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孝文化在哪裡開花

孝文化在哪裡開花

發布時間:2023-01-04 11:13:17

⑴ 為什麼要去弘揚「孝」文化呢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百善孝為先,「孝」是我們國家傳統的美德之一,在現在的社會,弘揚「孝」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設越來越輕視的情況下更加的重要。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任務。「孝」文化作為中華文化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何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要求,適應新形勢,探索新途徑,實現新發展。
傳統孝德文化的當代價值,概括起來,一是孝老愛親體現人本思想,是公民道德的基石,二是盡孝講和促進家庭和諧、鄰里和睦,是社會和諧穩定的紐帶,三是孝行天下促進經濟持續發展,是文化推動經濟的有力支撐。現在有許多企業也開始重視「孝」文化在企業文化之中的應用,像佛山市南海可耐爾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就是把「崇孝治企 博仁致遠」做為公司的宗旨。在應對人口老齡化、建設和諧社會的當代中國,以孝老愛親、盡孝講和、孝行天下為主要內容,弘揚孝德文化,倡導孝道風尚,既是文化建設的應有之意,更是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

孝德文化活動要開展得更深入、更感人、更有影響力、更具傳播性,必須堅持群眾性,體現創新性,在活動的組織形式、結合方式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一要探索幹部、職工、教師、學生、市民、農民參與孝德文化活動的有效途徑。組織動員機關幹部、企業職工、學校師生、部隊官兵、城市居民、農村農民,按照自願自主原則確定「我的盡孝日」,填報相關信息,建立專門檔案,以黨政機關、群團組織、學校企業、部隊軍營、街道社區、鄉鎮村組為單位,實行歸口備案管理,日前溫馨提示,日後記錄情況,推動上下共創「人人有盡孝日,日日有人盡孝」的生動局面,形成人人講孝德、天天行孝道的濃厚風氣。二要探索機關團體、企事單位、社會名流、商界精英、私營業主支持孝德文化活動的激勵機制。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要制定激勵社會各界支持孝德文化活動的有效辦法,對出力支持、出資贊助的單位和個人,頒發榮譽證書,給予精神獎勵。在全市上下營造社會各界合力共建孝文化名城的良好氛圍,從而推動孝德文化活動持續開展。三要探索校園文化、企業文化、慈善文化、廉政文化、社區文化、廣場文化、商業文化活動與孝德文化活動的結合方式。孝感轄區的機關、學校、企業、社區、劇院在組織開展文化活動時,既要體現自身特點,也要突出孝德文化內容,使孝德文化成為大眾文化活動的精彩亮點。

⑵ 孝道在中國是怎樣一個存在,與西方的愛父母有哪些區別

一、孝道內涵:

「孝」作為一個倫理觀念正式提出是在西周。在西周,孝的含義有:

1、尊祖敬宗。施孝的方式主要是祭祀,在宗廟通過奉獻供品祭祀祖先,盡孝的對象是死去的人,這帶有一定的宗教形式。

2、傳宗接代。在周朝的人們看來,祖先是我輩的生命之所生,因此,崇拜祖先就是把祖先的生命延續下去,生生不息。總之,西周時期的孝是一種封建宗教倫理。

二、中西區別:

1、傳統不同:

(1)中國的孝講「無違」。魯國大夫孟懿子曾經向孔子請教過關於「孝」的問題,孔子對自己的弟子樊遲說過這件事。孔子的回答,簡單說就兩個字「無違」。意思就是說對於父母盡孝不要超乎禮法,要合乎規矩。

(2)西方親子之間是講平等的,不要求孩子絕對服從父母的意志,而且鼓勵孩子要有獨立見解,不人雲亦雲,要自我選擇、自我發展。



2、養老模式不同:

(1)中西孝文化在贍養父母方面存在的差異,主要由養老模式不同所致。傳統的養老模式極大豐富了中國的孝文化。在中國,幾千年來,贍養的義務主要由子女完成。直到現在,由於人口基數龐大,養老的形式仍然以家庭養老為主。在中國,比西方更為強調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

(2)西方國家,子女並沒有突出的贍養老人的義務。尤其是進入工業社會以來,其父母年邁後,贍養的義務主要靠國家通過社會保障制度來完成。

3、家庭觀念不同:

(1)中國人家庭觀念濃厚,父母在子女身上的付出也是最大的。中國人一般都與父母住得比較近,即使到外地工作,一旦條件允許,便傾向於把父母接到身邊,以盡孝心。

(2)西方國家,子女一旦已經成年,都必須努力自食其力,不需父母過多的付出。子女成年後要獨立在外闖盪,或上學,或工作,他們租房或買房,不願意與父母同住,其父母也絲毫沒有將子女留在身邊盡孝的念頭。

