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明朝大臣文化程度
明朝大臣的文化程度是相當的高。可以說是博學多才,文字功底更是強。舉個例子:明朝的一個內閣大學士(福建人),別人和他談古代史,他能引經據典,二十一史(明朝當時只有二十一史)信手拈來,甚至是叢林小說,也都熟悉得很;和他談近代史,(相對當時的人)明朝各位君王的事情、五府六部的故事、九邊的兵馬錢糧,張口就來,簡直就是一部活字典。至於寫材料,在一天里就可以寫二十多個誥敕。而且文字詞句都非常符合典章,可以說是無懈可擊。
❷ 關羽和趙雲誰的文化水平高
趙雲,常山真定人,平文丑,殺高覽,敗張合,長板坡七進七出,殺死曹營將領五十餘員,半席殺將驚馬超,漢水獨敗張合徐晃,七十力斬五將,無疾而終,為蜀虎威將軍,封順平侯。
有詩雲:一呂二趙三顏丑,馬張許典皆平手,五龐六黃壽亭侯。
其實我們不用討論什麼《三國志》,因為我們之所以喜歡趙雲是因為《三國演義》這本書,關張趙馬黃也只有因為小說才會成為我們耳熟能詳的人物,中國古代亂世很多,為什麼三國時期的武將我們最為熟悉,還不是因為一部《三國演義》。所以不必深究正史究竟是怎麼樣的,我們閑暇時看看三國,三國里有我們需要的東西,有我們兒時的偶像,就夠了。
趙雲是三國武將里我最喜歡的一個人物,智勇雙全,個人認為,趙雲是三國第一武將!(當然,我的依據是《演義》,看正史的網友們別理我,就當我沒說好了)
其實這些根本不能說明他們的武藝有多高強,一次戰斗的結論並不能說明所有問題,下面將對這些比試逐一分析,另外同趙雲的一些戰役做比較,從而就可以得出趙雲武藝三國第一的結論了。
這種分析方法稱為「同類戰斗典型列舉比較法」。
先看看與著名武將交手戰斗的分析
大家常說,關羽能溫酒斬華雄,能斬顏良誅文丑,好像殺死了許多名將,趙雲似乎沒有這么有名的戰役,趙雲殺的絕大多數是很一般的武將。其實,一個武將能夠戰勝或者殺死其它著名的武將,除了同這個武將自身的武藝有關以外,還和他的機遇有關,如果他沒有機會去和那些著名武將交手,他當然不可能殺死這些名將,從而使自己成名。但是這決不能成為這個武將自己武藝不高的證據。當然,趙雲也有和成名武將交手的經歷,讓我們來比較一下:
趙雲剛出道時,演義上稱「少年將軍」,曾和文丑戰過五十餘合,殺退文丑,而關羽也曾與文丑交戰,只一刀就把文丑拿下了,有人據此說關羽的武藝比趙雲高,其實非也,且聽我慢慢道來。演義中說有過這樣的描寫「操曰:『今誰敢當之?』徐晃應聲而出,與顏良戰二十合,敗歸本陣。諸將栗然。」可見徐晃是打不過顏良的。
可是後來第七十六回徐公明大戰沔水,關雲長敗走麥城時,演義中又有這樣的記載,「晃曰:『今日乃國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廢公。』言訖,揮大斧,直取關公。公大怒,亦揮刀迎之。戰八十餘合」徐晃能和關羽打八十餘合不敗,卻只二十餘合就敗在顏良手下,據袁紹說文丑的武藝還要強過顏良。以此來看,並不能說明趙雲能五十餘合殺退文丑就是不如關羽。
其實關羽斬顏良是仗著馬快,「顏良正在麾蓋下,見關公沖來,方欲問時,關公赤兔馬快,早已跑到面前。顏良措手不及,被雲長手起一刀,刺於馬下。」各位有聽說過用刀刺的嗎?似乎關羽自己也沒料到赤兔跑得那麼快,還來不及舉刀,只好用刀頭來刺了,呵呵。誅文丑也是馬快,文丑准備不及,只好繞河而走,結果被趕上,「腦後一刀」。這樣看起來,關羽全是靠的偷襲,要說真有功勞,也是赤兔馬的功勞,他不過到地方了揮揮兵器,簡單就贏,怎能和趙雲相比?
再看看與一般武將交手戰斗的分析
這種戰役對三國許多武將來說,都是很常見的。一個武將之所以能夠成名,主要還是這些一般武將的白骨幫助他積累出來的。既然關羽是三國中公認的斬殺名將最多的武將,那麼我們就找一個很類似的,分別是關羽和趙雲戰勝各自很弱的武將的戰斗,來比較一下。
趙雲剛剛出道的時候,殺死的第一個人,是袁紹手下大將鞠義,當時袁紹「令顏良、文丑為先鋒,各引弓弩手一千,分作左右兩軍。……。再令鞠義引八百弓手,步兵一萬五千,列於陣中。」可見,鞠義也算是袁紹手下一員大將了吧,而且鞠義在此戰中立了第一功,「鞠義馬到,先斬執旗將,把綉旗砍到。公孫瓚見砍倒綉旗,回馬下橋而走,……」。可是碰到趙雲呢?「鞠義引軍直沖到後軍,正撞著趙雲,挺搶躍馬,直取鞠義。戰不數合,一搶刺鞠義於馬下。趙雲一騎馬飛入紹軍,左沖右突,如入無人之境。」。可見,趙雲殺象鞠義這樣的大將,只需要數合。而類似的情況是經常出現在趙雲的戰斗中的,「手起一搶」,「戰不三合」,可見趙雲的技擊技巧是多麼高超。
那麼我們再來看關羽,在「劉皇叔北海救孔融」那回,關羽與管亥交戰,那管亥乃是一個山賊,本沒有什麼武藝,可是關羽與之交戰,「量管亥怎敵得雲長?數十合之間,青龍刀起,劈管亥於馬下。」,竟然打了數十個回合。可見主要憑借力氣大,刀沉馬快的關羽,見到這種也是憑借蠻力的山賊,數十個回合才能拿下,那麼他與趙雲的武藝孰高孰低,可見一斑。
❸ 在古代是武將好,還是當文臣好
明清兩代,都是文官居左,武官居右。
中國歷史上,自宋朝以後,都是文尊武卑,同等級官員,文官至少要比武官大一級。
主要原因是武官文化水平不高,而且權重後易謀反。明清兩代,最高軍事指揮官都是文臣擔任的。明朝像戚繼光那樣的牛人,官至薊州總兵,是一品銜,已經是武將能達到的最高級別了,可他的領導--遼東巡撫,只是正二品。
中國古代左右的尊卑一直沒有定數,不同年代、不同場合,都是不相同的。按《禮記》的說法,應該是右尊左卑,春秋戰國和秦朝的官職,大多時候就是以右為尊,但先秦列國之間就不太統一,楚國就是左尊右卑。漢朝也是左尊右卑。
漢代以降,由於獨尊儒術,左右的尊卑,就按照孔子規定的原則來安排了:「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❹ 張飛真的「文武全才」嗎他的文采有多高超
張飛是個文武雙全的人才,並且書法水平一流,非常高超。在三國演義里,張飛是一個很極端的武將的形象。他的皮膚又黑,是個糙漢子,武力也非常過人,性格超級暴躁。但是卻很重情義,但是這都是三國演義裡面的人物設定。在真實的歷史上,張飛其實還非常的精通書畫,可謂是糙中有細。
後來在明朝的四川發現了一塊石頭刻的碑,原來這是經歷一場勝仗之後,張飛非常高興,就用矛在石碑上留下了一段話,被後人稱為了《張飛立馬銘》。不僅如此,他的作品流傳歷史,很多著名的文學家和畫家都對他的書法評價非常高。說是筆翼豐滿而且氣勢剛強,可以稱為是佳作。了解下來,不知道張飛的書法水平和文采是否顛覆了他在你們心中的傳統形象呢?
