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傳統文化如何不枯燥

傳統文化如何不枯燥

發布時間:2022-12-30 19:18:03

⑴ 談談應該怎樣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結合個人實踐

第一 由簡入繁。無論你學習任何東西,都需要先從最簡單、最基本的學起。比如你可以閱讀一些基本的傳統文化的普及書籍如《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等。
第二 了解傳統文化的歷史背景。中國傳統文化因為是艱澀難懂的文言文寫成的,所以有一定的難度。我們可以通過歷史文化背景知識來學習和認識。
第三 需要去評判的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的確可以學到不少有用的智慧和經驗,但畢竟是那個時代的產物,需要符合時代的發展需要。每個時代對傳統的認識和思想觀念是不一致的,但是怎樣去很好的繼承的確是一個很重要的論題。
第四 可以學習優秀的作品。我們學習中國傳統文化需要學習一些比較優秀的代表性作品如《岳陽樓記》、《勸學》、《赤壁之戰》等作品。當然這些代表作是選擇出來的。如《古文觀止》就是一部很不錯的文選。
第五 認識和理解傳統文化的各個方面。我們在學習傳統文化可能涉及到各個方面如文學、哲學、歷史、美學、藝術、宗教、科學技術等方面。我們還要看到中國傳統文化與歐洲、亞洲文化的聯系和影響。
第六 認識到傳統文化和現代的關聯。傳統文化需要與現代的思想和價值觀念相結合。

⑵ 如何弘揚傳統文化

我國的傳統文化還是有被他國利用,傳統文化也可以體現綜合國力,現在國際形勢緊張,更加要弘揚好、保護好我們的文化,下面讓我帶你如何弘揚、保護好我們的文化吧!

如何弘揚傳統文化【1】

首先,要讓全社會,特別是年輕人,深入了解傳統文化,藉以認識民族的根,認識文化的意義,自覺地關心傳統文化。

弘揚傳統文化不是復古,不是排外,而是認真對待古代的、外國的一切先進的東西,善於利用那些有積極意義的東西。

很多人似乎只是學一些皮毛,甚至是學了糟粕。

要經過比較和鑒別,抓住精髓,把對傳統文化的愛與自身的行動統一起來。

第二,傳播媒介要擔負起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向公眾推介優秀的文化成果,有意識地地抵制低劣、腐朽的東西。

在這個商業化的時代,我們需要深刻的、多層次的、有厚度的文化,不能只滿足於速食文化,不能讓公眾疏遠傳統文化。

第三,國家和民間力量要齊心協力鼓勵、贊助傳統文化事業,把優秀文化一代代傳承下去。

傳統文化的衰微是世界性的,是不是歐美文化太強大了?它們有那麼優秀嗎?各民族的傳統文化在過去一百年裡急劇消亡,不能只怪侵略和商業文化,

傳統文化的繼承者沒有保持住自己的固有文化,應該反省。

與韓國、越南、印度相比,中國在保護傳統文化方面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借鑒鄰國的寶貴經驗,我們的工作會更有成效。

怎樣弘揚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2】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蘊含的文化博大精深。

從甲骨文到今天的漢字,文化一直就在默默地流傳。

看著清逸俊秀的瓷器,古樸貼切的陶藝,心裡頓生一股慰藉;看看那古老的前人遺跡,似乎能窺出歷史的痕跡;每當閱讀者那一卷卷詩書畫卷,

我們彷彿被洗禮;還有那些精細的民間藝術-------,我們應該幸福,因為我們身在一個文明的國度,在傳統文化的培育下成長!

第一,亮即將傳統文化的亮麗面展現在我們的面前,是寶劍就得用上沙場,而不是藏而不露甚至在不知不覺中消逝。

如何理解這一問題,到現實生活中走一趟就明白了,在大學生中調查,有又多少人看過四大名著,恐怕為數不多吧。

倘若在問他們對《論語》的看法,他們恐怕也知道」子曰」吧。

由此可見,對於真正的古典文學內涵,當代人知之者甚少。

從這些廣泛文化來說,國人尚且不夠了解,更不用說那些本來就不出名的文化了,基於這一狀況,政府部門需要加大力度彰顯地區文化,

打造屬於自己特異的文化,並對外多舉行一些活動進行宣傳,不然再精髓的東西都不能端上菜盤子上,讓大家盡情享用文化大餐。

其實,現在的旅遊文化承載了不少其它優秀的傳統文化,並且吸引了大量遊客,在此期間,這些遊客慢慢地接受者文化的熏陶,

自然而然會對優秀傳統文化予以繼承和發揚。

舉個例子來說,一位遊客去過黃鶴樓,那麼,他定然會聯想到崔顥的詩,進而可能閱讀唐詩宋詞,甚至古代文學,這樣下去,

就產生了連鎖反應,當然這是比較樂觀的想法,但這至少是一個方面,我想我們更該做的就是把文化多元化,多樣化地呈現在人們的現實生活中,

當然不能把文化低俗化,比方說將文化變賣成獲利工具。

然而我們不能不承認,近百年來,中國傳統文化遭到了史無前例的壓制和廢棄。

在傳統文化深入人心的時代,人民身心安穩,過著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生活;而當今的人們卻將自己鎖在一道道鐵欄內,社會活動中還會受到頻發惡性事件的威脅,

這是多大的反差啊!看看二戰後的日本,在吸收西方先進技術的同時,繼續在家庭、學校、公司、政府部門保持固有中國人的傳統文化,以兼收並蓄的方式得以在短時間內迅速崛起成為世界強國。

美國是現代西方文明的代表,其犯罪率居高不下。

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在為其日益嚴重的社會亂象深感不安,有識之士已明顯地體會到他們崇尚個體,倡導競爭的想法是社會動亂的根源。

