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真正的書法,你怎麼看
首先我們要問什麼是書法。同樣是寫字,書法和書寫到底區別在哪?我認為,當書寫者在書寫時,無論是帶有主觀或者客觀的審美意味時,就是書法了。沒錯,誰都可以寫書法。
什麼是真正的書法?
從表面上看,書法無外乎看筆力和才情。什麼是筆力,大家可以看看這幅字:
什麼是真正的書法
你們認為什麼是真正的書法呢,歡迎發表自己的理解
B. 商業是江湖,江湖多草莽
商場如戰場。
創業就是在戰場上拼殺。每個創業者,都需要有一張信息完備的全景地圖,需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哪裡,對手在哪裡。
在地圖上的位置與作戰的方式,決定了企業的進退生死。
梁寧在《增長思維30講》里,把企業分成四種:草莽企業、腰部企業、頭部企業和頂級企業。
商業是江湖,江湖多草莽。
什麼是草莽?沒有背景,起於民間,靠抓住一個機會,嶄露頭角。大部分人的創業都是從草莽英雄開始的。
只有極少數的創業者卻能夠成長為整個行業的龍頭,更多的企業,則是在自己的生存環境里找到還不錯的盈利模式,占據一席之地。這些略有盈利的腰部企業,是中國商業最廣泛的存在。
至於那些到不了頭部也成不了腰部的企業,就是速生速死的草創企業。
美團做的《中國餐飲行業報告》,有一個數據:
2017年結束的時候,北京有20.4萬家餐館,2017年關門11.4萬家,新開張8.5萬家,廣州成都等20個城市的數據也大致如此。
也就是說,中國一個城市的餐館,一年將近一半關門,再開新的,然後再關,再開。
這就是中國餐飲行業真實的樣子,也是中國草莽創業的真實寫照。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我做過幾年餐飲,也曾經做到過引領一個小城的風潮,停業這幾年,還時不時有之前的老顧客發消息問什麼時候再開業。但最終還是以慘敗收場。我親眼看到過無數的同行店鋪,開了又關,關了再開。
在看到同行倒閉轉讓的時候,看除了唏噓嘆氣,也不禁為自己的命運擔憂。
倘若給我重來一次的選擇機會,我是肯定不會再像之前那樣經營店鋪,甚至都不會再有開餐飲店的意願了。
七月份加入小米新的電商平台,到現在整整四個月。前期花費了兩個月的時間和力氣,建立了這一條收入管道。再靜靜地觀察了兩個月,什麼也不做,難這個商業模式是否真正有效。
除了讓我的收入多了十幾萬,也讓我有機會了解到其他競爭的電商平台,我清楚地感受到占據不同生態位的企業,在同一個市場里拼殺的不同氣勢。
拼多多始終牢牢地佔據著社交電商的頭把交椅,已是明顯的頭部企業。
雲集作為第二家在美國上市的社交電商,也在穩定持續地攻城掠地,目前正處於腰部企業往頭部進攻的狀態。
小米有品有魚,作為小米布局新零售的一枚重要棋子,半年的內測,開始逐漸顯現出驕人的成績。
還有一些占據了一定生態位的腰部企業,都在各自的城市和地盤上磨刀霍霍,即將參與一場你死我活的競爭。
至於更多的,靠著一點資源就敢拉起一個小團隊,往市場上拚命投錢獲取用戶的草莽平台,更是多不勝數。
會有哪一家企業和平台,夠資格終結這場社交電商之戰,我不知道。也許是拼多多,也許是另一個還未出生的新物種。
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C. 形容一個人很江湖是什麼意思
形容一個人很江湖也就是指這個人對江湖上的所有事情都知曉,經驗豐富老道,人稱「老江湖」。此外,江湖也有指行俠仗義,做事比較有俠義風格。江湖指遠離朝廷與統治階層的民間,在許多中國文學作品中,尤其是武俠小說中,江湖則是指古代俠客們與草莽英雄們的活動范圍。
(3)草莽江湖文化換種說法怎麼說擴展閱讀:
江湖一詞出自《莊子大宗師篇》:泉涸,魚雙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其意思是:泉水乾涸後,兩條魚未及時離開,受困於陸地的小窪,兩條魚動彈不得,互相以口沫滋潤對方,使對方保持濕潤。此時此境,卻不如各自在江河湖水裡自由自在,彼此不相識的生活。
