仁」的思想基礎,人人要嚮往「仁」,在日常生活中去實踐,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這就是「極高明而道中庸」了。孔子這里把《易經》的宇宙全息理論、自控理論控它理論等運用到人類社會了。這就孔夫子的高明,聖人之所在。八卦的「中和理論」運用到人類社會,把儒家學說思想推向了人類思想境界的頂峰。`S
如果說孔子是儒家的第一位大聖人,那麼,孟子則是第二位大聖人。孟子《告子上》這樣說道:「知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
如果說孔夫子是儒家學說的第一位大聖人,孟子是儒家學說的第二位大聖人,那麼,朱熹則儒家學說的第三位大聖人。
朱熹在《朱子文集》中這樣說道:仁者,「在天地則盎然生物之心,在人則溫然愛人利物之心,包四德而貫四端者也。」「天心」本乎「人心」,「人心」與「天心」是相通的、一致的、統一的。所以,《中庸》這樣說道:「誠者,天之道;誠者,人之道。」這就是儒家學就的「
理論」。天誠則和,人誠則安,道誠則尚。
,道出了人類和平的真諦。
儒家學說這位創始人孔老夫子把《易經》融會貫通了,他了發現社會規律與自然規律驚人的一致性,他發現了社會科學源本於自然科學吧!「天機」戮破了,他發現人社會原來是宇宙大世界的一個縮影,或者說是宇宙大世界的「蒼海之一栗」。古今中外任何大聖人,他們提出的不管是什麼學說,他們都不是發明而是發現了什麼,只是發現了什麼規律,這個發現就了不得了!孔夫子這個偉大的發現,不僅在中國,而且在全世界都是
的,竟在中華文化中
兩千五百多年!
在二十一世紀西方最受崇拜的大哲學家羅素在他的《
史》中說:「笛卡爾的哲學......完成了或者說極近乎完成了由
開端,而主要因為宗教上的理由,經基督教哲學發展起來的精神、物質二元論......笛卡爾體系提出來的精神世界與物質世界兩個平等而彼此獨立的世界,研究其中之一能夠不牽涉另一個。」
可惜這位西方偉大的哲學家的基本觀點,是天人二分,從根本上與宇宙大道背道而馳而馳了!因他是單純的研究一點,而忽視了另一點,人的一隻手長在人身上,另一隻手也長在人身上,只研究左手,而忽視了右手,忘記了人本身,怎能全面研究人呢?只研究一個,不研究相關的一個,怎麼能全面呢?這樣的理論簡直如工程兵開鑿山洞一樣,只有鑽出了他打的山洞後,他才豁然開朗,才知道洞口外的
。話說到這里,我們並無否定西方文化價值的想法。
中華文化則完全不同於西方文化,中華文化的基本理論是「天人合一理論」,也就是就研究天道,不能不研究人道;而研究人道,不能孤立地研究人道,必須要研究天道,這樣才有本有未,叫做全面。人離不開天,離開了天,離開了自然,離開了宇宙,那就偏面了,必然會發生謬誤。很簡單的普通道理,人離開了天,沒有天賜的一口氣,何談人之存在?那就要一命嗚呼了。
孔子說:「人能弘道,非道弘天。」這說明天與人的關系,人在人類社會生活中,只能順天,不能逆天,因此人類社會,不論研究自然也好,研究人類社會也也,只能光大天道,必須要立足於宇宙大世界觀。
朱熹在《
》中說:「天即人,人即天。人之始生,得於天也;既生此人,則天又在人矣。」此話說得絕妙極了,表面上說的是人離不天,天離不開人,實質上說的是「天是大宇宙,人是一個小宇宙,天中有人,人中有天。」
天是什麼?一般的說,大家看到的是蒼天。具體的說是宇宙。在中國典藉《尚書。虞書》中有「皇天上帝」記載,在《詩經。大雅》中有「皇矣上帝」的說法。中國古來稱天為「上帝」,俗稱「爺」,又稱「老天爺」。這位不僅是地球上的「老爺子」,而且是整個宇宙的「老爺子」。地球在他的宇宙大家族中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一個「小孫兒」。因為太陽系在宇宙中是「滄海之一栗」。地球在太陽系中,又是太陽系中「滄海之一栗」。這位「老爺子」的「上帝」,能一統整個沒有時空的大宇宙,而且又是那樣的井然有序,各星有各星的軌道,不論有生命的,不論沒生命的,不論大的,不論小的,各式各樣的,都相安和平。對於地球,地球圍繞太陽轉,月亮圍繞地球轉,人來到了地球上,有喝的水,有吃的植物,植物土中生,而且又是那樣的神秘,隨四時有序的生長枯稿生長循規蹈矩有序,讓像一個無形的金色鎖鏈,讓人類享受不盡,生生不息。人也是那樣的神秘,生死亡沒,也同樣的生生不息。所以,《易經。易大傳》說:「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地勢坤,厚載萬物。」「君子自強不息」為什麼自強不息?這位「君子」僅僅是指人嗎?上帝為什麼在大地上「厚載萬物」?天有生命嗎?有理性嗎?有目的嗎?為什麼有「天道」?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但確實存在的「天道」是怎麼產生的?耐人思索啊!
