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石家莊的文化(景點、方言、飲食、手工藝、戲劇、特色建築等) 關於這些的資料,要最新的,謝謝
我的主頁
窗體頂端
石家莊文化
石家莊市位於河北省的中南部,是河北省的省會,古時又稱為「石門」,總面積約為1.58萬平方公里。石家莊市所在的地區,是人類文明開發較早,具有非常深厚文化底蘊的地區。1947年11月12日石家莊市成為了全國第一個被共產黨所解放的大中型城市。在同年的12月26日,正式更名為石家莊市。現如今的石家莊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現代化的城市,在市區內隨處可見林立的高樓以及寬闊的街道,「民心河」更像玉帶一樣環城繞市,沿河公園有20多個,像朵朵鮮花一般把這座城市裝點的無比美麗。
傳統戲劇
石家莊絲弦還曾有過弦腔、弦索腔、河西調、小鼓腔、羅羅腔、女兒腔等叫法,是河北省所獨有的古老劇種之一,也是在全國罕見的地方戲曲聲腔劇種。石家莊絲弦主要流行於河北省的大部分地區以及晉中地區的東部等地,這種戲劇的起源目前無從考證,通常認為早期的絲弦戲是以元人小令以及明清俗曲為基礎發展演化而來。清朝初年的時候,絲弦戲已經普遍流行於河北大部地區,而且深受群眾的喜愛。石家莊絲弦作為燕趙文化的最突出代表,有著很強的創造性,在河北地方劇種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素來就有「昆高絲亂不分家」和「一昆二高三絲弦」之說。2006年5月20日,石家莊絲弦被列入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傳統音樂
常山戰鼓最早起源於石家莊正定,由於這里是古時候常山郡的所在地而得名。常山戰鼓有著悠久的歷史,傳說早在戰國時期就已有雛型,發展到明朝時期最為盛行。正定隆興寺建於隋朝,其大佛石座上就刻有古人擊鼓的浮雕。在正定縣志上有這樣的記載:「城市村墟,鑼鼓虛日」,「市井簫鼓喧鬧,鼓聲不絕、相塞於途」。由此可見,燕趙「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也多雄壯戰鼓之聲」。常山戰鼓是由鼓、大鈸、中鈸、小鈸、小鑼等打擊樂器而組合演奏的一種民間樂曲,其曲牌大多是由多個能單獨演奏的鑼鼓段子所串聯而成的一種聯套曲體式的結構,並且主要用於廣場表演。常山戰鼓的套路多樣而且曲牌繁多,特別以東楊庄的戰鼓隊最有代表性。
傳統藝術
石家莊無極剪紙起源於清末民初時期,在無極當地很早的時候就有著每逢節日或是喜慶之日貼窗花的傳統風俗,其剪紙的藝術風格受到山西以及天津楊柳青年畫影響,逐漸發展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剪紙藝術。無極剪紙主要用宣紙作材料,是一種單色剪紙,主要工具為剪刀和刻刀,由於剪刀製作受工具和材料所限,因此多為刀刻而成。刀刻剪紙時需要特製的石蠟或者橡皮泥的底版,其製作工藝十分講究。後來由於時代的進步以及人們審美觀念的提高,無極剪紙不僅有黑白套色的,還有刻金彩襯的,十分鮮艷,再配以形態各異的藝術造型,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
耿村民間文化是石家莊藁城市所獨有的一種文化現象,這里吸引了很多國內外專家學者考察訪問。這種傳統已經有很久的歷史,早在明朝朱元璋時代就曾有「北有京津,南有耿村」、「一京二衛三耿村」的說法。由於耿村地處交通要道,南來北往的商人們把他們所知道的奇聞趣事講給這里的村人,耿村人同樣會把自己的故事講給他們聽,就這樣逐漸形成了如今的耿村民間口頭文學。耿村由於故事數量繁多,講述人集中,因此被稱為「故事村」。這里所傳承的故事內容涉及社會學、倫理學、歷史學、宗教學、哲學以及文學等多個方面,學術價值較高,並且已記錄和整理出耿村民間故事六千餘萬字,編印成內部科研卷本《耿村民間故事集》5部,耿村民間故事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並加以保護。