他們開始在東方文化中尋找救世的良方。

許多著名大學紛紛開辦漢學系,美國政府還設立專門的基金,組織學者研究中國傳統文化。

我們現在比較重視軟文化的輸出,也舉辦了很多展現傳統文化的活動,比方說法蘭克福展,中國就展現了很多傳統文學,在德國書畫展中也帶去了活字印刷相關內容。

太多人對於傳統文化過於冷淡,原因是很多的,如今的網上快餐文化隊傳統文化就產生了不小的沖擊,大家在生活節奏飛快的現在,都把眼光投向了五彩繽紛的都市生活,

迷戀上了網路,喜歡在網上吃快餐文化,其實自己接受的文化精髓很少,大部分都只有一時的感驗。

如今的這種情況讓眾多文化學者產生了危機感,因為一旦傳統文化被拋棄,我們將不再是炎黃子孫,我們將不再是一個擁有多文化的民族,

所以喚醒當代人繼承發揚傳統文化是很急迫的,非常必要的。

第二,拓展,即將傳統文化用一種易接受的方法輸送給當代人。

對於傳統文化,很多人可能覺得非常枯燥乏味,他們不願意花太多時間去耗,因此,我們就得一反常態,用創新的思路來教導他們,當然不能改變了文化的實質。

比方說用講座的方式來講述傳統文化的精髓,這樣既生動有趣味,定然會起到比較好的效果。

我們還通過電視來講授文化,如今的百家講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很明顯,這樣的形式吸引了很多知識分子,更不用說像易中天這樣的教授,

講的既有風趣又比較深刻,還有於丹的條分縷析,道理其然,能夠被大多數人喜歡。

又如中國眉山東坡國際文化節,此次文化節充分體現了黨的會議精神,眉山人民的熱情好客給遠道而來的賓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時,也使眉山人的榮譽感和集體主義思想得到了一次質的飛躍。

無論是開幕式上500餘名演員用豪放的氣勢演繹的的《千古東坡》,還是閉幕式上,城區的十餘所學校的200餘學生為廣大觀眾奉獻上的一道豐盛的文化大餐。

整個東坡國際文化節,我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一份難得的榮譽感和集體主義感。

這樣的活動無疑對文化起著宣傳的作用。

還有中非文化節、孔子文化節等等都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發揚。

石灣陶瓷源遠流長,在中國陶瓷史上有著獨特而不可替代的地位。

石灣河宕貝丘遺址出土的幾何印紋陶片,見證了五千多年前新石器時代的石灣陶瓷歷史,顯示了先人的聰明才智;而大霧崗唐宋窯址的挖掘,

證實了唐宋時期石灣已成為嶺南陶器生產基地;發展至明代更有「石灣瓦甲天下」的美譽。

數千年後的今天,陶瓷業在傳承和創新中以嶄新的形式名揚四海。

為展現陶業的歷史演變,館內展覽共分陶瓷拾隅、陶的形成、窯的演變、石灣二十四行、石灣陶藝、陶瓷發展六大部分。

其中以第四部分「石灣二十四行」為重點,介紹了明代至民國時期石灣陶業的歷史源流。

整個展覽表現手法新穎而多樣,在視覺、聽覺、觸覺上都給民眾以全新的感覺。

今年十一月,就在佛山舉辦了陶瓷展,我們學校也去了不少學生,也吸引了很多社會上的人,可以說是把石灣陶藝推廣了出去。

我們知道,前些年,陶藝品沒有市場,這樣直接導致陶藝技術的流失,甚至讓這樣的文化瑰寶從此絕於世間,如果到了那種地步,實是一個悲劇。

我覺得我們對於傳統文化不該持保守態度,中國文化包括保守文化,更多的保守的是傳統文化,文化保守主義顯然他界定的保守的東西這個東西是傳統。

從建國以來的,以馬克思主義為文化的軸心的這種情況下融匯的西方優秀文化和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這個文化,我覺得這個文化應該是現代文化,

而文化保守主義的這個文化,功能上作為傳統夢魘的這種文化,保守的文化,顯然不是指現代中國的文化,而是指古代傳統的中國文化,那麼我現在就古代傳統的中國文化保守的這個東西。

我們總是處在一個傳統文化的籠罩下,喘不過氣來,如果稍微有些思想上的改變或者是形式上的改變的話,這也是不為過的,所以我在這里特別強調要將傳統文化拓展開來,

形成一種現代式的傳統文化,好讓新一代青年更容易消化吸收。

打破常規當然是需要勇氣的,所以我覺得現在的年輕人要不忘本質的將傳統文化轉化成自身的一部分,學以致用,這樣才是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的不二法寶

也是我們實踐傳統文化的一種最有效的手段。

第三、用一種合時合宜的方式引導當代人去接觸傳統文化並學習發揚傳統文化。

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很多人都被利益熏陶著,很多父母親總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成龍成風,從小就叫他們長大後要有出息,什麼叫有出息,要不是做官,要不是做老闆。

更多的是忽視了對小孩子的一種道義上的引導,告訴他們怎麼樣才能算合乎道義,怎麼樣去提高自己的教養。

這種情況尤其在農村甚為嚴重,因為他們的父母本來就在文化教養上處於低水平,對於他們而言,自然生計是最重要的了,兒子在學識修養方面有沒有高的造詣對他們來說是沒有多大的意義的。

這樣看來,這種不合理的思想方式下的當代某些人深受著家庭的影響,即使上了高中,這種思想也不容易轉變過來。

所以說一個家庭的文化背景對子女來說是尤為重要的,一個有文化的家庭中培養的孩子多數是有文化的,我說的當然是在文化方面比較敏感的。

而對於傳統文化,我們更需要去引導當代人,毫不誇張地說,從小時候就應該給予這種引導,讓他們知道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

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這個引導的任務似乎很艱巨,但是面對著如今傳統文化遭到遺棄的情況,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去擔負這個使命,

