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提高文化軟實力的錯覺是什麼

提高文化軟實力的錯覺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1-07 12:18:18

⑴ 如何提高中國的文化軟實力

文化軟實力作為現代城市發展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越來越成為一個城市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一個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一個城市的繁榮,首先是文化的繁榮。假如城市是骨架,經濟是皮肉的話,那麼這座城市的文化就是血脈!這文化包括大文化和地域文化。
文化軟實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人民的精神狀態、意志品格和內在凝聚力,而這一切主要來自於人們對社會核心價值的認同。
任何一個城市要凝聚力量,都必須有一套與最高建築的經濟基礎、政治制度相適應的核心價值體系。這個核心價值體系,就是統一的指導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強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規范,也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是大文化。如果沒有這個最核心的東西,就會失去團結一致、共同奮斗的思想道德基礎,就會導致人心渙散、社會混亂。
所以,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提高文化軟實力的首要條件,是毋庸質疑的。
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鬥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個領域,使之成為全體社會成員普遍理解接受、自覺遵守奉行的價值理念,成為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
發展是硬道理,是提高文化軟實力的關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文化的總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要樹立強烈的機遇意識、發展意識,開闊發展思路,拓寬發展途徑,堅持以政府為主導,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加強社區和鄉村文化設施建設,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公益性文化建設,拓寬服務渠道,健全服務網路,不斷提高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要堅持以市場為主導,通過積極的產業政策和有序的市場化運作,充分發揮國有文化企業的骨幹作用,保護好、引導好民營企業投資文化產業的積極性,迅速壯大文化產業的規模,使文化產業占國民經濟比重明顯提高、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要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加快文化產業基地和區域性特色文化產業群建設,培育文化產業骨幹企業和戰略投資者,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產品和文化品牌。
一個城市文化的影響力,不僅取決於其內容是否具有獨特魅力,而且取決於是否具有先進的傳播手段和強大的傳播能力。因為傳播深度決定影響廣度。特別是在當今信息社會,上升到國家來說,凡是傳播手段先進、傳播能力強大的國家,其文化理念和價值觀念就能廣為流傳,就能掌握影響世界、影響人心的話語權。可見,文化的傳播能力已經成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決定性因素,而一個城市尤應如此。
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宣傳文化,需要提升主流媒體影響力作為提高文化傳播能力的戰略重點,進一步加大投入,壯大總體實力,提高核心競爭力。要深刻認識互聯網在文化傳播方面的巨大潛能和可能產生的不可估量的影響,把發展積極健康的網路文化作為提高文化軟實力的新引擎、新陣地、新平台、新空間。
提高文化軟實力,是一個宏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全黨全社會共同努力。人民群眾不僅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進一步激發人民群眾的文化創造潛能,使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擁有廣泛而堅實的群眾基礎。要充分調動廣大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發揚藝術民主和學術民主,提倡不同學術觀點、不同風格流派相互切磋、平等討論,營造寬松和諧的文化發展環境,表彰有傑出貢獻的文化工作者,使各類文化人才的才華有展示舞台、創造有實現空間、貢獻得到社會尊重。要採取有效措施,創造有利條件,動員黨政各部門、社會各方面共同參與文化建設,讓一切文化創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文化創造的源泉充分涌流,讓一切有志於文化創造的建設者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