石家莊市所轄區域,是人類文明開發較早、文化底蘊十分深厚的地區。市區白佛口文化遺址是目前全市境內發現的最早的平原地區人類遺址,距今約6000—7000年;新樂古代遺址「伏羲台」證明了6000多年前中華人文始祖伏羲氏曾活動於此地;戰國中山國文化,是石家莊歷史文化脈絡中的重要一環,也是繼藁城台西商文化之後令世界矚目的輝煌文化。
兵器文化
兩漢時期,石家莊西部的太行山區一直是製造兵器、鎧甲和生產工具的重要冶金基地之一,「冶河」因此而得名;漢唐時期是中國佛教、道教復興並走向鼎盛的時期,恆、趙二州的宗教文化在中國宗教史上也留下了絢麗篇章。趙州柏林寺,相傳創建於東漢,是河北最古老的佛教寺院;石家莊隋唐文化中最為光輝的歷史成就是趙州安濟橋,它是世界公認的大型敞肩式石拱橋的鼻祖,在世界橋梁建築史上佔有突出的地位,被聯合國確認為世界人類文化遺產;隋唐時期石家莊籍的文化名人有魏徵和李吉甫;北宋時期,富弼、韓琦、歐陽修、沈括、蘇軾等名宦賢宦先後奉使河北,都在真定府(今正定)留下足跡,促進了這一地區經濟、文化的繁榮。
建築藝術
金元時期石家莊建築藝術成就的代表作是井陘蒼岩山福慶寺橋樓殿,橋與殿渾然一體,凌空飛架於千丈深澗之間,狀如飛虹,設計形式奇巧,建築雄偉險峻,反映出當時勞動人民高超的建築技術和美學造詣。在藝術創作領域,著名的有上京毗盧寺壁畫。這些壁畫繼承並發展了中國古代壁畫的傳統技法,在構圖、線描、用色和人物造型等方面都達到很高的水平。此時的自然科學成果也非常豐碩。著名數學家、學者李冶在數學天元學術方面的研究,對中國的初等代數起到了奠基作用,標志著13世紀世界數學的最高成就。檢舉|
石家莊轄區內的民俗文化屬於中原文化類型,在世界上屬於黃河農耕文化為基礎的東方文化類型。它與荊楚、吳越文化相比較,在內涵上具有鮮明的中國北方特色:以儒家思想為主體,兼有道家、佛家和北方農民中間自生的地方文化,幾者長期共生共存。當今風俗中,含有夏朝時就已經產生的民本主義,秦朝以來不斷強化的農本思想(重農輕商思想),忠孝節義觀念,善惡觀念,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崇文尚武精神;也有十九世紀以來,被逐漸強化的民族革命精神和建國以來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新觀念。改革開放、發展市場經濟以來,自然又多了一些市場經濟觀念。作為一種文化生態,其存在是客觀的,但有些已經與時代脫節了,比如重農輕商思想,封建忠君觀念等。
民間飲食文化
石家莊一帶的飲食文化是豐富多彩的,但主要是麵食文化和酒文化。
麵食方面
東北有三大寶,保定有三大寶,石家莊也有三大寶。有的說,石家莊三大寶是修鞋、燒餅、烤山葯(紅薯),也有的說是燒餅、扒糕、烤山葯。燒餅主要是長方形鋼爐白面燒餅,在晉州、深澤一帶也有圓形鍋烙燒餅。在趙縣有一種歷史悠久的驢油小燒餅。這都是人民群眾很喜歡的烤烙麵食。扒糕則是蕎麥面為主要原料做成的糕狀食品,切碎拌蒜可涼食。烤山葯,則是未經加工的烤制食品,在石家莊一帶也已經歷史悠久。
白面饃饃是民間最普通的食品。它由巧婦做成小豬、小羊、小牛、小狗、小猴、小雞、小鴨以及小刺蝟、蓮花等各種形狀,可以做為民間供品、觀賞品,也可食用。有的用木頭刻成饅頭模,用它做成的饃饃就會有各種圖案,也很受大人孩子喜愛。各種饃饃,還可以在結婚、喪葬禮儀中亮相。
藁城宮面已經很有影響。面條、烙餅、油條(炸麻糖)等食品也是民間極為常見的。其中,藁城耿村的麻糖、餄餎、油酥餅是很有影響的。每逢集日,它們是趕集人的主要食物。有的去耿村趕集,就是為了去解一解饞。
酒文化
