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八三年文化廳對劇團發過什麼文件

八三年文化廳對劇團發過什麼文件

發布時間:2023-01-02 04:32:39

『壹』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分級申報制度從哪一年開始,原始文件是什麼

啥也不說了

『貳』 喬司街道的喬司大屠殺

正月十九的大屠殺,喬司街上,房前屋後,保慶橋畔,屠橋廟前,河裡溝里,到處是被日寇屠戮的屍體,到處是斑斑血痕。
親人的屍體橫陳於廢墟荒郊,怎會不讓死難者的親人牽腸掛肚?
為親人收屍,入土為安,這是人之常性。這,是連殺人如麻的日本鬼子也懂得的——不是嗎,日本鬼子在對喬司人民實行血腥的大屠殺前,不是先把他們在平家橋據點里「陣亡」的日軍屍體運回了筧橋機場日軍大相營了嗎?
正月二十清晨,逃難在外的親人們,不顧危險,紛紛回喬司探望,有的急於要探望親人的下落,有的要替死難的親人收屍安葬。在已經燒成廢墟的喬司街上,保慶橋畔,在屠橋廟前,到處可以看到哭著叫著的尋找親人屍體的人群。那悲慘的哭聲,此起彼伏,聲震曠野!
七時許,鬼子又乘著卡車,從筧橋機場到來了喬司!鬼子在保慶橋畔,屠橋廟前,平家橋旁,架起機槍,見人就掃射,把回來探家的、尋找親人屍體的無辜百姓,又射殺了好幾百!
請大家在讀這份材料時要特別注意這樣一個字眼:「七時」。「七時」,比昨天正月十九日寇血洗喬司,整整提早了一個小時!
可見,日本鬼子是完全懂得,並完全掌握了「人性」規律的。他知道,失去了親人的人傷痛,人們是一定會回來探望親人,收殮親人的屍體的!
於是他們緊緊地把握了這個時機,實施他們殘酷的燒光、殺光、槍光「三光」政策中的又一場血腥的大屠殺!
這一史實,當年僅17歲的學生馮信發是這場大屠殺中的一個倖存者,他的回憶,可以佐證。
馮信發說:「(正月二九日)我挑了兩條棉被匆匆忙忙逃命,走過保慶橋(原名麻家寺橋)後,只見橋東崇善寺後面有許多日軍正在用火槍放火,只要放幾槍房子就燒起來。日軍見中國人就開槍。那時我家有5口人,祖父、父親、母親、雙目失明的外祖母和我。父親叫我先走,囑我到鎮北永仁廟前等候。」馮信發在《喬司大屠殺目擊記》中這樣描述道。
「這時候,只見喬司鎮上一片火海,東西兩頭更是燒得通紅,槍聲密集。不久,祖父、父親和鄰居們也都逃到永仁廟來,只是不見母親和外祖母。我母親要先安頓好留在家中的外祖母,慢了一步,落在後邊了。我們3人在廟後等了很久,還不見母親到來。」
馮信發還告訴我們說:第二天(正月二十日)一早,天還沒有亮,他就起了床,和父親商量回去看他的母親。走了約一里路,碰到一個熟人,叫汪鳳珍,她是住在喬司城隍弄里的。父親問她,有沒有看到馮信發的母親。汪仍說看到過,正月十九日在保慶橋邊被日軍打死了,當時汪鳳珍正在離保慶橋稍遠的船上。走過保慶橋,馮信發找到了母親的屍體。只見母親的頸部被日軍打了一槍,一件棉襖成了血衣。馮信發的父親說先到家裡去看看,再回來料理。他便同父親一同到家裡。幸好他外婆還活著,房子也還在(後來過了3天也被日軍燒掉了)。馮信發不敢久留,連忙回到保慶橋,想把母親的屍體搬到鄉下去安葬,不料這時日軍又來了,坐著汽車開到喬司鎮,一下車見人就開槍,一時步槍、機關槍聲大作。他們父子倆無奈,只好急忙離開那裡。
據張寶法老先生(已去世)的回憶,也可以佐證日寇在正月二十日的這一暴行:正月二十日的早晨七點左右,鬼子又乘汽車來到喬司,架起機槍,掃射群眾。把回喬司街上探家的人又殺掉了好幾百。馬祖寶兄弟倆雖然昨天逃出,剛回來探家,又被打死了。日寇燒房的范圍,擴大到了附近的農村,連續燒殺了三天。喬司街上屍橫遍野,血污塗地。
也能證明這一史實的還有:
俞鳳根,是日寇血洗喬司的倖存者。當年他母親抱著他躲在荒墳窟里逃過了劫難。第二天,俞鳳根的母親聽到消息,丈夫和另一雙兒女被日寇殺害了,她哭著要鄉親們帶她去把屍體找回來。可鄉親們告訴她,幫她去抬屍體是應該的,可要她千萬別哭,否則被鬼子發現了,大家都會沒命的。於是,俞鳳根的母親只得含著熱淚,到了旁晚,進了喬司西街——可是,大火已經把屍體所有的屍體燒得面目全非,根本分不清是誰了!
日寇在喬司街上,鄉下農村,附近的大大小小的村莊,連續燒殺了三天!——誰還敢回喬司探親,誰還敢回喬司收殮自己的親人的屍體?而且,大部分屍體已經被日寇燒得面目全非了,也沒有辦法認清自己親人的屍體!人們只能遠遠地對著煙霧彌漫著的喬司家鄉,遙望著祭奠死難同胞親人。
據史料記載,日寇在喬司的據點,直到1938年秋,才撤回筧橋日本大本營。以後,日軍仍不時地派出兵車,到喬司掃盪。喬司雖然早已荒無人煙了,殺人的日本鬼子還把守著喬司,唯恐剩下一個喬司的「支那人」!這些日本野獸,忠實地執行著日本軍國主義在戰爭伊始下達的對中國境內「一切危害帝國利益之目標進行打擊」的命令。喬司小鎮,小鎮上每一位手無寸鐵的平民,不能老幼婦孺,自然成了他們打擊的目標了。
這,為我們解開了這樣一個謎團:為什麼這么多的人被日本鬼子殺害後,一千三百六十名屍體,三年橫屍廢墟荒野,親人們不敢回來收屍安葬?為什麼1938年被日寇大屠殺後,喬司一直荒無人煙?為什麼喬司人對日本鬼子的暴行,經久不忘? 日寇在喬司的大屠殺,給喬司人民帶來的災難是沉重的,造成的慘痛是久長的。
喬司鎮,位於杭州市東郊。東南有滬杭公路,西是筧橋機場,由杭州筧橋出發,經臨平通往海寧、桐鄉、嘉興等地的杭海公路穿越全鎮,北面緊靠滬杭鐵路干線。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喬司小鎮成為錢塘江北岸的咽喉重鎮。
全鎮人口約有一萬三千餘人,鎮上居民兩千餘人,房屋2500餘間,其中大廳房73幢。鎮上還設有相當規模的學校、文藝社、足球場、公園等公共設施。新興企業有電氣公司及三家繭行,絲綢業已相當發達。全鎮還有「九廠」(如俞家車,葛家車等油廠——「車」即是廠意思)「十三當(當鋪)」。自東而西,有一條石板路橫貫全鎮。路兩邊是兩排店面,約有大小店鋪三百餘家。每天,海寧、桐鄉及本縣(杭縣)四鄉民眾,車載船搖,肩挑手提,熙熙攘攘,雲集喬司,市面非常繁榮。
鎮東喬司港畔的喬庵廟,每逢農歷六月二十九日觀音菩薩生日廟會,香客商戶紛紛雲集喬司,中西廣貨,南北食品,山珍海味,絲綢布匹,風味小吃,應有盡有;各種文娛活動,唱戲的劇團、大馬戲團、耍雜技的班子,還有挑書擔子的,耍洋片的,玩西洋鏡的,比上海的大世界還熱鬧三分。人稱為杭縣的「小上海」。
1938年之前,喬司已經是當時中國諸多城鎮中一顆璀燦明珠了。
一場日寇的大屠殺,喬司成了一片絕了人煙的荒蕪焦土!
據後來調查證實,在場大屠殺中,全喬司鎮(包括附近農村)被日寇殺害的同胞達一千三百多人,燒毀房屋七千餘間(鎮上二千多間),七十多間高牆大院的廳屋也全部化為灰燼。無數家庭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無數同胞無家可歸,流離失所!
為復興喬司做了很大貢獻的方春僧老人在臨終前不久,寫給喬司文化站站長丁有福的書面回憶中,有這樣一段描述:「(逃難到塘棲泉庄的)難民稍定喘息,皆倚所盼望親屬歸(出)來,有失其親,有失其丁,有失其愛,此種亂離情景,無不痛心疾首,泣不成聲,欲歸不得,欲活難能。難群之眾,不無仗義之士,自顧家鄉一走。逞著月光,繞著小道,迫近喬境,偷偷模模,進入喬司西街,逐漸推進,一望余煙未盡,火光閃閃,只見焦木橫陳,斷磚殘牆,塞滿街衢,焦屍斷牆,滿目皆是,喬司形成一片焦土,高樓大廈,悉化灰燼。(喬司全鎮)人影杳無,莫此為甚,一無所詢,只得徒手而歸,告知難友。如此劫運,楊州七日,加定之屠,僅出其後!」
此後的三年,喬司荒涼得絕了人煙。據當年大膽回鄉探望或尋找親人屍體下落的居民說,數里長街,焦木斷垣狼籍,白骨遍地,焚燒後殘物破衣碎片隨風飛揚,茅草長得比人高。只有枯樹殘垣上,偶爾有幾只烏鴉,發出幾聲凄愴的長叫。陰森、凄慘、荒涼得真是慘不忍睹!
有人這樣描述凄涼情景:「七十年前倭寇侵,民弱國脆遭蹂躪。日寇淫火焚小鎮,東庵西殿成火林;惡火燒得中天紅,黑煙薰得大地昏。保慶橋畔屍野橫,河水殷紅白骨沉。千家親人亡魂冤,萬戶財產化灰燼。殘垣塌牆孤鳥啼,荒墳斷徑野狗奔。每逢夏日天色暗,星耀熒閃神鬼驚。」
遍野的一堆堆白骨,滿街的一根根焦木,漫野的一垛垛斷垣殘壁,就是一戶戶喬司居民家毀人亡、妻離子散的真實寫照!
現年78歲的老人葛婉春,回憶她二叔慘遭日寇殺害的經過,不禁潛然淚下。
「那年,二叔葛金榮二十多歲,長得十分健壯,在一家酒店幫工做伙計。」她說,「至今還記得小時候老祖母描述的二叔那英俊的模樣:高高的個子,平頂的短發,顯得十分精神;鴨蛋形的臉,端正的鼻子,常常露出和善的微笑;大大的眼睛裡,透露出辦事精幹靈秀的神采;平時總穿著一件青布的長衫,很有點大店帳房堂倌的風度:他是鎮上有名的美男子。二嬸娘沈美英,原是葛家族門中一富戶老太太的丫環。人長得漂亮俊秀,聰明、勤勞、能幹,不管什麼樣的飯菜,在她手裡,都能做得讓人十分可口稱心。對老婆婆和丈夫叔十分體貼,妯娌和睦,可稱得上是一位心靈手巧的賢妻良母。二叔的小女兒婉茹已經二歲,長得也十分聰明伶俐。雖然家境清貧,但夫勤妻儉,小日子過得和和美美。」
「前些天,風聲已經很緊了,老闆早早地帶領全家逃難去了,留下葛金榮守店。他一向為人本分,對主人更是忠心耿耿,深受老闆的賞識。二叔安排妻子女兒跟隨老母親到泰山柴介塢一帶逃難去後,仍堅守在店裡。盡管前一天(正月十八日)晚上在平家橋一帶響過一陣陣密集的槍聲,他一點也不驚慌,照舊為主人守店。
「正月十九這天,二叔像往常一樣,早早地落了酒店的排門,正在整理店裡的雜務。聽到外面槍聲大作,人聲嘈雜,出門一看,是日本鬼子來了,趕緊進屋想上排門,日本鬼子已經到了門口,火槍口噴出的烈焰,一下子點燃了那木結構的房屋。這樣,他與其他的居民一起,也被鬼子用槍押著來到保慶橋邊的汽車路上,一排兒坐下。鬼子不讓人說話,不準交頭接耳,不準東張西望。一會兒,被日本佬用刺刀押來的人越來越多了,黑壓壓的一片。