文化決定觀念,觀念決定行為。人有各種各樣的行為,但所有其行為,一定能找到他們共通的文化根源。
例如,中國的封建社會,是世界上最長的封建社會。它為什麼會持續這么長時間?其根本原因就是中國的主流文化始終如一,也就是說,可以改朝換代,但文化沒有變。中國的老百姓跟世界多數國家的老百姓不太一樣,據統計,中國百分之八十五的人不信教,而世界上百分之八十五的人信教。但是,中國人的行為、思想靠什麼來規范呢?靠的是文化,雖然改朝換代了,可中國的主流文化卻沒有變,主流文化涉及中國的長治久安。
有繼承,才有發揚,但繼承不是拿來主義,文化拿來主義是註定不會發揚,也沒有創新的。文化不是盲從,文化是實踐出真知。為什麼改朝換代了,中國的主流文化卻沒有變?這就是文化灌輸。文化灌輸可以以家為單位,而安定是主流文化的基礎,所以,家又是支撐主流文化的安定文化,即所謂家興國定業旺文昌。
主流文化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才能實現,要將主流文化灌輸到人們的血脈里,並一代一代地傳下去。為什麼要一代一代傳下去,這是因為今天的世界大體上還是西方文化主導的世界。而文化決定觀念,觀念又決定行為。我們要傳承中華優秀文化,是因為它有很大的包容性,可以豐富人類文明。21世紀能夠為世界作出貢獻的可能就是中華文化,而這個文化奉獻給世界,會使世界變得更美好。
如果說西方國家在過去幾個世紀的崛起與強大,直接取決於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教育的大規模發展和工業革命的漸次升級,取決於自由市場塑造出來的發展空間和競爭秩序衍生出來的巨大驅動力,那麼這些有利因素的形成,其先決條件則是這些國家在精神文化方面所實現的革命性變革:
一、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把西方國家的人民從神權觀念和對神的依賴的枷鎖中解放了出來,使他們認識到了人的價值與能力,認識到了自己的潛力;
二、啟蒙運動使他們認識和掌握了能夠用來發展並表現自我價值與能力的理性思辨方法,一種與想像、假設、實驗和調整相聯系的方法;
三、西方國家的各界精英體悟到了全面利用人與理性思辨能量的重要性,並且把這種體悟轉化成了大規模的實踐能力與對實踐結果的追求。
西方科學技術的發達是釋放這三大文化能量的直接結果,而其他幾項有利因素的形成,既是理性思辨的建構物,又是保障個人釋放能量的有效制度。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文藝復興之後獲得的優勢無形文化實力決定了西方在近、現代的強大。
基於無形文化實力的重要性,可以合理地認為:打造一流的城市或者說是一流的強國,從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我們能否打造出能量不低於西方列強而道德視野卻高於西方列強的無形文化實力。
打造這樣的文化實力不是從零開始,而是要在中國現有文化資源的基礎上進行。
中國現有文化的核心精華始創於《周易》。《周易》的《系辭》指出:「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亦剛亦柔,剛柔互濟,是天的運作之道。了解天之道,並且能用同樣的方式去制約人的行與止,那就是人類社會的運作之道了。
對於人類社會來說,《周易》認為「剛」的主要體現之一應該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君子要像天體一樣,運行剛健,自強不息)。「柔」的主要體現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君子要像大地一樣,能夠以承載萬物生長的姿態,造福於大眾)。
換言之,按照《周易》的教導,中華民族和她的子孫們要擁有大志(用天與地的運行原則確立人的行為標准)、大勇(自強不息)、大德(厚德載物)和大慧(剛、柔兼具,因勢而為)。如是,《周易》便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發展畫出了基本的藍圖輪廓。
老子和儒家文化的締造者依據各自強調的重點,進一步充實和延伸了周易的核心內涵。他們提出的最有價值的觀點之中,包括儒家的「格物致知」、「仁政」、「制天命」、「民為重,社稷為輕」和「中庸論」,以及老子的「生成論」、「法自然」觀和「弱者道之用」(借弱用柔而進之)的策略主張。
聖賢明示的偉大哲理智慧,華人世代承傳的民族性(其核心是崇尚勤勞、智慧、堅韌、不屈、愛國、正義、慈悲、忠孝和因勢制宜,以及偏好和諧、重視教育與知識),再加上中華兒女在長期應對大自然以及各種嚴峻挑戰的過程中所積累起來的豐富經驗,構成了中華民族文化實力的三大支柱。
這三大支柱確保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存續和發展,使她即便經歷了西方列強的百年蹂躪,依然能夠爬起身來,再度前進。