石家莊一帶,在商代時就有了酒的釀造。平山縣三汲鄉中山國遺址出土的酒就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現在,石家莊市有自己的酒廠,藁城、無極、晉州、元氏等仍有燒酒的習俗,而且有宮酒、耿王酒、龍圖醉、魏徵酒、宋曹大麴等較有特點和影響的品種。在無極,現在仍有200多個民間家庭經營燒鍋。魏徵酒,是晉州人根據魏徵傳說造成的白酒。宮酒和耿王酒,是藁城人和耿村人根據耿村關於清代乾隆的傳說、元末明初耿王試造的白酒新品種。宮酒已經打開市場,銷路尚好。欒城縣自古就有羊羔酒,現在仍在釀造銷售。
飲酒之風自古有之,今天在各縣市仍普遍存在,而且在某種程度上比古時更盛。一是企業界在業務往來中酒席不斷,二是民間婚喪嫁娶、歲時節令中擺酒很多,三是鄉鎮和村幹部之間吃飯飲酒也很多。在我市城鄉,幾乎家家戶戶都存有一些白酒、啤酒和色酒。現在人們生活水平高了,各種招待服務設施也多了,酒品成為日常生活中送往迎來不可缺少的重要食品。在人們的心理上,稍有一個場合,如果沒有酒則會顯得有些寒酸。
除此之外,還有鍋貼餅子、大鍋菜和飲茶習俗等。過去曾經認為十分粗俗的飲食,現在也登上了大雅之堂,成為中高檔飯店的必備之品。作為一種飲食傳統,粗糧細做,受到了現代人歡迎,可以讓人一飽口福。南北大菜,現在已經在市區和各縣城屢見不鮮,但真正在人們心目中有根基的還是地方風俗飲食。
民間服飾文化
穿著打扮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志。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地區會有不同的服飾出現,有時會形成一股社會風尚。我們這一帶的服飾文化,主要是女性服飾和兒童服飾值得介紹。
女性服裝
早在清末民初,婦女穿扮主要是受滿族影響的旗袍、褲褂和三寸金蓮小鞋。但在農村,穿旗袍的一直很少,因為生產勞動極不方便。後來演變為較為肥大的褲褂,多為大紅大綠和藍黑色,根據年齡不同而有所變化。皆有頭飾,多為簪、卡和纂網,未出嫁時和結婚時要戴絹花、絨花等。後漸漸略去,或被新的簡潔頭飾所取代。「文革」以來曾時興綠軍裝,青年女子也不愛紅裝愛武裝。八十年代以來,服裝市場化程度已經很高,各種面料、款式服裝每年都層出不窮,令人眼花繚亂。男人在民國以後流行過中山服,現在整個中國普遍流行西服、夾克,而且長盛不衰,這是中國服裝的一場革命。穿用西服或在西服基礎上進行款式改革已經是市場化的商業現象。九十年代以來,女性衣飾觀念,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主要是喜新厭舊、常換常新,追求個性,追求時尚,追求簡潔,不再本色化,穿牛仔裝已經很習慣,秋冬穿裙的也在增多。男人的服裝相對變化較慢,很多中老年人的穿扮仍然是三年一貫制,甚至是十年一貫制。
兒童服裝
大概自古以來,人們就對孩子的衣服、裝飾進行過絞盡腦汁的研究和探索,成為服飾文化的重要內容和過程。我們這一帶的兒童服裝,在清末民初是滿族化的,主要是小袍子、小帽殼,同時也出現過很多具有地方特點的傳統樣式。一是嬰兒過滿月或百日,親戚長輩要為孩子掛長命鎖。有的是銅製品,刻有龍鳳虎獅等吉祥圖案,大量的是用銅錢和綵線編成長串為長命鎖,現在有的用鎳幣編織而成。二是鳳頭虎尾帽,綉制極為精美,成為母親和奶奶針線手藝的一大展示。三是頸上袼拉、胸前護巾,用以防止孩子吃飯弄臟衣裳,其綉制也比較精美,多有各種花鳥圖案。四是紅兜肚,一般都要綉有蛇、蠍等「五毒」動物形象,相傳以此解除五毒,使孩子能夠健康成長。五是虎頭鞋,現在仍然可見。現在服裝商品化了,許多兒童服飾有了更多的款式,但部分農村和市民仍然用很傳統的服飾打扮自己的孩子,也很有文化味道。
歲時節令文化