《論語.泰伯》中說:「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天生人,天有性。所以,人稱天為「上帝」或者「老天爺」。爺有什麼基因,孫子應當有什麼基因。人雖然說有性,這個「人性」,因為來自於天的因子,就是「天性」俗語說「你這個人天性不改」,說的就是這個。如果說天與人的關系,或者說天道與人性的關系,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孔子在《中庸》中曾經這樣說道:「天命之謂性。」孔夫子說的是人性是有天賦予的,即是人性是先天固有的。
在《郭店楚簡》中有這樣一句話,「性自命出,命由天降。」這里的「命」是指天之命,命是由天而降的,命是由天決定的。這正像草長草枯一樣,全是天生天殺。人也是如此。
認為天是外,對於人有一種超越力量,同時,又是一種支配於人的一種支柱力量。這個力量是龐大的,不以人的意願為轉移的,是什麼力量也改變不了的。不僅是力理,而且,又有規律。所以,孟子在《孟子.盡心上篇》說:「存其心,養成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正因為此,孔子有「五十而知天命」之說。孔夫子所說的「天命」,其實,是天道,即宇宙大道,即宇宙規律。人到了五十歲,知天所為,知人所為,然後知道,知道然後知命。人,是社會的一員,是社會的一部分,人生需符合社會規律,才無往而不順。若不符合,就難於生存了。而社會規律來源於何處?什麼樣的社會規律是正確的?原來社會規律來源於自然規律,而自然規律就是宇宙規律,或者說源自宇宙規律。社會規律必須符合宇宙規律,人類必須照自然規律辦事。否則,人類就要受到懲罰,人類社會就會不太平。我們從這里可以看出,儒家學說的高明了。
王夫之在《正蒙注》中對儒家學說的「天人合一理論」的詮釋非常高明。他這樣說道:
「抑考君主之道,自漢以後,皆涉獵故跡,而不知聖學為人道之本。然濂溪周子首為太極圖說,以究天人合一之源,所以明夫子之生也,天命流行之實,而以其神化之精粹為性。乃以為事物當然之理,無非陰陽變化自然之秩序,而不可違。」
這里,王夫之把儒家學「天人合一理論」中的天道與人道、天與人的關系,解釋得維妙維肖:「人道」的「日用事物當然之理」,乃是「陰陽變化自然之道」,「人道」離不開「天道」,人離不開天。
儒家學術的基本理論「天人合一理論」源自《易經》。伏羲一畫開天,開物成霧畫八卦,一卦之三爻,上爻是天,初爻是地,中爻是人。這就是說,天在上,地在下,人在
。同時,也說明天生人,地養人,
方成世界。沒有人不成世界,沒有天也就沒有人。
早於孔子的中國偉大哲學家老子提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的「無為理論」。「自然」是什麼?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道」,天指的是宇宙,地自然厚載萬物,這像一個金色的鎖鏈道出了宇宙生生不息圖。「無為理論」是什麼?「無為」指的是自然規律,或者說指的是宇宙規律。老子琢透了宇宙大道,同時,他也琢磨透了人類社會。他提示人類,要遵循這么一條規律:人應當效發地,地應當效發天,天應當效發「道」,「道」是自然而然的自然規律,即宇宙規律。自然無為,法道自然,太和萬物,這就是老子理論的全內容。道家理論的其本其根是天道。老子的理論基礎之源,同儒家學說「天人合一理論」,不謀而合,同源自《易經》的核心理論八卦。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中華姓氏的博大內涵。我們說伏羲正姓氏,是正天道,正天性,正宇宙生生不息之大道。
同時,從這里我們還可以看出中華文化「敬天祭祖」的博大內涵,天為什麼可敬?天有「性」,人之本也。為什麼要祭祖?人之源也。人知本源,方才能生生不息。
同時,也可以看出中華文化的燦爛豐彩。在六千多年前,中華民族的始祖與中華民族的文化始祖太昊伏羲畫出了八卦,八卦揭示了自然大道,揭示了宇宙大道,結束了千古
,使人類開始了「以卦治天下」,也就是以數治天下,也就是以「中和理論」治天下。自伏羲第一代起,歷十五代而至炎帝
,牛羊等享、工具公有,人人平等,人人相愛,千餘年沒有戰爭,這是一「天蒼蒼,地茫茫,低頭風吹見牛羊」的太平遠古畜牧世界。
伏羲畫八卦是中國歷史上的中國歷史傳說時代了不起的大事件,它使人類古文明暴發了一次大的「革命」。作為人類的古文明,太昊伏羲始「正姓氏」,是人類古文明的一個重大方面。「正姓氏」的「別血緣」,其實質提示人類要返本報祖,正本正祖,遵循天道,即遵循宇宙規律。人們天天呼喚你,警示你的姓氏,呼喚你的姓氏,要你不忘八卦的最高境界中與和,不忘生生不息,要相安和平,保持一個康寧的世界。
天、祖、人三者合一,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特點。伏羲首先是人,又是中華民族的祖先。人類把宇宙視為上帝,認為是上帝創造了世界,是上帝創造了人。同時,把祖先視為人世間的上帝。把天俗稱呼為「天爺」,把伏羲稱為「人祖爺」。

