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老師應該如何在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
我國有非常悠久的歷史,而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到現在為止,很多傳統文化已經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常見,而且新生代的人們也沒有辦法理解這些傳統文化的真正意義,對於一個國家的傳承來說,這是萬萬不好的,所以現在國家在各方面的提倡老師在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那麼作為一個使用高科技教學的老師來說,如何教學才能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呢?
再者,現在的小學都比較注重課外實踐,老師可以經常性地組織自己班裡的學生去一些經典的地方做紀念,尤其是春遊秋遊的時候,可以組織同學們去博物館,或者是有意識意義的傳統文化宣傳的地方,也可以組織學生寫對聯,練毛筆字,這些方式都能很有效地促進學生對於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同樣這樣也可以促進學生在語文上的進步,讓學生對於語文產生了一個非常濃厚的興趣。
⑵ 英語教學中怎樣滲透中國傳統文化
大家都知道,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是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重要任務。而在人教新目標英語教材中,其教學內容設計,充分展示了豐富的英美文化,擴展了中學生的閱讀視野。而且,在這一階段,使用現有教材仍是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重要內容和手段。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結合學生實際,充分挖掘教材,潛移默化地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使語言技能的教學和傳統文化意識的培養同步進行。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讓學生在了解西方先進文化的同時,也加深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從而發展和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鑒於此,我將在本文中,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和思考,簡要地做一些分析和探究。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1/view-6840016.htm
一、英語學科教學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當今世界,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因此,我們必須加強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和滲透,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培養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歸屬感,從而自覺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加深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從中華傳統文化的基本特點來看,傳統文化對於培育和提高人的思想、文化、審美和道德素質,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的崇尚道德、重視智能、強調文化藝術修養、注重人文素質的培育等思想,有利於新時期的人的思想素質的提高。而在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中,通過中西兩種文化的相互滲透和對比,可以提升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進一步認識,避免對西方文化盲目接受的行為,使中西文化在相互聯系和相互吸收中實現融合,從而樹立一種進步的、創新的、正確的文化價值觀。
(2)滲透中華傳統文化,增強跨文化意識,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現在的青年學生們對英美文化津津樂道,但對中華傳統文化卻隻字不提。在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中,適時地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不僅有助於青年學生加深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也有助於加強他們對異國文化的認識,增強跨文化意識,提高跨文化交際的能力。而對於一個價值觀和人生觀正在逐步形成的青年學生來說,英語課堂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要提高學生語言學習的能力,更要教會他們用英語介紹中華傳統文化的語言技巧,從而提高他們的中華文化意識和傳播中華文化的能力。我們在教學中,通過不同文化價值觀的對比,還可以激發青年學生對中國優秀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成就感與責任心,並指明中華文化對現實社會的指導意義,這是英語教學的重點。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有著五千多年的東方文明歷史,對西方有著很強的吸引力,所以作為新生代的21世紀的青年學生有責任和義務去傳播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因此,在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是跨文化交際的需要。
(3)通過滲透,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學習英語是為了交流,這種交流不但包括普通的日常交際,而且包括信息和文化的雙向溝通。在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其教學模式主要是以教師的知識灌輸為主,學生的積極性不高,雙邊教學的體現不明顯。而在現代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其教學模式採用更適合於學生的多樣化的有效的教學形式。因此,在我們的日常英語課堂教學中,應該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適時地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提高我們教學的有效性。
在以上的內容中,我們簡單地分析和探討了在英語學科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那麼,我們如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呢?
