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二胡在風水裡代表什麼
二胡屬於多弦的樂器,比較早期的樂器,代表著古代的文化智慧,在風水裡沒有這種說法,不需要去關注!
Ⅱ 二胡是一個民俗嗎
二胡是民族樂器……是一個名詞。而民俗指的是⑴人民的風俗習慣⑵民眾的生活、生產、風尚習俗等情況。⑶民眾,百姓。
二胡又名「胡琴」,唐代已出現,稱「奚琴",是北方的民間樂器。一般認為今之胡琴由奚琴發展而來,現已成為我國獨 具魅力的拉弦樂器。它既適宜表現深沉、悲凄的內容,也能描寫氣勢壯觀的意境。
二胡是中華民族樂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樂器(擦弦樂器)之一。唐朝便出現胡琴一詞,當時將西方、北方各民族稱為胡人,胡琴為西方、北方民族傳入樂器的通稱。至元朝之後,明清時期,胡琴成為擦弦樂器的通稱。
以上來自網路二胡【http://ke..com/view/3177.htm】
民俗,即民間風俗,指一個國家或民族中廣大民眾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於人類社會群體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時代和地域中不斷形成、擴大和演變,為民眾的日常生活服務。民俗就是這樣一種來自於人民,傳承於人民,規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為、語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
以上來自網路民俗【http://ke..com/view/246974.htm】
Ⅲ 二胡身上的中國文化
二胡是我國封建時期很流行的樂器之一,跟古琴、古箏、簫、笛等樂器都是文人雅客之首選。
二胡始於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最早發源於我國古代北部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那時叫「奚琴」。宋朝學者陳蜴在《樂書》中記載「奚琴本胡樂也……」唐代詩人岑參所載「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的詩句,說明胡琴在唐代已開始流傳,而且是中西方拉弦樂器和彈拔樂器的總稱。
到了宋代,又將胡琴取名為「嵇琴」。宋代末學者陳元靚在《事林廣記》中這樣記載: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宋代大學者沈括在《補筆談·樂律》中記載:「熙寧中,宮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進酒而一弦絕,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終其曲。」說明在北宋時代已有很高的演奏水平。徐衍為皇帝大臣們演奏」嵇琴」時,斷了一根弦,仍然用另一根弦奏完曲.沒有嫻熟的技藝是做不到的。後來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又記載「馬尾胡琴隨漢東,曲聲猶自怨單於。彎弓莫射去中雁,歸雁如今不寄出。」說明在北宋時已有了馬尾的胡琴。
元朝《元史·禮樂志》所載「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顧龍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馬尾」進一步闡述了胡琴的製作原理。到了明清時代胡琴已傳遍大江南北,始成為民間戲曲伴奏和樂器合奏的主要演奏樂器。
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為二胡。半個多世紀以來,二胡演奏水平已進入旺盛時期。劉天華先生是現代派的始祖,他借鑒了西方樂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膽、科學地將二胡定位為五個把位,從而充擴了二胡的音域范圍,豐富了表現力,確立了新的藝術內涵。由此,二胡從民間伴奏中脫穎出來,成為獨特的獨奏樂器,也為以後走進大雅之堂的音樂廳和音樂院校奠定了基礎。
