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家長對高中生家庭教育與聖賢文化中的心胸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讀後感怎麼寫
《聖賢文化與家庭教育》
四海之內皆兄弟
《弟子規》第二部分是「出則弟」。「弟」,通「悌」,就是兄弟間的情義。去年暑假,好多家長送孩子去上大學,到了那裡之後,不敢離開。為什麼?擔心自己的孩子人生地不熟。網路上有句話:「如果你愛他請你放開他!」但是,我們的家長不敢放。
一位家長找到我說,我的女兒從來沒有離開過我,考到了上海的一所大學,我半喜半憂呀。喜的是考上了好大學,憂的是孩子無親無故,又從來沒有離開過家,她生病了怎麼辦?她被人欺負了怎麼辦?一個女孩子學壞了怎麼辦?我就送她幾句《論語》里的話:「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讓她記下來,送給孩子。孩子進入大學,同宿舍的同學,比自己小的是妹妹,比自己大的是姐姐,愛護妹妹,恭敬姐姐,做到「恭而有禮,敬而無失」, 對待同班同學也是如此,四海之內都是兄弟姐妹,怎麼會受人欺負呢?生病的時候,姐姐妹妹都會照顧她,有了困難,哥哥弟弟都會幫助她。悌道無失,朋友就遍及天下。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財物輕, 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這幾句話講的是弟兄、同學、同事、朋友相處的原則:第一要互敬互愛,第二要輕財重義,第三要能忍能讓。
悌道是家庭融洽的基礎,也是與同學、同事關系和諧的基礎。悌道盡到,孩子就能順利地走向社會, 走向未來,走向成功。悌道是孩子與人相處、融入社會的法寶。
謙讓之道
「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講的是恭敬謙讓之道。《易經》裡面有一個卦,叫作謙卦,這個卦的象叫地山謙。國學大師南懷瑾說,人到了最高處就要平實。謙卦上面是地,下面是山,山上面是平地,山本來比地高,但是在地下邊,表示謙恭謙卑。
謙卑謙恭是一種智慧。高而能下才令人敬仰。小官架子大,人所不齒,官大架子小,人人敬重。
《易經》六十四卦,沒有大吉大利的卦,每一卦都是有好有壞。勉強找一個,就是謙卦,叫六爻皆吉。
《易經》六十四卦,如果你學起來嫌煩,那就學一個謙卦。謙卦的意思就是萬事退一步,不傲慢,讓而不爭一步,就叫謙。多說一聲「謝謝」,多說一聲「對不起」,時時處處講謙讓,就抓住了為人處世的核心,謙能讓你的人生向有利方向轉變。
有一首古詩叫《插秧歌》,唐代布袋和尚作的。詩曰:「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詩寫的是南方常見的插秧的情景,但蘊含著很深的禪理和做事的方法。
第二句「低頭便見水中天」,人是輕易不肯低頭的,其實低頭是一種智慧,有時候做事必須低頭,不低頭稻秧便不能栽種到水田裡,不低頭便不能見到藍天美麗的倒影。第三句「心地清凈方為道」,不只是插秧,什麼事都是如此,學習尤其需要凈心。心不專不純,成績怎能提高呢?第四句「退步原來是向前」 就更有禪趣了,充滿了辯證法色彩。紅軍第五次反圍