二、英語教師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
(1)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潛移默化地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對於一線的初中英語教師們來說,我們除了必須完成課標要求的知識傳授任務以外,還要注重傳統文化的滲透,也就是要對學生進行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教師們在備課環節就應特別注意設計中華傳統文化教育這一問題。因為只有不斷地熏陶、不斷地學習我們的傳統文化,學生才能在潛移默化的學習中認識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和精深,從而達到一種潤物無聲的良好效果。因此,我們在平時的英語課堂教學中,要潛移默化地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使我們所教的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就能潤物無聲地繼承我們優秀的文化傳統,並通過加深對西方文化的理解,從而實現中西優秀文化的融合。
(2)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教師要率先垂範,以身作則。滲透中華傳統文化的前提是我們教師自身需要不斷提高認識及專業素養,不斷加強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到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由此看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教師必須先要以身作則,只有教師重視了,才能無形中給予學生影響和熏陶,從而讓學生能認識到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需要新時代的新人類去繼承和發揚,也才能讓學生在掌握英語知識的同時學習更多的中華文化。
(3)在英語學科教學內容安排上,我們要以人為本,與時俱進。與時俱進即指能准確把握時代特徵,始終站在時代前列和實踐前沿,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和開拓進取,在大膽探索中繼承和發展。因此,繼承中華傳統文化必須與時俱進、以人為本,摒棄舊思想、舊文化以及傳播的舊途徑,即傳播傳統文化必須要體現進取性、時代性、開放性和創新性。
(4)在英語學科教學方法上,我們要寓教於樂,突出學科特色。在人教新目標英語的每個單元里,我們都可以找到滲透中華傳統文化的題材,我們可以在課堂教學前動員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預先准備。通過教學實踐發現,只有在自主的學習環境下,學生才能更有興趣的去接觸、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總之,我們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要注意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使我們的英語教學寓教於樂,突出本學科的特色。
綜上所述,我們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除了讓學生認真學習英美文化,掌握必要的英語基本知識,形成基本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以外,還應讓學生更多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與聖人為友,與經典同行,繼承、發揚中國優秀的文化遺產。同時,也讓學生更加懂得自尊自立,不斷提高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和歸屬感,從而不斷增強自己的使命感。
⑶ 如何真正做到將傳統文化有機融入我們承擔的課程有機融入具體的教學過程
一,融入文化
①一定是要從語文老師先開始的,我們從小時候就開始學習各種各樣的古詩詞,在這些古詩詞中
②我們能很大的體會到那些古代詩人的意境以及他們所處的政治環境,對於小學生來說,從這些古詩入手,讓他們了解傳統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③比如說了解屈原,那麼就可以從永頌屈原的歌劇中讓他們了解到屈原這個人的生平事跡及故事,這樣也容易讓學生和老師產生共鳴
三,注重實踐
1.現在的小學都比較注重課外實踐,老師可以經常性地組織自己班裡的學生去一些經典的地方做紀念,尤其是春遊秋遊的時候,
2.可以組織同學們去博物館,或者是有意識意義的傳統文化宣傳的地方,也可以組織學生寫對聯,練毛筆字。
3.這些方式都能很有效地促進學生對於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同樣這樣也可以促進學生在語文上的進步,讓學生對於語文產生了一個非常濃厚的興趣。
⑷ 如何有效地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大學語文教學
1.以傳統文化為基礎豐富教學內容
在對大學語文課程進行教學內容設計時,一定要充分融合傳統文化,並且要有針對性的對教材進行篩選。
