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潮汕的文化薈萃
潮汕地區擁有歷史悠久且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潮汕善堂堪稱中國民間慈善事業的典範;潮州菜享譽全國,是國內最高端的菜系之一,其作為粵菜的中堅力量,有最上得廳堂菜式之稱;潮劇是中國十大地方劇種之一,而迄今已有400多年歷史的《重刊五色潮泉插科增入詩詞北曲勾欄荔鏡記戲文全集》,俗稱《荔鏡記》可謂是用潮州話編寫而成的第一本文學巨著。在歌舞奏樂方面,所謂「北有秧歌,南有英歌」,粗獷豪邁的普寧、潮陽英歌舞是南方藝林一朵奇葩;而作為潮州音樂下的一大門類,歡慶喜人的潮州大鑼鼓更是聲震海內外;另饒平步馬舞、澄海蜈蚣舞、喬林煙花火龍等廣場表演亦頗具觀賞性;民居方面,「潮汕厝,皇宮起」,獨具特色的潮汕民居別有一番古典雅緻。
綜述,紛繁薈萃的潮汕文化是數千萬潮人所共有的精神財富,其起源於潮汕先民、成型於秦漢、發展於唐宋、昌盛於明清、創新於現代,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分支。她有中外文化兼容的特點,也有自己獨特的文化體系。有自己的潮州話、潮汕戲劇(潮劇、潮州鐵支木偶戲、正字戲)、潮州音樂、潮州菜、潮州工夫茶、工藝品(如潮州刺綉、潮州木雕,貝雕,石雕,抽紗,剪紙、麥稈畫、瓶內畫等)、潮汕民俗和潮汕特有的慈善結構(如潮汕善堂)等特色,它既是潮汕的,也是世界的。
館藏方面,位於汕頭的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的僑批文物館是國內首個僑批文物館;潮南區的劉明通博物館是國內首個民間博物館,民間博物館還有潮安的華夏歷史博物館以及其他還養在深閨待人知的如位於潮州市牌坊街太平路某家店;潮州的陳仰中美術館是我國第一家個體陶瓷美術館;陳舜羌木雕藝術館、傳統工藝品陳列館、中國瓷都陳列館、饒宗頤學術館、淡浮文物院、陶瓷八珍樓。澄海區的塔山風景區有國內首個民間紀念館;人物博物館及故居有揭陽黃岐山的潮州八賢紀念館,丁日昌博物館
,普寧「八一」紀念館,普寧市南溪鎮楊石魂故居,普寧市洪陽鎮林則徐舊居(文昌閣),揭西縣曾習經故居,普寧市方方紀念館,普寧市的庄世平博物館,普寧市方耀故居。潮州市饒宗頤故居,潮安縣林大欽故居,饒平縣張競生故居;汕頭市蓬州所城翁萬達故居,澄海區的唐伯元博物館,澄海區秦牧故居,澄海鄭信故里,澄海陳慈黌故居,潮陽區蔡楚生故居,潮陽區大峰祖師紀念館,潮南區周光鎬紀念館。 潮州春餅:《舌尖2》第一集,介紹了潮州的「春餅」。那誘人的賣相和感性的節目解說詞,都叫人印象深刻、垂涎三尺。潮州春餅是潮州傳統小吃當中的佳品,又名潮州春卷。這種小吃雖然算不上什麼名貴的菜式,但是卻是潮州人逢年過節必吃的傳統美食,凝聚了潮州人濃濃的鄉情和親情。
汕頭蚝烙:《舌尖2》的第二集,介紹了聞名遐邇的汕頭蚝烙。這是一種在潮汕非常常見的地方特色小吃,但已經風靡海內外,變成在各地潮菜餐館都可以吃到的美食。不過,如果到汕頭本地品嘗這種小吃,還是會發現其獨特的風味,與酒樓中並不一樣。揭陽乒乓粿:揭陽的小吃,首推「乒乓粿」。這種小吃源於揭陽,發揚光大於揭陽,口味獨特,品後讓人齒頰留香。來到揭陽,不僅要品嘗乒乓粿,購買其作為手信帶回給家人朋友也是一項必須做的「功課」。
『貳』 八大潮汕文化特色,講述潮汕歷史淵源
