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紅色文化小鎮怎麼建

紅色文化小鎮怎麼建

發布時間:2022-12-31 08:37:36

Ⅰ 紅色文化-貴州省貴陽市息烽縣流長鎮

        流長鎮位於貴州省貴陽市息烽縣西北部,烏江庫區南岸,東與養龍司鎮、小寨壩鎮隔磨河水河相望,南與小寨壩鎮、鹿窩鎮接壤;西與鹿窩鎮隔河相望,北隔烏江庫區與金沙縣相望。

        鎮轄15個行政村,131個村民組,總人口2 萬餘人,國土面積105.9平方公里,現有完小2所,中學1所,公立幼兒園1所,高速公路出口位於該鎮甘溪村袁家壠組。

        距縣城33千米,川黔鐵路、210國道及貴遵高速公路21公里。土地總面積105.9平方公里,三面環水,有89公里河段,水域面積1萬余畝。最低海拔為760米,最高海拔1304.8米。屬典型的高原喀斯特山地,常年平均氣溫150℃ ,年降雨量 1000—1300mm,無霜期290天左右 ,是典型的旱作農業鎮,現創建有 「 烏江紅 」 葡萄、 「 前奔梨 」兩個 特色農產品品牌。境內陸路、水路交通便利,供電、電信、移動、遠程教育等網路覆蓋全。

      境內蘊藏大量旅遊文化資源,一是 「紅色文化」, 紅軍長征南渡烏江過境,留下的大片紅土和紅軍故事;二是 「自然風光」, 烏江庫區峽谷、石筍溶洞等眾多自然景觀;三是 「人文景觀」, 東漢遺址古墳壩古墓、 非物質文化遺產 「 陽戲 」 、流長 「花燈」等傳統民俗; 四是 「體育文化」, 「文化流長 .籃球之鄉」等文化元素 。 是集紅色旅遊 +傳統文化+自然景觀+鄉村農旅為一體的特色「文化小鎮」,故有「紅色流長」「文化之鎮」的美譽。

Ⅱ 特色小鎮的新思路有哪些

1.特色小鎮建設要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

2017年2月5日,「田園綜合體」作為鄉村新型產業發展的亮點措施被寫進中央一號文件,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設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通過農業綜合開發、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等渠道開展試點示範。在黨的十九大中,提出振興鄉村戰略,將特色小鎮與美麗鄉村建設、田園綜合體建設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且必將成為帶動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在案例《湖南省十里長坡幸福小鎮總體規劃》中,博雅方略提出將特色小鎮與鄉村旅遊相結合,依託當地的花果、油茶、稻田、中草葯等基礎資源,融合傳統文化、紅色文化、非遺文化、湘楚文化等核心文化內涵,以「陽光」之名,以光伏發電旅遊扶貧為切入點,促使「陽光產業」與旅遊產業深度融合,打造「有機」、「健康」、「田園」、「低碳」的十里長坡•陽光小鎮。

5.特色小鎮建設要注重「業態活化」

打造特色小鎮,要重視業態活化,充分依託當地的資源,拓寬產業業態。安順素有「中國瀑鄉」、「屯堡文化之鄉」、「蠟染之鄉」、「西部之秀」的美譽,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甲類旅遊開放城市,全國唯一的「深化改革,促進多種經濟成分共生繁榮,加快發展」改革試驗區,民用航空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貴州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在案例安順溪橋小鎮(西區)規劃中,博雅方略充分挖掘了當地的歷史文化、自然風景、休閑娛樂方面的要素,為其打造了「康體養生+多彩文化+觀光之旅」等多樣化的旅遊產品體系,盤活各種業態,帶動經濟發展。

6特色小鎮建設要保證功能分區與消費行為相匹配

在打造特色小鎮時,非常關鍵的一點是要保證功能分區與消費行為相匹配。永泰古城,現址甘肅景泰縣寺灘鄉,修築於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是明政府為防禦北方的少數民族入侵而修建。在《甘肅永泰龜城概念性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中,博雅方略提出了「一核、四帶、五片區、多節點」的結構形式布局。