那就是將中國傳統文化搬到每個中國人面前,讓我們每個都去繼承發揚它。

怎麼樣引導,方法很多。

在學校,我們的老師就應該起一個領頭作用,面對一群思想活躍且厭倦傳統文化的學生,老師應該在課堂上插入適量的傳統文化,這樣起到一個慢慢感染的效果。

我想如果做得更細的話,可以通過自身的言行、衣著來體現一種傳統文化的優越性。

當然,學生也得發揮一個主動作用,平時在學校就得自發主辦一些傳統文化知識講座或者一些討論,有條件的就集體去參觀一些傳統文化展。

在家裡的話,就如我上面說到的,父母長輩得起引導作用,要科學地向他們指出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並支持下一代加強自己的文化修養,

而不是放肆地鼓吹名利論,讓原本涉世不深的他們迷失自己的方向,這樣的話,對傳統文化也是一種損失,因為新一代是繼承發揚傳統文化的主體。

在社會中,要加強這種引導作用更具挑戰,因為社會是一個復雜的混合體,裡麵包含了多個層次,各種不同階層的人物,要達到引導的效果,當然就得採取綜合的手段,

比方說,舉辦企業的文化節,加強企業文化的建設,而這些企業文化的建設當然要以傳統文化為主,這樣一來員工們就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深刻感受到傳統文化,而且自己還在實踐著傳統文化。

對於政府來說,建立必要的傳統文化館,和一些傳統文物館是很有效果的,因為民眾對這樣形式的展覽能夠在業余時間去享受一番,對於他們而言,既能豐富業餘生活,

又能學到某些東西,何樂而不為。

也許我們對於這樣或那樣的措施不能夠太樂觀,但是我們也不比太悲觀,因為我們中還有很多人在支撐傳統文化,有很多人已經認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和優越性,

s("download_bottom");

⑶ 在當今社會中,該如何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呢

在當今社會當中,講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話,那麼一定要從學生開始進行,讓他們接受比較科學的教育。另外也要取其精華取其糟粕,將好的傳承,不好的就直接捨去。而且要知道這是一個長期學習的過程,不管是在小學還是在大學,都要利用不同的方式去探索和創新。

對於那些積極向上並且符合當代社會發展要求的內容,可以繼續保持和發揚,而且我們要學會正確的去對待外來文化影響。並不是說所有的外來文化都不好,有些外來文化還是非常優秀的,同時想要傳承的話也必須要結合當今時代的精神,要不然根本走不了多遠。一定要讓孩子從小就開始接受歷史文化,讓他們真正去了解這些歷史對於我們的重要性,也希望老師在講課的時候不那麼枯燥。

⑷ 怎樣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1、對傳統文化的認同。

讓這個時代的人認同傳統文化,其實只要從身邊做起,比如現在對於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的重視程度已經遠遠超出過去60年的總和。這說明這個時代,這個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已經得到了社會性的認同。

2、保護和發揚傳統文化產業。

傳統文化隨著時代的變遷,有些事情,有些事物必然在歷史中會被洇滅。這是歷史的趨勢,也是歷史的必然性。比如中國的建築特色是一項傳統文化,那麼通過博物館一些旅遊景點的塑造可以讓文化產業化。

3、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播。

韓劇中的古代文化其實很多都是來源於中國文化的一部分。韓國人通過韓劇把這部分文化偽裝成了自己的文化,主要做的是把自己的文化通過影視文學作品進行發揚,讓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去。



(4)傳統文化如何不枯燥擴展閱讀: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注意事項:

1、要擁有辨別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和糟粕,拋棄不良的、落後的傳統文化,要正確看待傳統文化的利弊,保持客觀、批判的態度。

2、要創新性學習、發展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通過不同的方式學習傳統文化,現在自媒體發展迅速網路傳播快,也要適應新的時代潮流,創新性學習。

3、當然,也要持之以恆,學習好中華傳統文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這需要不斷堅持不懈、刻苦鑽研。

⑸ 如何讓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

要讓傳統文化活起來,需要我們繼承和發掘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道德價值、智慧價值、文化價值,使其煥發新的生命力。
當然,我們在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要做到與時俱進,融入時代精神,使其更加適合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首先是發掘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道德價值。其次是發掘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智慧價值。最後是發掘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文化價值。
提升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

⑹ 我二十歲了,想讀儒家經典和其他國學,領略傳統文化的真諦,但是是不是有點晚了,而且我感覺有點枯燥,怎

1、並不晚。第一,在20歲之前你已經從小學、中學課本中接觸了一些古典詩詞、散文,有了一些基礎,現在學習國學不能算是剛剛起步、從零開始。第二,你所掌握的語文知識和能力對於學習國學大有裨益。從提問看,你的語文程度不錯,語言簡練,用詞准確。窺一斑而見全豹,相信你在語文學習方面有悟性,有基礎。第三,在歷史上,讀書晚而學有所成的大有人在。《三字經》說:「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蘇洵勉學較晚,但力學不倦,終卓然成家。
2、樹立了目標,不斷學習,興趣可逐漸養成。如果想登堂入室,深入研究,當然得十分刻苦,需要堅強毅力;如果僅想多所涉獵,提高人文素養,則不妨超脫一些,不要讓其成為負擔。「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餚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相互調和,則更增其味。

⑺ 傳統文化怎麼學習

學習傳統文化,不僅要從書上入手,還得要實踐才能了解得更加透徹。


想要學習傳統文化,首先必須得有一顆認真學習傳統文化的心態,喜歡對傳統文化進行研究。古人曾說過,興趣才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如果對傳統文化沒有興趣,那麼學習它就如同嚼蠟,食不知味,更別提能夠了解到傳統文化獨特的美,願意把它記在腦海里,並且加以研究了。

