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到2035年我國要建成什麼樣的國家
建成創新國家,現代化國家,法制國家,綠色國家,文化、教育,人才,體育、健康強國,更加開放,人民收入提高,生活更幸福。總體目標還是比較宏觀的,這讓我們對未來有個大致的概念。
1、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將大幅躍升,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將再邁上新的大台階,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
2、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
3、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
4、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
5、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6、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明顯增強。
7、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
8、平安中國建設達到更高水平,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
9、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Ⅱ 我國要在什麼時候建成文化強國
年我國要在2035時候建成文化強國。根據規劃《建議》,到2035年,我國將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規劃《建議》還專門用一部分對文化建設進行部署,指出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並從三個方面入手,部署了未來文化建設的重點任務。
建成文化強國具體戰略
要切實搞好宣傳思想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實事求是.要在堅持社會效益第一、弘揚主旋律、深入調查研究的前提下,按照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區分類別、區別對待的原則,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不斷做大做強文化產業。
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形成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推進文化科技創新,擴大文化消費,使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產業之一,不斷開辟文化產業的國內外市場,不斷擴大中國文化的影響力。
Ⅲ 到2035年我國要建成什麼樣的國家
2035年中國將建成文化強國。根據規劃《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到2035年,我國將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
規劃《建議》還專門用一部分對文化建設進行部署,指出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並從三個方面入手,部署了未來文化建設的重點任務。
1、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具體任務包括,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范,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加強網路文明建設等。
2、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如強調全面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科學事業;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推動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等。
3、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包括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規范發展文化產業園區,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創新推進國際傳播等。
2035年遠景目標內容:
1、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將大幅躍升,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將再邁上新的大台階,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
2、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
3、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
4、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
5、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Ⅳ 2035年我國將建成什麼樣的強國
到2035年我國將建成文化強國。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文化建設高度重視,從戰略和全局上作了規劃和設計。2020年11月3日公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
根據規劃《建議》,到2035年,我國將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
實現文化強國目標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是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具體任務包括,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范,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加強網路文明建設等。
二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如強調全面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科學事業;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推動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等。
三是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包括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規范發展文化產業園區,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創新推進國際傳播等。
Ⅳ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_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全文有51處提及「文化」,兩處關鍵位置強調「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議》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建議》第九點「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用1042字專述文化建設的內涵。相較2015年「十三五」規劃建議,有41處提及「文化」,對文化建設的專述放在第四點「堅持協調發展,著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的二級標題「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中,共有801字專述文化建設內涵。
從「十三五」到「十四五」,文化建設從「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到「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不管是表述的篇幅還是表述的力度都大為強化,文化建設上升至引領全局的地位。《建議》對文化建設的內涵闡述更加清晰,對文化建設的主要任務明確為「社會文明」「公共文化服務」和「文化產業」,通過「三足鼎立」來全面統領文化建設的各方面內涵,文化建設的抓手更加具體、明確。
對文化產業空前重視,首次提出文化和旅遊融合
自2000年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有關文化產業發展」以來,文化產業出現在歷次國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五年規劃之中,但以往都是作為文化建設的一個組成部分出現在正文中。2015年「十三五」規劃建議對文化產業的發展表述在「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段中,將完善文化產業體系與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市場體系相並列。
2020年《建議》中文化建設的最大亮點是對文化產業前所未有的重視,首次將文化產業設置在第一級標題中,很多表述都是首次提出,表明了國家對文化產業的高度重視和深化認識。相較「十三五」,《建議》對文化產業的要求大為強化,更明確和具體,用一整段「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共246字闡述了文化產業發展的要求和任務。
《建議》對文化產業的表述主要有三大亮點:一是將文化市場體系納入現代文化產業體系中,體現了國家對文化產業市場規律的認識更加深化,通過文化產業來統領文化市場建設。二是推動區域文化產業帶建設,體現了對區域「經濟-文化」的整體性認識,文化產業對區域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作用更加彰顯。三是首次提出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體現了國家對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高度重視,並且明確了具體任務「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遊景區和度假區」。
文化建設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引領帶動作用不斷強化
《建議》的第三至十四點分述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各主要方面,在現代產業體系、國內市場、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綠色發展、對外開放、人民生活品質、促進祖國統一等部分內容中,都有涉及到文化的表述內容。
不管是《建議》的總體理念和目標,還是《建議》涉及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方位各個領域的具體要求,面向「十四五」和2035遠景發展目標,文化建_作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一環,已不是孤立的文化建設。其不僅是與「物質文明」協調的「精神文明」,也是統領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國家文化軟實力」,文化建設作為一個整體已經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高度融合。
來源:jcxx20210107
Ⅵ 什麼時候建成文化強國
2035年。
根據規劃《2035遠景規劃建議》,到2035年,我國將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
所謂文化強國,是指這個國傢具有強大的文化力量。這種力量既表現為具有度文化素養的國民,也表現為發達的文化產業,還表現為強大的文化軟實力。
文化強國的理解: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就是要著力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不斷開創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持續迸發、社會主義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的、人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面提、中華文化影響力不斷增強的新局面,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