總之一句話,它出自於民族之中、演變於民族之中、發展於民族之中。
Ⅳ 二胡是民族樂器嗎
是
二胡 - 簡介
二胡[二泉映月]
二胡又名「胡琴」,唐代已出現,稱「奚琴"」,宋代稱「嵇琴」。一般認為今之胡琴由奚琴發展而來,現已成為我國獨 具魅力的拉弦樂器。它既適宜表現深沉、悲凄的內容,也能描寫氣勢壯觀的意境。
二胡是中華民族樂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樂器(擦弦樂器)之一。唐朝便出現胡琴一詞,當時將西方、北方各民族稱為胡人,胡琴為西方、北方民族傳入樂器的通稱。至元朝之後,明清時期,胡琴成為擦弦樂器的通稱。
意境深遠的《二泉映月》 、催人淚下的《江河水》 、思緒如潮的《三門峽暢想曲》 、宏偉壯麗的《長城隨想》協秦曲等都是其優秀的代表性曲目。 本世紀二十年代,二胡能發展成為獨奏樂器和華彥鈞(阿炳)、劉天華的貢獻是分不開的。通過許多名家的革新,二胡成為一種最重要的獨奏樂器和大型合奏樂隊中的弦樂聲部重要樂器。
二胡形制為琴筒木製,筒一端蒙以蟒皮,張兩根金屬弦,定弦內外弦相隔純五度,一般為內弦定d1,外弦定a1,其演奏手法十分豐富,左手有揉弦(吟音)、泛音、顫音、滑音、撥弦等;右手有連弓、分弓、頓弓、跳弓、顫弓、飛弓、撥奏等。二胡一般定弦為d1、a1,有效音域達三至四個八度。
二胡 - 歷史
二胡始於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最早發源於我國古代北部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那時叫「奚琴」。宋朝學者陳蜴在《樂書》中記載「奚琴本胡樂也……」唐代詩人岑參所載「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的詩句,說明胡琴在唐代已開始流傳,而且是中西方拉弦樂器和彈拔樂器的總稱。
到了宋代,又將胡琴取名為「嵇琴」。宋代末學者陳元靚在《事林廣記》中這樣記載: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宋代大學者沈括在《補筆談·樂律》中記載:「熙寧中,宮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進酒而一弦絕,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終其曲。」說明在北宋時代已有很高的演奏水平。徐衍為皇帝大臣們演奏」嵇琴」時,斷了一根弦,仍然用另一根弦奏完曲.沒有嫻熟的技藝是做不到的。後來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又記載「馬尾胡琴隨漢東,曲聲猶自怨單於。彎弓莫射去中雁,歸雁如今不寄出。」說明在北宋時已有了馬尾的胡琴。
元朝《元史·禮樂志》所載「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顧龍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馬尾」進一步闡述了胡琴的製作原理。
到了明清時代胡琴已傳遍大江南北,始成為民間戲曲伴奏和樂器合奏的主要演奏樂器。
樂器歷史
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為二胡。半個多世紀以來,二胡演奏水平已進入旺盛時期。劉天華先生是現代派的始祖,他借鑒了西方樂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膽、科學地將二胡定位為五個把位,從而充擴了二胡的音域范圍,豐富了表現力,確立了新的藝術內涵。由此,二胡從民間伴奏中脫穎出來,成為獨特的獨奏樂器,也為以後走進大雅之堂的音樂廳和音樂院校奠定了基礎。
新中國成立以後,民族、民間音樂發展很快,為了大力發掘民間藝人的藝術珍寶,華彥鈞、劉北茂等民間藝人的二胡樂曲經過整理被灌成唱片,使二胡演奏藝術如雨後春筍迅猛發展起來。