『貳』 伏羲文化的文化貢獻

現代學者在解釋「民族」的意義時,越來越多地傾向於從種族血緣和文化傳統兩個方面來進行分析。我們在討論民族始祖的確認過程時,要同時看到這兩個方面的因素。歷代典籍對伏羲的文化貢獻所載甚多,這些貢獻歸結起來主要體現在民族血緣和民族文化兩個方面: 首先,從民族文化的形成上來說,傳說伏羲始畫八卦,開啟了我們的民族文化之源。《周易》、《史記》等典籍記載了伏羲「作八卦」的重要貢獻。《論衡·齊世》:「故夫宓犧之前,人民至質朴,卧者居居,坐者於於,群居聚處,知其母不識其父。至宓犧時,人民頗文,智欲詐愚,勇欲恐怯,強欲凌弱,眾欲暴寡,故宓犧作八卦以治之。」描述了伏羲時代的社會狀況。《禮記·禮運篇》注引《中侯握河紀》談到與伏羲關系密切的「河圖洛書」以及八卦:「伏羲氏有天下,龍馬負圖出於河,遂法之畫八卦。」伏羲八卦中所蘊含的「天人諧和」的整體性、直觀性的思維方式和辯證法思想,是我們民族思想方式的基礎。所以,可以說,伏羲開啟了中國傳統文化之先河,是漢族文化的原點。另外,傳說伏羲確立了天文歷法;發明網罟,教民漁獵;養六畜以充庖廚;造琴瑟,作音樂等。這些均反映了伏羲在漢族文明和文化初創時的貢獻。
與中華民族另外兩個重要始祖炎帝和黃帝相比,炎帝是農業文明之初的代表,主要是對農業生產的貢獻;黃帝是農業文明進化時期的代表,主要是華夏各族政治和制度上統一的象徵。而伏羲所代表的是比炎黃二帝更早的漁獵文明時期,是中華文化最早的源頭,是文明初始的象徵。 其次,從民族血緣的凝聚上說,伏羲時代是一個部族融合的時期,史載伏羲「正姓氏,制嫁娶」。《路史》載:「上古男女無別,太昊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正姓氏,通媒妁,以重人倫之本,而民始不瀆。」姓氏的主要作用就是明血緣、別婚姻,純正血統。不同部族的人分別有不同的姓氏,「同姓不婚,懼不殖也」,各個部族相互通婚混血,從而奠定了我們中華民族的血脈基礎。這是伏羲在民族血緣方面的偉大貢獻。
太昊伏羲氏還賦予了我們民族以總徽號——龍。《左傳·昭公十七年》載:「太昊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大量文獻和考古資料均證明,伏羲「人首蛇軀」。蛇是伏羲氏的圖騰。中華民族的總圖騰「龍」,正是以蛇為基礎,匯合了多民族圖騰而成的。聞一多在《伏羲考》一文中指出,龍是「由許多不同的圖騰糅合成的一種綜合體,因部落的兼並面產生的混合的圖騰」。龍圖騰的形成,象徵了中華民族主體血脈的匯聚和文化的奠基。從此,普天下的中國人都有了一個共同的名字——「龍的傳人」,共同尊奉同一個祖先——伏羲。在伏羲的旗幟下,多民族團結和合,統一為中華一家。太昊伏羲因此而成為中華民族血緣和文化的廣泛代表。