❺ 歷史上的古代將領,真實水平如何
古代將軍身手究竟如何?飛檐走壁,還是如項羽那樣砍人如剁白菜似的。不好意思,我覺得是武俠片看多了。
三國演義整出了十大武將排行榜,看得是挺過癮的,特別是小說里的呂布、關羽、馬超之流,東一刀、西一槍,如果是棋逢對手,基本上要大打三百回合。但是我也沒看到什麼具體招數,要麼咔嚓一刀就斬首,要麼嗖的一箭便斃命。
其實,哪怕是戰國殺神白起,我們也沒有看見他個人作戰有多厲害。所以,古代頂級將領可以用箭術將敵人嚇退,也可以憑借自己的力量力敵數人,當然,如果有一把削鐵如泥的兵器,可能戰鬥力還要上升。但是,要說他們進入敵營,如入無人之境,或者是砍士兵如同切菜一般,那就只能呵呵了。
❻ 為什麼在古代一個將領的能力能決定戰爭勝負你怎麼看
在古代一個將領的能力能決定戰爭的勝負,問我怎麼看?
我認為將領的能力決定戰爭的勝負那是肯定的。有句老敘話說的好,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我想將領就是軍中的太陽,軍中的魂魄和膽量,一個優秀的將領能把部隊越帶越大,領土越戰越廣士兵親如兄弟將領愛兵如子,士兵沖鋒如猛虎,伏擊如龜息,這是一個優秀將領的基本表現,再者就是一個優秀的將領要比士兵多吃很多苦,如地形的勘察,敵情的虛實天氣的變化必須了如指掌,最主要的必須是打的正義之戰。我想一個優秀的將領最起碼具備這些條件戰爭的勝負基本上就有數了。
千軍易得,
一將難求,
兵馬未動,
糧草先行。
審時奪勢,
因地制宜,
凝聚軍心,
愛兵如子。
士氣高昂,
後方穩定,
將士一致,
百戰百勝。
古代交戰,
千軍一將,
將領高強,
大多能勝。
以少勝多,
計謀使然,
正義之戰,
民則擁之。
謝謝悟空,
邀請問題。
您還別不信!真實情況就是這么回事,聽我細細道來!
古代的咱就不多說了,什麼白起、孫臏、岳飛啥的,離我們真的太遙遠了,
就以近代的來看,講一個家喻戶曉的人,你就知道啦:咱們敬愛的毛主席!
講真的,咱們敬愛的毛主席,每次遇見的情況,真的都是幾乎屬於絕境,
敵我實力的懸殊,我們將會詳細講一下,你就知道,將領統帥的能力多重要啦!
這里,介紹的是毛主席最得意的一場指揮:四渡赤水之戰,這裡面還有一個小故事,
1960年5月,二戰名將蒙哥馬利來華訪問,這時候,毛主席百忙之中親切接見,
期間,蒙哥馬利就曾說:「閣下指揮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可以與世界上任何偉大的戰役相媲美。」
由此可見,毛主席的指揮藝術,是世界公認的,很多經典的戰例甚至被西方的西點軍校列入了教材(個人覺得,西方人還是沒有吸取精華,哈哈哈)。
當然,毛主席卻以他特有的幽默,微笑著搖搖頭,說:「『四渡赤水』才是我一生的『得意之筆』!」由此可見,這場戰斗,一直是毛主席很得意的一場指揮,下面,我們詳細聊一下。
力量對比:國軍一方,可以說是一手好牌,布置了薛岳兵團和黔軍全部、川滇軍大部、湘桂粵軍一部共17個師又13個旅150個團近40萬人。毛主席僅僅只有三萬七千多人,而且,因為血戰湘江後,傷員眾多,很多部隊都缺乏作戰人員。
形式對比:國軍一方,已經准備好了包圍圈,還有源源不斷的人員補給,毛主席等人被圍困在烏江西北地區,可以說是非常貧瘠的地區,要糧食沒有糧食,要兵員沒有兵員。
武器對比:可以說武器存在代溝,國軍用的是飛機大炮,德械裝備,紅軍就是小米步槍大刀長矛漢陽造。
可以這樣說,古代的那些戰神,沒有一位的處境能夠如此艱難,包括赤壁之戰,5萬人打敗曹軍的20多萬人,都已經把諸葛亮周瑜奉為神將,可見3萬人打敗40萬人,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事情!
因為最終戰果說明了一切: 從1935年1月19日紅軍離開遵義開始,到1935年5月9日勝利渡過金沙江為止,歷時3個多月,共殲滅和擊潰敵人4個師、2個旅另10個團,俘敵3600餘人。
我們再來看看戰爭的具體情況,你不得不說,真的是一場指揮藝術:
一渡赤水:1935年1月28日,土城之戰突遇川軍助戰,為避敵鋒芒,1935年1月29日,一渡赤水河迫使國軍匯聚川南,此時黔北(貴州)空虛,毛主席當機立斷,乘遵義空虛殺個回馬槍,這一次很有意義: 毛主席跳出第一個小包圍圈,並且主動進攻敵軍,鼓舞了士氣。
二渡赤水:1935年2月18日至21日,紅軍秘密二渡赤水河重回貴州,成功把國軍大部隊甩開三天路程,打亂敵人部署,黔軍驚魂未定,沒想到紅軍神兵天降再次兵臨城下,一時間方寸大亂,失去戰鬥力。
5日內紅軍攻克婁山關、再占黔北重鎮遵義,士氣大漲,反觀黔軍守將,卻一直逃到烏江邊,損失慘重。
遵義戰役一舉仟滅黔軍吳奇偉兩個師八個團,俘敵三千,取得了湘江慘敗以來第一個大勝利,使疲憊的紅軍得到補給,一掃湘江慘敗的陰霾,極大地鼓舞了全軍的士氣,真正穩定了人心,也獲得了不少好的裝備補給。
三渡赤水:1935年3月16日至17日,毛主席命令紅軍虛張聲勢三渡赤水河再次進入川南,大部隊則隱蔽起來,待敵人大軍向西再次追至川南之際,毛澤東立即決定,乘敵不備主力折兵向東。 可以說,這樣的情況下,敵軍已經徹底被毛主席牽著鼻子走,喪失了戰爭中的主動權,紅軍突圍已經是遲早的事情,勝利可期。
四渡赤水:就這樣,紅軍在國軍重兵集團的縫隙中,神不知鬼不覺中於1935年3月21日晚四度赤水,並在31日南下突破烏江,成功把幾十萬追兵甩在北岸,兵峰直逼貴陽,逼得國軍大部隊回援貴陽,紅軍卻繞過貴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西直插雲南。
這樣,重兵布防的金沙江防線就空了,此時,毛主席已經跳出了國軍的大包圍圈,可以說安全了不少,期待已久的渡江北上時機終於到了!
