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的孝文化都有哪些,我們應該如何學習
中國傳統孝文化是在華夏數千年歷史中孕育、誕生和發展起來的。 黑格爾曾說過「中國純粹建築在這一種道德的結合上,國家的特性便是客觀的家庭孝敬。」
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中國傳統孝文化還具備信仰意義。人要有信仰,信仰是人的生存和生活的支撐,人的生存和追求,都需要有一種超越於個人生活之上的力量和目標來作為精神的寄託,否則,人在現實當中就會感到迷茫和無望,就會失去生存的要求,而且無法解脫。而傳統的家族社會關系就是通過「孝」聯結起來的一代代人的「生命共同體」,承擔了緩解人的生死憂患和抒發生存迷茫的作用。因此,在中國,道以孝為道德之基,儒以孝為百行之本,佛以孝為至道之宗。
傳統文化要求人做到的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因為只有愛父母的人,才能進一步去愛別人的父母,進而把這種愛擴展到對待身邊的一切人上,最終達到一種超越了血緣關系的更廣意義上的博愛。
孟子說:「唯順於父母可以解憂。」曾子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先哲提倡的孝道曾經被揚棄過,如今又重新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孝道,並賦予其新的時代意義,使之融入當今社會的德育范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至於如何弘揚立足當代、著眼未來的孝文化,則是放在當代中華兒女面前的一個急待解決的課題。
B. 如何傳承中華孝文化七年級政治
在長安家風裡面,最最要緊,幾乎沒有哪一家敢不提的,就叫做孝道。
因為我們中華民族,我們中華文化最重視的就是孝道,有一句話大家非常熟悉,中華文化源以易而呈以象,我們整個的中國文化是從《易經》來,所以《易經》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總源頭,你要解釋《諸子百家》,一定要先了解《易經》,站在《易經》的思路來解釋,那就比較保險。
但是不管你怎麼精通《諸子百家》,如果你不能在孝道方面有良好的表現,那都是讀死書,那是沒有用的。所以中國人你跟他講這個,他就想辦法給你爭,講那個,他就有辦法給你辯,但是講到孝大家都非常地同意,這個是大家隨時可以印證的事實。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不是我們所想像地說天下父母都是對的,那是不合理的是吧,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意思是告訴我們,天下的父母基本上都是人,只要是人他一定會犯錯,但是你是他的子女,你就不要去想他,再說嚴肅一點,你根本沒有資格去想他,為什麼?
因為那種養育之恩呢,不是說你可以忘記,你可以用什麼來抵消的,沒有。這樣我們才知道為什麼我們誰都可以謝,就是父母不能謝,大恩不言謝。
中國人孝順父母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我們最起碼要分成三個等級,第一個,大孝尊親。你真正的是個孝子,你這輩子努力,是要讓你的父母能夠揚名於世,你看我們不管什麼比賽,只要你得到冠軍了,你會發現你的眼睛就趕快去找你的父母,在哪裡?就在暗示主持人說我爸爸在哪裡,你最好讓他出來,讓他有光彩,這是人之常情的。
C. 如何傳承中華孝文化七年級政治
對於當代中學生而言,在現代社會生活中,講究孝道,孝敬父母,就是要求我們能做到在物質上體諒父母,在精神上慰藉父母,在態度上尊敬父母,這些是社會福利和其他保障機制所取代不了的,也是對父母所應盡的基本道德義務和社會責任。如何傳承中華孝文化,我談談個人的見解。
首先我認為孝順父母是生活起居,行住坐卧。倘若能把父母照顧得很周全,三餐飲食照料無欠無缺,行動無拘無束,物質方面使父母覺得無憂無慮,這就算得上孝了。但精神方面卻不然,為人子女每每不能讓父母稱心如意,比如父母在家獨守門庭、孤獨、寂寞無聊、心生凄涼、恐懼不安,做子女的不知如何安慰或安頓才好;或當子女以語言對父母有形無形地刺激諷刺,乃至尖酸刻薄的話傷及父母,這時候,雖然物質上給予父母充足不缺欠,已得到父母的歡心,但精神上父母依然未得到喜悅,所以只能稱之為物質孝順。
其次對待父母能細膩周圓,態度能低聲下氣,順從父母之意,在精神上能得到父母的滿意,但是物質上當子女的實有困境,經濟瓶頸,無能施與 父母得享,雖已盡心盡力了,亦不能兩全其美,這稱之為精神孝順。
