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什麼是易學文化研究中心

什麼是易學文化研究中心

發布時間:2023-01-02 22:31:49

⑴ 國家承認的周易證書是什麼

國家沒有承認任何周易證書。

中國周易協會介紹:

1、中國周易協會由中國周易學者前輩發起於1989年3月,並召開了中國周易協會第一次常務理事會議,確定中國周易協會是團結全國周易研究者開展學術活動的專門學術團體組織機構,並擬定協會組織機構、制度、章程等事宜。

2、1991年6月召開中國周易協會第三次常務理事會決定協會注冊事宜,並於1991年12月注冊批復成立,是一所集周易文化研究、應用、推廣、培訓為一體的具有獨立法團資格的全國性、公益性、學術型的文化研究機構。

3、中國周易協會作為權威的學術學會,為中國周易學術的研究、改革和創新走出了一條發展之路。

4、2016年4月,民政部民間組織管理局主管的中國社會組織網曝光第五批「離岸社團」「山寨社團」名單,中國周易協會在名單中。

(1)什麼是易學文化研究中心擴展閱讀:

中國周易協會的發展歷史:

1、中國周易協會由武漢大學教授唐明邦和山東大學教授劉大鈞等易學前輩發起於1989年3月,並召開了第一次常務理事會議,確定中國周易協會是團結全國周易研究者開展學術活動的專門學術團休組織機構,並擬定協會組織機構、制度、章程等事宜。

2、會議選舉唐明邦教授擔任第一任會長,劉大鈞擔任副會長和秘書長。1991年6月召開中國周易協會第三次常務理事會研究決定協會注冊事宜,並於1991年12月注冊批復成立,是一所集周易文化研究、應用、推廣、培訓為一體的具有獨立法團資格的全國性、公益性、學術型的文化研究機構。

3、中國周易協會由熱衷於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的國內外著名易學專家及熱愛研究易學文化的知名人士組成。

4、協會將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擁護黨的領導,團結廣大的易學工作者及愛好者、研究者,傳播發展中華傳統易學文化,探討、研究和創新易學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並為現代企業和社會民眾提供多種新式的易學應用服務。

5、充分利用中國周易協會在易學界的優勢,大力開展與國內外易學團體的交流與合作,提高國內易學文化的地位和水平。竭誠為廣大易友提供多方面的服務,健康發展中國的易學文化及應用市場,努力把中國周易協會打造成易學文化的發展高地、研究中心和易學之家。

⑵ 中國易經研究學會的中國易經研究學會簡介


中國易經研究學會是在2008年香港易學前輩的積極倡導下,在香港政府的批准下依法注冊成立的國際性易學組織,經過多年發展,現已成為國際上知名的易學研究交流及應用推廣組織,在國際社會及行業領域享有廣泛的盛譽。目前已發展會員6000多人,並匯集眾多易學名家,各會員老師遍布港澳台及內陸各省,所培訓的學員遠及歐洲、美洲及東南亞各地,會員們憑著較高的學術水平正逐步成為各地易學行業的健康發展的主導力量。旗下核心企業即北京大道之易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正全程配合學會的健康發展。
在全國范圍內,目前已發展的地方分會已有50多個,會員單位600多家,已擁有的旗下學術研究院所8家,大型的平台網站6家,旗下的戰略合作網站50多家,培訓中心現有專職及兼職的培訓專家共80多人,已培訓的易學人才已超過6000人次,組建的地方性連鎖易學培訓站點100多家。組織各會員每年完成或發表的學術論文共3000多篇,學會專家委員會現有專家委員200多人,每年組織各專家委員出版的學術專著有50多本(含內部出版)。每年組織與國內重點高校合作辦學30期以上,每年為國內各企事業單位主持易學培訓100期以上,講學200場以上,每年組織專家團及專家為各企事業單位及個人提供易學服務、及各地方易學培訓站點對當地的易學普及教育次數更是多不勝數。每年在地方及北京主辦的各類易學學術交流會或行業發展交流會十幾場。
中國易經研究學會本著「弘揚國粹,造福人類」的基本宗旨,朝著「推廣易學,服務全球」的發展方向,遵循「平等互助,共同提高」的活動原則及「民主集中」的組織原則,本著「破除迷信,實事求是」的學術精神及「愛黨愛國,擁護政府」的行為准則,力求為廣大易友提供更好的更廣闊的易學服務及交流學習平台。隨著學會發展的不斷壯大,學會的影響力也在逐步擴大,社會美譽度也在不斷提高,中國易經研究學會正與國內諸多知名高校及眾多海內外知名媒體單位、各知名上市公司開展廣泛的合作,正快速走向國際易學行業及易學組織的前列。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通過全會員工及廣大會員的共同努力,相信將為老百姓及會員們真正帶來更多幸福!——