⑶ 談孝的文化(一):孝與愚孝的歷史

孝在中國是原始而長久的情感,體現了人類社會的血緣親情。上古以來,孝便是道德品質的重要衡量標准,對人的價值觀塑造起著重要作用。

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中將孝的起源推至舜的時代。商周是傳統文化的開端和創造時期,也是孝觀念的初步形成和確立時期。西周時,孝的概念被明確提出並作為基本倫理道德的內容。孔子時代將其確立進禮樂制度,豐富和發展了孝文化的內涵。漢武帝將其作為治國理念而加以重視,在魏晉南北朝時又得到深化。而宋代開始走向曲解極端,程朱理學將其納入天理范疇,強調其不可違抗性。官家大力倡行,民間自覺遵從,便成為了古代社會的意識形態。

初經古代帝王的政治化,尤其漢武帝推崇,有了「以孝治天下」的政綱。讀史便知, 愚孝思想從中古社會發函而來,偏離了「正孝」之途。 宋代更是出現「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的觀念,「絕對順從」成為孝的基本表現。元代開始至明清時代,愚孝思想不斷深入。隨著普遍視為美德後,不少人認同模仿又競相攀比,進而再惡化,呈愚化趨向, 明其所以者則稱之為「愚孝」 。

直到晚清民初的近代,人們的自覺性和主體意識不斷增強,糟粕積弊也達到頂峰,傳統孝文化隨之進入否定批判的階段。胡適、魯迅等一批文化先驅者批判愚孝思想,揭露其專制性與絕對性,並開始新型的文化變革。 而在今天愚孝思想仍然可見,束縛和壓迫著人的個性,我們不得不驚覺和反思,知其所以然而不做糊塗人。

本次「愚孝文化」系列共分三篇文章。

1.點擊右邊標題即可閱讀第二篇。 談孝的文化(二): 孔孟提倡盡人之孝道,但絕不為愚孝背鍋 -

2.點擊右邊標題即可閱讀第三篇。 談孝的文化 (三) : 愚孝的危害與啟示 -

⑷ 在現當代形勢下如何繼承和發揚中國孝道文化

首先,孝道文化的核心是敬老養老。作為中華民族普遍認同的優良傳統,它強調幼敬長、下尊上,要求晚輩尊敬老人,子女孝敬父母,愛護、照顧、贍養老人,使老人們頤養天年,享受天倫之樂,這種精神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具有普遍的社會意義。不少有識之士大聲呼籲: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管社會如何進步,社會文明如何發達,這種美德什麼時候都不能丟。否則,就無異於大道廢棄,純朴破產,人心墮落,社會倒退。烏鴉尚有反哺(用口銜食喂其母)之孝;羊亦知有跪乳(小羊吃奶時要下跪在地上)之恩,更何況人乎?試想,父母既有養育之恩,更有數十年如一日的教誨,為人子女者,能不義無反顧予以回饋么?尤其當父母處於垂老之年、貧病交迫之際,不盡子女的孝道,能說得過去么?可惜,這些淺而易見的道理,過去是因受「左」傾思想的奚落、當今是因「金錢至上」而被迫「靠邊」。因此,提倡並弘揚孝道,恢復它的本來面目,應該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基本內容來抓,切實讓孝道文化這一傳統文化在新的形勢下得以發揚光大。

其次,古人把孝道即敬老、愛老、養老列為學校教育和社會教化的一項重要內容,我們一定要繼承發揚這一優良傳統。我們略做考證便可得出結論,古代孝道教育的目標就是,使敬老養老觀念由家庭推廣到社會,並通過社會教化與社會教育的結合,有效地營造了一種尊老敬老的社會風尚,鼓勵人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孝敬父母、愛護子女的道德情操推己及人,尊敬、愛護和關心天下所有的老人和兒童,以推動家庭和諧與社會進步。當代著名作家冰心就非常關心對孩子孝敬父母的教育。她要求,對兒童的教育不能只講大道理,首先要教會孩子如何關心父母、愛護父母。顯見,只有孝敬父母才能家庭和睦;只有家庭和睦才能社會安定;只有社會安定才能經濟繁榮;只有經濟繁榮才能國富民強。很多事例證明,孝敬父母絕不是一件小事情!孝敬父母的教育是最基礎的道德教育。一個孩子,如果連養育自己的父母都不關心、不照顧、不尊敬、不愛戴,怎麼能去愛他人愛集體呢?如果一個孩子對生身父母都沒有深厚的情感,怎麼能升華出高尚的愛國之情呢?這方面,有不少小學學校開展了以「五心」教育活動為主題的傳統美德教育系列活動(忠心獻給祖國,愛心獻給社會,關心獻給他人,孝心獻給父母,信心留給自己),他們通過「五心」系列教育活動使學生胸懷大志,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具有社會責任感和為社會服務的精神。他們根據不同年齡學生的特點提出不同的德育要求,以年級為單位開展「孝心獎章」爭章活動。這一活動在社會上引起了良好的反響,也是傳統孝道文化在新形勢下得以弘揚的有力證明。