當然,傳統文化中自然也有許多令人唏噓的一面。優秀的傳統文化得不到很好的繼承與發展,主要是與現在的時代潮流格格不入,鮮少有人會耐著性子將傳統文化一一呈現給世人,如果喜歡這傳統文化,大可發揮你的耐心,多宣傳我們的傳統文化,讓更多的人認識它的魅力。當然,也有許多匠人不願將傳統文化貢獻出去,認為是祖上秘寶,對此我們也要多加尊重,不應該道德綁架,正確看待傳統文化的留存。

⑻ 文言文枯燥如何處理

1. 如何解決文言文虛詞的枯燥難懂

文言虛詞不再「虛」文言虛詞只是文言文閱讀其中的一個知識點,看似微不足道,但它在文言文的理解上卻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仔細分析文言文閱讀題,你會發現不少句子的翻譯和句式辨析也涉及到虛詞,由此可見虛詞的重要性。所以,解決了文言虛詞這個攔路虎,文言文閱讀將不再是學生心中永遠的痛。

在實踐教學中,我歸納了一些學習文言虛詞的方法,用於教學當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一、分層記憶,閱讀實訓高考大綱里要求掌握的文言虛詞只有18個,加上其它的虛詞,文言文中的虛詞大概有五六十個,對於要掌握的幾百個實詞來說,虛詞實在算不上多。

解題,不能只靠技巧取勝,而應是「知識點+技巧」,才能百戰百勝,所以,第一步,必須先掌握好每個虛詞的常見用法和意義。五六十個的虛詞雖說不多,但對普通高中的學生來說,全部熟練掌握還是有一定的難度。

如何才能做到少記憶卻有強效果呢?我給出的方法是:分層記憶,閱讀實訓。分層記憶,即是讓學生先記住每個虛詞的詞性,再記住每個虛詞的一些獨特意義,對每個虛詞的具體的意義只需大概了解。

比如說「而」, 它的意義有十幾個,如何簡化?先讓學生記住「而」的三大詞性:代詞、連詞、助詞。因為「而」作為代詞(翻譯成你、你的)的意義與現代漢語區別較大,所以也要求學生強化記憶。

作為連詞,它包含了常見的八種邏輯關系,其中的「修飾關系」較為特別,也需強化記憶。這樣,「而」的意義便被「簡化」了,記憶也簡單了。

再比如說「為」,它的意義有二十幾個,要一一記住太難。它只需這樣記憶:詞性(動詞、介詞、連詞、語氣助詞),動詞的「修建、創作」等特別意義,介詞的「表被動」,連詞的「如果」,語氣助詞的「表反問」,等等這些獨特的含義。

閱讀實訓,即是讓學生在課文中實踐,從而達到強化記憶的效果,以及提高解題能力。死記硬背的東西是記不長久的,但由於學生學習時間有限,不可能花大量的時間去做相應的習題。

所以我要求學生在學習課內文言文的時候加強虛詞的學習,在課文講解的時候對虛詞也進行歸納分析,並讓學生做好筆記,學習了三個「文言文閱讀」單元及《唐宋散文選讀》下來,加上一些補充,也基本囊括了常見虛詞的所有意義和用法。二、分清詞性,明其用法文言虛詞大多是從實詞借用或由實詞虛化而來,因此有的詞兼有虛實兩種詞性,實詞虛詞往往集於一身,應分清其詞性。

如「之」,其本義是「到「的意思,但也可以作代詞、助詞等。所以一個詞究竟是實詞還是虛詞,無需分清,只需知道它有多少種詞性。

不同詞性在句子中的用法是不一樣的,它的意義也就不一樣。而普通高中的學生,往往連詞性也分不清楚,更別說知道各詞性的用法了。

了解了詞性,掌握了其用法,辨析文言虛詞的能力則能得到很大的提高。三、技巧輔助,靈活運用文言虛詞的用法變化多端,單靠記住意義是不行的,正如前面所說「知識點+技巧」才能百戰百勝。

靈活運用相應的解題技巧,將能大大提高解題效果。(一)位置推斷法詞性不同,用法就不一樣,那麼它所在的位置也不一樣。

通過判斷虛詞所在的位置,我們就可以很容易分辨出它的意義。「之、夫、焉、與、乎」等虛詞就適合用位置推斷法來辨析它們的用法。

比如說「乎」,句末的肯定是語氣詞,句中的且後面跟著名詞或代詞的則多是介詞。(二)搭配分析法(詞性分析法、語法分析法)詞性不同,用法意義就不一樣,也說明它搭配的對象是不一樣的。

那麼通過比較它搭配的對象,就可判斷它的意義和用法了。像「之」,前面是動詞的話,它應是代詞,再結合語意,就能找出所指代的對象;後面若是處所性名詞的話,那它則是動詞「到」;若跟在「所」後面,則是動詞「到」;若是放在句子的主謂之間,那它便是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若放在名詞和名詞或形容詞和名詞之間,則是助詞「的」。

(三)數學代入法(語境推斷法)任何虛詞的意義和用法,都不能離開具體的語境。新課改之前虛詞這道題的每個選項的兩句話中有一項是來自課內,新課改之後,則全部來自試卷選段的內容。

但不管哪種類型,兩個句子中選擇出你認為最准確的一項,然後代入另一項,結合語境具體分析。比如2007年廣東高考題,其中A項「心恚憤而無如何」/「何前是而今非」中的「而」, 「何前是而今非」中「前是」和「今非」可以較容易判斷出「而」應是連詞「表轉折」,把這個意義代入「心恚憤而無如何」,結合具體語境「郭生所作的作品被狐狸潑墨,只剩下六七十首」,則就可以得出意義和用法相同的答案。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其他的方法,比如「刪除觀察法」、「對應分析法」等,這里就不再一一展開。對虛詞的記憶和辨析,都不是靠一種方法就可以做到的,我們要靈活運用,舉一反三。