最後,致敬所有的先烈前輩!沒有你們的付出,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好日子!
一個將領的能力決定戰爭的勝負,不要說古代,就是現在也是如此。一支部隊的主官,可以說就是這支部隊的大腦核心,也可以說是靈魂。整個指揮機關的人際關系,工作效率發揮和提高,整個部隊的資源和面臨的內部和外部狀況,主官都必須要清楚的掌握和協調。形成一張網覆蓋整個部隊,從而掌握整個部隊的情況,能夠有效的指揮部隊,發揮最高的作戰效率,同時還要最大程度的減少己方的傷亡和有效利用資源。
在古代,由於技術條件的落後,通訊和交通都很不發達。將領對敵方的狀況,甚至包括對己方的狀況,也就是信息掌握往往很不充分。這時候就必須要求將領具有很高的個人能力,具有臨機決斷的能力和勇氣。古代將星燦爛,很多名將的著名戰例,震爍古今。比如韓信的暗度陳倉、背水一戰。李靖3000兵突襲突厥大營,擊敗吉利可汗。到了近代,軍隊基層的組織架構已經比較成熟了,通訊條件也有極大改善。部隊主官的負擔相對減輕,比如部隊的訓練,後勤保障,還有一些繁瑣的日常事務。都有專業化的軍官處理解決。但是主官也就是將領在面臨重大決斷的時候,依然起主要作用。比如抗日戰爭期間,武漢會戰失敗後,日軍兵勢洶洶。當時的民國政府都覺得長沙不可守,決定放棄。而薛岳將軍堅持死守長沙,並且向統帥部據理力爭,最終爭取到統帥部的支持,取得了第一次長沙會戰的勝利。從此中國抗日戰爭進入到相持階段。此後薛岳將軍兩次挫敗日軍的大規模進攻,第三次長沙會戰更是取得了重大戰果。雖然後來長沙最終失守,但是薛岳將軍在此堅持了五年,對抗日戰爭勝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到了現代,技術條件更加成熟。很多時候,軍隊的最高首腦,甚至可以指揮到最基層的一名士兵。對各方面的信息收集能力也大大增強。有很多人就把戰爭看成了一場電子 游戲 ,這是很白痴的。在真實的戰爭中,雙方肯定在信息戰也包括電子戰方面高度對抗,同時戰場狀況千變萬化,要想充分的獲得戰場信息,依然是非常不確定的,依然需要將領發揮關鍵作用,臨機決斷做出正確的決定。
兵者國之大事,決定著國家的興亡。而軍隊的具體指揮者,也就是將領自然重要,不單單決定著戰爭的勝負,還關繫到國家的命運。我國從宋代開始,開始搞以文抑武的政策。抬高文官的地位,打壓武將的地位。有文化的人多數都會去做文官,造成武將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結果整個武將階層戰略素養下降。而指揮武將的文官,往往就能在戰場上把軍隊指揮得灰飛煙滅。宋代和明代皆是如此。這可以說是我國從宋代開始積弱的根本原因。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感謝提問。如果一個將軍決定戰爭勝負,他至少需要以下幾項能力:
一 爭取後勤的能力
後勤保障是古代戰爭勝利的第一要素。戚繼光之所以能在前方屢克強敵,和張居正在朝廷大力支持是分不開的;年羹堯在大西北打仗,負責後勤陝甘總督就必須和年羹堯是一派的。一個將軍必須能夠協調後勤保證,取得後勤的及時供給,才能考慮戰爭計劃的問題。皇帝不差餓兵就是這個道理。
二 充分利用地形的能力
打仗離不開地形,因地制宜,因地形制定戰術是一個將軍很大的能力。井陘之戰李左車的計劃就充分利用了井陘狹窄、易守難攻的地形,韓信背水列陣也是利用了背水向前的地形。
三 凝聚軍隊人心的能力
打仗是團體活動,人心必須齊,隊伍才好帶。一個將軍如果能夠凝聚人心,愛兵如子,那這樣的隊伍將百戰百勝。吳起為士兵吸膿,父子二代都為吳起賣命;趙括的爹把皇帝的賞賜都分給士兵,這都是凝聚人心的措施。
一個古代將軍有這些能力,後方保持穩定,前方軍心歸一,針對不同的地形制定不同的戰爭策略,取得勝利的概率還是比較大的。
因為,將領是領導,制定方針,對策者,勝敗就看領導怎麼排兵布陣,如何應對戰場瞬息萬變的戰況,成敗,就看領導的對策,他的指揮。不管在戰略上,更是在戰術上用兵如神,巧妙地消耗敵軍的力量,壯我軍威,展現自己強大攻勢。做一個將領指揮者,必須做到能攻,能守,怎樣 調動戰場上的積極性。怎樣應對突發事件,怎樣靈活利用,抓住每個戰機的調兵,這就得看做一個指揮者智慧的才能。他是勝利與失敗,主要因素。做一個指揮將領,就是戰場上的主心骨。
您好!非常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古代一個將領的能力確實能夠決定一場戰爭的勝負。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舉幾個例子就知道了。
長平之戰長平之戰是戰國後期非常有名的一戰,這一戰的結果是趙國40萬大軍被秦國坑殺。我們看一看這場大戰的換將情況!首先秦國的將領是王齕,趙國的將領是廉頗。王齕向趙國的長平進攻,廉頗帶著趙國的軍隊進行反擊。王齕斬殺了趙國的一些裨將,廉頗也打敗了秦國的一些偵察兵,雙方各有勝負。而王齕的進攻比較猛,廉頗採取堅守不出的辦法挫傷秦軍的銳氣。所以王齕VS廉頗就僵持在這里了,如果時間再加長一些,王齕最終會因為糧草不濟等原因被廉頗打敗。然而在這個關鍵時刻,秦國和趙國的將領換了。王齕被換成了白起,廉頗被換成了趙括。白起的軍事能力遠遠大於王齕,趙括的軍事能力遠遠低於廉頗,此消彼長,所以結果就非常能夠遇見了。這是非常典型的例子,雙方換將之後,戰爭的局面就徹底改變了!