上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先後涌現了張銳、張韶、王乙等為代表的一批二胡教育家和演奏家,在他們的影響下,又培養出了新的二胡演奏家閔惠芬、王國潼等。二胡作曲家劉文金的《長城隨想曲》等將二胡的性能超常發揮,並刻意創新,使二胡煥發出新的生機和異彩。
二胡 - 起源
據《中國文化史三百題》提供資料,宋代是外來樂器與中原文化融合發展的第二階段。宋元明清時期,隨著戲曲、曲藝的發展,民間樂器隨著「勾欄」「瓦舍」的興起而發展了自己的伴奏樂器。其中最主要的樂器是源自蒙古、西域的馬尾胡琴(又稱二弦琴),經與前朝留下的嵇琴、軋箏融合,創制出新穎的胡琴。這一樂器充分標志中國弓弦樂器走向成熟。後來,由於地方戲唱腔風格需要,胡琴又逐漸分化,出現配合秦腔、豫劇需要的板胡,京劇、漢劇需要的京胡、京二胡,河南墜子需要的墜胡,廣東粵劇需要的高胡,潮劇需要的椰胡,湖南花鼓用的大筒,蒙古說唱用的四胡,川劇用的蓋板子,河南越調用的四弦,福建莆田戲用的枕頭琴,侗戲用的牛腿琴,壯劇用的馬骨琴,晉劇用的二股弦等等弓弦樂器。所以,二胡實際上是這眾多的弓弦樂器中的一種,它的得名遠遠後於胡琴。所以說「二胡」始於唐朝是不準確的,應該說「胡琴」始於唐朝。
二胡 - 構造與功能
二胡的構造比較簡單,由琴筒、琴桿、琴皮、弦軸、琴弦、弓桿、千斤(千金)、琴碼和弓毛等組成的,另外還有松香等附屬物。 二胡構件由九個主要部分組成,其功能分別介紹如下:
一、琴筒是二胡的共鳴箱,琴桿是支撐琴弦、接指操作的重要支柱。
琴筒
琴筒是二胡的共鳴筒,多用紅木、紫檀或烏木製成,也有用花梨木或竹子做的,七十年代並開始使用低發泡(ABS)材料模壓成型。其形狀主要為六方形,長13 厘米,前口直徑(對邊)8.8 厘米。有些地區則製成圓形或八方形。筒腰略細,筒後口敞口或裝置開有各種式樣花孔的音窗。琴筒起擴大和渲染琴弦振動的作用。
琴筒前口蒙皮,叫琴皮,也叫琴膜,它是二胡發聲的重要裝置。普及式二胡為蛇皮,中高檔二胡多為蟒皮。蛇皮鱗紋細密,紋路排列規則,並富有韌性,但質地較薄。音質易受氣候、室溫等因素的影響。蟒皮鱗紋粗而平整,色彩對比協調,厚度適宜而有彈性,不易受蟲蛀,發育共鳴較好。蟒皮又以肛門一帶地方的最為理想,這個地方的蟒皮適應性廣、發音渾厚圓潤,並且性能穩定。新買的二胡無論是蛇皮的還是蟒皮的,發音往往空而帶沙,並且把住上下端的音量懸殊較大。這是琴皮振動還不夠協調的緣故,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拉奏後,琴皮的振動才有可能逐漸變為常態。
琴皮
琴桿也叫「琴柱」,是支撐琴弦、供按弦操作的重要支柱,全長81 厘米,直徑約為0.55寸。頂端為琴頭,上部裝有兩個弦軸,下端插入琴筒。琴頭呈彎脖形,也有雕刻成龍頭或其他形狀的。衡量一把二胡的發音純凈與否與琴桿材料的選擇有很大關系,通常把紅木視為上品,烏木的也不錯,其它木材的就要遜色一等了。選擇時除了要仔細辨別琴桿的製作材料外,還要兼顧到質地緊密。木射線細密而均勻,無節、無疤,無明顯裂痕,有一定光亮度等。
二、琴軸用來調節二胡的音高
二胡的定弦音高主要是靠琴軸來調節。琴軸的類型有銅軫和木軫。琴軸就是與琴桿相互垂直那兩個猶如圓錐體的部件,木質,前端細小,有一穿弦小孔,中間漸大,後端最大。軸後段外表刻有若干直條瓣紋,軸須加飾,用多層骨質與木質片粘合。它們與琴筒相對,上面的一個叫內琴軸,拴內弦,朝下的一個叫外琴軸,拴外弦。內外琴軸相距約為0.26尺。外琴軸距琴筒一般為1.45尺,這是二胡區別於大胡、中胡、高胡、板胡、京胡等"同族"樂器的顯著標志之一。
琴軸
傳統的琴軸是一個整體,納外琴軸分別橫插在琴桿上方指定的圓孔內,相應的琴弦直接纏繞在"出口"一端的末梢上。這種琴軸調弦的活動范圍大,並能儲存多餘的琴弦線段,有利於琴弦的充分利用。但這種琴軸對材料的選擇較為考究,多用黃楊木或黃檀木製成,與琴桿的接觸面既要嚴密合縫,又要保持必要的松動,否則不是匿藏著極弦跑音的隱患,就是操作不自然。 六十年代初,二胡開始裝置螺絲弦軸(又稱直行銅軸),外觀上既保持了原來的民族形式,又克服了擰轉費力、容易跑弦和日久損裂琴桿的缺點。如今市上出售的中高檔二胡,其琴軸多為機械螺旋軸。
三、千金用於扣住琴弦
千斤線