綜合運用各種的記憶和辨析方法,不斷訓練,那麼,文言虛詞將不再是「虛無縹緲難以捉摸」的,而是可以掌控的。歡迎採納 希望幫到你。

2. 怎麼講古文能不枯燥啊

一定要穿插講解歷史典故。每一句古文來歷都有典故的。建議你認真研究《幼學瓊林》和《增廣賢文》二書及其相關詳細註解。其中每句話都有典故或歷史來歷。古文教學中,每涉及的普通語言,其實都能找到來歷,講起來,有歷史故事或傳說,就特別生動有趣了。

例如:如律令,此句中律令是人名。搜神記載,周穆王時有一個叫律令的人,走路很快,死後做了雷部的傳令官。

又如:獻曝。《列子》載,春秋時宋國一農人,發現冬天曬太陽很暖和舒服,就趕緊當作重大發現,去獻給國王。現在用這個詞,用來形容送人禮物,雖然很輕很普通,但是情意真摯。

3. 如何處理文言文教學中「言」與「文」的關系

所謂「文」是指字詞句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文化底蘊等人文因素;所謂「言」是指字詞句本身的意義或作用。

語文教育家張志公說,「所謂閱讀就是老師帶著學生走進去走出來」。文言文閱讀也是如此,這樣一個進去、出來的過程,體現在文言文教學里,言是一個橋梁的作用,最終是為文服務的。

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該文言並舉,開拓學生的文化視野,提升學生的文化品位。我想,語文學習不僅是知識的積累、能力的積累,還是「文化」的積累。

2009年高考中,湖北一考生用文言文寫就的《站在黃花崗陵園的門口》獲得滿分。作為中學生,在考場中能大膽選用文言文的形式寫作,並運用得比較成熟,說明該考生閱讀了大量書籍,有較強的古典文學功底。

此文對於革命先烈的贊頌,對於英雄主義的抒發,又體現了該考生獨特的思想感悟和一定的人文素養。該考生取得如此成績,不僅依靠文言知識的積累,更得益於平時古典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熏染。

如何讓這一成功的個例成為普遍現象,如何讓大多數學生都能用文言文寫出文質兼美的作文呢?作為一名在教學一線工作多年的教師,對此感慨良多:1、重「言」輕「文」的無奈當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學,受高考指揮棒的影響,重言輕文的現象十分普遍。高考文言文閱讀題,更側重對文言知識的檢測,而弱化對文章人文精神、思想文化層面的考察。

如果高考考查形式改一改,設想在大作文之前要求用文言文寫一篇小作文,或文言文閱讀題更側重對人文思想的考察,我們的高中文言文教學就不會如此被動。高考考查方式不變,教師在分數的壓力下,平時的指導思想和教學方式很難有大的改觀。

立足現實,我們不能奢求高考對於文言文的考察方式在短時期內有大的改變,但是從學生的長遠發展,從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大目標來看,我們必須改變重言輕文的現狀。單一枯燥的說教式、灌輸式的文言文教學方式雖然有短期之效,從長期看卻會扼殺學生對於文言文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喪失對於文章之美的鑒賞能力,進而喪失人文素養的積累。

2、「文」和「言」是一對矛盾,更是一個不能割裂的整體離開「言」,文章無法理解,離開「文」,言成了支離破碎的字詞。但是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很難做到「言」和「文」的兼顧,只講字詞句式會使課堂變得枯燥乏味,學生產生厭倦情緒。

只講文章內涵和思想感情,又太務虛,學生彷彿沒有學到什麼東西。不多講點字詞句式,作為老師心裡不踏實,作為學生感到不放心。

課堂上,老師生怕漏掉一個字,學生生怕漏掉一個詞。這種陷於細枝末節和斤斤計較的教學方式,割裂了文章本身的整體美,把古文課上成了古代漢語語法課。

文言文終歸還是一篇文章,應當把它當作一篇文章來讀,而不是把它當成實詞、虛詞和句式的組合來讀。這就要求我們的文言文教學要在立足在「言」的基礎上,更側重對文章內容的發掘,把個別字詞放在文章整體中去把握。

3、立足語言學習的規律,抓住文言文學習的關鍵很多人學不好英語,就是因為他們不明白這樣一個事實:學習語言與掌握大量的詞彙不能劃等號。掌握一門外語最重要的是掌握這門語言的語感和思維方式,如果用漢語的語法規范和思維方式去學習英語,永遠是越學越糊塗,中學生學不好文言文也是因為相同的原因。

所以說,解釋詞義、分析句子結構、永遠都不是閱讀文言文最關鍵的。要達到理解,最重要的是讓每個句子所提供的信息連接起來,進入讀者的思維軌道,用已知推導未知,而「猜」和「推知」是閱讀文言文最重要的能力。

對此,在教學實踐中我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嘗試:1、有所講有所不講並不是所有的文言知識都要講,因為學生對於一篇課文中的文言詞句並非都不理解,部分字詞可以參照注釋解決。而且學生對文言知識也有一個積累的過程,很多文言字詞有前後繼承的關系,同一個字詞在之前出現過,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回憶進行歸納整理。

學生真正需要教師講解才能掌握的字詞只佔少數,只講這些就可以。這就要求教師在充分掌握學情的基礎上,做到有的放矢。

2、不求甚解也是一種閱讀方法暫時留存一些語言障礙有時並不妨礙理解文章大意。不求甚解有時也是一種能力的體現,諸葛亮讀書不求甚解,獨觀其大略就是一種高明之舉。

有時計較於具體的字詞,反而妨礙了從整體上理解文章。不一定非按照一個模式,先掃除語言障礙再分析文章內容,也可以反其道而用之,通過對文章的整體把握,結合上下句的關系對全文有一個整體感知,引起學生的興趣,再逐一解決字詞的問題。