以傳統文化內容為基礎,選擇教材是要結合時代發展特點,合理轉化傳統文化知識,使其更加適應於新時代背景,此外還需結合學生較為關注的社會現實,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對傳統文化產生興趣。
若想更好的將傳統文化融入到語文教學中,作為教師而言需要堅持創新精神,再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當前階段,有針對性的對其進行知識傳授。
對於大一新生而言,在語文課堂上,老師可以充分結合傳統文化對其進行知識引導,比如利用著名學術大家孔子的諸多名言,對學生進行大學生涯規劃與人生規劃。
對於大學生而言,大學時期的戀愛也是關注的話題之一,因此語文老師在教授語文內容時,可以相應引用傳統文化里關於愛情的諸多典故。
2.以融入傳統文化為目標創新教學手段
對於大學語文課程而言,其本身相對單調,其教學內容沒有很豐富,再加上傳統文化元素也相對枯燥,所以在對二者進行融合時,相關教學工作者一定要注重對教學手段的創新。
若想對其進行創新,首先要充分藉助與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以此來更新傳統的教學模式。
與此同時,還應採用不同的教學形式,比如情景和啟發式教學等,這樣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隨著我國經濟與科技高速發展,我國教育領域對高新技術的應用逐漸趨於成熟,因此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此外教師還可以採用直播、錄課等模式進行教學,讓學生有了更加豐富的學習模式,這樣以來還能更好的營造學習氛圍。
3.開展以傳統文化元素為核心的語文實踐活動
對於大學語文教師而言,在融合傳統文化元素與語文教學時,一定要將傳統文化融合到語文教學實踐中去。
並且語文教師要多多組織一些實踐活動,並且還要始終圍繞傳統文化來展開。
實踐活動多種多樣,比如可以組織開展以傳統文化為中心的寫作大賽,或者是以傳統文化為核心的知識競賽等。
如果開展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雜志,題目的設定有很多,而且每個題目背後都有很深厚的傳統文化色彩,在雜志中進一步弘揚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來源:錦綉·下旬2020年10期
⑸ 如何把傳統文化融入到教育教學中
一、國學經典蘊含著豐富的道德教育資源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五千年的文化積淀,孕育了中華民族誠信友愛、溫文有禮的優雅人格。國學經典不僅是中國悠久傳統文化的明證,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如《論語》是我國古代一部十分重要的經典,它包含了立身、處事、為學、從政等豐富的人生經驗和人生智慧。它融政治、倫理、道德與教育為一體,其核心是做人,是倫理道德修養。它提出的許多做人的原則和格言,如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等等,具有普遍的意義。
又如《弟子規》,雖然總共僅有1080個字,360句,但卻把一個人如何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立身處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學等等的態度和禮儀概括的淋漓盡致。《弟子規》所闡述的道理,譬如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泛愛眾,而親仁等教誨,適用於不同宗教、不同種族、不同國家以及各行各業,男女老少。《弟子規》的編寫次序也是中國古人教育經驗的總結,符合教育的規律。
其他的如《童蒙須知》、《孝經》、《禮記》、《顏氏家訓》等一系列經典蘊含著優秀的傳統美德,學習國學經典,可以讓小學生系統地直面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接受中華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的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優秀的道德品質。
二、國學經典的道德意義分析
(一)國學經典符合小學生的認知心理發展特點。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13歲以前的少年兒童,他們的記憶能力較強,而其邏輯思維推理能力、抽象思維能力比較弱,還沒有充分發展起來。及早讓兒童學習中國文化經典,接受傳統優秀文化的熏習,即是在他心靈最純凈、記憶力最佳的黃金時期,接觸最具有智能和價值的經典。將這些經典積淀在腦海里,雖然他們這時還不完全理解,但會在他幼小的心靈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其日後的人生態度和方向。以文而化,逐漸培植其福德、開啟其智慧,從而奠定他一生的高遠見識和優美人格。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和閱歷的增加,他們會逐漸加強對經典的理解,經典遂成為他一生開智、受益、勵志、成長的源泉。
