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香料、香水、香囊,我國香文化的興起與發展是怎樣的
香料、香水、香囊,我國香文化的興起與發展是怎樣的?中國具有歷史悠久的香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香文化指的是有關於製作使用香料的文化與習俗,現如今人類已經在自然界發現了香料三千多種了。在屈原的《離騷》中就有用香草來比喻人良好品德的詩句,而在這時,也有人們已經開始佩戴和使用香囊了。關於香囊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是人們為了防止蚊蟲叮咬製作香包來驅趕蚊蟲;二是說是由行軍打仗時傳遞軍事機密的錦囊演變而來的。
❷ 中國香文化什麼時候興起的
中國人很早就把博大精深的香文化應用在日常生活中。一炷香、兩甌茶,朋友聚會時聞香、品茗、彈琴、作畫,案前要焚香助興,甚至連洗澡時也有沐香的習俗。到了唐代,香道已經很盛行,宋元時期更是和茶道、花道、掛畫並稱為中國人的「四雅」。
在華夏民族的歷史上,香的使用幾乎涵蓋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既屬精神范疇,又屬物質范疇。從人類衣食住行的生存環境追溯到遠古先民的生活,從民間崇拜祭祀乃至社會各群體與香的關系,可以將香文化體系定位在中國香道這個座標。香道是華夏民族與自然和諧的智慧結晶,展現出大自然之美與人性化香韻的傳承歷史,留住了祖輩人的驚喜、愉悅、以至愛和夢想。
中國傳統優秀文化行列中香道佔有相當重要的成分。香之所以成為道,是大自然芳香物質數千年來作用於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中,未因朝代和政治變遷而消亡;它凝聚民族情感、鏈接公共意識、展現社會再生活力、傳承歷史文化的生命特徵正是道的博大精深之處。從華夏文明初創迄今,塑造中華民族的靈魂和氣質的也是人與自然相和諧的文化史,它的理論框架,讓全世界的人望其項背。
追溯道文化的歷史,華夏人文初祖創說的太極模式。一個黑點一個白圈代表恆定,一個白魚和一個黑魚互抱互回代表恆動。恆動的陰陽魚承載著恆定的黑白魚眼,形成了黑中有白,白中有黑生生不息的陰陽運動模式。這個運動模式平面地、簡明地、樸素地揭示了宇宙大自然的運動規律,相對與絕對的對立統一觀,是道文化的自然觀,哲學觀。所以我們說陰陽太極圖即是道。它為中國的傳統文化開創了一條巨河大川,容納了萬象自然。中國的香文化在萬象自然中形成的香道體系,正是老子《道德經》中講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產物。
中國香道是一個古老而又全新的理念。它源自岐黃故里的醫文化,所以甘肅東部的慶陽是中國香道的發源地。中國的香文化博大精深,將此升華為一種完整的文化體系,尋找出一種憑借理由,將它納入「道」的范疇,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重視和學術界的爭鳴,作為岐黃故里的我們責無旁貸地擔當起探索、研究、發掘它的責任。這種責任感促使我們翻閱了大量的資料,研究了方方面面原始素材,於是我們在慶陽市連續六屆端午香包民俗文化節的成功舉辦中得到啟迪,「香」的文化資源為我們提供了不少有益經驗,為此書的編寫找到了一個切入口、生發地,讓我們看到了香文化的廣闊道路和輝煌前景。
以上是我轉載 香至尊 的答案。
❸ 中國的香文化有何歷史
香文化發源於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漢民族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圍繞各種香品的製作、炮製、配伍與使用而逐步形成的能夠體現出漢族的精神氣質、民族傳統、美學觀念、價值觀念、思維模式與世界觀之獨特性的一系列物品、技術、方法、習慣、制度與觀念。「燃我一生之憂傷,換你一絲之感悟」,行業代表泓森道這樣總結到。