春節(過大年),是最為隆重的敬神祭祖、闔家團圓之日。我市廣大農村仍然要寫春聯、貼神像、燒香上供,燃放鞭炮。要敬天地眾神,包括宅神(土地神)、門神、路神、財神。連拖拉機、汽車上也要貼上紅帖,寫有「一路平安」或「日行萬里」,並且放上香爐,按時燒香發紙,以求平安、發財。祖宗祠堂、各個廟宇都要去上香、禱告。有的家庭設有祖宗牌位,有的要去上墳,為祖宗過年。
破五,也是一種傳統習俗。正月初五這一天,一般不串門不飲酒,而是早起放鞭炮,還要象徵性地下地幹活。民間稱之為恨窮日。在正定、鹿泉和市區內,普遍認為初五串門會給人家帶去窮氣,所以普遍在家呆著,或者上街逛商場。
在藁城、正定一帶,過初十都要吃餃子,說是老鼠節。意在安慰老鼠,但不能串門,說是防止帶去老鼠。因為民間認為,連老鼠都沒有的地方,就是最貧窮的地方,再說老鼠也是生靈。在晉州、辛集一帶則是過十二,也說是為老鼠娶媳婦。有的過初十說是為石頭過節,反映了一種石頭崇拜。
正月十五元宵節,也是道家的上元節。這是過年的又一個高潮。這天又要大放鞭炮,也要燒香化紙,祭送神靈上天回宮。在縣城或一些村鎮,晚上則是燈會。
正月二十五日填倉節,這一天正定人要吃小米干飯,喝雜面湯,曾經有「填倉填倉,小米雜面湯」的說法。現在有的吃餃子,有的吃面條,但都放些鞭炮,表示「崩囤」,象徵一年大豐收。在市區,這一天早晨的鞭炮也很多。
『貳』 石家莊地域特點
河北省石家莊市所轄區域,是人類文明開發較早、文化底蘊十分深厚的地區。市區白佛口文化遺址是目前全市境內發現的最早的平原地區人類遺址,距今約6000—7000年;新樂古代遺址「伏羲台」證明了6000多年前中華人文始祖伏羲氏曾經活動於此地;戰國中山國文化,是石家莊歷史文化脈絡中的重要一環,也是繼藁城台西商文化之後令世界矚目的輝煌文化。
如今的石家莊市區內,高樓林立,街道寬闊,「民心河」像玉帶一樣環城繞市,沿河20多個公園,像朵朵鮮花把這座城市裝點的無比美麗。
城市的由來
自然地理
【區域位置】
石家莊地處河北省中南部,環渤海灣經濟區。位於北緯37°27′~38°47′,東經113°30′~115°20′之間,東與衡水接壤,南與邢台毗連,西與山西為鄰,北與保定為界。南北最長處約148.018公里,東西最寬處約175.383公里,周邊界長760公里。轄區總面積15848平方公里,新興城市石家莊市為河北省省會,在首都北京的西南方向,距北京283公里。
【地勢地貌】 石家莊市域跨太行山地和華北平原兩大地貌單元。西部地處太行山中段,包括井陘縣、井陘礦區全部及平山、贊皇、行唐、靈壽、鹿泉、元氏六縣(市)的山區部分,面積約佔全市總面積的50%。東部為滹沱河沖洪積平原,包括新樂、無極、深澤、辛集、晉州、藁城、高邑、趙縣、欒城、正定、石家莊市區、郊區的全部及平山、贊皇、行唐、靈壽、鹿泉、元氏六縣(市)的平原部分。西部平山到石家莊市區坡度為1/1400-1/1200,石家莊到東部辛集坡度為1/1200-1/1400。轄區內大地構造,屬山西地台和渤海凹陷之間的接壤地帶,地勢東低西高差距大,地貌復雜。西部太行山地,海拔在1000米左右,山巒重疊,地勢高聳,京廣鐵路以東為華北平原的一部分。地貌由西向東依次排列為中山、低山、丘陵、盆地、平原。地處平山的最高山峰駝梁海拔2281米,為河北省境內的第五峰,是石家莊的制高點。東部平原,按其成因屬太行山山前沖洪積平原,海拔一般在30-100米,其中辛集市北龐村海拔28米,為轄區內的最低點。(以下數據由市規劃局提供)市區二環路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高度西北角81.5米,東南角64.3米。�
氣候
石家莊市地處中緯度歐亞大陸東緣,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太陽輻射的季節性變化顯著,地面的高低氣壓活動頻繁,四季分明,寒暑懸殊,雨量集中,干濕期明顯,夏冬季長,春秋季短。