剿時期,博古、李德不懂退讓,結果兵力損失慘重, 中央根據地也完全丟掉了。生活中有這么一類人,處處吃虧,時時退讓,贏得了大家的尊敬、愛戴。相反, 有些人事事爭搶,不肯退讓,貪小便宜,一點虧都不吃,為人鄙視,但最後吃大虧的往往是這樣的人。退使人向前,謙使人生美好。大家想一想,我們交朋友是願意交一個謙讓的人呢?還是願意交一個傲慢且好爭好搶的人呢?肯定是謙虛退讓的。所以說,謙是一種智慧。
有一次,我去新疆伊寧市講課,講完以後,去那拉提看了看。那拉提是一座很高的山。山的陰面、側面都是雪,陽面是很平坦的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是哈薩克族生活的地方,叫空中草原。哈薩克人夏天就在上面放馬。我上去以後,馬上就想到一個卦,謙卦。高山上面是平地,好一個謙卦的標本。
山如果只是高聳而沒有平地,像刀劍一樣直插雲霄,連水都存不住,怎麼會有人煙呢?山高而有平地,才會形成高山、草原、森林、湖泊的美麗景觀。人生也是如此,謙才會成就絢麗的人生。
聖賢的謙卑
孔老夫子講過一段話:「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 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謹。有所不足,不敢不勉;
有餘不敢盡。言顧行,行顧言,君子胡不慥慥爾?」
大概意思是:君子之道有四項,我孔丘連其中的一項也沒有能夠做到。作為一個兒子應該對父親做到的, 我沒有能夠做到;作為一個臣民應該對君王做到的, 我沒有能夠做到;作為一個弟弟應該對哥哥做到的, 我沒有能夠做到;作為一個朋友應該先做到的,我沒有能夠做到。平常的德行努力實踐,平常的言談盡量謹慎。德行的實踐有不足的地方,不敢不勉勵自己努力;言談卻不敢放肆而無所顧忌。說話符合自己的行為,行為符合自己說過的話,這樣的君子怎麼會不忠厚誠實呢?
孔夫子是聖人,聖人的道德境界很高深,不是普通人能想像得到的,但孔子卻說,君子的四項道德我一項都沒能做到,事父、事君、事兄、對待朋友,都沒做好,孔子太謙虛了。
有一次,一對夫妻來找我。這兩口子都退休離崗了,第二個孩子還在上高中。孩子從小嬌慣,很任性,正上高中,可是上了高一就不想上學啦。兩口子沒辦法,就來找我。他倆說這孩子太傲慢,做什麼事情都不能批評,一批評就惱,只願聽表揚,只能順不能逆,太不謙虛了。我說,孩子的問題都出在家長身上。你們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不謙虛,對孩子造成了不好的影響?兩個人都說:「不是啊,我們兩個很好,同事說我們好,領導也表揚我們啊。」
兩口子當中有一個是當老師的,說自己作為老師非常優秀,數學課教得非常好,就是學生不好。他們這么一說,我就沒詞了。我的設想是先改變家長,以此帶動孩子的改變,但是兩個人都說自己沒有毛病, 那我就沒話可說,愣在那兒啦。
突然,我想到孔子的那段話,便給他們寫了出來,並做了講解,然後開玩笑說:「孔子是聖人,自己認為對於君子之道一項都沒做好,不如你們兩個啊, 你倆比孔子要好多啦!」這兩口子臉紅了,說:「今天我們太有收獲了,我們這才認識到,真正的聖賢都是很謙虛的。」
聖賢都是很謙虛的,不然成不了聖賢。謙虛才能使人進步,傲慢不謙如何能提升自己呢?