Ⅲ 我國有哪些地方是將科技與紅色旅遊文化用得很好的

隨著改革開放,人們消費水平的提升,中國紅色旅遊的人數在每年逐步的增加,紅色旅遊是一個非常有教育意義的主題文化之旅。隨著時代與文化的相互交融,紅色旅遊與科技的結合也越來越多姿多彩。在我國的許多地方比如河南清豐的單拐村和江蘇的沙家浜景區等等都將科技與紅色旅遊文化運用的很好。

傳統的觀念會以為紅色旅遊只是農家樂沒有任何新鮮好玩有趣的地方,但是隨著簡直科技的發展,文化知識的提升,紅色文化的內涵越來越精彩和多元化。紅色文化與科技相結合展現了文化的多元性跟包容性。紅色旅遊不再是淺表的意義,更是一種豐富文化精神的象徵,是人類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發展科技與紅色旅遊融合是未來旅遊的方向。

Ⅳ 讓山底革命精神永放光芒——山底紅色革命教育基地簡介從山底出發


市委書記林海武率市四套領導班子成員到山底紅色革命教育基地 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

山底紅色革命教育基地位於廉江市石角鎮山底地區的山腰村委會,是湛江市最北端的一塊「飛地」。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山底地區是粵桂邊廉(江)、化(州)、陸(川)、博(白)的主要游擊區,是南路特委和粵桂邊縱隊活動的重要區域。大批共產黨人在這里拋頭顱、灑熱血,與山底人民不屈不撓、前赴後繼、英勇奮戰,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英雄詩篇和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雕塑了永不磨滅的歷史豐碑。

從山底出發(2020年版)


1939年就有中共黨組織在山底地區活動,1940年初就建立了黨支部,化北地區許多重大歷史事件都發生於此。桂東南抗日武裝隊伍也在這里休整,同化北人民武裝並肩作戰。

解放戰爭時期,中共化北工委、化縣人民政府化北辦事處、化北獨立大隊等黨、政、軍機關在山底成立和常駐,領導化北地區革命斗爭活動,化北主要領導人李鴻、龐鐵魂、王世坦、黃鵠、董尚英、劉傅玠、劉傅錦、劉傅屏、劉傅勇等長期在山底活動, 山底地區進行各種大小戰斗100多場,犧牲革命烈士100多人,南路人民解放軍司令員吳有恆率新一團、新三團一千多人、南路人民解放軍東征支隊支隊長兼政治委員歐初率東征支隊800多人也在此與國民黨地方武裝交戰,重挫國民黨地方武裝力量,為桂東南、化北地區解放打下堅實基礎,粵桂邊縱隊第六支隊司令員陳一林等亦率該支隊輾轉山底,與國民黨反動力量作斗爭。

中共陸川縣工委亦在山底成立,陸川抗日自衛軍司令部設在山底,陸川武工隊、縣大隊都在此活動,與山底(化北)革命力量相互配合,共同戰斗,有力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統治。

山底作為化北7個區的中心,1947年4月,隨著山底和化北武裝力量不斷發展壯大及以山底為中心的化北根據地不斷擴大,成立了山底區人民政府,下設行政村、農會、婦女會、民兵組織。山底區人民政府成立後,實行解放婢女、減租減息和分配余糧運動,有力地支援了游擊戰爭。這是廉江境內較早建立區人民政權。

1948年春,由於武裝斗爭受挫折,三十多位同志壯烈犧牲,山底及化北的主力部隊基本被打散,山底區人民政府政權解體。

1949年2月,中共粵桂南地委決定發動春季攻勢。3月,南路人民抗日解放軍新三團、新四團在司令員陳一林的帶領下揮師北上,隨著革命斗爭節節勝利,山底、豐滿革命根據地迅速恢復,重建化北獨立大隊。隨後召開慶祝大會,恢復山底區人民政府和各鄉政權,山底全面解放。