所以要想很好地傳承孝的文化和美德,我們最應該從小處做起,從自身做起!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讓「孝」的傳統在自己身上有所體現,那麼這就是對「孝」文化最好的傳承。
D. 如何弘揚中華傳統孝文化 議論文
1、對傳統文化的認同。
讓這個時代的人認同傳統文化,其實只要從身邊做起,比如現在對於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的重視程度已經遠遠超出過去60年的總和。這說明這個時代,這個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已經得到了社會性的認同。
2、保護和發揚傳統文化產業。
傳統文化隨著時代的變遷,有些事情,有些事物必然在歷史中會被洇滅。這是歷史的趨勢,也是歷史的必然性。比如中國的建築特色是一項傳統文化,那麼通過博物館一些旅遊景點的塑造可以讓文化產業化。
3、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播。
韓劇中的古代文化其實很多都是來源於中國文化的一部分。韓國人通過韓劇把這部分文化偽裝成了自己的文化,主要做的是把自己的文化通過影視文學作品進行發揚,讓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去。
(4)如何創作孝親文化擴展閱讀: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注意事項:
1、要擁有辨別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和糟粕,拋棄不良的、落後的傳統文化,要正確看待傳統文化的利弊,保持客觀、批判的態度。
2、要創新性學習、發展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通過不同的方式學習傳統文化,現在自媒體發展迅速網路傳播快,也要適應新的時代潮流,創新性學習。
3、當然,也要持之以恆,學習好中華傳統文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這需要不斷堅持不懈、刻苦鑽研。
E. 如何對「孝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自古以來孝文化就是中國人家庭觀念非常重要的一個點,無論是「百善孝為先」,還是孟子所講的「孝是人生准則」。
孝文化自始至終都伴隨著中國人幾千年,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最精髓的一部分。對現代社會加強孝文化的創造性發展和轉化是必須要解決的一個社會性難題,如果不加強孝文化的宣傳和轉化,我認為孝文化會在人民的心中發生一個根本性的轉變,甚至有人會忘記孝文化到底是一種什麼概念。
四、加強國際孝文化宣傳工作。
孝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具有濃重的儒家文化思想和歷史沉澱。加強中國孝文化的國際宣傳,通過網站媒體和官方平台。可以讓更多的人來了解中國孝文化的真正內涵和吸引力。讓更多的人接觸孝文化,並且傳播是讓孝文化發展更好更快的目標。
孝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對推動中國傳統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我們只有結合時代的發展,才能讓孝文化在以後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F. 2.以「孝」為例,談談如何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寫作思路:言之有序,條理要清楚。根據所述時間選擇合理的順序來安排材料。一般敘事順敘、倒敘和插敘三種。 詳略得當,突出重點。一般事件的材料有主次之分,能體現文章中心的材料是主要材料,這部分要詳寫,次要內容 可略寫或不寫,主次分明,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敬老愛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人們進入老齡階段、病殘、喪偶、喪失勞動能力、超過退休年齡而無法工作或生活無法自理的老人家,能夠得到家庭、社會的贍養: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老有所為、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依、老有所終。
