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人類現代時代選擇什麼文化

人類現代時代選擇什麼文化

發布時間:2022-12-31 02:23:23

1. 人類現在處在什麼文明狀態如題 謝謝了

人類文明發展進程 人類文明已經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原始文明,人們必須依賴集體的力量才能生存,物質生產活動主要靠簡單的採集漁獵。第二階段是農業文明,鐵器的出現使人改變自然的能力產生了質的飛躍,農業技術和農業文化得到了快速發展。第三階段是工業文明,源於18世紀英國工業革命(以瓦特[James Watt]1768年製成了一台單動作蒸汽機為起點),這一階段,人類擁有極為豐富的物質財富,但是,其中絕大多數都是通過開發資源和損失生態環境獲得的。 (1)漁獵時代:人類處在蒙昧狀態,人類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保存生命,文化剛剛萌芽,生產力非常落後。 (2)農業時代:人類開始步入文明時代,生產力還很低下。農業時代主流文化是宗教文化,由於人類精神剛剛擺脫蒙昧狀態,開始主動探究自然,但由於對周圍的客觀事物缺乏了解,不了解存在和發生於自己周圍的各種事物的實質,便以自己所能想像到的東西來理解自然,並一直規范人類的行為,這種的主觀規定便是宗教文化中人類對客觀事物的經驗、探索和理解方式,這種方式決定了人類宗教文化的存在及其性質。人類這種探索、理解自然的方式,對現在還有相當大的影響。 (3)工業時代:人類對客觀事物的觀察接觸的廣度和深度的增加,宗教文化便由全盛時期走向衰落,人類對客觀事物的了解方式從主觀規定轉向了實證。這種對客觀事物的經驗和探索方式,促進了人類社會飛速發展,科學主宰了一切,整個人類社會生產生活方式完全商業化,商業文化成了這一時期的主流文化。商業文化的主要標志就是,人類世界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商品化、價格化,包括顯性的可以公開自由交流的商品,以及隱性的、不能公開、不能交流的非商品,個體利益最大化是這一時代的主流價值觀。 (4)生態時代:工業時代的飛速發展,可以說是以損失生態環境和人類身心健康來取得的。在這一時代,人類意識到了生態危機將會將人類推向毀滅。在這一時代里,人類從不斷化解生態危機中,除向大自然學到了更多的科學知識外,更重要的是向大自然學到了自然精神,理解了生態的精髓,生態文化是這一時代的主流文化。 就目前科學知識水平和人類主流精神狀態而言,人類如果在2050年左右做到污染物的排放與自然消解能力達到平衡,再加上在此之前累積的污染物需要100-200年消解至人類健康允許水平,大約在2200年-2300年,人類就可以完成生態時代的使命。如果2050年人類達不到污染物的排放與自然消解能力平衡這一目標,則生態時代還要相應延遲。 (5)知識時代:知識時代實際上是一個過渡時代,在這一時代里,生態危機基本得到解決,社會危機成了阻礙人類社會發展限制性危機,與此同時,知識的無序化達到了頂峰,垃圾信息隨處產生。 在生態時代末期和知識時代初期,人類可能要經歷資源危機,主要是人類耗盡了地球上可開採的礦產資源造成的:地球淺層資源耗盡,開采地球深層礦產資源會危及地球本身安全,太空礦產資源又遠水解不了近渴。況且,過度開發太空資源,也會對地表生態環境、高空大氣環境、地球重力環境、地磁環境等方面危及地球安全。因此,在知識時代,資源循環利用與節約生產將會成為這一時代發展的主題。 人類如果在生態時代就能化解社會危機和資源危機,知識無序化得到及時遏制,知識時代可能融入在生態時代。 (6)和諧時代:生態危機、社會危機基本得到解決,人類社會基本上實現了生態、社會雙和諧。但是,如果在生態時代、知識時代沒有重視個人心靈危機的化解,化解心靈危機將是人類在這一時代的主要任務。人類將會在化解生態危機、社會危機中學到的和諧的方法,用來化解自己的心靈危機,和諧文化自然也就成了這一時代的主流文化。 (7)大同時代:生態危機、社會危機、心靈危機都已經過去了,人類將會為此花去300-800時間,甚至於更多的時間。但是,此時並不意味著人類社會沒有危機,新的、我們目前尚未預知矛盾還會在大同時代出現。不過,別擔心,進入這一時代的人類,比起以前來,人類要成熟多了,絕對不會像現在吵吵鬧鬧、打打殺殺,而是不斷地調整自己的發展觀使之和諧化以適應人類社會前進的需要,採取非常成熟的手段,及時解決這些影響人類社會發展的矛盾,促進人類社會不斷進步。 3.2人類群體智力與行為 如果拿人的年齡段來比較的話,我們人類現在的群體智力與行為只相當於不到8歲左右兒童的智力與行為。到目前為止,我們人類僅僅只是掌握了解讀自然方法之一——實證法,而對於大自然許多未解之謎包括我們人類自己的身體、社會以及生活的地球,至今仍是知之甚少;在災害面前,我們人類非常脆弱。 生態文明始於1962年美國海洋生態學家蕾切爾�6�1卡遜(Rachel Carson)著作《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的發表,使人類在近三百年的工業文明以征服自然為主要特徵的夢中驚醒。