『叄』 伏羲有很多文化發明包括婚姻制度還有什麼

伏羲有很多文化發明包括婚姻制度還有:

一、創立八卦,開啟了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源。伏羲八卦中所蘊含的「天人諧和」的整體性、直觀性的思維方式和辯證法思想,是中華文化的原點。

二、教民作網用於漁獵,提高了人類的生產能力。同時教民馴養野獸,這就是家畜的由來。

三、變革婚姻習俗,倡導男聘女嫁的婚俗禮節,使血緣婚改為族外婚,結束了長期以來,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狀態。

四、始造文字,用於記事,取代了以往結繩記事的形式。

五、發明陶塤、琴瑟等樂器,創作樂曲歌謠,將音樂帶入人們的生活。

六、將其統治地域分而治之,而且任命官員進行社會管理,為後代治理社會提供借鑒。

七、根據《長沙子彈庫楚帛書》的記載可知伏羲時期已有天地,但仍是一片荒蕪,於是伏羲娶妻,生子嗣,命名萬物。

『肆』 伏羲有很多文化發明包括婚姻制度什麼什麼等

伏羲有很多文化發明包括婚姻制度、創立八卦、教民作網用於漁獵、變革婚姻習俗、始造文字、發明陶塤、琴瑟等樂器等。

相傳伏羲人首蛇身,與女媧兄妹相婚,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占卜八卦,創造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他又結繩為網,用來捕鳥打獵,並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發明了瑟,創作了曲子。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伏羲的歷史地位

自古以來三皇五帝就受到歷代帝王的尊敬與祭祀,作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的伏羲是有大智的思考者和發明創造者,對中華民族的文明進步和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直到今天,伏羲女媧以及炎黃二帝依舊是國家正經提出要祭祀的人文始祖,他們是華夏兒女共同的父親母親,2008年太昊陵也以單日82萬的遊客記錄打破吉尼斯世界紀錄,成為全球第一廟會。而每年國家都會派遣官員與兩岸三地華夏兒女共同參加祭祖大會(公祭先祖盛典)。

『伍』 伏羲文化節的伏羲介紹

伏羲是中國古代傳說中一位對華夏文明作出過卓越貢獻的神話人物,有關他的傳說,最具神秘色彩的便是他的出生和成婚,傳說中的伏羲人面蛇身,是因他的母親在一個名叫雷澤的地方踩了一個巨人的腳印而懷孕12年後出生的。這個雷澤據考證就在現今的天水市境內。再後來,一次洪水吞沒了整個人類,唯有伏羲和他的妹妹女媧倖存了下來。要使人類不致滅絕,他倆就必須結為夫妻。但兄妹成婚畢是很難的,於是他們商量由天意來決定這件事。怎樣決定呢?兄妹倆各自拿了一個大磨盤分別爬上昆侖山的南北兩山,然後同時往下滾磨盤,如果磨合,就說明天意讓他倆成婚。結果,磨盤滾到山下竟然合二為一了,於是,他倆順天意成婚,人類從此得以延續。如果您有幸來甘肅天水,那麼,在伏羲廟內您不僅可以看到這兩塊神奇的磨盤,而且您還可以用手去摸一摸它們,據說還可以促進夫妻和睦、家庭幸福呢!
據史載,伏羲曾教人們織網捕魚,從而使人類原始的狩獵狀態進入到初級的畜牧業生產;他確定了婚嫁制度,創造了歷法,發明了樂器,教會了們製作和食用熟食,結束了人類身披樹葉,茹毛飲血的野性狀態;最重要的是,伏羲始創了中國古代文化的秘密符號--八卦,這是一組代表自然界天地水火山川雷電的象形文字,也是中國文字的起源。而其中所蘊含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成為古代東方哲學的標志,並吸引著國內外無數學者探索和研究。日本國高島易斷總本部以高島成龍先生為首的一行易經研究人員,每年的陰歷五月都要專程來甘肅天水祭拜伏羲,今 年已經是第21次了。
隨著部落的兼並和遷徙,伏羲所創立和倡導的古代文明沿渭水到黃河流域,與其它民族相融合,形成了以炎黃部落為核心,以伏羲文化為本體的民華夏民族。因為伏羲人面蛇身而崇奉的蛇圖騰,也由黃土高原蔓延到中原大地,演變成為龍圖騰,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伏羲因此成了全世界華人的始祖。