「據目擊者陳叔誠回憶說:當時,人群中的葛金榮預感到情況不妙,趁鬼子忙於對付剛押來的人,突然跑出人群往荒野逃奔。這突如其來的舉動,引起了日本鬼子的一陣騷動,鬼子們邊追邊喊邊開槍射擊。沒跑出200米,就被鬼子的槍擊中了,應聲倒在地下。日本鬼子把葛金榮的屍體拖回來,並把頭割下來,放在路邊,警告別人不準行動。」
「誰知二叔第二天就這樣身首異處,殘酷地被日寇槍殺了!」葛婉春老人含著淚說,「二嬸娘美英,一個婦道人家,對她的打擊是夠大的了:生不能見丈夫最後一面,死後不能讓丈夫的屍骨安然入土。悔恨交加,茶飯不思。後來,終因貧病交加,生計又沒了著落,不得不改嫁走了。留下的孤女婉茹,先由祖母管著,後來,生病無錢醫治,不到五歲,小婉茹也離開了人世!」
像葛金榮這樣,被日寇弄得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在喬司鎮上又何止一家!
現在區工商局工作的幹部周永泉告訴人們說:他的祖父是當年喬司西街大仁堂葯店老闆,叫周桔香,全家被日寇殺害,僅留下他這個孤兒……
現在已經退休的喬司糧站老站長徐仁元說,他的父親被日寇殺害時,他還是個嗷嗷待哺的嬰兒!
李厚耕老先生的叔父,當年是喬司裕和米行老闆,喬司電燈公司、喬司運輸公司、杭海汽車公司的董事。戊寅慘案這一天,也被日寇屠殺在保慶橋畔。
……
是的,堆堆白骨,垛垛殘垣,根根焦木——這就是歷史的見證哪! 到1940年後,人們才敢回荒蕪了三年的喬司。
1941年,民間人士方壽僧(俗名方小和尚)老先生貼出告示,呼請逃難在外地的喬司人回鄉,清理廢墟,在廢墟上造房開店,復興喬司街道,重振家園。開始興建的大多是草房。一年多時間,逐漸店鋪林立,喬司又熱鬧起來了。外地客商也接踵而來。那個時候,人們在街頭腦巷尾,田邊地角,只要隨便一挖下去,就能挖出一塊塊一根根白骨來。面對死難親人的白骨,大夥覺得不能讓同胞的屍骨,就這樣暴露在荒野里、街面上、田畈中。這些白骨,可能是自己的親人,或者是鄰居,或者是到喬司做生意的外鄉人。
於是,方壽僧等人又發動大家把這些白骨收集起來。有的是鄉民們自動收拾的,有是方壽僧老先生出資收買的。這些屍骨,一寸一寸、一節一節收起來,最後匯總時,整整裝滿了兩口大七石缸(一「石」重120斤)。當然,還有相當一部分遺骨仍然散落在各地,有的被野狗吞食了,有的深埋在河底了,也許有的已經成了灰燼了:收集起來的,只能是其中的一部分。
1942年後,日軍派遣日偽漢奸「杭建大隊」及「自衛大隊」(均系中國人)駐扎喬司。人心稍有穩定。
方壽僧、李厚耕、高懷孫、唐志鈍四人,又自己出錢,為這些屍骨建了一座公墓。因1938年系農歷「戊寅」年,遂起名為「戊寅公墓」。就建在保慶橋畔的當年的汽車站附近,俗稱「千人坑」。
方壽僧在他晚年的回憶中這樣說:「春去夏來,秋過冬盡,喬司零落荒垢,在此期間,街道荊棘叢生,零星殘骨,遍地皆有,予不忍之心,收集頭顱殘骨,化去銅元一千六百個,整頓安葬,樹碑立傳,親書戊寅公墓四字(戊寅公 墓),留此血腥痕蹤,永垂不朽。」——這里特別要著重說明的一點是:當年的墓碑,按照民間習俗,是直書的。為了避嫌,方老先生特地把墓碑寫成「戊寅公 墓」的式樣,即在直書的「公」和「墓」之間空開幾個字的位置,使人初一看,前三個字似乎是一個人名字,彷彿是普通墓地,以掩日寇耳目,免遭禍殃。方老先生的一番深意,令人感嘆!
日軍無條件投降後的1946年農歷正月十九,喬司人第一次自發舉行「悼念喬司遇難同胞八周年追悼大會」。參加追悼大會的有喬司的機關團體、學校師生和大批死難者的家屬子孫。還讓和尚頌經念佛,道士拜懺放焰口(一種道教的祭奠儀式),以示超度亡魂。是日,墓地周圍,哀樂四起,白燭熊熊,香煙繚繞,銀錠飄飄,人群綽綽,甚為悲壯。來祭悼的人群,站滿了墓地,連四周的路口,附近的桑樹地里,也擠滿了手持香燭的祭悼人群。悼念活動由早上一直延續到深夜。
以後,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九,人們都來此千人坑前,自發地進行悼念活動。年年如此,從不間斷。解放以後,千人坑經過幾次修繕,墓碑「戊寅公墓」由直書改為橫書。現墓高一點八米,直徑四米。並修築石碑墓亭,刻碑題字,讓人們永遠弔唁,銘記歷史教訓。
1994年,在喬司鎮人民政府的支持下,一些在慘案中劫後餘生的老人發起,再度籌資修復公墓,重新樹碑,以餘杭市人民政府的名義重撰碑文。
碑前正文為:「戊寅慘案紀念碑」。
碑後撰文是:
「一九三八年二月十七日(戊寅後正月十八),日軍遭國民黨六十二師愛國將士襲擊後,於次日八時許,突增兵包圍喬司,封鎖路口,放火燒房,對無辜的群眾進行滅絕人性的大屠殺,延續三天,喬司被燒成灰燼,遇難同胞達一千三百六十餘人。保慶橋畔屍橫遍野,血流成河,造成了歷史上著名的『喬司大屠殺慘案』。
「一九四一年,當地醫師方壽僧等人,籌資收殮無主遺骨,築墳樹碑,碑書『戊寅公墓』四字。
「一九八三年,餘杭縣人民政府發文公布為縣級重點(紀念地)保護單位。一九九四年,在喬司鎮人民政府的支持下,當地熱心人士發起,再度籌資修復公墓,並重新撰文立碑,供人憑吊,以示後人。」
特別讓人感動的是,為了保存這一日寇暴虐的罪證,讓年輕的一代永遠銘記這最可怕最黑暗的歷史一頁,牢記他們的父輩、祖輩所遭受的恥辱和殘殺,從而奮發圖強,半個多世紀以來,喬司鎮上的老人們十幾次地自發籌款維修公墓。從土墳到水泥墳,建碑築亭,直至加了圍牆。例如終生靠打鐵為生的褚祖福老人,一輩子省吃儉用,把節余的一萬元錢投到了這里!
這些老人是:方春僧、李厚耕、褚祖福、高懷蓀、唐志純、陳季實、董祖興、王美鳳……
還有,一生為公墓奔走呼號的已經退休的喬司文化站老站長丁有福,他為修繕墓地、修建碑亭圍牆,收集戊寅慘案資料,采訪流散到各地的戊寅慘案的目擊者,匯編戊寅慘案的資料,組建與戊寅慘案有關的愛國主義教育報告團(現在報告團的成員已經大多去世)……做了大量工作。今天,有關喬司戊寅慘案的部分原始資料能比較完整地保留,得歸功於丁有福先生!
1983年,戊寅公墓」被列為為杭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原為餘杭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餘杭撤市設區後列為杭州市第77序列文物保護單位),杭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在原戊寅公墓紀念堂(後因喬司統一規劃時拆毀)的牆上,有李厚耕老先生在1940年寫的這樣一首詩:「八年幽恨溢山河,滿眼喬司劫後灰,妻離子散震天嚎,家破人亡動地哀。」它將時刻提醒著人們,不要忘記慘痛的歷史!
正月十九這個日子,是喬司人民祭掃「戊寅公墓」的日子。這個日子將牢牢地銘刻在喬司人的記憶里!
銘記這個日子的,不僅僅是喬司人,也不僅僅是中國人,還有日本人,還有當年在這里虐殺喬司人的日軍士兵!——本文開頭,在「戊寅公墓」前拍懺悔照的那個日本老兵就是!
為了說明這一點,下面再摘錄一封信件。這封信是一位多次到過中國,三次到喬司采訪戊寅慘案史實,並在祭悼「戊寅公墓」的輓聯上題寫「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的日本《朝日新聞》社資深記者本多勝一寫給喬司鎮文化站站長丁有福的。信件的全文如下: 此次我來華采訪,受到了各地方先生們的多方關照,在諸位的大力協助下,我的采訪獲得了圓滿的成功。對此,我由衷地表示感謝。
關於今後的計劃,我准備這次回國後,采訪一些1937年當時作為侵略軍到過中國的老士兵,讓他們坦白地講出自己當年在中國所犯下的罪行。另外,收集一些陣亡士兵的日記,然後,同這次采訪的內容一並,發表報告文學。這項工作需要一些時間,文章見報後,一定贈送給各位。
我從事的這項工作的目的,首先是要向日本人民揭露侵略的真相。在西德、義大利,是人民站起來自己揭露侵略戰爭,懲辦戰犯。但是,在日本,戰犯並沒有受到人民的審判。一些主要的戰犯至今還活著,安然無恙(東京審判不是日本人民的審判)。我認為這是全世界的一大恥辱。所以,我要盡自己的力量,來減少這種恥辱,並將這項工作堅持到底。
但是,由於這項工作記錄了歷史的真相,就其結果而言,我堅信將對日中友好做出相當大的貢獻。因為,只有在了解歷史真相基礎之上的友好,才是真正的友好。在日本,現在還有相當一部分勢力,企圖掩蓋歷史真相。為了擊退這股勢力,有必要將這項工作進行到底。
《朝日新聞》社 本多勝一 1985年元旦
為了銘記歷史,不忘恥辱,減少恥辱,真誠的日本人在這樣做了,許多當年遭受恥辱的喬司老人們堅持著這樣做了,像丁有福這樣的基層幹部這樣做了。
我們,當然也應該堅持著這樣做下去! (1)在這次整理資料的過程中,參閱了有關人士提供的大量原始資料。因時間久遠,記錄的版本不同,事實略有出入,特進行了甄別考證,取其精華,棄其相悖,進行了適當的修正。
(2)覽於本文的重點在於揭示戊寅慘案的史實與給喬司人民帶來的災難以警示後人,許多資料沒有收入本文。
(3)感謝丁有福先生及提供資料的所有人士,並對你們所做的工作,表示崇高的敬意!。
(4)有的資料不幸已經失落,例如丁有福先生等人收集的喬司大屠殺中1360多人的遇難者名單。深表惋惜。
(5)收集整理本文的主要參考材料是:
1、《古鎮血淚》 作者 沈群美
2、《喬司大屠殺——關於1938年戊寅慘案的歷史性透視》 作者 胡建偉 夏蓮 袁明華
3、《千人坑——日本侵略軍屠殺喬司人民紀實》1985年6月24日中共餘杭縣委黨史辦公室整理
4、《喬司血淚仇》 作者 張長工
5、《喬司大屠殺——「戊寅慘案」五十七年祭》 作者 錢翔蓮
6、《戊寅記憶——喬司大屠殺67周年祭》 作者 金戈 周鋒
7、 方春僧老先生臨終前寫給丁有福先生的回憶筆錄
8、《用我的紀錄片講述「喬司大屠殺」》 作者 朱黎晶
9、《戊寅慘案》(手工書寫的原始筆錄本) 作者 李厚耕
10、日本《朝日新聞》社資深記者本多勝一給丁有福先生的兩封親筆信
11、葛婉春老人對葛金榮遇難的回憶(口述)