紅色紀錄片《從山底出發》劇照

革命戰爭時期,由於山底的群眾基礎好,戰備地位重要,山底是化北的主要革命基地,是化北糧源兵源的主要來源地,也是陸川革命斗爭的依託。

革命高潮時期,在這里駐扎的人民武裝有一千多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山底地區人民為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和犧牲,共有近1000人投身革命,其中有275人參加游擊隊,武裝民兵110人,另外有100多人為革命英勇獻身,培養共產黨員31人,連級以上幹部11人,任農會長8人,委員60人,任婦女會長11人,民兵隊長7人,支援糧食幾十萬斤。但山底地區也損失巨大,多條革命村莊遭受洗劫,革命同志家被燒、被勒索稻穀約3萬5千斤,紙幣約200萬元,抓去坐牢10人。群眾被抓去當兵60多人,被迫服勞役3萬人次以上。 

目前,山底地區共有革命老區村莊40條,革命舊址一大批,其中較出名的有田頭革命地下交通站舊址、山底劉傅宗祠、化北獨立大隊成立舊址、炮樓、戰壕、山腰烈士墓、山底(化北)革命紀念館等,這些紅色資源在數量和規模上在粵桂邊及粵西地區均屬罕見,對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具有非常重要意義。

從山底出發(2018年版)


70年前,粵桂邊革命先輩為了粵桂邊人民的解放事業,在山底並肩戰斗,形成了優良的革命傳統,鑄造了「不畏艱難、不怕犧牲、捨生取義、堅貞不屈、無私奉獻、攜手斗爭」的山底革命斗爭精神,不斷激勵著粵桂邊人民,特別是山底人民在革命戰爭年代及和平建設年代攜手合作,前赴後繼,不屈不撓,不怕困難,奮勇前進,奪取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


粵桂邊(石角、古城、平定)三鎮聯合開展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

近年來,粵桂邊兩地三鎮再度攜手合作,大力整合山底豐富的紅色資源,深入挖掘內涵豐富的山底紅色革命精神,全力打造粵桂邊兩省(區)四縣(市)區域性的山底紅色革命教育基地。並充分利用山底紅色革命教育基地這個教育平台,大力加強黨員幹部教育,組織各級黨員幹部到山底紅色革命教育基地開展革命傳統教育。

特別是2019年,粵桂邊兩地的石角、古城、平定三鎮還聯合開展黨建聯建,共同組織黨政領導班子、各村(社區)支部書記到山底紅色教育基地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大力弘揚山底紅色革命精神,讓廣大黨員幹部傳承山底紅色基因,為各項工作開展和各項事業的發展凝聚了磅礴力量,推動新時代鄉村振興,使山底紅色革命精神得到代代相傳,灼灼生輝,永放光芒。

重溫入黨誓詞

2018至2019年,山底紅色革命教育基地建成一個面積3000平方米的宣誓廣場、一個面積280平方米的展館、一個面積180平方米的電教室、一個地面積60多平方米的標准化公廁、一個大型停車場、一座革命詩歌展示長廊、一座烈士雕塑,並完善了相關宣傳標語,自編自導自演自拍了本地方言的湛江首部紅色革命教育紀錄片《從山底出發》,創作了主題曲《山稔花開》和客家方言插曲《送郎去當兵》,打造了一批紅色教育紀錄片拍攝影視基地。並在原基礎上,進一步搜集整理實物圖片等歷史資料,展館實物展品達78件,圖片120張,史料較為豐富。


2020年,又籌資80多萬元,建成山底區人民政府成立革命紀念館,建設了相關的功能室,展出了山底革命部分烈士塑像、革命烈士曾經用過物品、革命斗爭的武器、開展革命活動的場景等,搜集了大量革命歷史故事和圖片,採取多種形式按照時間順序將山底革命歷史事件和人物事跡進行了全新布展,生動形象地展現山底區人民政府這個紅色政權成立的歷史背景和浴血奮戰的峰火歲月,極大地豐富了山底紅色革命基地革命斗爭史內容,進一步擴大了紅色教育基地展區,打造了紅色教育基地新亮點。