秦滅楚之戰我們再來看一組換將之後大勝的例子,秦國滅楚國的過程中也是有很多波折的。一開始秦國主將是李信,李信的戰術比較猛,追求速戰速決,估計是學白起學多了。然而楚國地域遼闊,李信的戰術屬於瞎折騰,所以沒多久就被楚國打敗。秦王馬上換將,將李信換成了名將王翦!王翦馬上改變了李信的戰術,採取穩扎穩打,步步為營,一點一點蠶食楚國的領地。最後楚國被秦國吞並!
從上面兩個例子可以看出,將優秀的將領換成平庸的將領,你將會失敗,將平庸的將領換成優秀的將領,你將會成功。就像科學家做過的理論實驗一樣,一隻狼帶領一群羊能夠打敗一隻羊帶領一群狼。將領的重要性遠遠比士兵的多少更重要,並且能夠影響戰爭的走向。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希望題主能夠滿意。
參考文獻:《史記》
正常啊,在冷兵器時代,將領的個人能力和武力基本上可以確定一支隊伍的勝負,韓信點兵,多多益善,也不過是說說而已。鳥無頭不飛,將無頭不行,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一旦主將身亡,這支隊伍也就作鳥獸散 。
古代的將領之所以在戰爭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和中國古代戰爭的性質和特點有關。 原因就在於古代通訊和信息落後,一切都靠將領個人決斷和節制。上級給這個將領下任務是最後的結果,如幾日內需攻取某地某城,至於過程上級將領未必會過問,如果沒有按期完成,就是降罪或者換將。因此將領個人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勝負 。宋朝軍隊之所以敗仗多,就在前線將領機動性差。還有就是古代交戰更加依靠後勤,一旦糧食缺乏軍隊就會迅速崩潰。維持軍隊在打敗仗以後,依舊能夠迅速集結也是一個將領能力的體現。
古代的軍事將領除了個人武力出眾之外,還必須要用馭將的能力,就如劉邦,不善使兵,卻善馭將,古代武將還必須具備戰場應變能力、計謀攻心能力和選賢任能的能力之外,天文地理知識、地緣政治知識、行軍戰備知識、越高級將領越要如此。 其能力不亞於一個宰相,古時說,出將入境相更多地是對武將而言。這里必須要說明的是, 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中。對個人武力影響不了戰局走向,也不能成為關鍵因素,只能說增加個人的生存率,影響到自己的存活率。將領的指揮能力卻可以成為戰場上的決定因素。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項羽武藝高強,但是政治上幼稚,可以打贏幾次戰斗,但卻無法取得戰略性勝利。常遇春號稱是「常十萬「不是說常遇春一個人能打敗十萬人,而是說常遇春有十萬大軍可以橫掃千軍。徐達未必勇冠三軍,會指揮就行。將帥無能累死三軍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 歷史 上的名將,有兩種,一種是文官掌軍,如謝安、周瑜,袁崇煥,洪承疇等人,他們雖是文官,但也是從沙場上拼殺出來的。 與宋朝那種純文官不同,比如范仲淹。 再就是行伍出身,這樣的將領尤其受中下層軍官和士兵所推崇,他們帶領的軍隊戰鬥力很高,如霍去病,衛青,岳飛都是這樣的。但無論哪一種,個人指揮能力都是尤其重要 的。
古代軍事將領的能力基本上決定了戰爭的走向,而以少勝多不是沒有,基本上很稀少。後勤,指揮權,整體作戰素質都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個人武力的作用很低。
贏得整場戰爭最終比拼的還是綜合國力。但是,具體某一場戰役來說,將軍的領導能力就顯得十分重要。古代戰爭的運輸能力和後勤保障條件比現在差的很遠。所以綜合國力,很難快速地體現在戰場上。所以將軍的領兵能力,尤其是對軍隊掌控能力和平時軍隊的訓練水平就氣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並且古代戰爭防守一方通常佔有巨大的優勢。通常來說很難一次性吃掉對方。兩軍對陣期間,總會有人犯錯誤,那麼抓住對方錯誤,把握戰場時機,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衡量將軍能力另一個的重要當年。
在古代一個將領的能力確實能決定戰爭的勝負。 自古以來,傑出的將領都能夠決勝於千里之外,運籌於帷幄之中,他們能夠運用謀略,充分把士兵的戰鬥力發揮出來,他們既能把握戰爭全局,也能在不同時段選擇不同的戰術,以獲取最終的勝利。
俗話說:強將手下無弱兵。 一個優秀的將領首先一定是一個優秀的教官,他既能合理安排士兵的訓練,增強士兵的體能,也能在訓練中鍛煉士兵的服從意識,使士兵令行禁止。 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 一方面古代戰爭對體力要求非常高。 畢竟是刀砍、槍刺,如果體力不支,即使敵方站著不動讓你砍,你也只能幹著急,所以古代的將領非常重視體力訓練,例如戚繼光的戚家軍在訓練時都要求負重。 另一方面,古代戰爭要求士兵必須無條件服從將軍的命令。 古代訓練時都會教士兵一些戰陣,以便在戰爭中能隨時掌握主動,以優勢兵力分割包圍敵方兵力,實施精準打擊,但古代沒有電話等通訊設施,怎麼辦呢?這里就涉及到指揮的問題,古代士兵訓練時,首先就會訓練士兵聽金鼓,看令旗,所以古代才會有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說法,也因此要求士兵必須無條件的服從將軍的命令,做到了令行禁止,將軍指揮打仗就像一場藝術。岳飛的岳家軍在指揮上面就非常完善,各個層級都有相應的將佐指揮統領。
一個優秀的將領在一場戰爭中,考慮的不僅僅是局部戰爭的勝負,而是要站在全局考慮問題。因此,優秀的將領不僅是在戰略戰術上,有著非凡的眼光,在識人用人方面也有其獨到的一面, 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崗位。 例如湘軍統帥曾國藩在用人識人方面就有其獨到之處,他重用並提拔了一批優秀人才,在對抗太平天國運動中立下了赫赫戰功。他還寫下了《冰鑒》一書教後人識人。
當士兵訓練完畢,各司其職後,影響戰場勝負的就是領軍將領的能力了,優秀的將軍對戰場有敏銳洞察力,能夠及時制定出相應的戰術,一步一步積累優勢,最終獲得戰爭的勝利。而且,優秀的將軍賞罰分明,能夠充分調動將士的血性,增加戰爭勝利的幾率。
綜上所述,擁有一個優秀的將軍可以決定一場戰爭的勝負,如果把一個國家的國力比喻為一把鋒利的刀,那麼優秀的將領就是揮動這把刀的人。
❼ 古代一些武將們的政治水平差是因為讀書少還是性子直呢
古代很多武將的政治水平堪稱一流,甚至碾壓一眾朝廷高官,比如劉秀、劉裕、李世民、趙匡胤,都是從一線武將成長為帝王。
但從整體而言,武將的政治水平與同級別文官相比,確實普遍略有不如。但我們應從多方面客觀看待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
一、家庭出身與教育
中國古代的武將,並不全都是大老粗,很多都是出身名門望族,在春秋戰國時期尤為普遍,後世也同樣屢見不鮮,比如李靖就是隋朝名將韓擒虎的外甥,李世民就更不用說。由於從小接受過系統的教育,並且得益於家庭的言傳身教,這類武將的文化素質、政治水準、軍事理論都堪稱一流。
而有些成長於底層,或者生逢亂世從軍的草根,他們的脫穎而出,靠的就是個人的勇猛與天生的戰術素養,在文化水平、政治覺悟方面自然有所欠缺。
平心而論,強求武將具備一流的政治水平,其實並不公平。能夠容人所短、用人之長,充分發揮各類人才的能量,是一個成熟政治生態的最基本標准。
❽ 論三國與戰國的猛將的武學水平
關於三國演義武將排名,民間有許多種說法,各有各的高見。
比較普遍的一說曰: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
飛,七許八黃九姜巍。
還有......