如果一上來就開始逐段翻譯句子,學生一聽又是老一套,提不起興趣。3、具體文言文具體對待對於文言知識較多、語句較難理解的文言文應將教學重點放在疏通文意上,對於淺顯易懂的文言文應將教學重點立足於鑒賞人文精神和思想性方面。

不同的文言文有不同的特點,對文與言的要求是不同的,教學側重點也是不一樣的。有些文言作品情感充沛,如《陳情表》、《祭十二郎文》,感情真摯,情感豐富,應該引導學生感受作者至真至誠的忠孝之情,血濃於水的親情。

從文章情感切入,一下子抓住學生,從情感上打動學生,激發學生學習文章的興。

4. 在文言文教學中怎樣處理「文」與「言」的關系

在文言文教學中,首先要弄清的是「文」和「言」的關系。

因為,「文」和「言」就像一對兄弟一樣,是密不可分的,是相輔相成的。可在教學實際中,一些人把它們給割裂開來,有的只講究文言字詞句的落實,而偏廢了對文章的整體究讀;有的則是只注重對文章文本的探究而忽視文言字詞句的落實,忽視對學生基礎的鞏固和夯實。

也就是在文言文教學中,不能只重視「文」或者「言」,而是要「文」「言」兼顧,「文」「言」並重。這樣方能顯出文言之本色。

文言文教學我覺得應該注重以下幾點: 一、誦讀是文言文教學之根本。正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文言文對於學生來說,因為難懂而深感頭痛,繼而產生厭煩的情緒,自然也就因為為難而厭學。

如此一來,學生的文言文就始終學不好。而且文言語義含蓄而豐富,只有通過反復吟誦才能心領神會。

因此,文言文誦讀是教學中的重頭戲,要在誦讀中,把握清字音和句讀。也可以說是先入「文」而後「言」之,先讀清文章,整體把握文章的基本意思,然後結合注釋翻譯課文。

把文言文中的若乾重要篇章熟記在心,文言的實詞的意義、虛詞的用法、各種句式的變化等也就已經包含在其中了。更重要的是,通過背誦可以學到古代名篇的構思立意、布局謀篇、語言修辭等方面的要義,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

《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己有明確規定,「誦讀古典詩詞和淺易文言文,理解詞語的含義和作品的思想內容,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隨著誦讀篇目數量的增加,學生對文言的語言感知能力也會越來越強,文言文的閱讀水平也就會越來越高。

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基礎,是提高文言文閱讀水平的根本途徑,除此以外,沒有更好的辦法了。反復誦讀,不僅讀出了文章固有的語氣、節奏,而且能夠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情感氛圍,形成敏銳的文言語感。

二、抓住關鍵字詞,鞏固夯實學生文言基礎。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語法現象,如詞類活用(名詞作動詞、名詞作狀語等)特殊句式(狀語後置句、賓語前置句等)。

這些知識都是有規律可循的,把這些知識通過簡單而又具體的例子的分析總結出來。如,「吾得兄事之」「吾從而師之」,這兩句的「之」字都是代詞,而它前面的詞都是名詞,這在現代漢語中不符合語法規范,因此,就在文言文中出現了詞類的活用。

那麼,在「之」字前面的名詞就活用作動詞,把這個現象通過多幾個例子證實,就可以概括為「用在代詞之字前面的名詞活用作動詞」。這樣一來,使這些難以弄明白的知識,做到有據可依了。

把它系統的歸納起來讓學生掌握也容易多了,這不僅進一步鞏固和夯實學生的基礎,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對於文言文中的一詞多義、通解字和虛詞等需要學生靈活掌握的知識,雖沒有像詞類活用那樣可以概括一些規律來,但也可以通過實際的運用和積累得以鞏固和夯實。

三、深入分析,注重「文」「言」結合。深入分析課文,是鑒賞文言文的一個重要步驟。

如要分析一個人的人物性格,就要依靠具體的字詞來體現。不僅要抓住具體的一些詞語進行分析,還要對全文要有個整體的把握和理解。

而對具體字詞的把握和課文的分析就是「文」「言」很好結合。以文促言,以言悟文,就像親兄弟互相幫忙一樣,密不可分。

四、重視學生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為學生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我們學習文言文的目的,一是繼承和發揚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二是啟迪我們的思維,以古鑒今,評古論今,推動我們的社會朝著更科學、更民主的方向發展。

要實現這兩個目的,我們在文言文教學中就應該聯系現實生活,讓學生多一點思考,多一點發現,多一點探究和創造,把文言文教學和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結合起來。作為教師,應著重引導學生在發散思維的基礎上,發現新問題,產生新認識。

在新課標下的文言文教學,既要有「言」又不能無「文」,也不能把文言文教學僅僅停留在實詞、虛詞和翻譯的層面,而是要通過問題探討、活動體驗和對文本的現代解讀架起古今對話的橋梁,強調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中心,讓學生自己去探究課文,發現問題,然後通過師生互動,相互討論,最後解決問題。在《陳情表》的教學過程中,在學生掌握了文言基本知識並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知道了李密為什麼在「忠」和「孝」二者之間艱難地選擇了後者,按常規教學思路,至此完全可以結束本課教學,但是,我恰到好處地引導學生探究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李密選擇了做官,那麼,僕人有了,隨從有了,家庭也富裕了,祖母的贍養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嗎?可是他為什麼不去做官呢?問題一出,學生興趣高漲,暢所欲言,各自發表自己對於該問題的理解和看法,盡管學生的回答很多還停留在表層,但是學生探究問題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使課文教學得以深化,也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積極踴躍發表自己觀點的能力。