目前紅色教育基地共有實物展品100多件,圖片200多張,史料更為豐富。

同時,維修了部分山底革命遺址,在宣誓廣場栽種了見證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的山稔花,布展了黨的歷次代表大會史料、延安精神、井崗山精神、大別山精神等宣傳牌和山底劉付姓氏文化展牌,配備了音響設備等,打造了紅色文化濃郁的宣誓廣場。

並新建了山底紅色革命教育基地九烈士塑像、城牆、鄉間水車等設施,重建了體現山底七個姓氏人民齊心協力、同舟共濟、共渡時艱精神和具有紅色革命教育意義的七木橋等,山底紅色革命教育基地硬體水平更為完善,實物圖片資料更豐富。


山底紅色革命教育基地部分場館及設施

山底紅色革命教育基地硬體建設和歷史資料搜集整理布展工作在不斷推進的同時,管理工作不斷加強。基地成立了管理機構,配備了專職講解員5名,配備了專業技術人員2名,建立了財務物資、消防應急等管理制度,管理不斷規范。維修及工作經費等也被列入財政預算,得到有效保障,目前,正加快市場化步伐,採取市場化管理,山底紅色革命教育基地建設、管理、保障將得到進一步提高和更有效的保障。

講解員在為參觀的黨員幹部講解

新時代,新征程。石角鎮緊緊圍繞「全力打造客家文化特色旅遊小鎮」這一目標,充分發揮山底革命精神引領推動作用,用山底革命精神推進新時代石角鎮黨的建設,唱響了鼓舞人心、催人奮進的主旋律,匯聚了推動石角綠色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

目前,石角鎮充分發揮山底地區紅色文化豐富、客家文化豐富、傳統文化底蘊深厚、生態環境良好、農業資源豐富的優勢,將資源與產業、旅遊、扶貧相結合,大力推進紅色旅遊產業發展項目,建設了鄉間水車、油菜花基地、扶貧產業基地、對歌台等一批旅遊景點和設施,組建了客家山歌團隊,挖掘和創作《送郎去當兵》、《歌唱石角好風光》等一批客家山歌作品,紅色鄉村旅遊穩步發展。

下一步,石角鎮將大力推進山底紅色革命教育基地建設,在不斷提高紅色教育基地各項建設水平的同時,依託生態環境優勢,因地制宜建設一批旅遊設施,進一步完善山底紅色教育基地旅遊設施,大力發展生態休閑觀光農業、豐富旅遊產品,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客家文化、劉傅感恩文化,加大文化教育設施建設,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加大環境整治力度,全面改善山底紅色教育基地環境。

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推進以紅色教育基地為中心的雞鳴三縣風景區建設,將山底紅色基地打造成以山底紅色革命精神教育為主、以客家文化、傳統文化、劉傅感恩文化教育學習為輔的集教育、休閑觀光於一體紅色旅遊勝地,全面推動鄉村振興。

蓬勃發展的紅色鄉村旅遊

經過近年的大力建設,山底紅色革命教育基地硬體設施完備,史料豐富,管理完善,運行良好,環境優越,吸引各地粵桂邊兩省(區)、四縣(市)黨員幹部和遊客紛紛前來參觀學習和旅遊觀光。

據統計,自2018年6月底建成對外開放以來,山底紅色革命教育基地迎來一批批黨員幹部前來參觀學習。共有來自湛江、廉江、茂名、化州、廣西玉林、陸川、博白等地460多批次50000多人前來參觀學習,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山底紅色革命教育基地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山底紅色革命教育基地現已成為粵桂兩省(區)的湛江、玉林、茂名三地市和廉江、化州、陸川、博白四縣(市)的區域性紅色革命教育基地,在加強黨員幹部紅色革命精神教育和愛國主義精神教育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廣大群眾感受紅色文化,休閑觀光打造了一個良好的平台。