琴桿上扣住琴弦的那個裝置叫千金,千金一般是用銅絲或鉛絲製成:"S"形的鉤,再用絲弦或其它線繩套住這鉤的一端並系在琴桿上,也有用絲弦、尼龍線或布條、皮條等直接把琴弦拴在琴桿上的。後面這種形式的千金其音質不夠十分理想,因為內外弦被擠壓得太近,使琴弦的充分很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牽制,不注意還易發生"碰弦"的現象。
千金不可系得太長,也不可系得太短,合適程度要看演奏者指頭的長短和琴桿的粗細。也就是說,指頭長,琴桿細可將千金適當的放鬆一點;指頭短、琴桿粗就酌情系緊一點。一般來說,琴弦距琴桿的寬度掌握到0.7寸左右較為適宜。千金在琴桿上的位置應求得大體固定,不可經常的移上移下。
有些初學者喜歡拉高音,把千金一個勁的往下移。這樣的"高音"音質很差,不但不利於運指的全面訓練,而且有損於正常音高觀念的培養。一般來說,千金應固定在距琴馬1.3尺左右的位置上較為適宜。
四、琴馬是聯結琴皮琴弦的樞紐
琴碼
琴馬雖小,但它卻是聯結琴皮琴弦的樞紐。它的作用是把弦的振動傳導到蟒皮上。因此,琴馬的選料、形狀以及在琴皮上的安放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二胡的音質。
為了求得二胡聲音的改善,發音沙啞的二胡採用紙馬(即用牛皮紙或其它硬紙捲成嚴實的簡狀),聲音就要顯得
柔和一些:發音沉悶的二胡改用竹馬,就可使聲音變得較為響亮,適合演奏活潑輕快的曲調,發音單調的二胡採用金屬彈簧馬,就可使發音變得較有共鳴。 此外,象高粱秸稈、火柴簽、鉛筆(最好將筆芯抽掉)等材料製作的琴馬也能改善一些二胡的音質,但中高檔二胡還是宜用特製的木馬,木馬是用松節木做的,音色淳厚柔美,失真度小。另外還有鋼絲馬,但使用很少。
如果是自己製作琴馬,要注意到它的特有形狀.不宜過長、過短、過高、過矮,因為這樣都不利於琴皮振動的性能發揮。雖說一些發音沙啞的二胡,適當增長琴馬,音質還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音量卻大為削弱了。一般來說,琴馬長約0.4寸,高約0.25寸較為適宜。如果是竹製或木製琴馬,當中最好挖空成拱橋形。
五、弓子用於拉奏二胡
弓子
弓子由弓桿和弓毛構成,全長76 厘米,弓桿是支撐弓毛的支架,長度2.4尺,用江葦竹(又名幼竹)製作,兩端烘烤出彎來,繫上馬尾,竹子粗的一端在弓的尾部,馬尾夾置於兩弦之間,用以摩擦琴弦發音。
弓毛多為馬尾,也有用尼龍絲仿製的。有些簡易二胡是用尼龍線來代替弓毛,這種音響效果較差。
衡量弓毛能否經久耐磨,主要看弓毛是否排列得整齊平展,長度一致,粗細均勻。好的弓毛要求無斷頭、無纖柔、無蓬亂纏絞等。選擇弓桿要注意長度符合標准,還要兼顧到質地堅實、老化、粗細協調、勻稱、中段不呈弧形,與弓毛相互平行等情況。這樣的弓子彈性適中,操縱順手,易於控制。
有的初學者把京胡的弓子拿來換在二胡上,這是不合適的。京胡弓子一般都較短,在二胡上拉奏沒有迴旋餘地,是不符合二胡演奏需要的。
現在市面上出售的中高檔二胡的弓子多為松緊調節弓,它是在持弓一端裝有機械螺旋裝置,可根據演奏需要把弓毛調節到合適的松緊程度。但不可調得過松過緊,過松使弓子失去了應有的彈性,不易於操作;過緊則發音生硬,缺乏含蓄內在的成份,同時還容易使弓桿變形。
六、二胡的音響來源於琴弦的振動
二胡的聲源來自於琴弦的振動。 過去二胡大多用絲弦,由於絲弦具有伸縮性大、壽命短、發音不夠清越細膩等缺點,它已逐漸被鋼弦所淘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鋼絲弦使用日益普遍。配套的二胡鋼弦應是一粗一細,粗的一根稱作內弦(也叫老弦),細的一根稱作外弦(也叫子弦)。內外弦分別系在相應的琴軸上,一般是先上內弦,再上外弦。選購琴弦一定要注意配套,不可兩根弦都為內弦或外弦,弦徑也不可懸差過大,更不可用其它彈撥樂器的琴弦來代替二胡弦。
內外弦採用同樣粗細的,就會產生兩弦張力不平衡,發音不協調,靈敏度差的問題;內外弦粗細比例過於懸殊。就會產生音色不統一,影響按指的問題;用彈撥樂器的琴弦來代替二胡弦,發音空而沉悶,失真度大,完全不符二胡的發音需要。
七、松香的作用是增大弓毛對琴弦的摩擦
松香的作用是增大弓毛對琴弦的摩擦。以經過提煉的透明色塊狀松香為最好,油松上分泌凝固成的天然結晶松脂也可代用。