此外,江湖這兩個字拆開可以是指地理上的三江五湖。
D. 廟堂文化、江湖文化、地域文化
我將中國文化分為三種:
第一種,中國的廟堂文化。廟堂文化相當於現在的國學,相當於一個國家專門推出的文化,像漢武帝專門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個「獨尊」的「儒術」就是廟堂文化。在中國的歷史中,很長一段時間,中國文化把儒家作為主流文化,從漢代之後,一直到明清,直到今天。實質上,儒家文化就是中國文化的廟堂文化。
廟堂文化的意思就是,它作為國家統治的一種文化基礎。中國的歷史中,在漢武帝之後的很多朝代的廟堂文化里,把佛家和道家文化給屏蔽了,朝廷一直對這兩種文化持消極態度。這裡面極少有例外。
比如在漢文帝、漢景帝這兩個朝代中,都對黃老哲學——皇帝和老子的哲學——很尊崇,所以出現了休養生息政策。但是,即使在這個時候,儒家文化仍然佔主流地位。在那個朝代里,你如果想當官,不懂儒家文化是不行的。
從「文景之治」之後,漢武帝的時候,儒學純粹占據了主流地位,從而屏蔽了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所以說,現在我們談到的國學,主要指的是儒家文化,這是不公平的。為什麼呢?因為事實上,在中國文化中,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也是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後來,季羨林先生提出了「大國學」,把佛家和道家也納入了國學,這是對的。在現在的國學中,人們也會談到老子和莊子,嚴格來說,在過去國學事實上就是四書五經。為什麼?因為靠這個東西可以當官。
注意!中國文化主要的基礎是官本位文化,「學而優則仕」。讀書,很大的一個目的就是為了當官。我們舉一個例子,如果雪漠和一個科長到某個地方去,當別人介紹雪漠是什麼什麼作家,或者是什麼什麼學者時,而介紹那個科長有著什麼什麼權力的時候,那麼,那個科長可能更會受到更多人的追捧――呵呵,除了「雪粉」之外。換句話說,對權力的崇拜在中國人的心態中占據非常重的位置。為什麼?因為在過去「學而優則仕」,讀書人讀書的所有目的就是為了當官,所以這已經形成了集體無意識。
明代,有一個著名的畫家叫唐寅,也就是唐伯虎。「唐伯虎點秋香」是一個很好的故事,他點到了一個女子,很漂亮,也很愛她。事實上,唐伯虎窮困潦倒,後來的時候,他靠賣畫為生。在一次科場作弊案中,唐伯虎被牽連了進去,他考取功名上的可能性就消失了,這個女子感到非常遺憾,因為她知道唐伯虎當不了官了,便離他而去。大家想一想,如果在東莞出現一個很好的畫家,靠賣畫為生,在他人眼中,肯定是不如當官的。這和當市長、書記那是不一樣的。同樣,那個時代的女子也是功利的。所以說,唐伯虎後來其實活得很潦倒,雖然他以賣畫為生,但是在他活著的時候,和那些官場上的人相比,他的地位並不高。
所以,我們必須注意並了解這個社會世態。為什麼說是廟堂文化呢?因為通過廟堂文化可以進入廟堂當官,這是中國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特點。這和西方文化不一樣,和今天雪漠講的也不一樣。直到今天,事實上,大家都知道,在我們國家,很多人涌著考公務員,考上公務員像鯉魚跳了龍門一樣。為什麼?因為當官是很多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選擇,除了個別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學習儒家經典可以當官,科舉考試就從四書五經里出題,學的都是儒家的東西。學習老莊等其他經典當不了官,同樣,學習《道德經》《金剛經》《大般若經》《大藏經》也當不了官,當什麼?當高僧、道人。道人中,除了個別的人可以當官。在神話故事中,還出現了姜子牙道人等,但姜子牙那個時候,嚴格地來說,沒有道教,道教是從東漢時候出現的。