『陸』 隴西成紀的成紀與伏羲文化

中國的上古文明是以農業的產生與發展為基礎的文明。因之,成熟農業的出現,應當是確立中國古文明的首要條件。2010年4月《科學通報》發表的「甘肅大地灣遺址距今6萬年來的考古記錄與旱作農業起源」論文指出:「第5層炭屑的AMS14C測年結果接近於距今8000年,與此前報道的大地灣一期的測年結果基本一致。炭化黍遺存和狗的骨胳同位素顯示,黍可能在此時已被馴化……人類經濟生活方式發生了較大變化,黍或粟遺存大量出現,說明植物資源在人類生活中的作用不斷加強,農業經濟日漸成為人類經常生活中的主體……人骨和動物骨胳同同位素研究表明,大量的農作物和少量馴養動物是人類食譜的主要內容,從側面說明農作物產量可能大大增加,較成熟的農業經濟已經基本建立」。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新石器時代的考古成果。成熟農業經濟發展的過程,必然會相應創造出完美的上古文化。該論文還指出:大地灣的先民在從先進採集狩獵、早期農作物裁培,到成熟農業出現,歷時50個世紀。在這個漫長的時期,大地灣先民的生產與生活工具由細石器製品發展到陶器與彩陶器物,大地灣一期陶紡錘的出現,說明已經有了毛或麻的粗紡織物;陶塤、陶鼓和彩陶繪畫器物的出現,說明已經有了豐富的音樂、舞蹈、美術等娛樂活動;陶制的計量器物的出現,說明數與數學已經在先民的生產與生活中廣泛應用。8000年前在古成紀地域誕生了伏羲。伏羲的偉大在於他總結前人文化成果的基礎上,發明了以刻劃(畫)符號組成示意文字,並以刻畫的圖與形,取代了實物記事,引導先民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文明時代。伏羲與他所建立的伏羲氏部落的歷代先賢們,在繼承實物記事的基礎上創造了以「先天易學」為核心的伏羲文化。伏羲文化產生的經濟基礎是8000年前在大地灣已經出現的成熟的農業經濟。這就是大地灣一期文化與伏羲文化在時間與空間上都相重合的歷史必然,這是中華大地上現已發掘出的7000多個新石器遺址中的唯一!而靜寧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根本沒有出土這么多的文化遺存,而且與伏羲女媧的傳說很難聯系起來。8000年前,伏羲運用最早的農業文明成果,創始「易與天地准」的伏羲文化。之後,伏羲和伏羲氏部落的族人,從古成紀出發,沿渭河、黃河東進,歷經千百年的艱辛跋涉到達黃淮平原,把已經成熟的農業文明與先進的文化,傳播到華夏大地的每一個角落,以文化魅力與天下的大多數部落相融合,以「龍師」命名的方式組成多個部落聯盟。散布於中華大地的多元文明漸次歸於伏羲文化,大家有了共同的文化基因,中華民族起源的「多元一體」格局就此形成。伏羲被後人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這個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什麼呢?引用著名人類社會學家費孝通的一段話說明:「中華文化的傳統里一直推重《易經》這部經典著作,而《易經》主要是講陰陽相合而成統一的太極,太極就是我們近世所說的宇宙。二合為一是個基本公式,『天人合一』就是這個宇宙觀的一種說法。中華文化總的來說是反對分立而主張統一的,大一統的概念就是這『天人合一』的一種表述,我們一向反對『天人對立』,反對無止境地用功利主義態度,片面地改造自然來適應人的需要,而主張人盡可能地適應自然」。伏羲始創「先天易學」的核心是「天人合一」的樸素辨證思維,是傳承了8000年之久的東方哲學的根源,是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的基因。《甘肅新通志》中也有「開天明道帝庖羲實作之首帝,誕於成紀,成紀今秦安也」的記述。成紀是甘肅見於史籍的最早地名,它遠遠早於成紀縣。它最早是以一個與伏羲出生地緊密相關的古地名出現的,因此,一般文獻通稱秦安縣為古成紀或「羲皇故里」。在伏羲故里的大地灣發掘出了不少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以大量史前的出土文物給人們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啟示。《遁甲開山圖》以「大庭氏」為伏羲名號的開始,這個稱謂說明伏羲氏以建築大房子為特徵。大地灣遺址中的F901房址面積高達420平方米,這種超大房子在全國古遺址中則是絕無僅有,因此傳說中的大庭氏無疑就是伏羲氏。從大地灣出土的糜子、油菜子的碳測年代和出土的豬、狗、羊、等獸及蚌殼、蚌珠等裝飾品來看說明早在7800年前,伏羲氏族就已在清水河流域(古名略陽川)定居下來,除從事很原始的農耕生活外,還從事漁獵和飼養業。這與伏羲時代人們「結網罟以教佃漁。養牲以充庖廚」相一致。大地灣晚期第九區地層中出土的殘陶祖,這是男性生殖崇拜的物證,說明了人尖最早的性文化崇拜,反映了先民對人祖的紀念和崇敬,這與傳說伏羲和女媧兄妹婚誕生了人類密切相關。除了大地灣遺址中出土的大量物證外,在秦州區、麥積區、甘谷縣、秦安縣境內有關紀念伏羲、女媧的祠廟、姓氏和傳說相當多,秦州區有中國最早、規模最大的伏羲廟,麥積區有伏羲畫卦的卦台山、龍馬洞、分心石,甘谷縣有風台、風塋,秦安城東側的鳳山上很早就塑有三皇的尊像(今已無存),還有著名的女媧祠,秦安縣境內的安伏鄉,距離大地灣較近,是一個用「伏」字作姓、作地名非常多,且十分集中的鄉鎮。據古籍記載,伏、風、宓本是一姓。風姓於今渺然無聞,宓姓也寥寥無幾,唯有伏姓尚散居全國各地,而聚居地仍在今秦安縣北,安伏鄉為最多。