民間流行的打松香方法是:事先將一竹片劈一裂縫,接著把松香夾於當中。然後用火點燃竹片,使松香燙化後滴在琴筒上。這種方法稱為"燙香"。燙香對於拉奏雖然較為方便、省事,但有礙於某些運弓技法的性能發揮,同時琴筒琴皮也顯得不夠清潔。
現在較為普遍流行的是"擦香",擦香即用松香直接在弓毛上來回的反復擦拭。這樣擦一次松香後至少能拉一個鍾頭。實踐證明,剛"擦香"後奏出的琴聲並不十分理想,要在拉奏兩三分鍾後琴聲才逐漸轉為常態,擦香時,用力不可太重,以免擦斷弓毛。
Ⅳ 二胡的文化內涵體現在哪幾方面
(一)優美獨特的音色魅力。
音色即音品,是樂音在音高和強度之外的另一種屬性。各種樂器都有自己特殊的音色,例如古琴飄逸秀麗、深邃幽遠,笛子穿石裂雲、悠揚清亮.而深沉蘊藉、陰柔敦厚則是二胡傳統音質的最大特色。這主要緣於其特殊的構造所致,二胡的琴弦懸空而無指板、弓子置於兩弦之間、琴筒由蛇皮蒙制而成,演奏時通過馬尾弓子磨擦琴弦及蛇皮音箱振動來發出樂音,這些特殊的物質基礎和構造,決定了二胡獨特的音色魅力:一是以細膩、纏綿、哀戚、柔美而聞名於世。二胡的音色天生具有一絲憂郁、內斂的氣質,音域往往處於聽覺界限的最中心部位,彷彿琴弦與心弦是一脈相通的,絲絲入扣的樂音簡直能直接滲進聽者的靈魂。《二泉映月》如用小提琴拉,音質薄而輕浮,總感覺少了種膠質般的凝重,缺乏二胡曲攝人心脾的那份蒼涼;二是具備獨特的仿聲功能。《空山鳥語》里此起彼伏的各種鳥叫聲、《賽馬》中賓士的馬蹄聲、《賓士在千里草原上》那戰馬振鬃長嘶的鳴叫聲,募盡形態,惟妙惟肖。二胡更接近人聲,閔惠芬演奏《寶玉哭靈》、《憶秦娥》,《逍遙津》、《珠簾寨》時,把徐玉蘭的豪爽率真、高慶奎的慷慨激憤、張君秋的哀怨悲傷、余叔岩的低徊婉轉等四種唱腔,演繹得栩栩如生,將二胡獨特的音色魅力發揮到了極致。
(二)雅俗共賞的審美價值。
由於歷史的偏見,二胡曾在極其漫長的年代裡以俗文化的姿態流落在民間,甚至成為權貴階層鄙視底層的一種睥睨之物,「討飯胡琴隔壁聽」,二胡之「俗」曾經是何等讓人心酸。但歲月的風塵終究難掩其奪目的藝術華彩,上世紀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二胡藝術的生命張力在俗與雅兩個坐標系裡都得到全新的延伸發展。一方面由於其固有的低廉便攜的物理特性、長於抒情的藝術特性,真正成了廣大群眾喜聞樂見、耳熟能詳的文娛形式,在大眾音樂生活中佔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只要是民樂演出,絕對是「少了這個金珍菜,就辦不成八大碗」。另一方面,由於專業創作、演奏人才層出不窮,專業教育、理論研究領域碩果累累,其「雅」的潛質也逐步得到充分的發掘和展示,不僅在國內形成了一個有影響、有特色、體系嚴謹、專業性強的龐大音樂群體,更在世界音樂舞台上擁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日本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曾在聽了《二泉映月》後感動得潸然淚下,表示「這種音樂只應該跪著聽」,二胡之「雅」,又是如此令人驕傲。
(三)底蘊豐厚的民族特色。
紮根於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肥沃土壤,二胡的發展和演變,既是一種藝術現象,也是一種文化現象。中國傳統音樂是在以黃河流域為中心的中原音樂和邊疆四域音樂以及外國音樂的交流融合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民族音樂也正是由作為主流的漢族音樂文化,與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外國音樂文化數千年來不斷相互交融的輝煌成果。作為中國弓弦樂器的主要代表,二胡在在眾多的地區和文化中繁衍發展,其形制、風格、技法以及曲目作品方面的演變,都凝聚著民族心理、社會文化、時代精神交相輝映的力量,折射出中華民族豐厚的民族底蘊和傳統的人文精神,成為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代表和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二胡形制的完善、風格的創新、技法的革新,都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二胡作品的內涵更是中國近現代史發展的見證和依據,如《光明行》《洪湖主題隨想曲》《陝北抒懷》等大量以歷史事件為背景的作品,記載了中國人民不屈的奮斗歷程和頑強的拼搏精神。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如今二胡以其濃郁的民族審美特性,贏得了世界性的廣泛認同和贊譽,為全世界人類的靈魂拉近了距離,成為世界音樂苑林中最富中國特色的一枝藝術奇葩。