各地黨員幹部紛紛到山底紅色革命教育基地開展黨日活動

現在的山底紅色革命教育基地是湛江市中共黨史教育基地和湛江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19年又被廉江市委黨校作為分教點和紅色革命教育基地,並被廣東海洋大學作為非學歷現場教育培訓基地。山底紅色革命教育基地教育效果越來越好,社會反響越來越大,粵桂邊區域性紅色教育基地品牌 效應不斷擴大,成為粵桂邊黨員幹部嚮往的「精神家園」。

Ⅳ 想學習紅色文化,請問可以到哪些地方

1.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是目前廣東唯一一個以紀念紅軍長征為主題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通過序廳、五大主題展區、尾廳、互動體驗中心和文創紀念品中心五大板塊,運用「見物、見人、見精神」設計理念,把粵北革命精神與長征精神核心轉化完美呈現,為廣大觀眾了解和研學紅軍長征粵北突圍的光輝歷史提供了一個功能豐富、品質性高、實踐性強、寓教於樂的紅色文化殿堂。館內七大核心策展亮點,開創了長征主題紅色展館新時代下布展設計之先河。伴隨著該館的投入使用,勢必將在充分保護利用紅色軍事文化遺產,弘揚革命精神,樹立韶關仁化城口紅色小鎮品牌,推動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和全省黨性教育和紅色鄉村旅遊振興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積極作用和深遠影響。

2.為展示中秋起義史實及革命英雄的艱苦戰斗事跡,緬懷革命烈士,學習和弘揚烈士遺志和革命精神,該紅色革命教育基地的建設以「中秋起義」展陳館為核心出發,以教育基地的藝術浮雕、主題豐碑、黨性教育、宣誓牆等紅色教育配套為輔助,豐富展示內容,以點帶面更好地打造廣西貴港的紅色文化名片。

Ⅵ 雲南扎西小鎮打造紅色旅遊名片

近年來,隨著紅色 旅遊 持續升溫,雲南省昭通市威信縣扎西紅色小鎮依託豐富的紅色 旅遊 資源,將紅色 旅遊 與生態、自然、民俗、城鎮、景觀等元素進行融合,實現了紅色文化與 旅遊 產業及周邊產業的聯動,成為帶動效應顯著的威信 旅遊 新名片。

1935年2月,紅軍長徵集結扎西,中共中央在赤水河畔召開了著名的「扎西會議」,給威信注入了不可復制的紅色基因。扎西紅色小鎮經過多年精心打造,小鎮逐漸「活」起來了。

據介紹,扎西紅色小鎮核心區(扎西老街)佔地面積0.84平方公里,小鎮總面積3平方公里,概算投資15億元打造,分為紅色文創展示區、扎西 美食 和 旅遊 商品展示區、扎西紅色特色民宿酒吧區、紅色文物展示區四個功能區。

走進扎西紅色小鎮,特色鮮明的建築映入眼簾,扎西老街依山而建,蜿蜒起伏,曲徑通幽,特別是晚上,霓燈初上,玲瓏華彩,讓人流連忘返。在這里,遊客不僅能追尋 歷史 的腳步重溫紅色記憶,還可以走進扎西老街「雲上鄉愁書院」、姚家黃粑、扎西客棧等獨具特色的地方,感受紅色文化。

「紅色文化影響力正在擴大,扎西紅色小鎮已成為威信對外宣傳的一張魅力名片。」威信縣委宣傳部新聞宣傳股股長王娜介紹,周邊雲貴川縣市到扎西開展黨性教育,接受紅色文化洗禮的遊客絡繹不絕,景區的紅色資源價值正在不斷顯現。(段仙艷)

Ⅶ 紅色旅遊發展規劃需要哪些思路

我國大力推行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為紅色旅遊發展奠定了強勁的文化基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和舞台。在長期的發展演變過程中,我國紅色旅遊逐漸探索出一系列較為成熟的發展模式,原址觀光模式、紅綠結合模式、紅古結合模式、綜合開發模式是目前紅色旅遊市場開發較為主流的四大模式,下面艾肯機構便以專業角度為各位展開說明,紅色旅遊發展規劃可以怎麼思考。