中國有著西方所無法比擬的「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和效率,然而如果決策不夠科學化,「集中力量」所帶來的損失也會是巨大的。今年以來,智庫這個詞頻頻出現在國人視野。中國社會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和更大進步,還應該包括軟實力的發展,即思想觀念、文化教育方面的突破,而其中政府決策、政策的科學化、合理化改革更是關鍵因素。中國如果能有大量真正獨立的、高質量的民間智庫產生,那麼,中國政府的對內對外決策就能集聚更多各方面賢能達人的合理論證和聲音,從而提升決策的科學性、有效性和民主化,減少失誤。
智庫這個概念對於很多人來說是陌生的,然而在西方世界20世紀初便開始盛行。據統計,全球有5465家智庫,美國智庫有1777家,已經形成了全球最為發達的市場和成熟的運行機制。而中國被國際認可的可被稱為智庫的研究機構,只有74家。
在智庫發達的國家,有人將智庫稱為同立法、行政、司法並立的第四大機構,可見其對社會決策的巨大效用。如著名的蘭德公司的「成名之作」,就是在朝鮮戰爭前夕,於美國政府、軍方一致認定中國不可能出兵的背景下,發表了一個後來為事實所證明的結論:「中國將出兵朝鮮。」盡管他們的研究報告打算以200萬美元出售給五角大樓卻遭到拒絕,但此後的美國政府卻成了他們長期的頭號客戶。蘭德公司也因此確立了自身在美國的價值和影響力。
但是到現在為止,中國智庫所發揮的作用遠遠無法與發達國家相提並論。中國目前95%的智庫都非民間智庫。這就有點像計劃經濟時代沒有任何私營企業一樣,智庫之間缺乏競爭就會存在問題。中國需要多元、多類型的智庫,但目前的狀況並不樂觀,例如,民間智庫本是非盈利組織,但中國現階段的政策卻要求,必須讓其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形式注冊,或找一個政府機構掛靠。另外,社會文化也存在一定問題。企業和個人為社會做慈善,不一定是捐圖書館、捐體育設施,也可以捐助民間智庫,完善中國社會公共政策研究事業,也一樣是做公益事業。在國外,我們可以看到一些著名企業家、政要捐助成立了許多智庫,例如美國的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胡佛研究所、卡特中心、尼克松和平與自由中心等,但中國目前還看不到類似的捐贈。
提高一個城市的文化軟實力,需要各行各業的很多的智庫,而這些智庫最終服務於國家。2009年的一期《瞭望》新聞周刊曾估計: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以政策研究為核心、以直接或間接服務政府為目的的「智庫型」研究機構大概為2000個,數量已經超過智庫發展最發達的美國。但這就跟中國的大學每年生產的「博士」數量世界第一、科研人員總量世界第一、科研經費總額世界第六,而本土卻沒有在無意識形態差異的自然科學領域培養出一名諾貝爾獎獲得者一樣。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發布的《2008年全球智庫報告》,按照國際評判標准僅僅認可中國大陸有智庫74家,比亞洲的印度和日本都要少很多。
缺乏具有國際影響力和公信力的國際化智庫,是中國智庫發展當中最大的缺陷。大國需有大國智庫,在中國的大國崛起歷程當中,有國際公信力和影響力的國際化智庫絕對不能缺席。
由於中國目前95%的智庫是官方智庫,且這些中國思想庫所代表的「軟實力」與中國綜合國力的世界地位不相對稱,也就是說「軟實力」發展大大滯後於「硬實力」,因此政府未來對智庫要進行一定的培育,包括出台一系列改革的措施,將是必然的。一定要引入競爭機制,按智庫本身規律來運作,政府的公共政策出台要進行研究招標。當官方智庫過於行政化,就只會成為行政機關的延伸——或類似於政府宣傳部門,也就無法完成提供「儲備性政策」的工作。同時,還要加大鼓勵民間智庫的發展,在多數領域允許他們與官方智庫公平競爭來獲得項目與經費,否則,連內部競爭都沒有,中國智庫是不可能崛起為能與全球頂尖智庫競爭的「大國智庫」。
智庫,是當下發展和壯大文化軟實力的重要保證之一。推動文化產業在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新形勢下加快發展、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已成為當務之急。
推動文化產業的加快發展,就需要著力培育一批有實力、有競爭力的骨幹文化企業,是增強我市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提升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環節。應著重扶持具有市場領導地位或潛力大的文化企業,鼓勵這些企業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通過跨地區、跨行業聯合或重組,盡快壯大企業規模,提高集約化經營水平,積極「走出去」,充分參與國際競爭,不斷壯大自身實力、提高國際傳播能力和影響力。
另外,加強高端人才培養,豐富的人才儲備是文化產業保持競爭優勢的一個關鍵因素。文化產業是典型的知識密集型產業,需要大批高素質的人才。應積極創造條件,有計劃地培養一批有文化、有素質、有能力的經營人才、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特別是復合型人才;加大人才機制創新,完善人才使用、競爭和激勵機制,吸引和挖掘優秀人才,使優秀人才進得來、留得住、用得上。
再者,積極學習借鑒國內外的有益經驗,可以降低研發成本、縮短創新時間,進一步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步伐和進程。