Ⅵ 二胡算不算國粹國粹有哪些
二胡不算國粹。中國的國粹有很多,其中譽滿中外的中國京劇、中國武術、中國書法、中國醫學、中國國畫、中國圍棋、中國象棋、中國古琴。
樂器中屬於國粹的是古琴。
古琴是中國「琴棋書畫」四藝之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文化淵源貫穿「道儒釋」,被譽為「哲學性的藝術」。
琴是中國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樂器,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之說。被文人視為高雅的代表,亦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自古以來一直是許多文人士大夫,帝王將相,高道大儒必備的知識和必修的科目。
伯牙、鍾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傳至今;琴台被視為友誼的象徵。大量詩詞文賦中有琴的身影。現存琴曲3360多首,琴譜130多部,琴歌300首。主要流傳范圍是漢字文化圈國家和地區,如中國、朝鮮、日本和東南亞,而歐洲、美洲也有琴人組織的琴社。
(6)二胡代表什麼文化擴展閱讀:
中國京劇、中國武術、中國書法、中國醫學,被世人稱為「中國的四大國粹」。
京劇也稱「皮黃」,由「西皮」和「二黃」兩種基本腔調組成它的音樂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調(如柳子腔、吹腔等)和崑曲曲牌,是近代中國戲曲的代表。
武術其內容是把踢﹑打﹑摔﹑拿﹑跌﹑擊﹑劈﹑刺等動作按照一定規律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種攻防格鬥功夫﹑套路和單勢練習。武術具有極其廣泛的群眾基礎﹐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不斷積累和豐富起來的一項寶貴的文化遺產。
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漢字書法為中國獨創的表現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漢字在漫長的演變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一方面起著思想交流、文化繼承等重要的社會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造型藝術。
中醫指中國傳統醫學,又稱漢醫、漢方,日本人稱之為「漢方醫學」。中醫葯是中國古代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慢慢開始被大多數當代中國人民所接受,同時在國際上也有著越來越重大的影響,漸漸開始深受世界人民的熱愛和歡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粹
Ⅶ 如何理解「二胡是中國最接近音樂的樂器,二胡是為音樂生的」
二胡音色具有濃郁的民族風味,悲時猶如杜鵑啼血,烈時好似萬馬奔騰,其哀婉剛毅無所不能的表現力受到很多人喜愛。它是我國最接近人聲,最具有表現力的拉弦樂器。
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偉大的、歷經戰火與摧殘,但又始終能夠再次崛起的國家而言,二胡的悲愴代表了對歷史的傷感與懷念,二胡的剛毅又代表了一種不屈與倔強,是奮進與懷舊的結合,是悲傷與剛毅的代表,在所有的樂器中,沒有一種樂器能夠同時具有這兩種特性。