第二種是江湖文化,在過去的上千年裡,道家和佛家進入了江湖文化。當然,現在進入了國學。為什麼說進入江湖文化呢?大家想一想,道教和佛教進入民間之後,那種宗教上的凝聚力和傳播性,讓它進入了整個的民間。這個民間,我稱之為江湖。進入民間之後,就逐漸形成江湖文化。
比如在道教中,道人到任何一個地方去,他有道教的一套規范。只要道教傳播的地方,包括正一教、全真教,它都有自己的一套規范,有自己的一套文化。佛教中的和尚也這樣,和尚只要到任何地方去,官府可以不在乎他,但他有自己的文化土壤,所以我稱之為江湖文化。
1991年,我寫過一本書叫《江湖內幕黑話考》,書中寫到很多門派,包括算卦的、賣葯的、走江湖的、測八字的,等等,都屬於江湖文化的范疇。江湖文化就是可以流傳於民間的一種文化。這是中國文化中的第二種文化。
第三種就是地域文化。木魚歌就是典型的地域文化,在東莞,在嶺南這一帶的文化。非常奇怪的是,嶺南地區的木魚歌,這樣一種民間文化,居然和三千公里之外的涼州賢孝很相似,和溫州的鼓詞相似,和蘇州的評彈也相似,和很多地方的彈唱藝術很相似。
注意!相似的不僅僅是形式,甚至還包括彈唱的內容。當然,外在的形式很相似。為什麼說形式也相似呢?因為都是盲藝人彈著三弦子,在唱他們認為該唱的東西。
那麼,他們唱什麼內容呢?唱如何行善積德,如何做好人等等,然後記錄那塊土地上他們認為值得記錄的東西。
為什麼?像《野狐嶺》中會唱木魚歌的一個女子,肯定不會跑到涼州去唱木魚歌,或者唱涼州賢孝,不會這樣的。也絕不會有個涼州的盲藝人帶著三弦子到嶺南來,把涼州賢孝教給嶺南人,更不會有人跑到蘇州去,給蘇州人教這個東西,絕不會的,但中國就出現了這樣一種情況,很多互不相干又相隔幾千里之遙的地方,在那個相同的時期就出現了這么多的東西。形式相似,內容相似,精神也相似。
什麼原因?我告訴大家,這就是中國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特點。在那個歷史時期,中國各個地域所有的人,都需要這個東西。而且,這個東西不是儒家文化,不是完整的道家文化,也不是佛家文化,而是一種「大雜燴」的地域文化。
嶺南的木魚歌《禪院追鸞》,文字非常之美。所有的文辭、語言,充滿著詩意、激情、文雅。這是我看到的嶺南木魚歌中最美的文字,比德國詩人歌德贊美過的《花箋記》還美。它講了一個什麼故事?有一天,一個女子結婚之後,她老公到了外地。她老公出去的時候,婆婆就虐待她,最後,她躲到一座寺院里去修行,堅決要出家。她老公回來以後,看到老婆出家了,就到禪院裡面勸她回家,她堅決不回去。整個木魚歌講的就是這個過程,它選取了在禪院里對話的這個場景,用非常美的文字講,這個女子如何回答他,如何堅決不回家,就是這樣一個過程。
注意!嶺南文化中已經出現了一種不一樣的東西,如地域性婦女的地位。在過去,嶺南地區的媳婦地位不高,很辛苦,這一點和任何的地方都一樣,而婆婆的地位很高。婆婆具有生殺大權。如果婆婆覺得這個媳婦不好,讓兒子離婚,那麼兒子就會離婚。有沒有不離的?你可以不離。但如果不離的話,你就是個不孝之子。比如,南宋著名的詩人陸游,陸游和唐婉結婚之後,婆媳關系不好,他們小兩口關系很好,但是,陸游的母親讓他離婚,他就得離婚。他不離婚,他就是個不孝之子。陸游如果是個不孝之子的時候,整個社會都會唾棄他。
注意!中國文化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就有這樣一種文化。但是,在嶺南木魚歌中就出現了一種不一樣的東西,如《禪院追鸞》中,這個女子堅決要出家,請她回家,她也不回。這樣一個具有強烈反抗精神的女子,流傳了千年,所以這種文化屬於嶺南獨有的一種文化。《禪院追鸞》正好承載著這樣一個故事,這樣一種文化。這種文化,我稱之為地域文化。
(作家雪漠做客東莞圖書館「市民學堂」內容節選)2017年
E. 江湖是什麼意思
江湖指各處流浪靠賣藝、賣葯等謀生的人。也指這種人所從事的行業。
拓展資料:
江湖,古代春秋時期道家哲學發明用詞,在中國文化中有多重引申含義。江湖的本意是指廣闊的江河、湖泊,後演生出與河流、湖泊並無關系,也不是一個實際存在的場所。該詞最早見於《莊子·大宗師》:「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它指遠離朝廷與統治階層的民間;在許多中國文學作品中,尤其是武俠小說中,江湖則是指古代俠客們與草莽英雄們的活動范圍;甚至於特定環境下其也是黑社會的代稱。
後來也泛指古時不接受當權控制指揮和法律約束而適性所為的社會環境。因此,江湖一詞逐漸演變成較為多面或特定的用語,
江湖兩字拆開各自可指地理上的三江五湖,「江湖」兩字成一對詞。在中國文化中另有指涉的意涵,如《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中的江湖指的即是廣闊逍遙的適性之處。
北宋范仲淹《岳陽樓記》:「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江湖則用來指民間社會,有與朝廷相對的意思。也因為高人隱士不甘於受朝廷指揮控制,鄙棄仕途,以睥睨傲然之情,逍遙於適性之所,所以江湖也被近代武俠小說,引為豪傑俠客所闖盪的社會。因為武俠小說里的那種刀光劍影的生活並非正常的生活秩序,現今社會也唯有以暴力沖突為常態的黑道生態貼近所謂的江湖。
也因此,江湖一詞已演變成較為負面或特定的用語,如「混江湖」,意指混黑道;「老江湖」,喻見多識廣之負面人物;「江湖險惡」,指是非紛擾之地等。而那句大家耳熟能詳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此話語出古龍)意指人身處在特定環境中,因顧及周遭人事的壓力,常做出非出於己願的事。
江湖是指掌握了一種技能或者騙術,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它來獲取經濟利益的一種社會生存形態。——老梁語錄
什麼是江湖?人即是江湖。什麼是江湖?恩怨即是江湖。江湖是美麗的,在深夜的街頭獨自揮舞著刻著自己名字的劍,像風一樣瀟灑;江湖是無奈的,看著自己的師友至愛喋血黃沙,為報仇也只能十年面壁。這就是江湖。
在江湖裡,你可以和你的愛侶雙劍合璧,共奏一曲「笑傲江湖」。也可以憑著自己的絕頂聰明,找尋傳說中的秘籍,練就絕世的武功。或者開山收徒,成為受人景仰的宗師。也可以打一把自己的劍,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成為傳說中的孤獨劍客。
而後古龍在一本武俠書中借殺手燕十三之口說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更成為驚世之言,至此,江湖的稱謂為更多的人接受,也有了更深更廣的內涵。最終,還是由古龍先生為江湖的稱謂做了總結: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誠如斯言,記得徐克版的《笑傲江湖Ⅱ東方不敗》,那個令人難以忘懷的水墨山水、純真作品,因為任我行「只要有人,就會有恩怨」變得沉重。 人之悲哀,就在於江湖。
如果以較為直白易懂的描述來說的話,武俠小說中的江湖,其實就是以小說中的有武功的人以及與他們相關的人所組成的關系網,一個小型社會;在這個社會里,人們不必擔心衣食住行,不必擔心法律制裁,可以說是一個完全以實力(主要是武功強弱)說話的世界。
如同它脫去了惡人身上的枷鎖一般,它同樣也解放了正義之士思想的束縛,使之可以快意恩仇,以暴制暴,在這個設定之下,反面角色雖多,但俠義之士出現的概率也要遠大於現實社會。這也是為什麼武俠小說被稱為「成年人的童話」。
F. 江湖草莽是什麼 是指江湖人嗎
叫草莽、叫游俠都是好聽的,說白了就是一些流氓、混混兒。
G. 要麼借力於廟堂要麼起草莽於江湖啥意思
意思是說,或者藉助朝廷的力量, 或者藉助江湖派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