轉貼如下資料供參考:
●三國武將排名榜
三國武力排行的魅力就在於爭論不休。一些網友試圖一統三國武力排行紛爭的局面,但都以失敗而告終。原因是武評中必然或多或少存在猜測成分,有猜測便有分歧。一些網友採取了相對嚴謹的論證方法,在一些公理和原則上得出比較合理的武力排行,但毫無疑問的是,這 些所謂的公理往往不能令人信服,也很容易得出悖論。
三國武評反映了大家的喜好和審美標准,沒必要刻意去統一網友們的思想。但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武力排行給大家的感覺是不嚴謹和鬧家家。中國近代科技落後於世界的一個原因是輕視數學。這也反映在不少網友的三國武評上――洋洋灑灑寫了成千上萬字的武力點評,卻 拿不出什麼可參照可對比的數據,這樣得出的結果隨意性必然很大。
有網友統計出了演義中的全部單挑,這是嚴謹的體現,但做起排行時,又不得不摻雜入個人的主觀成分。這也是三國武力排行魅力的體現――誰都有道理,誰也沒道理。即使是最有名的「一呂二趙三典韋……」也存在這樣那樣的版本,隨著時代和人們審美觀的變化,排名也 會發生變化。
為了給大家一個相對滿意的排行,本文的排行將盡量迴避一些容易引入任何主觀成分的問題。具體地說,就是不拘泥於回合數的比較;不去猜測對戰的有效性;也不討論多打一時是全包圍還是半包圍,是逐個上還是一齊上;也不去推測先鳴金、先詐敗以及年齡和狀態等意味 著什麼;更不去討論戰敗是真是假,是氣力不加還是料敵不過,或者是策略需要;等等。以上這些問題在各論壇中都曾引起過爭執,無法得到統一結論,故避而不談。
統計參數為【戰】、【擒】、【殺】、【傷】、【被傷】、【被殺】 、【被擒】、【擒殺率-被擒殺率】、【殺傷率-被殺傷率】。完全根據大家熟知的毛本三國演義(由於迴避了主觀問題,由毛本和羅本得出的結論是一樣的,因為在戰例上這兩版本結果基本相同,只是描述手法和回合數等存在差別)來進行客觀統計,並得出一些分歧不大 的結論。
到底什麼是單挑,什麼是嚴格單挑?有網友統計說演義中共357場單挑,但裡面很多戰例顯然不是單挑。若說到最嚴格單挑,即不帶士兵且不用暗器和弓箭的那種,在演義里也沒有多少場。因為單挑的概念沒有統一,要統計演義里的單挑次數,就必然帶有主觀成分。為此 在下面作統計時,統計的不是單挑數,而是對手數。【戰】指演義里那些有名字的將官間發生了攻擊行為的戰例。演義里呂布與17個對手交過鋒,則記為【戰17】。這樣就避免了三英戰呂布是否該統計,張飛和呂布到底算對打了多少次這些問題。
那麼馬岱斬魏延算不算戰例呢?若說算,多數網友會感到不妥。但若不算,恐怕那些有爭議的快馬、冷箭和偷襲等戰例也說不清楚。三國武將武力是被神話了的,能單挑數十上百回合,能在千軍萬馬中無傷沖殺,主觀說他們對付背後和身側的襲擊不應該沒有任何反應。為此 採取一個可以判別的標准,定義除了睡覺和被捆綁時,其餘各種情形的交鋒都算有效戰例。這樣在統計上就不會存在什麼爭論,盡管標准有些問題。
進一步定義如下:【擒】即擒拿到有名字將官的戰例,與士兵和其他武將貼身共擒的也都承認有效,否則在統計時會存在很多問題。但純粹由士兵擒拿的戰例則不進行統計。【殺】和【傷】 沒太大分歧,強調一點就是因為傷重而導致戰後死亡的戰例在這里也歸為【殺】,由士兵和無名武將所殺和傷的戰例不進行統計。
兩武將間【擒】、【殺】、【傷】只統計一次。如孫策擒於糜同時導致其死亡,僅在【擒】里進行統計。黃忠曾分別擒、傷過夏侯尚,也只統計【擒】。【擒】>【殺】>【傷】,僅取大者。所幸演義里不存在兩武將這次你擒或傷我,下次儀萇被蟶四愕那榭觥?br>平手和普通敗退(既不死亡,也不受傷)的戰例數不專門進行統計分析,因為這會涉及到一些容易引起爭論的問題。
最後強調一點是,只統計三國君主和那些對手數超過四的武將。對高覽和曹仁等對手數恰好為三的,只能向他們道個歉了。
統計的結果是:
【一】與趙雲交鋒過的有名字將官數量最多,為40個。緊接著依次為:(2)關羽27、(3)張飛24、(4)許褚22、(5)呂布17、(6)馬超16、(7)張遼13、(8)魏延12、(9)徐晃11、(10)黃忠10、張合10、姜維10,其餘均在1 0個以下。
評:這個結果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應了武將們的知名度。趙雲、關羽出場最多,是最紅的明星演員,難怪他們的擁護者也非常多。
【二】帶主觀因素地說,與許褚交過手的武將綜合質量最高,「呂布 趙雲 馬超 張飛 典韋 關羽 龐德 周泰 徐晃」這一排名字,足以讓其他武將汗顏。呂布的對手榜「張飛 典韋 許褚 關羽 夏侯
http://www.atjoy.cn/wenhua-yule/shuhai-shihua/sanguowujiangpai_465.htm
●從三國武將排名說起
看過很多關於三國人物的文章,發現三國迷對給三國人物排座次興趣十足,對到底如何排法,誰高誰低,爭論不休。這能看出人們對三國的痴迷,對那些已成歷史的英雄們的推崇。