每一個民族、每一種文化,都有它的生命力,都有它獨到的魅力,但是中華民族,以深摯的情感,凝聚起全中國十四億人口,以及海外的廣大同胞、僑胞,那些傳統美德(包括尊老敬老愛老的美德)是功不可沒的。
老人,為社會奉獻,為家庭奉獻,是知識的寶庫,是智慧的鑰匙,不僅養育我們,還以言傳和身教向我們傳播做人的道理,雖然我們有時候感覺老人家們知識陳舊、思維方式過於正統古板。
但是,老人依然是我們心靈的最後的最堅定的依託,我們在現實中碰壁之後,返璞歸真,依然會感受到老人家們傳承的是至理名言,依然會感受到屬於我們民族的內蘊的品質和理念是不能放棄的。這是我們民族的魂,經由老人們,再經由我們,一代一代傳承。引導我們的民族生生不息,引導我們的民族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所以,我們政府關愛老人,社會關愛老人,家庭成員關愛老人,是絕對正確的,應該的。非獨重陽(「敬老」)節使然。
關愛老人,就要敬重老人,尊重老人的思維方式和自主選擇,就要提供更多的便利使老人感受到關愛,就要自立自強為老人創造更好的頤養天年的環境,就要對老人放手,使他們有高興的生活方式,就要創造條件使他們樹立自己新的社會價值自信和家庭價值自信。
G. 現實社會下中國孝道文化有什麼特點在新形式下如何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的孝道文化
中國傳統孝道的兩重性
中國傳統孝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又是封建社會意識形態的主要內容,滲透到幾千年來中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孝道文化在中國歷史發展過程中的積極作用是多方面的:
1、修身養性。從個體來講,孝道是修身養性的基礎。通過踐行孝道,每個人的道德可以完善。否則,失去孝道,就失去做人的最起碼的德性。因此,儒家歷來以修身為基礎。在今天,倡導孝道,並以此作為培育下一代道德修養的重要內容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融合家庭。從家庭來說,實行孝道,可以長幼有序,規范人倫秩序,促進家庭和睦。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穩定則社會穩定,家庭不穩定則社會不穩定。故此,儒家非常重視家庭的作用,強調用孝道規范家庭。在新時代,強調子女尊敬和贍養老年父母具有同樣重要的作用。
3、報國敬業。孝道推崇忠君思想,倡導報國敬業。在封建時代,君與國有時候是同一個意思。據此,儒家認為,實行孝道,就必須在家敬父母,在外事公卿,達於至高無上的國君。雖然其對國君有愚忠的糟粕,但蘊藏其中的報效國家和愛國敬業的思想則是積極進步的。
4、凝聚社會。儒家思想產生於亂世。孝道的思想可以規范社會的行為,建立禮儀的一些制度,調節人際關系,從而凝聚社會,達到天下一統,由亂達治。客觀地講,孝道思想為封建社會維持其社會穩定提供了意識形態,為中國的一統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5、塑造文化。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於諸子百家,歷代都有損益變化,但孝道的思想和傳統始終統領著幾千年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方向。中華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夠同化無數外來文化,其根本原因在於孝道文化。中華民族文化之所以經久不衰,成為古代世界文明延續至今的唯一的古文明,其根本原因也在於孝道文化。
客觀分析中國傳統孝道的消極作用
孝道文化作為歷史上形成的思想文化,經歷了孔子、孟子以及後來歷代儒家特別是統治階級文人的詮釋修改,已經成為一個極為復雜的思想理論體系,其消極的一面也是突出的:
1、愚民性。中國歷史上的孝道文化強調「三綱五常」等愚弄人民的思想,其目的是為了實行愚民政策。孔子也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歷代統治者也正是在孝道思想的掩蓋下,實行封建愚民政策,利用孝道思想的外衣為其封建統治服務。
2、不平等性。儒家孝道思想中「君臣、父子」的關系以及「禮制」中的等級觀念滲透著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這利不平等的關系表現為上對下、尊對卑的單向性服從,雖然也有尊老愛幼的思想,但長永遠在上,幼永遠在下。無論是家庭生活、政治生活還是社會生活,充斥著扼殺平等的價值觀念。