私到極點就成了公
「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講的是對待叔叔伯伯,應該像對待自己的父親一樣;對待兄長輩的親友,也應像對待自己的兄長一樣。我們可以再推而廣之:對別人的父母像對自己的父母一樣,對別人的兄長像對自己的兄長一樣。如果是做教師的,要補上一句:「育諸子,如育子」,就是把別人的孩子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來培育,這樣,老師肯定能當好。
有一次我外出講課,和一位老師交流。他說,修身是很難的事。我問為什麼,他說:人是很自私的,什麼都想得到,這就成了修身的大障。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後來,我們達成了共識,確定了一個辦法。人不是自私嗎?那就把什麼都看成自己的,私到極點,就成了公了。例如,你走在大街上,看到街旁燈啊花兒啊,那麼好看,就想這大街是我家的,我家的大街真漂亮。忽然看到路上有香蕉皮,就想,我家的大街上可不能有垃圾,就彎腰撿起來,扔到垃圾箱中。自己是在學雷鋒嗎?不是。為自家做事,還能叫學雷鋒么?可是,在他人看來你是在學雷鋒,你是個道德高尚的人,而你自己並不這樣認為。你做了好事卻沒感覺到做好事,做而不做,這是很高的修行境界啊。
可以把這種方法教給學生。學生到了學校,啊, 這是我的家啊!校長給我們家打工,老師給我們家幫忙的,感恩校長,感恩老師。我家教室的玻璃臟了,我趕緊擦一擦;自來水龍頭沒關好,趕緊擰上;地上有碎紙,趕緊撿起來。如果學生都有家的意識,那麼學校的管理工作就不費勁了。
北京電視台曾報道過一位老大媽。這位老大媽已退休了,四年如一日,在天安門廣場義務撿垃圾。她戴著手套,拿著鑷子和塑料袋,每天早上很早就去了,晚上才回來,去摳粘在地上的口香糖。記者說:「大媽,你四年如一日學雷鋒,一分錢不要,你的品德真高尚啊。」大媽說:「我品德一點兒不高尚。我是北京人,從小在北京長大。生在北京,長在北京,從小就看天安門,我已經把天安門廣場當成我自己的家了!我老了,退休了,每天就在自己的院子里打掃打掃衛生,有什麼高尚的呢?」
老大媽為什麼能四年如一日,在天安門廣場義務撿垃圾?就是因為她有「家」的意識,把天安門廣場當成自己的家。誰不願自己的家整潔美好呢?
有一次,一位中學老師問我:「我的兒子要上初一啦,我是讓他在我的班裡呢,還是跟著別的老師?」我告訴她說,一個人視天下人為自己的兒女, 這不容易做到,反過來,把兒女看成跟天下人一樣, 這也很難做到。但如果做到了,就會產生奇效。如果你把孩子放到你班裡,你應該把別的孩子都看成你的孩子。例如,你的孩子過生日你買了蛋糕,其他孩子過生日你也要買,對待每一個孩子都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你這樣做,你的孩子將來肯定會成才。因為你的孩子有幾十個兄弟姐妹,他心裡裝著幾十個兄弟姐妹,他的心量就大,胸懷寬廣,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所以說他將來肯定會有成就。如果你無此胸懷, 對待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不一樣,這樣你最好別自己教,還是放到別人的班裡比較好。
B. 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的文化精髓是什麼
潘守宇應邀在法雲寺佈道演講《傳統文化浸潤宗教,心懷大愛圓滿人生》
宗教不是宗派的教育,而是終止的教育!所有的宗教追求一個字叫——愛;所有的科學追求一個字叫——真;所有的藝術追求一個字叫——善。這就是普世的文化——真善美。
儒門釋戶道相通,
從來三教一祖風;
紅蓮白藕青荷葉,
從來三教是一家。
佛教講:同船過渡三世修。惜緣才有善緣。
天寶不付於非仁,聖道須傳於賢者。 鳥隨鸞鳳騰飛遠,人效聖賢品自高。我本將心向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天雨大,不潤無根之草道法寬,只渡有緣之人君子不給牛制氣。別想教會豬唱歌,你那是在白費勁,還把豬給惹惱了!如不回頭,誰為你救苦救難?若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 菩薩畏因,俗人畏果!行善不見善,前世有缺欠。做惡不見惡,前世有餘德。勸君莫作惡,業報唯自受,勸君多行善,消業增福德。記得曾有一個佛寺的對聯寫著:如不回頭,誰為你救苦救難?若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 天寶不付於非仁,聖道須傳於賢者。 鳥隨鸞鳳騰飛遠,人效聖賢品自高我本將心向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天雨大,不潤無根之草道法寬,只渡有緣之人。君子不給牛制氣。人要有敬畏之心,敬天命,敬大人,敬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佛是覺悟的人,人是痴迷的佛。《華嚴經》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孟子講:人皆可以為堯舜。maozhu席說:六億神州盡舜堯。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恰是覓兔角。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在靈山塔下修。
聖雄甘地講:沒有奉獻的宗教就是罪惡。《金剛經》上說一切法得成於忍。世界以痛吻我,我將報之以歌。只有經過地獄的磨礪,才能練就創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奏出世間的絕響!終有yi天,你的負擔將變成你的禮物,你受的苦將照亮你的路!