『叄』 文化部關於全國劇場管理工作試行條例

第一條劇場是國家文化主管部門領導下的文化事業單位。第二條劇場是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各種藝術表演團體的演出安排,貫徹執行黨的百花齊放、推陳出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文藝方針。第三條劇場是各類藝術表演團體演出的場所,是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向廣大觀眾進行共產主義思想教育、進行社會主義、愛國主義教育的陣地;也是人民在緊張勞動和工作後休息、欣賞藝術的娛樂場所。在組織安排上演劇目的工作中,要注意貫徹現代戲、新編歷史戲、優秀傳統劇目三並舉的方針。對於兒童劇目的演出,尤應給予重視和支持。第四條劇場要做好上演劇目的宣傳和組織觀眾的工作,促進劇團和觀眾之間的交流,幫助觀眾提高藝術鑒別能力和欣賞水平。注意了解演出節目的社會效果,為繁榮社會主義的表演藝術、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做出積極的貢獻。第五條劇場要不斷完善各種演出設備和生活設施,如吊桿、幕布、台毯、燈光、音響以及演員宿舍、食堂等,為劇團的演出、生活、學習提供方便條件,把劇場辦成「劇團之家」。第六條劇場應切實搞好衛生,認真維持秩序,做好安全工作,努力為觀眾創造一個安全、整潔、衛生、舒適的良好環境。
劇場職工對觀眾要講文明、講禮貌,服務工作要熱情、周到,努力把劇場辦成「觀眾之家」。第七條劇場在經營管理上,可以參照企業管理的辦法,實行單獨核算,以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在劇場業務安排上,要努力提高場地使用率,注意增收節支,開源節流,完成文化主管部門下達的各項任務。第八條根據劇場的建築結構、座席、設備以及座落地點等不同情況,劇場可分為甲、乙、丙三個等級。
劇場等級由各省、市、自治區文化局(廳)參照「全國劇場分級參考標准」(見附件)核定。對於積極添置劇場設備、改善演出條件的劇場,在條件改善後,當地文化主管部門應及時報省(市、自治區)文化局(廳)調整升級。第九條劇場和劇團的演出收入分成,可按劇場的不同等級及演出票價的高低而有所不同。但各級劇場與劇團的分成比例最高不得超過如下標准。
甲級劇場與劇團為3∶7分成
乙級劇場與劇團為2.5∶7.5分成
丙級劇場與劇團為2∶8分成
在場、團雙方自願的情況下,劇團也可以按標准向劇場交納場租。
劇團的單程旅、運費(路程200公里)、廣告費用,應從售票的總收入中由場、團雙方按拆帳比例公提。第十條劇場根據上演劇目裝置工作的繁簡程度,應免費給劇團安排一至四節(每節四小時)的裝台、走台時間。如劇團超出工時,劇場可按規定收費。
兼放電影的影劇場,要給劇團安排足夠的演出前的各項准備工作時間,保證劇團的正常演出。第十一條劇場在搞好本職業務的前提下,可以因地制宜地開展多種為觀眾和劇團服務的項目。經營這些服務項目所得的收入,應一律入帳,納入劇場總收入。今後劇場除大型修繕和大型設備添置外,原則上應做到自收自支、自給有餘。劇場收支相抵後的結余部分,經商得當地財政部門同意後,可作如下處理:一部分上交文化主管部門,集中用於維修劇場或更新設備;一部分作為劇場留成,用於改善劇場條件;一部分用於興辦和改善集體福利設施和對職工的獎勵。具體提留比例由當地文化部門商財政部門確定。第十二條劇場人員的編制由當地文化主管部門根據劇場的等級、演出場次以及設備的繁簡確定。第十三條劇場領導要熟悉文藝方針政策,精通經營管理業務,作風民主,關心職工生活。劇場職工要努力學習,提高思想覺悟,熱愛本職工作,精通本行業務,克盡職守。
劇場要認真執行財務制度,嚴格遵守財經紀律,制定考勤、學習、評比、獎懲等一整套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職工崗位責任制,使劇場的各項工作不斷前進。第十四條本條例自一九八三年五月一日起試行。各省、市、自治區文化局(廳)制定的劇場管理辦法凡與本條例有抵觸者均按本條例執行。
本條例適用於縣以上的國營劇場(院)和以演戲為主的影劇院。
對外開放的內部禮堂、俱樂部以及集體所有制的劇場和其他對外營業演出的場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參照執行。

『肆』 如何辦理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

文網文是什麼?

文網文全稱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互聯網文化活動分為經營性和非經營性兩類。經營性互聯網文化活動是指以營利為目的,通過向上網用戶收費或者以電子商務、廣告、贊助等方式獲取利益,提供互聯網文化產品及其服務的活動企業,都稱為互聯網文化。

哪些企業網站需要辦理文網文資質許可證?

企業凡是通過互聯網文化產品是指通過互聯網生產、傳播和流通的文化產品都需要辦理文網文資質許可證,主要包括:

一、專門為互聯網而生產的網路音樂娛樂、網路游戲、網路演出劇(節)目、網路表演、網路藝術品、網路動漫等互聯網文化產品;

二、將音樂娛樂、游戲、演出劇(節)目、表演、藝術品、動漫等文化產品以一定的技術手段製作、復制到互聯網上傳播的互聯網文化產品。

企業凡是通過聯網文化活動是指提供互聯網文化產品及其服務的活動都需要辦理文網文資質許可證,主要包括:

一、互聯網文化產品的製作、復制、進口、發行、播放等活動;

二、將文化產品登載在互聯網上,或者通過互聯網、移動通信網等信息網路發送到計算機、固定電話機、行動電話機、電視機、游戲機等用戶端以及網吧等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供用戶瀏覽、欣賞、使用或者下載的在線傳播行為;

三、互聯網文化產品的展覽、比賽等活動。

沒有文網文資質許可證開展互聯網文化活動會有什麼處罰?