3、封建性。儒家思、想在本質上是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的思想體系,並成為幾千年來中國歷代封建王朝的意識形態。在封建階級處於上升趨勢過程中,相對於奴隸制來說,具有進步性。但是,在資本主義開始萌芽、封建階級處於沒落趨勢時,儒家思想幾乎成為封建階級的最後避難所。
4、保守性。儒家思想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從政治上來說,在封建社會後期演變成為統治階級的思想武器,扼殺創新力量,強調對聖賢的思想理念的守成;在文化上就是文化守成主義,不思進取,給中華民族文化蒙上落後的色彩,而且,根深蒂固,即便是在今天,仍然難以肅清其保守性的影響。
中國傳統孝道斷層的原因
長期以來,中國傳統孝道文化出現了斷層,孝道觀念淡漠。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中國傳統孝道文化經過歷代封建統治者及御用文化的「改造」,已經成為封建統治的意識形態,消極作用極為突出,集中表現在愚民性、不平等性、封建性和保守性等方面。
第二,「五四運動」以來,在反帝反封建過程中,對中國傳統孝道文化的內核進行科學的、理性的研究和探討很不夠,出現良莠不分、矯枉過正的問題。
第三,長期以來,我國存在「左」的思想對意識形態的長期影響,禁錮人們的思想。尤其是十年浩劫,對孝道文化進行了全面批判和全盤否定,使人們難以正確對待孝道文化的合理內核。
盡管中國傳統孝道文化出現了一段時期的斷層,但這種現象主要發生在意識形態領域。在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中,中國傳統孝道文化中的優秀成分仍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見,中國傳統的孝道文化具有很強的生命力。
H. 如何傳承中國孝文化
孝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幾千年來,它為維系家庭和諧、政治社會穩定、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目前,黨中央提出了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我認為在實施這一偉大目標的進程中,孝文化仍將起到重要的作用。孝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的和諧文化,是構建中華社會人倫和諧的產物。
我們應把弘揚孝文化上升到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戰略高度來認識,在思想上重視孝文化,在生活中踐行孝文化,在工作上推進孝文化,加強領導,採取措施,合力推進孝文化建設。要健全法制,完善制度;要整合力量,推廣經驗;要制定規劃,常抓不懈;要表彰先進,重在激勵;要關注老齡、關懷老人。
I. 如何踐行孝道
孝順父母不是表面上的,或者迫於社會輿論表面地做,而是真正出自天性,真正從內心深處把以自我為中心轉變為以利他為中心。
這樣擴大到一切人,那我們的行為模式就轉過來了,我們就把凡夫的行為模式轉變為菩薩的行為模式,這樣的人是真正的孝子。
實踐孝道就是轉變思維模式,從向外走的分別取捨轉變為向內走的至誠恭敬與道相應。所以佛法在恭敬中求,其實孝道也是如此,這樣來成就圓滿的生命的大智慧。
(9)如何創作孝親文化擴展閱讀:
1、「孝」在每個人心中,孝是最大的功德。「孝」因人而異,各盡所能。即使自己是乞丐,讓父母吃干、吃瘦,也是孝順。
2、孝順,孝順,「孝」很重要的是「順」,做父母想做的,不做父母不想做的。
3、「孝」就是愛自己,遠離危險:遵守法律、法規和規章;珍惜自己的生命,不能「自殺」和自傷,一個人的身體四肢發皮,遭受父母的傷害,不敢輕易傷害,這是孝的第一步。自殺、自殘是父母最大的痛苦,不孝是父母最大的痛苦。
4、「孝」就是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優秀,多站在講台上,少批評,讓父母為自己驕傲,一提起自己心裡就感到快樂和自豪;不要讓父母為自己擔心和羞愧。
5、尊老愛老:要深刻理解「老與老、幼與幼」的深刻內涵,達到孝的更高境界。
6、注意不孝的人不能做朋友,更不用說重用。
J. 孝道文化建設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2012年常州市基礎教育課程基地建設》精神,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結合學校十二五規劃目標及近年來課程建設的情況,制訂《傳承孝道文化 推進道德教育》課程基地建設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弘揚孝道文化,充分發揮孝道文化在和諧校園、和諧家庭、和諧社會建設中的特殊作用,在全校營造「孝德品行」的良好氛圍,積極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道德建設。