說道潮州文化那就不得不說一下他的歷史淵遠了,在 地區文化 中潮州從秦始皇那時候就以潮州為中心發展,隨著不斷地的融入新的文化如古代南粵土著文化、中原文化、海外文化等,潮州文化西區了他們中的優秀部分,經過時間長河的沉澱就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潮州文化,那麼他都有哪些特點呢?下面就和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潮汕文化是海內外潮汕人的根,在廣東潮汕地區(海內外潮人認同的潮汕地區指潮屬八邑:即今天的廣東潮州、汕頭、揭陽三地級市以及梅州市的豐順縣)。生活在這個地區的潮汕人,是漢民族中具有獨特的文化面貌的一個支系。我們把潮汕人所創造的文化名為「潮汕文化」。潮汕文化歷史悠久獨具特色,潮汕地區的善堂堪稱中國民間慈善事業的典範。
潮汕文化是漢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光輝燦爛的漢文化歷史悠久,內容十分豐富,在世界多元文化中享有很高的聲譽。中華文化包括中華各民族、各民系、各地區、各種專題的文化,潮汕文化是其中的組成部分。研究潮汕文化的豐富內涵和特色,弘揚潮汕文化的優良傳統,對於豐富中華文化的內容,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潮汕文化源遠流長
潮汕文化是古代南粵土著文化、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相融合而產生和發展的文化。今潮汕地方很早就有土著居住,包括越族中的僚、俚、畲等土著,這些土著都有文化,潮汕文化在形成過程之中,就吸收這些土著文化中的優秀成份,如潮劇《蘇六娘》中婉轉悅耳的《斗畲歌》,就源於畲族民歌。
潮汕地區現有的居民,其祖宗大多數是由中原地方先後移入的,為數眾多的中原移民,也帶來了中原文化。潮汕文化在長期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吸取了中原文化中的許多優秀成份,如儒家文化和中原的語言、文學、戲劇、音樂中的不少內容。
隨著潮汕民眾由於各種原因,自唐宋至明清特別是樟林港的形成和1860年開埠的汕頭港,不斷向海外各地移居,同時由於潮汕與海外各地經濟貿易的發展,以及中外交往的增加,海外文化(包括西方文化和東南亞文化等)也不斷傳入潮汕,潮汕文化也吸取了海外文化中的優秀成份。
如19世紀原汕頭小公園一帶和潮州府城內太平街等地的騎樓建築文化,就是吸收西方建築藝術而建造的。由此看來,潮汕文化具有海納百川的特色,是吸取古代南粵土著文化、中原文化、海外文化中的優秀部分,不斷融合和發展而成的。
潮汕文化流播的地方很廣。世界各地,幾乎是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聚居,而有潮人聚居的地方就有潮汕文化的流播。潮汕文化是潮人最重要的根,把世界各地潮人的情緣緊密地聯結在一起。
『叄』 潮汕歷史文化博覽中心需要預約嗎
不需要。潮汕歷史文化博覽中心位於廣東省汕頭市南濱片區人文中軸線,背靠_石風景區的筆架山,面向汕頭內海灣,是潮汕歷史文化博覽園的核心建築,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較為出名的建築設計大師何鏡堂教授領銜的團隊進行設計。
『肆』 古文是怎麼寫的呢
1、掌握基本的語言結構。文言文大體上可以分為詞和句。當然要先能讀懂古文,多讀、多寫、多練,自然而然就越寫越好了。
2、正確斷句。古人寫文章沒有標點符號可用,因此,如何斷句直接影響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正確斷句須注意以下幾點:理解關鍵詞語,判斷詞與詞之間關系;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賞識。