2. 當今時代文化發展新趨勢是什麼

北京大學中國文化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孫熙國 問: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指出,要准確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要求,准確把握當今時代文化發展新趨勢,准確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請問,當今時代文化發展的新趨勢是什麼? ――上海吳中路 談亮 答: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文化。一般認為,廣義文化是人類在認識和改造世界過程中創造的一切成果的總和,既包括物質文明成果,也包括精神文明成果。但這是就文化的載體或存在形態而言的。如果就文化的內容來說,文化的本質是思想,而並非其載體。不可否認,人類的思想會實現對象化,對象化在器物中便成為器物文化,對象化在人們的行為中便體現為行為文化,對象化在制度中就體現為制度文化。但是,必須看到,器物、行為、制度等只是文化的載體,它們本身不是文化,載體中的思想內容才是真正的文化。要准確把握當今時代文化發展新趨勢,需要明確,其中的文化核心是指思想意義上的文化,而不是器物、行為和制度意義上的文化。 就思想層面的文化來說,當今我國文化發展主要面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文化發展同經濟社會發展不完全適應,二是文化發展同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完全適應。這兩個不適應具體表現為以下8個方面的矛盾和問題:一是文化建設在推動全民族文明素質提高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一些地方和單位對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性的認識還不夠;二是文化建設在引領社會思潮和社會風尚構建思想道德方面的作用需要進一步加強;三是輿論引導能力需要不斷提高,網路建設和管理亟待加強和改進;四是文化產品需要更加豐富,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引導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五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夠健全,城鄉、區域文化發展還存在不平衡;六是文化產業規模不大、結構不合理,文化體制需要改革;七是文化「走出去」的能力還較為薄弱,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需要加強;八是文化人才隊伍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 應當看到,上面的「兩個不適應」是一種動態不平衡,只有存在不適應、不平衡才會形成文化發展的更大張力。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上述矛盾和問題構成了把握當今時代文化發展新趨勢的基本依據,基於對上述矛盾和問題的認識,當代中國文化發展新趨勢可以初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當今時代文化在個人和民族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是一個民族區別於另一個民族的標志。用什麼證明我們是人?用什麼證明我們是中國人?沒有別的,只能是我們的文化。文化是人與動物的區別所在,也是人與人的區別所在。孟子認為,「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就在於人所特有的「仁、義、禮、智」等社會屬性。他說,「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南宋哲學家朱熹承襲了孟子的說法,朱熹說:「仁者,人之所以為人之理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美國人類學家懷特也指出:「對人類的真正研究將被證明不是關於人的研究,而是關於文化的研究。」人和動物的不同,就在於人是一種文化動物,是一種創造文化的動物。人類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心態追求等精神深層面的內容(也就是文化)對象化在自己活動的過程和結果中,因此,無論是在活動的過程中,還是在活動的結果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人類創造的思想和文化。 第二,當今時代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相互交融和相互影響,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趨凸顯,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要求日趨緊迫。 我國正在進行著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是包含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內容在內的一個有機整體的建設。離開了其中任何一個方面,我們的建設都不會取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正如十七屆六中全會所指出的,物質貧乏不是社會主義,精神空虛也不是社會主義。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看到,文化建設和文化發展,關繫到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關繫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關繫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實現。 經濟和政治決定一個社會的文化,但文化對經濟和政治又具有反作用。一定形態的經濟和政治首先決定著文化的形態;然後,一定形態的文化才會影響和作用於經濟和政治。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首先應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和政治的反映,同時,它又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和政治有巨大的促進作用。當代中國已經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以及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願望。在這樣的關鍵時期和攻堅時期,沒有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發揮,我們就不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一個民族如果只是關注腳下的事情,那是沒有未來的。一個民族的偉大復興,必然伴隨著文化的繁榮昌盛,同時一個有思想和文化的民族,才能在國際舞台上展現綜合競爭力,才是真正有美好未來的民族。在當今時代,誰佔領了文化制高點,誰就掌握了未來。我們必須既要立足腳下,又要仰望天空,為世界貢獻中華民族的思想和文化。要把握時代主題,認清時代任務,緊跟時代潮流,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擴大對外文化交流,參與世界文明對話,促進文化相互借鑒,增強國際話語權,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提高中華文化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 第三,當代文化的發展呈多元化趨勢,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新媒體和新傳播方式迅猛發展,倡導主流價值的難度不斷增加,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任務更加艱巨。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與此相應,文化的發展則呈現出多元化和多樣化的趨勢。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們要想維護本國的文化安全,就必須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文化的本質是思想,而思想總是同一定的價值取向聯系在一起的。不管是哪一個共同體生產出來的文化,從根本上說,都是維護其共同體利益的。我們必須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覺,確立文化主體意識,形成我們自己的核心價值體系。一個國家和民族,如果喪失了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主,總是跟著別人後面跑,那是十分危險的,其文化安全也不可能有保障。同時,一種文化只有真正強大起來了,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自覺和自信。 在世界思想交鋒交融更加頻繁的背景下,在諸如微博等新媒體和新傳播方式迅猛發展的背景下,我們必須以自身文化的強大來實現和維護文化安全。而文化自強並不容易。我們的祖先曾經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這些文化中的優秀傳統和合理內容,對於今天的文化發展和文化建設是十分寶貴的資源和財富。但在與其他世界文化強國相比較時,不能總是依靠老祖宗來實現我們的文化自覺和自信,而要依靠我們能夠給世界貢獻出什麼樣的文化。要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建設和發展當代的文化。