同時,二胡在國外基本沒有類似的樂器,是最中國化的樂器之一,在民間也最具普遍性和代表性,因此是最適合中國的。
花有國花,鳥有國鳥,樂器中若要評出這個級別的,在中國,那就該是二胡了。
二胡不能算漢族人的發明。但漢族人接受了它,就好像早已有之,就好像是從自身生發出來的,以至於人們忘了它的來處。
二胡,兩根弦。不可謂少,弦樂器中有一根弦的,竹片輕撥,滿夠用的;也不可謂多,樂器中三弦、六弦、二十五弦、六七十弦,也並不顯累贅。這讓人想起那句「夔憐玄,玄憐蛇」的老話。
二胡是悲哀的樂器。這是一種對世事洞察的悲哀,就藏在兩根弦里,輕輕拉動,就流出來了。我相信在二胡身上一定有一個悲哀的故事。故事悲哀,卻不讓人流淚。讓人流淚的故事不是最悲哀的故事,最悲哀的故事讓人流不出淚來,只能沉默。
二胡不宜合奏,合奏,則沒了二胡。二胡如一個思想者,思想者只能孤獨,獨自去思考整個人類的事。歷史上有沒有過二胡合奏,我不知道,「文革」時倒是聽過,覺得合奏得沒什麼特色,反倒淹沒了個體,整個把二胡淡化了。淡化了,卻也沒淡化出多少高興,二胡特有的憂郁,仍一絲絲、一縷縷地飄盪、夾纏在里頭。製作者可能想要一種熱鬧。但二胡不是為熱鬧來的。二胡可以由二胡伴奏,一把也行,兩把也可以。但不能合奏,二胡不是用來合奏的。
二胡不宜演奏歡樂的曲子,即使演奏也很勉強,彷彿苦惱人的強顏歡笑。二胡是從黑夜裡來的,就像劉天華的那首《光明行》,我以為這是一部以黑夜為大背景的作品,它受不了這黑夜的沉重,要去尋找光明。
二胡不宜敘事,它只能用音樂的語言說話。有兩首曲子,一首好像跟草原上的一種盛會有點關系,一首好像是在介紹一次縱馬巡邏,都很生硬,彷彿是一個習慣了沉默的思想者在被迫說著一些他不願說或不熟悉的事情。
二胡不宜仿聲,它學什麼都學不像的,它只是它自己。硬逼它學,會透出一種壓抑,一種委屈,而且會使它之所學添上一絲悲涼。戰馬,驍騰奮起之前的振鬣長鳴,到了二胡這里,卻似靈魂遭到了棄置,找不到英雄。二胡也從天地間有所吸納,吸納之後,演奏出來,已是它自己的聲音,已是音樂的聲音了。二胡是中國最接近音樂的樂器,二胡是為音樂生的。
二胡不能代替別的樂器,別的樂器也不能代替二胡。小提琴移植過二胡,但有二胡的時候,小提琴還沒有來,它對這方天地還不可能有很深的了解。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經二胡拿來,音符節奏幾乎全沒什麼變化,但一上來就籠罩著一種宿命的陰霾,彷彿從一開始就看到了結局。當演奏到小提琴大悲大痛的地方,二胡已經痛苦得麻木,只能殘忍地把音樂繼續下去。
想起了二胡,就想起了二胡曲《二泉映月》。《二泉映月》是因二胡而生的,二胡是為《二泉映月》而來的,它們是一件事物的兩個名字,就像一個人和他的思想。古往今來,還沒見過有哪一首樂曲能和一種樂器結合得這樣緊密,它們互相通過對方完成了自己。《二泉映月》像一條沉重徐緩的河,低沉地唱著一支和人類有關的歌。它知道這世上只有一種現實,它知道黑夜下面是命運,命運下面是捆縛,捆縛下面是生命,生命下面是靈魂,一次次站起來,一次次撲倒,扭動著,掙扎著。這是只有二胡才能感覺到的,這也是只有二胡才能演奏得出來的,也正因為這樣,二胡很好地完成了它來到這世上的一項最重要的任務。即使以後二胡再沒有什麼創作,即使以後這世上再也沒有二胡,也已經足夠了。《二泉映月》,是二胡曲中最好的一首,也是中國歷史上音樂作品中最好的一部。一首樂曲,不可能永遠把人們抓住,它要時常把人們釋放出來,讓他們有所喘息。但它卻永遠彌漫在天地之間,充盈於宇宙之內,與世界同在。
學鳥叫,學雞啼,學馬鳴,學人笑,這都只是一些小小的技巧。笙太平庸,嗩吶太俗,笛子也太稚嫩。楊琴柳琴是平常庸眾的,紫簫琵琶是文士歌者的,古箏古琴是閑人雅士的。只有二胡,只有二胡是整個人類的。
二胡只有兩根弦,不能再多了,就像它的身後有兩條河流,一條是長江,一條是黃河。
Ⅷ 二胡是胡人文化還是華夏文化
二胡名字是胡琴,胡是外來的意思,胡琴就是胡人傳過來的琴,胡琴大約是唐代傳入中國,二胡是近代的名詞,與道家的關系嘛,說不好,就像二胡本身是胡人樂器,現在卻稱之為民樂,不正說明我大中華文化是兼容並蓄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