(二)國學經典教育的精髓在於潛移默化而非灌輸。現階段我國的小學教育片面灌輸知識技能,急功近利,讓兒童身心疲憊,以兒童發展為本的教育的核心價值被忽略,教育的科學規律被漠視。當下,一些機構利用社會、家長的認識誤區,打著培養小神童、小天才的旗號引人眼球,實則為賺取千金萬金的學費。這種拔苗助長、把教育當成商業、產業來做的結果,誤導了兒童發展。
學習國學經典不僅可以讓孩子多認識字詞,奠定大語文之根基,培養文化氣質,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感悟聖賢文明,通曉啟迪心智,陶冶品行,提高修養,培養儒雅風范,明白做人的道理,歸根到底就是提高人的根本素質。在孩子們還不具備對古詩文經典充分理解力的時候,就把經典交給他們,乍一看莽撞,實際上卻是文明傳承的絕佳措施,幼小的心靈純凈空廓,由經典奠基可以激發起他們一生的文化嚮往。孩子們從小接受這樣的熏陶,國學經典將在他們心裡埋下種子,隨著他們慢慢長大,會與他們形影相隨,對他們的一生都將產生積極影響。讓國學經典點點滴滴融入孩子們的生活當中,讓孩子們得到一種民族情感性格的熏陶,使孩子們養成孔孟所提倡的至大至剛的人格,至關重要。
⑹ 如何把傳統文化融入英語課堂
一、傳統文化對大學英語教學的促作用
作為文化的重要載體,語言與文化存在著密不可分、水乳交融的關系①。眾所周知,學習一門外語不可能脫離目的語所賴以生存的文化和社會土壤。但源語文化,也就是中國傳統國學文化對外語教學的重要作用卻一直未引起教學雙方的足夠重視。中國傳統文化在外語教學過程中處於「失語」的弱勢地位。這一現象背離了外語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在中國融入世界和提升中國「軟實力」的大背景下,外語教學不僅要讓學習者掌握一門了解外部世界的工具,而且還負有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的重要使命。在外語教學過程中,提升教學雙方的國學文化修養,不僅是跨文化交際的需要,而且是向世界傳播和發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需要②。同時,這種辯證的語言文化學習意識,使學生在了解和學習西方語言和文化的同時,能夠更加深刻地領略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瑰麗多姿。
而當前大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現實是,目的語文化在教學過程中處於絕對的強勢地位,外語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單一的西方文化的輸入。在跨文化交際中,學生用英語表達或闡釋中國文化所特有的事物、現象或觀念的能力極其欠缺,從而直接導致跨文化交際障礙。因此,筆者認為,中國的大學外語教學不應當僅僅止步於對西方語言文化的單向輸入,而是應當將其植根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環境和土壤,在承擔起學習和引進西方優秀文化的同時,擔負起向世界傳播和輸出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重要使命,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學習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而且能夠保持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立性,抵禦西方文化的沖擊。
二、國學文化的教學現狀
高校英語教學大綱明確提出要引導學生熟悉中國傳統文化,注重培養大學生使用外語弘揚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能力。越來越多的外語教師也充分意識到了文化教學對語言教學的促進作用。然而目前的現實是,母語文化即中國傳統國學文化在外語教學中處於絕對的弱勢地位,存在「中國文化失語症」的嚴重問題。教學過程中片面單純地以西方文化的單向輸入為主。高校外語教材中涉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微乎其微,不僅學生使用外語表達中國文化所特有的事物、現象或觀念的能力極其欠缺,就連很多教師對中國文化在外語教學中的重要性也未給予充分重視。很多專業沒有開設與中國文化相關的課程,甚至在很多高校連最基本的大學語文課程也給取消了。中國文化處於「失聲」的弱勢地位③。
⑺ 全面學習西方時也保存大量的傳統文化,日本是怎麼做到的
因為日本在全面學習西方之前,就已經形成自己的文化了,也有文化生產的能力。我們談到日本文化的時候,通常會提到日本文化對其他文化的學習,不僅是學習西方,我們也認為日本文化的起源和發展和中國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我們在現在的日本文化中,還可以看到很多中國古代文化的影子。但是這並不代表日本的文化完全來自於其他文化,它在受到其他文化影響之前,就已經有自己獨特的文化了,並且也有生產自己文化的能力。中華文化和西方文化,只是後來影響其發展形成的重要部分。
日本確實學習西方很多方面,但並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認可這些學習。在西方文化的沖擊後,一些日本學者又重新站在其原來文化的立場上,對這類文化沖擊進行探討,主張盡可能留存本國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