春季長約55天,夏季長約105天,秋季長約60天,冬季長約145天。春季氣候乾燥,降水量少,常有5、6級偏北風或偏南風,4月份氣溫回升快;夏季,受海洋溫濕氣流影響,6、7、8三個月降水佔全年降水量的63%-70%;秋季,受蒙古高壓影響,晴朗少雨,溫度適中,氣候宜人,深秋多東北風,有寒潮天氣發生;冬季,受西伯利亞冷高壓的影響,盛行西北風,氣候寒冷乾燥,天氣晴朗少雲,降水少。
石家莊市總的氣候特點為:年平均氣溫偏高,春溫夏熱秋涼冬冷,雨量分布不均,大部分地區接近常年,西部部分山區雨量偏多,出現洪澇災害,日照偏少,春季大風、揚沙天氣較多。
總降水量為401.1-752.0毫米,時空分布不均。其中西部山區雨量為628.4-752.0毫米;其它地區為401.1-595.9毫米。冬季降雪量偏多,總雪量為10.0-19.2毫米,其中,市區雪量為19.2毫米。大雪給人們的交通帶來許多不便,蔬菜價格上揚,同時對小麥越冬起到保護作用,為春季返青提供了有利的水分條件。春季降水偏少,季總雨量為11.0-41.7毫米。夏季雨量分布不均,季雨量為145.2-516.4毫米。
年總日照時數為1916.4-2571.2小時,其中春夏日照充足,秋冬日照偏少。
河 流
石家莊市轄區內河流分屬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和子牙河水系。主要行洪河道6條,其中北部的沙河、磁河木刀溝屬大清河系;中南部的滹沱河、洨河、槐河、羜(jì)河屬子牙河系。總流域面積3.35萬平方公里。
各河上游支流較多,植被覆蓋率低,加之源短流急,均具有洪水陡漲陡落的特點。各河進入平原後,河槽寬淺而彎曲,故建國前改道頻繁。建國後,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各河上游相繼修建了控制性骨幹防洪工程,下游整修加固堤防500餘公里,防洪抗災能力顯著提高。
滹沱河:是子牙河系兩大支流之一。發源於山西省繁峙縣五台山北麓,經忻定盆地,穿太行山脈,自盂縣閆庄入石家莊市平山。在鹿泉市黃壁庄附近有較大支流冶河匯入,向東橫貫郊區、正定、藁城及晉州、無極邊界,從深澤出境入衡水市安平縣。滹沱河在石家莊市境內全長201公里,是石家莊市最大行洪河道。防洪標准為50年一遇,設計流量3300立方米/秒,其主要堤防滹沱河北大堤是省重點防洪工程。滹沱河上游幹流建有崗南水庫、黃壁庄水庫兩座大型水庫,支流文都河、南甸河分別建有石板水庫、下觀水庫兩座中型水庫。
洨河:發源於鹿泉市南郊山區,匯金河、石家莊泄洪渠後入欒城縣境,又匯北沙河、瀦龍河,穿趙縣向東南出境入邢台市寧晉縣,石家莊段全長48公里洨河既是石家莊市的主要行洪河道,也是全市主要排澇工程之一。京廣鐵路以下防洪標准為12年一遇,過水能力665立方米/秒,排澇標准為3年一遇,最大流量178立方米/秒。其支流瀦龍河建有中型水庫八一水庫。
槐河:發源於贊皇縣西南部嶂石岩,穿贊皇縣全境經元氏、高邑、趙縣出境入邢台寧晉縣,境內全長79公里。過水能力1258-2180立方米/秒,上游建有中型水庫白草坪水庫。
羜河:發源於贊皇縣西南部大石門。流經贊皇縣南部,經高邑西南部出境入邢台柏鄉,境內全長61公里,過水能力460-780立方米/秒。上游建有中型水庫南平旺水庫。
沙河:發源於山西省靈丘縣境內,從行唐縣入境,匯支流曲河、郜河後橫穿新樂縣全境,向東入保定市定州。是大清河南支主要來水支流之一。幹流在曲陽縣建有大型水庫王快水庫,支流郜河、曲河分別建有大型水庫口頭水庫和中型水庫紅領巾水庫。
磁河木刀溝:發源於靈壽縣西北部駝梁,流經新樂、無極、深澤等縣出境入保定安國縣境內入沙河。行唐南伏流以上稱磁河,以下稱木刀溝。該河規劃標准20年一遇,行洪流量1260立方米/秒。上游建有大型水庫橫山嶺水庫。
物產資源
【礦產資源】
石家莊市下轄23個縣(市)、區,西部為太行山區,東部為華北平原。轄區總面積15848平方公里。全市累計發現礦種50餘個,礦化點千餘處,其中探明儲量的礦產26種,已開發利用的礦產約30餘種。