這就是苦海化蓮邦,地獄返天堂。
儒教講仁愛,仁者愛人,己欲達而達人,
佛教講大慈大悲
道教講tianren合一,慈愛,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地藏王菩薩發願:地獄不空,我不成佛。
基督教講上帝愛世人
伊斯蘭教講真主是仁慈的
馬克思主義講: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解放無產階級自己。面對我們的骨灰(舍利),高尚的人,將灑下熱淚!
共產主義社會按需分配,在那裡人們除了受教育就是為別人服務。這就是天堂佛國。
maozhu席講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為人民民服務
這些都是真人見到了宇宙人生的真相
天道就是——無私!利他精神——就是宇宙法則!
曾創立了2個世界500強的企業家稻盛和夫每年都出去托缽修煉,他的的企業文化就是敬天愛人!
黃金非貴書為貴,萬事皆空善不空。命由心造,福自我修。但留方寸地,好與子孫耕。尺宅寸田好治身。都講的一個真理——修心。
宗教精神=共產主義道德=馬克思理論=宇宙的真相:就是利他精神!說有的宗教都追求一個字就是愛(利他),所有的科學都追求 一個字就是真,所有的藝術都追求一個字就是美,這一切一言以蔽之就是愛,只要愛不增加,一切都不 會改變!我肩負著上天的使命:愛人如己;我創造更多財富的目的:是為了造福更多的人!捨得捨得,能舍才能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捨不得。老子說: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簡單來說,意思是「助人者,人恆助之 ;布施者,會有成倍的回報」。將欲取之,必先予之「捨得捨得」,有「舍」才會有「得」。懂得了這個因果,我們才有機會得到錢財。
栽下菩提樹,收獲吉祥花,春天不播種,秋天收獲?我們做了很多事,打工、做生意、偷搶(干壞事)等等,為什麼得不到錢財,就要看看我們有沒有 種「種子」了。不種「種子」就盼望收割,盼望天上掉餡餅,天底下沒有這種好事情! 古語說:君子樂得為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這句話是說明,如果你有種「種子」,就只要靜心等 待機緣的成熟,自然會有所「得」,不需要花很大力氣;有些人不知道自己有沒有種「種子」,只會想 盡各種辦法去求,出十分力,才得一分結果,白白浪費了力氣,冤枉!如果你沒有種「種子」,就拚命 去求,自然不會得到。若果還犯了國法,把自己弄進了牢房那就更「冤枉」了。不明事理真是可怕啊!
沾光沾光,越沾越光。越奸越詐越貧窮,奸詐原來天不容,奸詐若從奸詐得,世間呆漢喝西鳳?明白了以上的道理,我們來研究這個「舍」字。 為什麼心要常「舍」呢?你有沒有見過種地,播一次種一輩子都有得收嗎?不一定吧!有些品種每 播一次只有一次的收獲,如果還要種不同的品種,就要按節氣播種了。明白道理後,我們就要常常播種 ,收獲必定豐富。
人不可能把錢帶進墳墓,但錢可以把人帶進墳墓。一心鑽到錢眼的人不會有錢,想著有錢大家掙的人捨得---舍了就得!得失---得了就失!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道不遠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只有跟上自然的腳步,人內心才是寧靜的,天 道一種重要的法則,也就是宇宙法則:損有餘以奉不足,就是利他精神,也就是敬天愛人,小舍小得, 大舍大得,不捨不得。生命的價值就在於社會因為您的存在而其他人活的更加精彩,這就是符合了天道 的人生價值,成功不是一種目標,而是一種必然結果。 奉獻不等於喪失,只有真正富有的人才能夠奉獻。他人向您索取的越多,越證明您的偉大,當您在奉獻 時您是快樂的,這從側面證明了您是如此的富足啊!