文化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文化企業,而文化企業首先要構建的,就是企業文化。如果文化軟實力是政府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企業文化就是企業的「文化軟實力」。在推動企業發展的過程中,要把提高企業文化軟實力作為重要發展戰略,千方百計壯大企業文化的整體實力和核心競爭力。企業文化作為現代管理理論,已經成為企業的普遍共識,企業文化建設更是方興未艾。
企業文化是社會文化體系中的一個有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大文化下的亞文化,它是民族文化和現代意識在企業內部的綜合反映和表現。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從創立、發展、壯大過程中形成的價值觀、發展觀、社會責任感、企業制度等的復合體。
企業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企業價值觀是指企業及其員工的價值取向。因為有了這一判斷標准,所以員工才知道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可有可無的;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什麼是可貴的,什麼是要拋棄的。表現為行為,即企業的凝聚力、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責任感、自豪感、精神面貌和職業化行為規范。
企業的價值觀必須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才能夠更好地統一廣大職工的思想和意志,堅定理想信念;才能夠進一步調動職工隊伍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凝聚一切力量,煥發出創新的激情,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才能夠樹立起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主要內容的社會新風尚。企業的價值觀還必須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才能達到「以文化人」的要求,否則,就會導致人心渙散,企業無法健康發展,甚至會造成社會混亂。
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的延續和發展,都是在既有文化傳統基礎上進行的文化傳承、變革與創新。如果離開傳統,割斷血脈,就會迷失自我、喪失根本。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形成了優良的文化傳統,不僅成為凝聚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而且對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貢獻。同樣,企業文化是在一個企業中形成的某種文化觀念和歷史傳統,共同的價值准則、道德規范和生活信息,將各種內部力量統一於共同的指導思想和經營哲學之下,匯聚到一個共同的方向,它意味著公司的價值觀,諸如進取、守勢或是靈活——這些構成公司員工活力、意見和行為的規范,管理人員身體力行,把這些規范灌輸給員工並代代相傳。
企業的優良傳統是一個企業寶貴的精神財富和品質積淀,必須堅持以優良傳統和精神為根基,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引領,以外來健康有益文化為補充,大力弘揚企業的優良傳統和優秀文化,才能夠不斷增強企業文化的影響力和凝聚力。
企業文化不是孤立的,它與企業戰略是相互融合的,與外部環境是相互影響的。作為亞文化,企業文化雖有其個性,但必須以社會主流文化為引領才不致偏離方向。良好的主流文化會促進企業文化的發展,反之就影響和制約企業文化的健康發展;同樣,良好的企業文化會對社會產生輻射作用,不良的企業文化也會對社會主流文化產生破壞作用。
從社會方面來講,構建和諧的企業文化有利於企業間的合作,有利於企業的社會效益的發揮。就企業具體而言,和諧企業文化有利於形成穩定和諧的企業發展氛圍。和諧企業文化能夠體現職工群眾的共同願望,體現團結、合作的企業精神,可以創造生產力、提高競爭力、增強吸引力、形成凝聚力。能夠強化職工隊伍建設,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推動形成心齊、氣順、勁足,穩定、和諧、發展的良好氛圍。和諧企業文化強調的是求同存異、和睦相處、團結友愛、同心同德;具有弘揚正氣、凝聚人心、溝通感情、增進融合等功能,能夠起到化解矛盾、整和關系的作用。
用和諧文化引導廣大職工用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觀察事物,培養職工用寬容的態度看待和處理各種問題,有助於避免思想認識上的片面性和極端化,形成尊重勞動、關愛他人、維護公平、相互關愛、團結互助的道德風尚。
優秀的企業文化服務於先進的文化企業,先進的文化企業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文化產業的發展帶動文化的振興與繁榮,文化的振興與繁榮就必然會提高文化軟實力。
其實,文化軟實力就是無形的文化實力,是精神文化所具有的決定性力量,是一個城市的靈魂和發展的依託。任何一座城市,離開了這個靈魂和依託,那麼,這座城市就會顯得蒼白無力。任何個人、群體、地域或國家,最終的發達與繁榮,都要依賴於這種精神文化,他們所處的地位以及他們的興衰存亡,全都可以在這種「文化」中找到答案。