3、學會正確的翻譯方法。
4、反復誦讀。常言道: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多誦讀可以培養語感,達到熟練閱讀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
舉個例子。
桃花源記大家都很熟悉,其中的頓筆就是復前行,欲窮其林。寫到這里,就不再說桃花林多麼美了,桃花林的描寫到這里就結束。
很多人寫文的時候沒有中心,寫著寫著就離題了,就是沒有處理好頓筆。有些時候要明白什麼應該詳寫,什麼內容應該略寫。
『伍』 請問潮汕博覽中心在哪裡
廣東省汕頭市濠江區南濱路南。
潮汕歷史文化博覽中心(潮博中心),位於廣東省汕頭市濠江區南濱路南,坐落於汕頭市南濱片區人文中軸線,背靠_石風景區的筆架山,面向汕頭內海灣,是潮汕歷史文化博覽園的核心建築。總建築面積約7萬平方米,總投資約8.5億元。 潮博中心將成為一座集潮汕文化展示和交流、旅遊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潮汕文化綜合體,是一座匯聚潮汕文化精髓的城市新地標,成為市民遊客的網紅打卡點。
潮汕歷史文化博覽中心藏品類別涵蓋嵌瓷、木雕、石雕、彩畫等,藏品包含潮汕地區自人類活動以來的社會變遷的藏品資料、潮汕地區出土的標本、相關文物、風俗習慣的遺物以及潮汕籍華僑不同歷史時期生產生活、重要人物及重大事件等方面相關的各種代表性歷史見證物等實物藏品。
潮汕歷史文化博覽中心位於廣東省汕頭市南濱片區人文中軸線,背靠_石風景區的筆架山,面向汕頭內海灣,是潮汕歷史文化博覽園的核心建築,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較為出名的建築設計大師何鏡堂教授領銜的團隊進行設計。
更多關於潮汕博覽中心在哪裡,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9c65d51655789429.html查看更多內容
『陸』 跪求潮汕歷史文化圖片及資料
潮汕不是行政上的概念,只是地理和文化上的概念,指的是廣東東部的潮汕文化影響區域,歷史上隨著行政區劃的更迭先後有義安、潮州、潮州三陽、潮州八邑、汕頭地區、粵東四市之稱,現如今多指廣東東部的城鎮群,即汕頭、潮安、揭陽、汕尾、潮陽、普寧、陸豐、澄海、惠來、豐順、海豐、饒平、揭西、陸河、南澳15城鎮帶的總和,與行政區劃並無一一對應關系,而持不同觀點者也常以義安、潮州、潮州八邑、潮汕三市、粵東四市等其他稱之,但所指略有差異。
潮汕居民基本上均來自各各歷史階段的南遷漢人,比如比較早的並有記載的是《史記》中記載的秦時期一支由史氏族人帶領的為秦始皇修築水路直達揭陽嶺的隊伍,抵達揭陽嶺後並沒有返回,而是直接「駐扎」在當地並始設揭陽縣。其外還有其他如漢,三國,唐宋,元明時期遷入的。
1858年6月(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清政府先後與美國、英國、法國簽訂了《天津條約》,條約規定 潮汕