『柒』 伏羲文化的簡介

每年農歷正月十六日,相傳為伏羲生日。這一天,天水市民眾自發集會到伏羲廟祭奠「人宗爺」(按:天水人習慣將伏羲稱為「人宗爺」),乞求幸福安詳,新年好運氣。
除了漢族民間祭祀,天水還在每年舉行盛大的公祭活動。 木本乎根,人本乎祖。民族始祖是民族精神的支柱,是民族凝聚力的紐帶,也是神聖血緣觀念的具體表現。一個民族始祖地位的確立,有歷史的因素,政治的因素,同時也是多種文化相互融匯的結果。中華民族是以漢民族為主體,由多民族共同組成的民族共同體,中華民族共同始祖是國人歷經千百年反復審慎地選擇而確立起來的民族血緣和民族文化的代表。
人們對於歷史的認識的本身也是歷史性的。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對於民族先祖的認定,是從遠古的傳說到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在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中逐漸確立起來的。「三皇五帝」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其世系位序的排列在春秋戰國到秦漢時期已逐步確立。「三皇五帝」的世系之中,太昊伏羲氏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是居神農、黃帝之前的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關於太昊伏羲的文字記載至遲在春秋戰國時期即已出現,《左傳》、《管子》、《周易》、《莊子》、《荀子》、《列子》、《戰國策》、《國語》、《世本》、《逸周書》、《山海經》等先秦典籍都有關於太昊伏羲的表述。《周易·系辭下》記載:「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包犧氏沒,神農氏作,……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這段話全面系統地敘述了伏羲功業和始祖地位,影響甚大。
在正史中,司馬遷《史記》從五帝之首的黃帝記起,未為伏羲立傳,但他在《太史公自序》說:「余聞之先人曰:『伏羲至純厚,作《易》八卦。』」肯定了伏羲的文化貢獻。到了東漢班固的《漢書》,則突破《史記》的界限,將上古帝王世系從黃帝推至伏羲,伏羲開始登上官定正史。《漢書·古今人表》中首敘伏羲,次列炎、黃;《漢書·律歷志序》引《左傳·昭公十七年》「郯子來朝」諸語,認為「稽之於《易》,炮犧、神農、黃帝相繼之世可知。」並以太昊伏羲為歷史源頭,確定他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的地位:「庖犧繼天而王,為百王先。首德始於木,故帝為太昊。」這就是說,在古帝王系統中,只有太昊伏羲氏是「繼天而王」的,因而他是百王之先,炎、黃諸帝繼伏羲而王。
晉代皇甫謐所著《帝王世紀》,是一部專述帝王世系、年代及事跡的史書,所敘上起三皇,下迄漢魏,三皇首列伏羲,次為女媧、炎帝。梁代肖綺《〈拾遺記〉序》中說:「文起羲、炎」。其後唐高祖《修六代史詔》和唐太宗《修晉書詔》均以伏羲為漢族文化的肇始者,所謂「伏羲以降,因秦斯及,兩漢繼緒,三國並命,迄於晉宋,載筆備焉」。至唐開元間,司馬貞為《史記》補寫《三皇本紀》,綜述、補充前世有關伏羲的文獻材料,成一篇較為完備的史傳。至此,伏羲在歷史古代典籍中歷史化的過程全部完成。

『捌』 伏羲文化介紹下

伏羲氏
伏羲是中華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居三皇之首。

伏羲氏,一作宓羲、包犧、伏戲,亦稱犧皇、皇羲。一說伏羲即太昊,本姓風。傳說他有聖德,像日月之明,故稱太昊。神話中華夏民族的始祖。又傳他教民結網,從事漁獵畜牧。始畫八卦,造書契、都陳。在位15年。