根據《無照經營管理辦法》進行處罰,沒收企業從事相關活動的所有設備,根據企業從事互聯網文化的進度處以一定金額的罰款。

申請辦理文網文資質許可證的條件:

一、單位的名稱、住所、組織機構和章程;

二、確定的互聯網文化活動范圍;

三、適應互聯網文化活動需要並取得相應從業資格的8名以上業務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

四、適應互聯網文化活動需要的設備、工作場所以及相應的經營管理技術措施;

五、不低於100萬元的注冊資金,其中申請從事網路游戲經營活動的應當具備不低於1000萬元的注冊資金;

申請辦理文網文資質許可證提交的資料:

一、申請書(詳見文章下方推薦);

二、企業名稱預先核准通知書或者營業執照和章程;

三、資金來源、數額及其信用證明文件;

四、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及主要經營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的資格證明和身份證明文件;

五、工作場所使用權證明文件;

六、業務發展報告(詳見文章下方推薦);

七、依法需要提交的其他文件。

申請辦理文網文資質許可證的周期:

一般游戲文網文辦理時間是30個工作日,但是各省審批時間會有所差異,快的省份30個工作日可以下來,慢的省份60個工作日左右。詳細情況需要咨詢文化廳。北京地區可加急辦理,加急辦理需20個工作日左右。

『伍』 京劇能否繼續生存

戲曲危機是20世紀80年代中葉出現的,到現在已經有20年的時間。在這20年裡,我國人民的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人民群眾在提高物質文活水平的同時,精神文化生活亦有了空前的豐富和變化。隨著我國表演藝術出現多元化態勢,戲曲統領城鄉文化娛樂的盟主地位,己經不復存在。傳統戲曲藝術不僅逐步退出城市舞台,在農村的演出市場也日益縮小,一些劇種己經消失和正在消失。中國傳統戲曲文化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過程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如何保護各地各民族的戲曲劇種,已成為擺在我國政府和人民面前的重要課題。2005年12月22日,國務院發出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並把每年6月的第一個星期天作為「文化遺產日」。這對於開展戲曲文化遺產保護教育,加強戲曲劇種的保護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下面結合戲曲劇種的保護發展工作,談幾點學習體會。