⑵ 什麼是文化軟實力作位一名當代大學生,如何響應國家的號召,為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

文化軟實力:軟實力是文化和意識形態吸引力體現出來的力量,是世界各國制定文化戰略和國家戰略的一個重要參照系。表面上文化確乎很「軟」,但卻是一種不可忽略的偉力。任何一個國家在提升本國政治、經濟、軍事等硬實力的同時,提升本國文化軟實力也是更為特殊和重要的。「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這不僅是我國文化建設的一個戰略重點,也是我國建設和諧世界戰略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前提。
中國文化軟實力的現狀:中國對於傳統文化的宣傳和推介處於「原生態」狀態,優秀的文化傳統資源優勢並未充分轉化成為強大的現實生產力;文藝演出、語言文化、圖書出版等文化領域面臨著「文化赤字」;對於中國文化形象的認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忽視了對傳統文化資源的創新和改造

⑶ 怎樣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

(一)必須立足於中國的傳統文化
任何文化都不是建立在虛無的基礎之上的,中國傳統文化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身的文化傳統,它貫穿於中國人的價值觀、思維方式、風俗習慣、道德禮儀等各個方面。因此,我們必須立足於中國傳統文化,並對其進行批判繼承,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文化樣式,推進傳統文化的現代化。文化是多元的,世界上各個民族、國家、地區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因此,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打造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必須結合國際國內兩種文化資源,開放姿態,借鑒學習並創新。
(二)提高文化傳播能力,不斷擴大我國文化的影響力
在當今信息社會,凡是傳播手段先進、傳播能力強大的國家,其文化理念和價值觀念就能廣為流傳,就能把握影響世界、影響人心的話語權。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一是不斷豐富和創新文化內容形式,二是提高文化傳播能力。新聞媒體是信息傳播、文化擴散的載體,在文化傳播中處於特殊地位。一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對新聞媒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保障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三是整合新聞傳媒資源,做大新聞產業;四是打造一支復合型的新聞媒體從業隊伍。3
在文化的傳播能力已經成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決定性因素。要把提升主流媒體影響力作為提高文化傳播能力的戰略重點,進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扶持政策,壯大總體實力,提高核心競爭力,做大做強主流新聞媒體,形成與我國國際地位相當的輿論力量。要深刻熟悉互聯網在文化傳播方面的巨大潛能和可能產生的不可估量的影響,高度重視互聯網的運用和治理,發展積極健康的網路文化,努力使互聯網成為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新陣地。
(三)立足於我國基本國情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必須正視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中國的社會主義社會建立在落後的經濟文化基礎之上,沒有經歷高度發達的社會化大生產階段。在由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中,一方面與舊的經濟形態、社會關系相聯系的思想意識以及價值為方式,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開始大量湧入並深刻改變了中國社會的文化構成。同時,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由於生產力水平仍較落後且發展不平衡,經濟上以生產資料公有制和按勞分配觀、道德觀等還會在社會上長期存在;另一方面各種西方的後現代文化思潮、文化觀念和行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成為基本的經濟制度,社會上還大量存在著不同的階層和利益群體,由此帶來不同的利益觀和價值觀。