其三,弘揚孝道文化,提高全體國民的基本道德素質,是當代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從我國的現實情況看,孝道也是形成現代人際關系和諧的價值淵源,還可以說是保持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事親行孝,歷來是做人的根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家庭和睦、社會安定、民族團結的基本要素。孝道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愛國主義情懷的感情基礎和道德基礎。古代的孔孟儒學提倡的孝道,已不僅僅是一種通過行為表現出的人倫道德,而且還是一種社會性行為,行孝者對社會公德負責,肩負著社會責任。從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求和面臨的現實看,正處在傳統走向現代化的轉型期,伴隨改革開放的步伐,舊的道德規范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相適應的矛盾正日益碰撞、磨合,重塑與重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道德文化體系和體現時代精神的倫理精神,是每一個中國人所面臨的道德選擇。傳統孝道文化中倡導的重根源、主入世的精神,對加強中華各民族的團結、齊心協力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起著溯宗歸祖和凝聚性的作用。我們應該認識到這是當代社會公民道德教育的最佳切入點和出發點。盡管在當代社會,人們似乎更加註重社會角色和社會道德,而不甚重視其家庭私德,這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中國古代視孝道為一切道德之基本,是一種更為深刻而淵源的思想觀念,是一種不宜移易的理念。現在有些人,父母生前不孝敬,等到老人死後卻大辦喪事,有權有勢者甚至圈地築墳,車隊簇擁,絡繹不絕,連日宴席,以顯示其能「光宗耀祖」。這決不是什麼孝道,而是借著父母的牌位顯示自己的「榮耀」。這種現象是對傳統孝道文化的歪曲和瀆褻!而通過對這種「孝道」的批判,也正顯示弘揚孝道文化的重要性和社會意義。

其四,在我國進入人口老齡化的今天,倡導孝道文化具有深遠的社會意義和現實的指導意義。目前,我國的老年人口已逾1.3億人,約占總人口的11%以上,尤其是,我國的老年人口基數大、來勢迅猛,是在「未富先老」的情況下迎來了人口老齡化。據有關資料預測,到2025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達2.8億,約占總人口的20%,80歲以上的老年人數也將達2500萬人。到那時,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將相當於美國的總人口,兩倍於日本的總人口,其中80歲以上的老年人也將超過澳大利亞的總人口。可見,如何安排和解決好億萬老年人的養老問題,將是我國21世紀的重大戰略任務之一。為此,我們略做分析便知在我國倡導和弘揚孝道文化的重大意義。

中國的養老方式是以家庭養老為主,這是幾千年形成的傳統模式。中國的老年人口70%以上還生活在農村,大多數老年人的生活保障能力還比較低,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還必須依靠家庭成員的扶助而安度晚年。他們不僅需要物質上的幫助,生活上的照料,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家庭養老是我國普遍認同的養老模式,它賴依存在的思想基礎就是傳統的孝道觀念。當然,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隨著改革開放形勢的發展,我國家庭養老的功能有日益弱化的趨勢,傳統的孝道觀念也開始淡化,歧老、虐老的事件也不時發生。在這樣的情況下,宣揚傳統的孝道文化,積極倡導尊老、敬老、助老的傳統美德,將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這方面,黨和國家已經認識並採取了積極的舉措。如1996年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以法律的形式對敬老養老的要求進行了具體的規范。2001年9月中共中央頒布的《公民道德實施綱要》,提出了「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把尊老愛幼作為每一個公民的基本道德。最近,黨的十六大報告中也指出,「堅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實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因此,在新的形勢下,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的孝道文化,也是貫徹江總書記提出的「以德治國」戰略思想的具體體現。這對於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有效地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等,都將具有深遠的社會意義和現實的指導意義。

⑸ 「孝」在儒家人格美學中有怎麼樣的地位,是如何表現的呢

中華文化幾千年的歷史,幾乎從教育的發源之初,孝就是所有文化的核心,中國人的孝幾乎貫穿了整個人類的歷程。那麼“孝”在儒家人格美學中有怎麼樣的地位,又是如何表現的呢?我們知道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德育,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德和孝佔了很大一部分,可以說以德為基礎的孝占據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地位,其他所有的人才培養方案都是以德和孝為基礎的。孔子的教育目的是培養德才兼備的君子,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孝之於國家和人才的重要性。

孝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是我們民族應該珍惜的寶藏。孝在如今也占據著中華民族的文化一角,從當今的教育制度,培養目標和社會傳承以及流傳的風俗都可以看見孝在當今社會的表現。父母在,不遠游是一種孝,常回家看看也是一種孝,即便是簡單地為家人做一頓飯也是孝,願身為子女的你,不論在這個世界的哪一角,都能不忘自己的根。

閱讀全文

與孝文化在哪裡開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1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2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