1、原址觀光模式

即依託革命舊址的歷史文化及豐富的革命遺跡,建設成為以觀光為主的旅遊目的地。常見於歷史價值較高,不適宜過多開發的文物或紅色文化遺址。以遵義會議舊址5A景區為典型代表。

2、紅綠結合模式

將紅色文化精神融入到生態旅遊產品體系裡面,實現「紅色搭台、綠色唱戲」,增加紅色旅遊吸引力。多見於自然資源較好、生態環境優越的地區。以井岡山旅遊風景區為典型代表。

3、紅古結合模式

在文化興旅的大環境下,充分挖掘與紅色景區伴生的地方民俗文化、民族文化。以瑞金紅色旅遊景區為典型代表。

4、綜合開發模式

在紅色觀光和參與體驗有機結合的基礎上,多業態產品綜合開發的模式。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結合自然資源和民俗文化資源,配套開發文化體驗、生態休閑等體驗項目,增加景區的吸引力和遊客駐留時長。以照金紅色旅遊小鎮為典型代表。

Ⅷ 農業特色小鎮,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規劃

一、什麼是特色農業小鎮

  農業特色小鎮是指依賴農業特色產業和特色環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態特色、文化特色等),打造具有明確的農業產業定位、農業文化內涵、農業旅遊特徵和一定社區功能的綜合開發項目。它是通過現代農業+城鎮,構建產城一體,農旅雙鏈,區域融合發展的農旅綜合體。它是旅遊景區、消費產業聚集區、新型城鎮化發展區三區合一,產城鄉一體化的新型城鎮化模式。有特色產業才能建特色小鎮,如果為了特色而人造特色便是偏離了政策的初衷。而利用自身的優質農業資源打造農業類特色小鎮將是一條實事求是的道路。 

二、為什麼要發展特色農業小鎮

  特色小鎮是推動小城鎮發展的重要手段,提高城鎮環境建設,要以人為本,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才是根本。改革開放至今,農業依然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尤其是對於承接城市和拉動農村發展的特色小鎮來說,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農業科技、農業服務、休閑農業必將發揮重要作用。我國農業開始從傳統的農業大鎮轉向休閑農業特色小鎮發展,逐漸形成了集農業、休閑、生態、旅遊、消費等一體的產業集群。

三、特色小鎮建設的目標 

  力爭在2020年試點結束以前,原則上以縣(市、區)或墾區為單位,在全國建設、運營100個農業特色優勢明顯、產業基礎好、發展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的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在小鎮內,培育一批經濟效益好、輻射帶動強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打造一批優勢特色明顯的農業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將小鎮培育成農業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

四、特色小鎮建設的原則 

(一)促進產業融合發展。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的核心在農業,要統籌空間布局,集聚資源要素,推動現代農業產業園、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農業科技園區與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等建設的有機融合,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功能形態良性運轉的產業生態圈,激發市場新活力,培育發展新動能。

(二)規劃引領合理布局。小鎮規劃不以面積為主要參考,遵循控制數量、提高質量、節約用地、體現特色的要求,推動小鎮發展與疏解大城市中心城區功能相結合、與特色產業發展相結合、與服務「三農」相結合,打通承接城鄉要素流動的渠道,打造融合城市與農村發展的新型社區和綜合性功能服務平台。以鎮區常住人口5萬以上的特大鎮、3萬以上的專業特色鎮為重點,兼顧多類型多形態的特色小鎮,因地制宜規劃建設。

(三)積極助推精準扶貧。圍繞種植業結構調整、養殖業提質增效、農產品加工升級、市場流通順暢高效、資源環境高效利用等重點任務,發揮各地區各部門優勢,協同推進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建設運營,帶動貧困偏遠地區農民脫貧致富。

