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漢水文化的構成要素有哪些

漢水文化的構成要素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1-01 13:53:09

㈠ 漢水文化的文化特徵

1,從文化結構學的角度看,漢水文化是沉積與輻射的統一,源遠流長,豐富多彩,具有開放性和廣適性。
2,從文化哲學和文化地理學的角度看,漢水文化是厚重與靈動的統一,根深蒂固,歷久彌新,具有持久性和變化性。
3,從文化發生學和文化本體學的角度看,漢水文化是獨創性與兼容性的統一,厚積薄發,博大精深,具有豐富性和生長性。
4,從文化風格學的角度看,漢水文化是醇厚中和與陽剛峻拔的統一,陰陽交合,剛柔並濟,具有過渡性和和諧性。

㈡ 漢水民俗文化有哪些特徵

漢水民俗文化深受各民族文化傳統的影響,與漢水文化的大背景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由於社會動盪、地域環境和戰亂等原因,漢水兩岸容納了大量的移民,因此漢水民俗也就融會了多地區的民俗文化,具有了地緣性和包容性特徵,呈現出南北薈萃、東西交融的地方色彩。

漢水風光

㈢ 漢水文化的介紹

漢水文化是指漢水流域人民有史以來在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漢水文化是融巴蜀文化、荊楚文化、中原文化、秦文化等多邊文化為一體,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區域性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14年8月,中央電視台推出了斥巨資打造的紀錄片《漢江》,本片由」漢水文化研究的集大成者「潘世東教授撰稿,分為「源遠流長」「文明紐帶」「興國之本」「魂濟中華」「燦若星河」「天下之中」六個章節,不僅講述這條不長的河流以其海納百川、包容萬象的氣度,成為盛世漢唐享譽海外的標志,同時從文化層面探討漢江南北交通、文化交融,展現漢江這片土地的勃勃生機。這是漢水地域第一次系統地展示在公眾面前。

㈣ 漢水文化的精神特質

作為一種獨具特質的地域文化和一種重要的文化資源,漢水文化是沉積與輻射的統一、厚重與靈動的統一、兼容性與獨創性的統一、醇厚中和與陽剛峻拔的統一,具有開放性和廣適性、持久性和變化性、豐富性和生長性、過渡性和和諧性等特徵,與中華民族文化乃至所有人類文化一樣,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起著方向性、支撐力、凝聚力、推動力的作用,不僅是漢水流域人民戰天斗地、開辟未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精神法寶,也是全國人民走持續科學發展道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動力源泉的有機組成部分。
首創首發、敢為人先
漢水文化奮發圖強、開辟創新的精神最典型的體現還在於她的一系列重大創造和突出成就對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傑出貢獻上。長期以來,我們一直認為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但事實上遠非如此。在這里,從漢水的縱深腹地莽莽林海走出了一代神農炎帝,成了中華農業、醫葯、紡織的開山祖師;春秋隨國曾侯乙墓中精美絕倫的大型編鍾,已被國內外考古學界公認是代表春秋音樂文化的絕響;鬼穀子揣摩天文地理、世風人情,窮盡人心機變,寫就一部《鬼穀子》,玉成張儀和蘇秦,攪亂戰國走勢,撼動天下風雲;以楚辭及鮮明的楚地浪漫奔放民風為代表風格的漢水流域文化獨領風騷,則構成先秦華夏文明色彩斑斕的一大板塊。為發展農業,均州的鄖鄉縣(今湖北鄖縣)興修了與都江堰同時代的伍子胥堰,至今仍在完好有效地發揮作用。西漢的張騫,從漢水邊的城固踏出了第一條通向世界的絲綢之路;東漢的蔡倫封侯於漢水邊的龍亭鋪,發明了造紙術;張衡發明了渾天儀,率先揭開了中國地震科學和遙測技術的篇章;劉邦崛起漢中,劉秀興起南陽,諸葛卧龍騰起於襄陽、南陽之間,鞠躬盡瘁於漢中。張騫走出漢中,張衡跨出南陽,王粲求學於襄陽、南陽,隨征於漢中,「絲綢之路」、「地動儀」和「建安文學」是他們留下的歷史豐碑。滔滔東逝的漢江水將這三地的文化血脈溶通在一起,形成了兩漢三國文化一脈相承的歷史軌跡。公元前206年,劉邦被封為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丞相蕭何說:「漢中,語曰『天漢』,其稱甚美,願王王漢中,收用巴蜀,還定三秦,天下可圖也。」(《華陽國志·漢中志》)劉邦正是以漢中為基地,築壇拜將,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擊敗項羽,建立西漢。逐漸形成漢水—漢中—漢朝—漢族—漢文化—漢學。這一系列「漢」之根就扎在漢水文化之中。
兼容並包,有容乃大
移民標志著文化的遷移和流動,移民的頻繁和移民成分的復雜則意味著文化變遷的頻繁和文化構成成分的復雜。由於多次大批的移民,使漢水流域文化積累深厚,層次豐富復雜。不僅巴蜀文化、秦隴文化、中原文化在這單交融匯集,而西域文化、嶺南文化、閩浙文化、江淮文化,甚至域外佛教文化、基督教文化都在這單有典型的碰撞、沉澱和遺存。層次的深厚累積和來源的廣泛復雜,使漢水文化極富開放性與兼容性、普適性與代表性。
公而忘私,犧牲奉獻
公而忘私、犧牲奉獻的精神,既體現在歷史上精英人物和領導階層身上,支援二線建設,數十萬漢水流域人民,義無反顧地捐獻出上白萬畝良川,砍毀了上白萬畝森林,離開了世世代代居住的祖屋,遷移到陌生的地方,重新創業。如今,將改變中國北方未來生態環境和水資源戰略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己經啟動,數十萬漢水流域人民又義無反顧地選擇了第一次移民,又將第一次離鄉背井。為了國家戰略,為了全局利益,他們無怨無悔。這里所體現的是典型的公而忘私、犧牲泰獻的精神。這種精神使漢水文化極富凝聚力和親和力、牽引力和推動力。
太和博愛,厚德載物
太和博愛、厚德載物的精神也體現在漢水文化析學上。提起漢水,人們都會不約而同地想起巍巍太和山和武當道教,是巍巍太和山和悠悠漢水直接承載和澆灌了中國道教,而中國道教也正是從這里興起,然後播撒全國。道教文化精神的核心就在於太和!太和首先強調的是一種和,即崇尚天人合一,強調和諧一人自身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同時道家也追求貴人重生,要求世人關注蒼生萬有、熱愛一切生命,普施人間大愛。其實,武當山的別名「太和山'就是一個強有力的佐證。太,至高至大至重者也,和,和平和諧者也,「太和」,即至高至大至重的價值,就是和平和諧,此其一;如果直接按字面意思來解讀,那麼,「太和」,即太平和諧也—世界太平,社會和諧,此其一。這種太和博愛、厚德載物的精神使漢水文化極富人文性與和諧性。
注重孝道,道德至上
演唱喪歌是漢水文化習俗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和最普遍的表現形式,幾乎伴隨著漢水流域民俗大禮一喪禮形式的每一過程。作為一個典型的漢水文化事象,漢水流域喪歌中蘊涵著豐富而典範的孝文化、樂感文化和倫理習俗文化等中國文化的核心內核。迎來送往、養生送死、慎終追遠、追根溯源等傳統道德標準是漢水流域喪歌創作和流傳的最深刻文化動因,而其巨大的習俗傳承價值、倫理教育價值、歷史認識價值、社會心理價值和美學認同價值則是其長期而廣泛流傳的最直接的現實動因。這種注重孝道,道德至上的精神使漢水流域孝子密布、孝風濃重,使漢水文化極富傳統倫理性和世俗持久性。