能源礦產主要有:煤、地熱、天然氣。礦區是優質煤礦區,現已采至尾期。地熱利用是近年來蓬勃發展的產業,平山縣和辛集市已實現開發利用,藁城市和無極縣的地熱開發正在積極籌備之中。�金屬礦產主要有:金、鐵、鋁土礦等。其中黃金主要分布於靈壽、平山兩縣。位於靈壽縣的石湖金礦是石家莊市最大的采、選、冶聯合生產企業,黃金年產量超萬兩。鐵礦主要以磁鐵礦為主,多分布於平山、贊皇等地。鋁土礦主要集中於井陘縣。
非金屬礦產主要有石灰岩、白雲岩、石英砂岩、硅線石、耐火粘土、碎雲母、滑石、蛇紋石、石英、長石、岩棉用輝綠岩、飾面用花崗岩、大理岩、重晶石等。其中飾面石材、電石灰岩、制鹼灰岩、熔劑灰岩都在全省佔有重要的地位。平山紅、中國黑等優良的飾面石材深受國內外客戶的歡迎。�水氣礦產主要為礦泉水,在石家莊市分布廣泛。目前已評價礦泉水水源地40個,開發企業8家。
【能源資源】
石家莊市能源資源比較豐富。煤田分布相對集中,主要集中在井陘縣,其次是贊皇、元氏兩縣。煤種有肥煤、焦煤、無煙煤、氣煤等。石油、天然氣資源主要分布在辛集市、晉州市凹陷中。已探明油田或構造有:河庄油田、河庄西油田、台家莊油氣田、南小陳油田、晉40斷塊、趙蘭庄構造。
太陽能資源處於較豐富地帶,年輻射量為125.9-135.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數為2563-2852小時,占可照時數的58-65%,太陽能利用主要是太陽能熱水器、太陽房、太陽能電池等。目前,全市共裝太陽能熱水器45.23萬平方米,太陽房13.29萬平方米,太陽能電池2處140峰瓦。
沼氣利用方面。目前,全市共有小型戶用沼氣池1.7286萬戶,大中型沼氣池3座:華葯一座總池容0.6萬立方米,年處理廢物28.8萬噸,年產沼氣108.5萬立方米,供氣戶數0.3萬戶;欒城縣溶劑廠一座,總池容0.08萬立方米,年處理廢物54萬噸,年產沼氣14萬立方米,供氣戶數0.1萬戶。市第一葯廠一座,總池容0.03萬立方米,年處理廢物7萬噸,產氣14.4萬立方米,供氣戶數0.1萬戶。
風能資源山區多於平原。平山、贊皇、井陘等縣共裝風力發電機70台,裝機容量6.8千瓦時。
地熱資源主要分布於平山、辛集、行唐、無極、晉州等縣(市),共有13個地熱井,主要用於洗浴、地熱取暖、孵化、食用菌培植、魚類養殖等。
秸稈氣化集中供氣共建16個站,主要分布於辛集、井陘、鹿泉、正定、無極、平山、欒城等縣(市),年可消耗秸稈5172.8噸,年產氣1034.56萬立方米,供4060戶用氣。�
【生物資源】
石家莊市的生物資源比較豐富。動物現知陸棲(包括兩棲)脊椎動物223種。其中,以鳥類最多,其次是獸類,兩棲類及爬行類較少。野生動物種類有金錢豹、野豬、狍子、狐狸、狼、松鼠、獾、黑眉錦蛇、豺、黃羊、刺蝟、雀鷹、天鵝、灰鶴、啄木鳥、麻雀、貓頭鷹、石雞、家燕、草兔、黑斑蛙、環頸雉、灰喜雀、斑鳩。其中國家珍貴稀有動物有金錢豹、斑羚、褐馬雞、天鵝等。褐馬雞為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僅見於山西、河北。�現有畜禽幾十個品種,地方畜禽品種有深縣豬、大馬身豬、大尾寒羊、小尾寒羊、河北奶山羊、太行山羊、冀南黃牛、太行牛、太行驢、柴雞、河北鵝、虎皮黃兔。引進的畜禽品種有牛類:南陽牛、荷蘭黑白花奶牛、蒙古牛、短角牛、西門塔爾牛、夏洛來牛、海福特牛、利木贊牛、安格斯牛、愛沙尼亞牛、蒙貝利亞牛。馬類:蒙古馬、伊犁馬、辦高血馬。驢類:關中驢、渤海驢、泌陽驢。豬類:迪卡豬、冀合白豬、大約克夏豬、長白豬、杜洛克豬、漢普夏豬、北京黑豬、施格豬、皮特蘭豬。羊類:東德美利奴羊、波爾華斯羊、考力代羊、茨蓋羊、新疆細毛羊、薩能奶山羊、邊區萊斯特羊、羅莫尼瑪須羊、波爾山羊。雞類:尼克雞、白洛克雞、寶萬斯雞、京紅雞、海賽克斯雞、伊莎雞、艾維茵雞、羅曼雞、愛撥益加雞、雅康雞、雅發雞、海蘭系列、京白系列。兔類:青紫蘭兔、比利時兔、加利福尼亞兔、黑優兔、安哥拉兔、法國巨型兔、獺兔、丹麥兔、紐西蘭兔、日本大耳白兔、塞北兔。鴨類:康貝爾鴨、麻鴨、北京鴨。鵝類:石頭鵝、郎德鵝。特養品種:梅花鹿、馬鹿、蘭狐、銀狐、蘇烏里貉、白玉蝸牛、散大蝸牛、落地王鴿、白羽鴿、美國牛蛙、七彩山雞、烏骨雞、鵪鶉、貂、小香豬、海狸鼠、蠍子、鷓鴣、麝鼠。
