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如何評價和看待中國傳統文化

如何評價和看待中國傳統文化

發布時間:2022-12-30 18:32:40

1. 怎樣看待中國的傳統文化

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包含有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都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其中蘊藏著許多哲學思想和道理,對我國管理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中國傳統文化構成復雜,是一個原因。中國傳統文化有數千年歷史。時間長,在其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要增加一些東西,因此內容十分豐富,構成成份極其復雜。有許多東西是好的。有許多東西是糟粕。而精華與糟粕又往往混在一塊,使中華的傳統很難改進和發展。

1.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

身為青少年,我們應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並繼承其優良傳統。而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不能僅僅做一個博物館或者只是把傳統文化用聲音和影像保存起來。而應該是一種生活方式和行為准則,是一種活生生的東西。對傳統文化的保護並不是讓其凝固而無法變遷,這樣做的後果事實上是讓傳統文化失去應有的生命力。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並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加以發展,就能充分激發整個民族的潛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動力。

2.借鑒與創新,並主動融入世界文化

中國新文化的建設,正如人們常說,必須堅持繼承、吸收、創新。站在整個世界文化角度來看,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互有長短,應該互相學習,才能共同進步。別人可以學習我們,我們也可以學習別人。學習永遠不是一件丟面的事,而是一種聰明的表現,是一種追求進步的表現。善於學習別人的優點,才能趕上別人,超過別人。

3.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相結合

在當今全球化越演越重,經濟一體化浪潮越發洶涌之際,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利用、傳承與變遷、創新與調適成為民族研究與工作中的重大課題。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也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能夠體現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演進的自覺水平。文化作為民族凝聚力的根本要素,對國家經濟、政治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有著巨大的作用力和影響力。

傳統文化與當今文化的相結合,要保留傳統文化的精華,還要灌輸當今文化的特點,符合世界發展觀,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與配合,按照自身的規律得到的繼承和持續的發展。這樣,才能使中國的發展一直處於領先階段。

總而言之,我們必須弘揚和繼承中國的傳統文化,並在此基礎上,建設出符合中國特色的新型文化。

望採納。

我的 公~ 眾、 號:傳統文化智慧。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每天分享精粹傳統文化視頻、文章,感恩!

2. 論述應該如何看待中國的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的最主要特徵是其支配地位長期被儒家倫理文化的價值取向占據著。上至華夏的原始民族,下至近代社會,上下五千年,儒家倫理文化一直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而且至今仍然影響著中華民族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除此以外,我們還能從以下幾方面特徵加以認識:
首先,中國傳統文化是封閉的生態環境條件下,農業為主的自然經濟的產物。是以漢族為主體,融合各族人民的智慧,共同創造的,這一特定區域特定人類圈的社會精神形態,具有強烈的民族性。
其次,中國傳統文化是歷時五千年形成的一個完整而龐大的體系,從哲學思想、思維方式到心理傾向,滲透進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十分豐富,具有內容的完整性。
第三,作為文化傳統,世世代代傳播延續下去,還將繼續傳承下去,無論是自然傳承,還是選擇傳承,隨著時間的推移,從不停止。教育的傳承屬於選擇傳承,即把優秀部分傳承下去。因此,它具有永久的傳承性。
第四,傳統文化屬於舊的時代,受著時代的局限,總是一分為二的,其中精華與糟粕並存,養料與毒素同在。對教育有正面的積極的影響,也有負面的消極的效應,具有影響的雙重性。