㈤ 漢水的歷史文化起源

中國長江的最大支流。發源於陝西省西南部寧強縣北的米倉山,東南流經陝西南部、湖北西部和中部,在武漢市入長江。全長1,532公里,流域面積174,000平方公里。漢江流域降水豐富,水量充盈。上游流經漢中盆地,水流湍急,水力資源豐富。中游丹江口以下進入平原,流速驟減,多沙洲和卵石灘。下游進入江漢平原,水流平緩,曲流發達,同長江之間河港縱橫交錯,汛期洪水常和長江洪峰相遇,渲泄不暢,易成澇災。1958年在漢江上游興建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水庫最大庫容209多億立方公尺,可灌溉江漢平原兩岸400多萬畝農田,總裝機容量達90萬瓩。下游還建有杜家台分洪工程和漢北排澇工程,減輕了江漢平原的澇災和洪水對武漢市的威脅。
漢江又稱漢水,古時曾叫沔水,與長江、黃河、淮河一道並稱「江河淮漢」。漢江全長1532公里,就長度而言為長江第一大支流 其發源地在陝西省西南部秦嶺與米倉山之間的寧強縣(隸屬陝西省漢中市,舊稱寧羌)冢山,而後向東南穿越秦巴山地的陝南漢中、安康等市,進入鄂西後北過十堰流入丹江水庫,出水庫後繼續向東南流,過襄樊、荊門等市,在武漢市匯入長江。

㈥ 漢水文化的其它

普遍誤解之更正
1、「漢水」與「漢江」名稱之混淆。「漢水」絕非「漢江」,以為學界所共知,但傳播界常常混淆。
2、「漢水文化區域」並非」漢水流域「這一地理概念的簡單文化投影,有興趣者應當注意區分。