增開潮州府等十處為通商口岸。選定澄海縣沙汕頭(後改名汕頭,並取代條約口岸部分「潮州」一詞)一帶,那時汕頭並不為人所熟知,其面積不足一平方公里。但汕頭一帶引潮汕三江出海口,北通海峽(台灣海峽),身靠南海,其地理位置極為重要,自然條件十分優越,已取代當時衰落的樟林港地位,成為潮州府屬的中心港口。至咸豐九年十二月初九日(1860年1月1日)潮州府如期對美開市,在汕頭港把門島——媽嶼島上設立「潮海關」。不久恩格斯便提到「汕頭是遠東地區唯一一個具有商業性質的城市」,(潮州府汕頭埠開埠前已有廣州等五口通商,因此汕頭埠是當時除此五口外唯一有點商業價值的港口),可見汕頭埠地位可以與廣州港等相提並論。當時的二十世紀初,汕頭埠逐漸成為潮州府屬的濱海重鎮,其工商繁華,已崛起成為連接穗、港、滬及海外的新興港口。1904年梅縣鬆口人張煜南等看準這里有巨大的發展潛質,便傾力組建潮汕鐵路有限公司,興建從潮州府所在地直達汕頭埠的鐵路。1906年,潮汕線鐵路築成,同時又配置「潮汕號」機車頭並通了車。
1907年5月22日,丁未黃岡起義爆發,這是孫中山先生親自領導的推翻清封建王朝的武裝起義,乃日後諸多民主武裝革命的先聲,但《南洋總匯報》卻大肆指責孫中山勾結「潮汕會黨」,策動黃岡起義。「潮汕」之名
潮汕城市群(20張)由此見之報端,逐步廣為人知。 民國成立後,廣東都督府下設潮梅鎮守使,其中心駐汕頭,汕頭粵東中心城市概貌初現雛形。 1921年 汕頭建市,設立省直屬市政廳,汕頭成為粵東繼潮州府城後的又一耀點。並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潮」、「汕」共榮,人們便習慣於潮汕平原、潮汕人、潮汕話之類的說法。不過,由於二戰至改革開放後的歷史原因以及慣有稱謂,海外潮人迄今為止仍習慣稱自己為潮州人。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後原汕頭市政廳重新建制,設立潮汕專區。 1953年1月與惠陽、興梅專區合並為粵東行署,中心設於汕頭;1956年2月原惠陽地區析出,設立汕頭專區;1965年興梅析出設興梅專區,汕頭及下轄縣改為汕頭地區。而後又幾經變動。但汕頭市均為地方或專區黨政機關所在地。 1981年11月,汕頭市劃部分土地創辦汕頭經濟特區。 1983年7月,實行地市合並,建立市領導縣體制,汕頭下轄澄海、南澳、潮陽、揭陽、揭西、普寧、饒平、惠來8縣和潮州市(縣級)。定於1991年11月1日起正式實施。 1991年12月7日經國務院批准,從原揭陽縣析出部分土地建揭東縣,後將縣城榕城鎮及周邊城鎮合並為榕城區建立地級揭陽市。 1993年4月,國務院批准潮陽、普寧撤縣設市(縣級);1994年4月,國家批准澄海撤縣設市(縣級)。 2003年1月29日,經國務院批准汕頭市調整行政區劃,撤銷汕頭市昇平區、金園區,設立汕頭市金平區;撤銷汕頭市河浦區、達濠區,設立汕頭市濠江區;撤銷縣級潮陽市,分別設立汕頭市潮陽區、潮南區;撤銷縣級澄海市,設立汕頭市澄海區。
你在網路裡面輸入「潮汕」會有更詳細的資料。我也是在那裡復制的。
『柒』 潮汕文化研究報告
潮汕文化歷史悠久,內容豐富,風格獨特,生活在潮汕大地的人民,深受它的陶冶。每個潮人的身上,不管是思想、語言、或者行動,無時無處不表現著本土文化的特徵及其影響。所以,出國潮人隨著自身的遷移,對本土文化的傳播,也就是必然和顯然的。潮人出國,帶出去首先是語言文化。潮汕話的傳播就是最廣遠的。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潮人的地方無疑就有潮汕話的存在和通行。只要有海外潮人的存在,他們與祖籍息息相通,作為潮人特徵之一的潮汕話就會傳播下去,這是毫無疑義的。 潮汕文化的深層表現是潮人的文化心態,即潮人的思維方式、人體觀念和行為准則。這突出地表現以善於經營而知名於世的潮商精神上。潮人文化心態的另一方面表現,即為許多外地人所矚目的高度凝聚力。海外潮人社團的建立和發展,即是潮人高度凝聚力之集中表現。 