一、劇種和劇團面臨的生存困難
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從2002年到2004年承擔了藝術學科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全國戲曲劇種劇團現狀調查》,我們先後到浙江、陝西、廣西、福建、安徽、河南、青海、貴州的部分地區和山西全省進行了實地調查,並向十幾個省市的戲曲劇團、研究單位發放了100多份調查表,了解到進入新時期以來,各地戲曲劇種劇團存在以下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1、國營劇團負擔重,生存艱難
國營戲曲劇團大都是在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計劃經濟體制下建立起來的。幾十年來一直作為黨和政府的宣傳工具和非盈利性質的事業單位,人員的工資、福利大部分由政府財政撥款。改革開放以後,為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國家出台了文藝演出團體差額撥款的政策。以閩南為例,政府給國營劇團的工資,梨園戲、木偶戲、歌舞團是百分之八十,高甲戲、莆仙戲是百分之六十。1998年以來,財政撥款主要用於離退休人員的工資、醫療費,在職職工的社會保險。在職人員的工資僅能發百分之二十到四十,其餘靠演出收入來支付。以仙游縣鯉聲劇團為例:一年的工資和各項費用需要開支140萬元。財政撥款60萬元,演出收入30萬元,缺口50萬元。如此拮據的經濟狀況,讓劇團很難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善藝術生產和演職人員的生活條件,專心致志地從事藝術精品的生產。目前,閩南國營戲曲劇團的平均工資約700元,遠遠低於當地的平均工資。因此,多數演員為生活所迫,從事第二職業,以此維持生活。最近,原莆田縣莆仙戲一團和二團還陷入更大的困境,由於歷史和現實的種種原因,一團的團部被退還給基督教使用,二團的團部也因道路擴建被拆除,兩個劇團辦公無地點,演職人員住房無著落,排練無場所,又正逢莆田市行政區域重新劃分後,原來的莆田縣改為荔城區,劇團的歸屬一時未定,更使得演職人員人心浮動。二團還勉強維持演出;一團的隊伍已基本潰散,相當一部分藝術骨幹為生計只好到民間職業劇團去演出了。由於經費方面的困難,劇團除演出人員外,已無力負擔編劇、導演、舞美設計、音樂設計等藝術創作人員的工資。莆田縣莆仙戲一團的編劇鄭文金,是一個很有成就的老編劇。劇團無力排演他創作的新戲,他變成了劇團的「包袱」,三年沒有領到工資,後在莆田市文化局的關懷下,調進市藝術研究所,從事莆仙戲研究,才解決了工資問題。該團的音樂設計陳承恩,已經5年沒有領到工資了,靠給民營劇團排戲作曲為生,生活沒有保障。南安縣高甲戲劇團的原團長張芳頌,是一個很有成就的編劇和經營管理人才,他創作的《大漢魂》曾榮獲文華獎、五個一工程獎,劇團被文化部授予全國先進藝術表演團體。不料,劇團被個人承包,他成為失業下崗人員,已經3年沒有領到工資了。山西臨猗眉戶劇團是一個以現代戲見長,聞名全國的劇團,因是集體所有制。劇團的一切開支都要靠演出收入,無力排演新戲,該團的一級編劇已經數年領不到工資。山西晉城襄垣秧歌劇團是一個在抗日戰爭時期在黨的領導下成立的劇團。也因是集體所有制,發不出工資。該團有3個在1946年參加工作的樂師,有三年時間領不到退休金,到農貿市場上以販賣蔬菜為生,後幾經向省、市反映,才領到一個月500元的退休金。山西、河南、陝西是戲曲大省,群眾愛看戲,戲曲劇種多,但經濟欠發達,地方財政給劇團的撥款非常少,如山西忻州市級劇團只有百分之二十,縣級劇團幾乎是分文沒有,劇團全靠演出收入維持。經營好的劇團還能勉強維持演員的基本生活,經營差的劇團已經解散。縣級劇團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劇團已經解散,能維持到現在的,也困難重重。如山西臨縣晉劇團在晉西是一個條件比較好的劇團,有自己的劇場和演員宿舍。近年由於演出市場不景氣,縣財政無力投入,劇團賣掉了劇場和房產來添置必要的演出設備,勉強維持演出。
2、人才流失、斷層現象嚴重
由於劇團經濟狀況的拮據,在職人員的基本工資都不能保證,常年下鄉演出生活條件十分艱苦,使得不少演職員難安其業,有的出國去做勞工,有的下海經商或改行做其它工作,造成嚴重的人才流失。甚至連目前莆仙戲最優秀的旦角演員、第十七屆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原福建省仙游縣鯉聲劇團團長王少媛都辭去團長職務,欲調離劇團工作。她在談到她離團的原因時難過地說:「做一個表演藝術家是我從小的理想,後來我抱著對莆仙戲的熱愛到藝校學戲,畢業後在老師們的培養下,我成為莆仙戲第一個榮獲全國戲劇『梅花獎』的演員。當團長這幾年來,為了劇團的建設,我沒黑沒夜地干,不辭辛苦,絞盡腦汁,但還是不能將劇團帶出困境。過去領導和老師教育我們,說演員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做一個演員,特別是名角,是令人羨慕的。但我們現在和舊社會的戲子一樣,為生存常年在草台演出,排演不了新戲,展現不了自己的藝術才華。現在我的年齡越來越大,身體狀況越來越差,不能適應長年累月下鄉演出,後半輩子生活沒有保障,所以不得不離開劇團,另謀生路。」山西省晉城市上黨梆子劇團副團長劉晉苗有同感,她說:「現在劇團的生活很艱難。為了增加演出收入趕台口,從一個台口趕到另一個台口晚上10點鍾也得演出,有時一天顧不上吃一頓飯,但還掙不出基本工資。呼籲上級重視藝術人才,關懷他們的生活。和我一起畢業到劇團工作的有40多人,因為劇團生活太苦,現在只剩下我和吳國華、張寶平、李秀芸4個人了。我耽心退休以後沒有生活保障。」
莆田市藝校是培養莆仙戲後備力量的重要陣地,曾經為莆仙戲培養了一批演員和演奏員。過去招生,每年報名者有數千人。家長為了送自己的孩子到藝校學戲,千方百計找關系,走後門。藝校的學生,經常是百里挑一。但目前由於國營劇團要「斷奶」的傳聞影響和藝校實行每個學生每年四千多元的學費,嚴重影響了學校的生源。學戲歷來是一個比較苦的行業,一是學的時間長,學員從娃娃學起,沒有五六年時間,難以成才;二是艱苦,起早貪黑,夏練三伏,冬練數九;三是沒有人身自由,常挨打受罵。過去學戲的多是窮人家的子弟,一是不用交學費,管吃、管穿、管住,出科後有一技之長、謀生的手段。解放後,演員的社會地位提高了,但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學戲者大部分仍然是家庭經濟比較困難的農家子弟。藝校實行高額學費制度後,農家子女負擔不起高昂的學費,來報名學戲者大大減少。今年招生,三天只有十幾個報名的。廈門市藝校、安溪縣藝校都面臨同樣的問題。藝校培養不出劇團需要的人才,加上老藝人有的離世,有的退休,已造成人才斷層的危機,嚴重影響了閩南戲曲藝術的繼承和發展。同樣的問題也困擾著山西的戲曲教育,晉城市藝校已經連續幾年招不到戲曲專業的學生。我們去調研時,正是招生時候,三天僅有幾個報名的,成不了一個班,無法開課,只好讓學生轉其它專業。筆者2004年4月在常州參加現代戲年會時聽上海的同志講,上海戲曲學校也是連續三年招不到學生了。去年我們在太原調研時,恰好山西省戲校招生。山西戲劇研究所的副所長閻玉庭是研究表演的,他應邀參加戲校招生復試,我問他今年的學生質量如何,他說參加復試的學生沒有一個是好演員的料。戲曲演員是一個特殊的行業,不僅身材、嗓音要好,還要有藝術的悟性。如果我們所招的學生,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如何能培養出優秀的演員呢?戲曲教育的不景氣是戲曲危機最深層的爆發,這將會對我國的民族民間戲曲產生深遠的、嚴重的不良後果。
3、戲曲遺產有失傳的危險
我國戲曲文化積淀深厚、遺產豐富。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僅福建一省發掘的傳統劇目就有15600多種,曲牌100多種,其中莆仙戲劇本達5000多種。這些劇目和曲牌,只有少數整理、編印出來,有一部分收藏在劇團,有相當部分或存放於老藝人的箱子里被蟲蛀,或存留在老藝人的腦袋裡,或流散在社會上。但因缺乏經費而無法徵集、收購,進行妥善保護。一些老藝人掌握的傳統劇目和表演技巧也未能復排與傳承,隨時有因老藝人去世而失傳的危險。
還有一些劇種已經消亡或瀕臨滅絕。如戲曲大省山西,1983年編纂《中國戲曲志》時調查統計,有49個戲曲劇種,20年後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和山西戲劇研究所聯合調查組經過調查統計,目前存活在戲曲舞台上的劇種僅存28個,有21個已經消亡。在消亡的21個劇種中,不乏歷史悠久、有文化價值的劇種,如形成於宋金時期,流傳於山西、河北、內蒙、陝西的賽戲,形成於宋代,流傳於山西上黨地區的隊戲、流傳於晉南的鑼鼓雜劇;形成於明末清初,流行於山西、河南、河北、山東的羅戲、卷戲等等。陝西的第二大劇種漢調二簧不僅是一個歷史悠久,遺產豐富的古老劇種,而且對京劇的形成產生過重要影響。20世紀60年代,漢調二簧的專業劇團還有20多個。文化大革命中,漢調二簧劇種遭到挫折,但時至1982年仍然有6個專業團。改革開放以後,漢調二簧陷入更加嚴重的危機。由於觀眾的銳減和經濟的困難,劇團紛紛解散。2002年4月我們到安康采訪時,僅剩下一個安康漢劇團。而且就是這樣一個唯一的漢調二簧劇團,現在仍然處於瀕臨解散的危機中。再如打城戲是閩南戲曲中很有藝術特色的一個劇種,目前處境非常困難。不僅沒有專業劇團, 而且有一個能傳承打城戲傳統藝術的民間職業劇團-泉州市打城戲劇團,也由於觀眾少,已經連續幾年虧損,瀕臨解體。類似的情況還有漢中地區的漢調桄桄劇種。
4、民間職業劇團過多和演出的隨意性對國營劇團的演出市場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對傳統藝術的保護和傳承造成了傷害
福建、河南、山西農村戲曲演出市場比較活躍,是民間職業戲曲劇團較多的省份。如泉州市有民間職業劇團168個,莆田縣有民間職業劇團99個,每年演出80000多場。這些民間職業劇團對於滿足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的需求起了重要作用。對於搞的比較好的民間職業劇團,如河南「小皇後」豫劇團、河南臨穎南街村劇團、河南開封蜂寶豫劇團等,要總結和推廣他們立足鄉村,為農民服務的經驗。但民間職業劇團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也不能忽視。由於大多數民間職業劇團從藝人員多數沒有受過正規的藝術教育,缺少編劇、導演、音樂設計、舞美設計等創作人才,演出較粗糙,缺少規范。如皇帝出場,沒有太監;元帥出場,沒有中軍;小姐出場,沒有丫鬟。有的民營劇團甚至為取得某種劇場效果,很隨意地把京劇、黃梅戲和流行歌舞的東西加進莆仙戲等古老劇種中,造成了對傳統藝術的破壞。有的民營劇團,為了獲得營業執照,搶占演出市場,打著這個劇種的旗號,唱別的劇種,甚至冒充別的劇團。如打城戲,除吳天乙為團長的泉州打城戲劇團堅持演出打城戲外,其他幾個打城戲民間職業劇團都在演高甲戲。由於管理上的無序,一些民間職業劇團仗著自己人員少,投資小,成本低的優勢,壓低戲價,與專業劇團爭奪演出市場;還有的以高薪為誘餌來「挖角」,把專業劇團的藝術骨幹拉走;還有一些人,鑽我們管理上的漏洞,利用社會上的惡勢力,做「戲老虎」。他們通過行賄等非法手段,以高價將台口定下,然後以低價轉讓給劇團,從中牟取暴利,控制演出市場,對專業劇團和民間職業劇團盤剝。莆田有一個「戲老虎」,3年賺了幾百萬,買了住房和鋪面房。由於無法可依,文化管理部門無法對這類「戲老虎」實行有效的打擊。經紀人通過賄賂基層幹部控制戲曲演出市場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的現象。山西晉城市文化局藝術科科長魏廣麟在座談會上說:「為了高額回扣,經記人引進演出質量很差的外地劇團和本地劇團競爭,造成了本地劇團經營困難,戲價走低。現在經營好的劇團,僅能糊口,談不上發展。要打擊不法戲曲經紀人,整頓戲曲演出市場。」