不過我個人認為,這種按武功高低搞排行榜沒什麼意思,因為三國非武俠,戰爭非武打,天下非江湖,將帥非俠客,《三國演義》之所以能流傳至今,成為經典巨著,原由是它塑造人物的高明手法、演繹歷史的非凡手段和對政治軍事斗爭出神入化的描寫。很多企業家或歷史學家研究三國,是因為三國神奇的政治軍事斗爭和三國輝煌燦爛的文化。絕非因為表面熱鬧的武打。
像曹操、諸葛亮等政治家、蔡文姬、曹植等文學家、華佗、馬鈞等科學家,他們對中國歷史的貢獻之大遠非那些武功蓋世的將領可比。就只說軍事,周瑜、陸遜、郭嘉等足智多謀的人才是真正的軍事謀略家,因為任何時代,匹夫之勇對戰爭、對天下全無意義。
不過話又說回來,人們痴迷三國武功高強的人物不是錯,因為我們這個時代早已不是那個以功夫獨步天下的年代,我們這個時代有英雄,但不是那種個人神勇就能縱橫天下的英雄,所以人們懷念那些三國的英雄,懷念那些熟悉的姓名和震撼的業績。每個三國愛好者,在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但是非要認真地學習水滸排座次就沒必要了。《三國演義》本來就是虛實結合,就算全按書中杜撰的故事而排行,也最終排不出什麼名堂。
我不知道羅老是人物太多寫迷糊了,還是其他什麼原因,真的在武將單挑中,有很多破綻。諸如,顏良、文丑武功應該相似,為何趙雲與文丑能打平手,關羽就能殺死兩人(只能解釋為突襲了),難道關羽真的比趙雲厲害那麼多,而關羽和黃忠武功又是一樣的啊。徐晃能與許褚戰平,為何打不過顏良,而許褚和馬超應該是一樣、馬超和張飛又應該差不多。張合能與張飛戰平,卻又打不過馬超。例子還有很多。分析來無非兩個原因,要麼是羅老特意安排,劇情要求,他讓誰敗誰就敗,真正尊劉貶曹;要麼是人物太多了,羅老筆下誰高誰低,他自己都暈。如果非要認真分析到底什麼原因的話,那就只能說是臨戰發揮失常了,因為很多世界盃名將都有發揮不正常的時候哦。這樣解釋,那張合打馬超時候,打張飛時候,為何出現兩種不同結果,只能想像為身體原因、睡眠原因、營養原因或心理素質問題了。
三國,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三國演義》,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三國英雄,是我們永不能忘的豪傑。很多男孩,都是在聽三國、看三國、玩三國、侃三國中度過的童年少年,可以說,三國英雄們,幾乎成為我們這些三國迷的真誠朋友,因為我們迷戀他們,太愛他們了。
雖說對三國武將排行沒有興趣,但是很多朋友都喜歡這種方式。我就胡亂寫一首三國武功高強者的打油詩,按一般大家心目中的排行侃侃這些血火鍛造的英雄!也祝願所有的三國迷們永遠開心!中華三國在線網站越辦越好!
無敵溫侯狂戟飛,
子龍槍神人更美;
古之惡來稱典韋,
關公武聖高地位。
西涼馬超沙場威,
蓋世猛將推張飛;
強悍孫策霸王氣,
許褚虎痴怕過誰?
太史力掀江東水,
甘寧原為錦帆賊;
黃忠老將出神箭,
張遼驚得敵膽碎。
大智神勇贊姜維,
龐德抬棺死不畏;
還有徐晃、夏侯、張合、周泰……
哎!累!
武功都高愛誰誰!
http://www.cne3online.com/wen2/html/2003/1754_2003916.asp
日本的不太熟悉
http://ta.uuzone.com/club/17926/forum/198089.htm
日本戰國武將綽號與稱號一覽表
本多重次 ——鬼作左
波多野宗高 ——丹波鬼
保科正俊 ——槍彈正
北條氏康 ——相模的獅子
北條綱成 ——地黃八幡
赤井直正 ——丹波的赤鬼
柴田勝家 ——破竹柴田
池田輝政 ——姬路宰相
長野業正 ——上州猛虎、上州的黃斑
長宗我部元親——姬和子、土佐之能人
長阪信政 ——血槍九郎
德川家康 ——海道第一弓
渡邊守綱 ——槍之半藏
大寶寺義氏 ——惡領主
島津義弘 ——鬼石曼子
稻井教業 ——青鬼
大久保長安 ——天下總代官
島左近 ——鬼勝猛
服部半藏 ——鬼之半藏
豐臣秀次 ——殺生關白
飯富虎昌 ——甲山的猛虎
富田重政 ——越後名人
高阪昌信 ——逃彈正
古田重然 ——織部
溝尾茂朝 ——庄兵衛
鬼小島彌太郎——鬼小島
後藤信康 ——黃後藤
戶澤盛安 ——夜叉九郎
今川義元 ——東海巨人
金地院崇傳 ——黑衣宰相
九鬼嘉隆 ——海盜大名
加藤清正 ——虎加藤
崛尾吉晴 ——佛茂助
井伊直政 ——井伊的赤鬼
可兒才藏 ——竹草之才藏
瀧川一益 ——重炮手
立花道雪 ——雷之化身、鬼道雪
鈴木重秀 ——雜賀孫市
龍造寺隆信 ——肥前之熊
馬場信房 ——不死的鬼美濃
名古屋山三郎——日本第一槍
毛利元就 ——西國之雄
南天坊天海 ——黑衣宰相
片倉重長 ——惡鬼
薄田兼相 ——橙武者
秋山信友 ——武田軍的猛牛
前田利家 ——槍之又左
森長可 ——鬼武藏
十河一存 ——鬼十河
上泉信綱 ——劍聖、上州第一槍
上衫謙信 ——越後之龍、軍神
松野重元 ——主馬
山中鹿之介 ——出雲之鹿
陶晴賢 ——西國無雙的大將
武田信玄 ——甲斐之虎
小幡虎盛 ——鬼虎
新納忠元 ——鬼武藏
香西佳清 ——盲目大將
羽柴秀吉 ——猴子
原虎胤 ——美濃夜叉