海外潮人所創立的,以共同文化心態為精神核心,以親緣、地緣、業緣、物緣為紐帶組織建立的同鄉會,宗親會、會館、公會等社會團體組織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二年一次輪流舉辦的國際潮團聯誼年會,是至今世界上唯一的以鄉誼集結的聯誼年,來自世界知僑胞居國的潮團首領雲集一方,其所顯示的凝聚力,可說是潮人傳播祖籍文化的一面旗幟。 可視可聞的文化傳播,首屈一指的是潮劇和潮州音樂的向外流傳。潮劇約於一百多披前就隨著潮人的足跡流布東南亞國家。國內潮劇紛紛向海外學習,使潮劇舞台充滿生機。潮州音樂由海外潮人對外傳播,也如潮劇之廣泛,且因其擁有眾多的樂器造成特殊的音色和旋律,演奏起來悠揚悅耳,節奏分明,尤以銅鑼、革鼓等敲擊樂器,更為各方所喜愛。 富有特色的潮州茶和工夫茶,同樣跟隨著潮人出國而流行於潮人所到達的各個地方,特別是南洋一帶。潮菜豐富的菜譜和極為講究的烹調方法,深受各地人民的歡迎。潮州菜選料之精,製作之可口,早已風靡全球。工夫茶喝起來的優雅、傳神、茶葉、茶壺、茶杯以及泡茶的工夫,與煮水的水鍋、風爐、火炭等等的講究,也一無遺漏的在海外傳襲。樂此道者,幾乎每日早、午、晚都飲幾杯,大有不餘不過癮之勢。潮州歌冊,海外也流傳。主要是出國潮人中的女性帶出去的,也是國外的華僑女性中傳唱。歌冊的朗誦是比起講故事更吸引人的,歷其既有戲劇內容,而且如果朗讀得好,聲調動人,更能引人入勝。所以,也成了祖籍文化外傳的一項內容。 此外,潮人所辦的學校、報館、書店、戲院、以及音樂、體育等等藝術團體,所造成的文化推廣、交流更加廣泛,其對所在國文化的影響,則是潛移默化,不見蹤影的。 海外潮人出於強烈的鄉土觀念,許多人有意識地保持著家鄉的飲食習慣,要求子女在家講潮州話;各宗親會建祠供奉歷代祖先靈位,有的家庭還供奉神、佛、菩薩,逢年過節都要祭宜等等家鄉習俗,這也是一種身體力行的文化傳播。 潮汕文化對潮人僑居國尤其是東南亞各國的影響,還可以從人們的詞彙、食物、風俗習慣、建築設計、藝術喜愛上見其一斑。 潮陽英歌舞 潮陽英歌舞屬廣場民間舞蹈。源溯明代中葉,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原先舞者108人,表現梁山泊好漢化妝打大名府的故事。 英歌舞分前後棚,前棚36人,每人手執長約1尺4寸,直徑4厘米的彩色木棒,配合鑼鼓點、海螺號和吆喝聲,兩棒相擊翻轉,邊走邊舞。後棚72人,扮成各式雜耍藝人,敲打鑼鼓伴唱,有的還加上扮塗戲,或加進武術表演。其隊列變化有長蛇挺進、雙龍出海、四虎並驅、粉蝶採花、孔雀開屏等共18套式;棒法有左敲、右敲、上敲、下敲、胯下敲、背後敲等;臉譜有文面、武面之分;節奏有快板、中板、慢板之別。潮陽英歌舞熔戲劇、舞蹈、武術於一爐,表演獨具魅力,它以剛勁、雄渾、粗獷、奔放的舞姿,構成了磅礴、威武、強壯、豪邁的氣勢,給人以力與美的震撼! 潮陽英歌舞這朵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時代氣息的民間舞蹈藝術之花有鮮明的地方色彩,濃郁的生活氣息,醇厚的泥土風味,揚名海內外。關於潮汕祠堂 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賢的場所。潮汕人歷來重視祠堂的建築,這是一種「懷抱祖德」、「慎終追遠」、也是後代人「飲水思源」、「報本返始」的一種孝思表現。 祠堂有多種用途。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各房子孫平時有辦理婚、喪、壽、喜等事時,便利用這些寬廣的祠堂以作為活動之用。另外,族親們有時為了商議族內的重要事務,也利用祠堂作為會聚場所。 潮汕祠堂的基本結構,有兩廳夾一庭的兩進式和三廳兩庭的三進式兩種。其建築系統地運用木雕、石雕、嵌瓷這三大潮汕建築工藝,裝飾豪華,富麗堂皇,雄偉壯觀,具有一定的欣賞價值。潮汕祠堂還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價值。如普寧市西社鄉永思堂存有民國修建碑記,從中可以了解該祖源流及世系輩序,這對研究該簇歷史有很大的幫助。澄海市後溪鄉芳庄堂,堂正中入門有一祖墓,這一現象在潮汕是極其罕見的。