相傳其人首蛇身,與其妹女媧成婚,生兒育女,成為人類的始祖。又相傳他是古代東夷部落的傑出首領。伏羲根據天地間陰陽變化之理,創制八卦,即以八種簡單卻寓義深刻的符號來概括天地之間的萬事萬物。此外,他還模仿自然界中的蜘蛛結網而製成網罟,用於捕漁打獵。關於太昊伏羲氏的記載在古籍中常見,但又說法不一。

像中伏羲氏散發披肩,身披鹿皮,一派遠古風范。遠古時期,人們以石器加工獸皮,再以骨針等工具進行縫制,用以禦寒。圖中左下角畫有八卦圖形表明他創制八卦的功績,而伏羲氏的目光顯得深沉、睿智,無愧於古代智者的形象。

相傳伏羲的母親華胥氏外出,在雷澤中無意中看到一個特大的腳印,好奇的華胥用她的足跡丈量了大人的足跡,不知不覺感應受孕,懷胎十二年後,伏羲降生了。晉皇甫謐《帝王世紀》說:「太昊帝庖犧氏,風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跡出於雷澤,華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於成紀。」東晉-王嘉《拾遺記》說:「春皇者,庖犧之別號。所都之國有華胥之州,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繞神母,久而方滅,即覺有娠,歷十二年而生庖犧。」唐司馬貞《補史記·三皇本紀》說:「太暤包犧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

伏羲氏是中國文獻記載中的最早的智者之一。伏羲氏對事物有著敏銳的觀察力、對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同時他又擁有著超人的智能。伏羲氏將他觀察到的一切,用一種數學符號(這種二進制數學模式成為當今計算機技術發展的基石)描述了下來,這就是八卦。

上古時期,孟津東部有一條圖河與黃河相接,龍馬負圖出於此河,伏羲氏依龍馬之圖畫出了乾、兌、離、震、巽、坎、艮、坤為內容的卦圖,後人稱為伏羲八卦圖。伏羲氏仰觀象於天,俯察法於地,用陰陽八卦來解釋天地萬物的演化規律和人倫秩序。伏羲氏造書契、正婚姻、教漁獵,結束了人們茹毛飲血、結繩記事的蒙昧歷史,開創了中華文明。龍馬負圖寺遂成為「河圖之源」,伏羲氏則被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根之祖」、「人文之祖」。《漢書·孔安國傳》曰:「龍馬者,天地之精,其為形也,馬身而龍鱗,故謂之龍馬,龍馬赤紋綠色,高八尺五寸,類駱有翼,蹈水不沒,聖人在位,負圖出於孟河之中焉。」

據說伏羲乃雷神之子。《山海經》說:「雷澤中有雷神羲龍身而人頭,鼓其腹。」《太平御覽》引《詩含神霧》說:「華胥氏因踏雷神足跡,感而有孕,生伏犧。傳說伏羲蛇身人首,有聖德。」

伏羲氏有赤龍氏,降龍氏,上龍氏,屠龍氏,青龍氏,水龍氏,潛龍氏,長龍氏,白龍氏。

伏羲氏的遷移和龍圖騰的形成

伏羲氏在天水發源,以蛇為圖騰。古書中記載,伏羲氏生於成紀,徒治陳倉,都於陳,在位一百五十年,傳十五世。伏羲氏發源於成紀,發展壯大後,沿著渭河谷地進入關中,出潼關,傍崤山、王屋山、太行山東遷,而後折向東南,最後都於陳。這一活動區大體與仰韶文化古遺址的分布區相吻合。只是伏羲氏是氏族遷徙還是文化影響尚待研究。

今河南淮陽蔡河之濱,有「太昊伏羲氏之陵」,高約20米,上圓下方,據傳此陵在春秋時已有,習傳至今。陵區周圍古柏參天,碑刻林立,為公認的伏羲墓地。

龍圖騰的形成,源於伏羲,而非炎帝,黃帝。除了聞一多先生論述外,還有其它證據。司馬貞《補三皇本紀》前面雖說伏羲蛇身人首,但在最後卻言伏羲氏「有龍瑞,以龍紀官,號曰龍師」。這種記載暗示了伏羲氏在龍圖騰形成中所起的主導作用。又蛇在生肖中叫小龍。蛇如果有了靈性,就變成了龍。漢代緯書中講,伏羲氏首德於木,為百王之先。伏羲氏即是青龍,青帝。炎帝神農氏以火德為王,為赤龍;黃帝軒轅氏以土德為王,為黃龍。按照五行始終說,最先出現的是木,而非火、土。同理,青帝也應該是遠古第一帝,青龍也是中華民族第一龍。伏羲氏自然也就是當之無愧的龍圖騰的創始者,而天水,也就是龍圖騰發源地。龍的傳人,在知道炎黃為老祖宗的同時,也不應該忘記,在炎皇之上,還有一位更偉大,更古老的始祖,開創了華夏民族的文明。