人zui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臨終前他就可以自豪地說:「我已經把自己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zui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奮斗。」學習先賢,生命格局要大,生命取向要高,生命能量要強,生命體驗要深!求百世功、千秋利、萬代名!利他才能因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主持人總結潘守宇老師學術功底扎實,高屋建瓴,將文史哲,真善美,儒釋道,天地人,身家國的智慧與受眾的實際需要有機結合起來,能夠貫穿中西文化,融匯儒家,道家,佛家等,他思考問題睿智深刻,極富洞察力,發人深思。講課氣勢如虹,獅吼hu嘯,引人入勝,有醍醐灌頂,豁然開朗之感,深入淺出,融會貫通,形式活潑,演講即能吸引聽眾,又能讓人深刻思考,從而在愉快的氛圍中提升境界,拓展格局,完善人格,啟迪智慧的目的。
佛教協會邵會長說:今天參加活動的有佛教協會理事以上人員及各佛教場所負責人和全部教職人員,讓我們再次以熱烈的掌聲感恩潘教授的開示開悟,並歡迎潘老師以後經常來給我們弘法佈道!
統戰部孫部長說:潘教授講課啟迪智慧,震聾發聵,破迷開悟,莊重嚴肅,沒有一個人隨意走動,破壞氣場,打破了一往開會自由散漫,懨懨欲睡,精力不集中的陋習。今天時間短,和大家都有聽課意猶未盡的感覺,將再次安排時間,組織更多機關幹部和聽眾,再次請潘教授講課,傳授智慧,提升境界。
縣yi院的楊蘭臣等聽眾都認真做了筆記。
齋飯後出門,遇見兩位打掃衛生的義工:親切地向潘老師打招呼:「潘老師您好,我們打掃著院子的樹葉,還一直回味著老師的講課,我們記住了您說的:掃地掃地掃心地,不掃心地空掃地!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十年,佛在天邊。我們今後將腳踏實地,身體力行,做好每一件事,合掌感恩,阿彌陀佛
法雲寺高僧大德以及宗教協會的人士依依惜別,頻頻揮手,目送老師去,人車背影盡,瀟瀟落葉鳴,講課餘音在,冬日沐春風。
C. 傳統文化 ,聖賢,什麼是聖賢
立志發財,也可以,聖賢中也有立志發財的,比如古代范蠡。他立志發財也善於發財,但他就是古代聖賢(就是今天的文財神)
所謂立志做聖人,只是理想,是志向。與當官發財不矛盾,與智慧聰明不矛盾。只是教我們走正道而已。
D. 聖賢文化與當代幸福具體講什麼意思
古代聖賢的思想文化仍然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
1、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的精華包括先秦儒家思想、孔子的仁與禮、從前孔子時代的禮樂制度到孔子的仁禮思想、孔子的仁、孔子的禮、孔子的孝道、《論語》中的孝、《孝經》論孝、孔子的命觀、孔子命觀形成的背景、孔子命觀的特徵與內涵、"修身俟命論"的人生指導意義、孔子的人生問題論、樂--孔子的人生態度和人生境界、孔子與弟子論志向、立身行事中的言與默、孟子的性善論與孟子的使命、孟子的仁政學說以及荀子的性惡論與禮治說、儒家思想的流變、貫通天人--董仲舒的儒學思想、"性即理"--周、張、程、朱的理學思想、"心即理"--象山、陽明的心學思想、新儒家--西學東漸的文化回應、儒文化圈的崛起--儒學促進現代經濟發展的可能等內容。
2、道家思想
道家崇尚自然,有辯證法的因素和無神論的傾向,主張清靜無為,反對斗爭;提倡道法自然,無所不容,自然無為,與自然和諧相處。
3、(佛)釋家思想
「佛」是一個是大智、大悲(或謂全智、全悲)與大能的人,佛是一個對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有透徹覺悟的人;就是一個自己已經覺悟了,而且進一步幫助其他的人也能夠覺悟,而這種自覺(覺)和覺他(行)的工作,已同時達到最圓滿境地的人。
佛教與其它宗教的不同點:佛不是萬能,佛不能賜我們以解脫,他只能教導我們,我們還是要憑自己的努力才得解脫。佛教要我們修行,追求成佛解脫去西方極樂世界,否則墜入六道輪回。
此外還有法家、墨家等,只是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其他各家漸漸沒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