3. 如何正確評價和繼承我國的傳統文化

我國具有五千年文明發展史,中華民族有著博大精深、璀璨耀眼的豐富傳統文化 。從世界文明史看,中華傳統文化是與西歐文化、伊斯蘭文化和印度文化並列的、對人類文明發展進程產生巨 大深遠影響的世界四大文化系統。
1.必須堅持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科學、嚴謹、審慎地對待中國傳統文化。
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化,都必然存在著正負、優劣兩方面的因素。中國傳統文化歷經數千年,漫長的歷史、封閉的社會環境等獨特的社會歷史條件使中國傳統文化更加具有鮮明的兩重性:如果沒有積極向上的因素,沒有一種向前的推動力,它不可能在歷經無數次內憂外患後仍然以極其強大的生命力生生不息地延續至今,廣播東亞;如果中國傳統文化沒有消極落後的因素,沒有一種停滯的或向後的拖拽力,近代的中國便不可能在科技、文化、經濟迅速崛起的西方世界之後踽踽而行。因此,數典忘祖、全盤否定傳統文化的民族虛無主義是危險的;全盤肯定、盲目自大、敝帚自珍的國粹主義同樣是有害的。只有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實事求是地去審視、剖析、鑒別傳統文化,繼承和弘揚其優秀的成分,拒絕和拋棄其落後的成分,才能使中國傳統文化獲得新的生命活力,並成為推動現代化進程的強大動力。
2.要切實掌握鑒別、區分中國傳統文化精華與糟粕的基本方法,提高洞察能力。
第一,要堅持歷史觀點,站在歷史的時間點上看待中國傳統文化和評價歷史人物。因為一切傳統文化都是歷史的產物,縱然是優秀的傳統文化也必然有著歷史的烙印及其局限。鑒於此,要尊重歷史,實事求是,既不頌古非今,也不以今非古;只有尊重歷史的辯證發展,才能正確認識傳統文化,而不會以主觀片面的標准去評判傳統文化,把傳統文化看成是一堆陳舊過時、不合時宜的歷史包袱。
第二,要站在現代的時間點上,用現代的科學觀來考察傳統文化,將歷史的和現代的兩種視角貫通、結合起來。只有很好地做到這種貫通、結合,才能對傳統文化作出客觀科學的評判與選擇。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不是機械的復古,繼承優秀文化遺產並非盲目地照搬,而必須根據新世紀的知識經濟時代需求,進行合理的吸收、改造、創新和發展。所以,對傳統文化決不能泥古唯古、食古不化,而必須站立在現代的時間點上審視傳統文化,堅持古為今用。
第三,要切實地把握和深入理解傳統文化的本質內容,而不是只在其外部特徵上浮光掠影、走馬觀花地兜圈子。
3.面向世界,博採眾善,廣泛吸收人類所創造的一切優秀文化成果,用以克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消極因素 和彌補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欠缺。

蔡元培曾說:「教育家最重要的責任,就是創造文化,而創造文化,往往發端幾種文 化接觸的時代。」中國的改革、開放,正是這多種文化交匯、碰撞、激活、融合的時代,這使中華文化有了吸收西方優秀文化的機會。而中國21世紀的新文化的創造和發展也正需要在這多元文化的激烈交匯、撞碰、融合中進行。 中國文化也在變,不斷吸收,不斷變化更新,中國文化的魅力就在於創造。我們青年人要把中國文化的精華學到手,同時吸收外來的文化,再熔為一爐,創造出有你們特色的新文化來!

4. 當今社會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中國傳統文化

1、對待傳統,不能以片面遮蔽整體,不能以當代否定過去。我國非遺保護的實踐,正是抱著尊重中國社會整體發展規律的態度展開的。以歷史的眼光、發展的眼光來看,非遺既是積累與沉澱,也具有開創與自我更新的能力。

2、文化因積累而形成傳統,傳統因積累而產生巨大能量。一個民族的傳統對本民族來說,是不可或缺的生存財富和精神資源。對傳統的認同和承繼是非常有益並且必要的,對自身歷史和傳統的了解是一個人、一個群體、一個民族自身定力及自信自尊的精神源泉。

3、歷史經驗已經表明,傳統內部應該有反思和批判的聲音,但一味否定,一概推翻,只會導致全民性的心靈空虛和價值混亂。我們承認,傳統中也有糟粕和偏狹,需要我們理性對待,去偽存真,但在這一過程中,不能以片面遮蔽整體,不能以當代否定過去。

(4)如何評價和看待中國傳統文化擴展閱讀

在重視加強傳統文化調研與保護的今天,非遺是我們的重要「索引」和寶貴財富。經由非遺傳承保護,我們可以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重新審視和深入發掘,立足現實實踐,面向未來思考,把凝結中國精神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開來。

同時,非遺傳承保護也是正當其時、影響深遠的文化建構,通過生動講述中國非遺故事,充分展現中國非遺道路的獨特創造、中國非遺理論的獨特貢獻和中國制度的獨特優勢,讓世界更准確、更全面地了解中國非遺保護的生動實踐和豐碩成果,加深對中國非遺經驗和道路的認識。這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也是當代中國人的歷史使命。

5.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分為四大階段:

一、中國傳統文化的孕育期

原始社會時期:從最早的原始文化算起,中國文化已有200萬年的歷史。大約在距今7000年前,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農業、制陶、石器的磨製與鑽孔,是新石器時代三大文明成就。

二、中國傳統文化的雛形期

時間:夏、商、周時期,具體是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221年(共約1800多年)。根據「夏商周斷代工程」的研究成果,夏代始年約為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約為公元前1600年,商周分界為公元前1046年。

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的總特徵: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浪潮。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文化的「軸心時代」,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格局。孔子、孟子、老子、莊子、韓非子、墨子、荀子是最傑出的思想家。

三、中國傳統文化的定型期

總特徵:制度化、模式化、程序化。元明時期至清朝中期,中國傳統文化走向衰落,暮氣沉沉,又孕育新生。

明末清初,西學東漸。以義大利傳教士利馬竇為代表,西方人帶來了近代的世界觀念與自然科技成就。但到雍正年間,傳教士被逐出國門,西學東漸幾近中斷。

四、中國傳統文化的轉型期

從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到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轉型期。這一時期文化發展的總特點是新舊雜陳,外來的西方近代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既沖突又交融,兩種文化展開較量,「死的要拖住活的,新的要突破舊的」,但傳統文化向近代文化轉變是不可阻擋的潮流。

(5)如何評價和看待中國傳統文化擴展閱讀

中國傳統文化特點:

1、世代相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其顯著特點是:儒、佛、道三家民族文化,共同支撐,又相互融合。

3、歷史悠久。如中國傳統文化的儒家文化有五千年的歷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精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

6. 如何評價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是指中國歷史上以個體農業經濟為基礎,以宗法家庭為背景,以儒家倫理道德為核心的社會文化體系。她是我們的祖先傳承下來的豐厚遺產,曾長期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她所蘊含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准則。她一方面具有強烈的歷史性、遺傳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鮮活的現實性、變異性。她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今天的中國人,為我們開創新文化提供歷史的根據和現實的基礎。
中國傳統文化的最主要特徵是其支配地位長期被儒家倫理文化的價值取向占據著。上至華夏的原始民族,下至近代社會,上下五千年,儒家倫理文化一直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而且至今仍然影響著中華民族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除此以外,我們還能從以下幾方面特徵加以認識:

首先,中國傳統文化是封閉的生態環境條件下,農業為主的自然經濟的產物。是以漢族為主體,融合各族人民的智慧,共同創造的,這一特定區域特定人類圈的社會精神形態,具有強烈的民族性。

其次,中國傳統文化是歷時五千年形成的一個完整而龐大的體系,從哲學思想、思維方式到心理傾向,滲透進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十分豐富,具有內容的完整性。

第三,作為文化傳統,世世代代傳播延續下去,還將繼續傳承下去,無論是自然傳承,還是選擇傳承,隨著時間的推移,從不停止。教育的傳承屬於選擇傳承,即把優秀部分傳承下去。因此,它具有永久的傳承性。

第四,傳統文化屬於舊的時代,受著時代的局限,總是一分為二的,其中精華與糟粕並存,養料與毒素同在。對教育有正面的積極的影響,也有負面的消極的效應,具有影響的雙重性。

7. 怎樣認識和評價中國傳統文化

正確認識和評價中國傳統文化:

1.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由於時間久,在若干年時間里又沒有及時進行打掃,使糟粕越積越多,給我們民族帶來極大損害。不是崇高創新,不是倡導一代勝過一代,而是推崇守舊,「天可變,地可變,祖宗之法不可變」。

我們應當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像智、信、忠、孝、禮、義、廉、恥都是幾千年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根,是我們民族的靈魂。倡導一切有利於國家富強、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倡導一切用誠實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

2.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

身為青少年,我們應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並繼承其優良傳統。而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不能僅僅做一個博物館或者只是把傳統文化用聲音和影像保存起來。而應該是一種生活方式和行為准則,是一種活生生的東西。

對傳統文化的保護並不是讓其凝固而無法變遷,這樣做的後果事實上是讓傳統文化失去應有的生命力。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並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加以發展,就能充分激發整個民族的潛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動力。

3.借鑒與創新,並主動融入世界文化

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文化發展和道德進步,除了要注意繼承和弘揚本民族文化和道德的優良傳統之外,還必須積極吸收其他民族文明的優秀成果。在對待其他民族或國家的道德文明成果上,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閱讀全文

與如何評價和看待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1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2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