3. 中國現代和古代的文化有哪些呢

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的總格局下,各個民族的獨特文化傳統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而在經濟全球化、各民族相互依存相互交流不斷加速的現代化過程中,文化不斷拓新,既守護和繼承傳統又背離傳統、走向現代的雙向逆反運動,正構成當今世界各國各民族文化演變的一大奇觀。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它實際反映了人類文化發展的深刻規律。

文化是人類智慧和勞動創造的產物,也是人類改造客觀世界和自己的主觀世界的產物。廣義的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狹義的文化僅指精神文化,它涵蓋語言文字、文學藝術、科學技術、道德倫理、政法制度、文物典章、宗教信仰、哲學美學和風俗習慣等。在古代,由於交通的隔絕和交往的罕少,人群依氏族、部落分居各地,其後逐漸融合為較大的民族。他們創造了自己的語言文字,相應也創造了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形成了自己的共同的心理狀態和共同的風俗習慣,以及種種共同的規章制度,從他們的生存方式包括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中還升華出他們的宗教、哲學、美學和科學技術。精神文化又可分為帶社會意識形態性的文化,如政法制度、道德倫理、宗教哲學和大部分文學藝術等,它們因社會經濟基礎的變動而或遲或早地產生相應的變動;另一類是不帶社會意識形態性的文化,如語言文字、科學技術和相當部分的風俗習慣與部分文學藝術(像音樂、舞蹈、美術、雕塑、建築、雜技、書法及文學中的山水詩、愛情詩中的很大部分),它們雖也因時代的前進而有所變化,卻不隨社會經濟基礎的變化而變化。文學藝術由於能夠為後人繼續提供審美的魅力,往往具有更恆久的生命力。在討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關系時,注意到上述兩類文化的區分是很重要的。因為後者的傳統比前者更為穩固。其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更多表現為文化積累中的並存狀態。而前者在文化發展中則更多表現為現代文化對於傳統文化的揚棄與超越。