伊達政宗 ——獨眼龍
真壁氏干 ——鬼真壁
佐久間盛政 ——鬼玄蕃
佐久間信盛 ——撤退佐久間
足利義輝 ——將軍劍聖
正木時茂 ——槍大膳
最上義光 ——出羽之驍將
齋藤朝信 ——越後之鍾馗
齋藤道三 ——蝮蛇
織田信長 ——尾張大傻瓜、第六天魔王
織田信秀 ——尾張之虎
真田幸隆 ——攻彈正
真田昌幸 ——正後雙能之士
真田幸村 ——日本第一武士
佐竹義重 ——鬼義重
佐佐成政 ——北陸孤狼
------------------------------------------
集體稱號:(以下以稱號的音序為順)
八浜七本槍 ——粟井正晴、岸本惣次郎、國富貞次、小森三郎右衛門、宍甘太郎兵衛、能勢賴吉、馬場職家
八代十三人眾——奧野越前守、高橋駿河守、東織部、東主馬、東四郎左衛門尉、東縫殿助、松木左馬頭、蓑田出雲守、蓑田紀伊助、蓑田信濃入道、宮原內記、宮原縫殿助、村山越前守
北條三家老 ——松田憲秀、大道寺政繁、遠山綱景
北條五色備 ——笠原康勝(白備)、多目周防守(黑備)、富永右衛門尉(青備)、北條綱高(赤備)、北條綱成(黃備)
北條八老 ——松田憲秀、大道寺政繁、遠山綱景、笠原康勝、多目周防守、富永右衛門尉、北條綱高、北條綱成
村上八人眾 ——西條義忠、森村清秀、信田隆生、屋代道齋、鹽崎八郎、五加重成、石川高清、高阪范重
大坂城七將星——真田幸村、長宗我部盛親、木村重成、後藤又兵衛基次、明石全登、毛利勝永、大野治房
大坂七手組頭——青木一重、伊東長次、中島氏種、野野村吉安、速水守久、堀田盛重、真野賴包
德川三傑 ——本多忠勝、神原康政 、井伊直政
德川四天王 ——酒井忠次、本多忠勝、神原康政 、井伊直政
德川十六神將——酒井忠次、本多忠勝、神原康政、井伊直政、松平康忠、內藤正成、平岩親吉、鳥居元忠、大久保忠世、服部半藏、高木清秀、米津常春、渡辺守綱、鳥居忠廣、大久保忠佐、蜂屋貞次
島津四兄弟 ——島津三郎左衛門義久、島津又四郎義弘、島津又六郎歲久、島津又七郎家久
大友雙璧 ——立花道雪、高橋紹運
豐臣五大老 ——德川家康、前田利家、毛利輝元、宇喜多秀家、小早川隆景(隆景死後由上杉景勝擔任)
豐臣三中老 ——生駒正親、堀尾吉晴、中村一氏
豐臣五奉行 ——淺野長政、石田三成、前田玄以、長束正家、增田長盛
豐後三老 ——吉岡長增、吉弘監理、臼杵監速
肥前三城七騎——今道純近、大村純辰、朝長純基、朝長純盛、藤崎純久、宮原純房、渡邊純綱(又稱為大村家七勇士)
府中三人眾 ——前田利家、佐佐成政、不破光治
鍋島三生 ——鍋島信生(直茂)、石井生札、下村生運
岡崎五人眾 ——天野貞有、石川忠輔、植村新六、內藤義清、林藤助
海赤雨三將 ——海北綱親、赤尾清綱、雨森彌兵衛
黑田雙璧 ——母里太兵衛友信、後藤又兵衛基次
黑田八虎 ——井上之房、栗山利安、黑田一成、黑田利高、黑田利則、黑田直之、後藤基次、母里友信
黑田二十四將——黑田利隆、黑田利則、黑田直之、栗山利安、堀正儔、益田正親、母里友信、野村佑勝、野口一成、後藤基次、黑田一成、久野重勝、井上之房、菅正利、小河信章、桐山信行、林直利、吉田長利、村田吉次、竹森次貞、衣笠景延、三宅家義、毛屋武久、原種良
會津四家老 ——佐世、富田、平田、松本
加藤清正十六將——加藤輿右衛門、加藤右馬允、加藤清兵衛、角(右邊添一「鳥」字)平次、龍造寺又八、庄林隼人、貴田孫兵衛、吉村吉左衛門、山內甚三郎、九鬼四郎兵衛、天野助左衛門、木村又藏、森本義太夫、齋藤主水、赤星太郎兵衛、飯田覺兵衛
賤岳七本槍 ——福島市松正則、加藤虎之助清正、加藤孫六嘉明、肋阪甚內安治、片桐助作且元、平野權平長泰、糟屋右衛門尉武則
立花四天王 ——由布惟信、十時連貞、安東家忠、高野大膳
六角義賢六宿老——蒲生賢秀、後藤秀勝、近藤貞治、平井定武、三雲成持、目賀田綱清
蘆名四天王 ——佐世種常、富田滋実、平田盛范、松本舜輔
利休門三人眾——蒲生氏鄉、細川忠興、芝山宗綱(監物)
利休七哲 ——蒲生氏鄉、細川忠興、高山重友、古田重然、芝山宗綱(監物)、瀨田伊繁、牧村利貞
龍造寺四天王——成松信勝、百武賢兼、江里口信常、木下昌直(或円城寺信胤,有爭議)
六角兩藤 ——後藤賢豐、進藤賢盛
美濃三人眾 ——安藤守就、稻葉一鐵、氏家卜全
美濃四人眾 ——安藤守就、稻葉一鐵、氏家卜全、不破光治
毛利兩川 ——吉川元春、小早川隆景
毛利四武士 ——吉川元春、小早川隆景、口羽通良、福原貞俊
毛利五奉行——赤川元康、粟屋元親、桂元忠、國司元相、兒玉就忠
毛利十八將 ——吉川元春、小早川隆景、口羽通良、福原貞俊、穴戶隆家、吉見正賴、天野隆重、桂元澄、兒玉就忠、志道廣良、粟屋元秀、赤川元助、熊谷信直、粟谷元親、國司元相、井上元兼、飯田元親、渡辺左衛門
那須七騎 ——蘆野氏、伊王野氏、大關氏、大田原氏、千本氏、那須氏、福原氏
尼子新宮黨 ——尼子國久、尼子誠久、尼子豐久、尼子敬久
尼子三傑 ——熊谷新右衛門、立原久綱、山中鹿之介
尼子七馬士 ——馬井汲之助、馬飼舍人、馬川渡之助、馬路走之助、馬冢登之助、馬山翔右衛門、馬木彥右衛門