伏羲氏的蛇圖騰和天水的蛇禁忌

伏羲氏蛇身人首,說明伏羲氏以蛇為圖騰。在《山海經》中,人首蛇身,人首龍身的神數量巨大。可注意的是尤以北、西、南為多。東方《海內東經》有雷神,龍身而人頭,據考證此條為錯簡,應在《海外西經》。又前面已知雷澤在甘肅庄浪,雷浪之神也應在西北。《山海經》中神有454個,「神人」307個,與蛇、龍有關的達138個,佔45%,可見,蛇在遠古先民心中的地位之高,無與倫比。

以蛇為圖騰,在防衛同族的同時,也會發生不愉快。每個老祖宗當然認識自己的子孫,認識他們的相貌和聲音。但兒孫太多時,老祖宗一時疏忽,認錯了人,那是誰也不能擔保的。於是同一圖騰族的人對這個老祖宗是又敬又怕,惟恐招惹。同時,兒孫們最好是不時在老祖宗面前演習他們本圖騰的特殊姿態動作與聲調,還要經常在裝飾上表現本圖騰的特殊形象以便老祖宗隨時隨地能夠注意,保護族類。

天水至今仍保留著對蛇的敬畏之情和禁忌。家裡面發現的蛇叫家蛇,如果出現,表示家中有邪氣,家蛇不能安居,主人應焚香磕頭禮拜,氣神驅邪。看見交尾的蛇要迴避,並且不能同其他的人說,交蛇的形象和古代伏羲女媧蛇身人首的形像相似。蛇名不直呼。通稱為長蟲,生肖中稱蛇為小龍。並且,蛇有靈性。鄉間塑造神像,往往抓小蛇放入泥胎頭部或腹內,以顯示神性靈驗。農村人常說,某某山有大長蟲,粗如水桶,經過處草木都被壓倒。這種大蛇,也是這座山的靈性所在。蛇鑽七竅,更是真龍天子。遇蛇要避,蛇有難要救。天水一帶最忌諱的是打蛇。打蛇遭報應的故事在民間數不勝數。這些蛇禁忌的實質都有深刻的圖騰崇拜性質。

天水的蛇崇拜,其本質就是龍崇拜。

《春秋緯》的《命歷序》說,太昊伏羲氏傳1世,14年。

『玖』 伏羲有很多文化發明包括婚姻制度和什麼

伏羲有很多文化發明包括婚姻制度創造文字。

相傳伏羲人首蛇身,與女媧兄妹相婚,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占卜八卦,創造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他又結繩為網,用來捕鳥打獵,並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發明了瑟,創作了曲子。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

故事:

據傳伏羲生日為農歷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區有在農歷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風俗。相傳上古時代,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到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爾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

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腦袋,取名為伏羲。

『拾』 伏羲文化的文化靈魂

在贊頌伏羲的匾聯上,「一畫開天」是使用頻率最高的匾聯之一,所謂「一畫開天」就其實質,即伏羲在質朴、簡易、無框框條條局限的原始思維狀態下不斷探索,在凡人俗事背後找到了一個思維的制高點,對人與自然的關系深層次考察,從而感悟到天地萬物運動變化的最基本規律,從具體的事物中抽象出「陰」和「陽」兩個最基本的元素,並用「日月三爻圖」這種特殊語言表達出來,從而打開人們認識世界的閘門。以「伏羲日月三爻符」為基礎的易學,作為中國人認識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基本模式,深刻影響了漢民族的思維方式,是漢族文化的靈魂。
以上三個方面是從大處著眼的,如果細化論述,則伏羲文化的精神實質還可表述為:①敢為人先的創造精神;②兼容並包的團結協作精神;③百折不繞的奮斗精神。伏羲和伏羲時代已成為遙遠的過去,而伏羲的精神仍涌動在中國人的血脈中。歷朝歷代對伏羲的崇拜,其實就是對文明和進步的禮贊,對勞動和創造的肯定,對無私奉獻者的感恩,這與我們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建設富強和諧國家的時代精神是相一致的,也無疑會對提高民族自豪感、增強民族凝聚力、激發愛國主義情懷起到積極的作用。

閱讀全文

與伏羲文化包括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43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24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6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7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