一般來說,傳統文化是在不斷創造中形成的,又是在不斷創造中被突破和創新而走向現代的。在這過程中,滯後的文化總要被先進的文化所取代,古老的傳統總會在現代的競爭中被刷新。在一定意義上,現代化就是先進化。這種先進性是在歷史縱向與全球橫向的雙重比較中被識別和確定的。普列哈諾夫當年談到世界各國文學的相互影響時曾指出,後進的民族的文學總是向先進的民族的文學學習。例如俄羅斯文學曾向法國文學學習。而當時歐洲的文學卻很少向非洲的文學學習。實際上整個文化的推陳出新的過程中,後進的民族和國家也總是向先進的民族和國家學習的。我國的歷史也充分說明了這一點。中華民族有悠久的文化傳統,我們的祖先曾創造過輝煌燦爛的文化。在古代的東亞文化圈中,日本曾長期向中國的先進文化學習;而到了近代,我國由於統治階級的腐敗和閉關鎖國的錯誤政策,使我們的文化落後了。從而產生了民族生存的深刻危機,被列強所宰割所欺凌。於是從鴉片戰爭之後,一代又一代有識之士,從魏源、林則徐介紹世界各國的風土地理,洪秀全、洪仁玕撰著《資政新編》,曾國藩、張之洞提倡「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再到康有為、梁啟超的「維新變法」和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可以說,我們從文化的各個層面都一步步向西方的先進國家學習。日本由於先向西方學習,它的文化曾比中國先進,所以中國也從對日本文化的學習中獲得許多益處。「五四」新文化運動之提倡「德先生」和「賽先生」,更表明我國文化大規模地向現代化邁進。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之接受來自西方的馬克思主義,正是這種現代化選擇的重要部分。因為馬克思主義作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正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最科學的。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現代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使國家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包括文化的深刻而廣泛的變化。這都說明現代文化的建設或文化現代化的過程中,向外國外民族先進文化學習的重要性。

4. 「文化」誰能給現時代的「文化」下定義啊

引用網路上找到的:

內容提要

現代文化不是一個時間概念,而是一個性質判斷。現代文化是指人們適應現代化本質要求的文化,就是實現文化的現代轉型並建設現代價值、形成現代認同、張揚現代精神並進而建設共同信仰的文化。現代文化的主要內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社會主義價值觀體系存在著一致性和耦合性。現代社會的現代價值、現代認同、現代精神和文化的現代轉型是現代文化及其建設的核心內容和主要任務。現代價值是現代文化的基礎,其價值理念包括:「仁愛、富強、正義、文明、和諧、自主」這六個價值范疇;現代認同是現代文化的支撐,即「誠信、法治、公正、理性、科學、人文」構成了現代認同的主要方面;現代精神是現代文化的動力,即 「愛國、團結、勤儉、互助、開放、進取」的精神就是我們的現代精神風貌;文化現代轉型的途徑選擇:其一,觀念變革是實現文化現代轉型的關鍵;其二,交往交融是實現文化現代轉型的有效方法,包括是非觀、交往觀、語言觀、婚姻觀、終極觀的轉型;其三,「五階梯」是實現文化現代轉型的主要途徑,「五階梯」即:「包容之心,感恩之情,學習之途,反思之態,變通之道」正是我們建設現代文化的有效途徑;其四,建設現代文化的目標就是建設信仰共同體。現代文化這四個要素相互依存,相互補充,相互作用,緊密聯系。

推薦閱讀
組圖:權威媒體多幅照片展示魅力朝鮮 10月新增貸款放量增長
年底財政突擊花錢或超3.5萬億 標普誤降法國評級歐盟不滿 新華社質疑電信壟斷案神仙打架 組圖:法國總統夫人絕密T台照 [股神爭霸] 漲停王浮出水面 何志成:對經濟學家們的質疑 現代性與現代化各有側重。現代性是一種價值觀念與文化精神、思維方式與行為方式,屬於「質」的范疇;現代化則是社會從傳統向現代的轉變過程,是現代性觀念在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方面的運作,屬於「量」的范疇。不過,現代化與現代性雖然是不同的范疇,但兩者卻是相輔相成的。現代性觀念為現代化提供著目的論、價值論與方法論,現代化則使這樣的觀念成為現實。現代性和傳統性是現代文化的兩個重要維度。現代文化是在現代性與傳統性的矛盾中產生和發展的。任何一個時代的文化及其建設,都包含著現代元素和傳統元素。現代性和傳統性的關系一直是貫穿現代文化建設中的基本關系之一。把握現代文化建設中的現代性與傳統性的關系是認識文化發展規律必不可少的視角和環節。現代文化體現並反映社會主義價值觀體系的主要方面。文化是社會的靈魂,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代文化體現並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觀體系的主要方面。在這個價值觀體系中,主要包含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普通價值觀,二者有區別也有聯系,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兩個既有內在聯系,又彼此區別,都是現代文化的組成部分並居於現代文化的核心部分,但層次更高,而現代文化的范圍和外延更廣更寬,包含的內容更多,具有更大的包容性。