(四)深化信息技術應用。將農業特色互聯網小鎮作為信息進村入戶的重要形式,充分利用互聯網理念和技術,加快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在小鎮建設中的應用,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等新型流通方式,有力推進特色產業發展。

五、農業特色小鎮規劃案例

(一)陝西省咸陽市秦都區華夏農業生態文化產業園及特色小鎮規劃設計

規劃區鳥瞰圖

規劃規模: 18.7平方公里

規劃定位: 結合項目的區位條件和場地現狀,統籌區域資源,以人為本、城鄉聯動,實現都市農業、優美小鎮、文化傳承、生態綠心四大功能「四位一體」的規劃,積極拓展農業功能,引入與農業相關的生活、工作、娛樂、遊憩、購物、教育、觀光、育兒、養老等城市功能,形成科技引導未來、主題小鎮環繞、獨特景觀襯托的「華夏現代農業城」。

「華夏現代農業城」將充分體現未來農業的發展模式,具有以下特徵:

現代化農業產業: 創新生產管理模式與技術,做精苗木產業,對外提供精品展示、電子交易、科技服務、家庭園藝等多種功能。以都市農業為載體,以兒童經濟為引擎,打造趣味化、參與化、主題化的都市農園,提升消費深度,實現田園式的吃、住、行、娛、購、游等功能,帶動產業經濟發展。形成由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吸納企業、農民資金、外資等多元化發展格局。

新型的農村生活:梳理傳統村落的格局與脈絡,結合農民實際需求、發揮產業特色,傳承秦漢民俗文化,進行民居改造,配套完善的公共基礎設施,形成恬靜、高雅、和諧的生活格調,讓田園與村莊交融。

特色的文化空間: 借力華夏民族農耕文明的發源地,通過皇帝皇後陵遺址保護公園以及秦漢文化、民俗節慶、農耕習俗再現等,塑造歷史文化、田園生態、鄉土風情大融合的多元文化品牌,形成絲綢之路的文化經濟傳承節點。

自然的生活空間: 規劃以「親子經濟」為引擎,打造集都市農業、優美小鎮、秦漢文化、生態綠心「四位一體」的新型城鄉空間和「農旅雙鏈」的生態示範綜合體,重構全新生產生活的新型城鎮化範式,形成「魅力田園,印象秦都」的規劃願景。

現代農業城規劃圖

 兒童嘉年華

(二)陝西省西咸新區灃西新城田園社區(小鎮)及都市農業規劃設計

設計規模: 108平方公里

總體思路: 圍繞」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同步」建設要求,抓住國家推進城鄉統籌發展,陝西省推進西咸新區現代田園城市發展契機;落實「大開大合」發展理念,構建「一心三片、多點聯動」的都市農業組團發展格局。立足灃西新城現狀基礎,准確把握都市農業未來發展趨勢,重點圍繞現代高效農業、特色休閑農業及城市景觀農業,拓展農業的多功能性;培育發展農產加工龍頭企業,引進農業新型人才、技術以及外部資本,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以都市農業為基石,工業為主導,現代服務業為紐帶,推進城鎮與農村發展高度融合、經濟社會生態協同發展,最終把項目區建設成為生產高效、生態優美、生活和諧、產城一體的生態田園新區。

規劃目標: 規劃將項目區打造為「世界現代田園城市創新實踐區」、「國際都市農業示範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示範區」、「西周歷史文化保護和創新發展區」;同時將項目區建成風景如畫的田園社區,構建井然有序的優美小鎮,把控疏密有度的交通體系,提供溫馨浪漫的品質家園,創造輕松愉悅的休閑旅遊,滿足居住旅遊的綜合配套,優化高附加值的產業集群,實現城鄉一體的和諧發展。

形象定位:規劃將灃西新城田園社區(小鎮)的形象定位為「傾城之鏈,盈彩田園,絢麗畫卷」。其中傾城之鏈的原意是灃西新城田園社區(小鎮)的綠寶石項鏈,引申義是綠色生態新城之中的傾城之戀, 區域市民最衷情的現代田園社區;盈彩田園是都市農業間多彩的田園生活寫照;絢麗畫卷表示一幅「青山綠水抱社區、大城小鎮嵌田園」的畫卷,正在灃西新城田園社區(小鎮)這方自然環境優美、歷史文化悠久的關中大地上徐徐展開。 