『捌』 潮博館為什麼在南濱路
因為南濱路的潮汕歷史文化比較濃郁。
位於濠江區南濱路的潮汕歷史文化博覽中心(以下簡稱「潮博中心」)將在潮博中心基本建成後整體產權移交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由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會同建設單位推進後續建設和運營管理。移交范圍包括主體建築、北面親水平台和南面英歌廣場以及附屬的配套設施和場地。
潮博中心是汕頭未來的地標性建築,也是高規格規劃建設的綜合性文化設施,在潮博中心開辟專門區域建設汕頭市美術館,將使汕頭市美術得到高起點建設,高規格推進,也將從根本上改善汕頭的美術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問題。
汕頭美術館將建設成為粵東地區近現代及當代美術的收藏、研究、陳列展示、教育宣傳、交流與服務中心,擬分為公共展廳和著名畫家個人專廳。同時,安排場地確保美術館的館藏功能和學術交流與研究功能。
『玖』 潮汕博物館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周二-周日9:00-17:00(法定節假日延長到17:30),潮汕歷史文化博覽中心匯聚潮汕文化精髓,是一座集文化、展示、休閑、旅遊等多種功能為一體、全方位體現和展示「大潮汕」文化的大型博物館,也是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的重要文化展示交流載體。
主體建築功能分區包括潮汕文物展示區、潮汕民俗展示區、華僑文化展示區、書畫美術展示區等四大展示區域,成為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教育、休閑、文化服務為一體的公共建築,成為潮汕地區最重要的展示潮汕歷史、文化的綜合性文化博覽建築。
潮汕博物館介紹
南面設有近萬平方米的英歌廣場,這里也是潮博館的入口。開車來的話可停在地下車庫,然後經英歌廣場進入博物館。走進潮博館,一層大堂內一艘巨型紅頭船絕對會吸引你的注意力。這是潮汕地區開始起航駛向世界、自強不息的精神象徵。
大廳的設計非常有趣,主題「時光隧道」,有著自然舒展、錯落有致的波浪形平台、觀賞走廊,通過這些走廊可以漫步走遍全館,觀賞各樓層各展廳的內容。在二樓長廊,請記得駐足欣賞磅礴大氣的大型畫卷《潮汕勝景圖》,由128位海內外知名潮籍畫家共同參與、歷時4年精心創作完成。
『拾』 《潮汕史》黃挺一書的讀後感
跟崗學習結束在即,李賽娥工作室潮陽一中李賽娥副校長及工作室老師特意請廣東省潮學研究院黃挺教授開設一堂題為《潮汕歷史綱要》的講座課。近兩個小時的講座,雖然報告廳大多坐滿了潮陽一中的學生,但所有聽者都折服於黃教授的細膩闡述中,時間彷彿靜止。尤其黃教授在講述潮汕地理區域,提到汕尾也在潮汕區域地理的范疇內時,讓來自汕尾的我頓生對這堂課的親近和期待。