5、戲曲創作與演出市場嚴重脫節,得獎劇目得不到普及推廣
20世紀80年代以後,為了促進和繁榮祖國的戲曲創作,中國戲劇家協會設立了「梅花獎」,文化部設立了「文華獎」,中宣部設立了「五個一工程獎」,各省也設有相應的獎項,這些評獎確實推動了戲劇創作,產生了許多優秀的局面。有的得獎劇目,既受到專家的好評,又受到觀眾的喜愛,久演不衰,如眉戶《遲開的玫瑰》、豫劇《鍘刀下的紅梅》等,但有不少劇目叫好不叫座。福建戲曲近年來在文化部「文華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劇協「曹禺戲劇獎」以及中國藝術節、中國戲劇節等全國性會演中連連得獎,如莆仙戲《新亭淚》、《秋風辭》、《狀元與乞丐》、《鴨子丑小傳》,梨園戲《節婦吟》,高甲戲《鳳冠夢》、《玉珠串》,歌仔戲《白鷺女神》等等,這些戲在北京等地演出,受到戲劇界專家的高度評價,為福建戲劇贏得聲譽。但是,這些投資幾十萬、上百萬的獲獎劇目,卻沒有一出能在現在的演出市場上流行的。經我們調查,其原因有三點:一、鄉鎮戲曲觀眾的歷史文化知識有限,喜歡看他們熟悉的故事、人物,如以「東周列國」、「三國」、「水滸」、「西遊記」等中國古典小說改編的傳統戲,而這些得獎劇目的內容觀眾不熟悉,吸引不了人;二、鄉鎮演出往往與民俗結合在一起,如過年過節,為菩薩過生日,為老人祝壽等,觀眾喜歡看輕松愉快的喜劇,不愛看悲劇;愛看故事性強、場面熱鬧的連台本戲,不愛看沒有完整故事情節、哲理性強的劇目。而這些得獎劇目以悲劇為多,以思辨哲理見長。三、現在的得獎劇目常常以華麗的布景和大的歌舞場面吸引觀眾,而鄉鎮的草台舞台設備簡陋,根本無法上演這些劇目。
毛澤東主席早在延安時期就批評了文藝脫離廣大人民群眾的不良傾向,這一問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又出現了。在一些地方,高投資、大製作有越演越烈的趨向。閩南戲曲還沒有形成這樣的風氣,但應該警惕。內容脫離現實生活,形式脫離多數群眾的審美意識和戲曲的藝術規律,這是元雜劇和崑曲衰落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目前一些戲曲劇種產生危機的一個重要根源。
6、劇場、排練場等設施破舊,劇團的生存環境惡劣
陝西安康地區經濟基礎差,安康市僅有的一個修建於20世紀50年代的劇場,因沒有維修資金,已多年不能使用。而閩南是我國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但除在廈門、泉州有少數綜合性的文藝演出場所外,縣城和鄉鎮、農村都沒有像樣的劇場。調查組在福建泉州街道、郊區,晉江農村、莆田市郊區;山西、河南、陝西、安徽等地鄉鎮所看到的演出,有少數固定的露天劇場也是20世紀70年代以前修建的,陳舊狹小;大部分是臨時搭建的戲棚,非常簡陋,只能上演傳統戲、小戲,無法上演新編的大型劇目。新劇目難以在鄉鎮演出,除了內容上的問題外,舞台簡陋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除泉州高甲戲劇團、泉州木偶戲劇團、安溪高甲戲劇團等少數劇團有較好的排練場外,多數劇團沒有排練場,或是20世紀70年代以前所建、現已破舊不堪、透風漏雨的排練場,很少有自己的劇場。廈門市金蓮升高甲戲劇團、晉江市高甲戲劇團雖然地處繁華的市區,但排練場像一個簡易的工棚。他們沒有自己的劇場,在市區演出要租場,場租貴,得不償失,只好退出城市演出市場,常年在鄉鎮演出。仙游縣鯉聲劇團在王少媛任團長時,多方呼籲奔走,爭取來一些經費,建起了一個劇場。但因資金不足,劇場只建起了一個外殼,無錢裝修內部、購置舞台設備,無法投入使用。
二、戲麴生存危機產生的原因
戲曲的生存危機原因是多方面的,歸納起來有三個方面:
第一是外部的原因,即社會和時代的原因。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國民經濟的迅速增長,我國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娛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農耕時代形成的、千百年來作為我國城鄉群眾主要的文化娛樂形式的戲曲受到了外來文化和現代傳媒的巨大挑戰,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危機。這種危機外在的表現是從城市到鄉村,觀眾越來越少,演出市場越來越小。20世紀80年代以前,外地人到北京想看京劇,到西安看秦腔,到成都看川劇不會有太多困難。現在平常的日子,想到西安看秦腔,到北京看京劇,到成都看川劇就不容易了。20歲以下的青年,沒有進過戲曲劇場的佔95%以上。陝西安康有一個漢調二黃劇種,我們到當地調查,中小學生大部分不知道當地有這樣一個劇種。戲曲觀眾,不僅城市極少,農村也大幅度下降。我們到福建、河南、山西調查農村演戲的情況,在農村的演出劇場,也很少看到過去人山人海的觀劇場面,在劇場中看戲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學齡前兒童,很少有青年和中年觀眾。按照一般規律,青年人是最愛熱鬧的,那麼農村裡的中青年戲曲觀眾到那裡去了?我們在福建閩南調查時,采訪過一戶農家。三層樓房的大院里,只有老頭、老太太兩個老人。兒子帶著兒媳和孫子到北京打工去了,每年春節時才回來住幾天。江浙沿海一帶的農村,地少人多,在外地打工的青壯年很多。這種情況已經發展到內地一些偏僻的農村。如我們今年春節期間到貴州黎平採集侗戲資料,據當地幹部介紹,現在農村的業余侗戲很難開展,原因是喜愛演戲的青年都到廣州、深圳打工去了,春節才回來住幾天,沒有時間排練節目。這可能是農村青年戲曲觀眾減少的重要原因。農村大批剩餘勞動力流向城市,特別是青壯年到城市謀生,反映了20時間80年代改革開放以後,我國人民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由城市到農村的深刻變化,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化帶動了人民娛樂方式和審美趣味的變化,這是戲曲觀眾巨減的根本原因。
第二個是戲曲內在的原因。在農耕時代形成的戲曲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都落後於時代的變革。舊有的傳統劇目引不起現代觀眾、特別是青年觀眾思想感情上的共鳴,戲曲原有的表現手段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藝術技巧不能滿足反映現代生活的需要。戲曲的傳統劇目,從夏商以前三皇五帝開天闢地到現代中國革命的歷史,無不展現其中,許多大戲劇種有「唐三千、宋八百,演不完的三國戲」之說。僅收入《京劇劇目大辭典》中的就有五千多種,收入《中國梆子戲劇目大辭典》的也有三千多種,福建一個省在20世紀60年代初搜集到的傳統劇目多達15600多種。在清末民國初年,一個大戲劇種的挑班演員,至少能演出百出以上的劇目,藝術大家如京劇演員譚鑫培、梆子演員郭寶臣能戲都在三百出以上。他們不僅傳承了本劇種本行當傳統劇目的精華,而且不斷有新劇目的推出;不僅演出劇目豐富,在一個劇場連演數月劇目不重復,而且技藝全面,「文武昆亂不擋」。但現在的戲曲演員,由於種種條件的制約,休說能演百出,能演二三十齣的已經非常優秀了。加工整理傳統劇目,排演新戲,以獲獎為目的,不從觀眾出發,這些年調演、匯演頻繁,獲獎的劇目不少,但能成為保留劇目,在舞台上久演不衰的寥寥無幾。於是「老戲老演,老演老戲」,演出質量下降,觀眾銳減,成為各個劇團、各個劇種的普遍現象和走不出去的怪圈。
戲曲藝術要保持長盛不衰和煥發藝術青春,一是藝術手段的更新,二是劇目思想內容與人民群眾心靈的息息相通。中國戲曲之所以能延續到現在,就是能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吸收民族的、民間的、甚至外來的藝術營養,推陳出新。戲曲形成到現在已經有多次在藝術形式上的變革,從清乾嘉年間板式變化體戲曲的形成到現在已經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中國的社會已經結束了農耕時代,進入了工業化、信息化的時期。戲曲的形式是否還會有一次變革?按照時代的要求和戲曲發展的規律來分析,這樣一次變革是必然的。因此,在社會的轉型期,我們要鼓勵各種形式的戲曲革新實踐,只要在藝術形式上符合「歌舞演故事」這一戲曲的基本特徵,能得到觀眾的認可、特別是受到青年觀眾喜愛的,都應該熱情支持,並使之逐步完善。
中國是一個經濟文化發展非常不平衡的國家,各地戲曲藝術的發展也非常不平衡。新的戲曲形式的出現,並不意味舊的戲曲形式的迅速滅絕。新的時代、新的生活呼喚新的戲曲表現形式,但舊的戲曲形態依然有它自己的一部分觀眾,但是決定戲曲前途和命運的是青年觀眾。一個劇種,如果不能貼近現實生活,不能反映佔多數人的感情,難免要衰落,甚至會消亡。京劇、秦腔、豫劇、評劇等作為我國戲曲的主要劇種,在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創作上演了《血淚仇》、《白毛女》、《小女婿》、《朝陽溝》等一大批反映現代生活、揭示社會矛盾、反映人民群眾心聲,塑造當代青年形象的新戲。而現在的劇目創作,遠離現實生活,迴避社會矛盾,在歷史題材上做文章,在燈光布景上翻花樣,怎麼能吸引觀眾?戲曲的危機,固然有藝術形式上的原因,但主要的是內容上的陳腐和脫離現實生活。
第三是劇團管理體制方面的原因。我國現存縣級以上政府管理的劇團,大部分是20世紀80年代以前計劃經濟條件下建立起來的。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多數戲曲職業班社的管理機制是靈活的、動態的。戲班沒有固定在某一個地方,演員沒有固定在某一個班社。那裡有演出市場就到那裡演出,那一個戲班給的戲價高就到那個戲班演出。新中國成立以後,隨著公私合營和社會主義改造,私人戲班和集體所有制劇團都成為國營或地方國營劇團。將演員固定在一個劇團,將一個劇團固定在一個地方,由某一級政府管理。劇團的經費由政府財政提供,藝術創作由政府主管部門指導、演出劇目由政府主管部門審定。這種管理體制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對戲曲劇種的保護和戲曲遺產的搶救起了積極的、重要的作用。如新中國成立之初,對河北梆子、山西北路梆子、崑曲等許多瀕危劇種的搶救,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各地發掘傳統劇目,80年代至90年代編纂出版中國戲曲志和中國戲曲音樂集成等。這些重大的項目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是很難做到的,當時參與這些項目的文化部門的領導和戲曲工作者都作出了無私的奉獻,這是我們生活在今天的人不應該忘記他們的功績的,更不應該否定他們的成績的。但是,計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劇團管理體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確實有其弊端。如將劇團和演員固定在一個地方和一個單位,不利於劇團的發展和演員的成長。劇團現在的工資分配製度沒有打破吃大鍋飯和論資排輩的弊端,不符合藝術生產的規律。行政部門對劇團藝術生產的干涉,使劇目創作和演出市場脫軌,制約了新戲的產生和普及。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劇團管理體制改革滯後的矛盾,加劇了劇團生存的困難、加速了劇種的消失等等。