二、目標任務
總體目標:
「傳承美德、弘揚孝道、構建和諧」。用三年時間(2012.12---2017.12)以「孝道」教育為突破口,推進學校道德教育,使學生養成「崇孝」美德,提高思想道德素質,使校園形成孝道氛圍,尊老、愛老、敬老蔚然成風,促進師生和諧共進,並能輻射到家庭和社會。
具體目標:
通過「孝道文化」課程基地建設,我們的願景有以下幾點:
1.通過「孝道文化」課程基地建設,提高辦學品位,豐富辦學內涵,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育人環境。
2.通過具體實施「孝道文化」課程體系,提高學生的品德素養,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
3.通過「孝道文化」課程基地建設,豐富德育課程體系,探索切合我校實際的校本課程特色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4.我們通過課程建設形成引導學生自覺接受並踐行的孝道准則,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
發揮德育課程基地的幅射和帶動作用,促進學校、師生、社區等各項事業的和諧發展。
5.在實踐的基礎上,繼承和發揚孝道文化的優良傳統和精髓,剔除和摒棄封建的落後的不合時宜的東西,在揚棄中發展孝道文化。能夠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適用於中學生的孝道文化教育理論,用以指導學校孝道文化教育,並與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榮辱觀以及建設和諧社會有機結合起來。
6.意圖通過「孝道文化」建設,實現對學生的教育規劃:
基於以上目標,我們將著力從兩個大的方面具體實施:
1.著力於「孝道文化」課程體系的開發。要建設高質量的課程基地,必然要開發高水平的課程體系,為此我們經過充分調研和專家論證,決定以「孝道文化」為主線,以跨學科,社團化,校內外為原則,開發適合我校實際的「孝道文化」課程體系。為此我們將從四個方面著力實施:
(1)以「孝道文化」為主題,打造特色鮮明的育人環境。
(2)以「孝道文化」為主線開發適用於不同學段,不同層次的校本課程資源。
(3)在校內建立社團或興趣小組,開展豐富多彩的孝道專題活動。
(4)組織學生走出校園,開展以「孝」為主線的社會實踐活動。
(5)以課堂為輔助,學科教學滲透孝道教育。
(6)以過程性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對學生「孝道」准則的考核。
2.著力於「孝道文化」課程基地的實施和長效運作機制建設。課程基地要發揮其幅射和示範作用,必須要有物質或非物質的成果,還要有成熟規范的運作機制。我們將具體實施以下工作:
(1)開展孝道的傳承與創新,使孝道具有鮮明的時代內涵和現代生命力。
(2)探索構建新的育人理念,從中華傳統文化和農村學生的特點出發,立意於人的發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評價方式,促進學生長遠、健康發展。
(3)聘請專家指導,加強校本培訓,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4)創作學校孝道文化歌曲。
(5)我們將建設電子閱覽室,演講廳,「孝道文化」研究室,校本課程教研室等職能科室,確保課程基地有效運作,並形成長效機制。
三、工作舉措
第一階段:准備、申報階段(2012.12——2017.6)
1.成立校課程建設領導小組,制定項目研究方案,確立項目研究形式,細化項目研究內容。
2.收集整理有關孝道文化的各種資料,並對孝道含義進行解讀。
3.制定調查表,學生自學相關內容、實驗教材和德育目標,把握孝道文化教育的內容。
《學生尊長敬老情況調查問卷》:
(1)早上起床能向父母長輩問候
(2)平時與父母長輩說話態度和氣
(3)每次鬧別扭的時候,自己主動打破僵局
(4)知道父母工作辛苦,能關心父母為其倒茶、盛飯
(5)知道父母愛吃什麼
(6)知道父母生日
(7)能幫助做家務
(8)覺得父母說話太多,希望他們尊重自己的決定
(9)任性對父母長輩發脾氣、頂嘴
(10)自理能力差,自己的事要讓父母操心
4.確定實驗對象,進行調查,與學生座談,學習動力教育等。確定重點研究的內容及列出實施教育的切入點;制定具體的教育內容與計劃。
5.開始具體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