⑶ 哪裡有學習《易經》的地方

有的,網路上就可以找到,但是真假難辨。你可以關注一下網路貼吧-周易吧,里邊有不少大師在的,可以自己向他們要聯系方式。

國內有個比較出名的周易研究協會,我的老師就是協會中一員,不過成員基本上都是周易界知名人士。他們經常會開一些學術研討會的。

網上有很多講解周易的視頻,一個人有一個人的理解,說不出好壞,lz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

周易和易經不是同一種東西,周易是原著,易經是周易和易傳的統稱,這個lz注意,您到底要學習哪個?

建議lz在學習周易之前先小研究一下老子之類的經典,會對理解有幫助的。中國古典文化的高深在於,他們內在都是相通的。lz不要盲目的去買一些現代人寫的關於周易的書,十有八九是借著周易的名賣錢的,這些作者未必自習研究過周易。我看過幾本,覺得他們寫的東西跟周易原始的內容沒有什麼聯系。

深夜碼字,忘lz採納!

⑷ 周易文化研究會是什麼機構

名稱為中國周易文化研究會,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正式批準的法人組織。本會是國內、國際周易文化研究的工作者和愛好者自願結成的非營利性法人社會團體。

⑸ 亳州周易研究中心(園林風水策劃公司)簡介拜託各位了 3Q

亳州周易研究中心作為國際最大規模的易學研究機構之一,迄今已在國內外形成了良好而深遠的影響,並且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和推動易學科學發展做出了貢獻,亳州周易研究中心結合現代社會之萬象與易學充分參合,科學求是的慎誠發展,成功的在中國港澳地區和海外舉辦了多次規模不等的易學交流活動,並且運用中國易學為國內外各界人士提供了良好實效的服務;在易學人才國際交流方面,通過亳州周易研究中心平台,向新加坡、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以及我國港澳地區的各界要人介紹了國內外易高智者,並成功的為他們提供了實效的易學服務,結果圓滿喜人,達到了雙贏,尤其是國外受益於易學服務的人士盛贊我中華乃智慧之源,嘆服中國周易神異絕倫,亳州周易研究中心將不斷誠覓國內外優秀易學人才,使他們得以在國內外良性發揮,為中華易學的科學發展做出努力。 亳州周易研究中心一貫秉承科學研易、求是用易之思想,不搞封建迷信、不故玄弄虛、不妄不欺,由此在國際上堅塑成口碑極佳的研究團體,中心顧問團成員也皆為厚德誠信之名士,他們有商俊政傑、有閑雅悟士,大都居我國港澳地區,也有眾多國內傳統文化界名人,均淡薄名利,無意播名,卻十分默默恭心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弘揚和發展,亳州周易研究中心的建立和發展,乃他們締結共力之果。 亳州周易研究中心將努力不怠,遵從國家各項法規,科學研究易學,在熱愛中華人民共和國、弘揚祖國傳統文化的氛圍中,有特色、更成功的完成協會各項研究目標,開拓易學交流空間,不斷完善本協會作為易學學術展示舞台、易學人才國際交流窗口的功能,為現代社會盡綿薄之力。 劉濤:13030651518 18726688388

麻煩採納,謝謝!