現代文化是先進文化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環節。文化先進性在價值層面上總是以「真善美」為表現形式和核心內涵。可以說,先進文化就是現代文化。否定現代文化就是拒斥先進文化。現代文化構成了先進文化最主要的內涵。接受和改造現代文化是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

文化的本質是適應,是人化和化人的過程。文化既要適應人類所面臨的自然環境的變化,也要適應人類所面臨的社會環境的變化,同時還要適應人類自身生理心理以及精神世界的變化。文化的適應本質上是一個文化創新的過程、文化轉型的過程。人類文化發展的軌跡告訴我們,挑戰——創新——再挑戰——再創新,這就是人類文化發展的本質過程,亦即文化發展的模式。馬克思認為:「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人有什麼樣的價值目標,就有什麼樣的行動方式;價值目標直接決定著人們的思想、行動的方向和成敗。只有正確的價值目標,才能使對事物發展趨勢的預見和對價值成果的積極追求有機統一起來,才能使活動既沿著事物發展的方向發展,又沿著主體自身需要和利益的方向發展,從而才能具有成功的保障。人的價值在於貢獻,人的貢獻在於能力,人的能力在於素質。

列寧曾指出:「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行動」,因而也就不會有行動的成功實現,因為理論高於實踐並指導實踐,理論是建設和發展的出發點並對實踐起決定作用。新疆提出的「以現代文化為引領」的戰略選擇就是為推進和實現新疆的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這個偉大行動所做的高瞻遠矚的思想理論准備。以現代文化為引領,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多樣化的社會思潮,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升文明素質,凝聚民心民智,加快現代化進程。

現代文化不是一個時間概念,而是一個性質判斷。文化,簡單說,是一種架構,這種架構是思維模式與行為模式的總和。文化是一個關涉精神的范疇,表徵的是人類社會中的意義、價值、觀念等象徵性層面。現代性即現代之為現代的根本規定,是對種種現代現象、現代事件、現代過程以及整個現代社會的特性的高度概括。現代文化體現現代性的文化內涵。現代文化的提出是相對於傳統文化而言的。隨著中國從傳統社會轉向現代社會,傳統文化也不得不轉向現代文化。中國文化轉型的實質是,一方面主要是從文化前現代性走向文化現代性,另一方面又要規避文化現代性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還要響應文化「後現代性」對文化現代性的某些合理批判。文化反映世界觀,世界觀決定人生觀和價值觀,三者是有機統一的。

現代文化就是指人們適應現代化本質要求的文化。換句話說,就是符合當前社會現代性基本精神和特徵的文化,又可稱為文化現代性。通俗地說,現代文化就是指實現文化的現代轉型並建設現代價值、形成現代認同、張揚現代精神並進而建設共同信仰的文化。所謂現代化是指傳統社會的現代轉型。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變過程,包括經濟領域的工業化、政治領域的民主化、社會領域的城市化以及價值觀念領域的理性化等互動過程。現代化就是要確立一種新的文明,在這個過程中,傳統經過改造被合理地融合進來,成為現代文明的營養和組成部分。

現代性與現代化各有側重。現代性是一種價值觀念與文化精神、思維方式與行為方式,屬於「質」的范疇;現代化則是社會從傳統向現代的轉變過程,是現代性觀念在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方面的運作,屬於「量」的范疇。不過,現代化與現代性雖然是不同的范疇,但兩者卻是相輔相成的,就像是一個錢幣的兩面。現代性觀念為現代化提供著目的論、價值論與方法論,現代化則使這樣的觀念成為現實。此時現代性體現為現代化的結果,即一種廣義上的文化心理與形態。現代化可以有不同的道路,不同的現代化路徑可以表現為相同的現代性,它展現為一種「性一路殊」的狀況,亦即不同的現代化表現中有其共同性。