全市有養殖水面17.6萬畝。其中水庫水面16.2萬畝,大中型水庫12座、小型水庫170座,池塘面積1.4萬畝。共有市水產良種場、崗南魚種場、井陘縣魚種場等5座國有魚種場,年供種能力達90餘萬公斤,形成以正定、鹿泉、新樂三大商品魚基地、崗黃水庫網箱養魚、資源增殖的兩大漁業致富區和滹沱河、磁河、沙河沿岸三大漁業發展帶。主要養殖品種除鯉、鰱、草魚等常規品種外,還引進發展了甲魚、牛蛙、河蟹、淡水白鯧、高背鯽、羅非、池沼公魚等11個名特優新品種,此外還有金魚、熱帶觀賞魚等。魚類資源有40多個品種,主要經濟魚類有草、鰱、鱅、鯉、魴、羅非、鯝;小雜魚有白條、泥鰍、棒花、船丁、馬口、麥穗、黃顙等;兇猛魚類有烏鱧、鯰魚等;引進的品種有日本白鯽、池沼公魚等;另外還有元魚、青蝦、蚌、螺、蓮藕等。主要養殖品種有草、鰱、鱅、鯉、羅非魚、魴、元魚(鱉)等。養殖方法以池塘養殖、水庫攔網養殖、庫灣養殖和網箱養殖為主,近年來,利用冷泉水,工廠余熱水等資源發展的工廠化、集約化、設施化養殖逐漸興起。
石家莊地區植被屬溫暖帶針闊混交林,現在的植被類型是由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組成的。植被結構復雜,種類繁多,據初步統計植物資源合計2500餘種。其中草本植物佔80%以上。木本植物有44科74屬144種,喬木有26科35屬75種,灌木有23科34屬43種。主要樹木分類,闊葉樹:楊樹、柳樹、國槐、刺槐、臭椿、香椿、紅椿、合歡、苦楝(井陘)、漆樹、黃連木、白榆、青檀(井陘)、梧桐、泡桐、杜仲、銀杏、椋子木(井陘)、五角楓、欒樹、黃金樹、楸樹、楓楊、懸鈴木。灌木:檉柳、胡枝子、葛藤、紫穗槐、黃櫨、錦雞兒、枸杞、珍珠梅、綉線梅、鼠李、酸棗、沙棘、女貞、六道木、丁香、夾竹桃、照山白、荊條、野杜鵑。針葉樹:油松、華山松、雪松、雲杉、檜柏、園柏、測柏、柞樹、落葉松、水杉。經濟木:蘋果、梨、桃、杏、山楂、板栗、李、葡萄、石榴、柿子、核桃、大棗、花椒、桑、獼猴桃。
草場分四類,山地草甸類草場,地處深山,處於原始狀態,資源很少被利用。山地灌木類草場,草高40-70厘米,蓋度60-80%,丘陵草叢類草場和低溫草甸草場。葯用植物資源豐富,有1039種,野生葯材上百種,人工種植葯材230多種。另外還有水生蘆葦、蓮藕等。
人工種植牧草:紫花苜蓿、粒粒莧、串葉松香草、冬牧-70黑麥草、聚合草、沙打旺、苦賣菜、草木棲、魯梅克斯、克孜連科。
天然野生牧草:共有121個科,1116種,其中菊科牧草佔135種,禾本科佔109種,豆科佔98種,薔薇科佔58種,百合科佔46種。有代表性的野生牧草主要有:野豌豆、直立黃芪、達烏里黃芪、野苜蓿、無芒雀麥、隱子草、冰草、披鹼草、老芒麥、鵝冠草、早熟禾、胡枝子、山蔥、白羊草、青木棲狀黃芪、野古草、大油芒、白茅、鐵桿藁、野青茅、狗哇花、棘豆等。
【土地資源】
石家莊市土地資源共有棕壤、褐土、石質土、粗骨土、新積土、風沙土、潮土、沼澤土、水稻土、鹽土、山地草甸土等11個土壤類型,其中以褐土和潮土的分布最廣。成土母質對土地利用的影響很大,石家莊市的成土母質主要有7種類型,一是殘積坡積物,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區;二是黃土母質,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區;三是洪積沖積母質,主要分布在山麓平原上部及西部丘陵山區的河谷附地,在這種母質上發育的土壤是良好的耕作土地;四是黃土狀洪沖積物母質,廣布於平原地區,現多為較肥沃農田;五是冰漬物母質,主要分布在贊皇縣的花林一帶,現已大都開墾為耕地,種植耐旱作物;六是河流沖積母質,主要分布於山麓平原末端及山地丘陵的河漫灘上,現已多墾為農田;七是風積物母質,呈沙丘狀分布於河流故道,多有草叢、灌木生長。