⑹ 易學的當代研究

20世紀初,易學轉軌之前奏(1900-1919)
20世紀開初20年,新文化運動興起。作為中國傳統文化重鎮的易學,亦隨之發生新舊交替,進入易學研究轉軌的前奏期。清末易學名流俞樾於1906年逝世,他所著的《易貫》、《艮宦易說》、《邵易補原》、《易旁通變化論》、《周易互體徵》、《卦氣值日考》等九種著作,很快就被人們置諸腦後,傳統經學,曾經輝煌百代,而今己成為過眼雲煙。經學家皮錫瑞在《經學通論》中對《易經》的評論,代表清代學者對易學的權威定論,很快就被疑古派推翻,而代之以嶄新的易學觀。唐海宗《醫易通說》(1910)繼承發展明代醫學家張介賓的醫易思想,開拓易學研究新領域,在醫易會通研究中,發揮了承先啟後的作用。
新中國成立以後,由於「文化大革命」的影響,人們對易學認識不清,常把易學和封建迷信、卜筮算卦等同起來,甚至視為禁區,很少有人深入研究。80年代後,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易學研究逐漸興起。1984年全國第一次周易學術討論會的召開,促進了易學研究的發展。之後,象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了《周易與現代自然科學》,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周易與自然科學研究》,為易學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990年8月,中國第一個易學研究會——安陽周易研究會成立,標志中國易學文化的研究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易學研究在中國逐漸發展起來,並影響和震撼了世界。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易學已經被許多有識之士所認同,研究易學更是不乏其人,從白發蒼蒼的老人,到80後90後,甚至國外的一些中國文化愛好者,均對易學產生了深厚的興趣。據2012年文化部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發起和編撰的《中國傳統文化名家大典--易學卷》收錄,當代知名易學學者、愛好者就有二百二十七位,也系統地展示了當代易學研究成果,介紹了中國當代易學研究的代表人物,象邵偉華,唐明邦,廖墨香,李書有,張志春,曾仕強等老一輩學者,同時也收錄了象梁惟朝,裴翁,謝金龍,毛傑,周漢輝、侯典民等一大批青年學者,是當代易學研究領域具有權威性的人物辭書,更是易學研究的時代鑒證。
易學
這一時期突出的易學家,無疑首推杭辛齋。他在獄中得名家指點,對《周易》有特殊領悟。他先後撰寫了《學易筆談》初集、二集,《讀易條識》、《易楔》、《易數偶得》等七種著作,融會象數、義理,開拓新的象數易學理論,成為科學易的先驅者。他廣泛引用當時中國人所理解的西方近代天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知識,論述傳統易學中的卦氣、納甲、爻辰、先、後天八卦,河圖、洛書等,力圖貫通古今哲學、科學、乃至宗教思想。杭辛齋易學思想充分體現了易學研究轉軌過程中的博雜現象,既反映了中西文化的淺層會通,亦反映古代文化的蛻變過程。
清末民初,展現清代易學余緒者尚有劉師培、馬其昶、廖平等。他們的易學思想,在文化巨變中大都缺乏新意而為時代呼聲所湮沒。20世紀最初20年,易學同其他經學一樣,面臨歷史批判的命運。
「五四」新文化運動,易學轉軌之初步(1919-1949)
從「五四」運動到新中國建立,中國傳統文化經受了嚴峻挑戰,在新文化運動中受到嚴厲批判,以科學與民主為核心的新文化,迅速普及。易學研究轉軌,體現在四個方面。
人文易學脫穎而出。易學家們受西方哲學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影響,拋棄封建時代「以傳解經」的經學註疏傳統,開始用西方近代哲學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和方法研究《周易》,令人耳目一新。當時的易學哲學大體分兩支。
用近代西方哲學觀點研究《周易》的,首推馮友蘭及其《中國哲學史》(1930-1933),他以實證主義方法分析《周易》哲學,把易學哲學引進高等學府課堂,《周易》哲學令人刮目相看。朱謙之《周易哲學》(1923),用周易陰陽學說,論述宇宙生命的運動變化獨具一格。吳康《周易大綱》(1938)、賈豐臻《易之哲學》(1941),都用《周易》原理及象數,論述宇宙運動的永恆性。揭示《周易》卦爻辭所反映的古代社會生活。他們的共同點在於堅持西方學術觀點,看重《周易》蘊涵的中國古代的宇宙論。