文化的根本在於人本身,現代性的根本在於具備現代品質的人本身,現代文化的根本在於具備現代文化品質的人本身。現代文化的本質規定性就是文化的現代性。文化現代性的主體規定性,實現了從人為自然立法向人為自身立法邁進,由此確立了現代文化形態,就是說,用人的尺度來衡量人、發展人、完善人是現代文化的追求。文化現代性的理性規定性,強調交往理解,通過包容、對話、糾錯、行動等途徑達到知與行的統一、理性思想與科學精神的統一。文化現代性的價值規定性為社會規劃了基本價值譜系,如:「仁愛、富裕、和諧」,或「真、善、美、利」等價值,其最高理想境地是實現人人幸福的目標。

現代性和傳統性是現代文化的兩個重要維度。現代文化是在現代性與傳統性的矛盾中產生和發展的。任何一個時代的文化及其建設,都包含著現代元素和傳統元素。現代性和傳統性的關系一直是貫穿現代文化建設中的基本關系之一。把握現代文化建設中的現代性與傳統性的關系是認識文化發展規律必不可少的視角和環節。不同時代、不同形態的文化的價值取向既有一致,又有殊異。一致性表現在,特定社會的主流文化都力圖追求某種社會認同或者構建某種思想基礎,提供某種精神信仰或者精神寄託。殊異性表現在由於文化的制度性基礎不同或者時代內容不同,一定文化的價值取向的具體內容也不同。這里所說的現代性,是與傳統性相對應的概念,主要指現時代的特徵、條件、精神、問題等。這里的傳統性,主要是指一定形態的文化中反映或包含以往時代的內容特別是包含舊時代的思想因素等。在現時代,作為先進文化代表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依然具有科學性、民族性、大眾性等基本特徵,但這些基本特徵又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文化不可能割斷與傳統文化的關系,它的傳統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它本身要自覺吸收傳統文化中的有價值的成分或優秀成果,一是它不可避免地還要受到舊文化的影響,就像馬克思說的那樣,「死人抓住活人」。在文化建設中,首先要從文化的價值取向上來考慮是否選擇和建構一種新文化。其實,在傳統文化中有優劣之分,在現代文化中也有良莠之別。關鍵在於,要把積極向上、科學健康、有益於人民和社會的文化作為我們共同的思想基礎,努力弘揚優秀傳統,吸納現代文明,彰顯時代精神,建設精神家園。

現代文化體現並反映社會主義價值觀體系的主要方面。文化是社會的靈魂,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代文化體現並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觀體系的主要方面。在這個價值觀體系中,主要包含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普通價值觀,二者有區別也有聯系,是辯證統一的關系。核心價值觀是居於主導地位的、起決定作用的價值觀,並引導著社會的價值方向。普通價值觀是相對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言的,是指在社會主義價值觀體系中居於次要地位或從屬地位,不起主導作用的價值觀。主導與非主導、支配地位與從屬地位,這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普通價值觀的主要區別。它們相互補充、相互包容、相互支撐,共同構成了社會主義價值觀體系的整體。沒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們的價值追求就會失去根本方向;沒有普通的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落實就會失去基礎和土壤,甚至會變成不切實際的空中樓閣。在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代表著先進價值觀的發展方向,體現著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先進性特徵,更多地顯示著社會主義價值觀與其它社會價值觀的區別。而社會主義的普通價值觀則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緊密相連,更多地體現著價值觀的歷史延續性和廣泛性,更多地體現著社會主義價值觀與其它社會價值觀之間的共性特徵。現代文化反映社會主義價值觀體系的基本內容,其內涵和外延應該大體相當。社會主義價值觀體系凝練概括了現代文化的本質,制約和規范現代文化的作用和功能,具有提升現代文化發揮作用的功能,也增強了對現代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凝聚力和征服力。現代文化是社會主義價值觀體系的知識基礎和價值基礎,可以向社會主義價值觀體系和核心價值觀提供價值資源。現代文化的提出有利於團結引領更廣大的各族各界、不同團體和信教群眾適應現代化發展要求並積極投身現代化建設。馬克思指出:「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當前在我國邊疆民族地區,以現代文化為引領戰略的提出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是共同信仰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兩個既有內在聯系,又彼此區別,都是現代文化的組成部分並居於現代文化的核心。而現代文化的范圍和外延更廣更寬,包含的內容更多。從根本上來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本質上是一致的、統一的,它們都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追求,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它們又是相互區別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指的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中那些反映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制度要求、體現社會主義發展趨勢的核心思想意識、價值觀念的總體框架,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則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核心內容和精神實質的高度凝練及抽象概括。從具體內容來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一個由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等四個方面內容所構成的反映理論、理想、精神、道德等方面的一個相互貫通的科學價值體系,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則是集中體現這種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目標和要求。如「仁愛、富強、正義、文明、和諧、自主」等社會共同價值追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功能主要在於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靈魂、原則與依據。這四方面內容並不直接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內涵,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要符合這四條要求。這四方面內容的闡述讓我們明確了在提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必須堅持的幾個原則。一是體現社會主義的本質,二是著眼於中國發展主題,三是反映中華文化的傳承,四是具有廣泛的實踐基礎等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價值觀體系、社會主義現代文化系統之間的關系可圖示如下:

現代文化是先進文化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環節。文化的現代性,是指反映現代問題、體現現代精神、順應現代要求、符合現代潮流等文化特性,是對現代文化本質規定性的抽象。文化的先進性體現在對文化的「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歷史運動之中,腐朽的、落後的、不利於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的思想都是先進文化所欲批判和否定的,這里所說的「先進」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進步歷史觀的基礎上,「以人類活動為出發點,以必然與自由的矛盾運動為基本線索,以人的解放與發展為理論核心」。文化先進性在價值層面上總是以「真善美」為表現形式和核心內涵。可以說,先進文化就是現代文化。否定現代文化就是拒斥先進文化。現代文化構成了先進文化最主要的內涵。接受和改造現代文化是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現代文化是先進文化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環節。

文化的本質是適應,是人化和化人的過程。文化既要適應人類所面臨的自然環境的變化,也要適應人類所面臨的社會環境的變化,同時還要適應人類自身生理、心理以及精神世界的變化。文化的適應本質上是一個文化創新的過程、文化轉型的過程。人類文化發展的軌跡告訴我們,挑戰——創新——再挑戰——再創新,這就是人類文化發展的本質過程,亦即文化發展的模式,這個過程也可以表述為:變化——適應——再變化——再適應的過程。全球化既為我們的文化和發展造成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也為我們的文化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間。

根據馬克思的觀點,可以概括地說:文化即人化,就是讓人更像人。用人的尺度來衡量人、發展人、完善人是現代文化的追求。人不僅通過勞動改造外界自然,使外界自然成為「人化的自然」,而且在改造外界自然的過程中改造自己的自然,在改造客觀世界過程中改造主觀世界,改造人類自身,促使自身的「自然的人化」。文化是「人化自然」的過程,也是「自然人化」的過程,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是同步的,互相聯系、互相促進的。社會的現代化與人的現代化也是同步的,相互制約和相互促進的。沒有人的現代化不可能實現社會的現代化,反過來,離開社會的現代化,人的現代化也是不可能的。

在現代性境遇中,應對文化危機和文化沖突,必須倡導文化自覺,真正處理好文化先進性與文化現代性之關系,並在此基礎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

開展現代文化建設必須堅持的三條原則:一是與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性質相統一,二是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相吻合,三是與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相配套 。其具體體現在「四信」上,即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對社會主義的信念,增強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信心,增強對黨和政府的信任。

哲學范疇的價值、價值觀與現代文化。價值觀是文化的靈魂。現代文化建設的核心是建立共同的現代價值、達成現代認同、張揚現代精神,最終建構共同信仰。價值表示客體對於主體所具有的積極的或消極的意義。價值不在主體,也不在客體;價值離不開主體,也離不開客體;價值存在於主客體相互作用之中,價值是關系范疇而不是實體范疇,價值同時還是屬性范疇。無論價值的多樣性還是價值的歷史性,都不能改變和影響價值的客觀性。人類的活動,無論是認識還是實踐,都是追求價值、實現價值的過程。馬克思認為:「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人有什麼樣的價值目標,就有什麼樣的行動方式;價值目標直接決定著人們的思想、行動的方向和成敗。只有正確的價值目標,才能使對事物發展趨勢的預見和對價值成果的積極追求有機統一起來,才能使活動既沿著事物發展的方向發展,又沿著主體自身需要和利益的方向發展,從而才能具有成功的保障。價值以需要和利益為根據,需要表現為主體對自己生存和發展的客觀條件的需要;社會主體一旦對自己的客觀需要有了認識,就會把它變成個人、階級和社會的利益;利益的出現就是誘發行動的動因,引起旨在滿足需要的決策、態度和行動。中國共產黨長期堅持的從客觀實際出發,從群眾需要出發,體現了科學觀和價值觀的統一,體現了事實認識和價值認識的統一。人是主客體的統一,既是價值的客體,也是價值的主體。價值即主體客體化和客體主體化、主體的外化和客體的內化的動態統一。人的價值就是人的勞動創造。價值的客體價值是「人生價值」,價值的主體價值是「人格價值」;人格價值是目的價值,人生價值是手段價值。人格價值是人生價值的前提,反之亦然;人生價值和人格價值是不可分的。人的價值在於貢獻,人的貢獻在於能力,人的能力在於素質。