㈦ 漢水文化的文化源頭

作為區域文化的漢水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做出了可貴的貢獻,我們在許多名篇佳作中都可見到深情稱頌漢水為文化之河的篇章,例如,《詩經·周南·漢廣》中有「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楚辭·九章》中雲:「有鳥自南兮,來集漢北。」孟子在《孟子·滕文公下》中明確提出:「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漢是也。」漢水文化的重要地位和突出貢獻可以追溯到中華民族文化的源頭。
漢水流域是兩漢的龍興之地,劉邦發跡於漢中,劉秀誕生於棗陽;這里也是漢民族的興隆之地。漢族、漢朝、漢人、漢子、漢字、漢學、漢劇、漢隸、漢白玉、漢奸等等這些稱謂,都源自漢江,這在全國乃至世界的江河中恐怕都絕無僅有。在古代,漢江還被拿來對應天上的銀河,《詩經》說:「惟天有漢,監亦有光」。

㈧ 漢水文化的生命搖籃

比長江黃河還要早七億多年的漢水是中國最古老的大河,這里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數量最多、分布最廣、龍蛋共生的恐龍蛋化石群,還是距今200萬年到五萬年的古人類演變完整鏈條化石群的所在地。
來自考古學和人類學方面的資料顯示,1975年,中科院古脊椎所考古工作者在鄖縣梅鋪丹洞發現人類牙齒化石3枚,其年代距今約80 -100萬年,是中國舊石器時代重要的早期遺址之一。而「鄖縣人」的發現為漢水流域的歷史文化奠定了重要的考古學和人類學基礎。1989-1990年間.考古工作者又在鄖縣曲遠河口彌陀寺村學堂梁子先後發掘了兩具人類頭骨化石並定名為「鄖縣人」。「鄖縣人」完整的頭骨化石為研究中國及東亞地區早期人類文化及第四紀古地理環境提供非常重要材料,也為科學家們提供了一個與非洲和歐洲同一時代的人類頭骨化石進行比較研究的極其珍貴的實物,而這項研究的結果支持了人類並非僅僅起源於非洲,亞洲也是人類的起源地之的觀點。漢水流域不僅是人類的起源地之一,也是中國考古無間斷的通識地域。這里發現的梅鋪猿人牙齒化石距今50萬至100萬年,白龍洞猿人距今10—20萬年,而黃龍洞猿人則距今5萬年。漢水流域古人類演變完整鏈條化石群的發現,徹底改寫了人類起源於非洲的歷史,使漢水流域成了亞洲人類當之無愧的人類搖籃。

㈨ 漢文化有哪些

漢文、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中醫。

1、漢文。

漢文一詞詞義頗多,而且有根據不同時代、不同語境變化的特點。古代漢民族或漢民族先民語言習慣中,稱文章、文字皆為「文」,指的是本民族的文字、文章。

2、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先秦諸子百家學說之一。儒家思想也稱為儒教或儒學,由孔子創立,最初指的是從事喪葬行業的司儀,後來以此為基礎逐漸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體系,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影響深遠。

3、道家思想。

道家以「道」為核心理念而得名,最早見於西漢歷史學家司馬談的《論六家要旨》,當初也叫道德家。從廣義上來說,主要分為老莊派、黃老派、楊朱派三派。

4、法家思想。

法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因主張以法治國,「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故稱之為法家。春秋時期,管仲、子產即是法家的先驅。戰國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開創了法家學派。

5、中醫。

中醫即以漢民族的醫學實踐為主體的傳統醫學。中醫學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將人體看成是氣、形、神的統一體,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探求病因。

㈩ 漢水文化的結構特點

從地理位置上看,漢水流域位於我國南北方之間,是我國自然地理南北差異的過渡帶,既是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南北兩大文化板塊的結合部,又是南北文化交融、轉換的軸心。流域內的漢中盆地、南陽盆地和襄樊盆地,又是我國西部和中部地區南北交往的通道,在它們周圍是我國占古代最著名的幾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西北是以長安為中心的關中平原,東北是以洛陽為中心的伊洛平原,東南是以武漢為中心的江漢平原,西南是以成都為中心的成都平原。漢水河谷自古以來就是溝通東西的走廊,是西部高原走向中部盆地和東部平原的重要通道之一。這種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優越的自然環境,不僅使漢水文化源遠流長,而目至遲到戰國時期漢水文化帶己經形成,聲名遠播,卓爾不群。
從文化的質性和內容出發,可以將漢水文化研究主要劃分為15個大的版塊,它們分別是:1),漢源文化;2)、漢中地區的漢朝歷史名勝文化;3)、武當道教文化;4)、房縣、鄖縣、神農架的遷徙文化;5)、炎帝神農文化;6)、荊楚文化;7)、漢水商旅文化;8)、山地文化和水文化;9)、茶文化;10)、醫葯文化;11)鹽道文化;12)、考古文化;13)、旅遊文化;14)、孝感的孝文化、15)、漢水神話、民歌與民間文學等文學藝術。漢水文化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內容博大精深,影響無比深遠。

閱讀全文

與漢水文化的構成要素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1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2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