用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和方法研究《周易》,「五四」以後成為新方向,實為以科學方法研《易》的拓荒期。郭沫若《周易時代的社會生活》(1927)、《周易之製作時代》(寫於1935年),是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周易》的開山之作,在學術界頗具影響。他最先揭示《周易》卦爻辭所反映的中國奴隸社會中漁獵、牧畜、商旅、耕種、工藝等方面的社會生活。蘇淵雷《周易會通》(1934)、金景芳《易通》(1941)亦相繼以唯物史觀、唯物辯證法分析《周易》哲學思想。宣揚民主精神與社會革新思想。由於他們的努力,《周易》理論研究同新民主主義文化思想相適應。 以史證易,開拓易學研究新視野。是《周易》研究的又一新方向。顧頡剛《周易卦爻辭中的故事》(1926)、《論周易系辭傳中現象制器的故事》(1930)以考古學方法研究《周易》,論證《周易》的作者及其產生的時代,將千百年來的經學研究方法遠遠拋在後面;胡樸安《周易古史觀》(1942)、徐世大《周易闡微》(1947),力圖從《周易》卦交辭中捕捉史影,以史事證明《周易》卦爻辭的文化內涵,思路開闊,但不乏牽附之處。
易學訓詁,別開生面。《周易》一書,文字大奧,向你難讀。於省吾、聞一多、高亨等,力圖結合甲骨文、金文、古文字學知識,對《周易》卦爻辭所涉及的名物、民俗作考釋,還《周易》以本人而目。於省吾《周易新證》(1937)、聞一多《周易義證類纂》(1941)、高亨《周易古經通說》《1943)、對《周易》的名稱,性質;生產時代,卦爻辭所反映的經濟生活、社會生活,古代風俗習慣,—一根據古文字、古文獻作了考證、注釋。他們既不重象數,亦不專談義理,只在訓詁釋名、鈞沉史事上下功夫,為後學者鋪平前進道路。
科學易破塊啟蒙。乃20世紀易學的新發展。受國外萊布尼茲、玻爾等著名科學家對《周易》象數青睞的影響,中國少近代科學家,獨開新風,用近代自然科學成果闡述易學思想,亦以易學象數解釋近代科學的某些原理,從而產生了前所未有的科學易著作,為易學研究開辟了嶄新的領域。沈仲濤《易卦與代數之定律》)(1924)、《易卦與科學》(1934),成為科學易的拓荒之作。他認為《周易》的每一卦,如同代數幾何中的公式,在物理學、天文學中都有妙用。他的著作以英文發表,國內影響不大。造成較大影響的是薜學潛《易與物質波量子力學》(1937)、《超相對論》(為前書之普及本,1964年在台灣重版時改名《易經數理科學新解》)。此書將易學原理歸結為易卦方陣演變定律。認為愛因斯坦相對論,狄拉克方陣算學,以及物質波、量子力學諸定律,都可同易方陣定律契合,此書一出,在易學界和科學界產生極大反響。他主張:「吾願今之學者治《易》求諸物理,而治物理者求諸八卦。」治科學易者蔚然成風,蓋由此時開端。
二十世紀中葉,易學沉寂三十年(1949-1979)1949年後,對傳統思想文化實行批判繼承。直到60年代初,才在學術界掀起關於《周易》的一次學術討論。北京大學哲學系馮友蘭教授。率先發表易學論文,《易傳的哲學思想》(1960)、《易經的哲學思想》(1961)。接著任繼愈、李鏡池、李景春、高亨、繁星等紛紛響應,掀起了關於《周易》成書的年代。《周易》的性質,《周易》的哲學思想等學術討論。1961年李景春發表了《周易哲學及其辯證法因素》,接著發表續篇(1963),高亨亦發表《周易雜論》(1962)、新版《周易古經今注》(1962)。自1963年起。易學討論轉向《周易》研究的方法論問題。個別人物借口反對將《周易》思想現代化,著意把學術討論引向政治思想批判,傳布極左思潮,使這場易學討論迅速陷於夭折,留下極壞的思想影響。本來在易學討論中,學者們正准備整理出版自己的學術著作,如尚秉和《周易尚氏學》1963年編成,李銳地《周易探源》,亦於1963年編定,都未來得及出版,就被壓下,直到80年代才得以問世。1975年高亨《周易大傳今注》出版,可謂這一時期的代表作。由於學術界極左思潮作祟,學者們堅持「潛龍勿用」原則,易學研究實際上形成三十年沉寂的局面。個別學者仍在辛勤耕耘,熊十力的《乾坤衍》,是在1961年問世的,但在學術界並未造成影響。這一時期值得重視的是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帛書周易》的出土。不過關於《帛書周易》的校釋及研究成果,直到12年後才公之於世,當時並未形成研究熱潮。
20世紀晚期,易學空前興盛(1979-1999)
20世紀80年代,易學研究出乎意料地迎來了空前興盛的局面。1984年在武漢召開第一次中國周易學術研討會,1987年在濟南舉行第一次國際周易學術研討會,海內外同時掀起了「周易熱」。易學隊伍不斷擴大,周易學會和研究機構如雨後春筍迅速建立,易學著作、易學刊物紛紛出版,學術研討會年年舉辦,甚至一年多次舉行,易學研究不斷開拓新領域。易學的繁榮主要表現在以下諸方面:
一、《周易》今譯今注,百花齊放。