5. 在文言文閱讀教學中,應該如何處理好"言"與"文"的關系

文言文教學中,如何處理好「文」與「言」的關系發布者:林文新 發布日期:2011-04-26◆ 文言文教學中處理好「言」和「文」的關系,意義重大。

文言文教什麼呢?顧名思義,一個是「言」,一個就是「文」。文言文教學能不能體現出它應該有的內涵,體現它本身的教學規律,就是看你如何處理好「言」與「文」這一對矛盾。

從日常的文言文教學的情況來看,課堂教學存在的最大失誤,或者說對文言文教學質量和效果影響最大的問題,也就是這兩者關系處理不好。 文言文要教得基本到位,「言」和「文」一定要融合在一起文言文要教得基本到位,「言」和「文」一定要融合在一起。

但是形成這樣一個認識以後,在教學實踐中還有一些值得我們去探究和思考的、具體的、實在的深層問題,就是兩者怎麼融合。 平日教學中對「言」的理解往往不到位文言文的「言」到底是什麼呢?現在很多老師意識到要注意到「言」,但是他對這個「言」的理解非常的狹窄,他認為所謂文言文的「言」就是知識,甚至有更狹隘的理解,像我們高中,有人認為文言文的「言」就是古代漢語的語法。

這種理解盡管注意到了兩者的結合,其實還是沒有全面的把握文言文教學的基本任務。語言的內涵不清楚。

◆ 文言文中的「言」指:詞語積累、古漢語語法、誦讀方法、文言語感文言文的「言」有很多層次和方面,我梳理了有五個方面。第一個是大家關注的,就是詞語的積累。

這個詞語積累,我覺得還要分開,實詞主要是一個強調厚實的積累,實在的積累。虛詞就我自己的理解,恐怕不是和實詞一樣的,要在反復讀的過程中,掌握哪個虛詞多少用法還不是這么一回事,所以這是一類。

那麼第二個呢?我覺得文言文的「言」,要了解一點古代漢語的語法。要的,從我個人教學的思考和自己學文言文的角度講,懂一點效率可能高一點。

第三個呢?我覺得更重要的就是掌握文言文它本身的誦讀方法、解讀方法,它有它的特點,這個都是言的基本內涵。其中有一個,常常被我們老師和我們自己忽視的(徐老師是不是同意我這個看法),這個文言文的「言」其實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文言的語感,應該說語感是文言文的「言」的最高層面,因為學生無論從高考做題也好,從平時閱讀淺易文的過程來看,他真的套用去分析的也不多,要回想一下這個詩詞有幾個意象,一個一個套的也不多。

語感形成以後,就是課程標准所規定的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你才有。所以我可能沒有把它一一列全。

我覺得這個「言」的內涵應該全面去了解。◆ 文言文教學中「文」的內涵:文章、文學、文化除了「文言」以外還有文章、文學、有文化。

那麼就「文」的層面來講,至少有這樣三個大的層面:第一個「文章」,因為很多經典的文言文,比如說像《岳陽樓記》,我們今天教的。這篇文章,它本身從文章學的角度講就很值得我們學習。

如果我們僅僅抓住一個「言」,把這么好的一種架構放棄了,那這文言文教學很多應該承擔的任務就體現不出來。那麼就文章本身又有很多東西,我們這里就不一一去說了,文章本身也很豐富,有很多文言文的作品,它又是文學作品,像《狼》是小說,我們在這篇《狼》中,不僅僅可以學到言,我們還可以學到小說的一些文學的素養。

◆ 文言文教學中如何做到「言」和「文」的融合?文和言的內涵要跳出以前那個狹隘的理解,在這個基礎上去考慮兩者怎麼融合,那麼這個兩者的融合,我有一個基本想法,就是要立足於言進行教學,在言的教學過程中,去融合文的內涵,跳出狹隘的言,那麼講到這一點我就想,今天我聽了兩節我們景范中學兩位老師執教的文言文的閱讀課,對這個,我的一些想法,我還是比較一致的,她們體現也是比較到位的,你比如說第一位老師那個《狼》,姓馬的老師,馬老師可能知道,你看她整個教學的流程,每一步都立足於言,第一步文言知識的梳理,這是一個很集中的很直接的解決言的問題,然後第二步呢,是學生復述狼的故事,這個復述其實就是一個言的活動,就是一個文言文的言語活動,而且我非常欣賞這樣一種活動方式,她跳出了一個簡單的一種對等翻譯的單一的形式,第三個層面講故事,其實講故事仍然是著眼於對言的一種理解,學生接受了內化然後再表達出來,再接下去有一個細節我印象特別深,她對這個《狼》的主旨的把握,抓住一個句子,「狼亦黠矣」 一個「亦」「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她抓住其中一個「亦」和一個「耳」,讓學生去品味、去思考,我覺得這是最典型的把「言」和「文」融合在一起。小說的主旨、狼的形象、詩詞的體味,這就是「言」和「文」融合的比較成功的一種教學處理。

◆ 究竟什麼叫做文言文閱讀?什麼叫文言文閱讀,什麼叫閱讀,所謂閱讀就是老師帶著學生走進去走出來,文言文閱讀也是如此,馬老師剛才舉了一個例子,其實就是這樣的,她首先從文本里出來,把握這個狼的特徵,然後這個狼的特徵形成了,不是像架空的高處走,再回到文本中去,這樣一個進去、出來的過程,應該說是一個比較正確的,閱讀教學的理念,體現在文言文里頭,就是把言和文兩者融合的可以說是天衣無縫,效果非常理想。

⑼ 如何看待現如今的中國傳統文化,正在日益流失的現象

國家是非常提倡也非常重視傳統文化的發展,但是落實到具體的行為發現,並沒有什麼實際性的進展,反而通過數據可以看出,傳統文化一直在流失。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你是如何看待現如今的中國傳統文化,正在日益流失的現象呢?歡迎大家來評論區下方留言。

一.現在的年輕人的越來越不關注傳統文化。

5000年的文化積淀,讓我們有數不盡的傳統文化,但是對於傳統文化,我們非但不珍惜,反而還熟視無睹。我認為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因為現在年輕人把眼光聚焦在了新奇的事物方面,不太關注傳統文化。第二是因為傳統文化相對於現在的流行元素來講,確實有一些枯燥無味,第三就是找不到有對傳統文化極其喜愛,並且想傳承的人。可是我們絕對不能坐以待斃,不能看著傳統文化流失的速度越來越快,一定要有一些行動!