(三)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陳潭秋「紅色小鎮」詳細規劃設計

 

鳥瞰效果圖

設計規模: 3500畝

目標定位: 紅色文化傳承與休閑旅遊美麗鄉村綜合體。以陳潭秋紅色文化為核心,以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為支撐,打造集紅色旅遊、愛國教育、民俗體驗、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美麗鄉村綜合體,構建全新的生產、生活新型城鎮化範式。

空間理念: 規劃區內淺丘台地明顯,適宜以中央水塘為核心,結合各淺丘台地組織空間景觀廊道,形成一、二視線通廊。以陳譚秋故居為核心,以中央文化生態島為本底,構建中央環塘農業休閑與紅色文化復合功能軸帶;以紅色文化帶輻射帶動周邊產業組團發展。「谷地圍合、洲島相連」的現狀特徵明顯。沿水岸構建紅色文化休閑產業帶,以帶促點,以點帶面的各個組團一體化融合發展。

規劃布局: 以陳潭秋故居及中央水島為核心,以復合產業組團為發展單元,沿水域打造一條中央紅色文化產業帶——「紅色飄帶」,通過水岸紅色文化產業帶串聯各個組團發展單元和洲島,構建產村融合,一體化新型發展的特色空間脈絡。

對村落建築進行整體改造設計,植入新功能業態,提升與融入紅色旅遊配套功能,強化紅色文化、愛國教育、休閑旅遊於一體的村莊特色。

規劃充分尊重田、塘、梗、丘、園等生態要素,同時植入豐富的休閑農業相關項目,發展紅色特質的鄉村休閑綜合體,打造山水與休閑宜居一體的生態網路。

 

鄉村振興規劃設計、田園綜合體規劃設計、農村三產融合示範區規劃設計就找中農富通城鄉規劃院!

溫馨提示:請到 中國城鄉規劃網(網站:www.countryplan.cn);美麗鄉村規劃網(網站:www.countrysideplan.com) 官網了解更多案例。

北京中農富通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簡稱:中農富通城鄉規劃院)隸屬中農富通,是國內首家以農為優勢,統籌城鄉,集城鎮、鄉村、農業、旅遊、文化、生態、基礎設施等多專業多領域於一體的創新型規劃設計研究機構。

核心業務:城鄉統籌規劃設計、農業農村統籌規劃設計、現代農業城鎮規劃設計、現代農業田園小鎮規劃設計、生態村鎮規劃設計、特色小城鎮規劃設計、田園綜合體規劃設計、美麗鄉村示範區規劃設計、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規劃設計、綠色經濟產業帶規劃設計、國家農業公園規劃設計、農村綜改試驗區規劃設計、農村三產融合示範區規劃設計、生態旅遊農業園區規劃設計、農產品加工園區規劃設計、鄉土建築景觀規劃設計、農村基礎設施規劃設計,以及創新性專題研究等。

科技服務:鄉村投資開發、品牌運營服務及科技成果推廣等。

郵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關註:中農富通城鄉規劃院《中國美麗鄉村創新論壇》、中農富通城鄉規劃院《城鄉一體化之三產融合下的美麗鄉村建設論壇》、中農富通城鄉規劃院《城鄉一體化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論壇》、中農富通城鄉規劃院《城鄉一體化之農村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論壇》、中農富通城鄉規劃院《城鄉一體化之現代村鎮產業發展論壇》、中農富通城鄉規劃院《城鄉一體化之特色小鎮建設論壇》等活動。專家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中國社科院、北京農林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林業大學、中國城市規劃院等科研院校,發改、住建、農業、科技、旅遊等部委局辦,以及國際相關領域專家學者。

與紅色文化小鎮怎麼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43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24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6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7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