近十餘年來,《周易》今譯、今注,不斷翻新。李鏡池《周易通義》(1981)、徐志銳《周易大傳新注》(1984)、高亨《周易古經今注》(1984年重版)是第一批註譯著作,為易學研究提供了急需讀物。1987年,同時有兩部新注本出版:宋祚胤《周易注釋與考辨》、沙少海《易卦淺釋》。此後,隨著「周易熱」的發展,陸續有新注譯本問世,黃壽棋、張善文的《周易譯注》(1989)、金景芳的《周易全解》(1989)、周振甫的《周易譯注》(1991)、唐明邦主編《周易評注》(1996)。這批註譯本,其注釋的深度和精度都大有進步,反映了《周易》研究的新水平。劉大鈞、林忠軍的《周易古經白話解》(1989)、高佔全的《周易與風水》、《周易傳文白話解》(1993),徐於宏《周易全譯》(1991)、鄧球柏《白話易經》(1993),陳德達、楊樹帆的《周易入門》(1999),為廣大易學愛好者提供了入門讀本。對易學普及工作作出重要貢獻。
新涌現了各種《周易》經傳注譯本,有的長於文字考訂,有的長於訓詁詮釋,有的長於理論評析,創立了《周易》注釋的新體例,對《周易》的思想文化內涵,作出多學科、多角度的詮釋。
二、人文易空前繁榮。 《周易》的哲學思想,自「五四」以來,就深受重視。馮友蘭在致第一次中國周易學術研討會的《代祝辭》中,稱周易哲學為富有辯證思維的「字宙代數學」。「周易熱」中首先突出的是《周易》哲學思想。張立文《周易思想研究》(1980)、呂紹綱《周易閱微》(1991),張祥平《易與人類思維》(1992),羅熾主編的《易文化傳統與民族思維方式》(1994)、張吉良《周易哲學和古代社會思想》(1996)、唐明邦《當代易學與時代精神》(1999),都著力於剖析《周易》哲學,特別看重其以象數思維為特徵的民族思維方式。李廉《周易的思維與邏輯》(1994)著力探討《周易》理論體系的邏輯問題。人們不再滿足於對《周易》哲學作唯心或唯物的性質判定,而深入探討《周易》所啟示的民族思維方法及其特色,探討其自然哲學、歷史哲學和邏輯思維的固有特徵。《周易》美學思想受到重視,劉綱紀《周易美學》(1992)、王振復《周易的美學智慧》(1997),劉綱紀、范明華《易學與美學》(1997),對《周易》美學思想的掘發,填補了易學中的空白。
關於《周易》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學者們進行了多學科、多角度、多側面的審視和分析。劉大鈞《周易概論》(1986),宋柞胤《周易新論》(1982),王振復《巫術:周易的文化智慧》(1990),郭樹森、張吉良主編《大道之源——周易與中國文化》(1993),羅熾主編《中華易文化傳統導論》(1995),翟廷*《周易與華夏文明》(1995),周山《周易文化論》(1994),胡道靜、戚文主編《周易十日談》(1992),從不同角度闡述《周易》的文化內涵及其對中華傳統文化發展的貢獻。黃玉順《易經古歌考釋》(1995),發掘了周易卦爻辭中蘊涵的古代詩歌。程振清、何成正《太極思維與現代管理》(1993),周豹榮《周易與現代經濟科學》(1989),段長山主編(周易與現代管理科學)(1991),余敦康主編《易學與管理》(1997),對《周易》的經世思想、管理思想作了全面闡述,突顯了《周易》對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借鑒意義。
《周易》和易學研究對現代化建設的現實價值,成為新時期易學研究的中心課題。安陽、廬山、西安等地多次學術研討會上,對此進行了深入深討。劉大鈞主編《大易集成》(1991)、《大易集要》(1994),《大易集述》(1998),段長山主編《周易與現代化》第一輯(1992)、第二輯(1993),《現代易學優秀論文集》(1994),朱伯主編《易學基礎教程》(1993)唐明邦主編《周易縱橫錄》(1986),鄭萬耕、趙建功《周易與現代文化》(1999),張吉良《周易通演》(1999),王炎升《周易經世學新論》(1999),都論述了《周易》和歷代易學思想,對新時期人們營建進步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有著古為今用的啟迪作用,對提高民族文化思想素質有著不可低估的價值。姜國柱《周易與兵法》(1997),為易學與現代化開拓了新的研究領域。 尤其是北師大易學文化研究中心對於易學的傳播與弘揚起到了巨大作用,令人矚目。
易學
1973年初,長沙馬王堆漢墓《帛書周易》出土,1984年在《文物》上公開發表六十四卦經文,同時發表張政*《帛書六十四卦跋》和於豪亮《帛書周易》(1984),引起海內外極大關注,《帛書周易》研究,成為熱潮。鄧球柏《帛書周易校釋》(1987)、張立文《帛書周易注釋》(1992),韓仲民《帛易略說》(1997),是第一批學術研究成果。事隔10年之後,帛書周易傳文開始發表,陳鼓應主編《道家文化研究》第三輯(1993)、第六輯(1995),朱伯昆主編《國際易學研究》第一輯(1995),公開發表《帛書易傳釋文》,共有《二三子問》、《系辭》、《易之義》、《要》、《繆和》、《昭力》六篇。從此,張岱年、饒宗頤、嚴靈峰、朱伯*、張政*、李學勤、余敦康、張立文、陳鼓應、廖名春、張濤等紛紛發表論文,掀起《帛書周易》研究新高潮。邵國軒《邵氏易數》(1998)對《梅花易數》的內容、結構、成書年代、卦序特點、學術淵源等問題都作了論述。1994年發現了楚竹書《周易》,經整理,2003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相關校注,參看丁四新著《楚竹簡與漢帛書〈周易〉校注》等書。