⑽ 如何讓孩子覺得文言文不再枯燥,反而有趣易懂你需要這本秘籍


我曾經在上學的時候,面對枯燥無味的文言文,不禁想道:中國已經步入現代化 社會 了,為什麼我們還要學習拗口的文言文呢?

直到後來,偶然接觸到了霍去病的事跡:漢武帝為霍去病准備好新的宅院,但是霍去病卻地說道: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這句話讀起來氣勢磅礴。我又試著將他翻譯成了現代白話文:匈奴還沒有滅,我要房子有什麼用?

從語言的氣勢上來說直接就下降了一個檔次。


從這以後我就明白了,原來文言文雖然拗口,但是有其不可替代性。就比如我們會在談論生死的時候引用司馬遷的:「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翻譯成現代白話文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氣勢,更將原先的韻味丟失的一干二凈。

就更不用說《聲律啟蒙》中 「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 這些富有韻律與節奏感的語句。

我們也可以看到高考對於文言文也是越來越重視。就拿高考來說,整個文言文板塊就有36分,佔到整份語文試卷的24%,如果去掉60分作文的話,文言文所佔的比重更是達到了40%!而且在以後的教材改革中所佔的比重會進一步加大。

這說明國家也意識到了文言文的重要性。

學好文言文更有助於提升自我的素質,文言文因為字詞精煉,所以從小接受文言文熏陶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更強,談吐和氣質更出眾。這樣,我們就不會在疫情初期看到日本的那句 「山水異域,風月同天」 而爆發出陣陣驚呼——原來文言文還可以這么美。


可以說文言文難學是由其本身的特性決定的。因為古代書寫使用的是竹簡,所以就力求用最少的字給出最多的信息。這就給我們使用白話文的人群帶來了一定的困擾。但是換個角度來說,學習文言文的過程就是一個提升理解能力的過程。

但是我們也能看到一些學生們在面對文言文的時候會手足無措,不要說理解了,就連讀起來都很費勁。


究其原因還是在於兩個字——興趣。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但是,現在課堂上的文言文教學專門摳那些「考點」可就完全走錯路了。這樣孩子們越學越覺得文言文沒有意思,越覺得文言文沒有意思就越不想學。最終喪失了對於文言文的興趣。

以至於學習文言文本該是一件享受的事情,卻變成了孩子們的負擔和家長們的煩惱。沒有興趣就沒有動力,沒有動力還怎麼能學會並且有效地運用呢?

你肯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遇到別人有理有據、考證充實的文章的時候,說一句:太長不看;

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發言或者思考的時候頭腦一片混亂,沒有任何邏輯性;

在遇到美景的時候說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而不是只會發出感嘆性的「哇塞」;

(落霞與孤鶩齊飛)

在形容人體態優美的時候說 「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 。而不是簡單的「她好美」;

甚至在將來談戀愛表白的時候會說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而不是已經被用爛的「我愛你」。

而這一切都需要學好文言文打好底子,來全面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質。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文言文其實並不難,古代的小孩子們在學習的時候就是靠著死記硬背,不停地讀寫。但是我們這樣做的話會進一步扼殺孩子們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將他們過早的束縛在一個框框里。所以我們就要講究方式方法,從根本上提高效率。

正是基於以上的這些原因,《小古文》應運而生。這本書結合了多為編纂者多年的教學經驗,用一種比較合理的方式讓學生們對文言文產生興趣,從而在根本上提高孩子們的閱讀水平和文化素質。

那麼這套書好在哪裡呢?

首先當然是十分有趣味性。

它採用了獨特的「大語文」視角對每一篇文章進行解讀。

這套書在每一篇精心選擇的文章前後都有導讀,將文章的創作背景和思想內容的等娓娓道來,同時每篇都有與該古文相關的 歷史 、地理、動植物、常識及成語、修辭等方面的知識。在學習的同時擴展視野,加深對於文章的理解,從而提升孩子的興趣。

(圖書共分四冊)

這套書將所有選擇的文章都按照作文種類進行了分類。讓孩子們在學習完畢之後能夠活學活用,將自己的所學融入實際生活中。

比如在描寫景物的時候就可以用《憶江南》中的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在表達做事不能空想的時候,可以用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關於學習古文最難的背誦,這套書也給出了詳盡的方案。它將每一篇文章都按照淺到深的順序排列好,讓孩子們可以循序漸進的學習。

不僅如此,它還給出了詳盡的背誦方案,讓孩子們可以更加科學地進行學習,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誦讀方案)

當然,孩子們初次接觸到書的時候,關注點往往不在文字上面,而是在於書本的裝幀與書中的配圖。這套書每一頁都採用了手繪國畫的配圖,在讓孩子們賞心悅目的同時還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

可以說這套書從視覺、聽覺各方面都做足了精心地准備,讓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讓古文不再那麼枯燥。並且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和文化修養,適應新時代的滾滾洪流。

這套書原價198,點擊下方鏈接只要89。不到一百塊錢還不夠下一頓館子,但是卻有可能會改變孩子對於學習的態度,從而改變孩子的一生。

你,還在等什麼呢?



更多【不易君子】精彩內容請參見:

《漢武大帝》:一味軟弱永無出頭之日,對付欺凌只有硬剛

《清平樂》:劉娥的一生滿足了我們對言情大女主的所有想像

春天是懷念海子的季節:因為一個人,記住一座城

妙玉的茶具之謎:「分瓜 瓟斝、杏犀䀉」這六個字你認識幾個?

閱讀全文

與傳統文化如何不枯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1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2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