秦漢時, 隨著「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活躍,東南亞、南亞及歐洲的許多香料也傳入了中國。沉香、蘇合香、雞舌香等在漢代都已成為王公貴族的爐中佳品。
西漢初期,在漢武帝之前,熏香就已在貴族階層流行開來。長沙馬王堆漢墓就出土了陶制的熏爐和熏燒的香草。
隋唐時期,香文化成熟完備。
宋元明清,香的繁盛與普及。
❹ 香史-香道文化起源
說到香文化的起源,通常以為,香文化起源於幾千前古人的祭祀儀式,其實不然,從考古發掘來看,燔燒物品的「燎祭」很早就已出現,距今4000—5000年。生活用香,大概也在4000—5000年前已經出現了。作為古人生活用品的龍山文化陶薰爐,曾出現在遼河流域,距今約5000年前,長江流域也發現了4000多年前良渚文化的蒙古包形灰陶薰爐。其樣式與後世的薰爐一致,造型美觀,堪稱新石器時代末期的「奢侈品」。可見,祭祀用香與生活用香早已出現
香的記載同樣很早。東漢後期,香已出現在各類典籍中,如醫學書、地理(植物)書、史書、文學作品(詩辭歌賦、志怪小說等)、類書、佛道典籍等等,可以說,中國的香文化是始於遠古,萌發於先秦,初成於秦漢,成長於六朝,完善於隋唐,鼎盛於宋元,流行於明清。
人類使用天然香料的歷史久遠。從現有的史料可知,春秋戰國時,中國對香料植物已經有了廣泛的利用。由於地域所限,中土氣候溫涼,不太適宜香料植物的生長,所用香木香草的種類尚不如後世繁多。常用的有澤蘭(非春蘭)、蕙草(蕙蘭)、椒(椒樹)、桂(桂樹)、蕭(艾蒿)、郁(鬱金)、芷(白芷)、(香茅)等。茅 那時對香木香草的使用方法已非常豐富,已有熏燒(如蕙草、艾蒿), (香囊、佩戴 香花香草)、 (澤煮湯蘭)、 (蘭膏)、熬膏 入酒等方法。《詩經》、《尚書》、《禮記》、《周禮》、《左傳》及《山海經》等典籍都有很多相關記述
秦漢時,隨著國家的統一,疆域的擴大,南方濕熱地區出產的香料逐漸進入中土。隨著「陸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和 的活躍,東南亞、南亞及歐洲的許多香料也傳入了中國。沉香、蘇合香、雞舌香等在漢代都已成為王公貴族的爐中佳品。道家思想在漢代的盛行以及佛教的傳入,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這一時期香文化的發展。
古代薰香風習多樣化,如向皇帝奏事前先要沉香薰香(燒香薰衣),奏事時還要口含「雞舌香」(南洋出產的丁子香樹的花蕾,用於香口),漢代還出現了能直接放在衣物中的「熏籠」,以及能蓋在被子里的「被中香爐」,即「熏球」。
一爐初熱,紅袖添香,裊裊馨香助情熱意,雅緻靜心,踐行品香四德,「凈心契道,品評審美,勵志翰文,調和身心」。歷代文人都把品香作為修身齊家,提升文化品格的精神追求。在宋代,品香與插花、掛畫、鬥茶一起,成為文人雅士的「四般閑事」,更成為文人雅士創作的靈感來源及對象:「沉水卧時燒,香消酒未消。」沉香之於古人,不僅是芳香之物,而且已成為怡情的、審美的、啟迪性靈的妙物。
❺ 焚香文化很有特點,它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興起的
「焚香文化」應該也被稱為熏香文化吧,要說它是什麼時候興起的,我們須得了解一下它的起源。
比較公認的、有歷史記載的「焚香文化」的源頭是在我國先秦時期的商朝。
商朝時盛行崇拜萬物,包括當時他們認為最大的神——帝,也包括日月星辰,還有山神、地神、河神等。
同時,商朝人非常重視祭祀問卜。不論大情小事,萬事皆問卜。比如,天氣將會如何變化?要問卜;計劃去征伐周邊,要不要去呢?要問卜。尤其是商人想去征伐周邊之前的問卜,如果問卜的結果顯示「帝不若」,他們就不去了。
❻ 中國香文化發展歷史
香煙始升:萌發於先秦
博山爐暖:初成於秦漢
香光庄嚴:成長於六朝
盛世流芳:完備於隋唐
巷陌飄香:鼎盛於宋元
香滿紅樓:廣行於明清
❼ 中國傳統香文化,是如何在當時起源和發展的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長久的發展中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特色與風格,而香文化作為中華文化中的一支,在歷史的長流中形成了它獨有的特點和魅力。雖然在歷史的記載中,香文化最開始的狀態是香料,而香料在古代中國是非常稀少的,且大多數香料只生長在南方地區。但是由於其獨特的作用,使其逐漸走進了大家的視野中。