20世紀80年代。1980年《考古學報》上發表《試釋周初青銅器銘文中的易卦》,1984年為武漢召開的中國周易學術研討會提供論文《易辨—一近幾年根據考古材料探討(周易)問題的綜述》,首次提出「數字卦」問題,主張八卦符號沿於上古占籃記錄的數字元號。徐錫台、韓仲民等辦發表論文闡述此觀點。為八卦起源問題開拓了新的研究方向。
三、科學易巽軍突起
《周易》同現代自然科學的聯系,不少當代科學家作了深入探討,力圖從易學思維中找到現代科學方法的微妙啟示。董光壁《易圖的數學結構》(1987)、李樹菁主編《周易與現代自然科學》(1990)、丘亮輝主編《周易與自然科學研究》(1993)、徐道一《周易科學觀》(1992)、顧明《周易象數圖說)(1994),焦蔚芳《周易宇宙代數學》(1995)、董光壁《易學與科技》(1997)、韓增祿《易學與建築》(1997)、劉子華《八卦宇宙論與現代天文》(1989)、商桂的《易索》(1998)、邵國軒的《邵氏易數》(1998)、何世強《易學與數學》(1999),羅翊重《易經象數學概論》(1999)等著作。剖析了《周易》及其象數模式同現代數學、物理、化學、分子生物學、天文、地震等方面的關系,著重論述了《周易》的太極思維,陰陽觀念。對稱法則,互補原理等對於現代科學思維方法的啟迪作用,顯示了《周易》這一「宇宙代數學」的科學價值。與此同時,江國梁《周易原理與古代科技》(1990),鄔恩溥《周易——中國古代的世界圖式》(1988),黃壽棋、張善文選編《周易研究論文集》第四集(1990),劉振修《周易與中國古代數學》(1993)等著作,著重論述了《周易》對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天文、歷法、數學等方面的積極影響。
《周易》同中國傳統醫學、養生學關系尤為密切。召開過多次關於周易與中醫學學術研討會。鄒學嘉、鄒成永《中國醫易學》(1987)、楊力《周易與中醫學》(1989)、李浚川、蕭漢明主編《醫易會通精義》(1991)、劉傑、袁峻《中國八卦醫學》(1995)、黃自元《中國醫學與周易原理》(1989)、劉長林《易學與養生》(1997)等著作,對醫易會通思想、易學與養生法則作了全面而透徹的論述。《周易》與中國傳統風水文化的關系密不可分,多次舉辦關於周易與風水文化學術研討會,邵國軒《時尚健康人居堪輿法》(1999)、《邵氏易數》(1998)、《傳統風水與現代建築》等著作,對易學思想與現代建築風水規劃做了全面的論述。
易學
科學易的巽軍突起,支持者、參與者大有人在,持批評態度者亦不乏其人。董光壁《易學科學史綱》(1993)對科學易與易科學作了正確介定,論述了易學與中國科學的三次高峰,分析了易科學的困境,提出了易學的科學再造等新思路。
四、象數易復甦、易學史開卷。
80年代以前,象數易一直處於冷落局面。除尚秉和對易象有專門研究外,不少易學家表明他們的研究不及象數。義理易得到弘揚,象數易無人問津。80年代以後,情況逐步改觀,研究周易象數者,除一些科學家外,已有學者專門從事。錢世明《易象通說》(1989)、林忠軍《象數易學發展史》第一集(1994)、第二集(1996)、劉大鈞主編《象數易學研究》第一集(1996)等,對象數易的歷史與現狀作了探討,象數易同科學易的關系作了分析與展望。易圖亦隨之受到特別重視。歐陽紅《易圖新辨》(1996)、李申《易學與易圖》(1997)對易國作了深入研究,正確評述易圖在易學發展中的作用和價值。
在人文易、科學易、象數易大為興盛的學術氛圍里,易學史開始受到重視,並取得可喜成就。朱伯*《易學哲學史》一至四卷(1986-1989),對易學哲學發展作了全面系統的剖析,為易學史研究開辟道路,作出典範。廖名春等編著的《周易研究史》(1991),鄭萬耕《易學源流》(1997),亦對易學發展歷程作了簡明論述。李學勤《周易經傳溯源》(1991)、王興業《三墳易探微》(1998),對易學前史的評析,予人以深刻啟迪。
易學史上著名人物的研究,亦已初步開展。蕭漢明《船山易學研究》(1987)、梁紹輝《周敦頤評傳》(1994)、盧央《京房評傳》(1998)、邵國軒《邵雍評傳》(1998)、《邵雍全書注釋》(1999),是對古代著名易學家進行個案研究的第一批成果,為今後易學名家個案研究,開辟了廣闊領域,積累了初步經驗。
五、《周易》辭書蔚為大觀。
中國易學史上,80年代以前,沒有一部《周易》辭典。隨著「周易熱」的高漲,《周易》愛好者日益增多,人們普遍要求編撰可靠的《周易》辭典,以應初學及研究之急需。多種《周易》辭書應運而生。幾部辭典幾乎同時問世。蕭元主編《周易大辭典》、呂紹綱主編《周易辭典》、張其成主編《易學大辭典》、張善文編《周易辭典》,均於1992年出版。任華主編、盧叔度審定《周易大辭典》(1993)、朱伯主編《易學知識通覽》(1993)、張其成主編《易經應用大網路》(1994),為易學愛好者和研究者提供了易學知識,填補了辭書和易學史上的一大空白。新世紀初河北承德袁東峰老師對易學更是大力探索,用數學、哲學、國學等綜合自行研究,著述了《袁東峰講國學易學》等書籍,其中大部分將傳統文化和易學相互地結合了起來。