三、對戲曲文化遺產保護的思考
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對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傳承和發展我國各地各民族的戲曲劇種具有重要的意義。下面談談我對戲曲劇種保護發展的幾點具體意見。
1、要把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新時期建設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戰略高度來認識,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各級政府保護和發展戲曲文化的自覺性
國務院關於保護文化遺產的通知指出: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漫長的歲月中,中華民族創造了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戲曲是中華文化的集大成者,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者。但是,中國戲曲發展到現在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保護並發展中國戲曲文化不僅是單純地保護一種文化遺產的工作,而是保持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不受外來侵害的大事,是擺在全黨和各級政府面前迫在眉睫的大事。各地各民族的戲曲劇種,既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共性,又反映了本地、本民族文化的獨特風貌。因此,保護戲曲文化遺產不僅要成為一個口號、一種共識,而且要落實在保護每一個具體的劇種上。
2、根據各地、各個劇種的發展歷史、藝術價值、文化價值,給予恰當的定位,制定出切合實際的政策,為包括戲曲在內的優秀文化遺產保護立法
根據我們的調查,現存戲曲劇種基本有三種情況,一是具有悠久歷史、豐富藝術遺產,有很高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的劇種,比如象崑曲、京劇,閩南的梨園戲、莆仙戲、木偶戲,西北地區的秦腔,西南地區的川劇,國家和各級政府應該作為重點劇種來保護,建立舞台演出、培養人才、搜集整理研究為一體的劇院,使之成為繼承和發展本劇種藝術的主要陣地。在經費上要實行全額撥款,所需經費主要由當地從財政上支出,國家和省里要予以重點資助。二是歷史雖然悠久,有一定的藝術特點,但演出劇目不多,觀眾很少的劇種,如打城戲。這些劇種的內容和演出形式很難被現在的觀眾接受,被自然淘汰已在所難免。但其中有一些文化價值和研究價值的東西,國家和當地政府應盡快撥出專款,將這些劇種有特點的劇目、音樂、表演用現代化的手段記錄下來。三是觀眾較多,演出比較繁榮,處於發展中或新興的劇種,如閩南的高甲戲、歌仔戲,河南的豫劇,山西的晉劇等,國家和當地政府要鼓勵和創造條件讓他們走進演出市場,經費主要靠演出收入,政府給予適當的補貼。但要選擇條件較好的院團作為藝術實驗和示範單位。這些實驗劇團的主要任務是創作上演精品劇目和進行藝術上探索實驗,推廣優秀的劇目,為民