中國香文化是在隋唐時期逐漸完善,在宋代和明清時期處於鼎盛,雖然後來由於戰爭而受到影響逐漸衰落,但是隨著中華民族的崛起和國家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香文化將再一次成為世界文化中的新秀。
秦漢時期的到來讓香文化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雖然中國本土盛產的香料非常多,但是對於香料依舊有所欠缺。
❽ 古代香的來源
香文化起源於古老的荊楚大地,隨著社會的發展,香文化逐漸形成,人們也發現了香的多種用處
在大家的意識中,香一般只用於祭祀和驅除蚊蟲,在每年過春節的時候,家裡的老人在吃飯前總要給祖先上香,讓祖先保佑來年家人的順暢。其實在史料記載中,用香祭祀在新時期晚期就已經開始了,只是那個時候的人還沒有意識到香的概念。
在距今有3000多年的殷商甲骨文上就有關於香的記載,甲骨上刻寫著一個「紫(柴)」字,根據多方資料的綜合研究,將這一字翻譯為:手持燃木的祭禮。
香文化最早是在楚國盛行,是楚文化的代表,在秦始皇統一天下後,香文化並沒有隨著楚國的滅亡而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反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發展了起來,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楚人自古用香草驅蟲辟邪的大背景下,隨著絲綢之路香料的引入,道教與佛教的盛行,香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最早在殷商時期就有關於香的記載了,而歷史上關於香料記載最多的是春秋戰國時期。《詩經》中有很多「采艾」的詩文,而在春秋戰國時期由於經濟的發展和開放的文化環境,在南方生活的楚人對於香又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尚書》中記載:
至沿馨香,感於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性馨。」
而在《禮記》中更有關於見長輩的禮儀記載,小輩在面見長輩時必須要佩戴香包,以避免自己身上的污濁之氣沖撞了長輩。作為兒媳在受到白芷、佩蘭等香草的恩賜時,必須要將香草奉獻給家裡的長輩。
❾ 中國的「香」文化從何由來
香文化發源於春秋戰國時期,春秋戰國時,中國對香料植物已經有了廣泛的利用。由於地域所限,中土氣候溫涼,不太適宜香料植物的生長,所用香木香草的種類尚不如後世繁多。
❿ 中國香文化的歷史如何
中國人用香的歷史可說是非常的早,中國用香的文明可概括為:肇始於春秋戰國,滋長於秦漢兩朝,完備於隋唐五代,鼎盛於宋元明清。
漢代之前用香以湯沐香、禮儀香為主,漢魏六朝則流行道家學說,博山式的熏香文化大行其道。
隋唐五代不僅用香風氣大盛,又因為東西文明的融合,更豐富了各種形式的行香諸法。
宋元時,品香與鬥茶、插花、掛畫並稱,為 上流社會優雅生活中怡情養性的『四般閑事』。 由於士大夫對物質與精神生活的追求,且著力從精神層面勵勵倡導與提領,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琴棋書畫以及美食、酒、茶等都完成了奠基,呈現出博大雄渾的態勢。熏香至此也成了一門藝術,達官貴人和文人墨客經常相聚品香,並制定了最初的儀式。專門研究香的來源、載體、工具和制香法的各式香書、香譜也在此時出現。
至明代,香學又與理學、佛學結合為『坐香』與『課香』,成為叢林禪修與勘驗學問的一門功課。佛門與文人營建香齋、靜室與收藏宣德爐成為時尚。
清三代盛世,行香更加深入日常生活,爐、瓶、盒三件一組的書齋案供以及香案、香幾成為文房清玩的典型陳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