⑺ 國際易學文化研究中心用英文怎麼翻譯

你好!
國際易學文化研究中心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the culture of easy learning

⑻ 中國管理科學院易學協會與其他的易學協會到底有什麼區別

中國管理科學院易學協會,又簡稱「中管院易學協會「,全稱: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素質教育研究所易學協會中心。由中管院素質研究所所長韓宏宇、常務副所長王冰山、研究員包繼共同組建易學研究協會中心。並任命王冰山為中管院易學協會中心主任,主持該協會的上下級及地方學術研究機構的協調工作;並任命王祥灃為中管院易學協會的秘書長及常務理事,學術研討及日常工作。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系1986年9月經陳雲同志批示,在中央領導同志關懷下,由原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於1987年6月2日以【國科發綜字(87)0379號】文,正式批准成立的國家科研事業單位。這是我國專門從事管理科學和相關交叉科學研究的規模較大的新型科研機構,也是國際管理學者協會聯盟(IFSAM)的理事單位。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素質教育研究所批文: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文化部相關文件精神,為開展好國學文化及易學文化的研究,經所長辦公室研究同意,成立「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素質教育研究所易學研究協會中心」,認可「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素質教育研究所易學研究協會中心」具有相關國學及易學書籍宣傳物的出版。其他人員由「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素質教育研究所易學研究協會中心」聘任並報本所備案。

相比其他易學協會是國家專業的學術機構下設的易學協會,並非香港注冊一家易學公司。其正規性不言而喻。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易學文化研究中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1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2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