『陸』 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怎麼辦理

網路文化許可證需要准備的材料:

1、申辦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申請表;

2、申辦企業名稱預先核准通知書或者營業執照和章程;

3、申辦企業經營范圍需要有從事互聯網文化活動;

4、申辦企業法定代表人身份證復印件以及簡歷;

5、業務發展報告(包括公司簡歷、人員配備、如涉及游戲請簡述游戲來源、游戲運營、游戲開展技術、包括網站安全保障措施,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用戶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自審人員要求,技術人員管理人員以及伺服器配置等、如涉及虛擬貨幣需要闡述虛擬貨幣兌換方案以及退幣流程等);

6、證明公司信譽的有關材料;

7、依法需要提交的其他文件。

網路文化許可證辦理必備條件:

1、有確定的單位的名稱、住所、組織機構和章程、注冊資本要100萬元;(內資企業不得含有任何外資成分)

2、有確定的互聯網文化活動范圍;

3、有適應互聯網文化活動需要的人員、設備、工作場所以及相應的管理技術管理;

4、公司注冊資金不低於100萬;

5、適應互聯網文化活動需要的設備、工作場所以及相應的經營管理技術措施;

6、擬申請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文網文公司的業務發展報告;

7、擬計劃開展業務需符合《互聯網文化管理暫行規定》《網路游戲管理暫行辦法》相關規定;

8、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的條件。

『柒』 對於工農兵大學學歷國家是否有下發正式文件屬於大學普通班學歷

有過,93年當時的國家教委發過這樣一個文件。 1993年人事部、國家教委聯合下發教學廳字[1993]4號文件做出了規定,對於1970-1976年進入普通高等學校的大學生,他們的學制當時規定:普通班暫為2至3年,學習期滿畢業時已由學校頒發了畢業證書,國家承認其學歷為大學普通班畢業。該時期進入高等專科學校的,自然為專科畢業。

『捌』 文網文辦理需要什麼資質

根據《互聯網文化管理暫行規定》第七條申請從事經營性互聯網文化活動,應當符合《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並具備以下條件:

一、有單位的名稱、住所、組織機構和章程;

二、有確定的互聯網文化活動范圍;

三、有適應互聯網文化活動需要的專業人員、設備、工作場所以及相應的經營管理技術措施;

四、有確定的域名;

五、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的條件。

(8)八三年文化廳對劇團發過什麼文件擴展閱讀:

應當提交的文件及相關事項:

一、文件包括:申請表;營業執照和章程;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身份證明文件;業務范圍說明;專業人員、工作場所以及相應經營管理技術措施的說明材料;域名登記證明;依法需要提交的其他文件。

二、對申請從事經營性互聯網文化活動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20日內做出批准或者不批準的決定。批準的,核發《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並向社會公告;不批準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三、《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有效期為3年。有效期屆滿,需繼續從事經營的,應當於有效期屆滿30日前申請續辦。

閱讀全文

與八三年文化廳對劇團發過什麼文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41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22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9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