石家莊市土地總面積15848平方公里,人均土地資源2.7畝。現有農用地1280萬畝,其中耕地908萬畝,人均耕地1.04畝,少於全國平均的1.59畝和全省平均的1.48畝的水平。建設用地253萬畝,其中城鎮建成區30.7萬畝,人均佔地85平方米,村莊佔地130.6萬畝,人均佔地360平方米(含道路、交通用地)。未利用地575萬畝,其中耕地後備資源56萬畝。近幾年,石家莊市土地管理局認真落實基本國策,切實加強耕地保護,加大土地開發、復墾和整理力度,嚴格執法監督,努力實現了全市耕地總量動態平衡。保護基本農田779萬畝,保護率85.89%,人均保護面積0.914畝。
人口狀況
200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17.5萬人,比上年增長0.8%,其中市區217.3萬人,增長2.9%;全市非農業人口353.8萬人,增長6.8%,城市化進程加快。全市人口出生率12.28‰,死亡率7.24‰,自然增長率5.04‰,比上年下降0.49個千分點。
石家莊市是少數民族散居的城市,共有43個少數民族成分,64843人,佔全市總人口的0.8%,少數民族中以回族為最多,佔少數民族人口總數的76.8%。主要分布在市內五區和無極縣、藁城市、新樂市、辛集市、正定縣。全市有3個民族鄉,18個民族村。
行政區劃
石家莊市轄6區17縣(市),即新華區、橋西區、橋東區、長安區、裕華區、礦區、辛集市、晉州市、藁城市、新樂市、鹿泉市、正定縣、深澤縣、無極縣、趙縣、欒城縣、高邑縣、元氏縣、贊皇縣、井陘縣、平山縣、靈壽縣、行唐縣和1個高新技術開發區。共有鎮114個,鄉108個,辦事處43個,行政村4488個,居委會449個,家委會195個。
交通通訊
石家莊素有「南北通衢,燕晉咽喉」之稱,是全國鐵路、公路、郵政、通訊的重要樞紐。石家莊火車站為為全國三大編組站之一,是我國北方重要的客貨中轉中心,有京廣、石太、石德三條鐵路交匯於此,朔黃鐵路橫穿我市北部;公路運輸四通八達,京深、石太、石黃、石濟高速公路和107、307、308等到國家級公路在市域內縱橫交錯;石家莊民航機場已開通20多條國內航線;地方道路基本實現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形成了以國省干線公路為骨架,地方道路為支脈,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路。郵政通訊是全國重要的郵件處理中心和北京以南地區通訊網路樞紐,目前,可與世界168個國家和地區、國內174個城市開展互辦特快專遞業務;全市程式控制電話總容量192萬門,移動通信用戶達到49萬個+聯通、鐵通,通訊十分便捷。
旅遊業概況
石家莊市旅遊業自八十年代起步,經歷了二十多年的發展歷程,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已經成為河北省乃至華北
『叄』 石家莊地域特點有哪些
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光榮的歷程,新興的現代城市形成了石家莊獨有的城市文化。翻開石家莊近代歷史,就是一部抵禦列強侵略、爭取解放的歷史。石家莊孕育了特有的地域文化,既有豐富的傳統文化,又有現代意識的城市文化和民俗古樸的鄉村文化。在當前的城市建設中,迫切需要深入挖掘、提煉城市人文精神,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彰顯城市個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