黃挺教授,祖籍廣東省揭陽市,後隨父母移居汕頭市澄海,1982年畢業於華南師范大學。是中國古代文學教授,歷史學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曾任汕頭大學潮汕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汕頭大學中文系主任、汕頭大學圖書館館長,韓山師范學院潮學研究所所長等職業,現任廣東省潮學研究院副院長,《潮學研究》論文期刊主編。黃挺教授的研究方向為社會史、文化史、區域史,曾主持數個國家級、(廣東)省級重要課題。是潮學主要研究學者之一。
在李賽娥老師簡短精彩的介紹後,黃挺教授把他在潮汕歷史文化研究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向我們做了講述。黃教授的講課語言非常平實,拋出觀點,娓娓道來,步步論證,細微解釋、深入淺出。
黃挺教授的講座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兩種地理視角和三個文化元素。黃教授認為潮汕文化是漢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2000年以來,全球化趨勢下,生活在中國的潮汕人及生活在海外的潮汕人,雖生活在不同的空間,是不能完全拋開的。黃教授把潮汕地區放在「中國大陸的潮汕」和「海洋世界的潮汕」兩個視角下,從地理歷史學角度讓我們明晰了大潮汕的地理區域和現實意義,「地理環境造成潮汕文化的地方特點,也使潮汕文化具有了海洋文化的特點。」(黃挺)從而也鑄就了潮汕地區的「民性,勇於冒險、崇尚強力和實惠」(黃挺)的特點。黃教授更強調「『潮汕』是一個研究概念,並非一個固定不變的地理實體」。黃教師不但治學嚴謹,也不拘泥於自己固有的研究成果,從全球新視角下研究地方歷史文化,從海洋文化的觀念下看待潮汕文化。這種與時代共進,不斷創新的研究精神對我的沖擊很大。對於一個中學歷史教育工作者,不能固步自封,不能固化自己的史學思維,「僵而死」。面對中學學生,你的學識、你通過歷史課堂展示給學生的思考、你給你的學生教什麼?這也是來潮陽一中近半個月的學習過程中想的最多的。「讓你的學生喜歡上你!讓你的學生喜歡上歷史!」這是工作室全體老師給我們的答案。
黃教授所說的「三個文化元素』是指:潮汕文化在公元前2世紀以前是「土著文化」,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7世紀時,「土著文化」與「漢文化」共生時期,公元8世紀到16世紀的融合時期;16世紀中期開始,開始與「西方文化」有了接觸,18世紀以後真正產生影響。
第二部分:文化歷史視野下潮汕歷史的歷史變遷。黃教授從(一)荒蠻海洋、(二)接觸中國、(三)融入中國、(四)跨出重洋四個方面介紹了潮汕歷史的變遷。陳橋文化、大岔坑—富國墩文化和浮濱文化時期考古遺址和文物印證了公元2世紀前潮汕土著文化的特點;引用張光直先生的論證,提出與現在還使用「南島語」的民族的關系,甚至遠到今紐西蘭毛利人。從秦開始,潮汕地區有了行政建置,漢文化也開始在這里傳播。唐代時,開始潮汕土著文化與漢文化的交融歷程,黃教授引用大量的地方史料,細細講述,引人入勝。公元16世紀到今天,黃教授提出潮汕文化傳統如何悄悄演變問題,聯系現實,指出潮汕文化的新變:「商業、海外移民、現代化」。
海洋文化特性下的開放、冒險、商業特點,與中國儒雅文化影響下所形成的「海濱鄒魯」具有的朴實、重教、包容的特性構成了全部潮汕文化的內涵。聽完黃教授的講座,仍覺意猶未盡,短短的兩小時,黃教授給我們送上了一份潮汕文化的饕餮大餐,令人回味。作為「外來」的潮汕人,只有深入潮汕文化,才能更好的地定位自己,發展自我,與社會共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