個人價值觀念的形成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可以通過各種方式進行。人的價值觀念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後天在一定的社會環境、社會活動中形成的。需要和自我意識是價值觀念形成的兩個直接前提條件,教育在人的價值觀念形成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一般地講,一方面通過法律手段、社會輿論和學校教育等方式有目的地把某種價值觀灌輸給每個社會成員,不斷培養、調整或矯正他們的價值觀念,由此使個人價值觀念和社會價值觀念協調一致起來,維護社會的穩定。另一方面,則通過文化傳統、風俗習慣、社會心理等形式把社會的價值觀念在潛移默化中傳遞給社會成員,促進他們的價值觀念的形成和發展。

現代文化的主要內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社會主義價值觀體系存在著一致性和耦合性。現代社會的現代價值、現代認同、現代精神和文化的現代轉型是現代文化及其建設的核心內容和主要任務。現代價值是現代文化的基礎,現代認同是現代文化的支撐,現代精神是現代文化的動力,文化現代轉型是現代文化建設的途徑,建設現代文化的目標就是建設共同信仰或信仰共同體。現代文化的這四個要素相互依存,相互補充,相互作用,緊密聯系,其關系可圖解如下:

由現代價值作基礎,現代認同作支撐,現代精神作動力並通過文化的現代轉型建設信仰共同體,即現代文化。

作者牛汝極,男,漢族,獲法國高等研究實驗學院哲學博士學位。現為新疆師范大學教授、副校長,民進新疆區委會主委,主要從事新疆文化和西域民族語言文獻研究。出版的專著有《文化的綠洲——絲路語言與西域文明》、《維吾爾古文字與古文獻導論》、《阿爾泰文明與人文西域》、《十字蓮花:中國元代敘利亞文景教碑銘文獻研究》、《回鶻佛教文獻》等,主編《邊疆民族研究》和《中國西北邊疆》等學術論著,在國內外用中、英、法文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主持完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省部級課題多項。專著連續三次分獲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成果二、三等獎,曾獲中國高校青年教師獎、自治區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自治區首屆「四個一批」專家等稱號。

5. 為什麼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差異這么大

傳統文化是一個非常大的概念,是我國自擁有文化以來到目前為止所有的精神思想,是各民族文化的匯總,而現代文化是對傳統文化的發展創新。現代文化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因為現代科技的發展,人類社會生產方式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所以導致現代文化跟傳統文化的差異非常大。最顯而易見的一個變化就是互聯網的誕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三、弘揚文化

雖然現代文化是根據我國國情而萌芽的,但是我們也不能忽略傳統文化。我國傳承幾千年的歷史中,也可以看出傳統文化不容忽視的一面。所以面對傳統文化的弘揚,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創造出一個跟現代文化相結合的美好時代。

6. 究竟該如何看待傳統文化與現代需求之間的矛盾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傳統文化和現代需求是肯定會產生矛盾的,但是這些矛盾會隨著社會時間線的推進來進一步演化為新的文化。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傳統文化和現代需求為什麼會產生矛盾?

2019年的時候,全國風靡的漢服著裝就是非常好的一點典型,在各大電商平台銷量火爆的各式漢服,被年輕一代欣然接受,大街上面隨處可見漂亮小姐姐的風采。這點說明了新舊文化的結合是非常完美的。各個行業都是如此,思想的新舊結合也讓我們更具智慧。

對於以上這件事情,你要是有什麼更好的想法,歡迎寫在評論區下方,我們一起討論吧。

與人類現代時代選擇什麼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41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22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9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