尼子九牛黨 ——牛井谷右衛門、牛尾幸清、牛岡草之助、牛飼糖右衛門、牛川飛右衛門、牛田源五兵衛、牛田鋤右衛門、牛尿踏右衛門、牛引夫兵衛
尼子十旗 ——赤穴光清、牛尾幸清、大西氏、熊野久家、神西三郎左衛門、諏訪部(三刀屋)久扶、馬來(真木)氏、松田誠保、三澤為幸、米原綱寬(又稱為「尼子十砦」)
尼子十助(介)——秋上伊之助、植田稻葉之助、大谷豬之助、柴橋大力之助、高橋渡之助、寺本生死之助、早川鯰之助、深田泥之助、山中鹿之介、橫道兵庫之助
尼子十勇士 ——山中鹿之介、早(今)川鯰之介、藪中荊之介、秋宅庵之介、橫道兵庫之介、寺元(本)生死之介、尤道理之介、植田早稻(苗)之介、深田泥之介、小倉鼠之介(根據《戰國網路》記載)
蒲生十三勇士——赤座隼人、谷崎忠右衛門、上阪左文、生駒彌五左衛門、阪源次郎、安藤將監直重、上阪源之丞、本多三彌正重、橫山喜內、林五郎左、上野田主計頭、儀俄忠兵衛、後藤喜三郎高治
淺井四翼 ——磯野員昌、大野木國重、野村定元、三田村休俊
清洲三奉行 ——織田信秀、織田因幡守、織田藤左衛門
謙信雙璧 ——柿崎景家、甘糟(粕)景持
三島村上水軍——能島(村上武吉)、來島(來島通康→來島通總)、因島(村上吉充)
三國司 ——伊勢北田氏、土佐一條氏、飛彈姊小路氏
三河三奉行 ——天野康景、高力清長、本多重次
三好三人眾 ——三好長逸、三好政康、岩成友通
攝津三守護 ——池田勝正、伊丹親興、和田惟政
山名四天王 ——田結庄是義、太田垣輝信、垣屋續成、八木豐信
三山城 ——竹腰正信、直江兼續、橫山長知
上田七本槍 ——朝倉藤十郎宣政、齋藤久右衛門利信、鎮目半次郎惟明、什左次右衛門久正、戶田半平光正、中山助六郎照守、小野次郎右衛門忠明
矢中七騎 ——秋山逢殿助、大澤備後、栗原內記、長嶋因幡、福島嘉兵衛、真下下野、松本九郎兵衛(又稱「和田七騎」)
筒井左右近 ——島勝猛(左近)、松倉重信(右近)
桐生七騎 ——芥川能登、荒蒔式部、小曾根築後、高草木築前、東宮民部、松島淡路、松島式部
田山七武士 ——伊丹總堅、長續連、溫井總貞、游佐續光、游佐宗円、平總知、三宅總廣
天下三秀 ——明智光秀、羽柴秀吉、松永久秀
天下七兄弟 ——稻葉正成、可兒才藏、辻小作、谷衛友、中黑道隨、丹羽山城、渡邊勘兵衛
土佐七雄 ——長宗我部、香宗我部、吉良、本山、安芸、津野、大平
武田三彈正 ——高阪昌信(逃彈正)、真田幸隆(攻彈正)、保科正俊(槍彈正)
武田四名臣 ——馬場信房、內藤昌豐、高阪昌信、山縣昌景
武田二十四將——武田勝賴、武田信繁、武田信廉、穴山信君、高坂昌信、馬場信房、真田幸隆、原虎胤、內藤昌豐、原昌胤、秋山信友、板垣信方、山本勘助、三枝守友、小幡虎盛、真田昌幸、飯富虎昌、橫田高松、山縣昌景、土屋昌次、多田滿賴、甘利虎泰、小山田信茂、小幡昌盛
武藏四家 ——成田氏、玉井氏、奈良氏、別府氏
武藏七黨 ——豬俁黨、私市黨、兒玉黨、丹黨、西黨、村山黨、橫山黨
小豆坂七本槍——織田孫三郎信光、織田造酒丞信房、佐佐孫介勝重、佐佐隼人正政次、岡田助左衛門重善、下方左近貞清、中野又兵衛一安
蟹江七本槍 ——阿(安)部忠政、大久保甚四郎忠員、大久保治右衛門忠佐、大久保新八郎忠俊(利)、大久保新十郎忠世、杉浦八郎五郎鎮貞、杉浦物左衛門鎮榮
西美濃十八將——相場國信、衣斐光兼、揖斐光親、岩手道高、輕海光顯、國枝正則、郡家光春、小柿長秀、小彈正國家、高橋治平、竹越守久、竹中半兵衛重治、所信國、林道政、船木義久、松山正定、八居國清、山岸光信
信濃的四大將——木曾義昌、村上義清、小笠原忠實、諏訪賴忠
小倭七人眾 ——稻垣氏、臼木氏、岡村氏、小泉氏、堀山氏、滿賀野氏、吉懸氏
新陰流四天王——丸目藏人佐長惠、柳生但馬守宗嚴、穴澤凈賢、匹田文五郎
一乘谷四奉行——朝倉景連、前波景定、小泉長利、河合吉統
伊賀上忍三家——服部家(服部保長,即服部半藏正成之父)、藤林家(藤林長門守保豐)、百地家(百地丹波守)
越後十七將 ——甘糟(粕)近江守景持、荒川伊豆守、飯盛攝津守、宇佐美定行(盈?)、鬼小島彌太郎、柿崎景家、唐崎左馬之介、齋藤朝信、田(右邊添一「鳥」字)山周防守、神藤出羽守、高梨政賴、直江兼續、直江景綱、永井丹波守、本庄繁長、毛利上總介、桃井贊岐守
宇喜多三老 ——長船貞親、岡利勝、戶川秀安
姊川七本槍 ——渡邊金大夫、門奈左近右衛門、伊達輿兵衛、伏木久內、中山是非之助、吉原又兵衛、林平六
最上八盾 ——天童氏、飯田氏、尾花澤氏、盾岡氏、長靜氏、成生氏、延澤氏、六田氏
齋藤六人眾 ——安藤守就、氏家卜全、竹越尚光、長井衛安、日根野弘就、日比野清美
真田十勇士 ——根津甚八、三好清海、海野六郎、三好伊三、覽十藏、霧隱才藏、猿飛佐助、望月六郎、穴山小助、由利鐮之助
織田雙璧 ——明智光秀、羽柴秀吉
織田四天王 ——柴田勝家、羽柴秀吉、明智光秀、瀧川一益
織田四家老 ——羽柴秀吉、丹羽長秀、柴田勝家、佐久間信盛(歌謠分別稱之為:木棉藤吉,米五郎左,勇敢柴田,倚重佐久間)
織田五奉行 ——菅谷長賴、長谷川秀一、福富秀勝、堀秀政、矢部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