(四)軟硬同行,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文化軟實力與經濟、軍事等硬實力有密切的相關性,任何軟實力都是以硬實力為基礎的;相反,軟實力對國家硬實力的提升也產生影響。在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然存在的國際環境中,必須重視增強經濟領域的國際競爭力,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以贏得世界人民對我們維護世界和平的信任和尊重。著力增強硬實力的同時,進一步提升文化軟實力,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又好又快發展。一方面,增加商品和服務的文化含量,努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產品和文化品牌。另一方面,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文化產業展現了蓬勃發展的生命力,成為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通過世博會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經驗,大力發展文化產業,規范外資引進和文化產品進口,形成以民族文化為主體、吸收外來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場格局。所以,提升中國的文化軟實力,必須和硬實力的建設同時推進,「軟」、「硬」配合,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⑷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有什麼戰略意義

文化軟實力的戰略意義:
第一,國際政治博弈的利器。冷戰結束以後,國際政治呈現「一超多強」的局面,短時間內世界大戰爆發的可能性減弱。「和平、發展」成為世界的主題。「軟實力」更好地闡明了除了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以外,一種以文化和價值觀所主導的看不見的國家力量,它很好好揭示了大國之間一種隱性的沒有硝煙的博弈。此概念一經拋出,便引起各國政治家的注意,並且被廣泛用於國際政治領域,作為衡量一國國力的重要指標,成為各個國家維護本國利益的重要工具。
第二,國家政治經濟長期穩固發展的保障。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成為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亞洲第一的經濟體。但是,國內長期以來偏重經濟建設,導致文化建設嚴重落後於經濟建設,國際文化貿易逆產巨大,這些導致我國的文化軟實力落後與歐美和亞洲一些國家,與中國的世界大國地位極不相稱。為了發展文化,使經濟建設和文化發展相平衡,進入新世紀以來,黨中央一再強調必須加強文化建設。
文化軟實力命題的提出具有深刻的現實背景,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中指出,加強文化軟實力建設對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深化改革開放、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具有重大意義。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支撐。
第一,根據馬克思主義歷史哲學理論,文化屬於上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文化將以其強大的反作用對國家和社會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先進的文化將有助於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推動國家和社會的發展,促進國家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的增強。而文化軟實力正是以文化為載體的綜合力,所以文化強,則文化軟實力也強;反之,文化軟實力強大,則文化在社會和國家發展變革中所產生的推動力就越強。
第二,文化軟實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夠為國家的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先進的文化能夠引領社會風尚,產生廣泛共識,凝聚國民力量,產生社會合力。文化繁榮也必將帶動文化產業的飛躍,為經濟的持續提升提供不竭動力,並且可以直接轉化為生產力。
第三,當前和平、發展成為時代主題,單純依靠武力和經濟為手段已經不能很好的服務於國家戰略目標的達成。那麼,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很好地補充了經濟和武力手段的不足,以更容易被對方接受的方式,隱形地服務於本國戰略目標的實現。本國通過建立良好的國際形象,推廣本國的文化和價值觀,以此來獲得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和追隨,以文化為武器對他國進行無形的影響和滲透,最終以最小的代價達成戰略目標。文化軟實力的增強又為本國硬實力的發展創造更加廣闊的外部空間。
第四,當前隨著科技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全球化進程加快,世界各國的之間的交往越來越頻繁,各種文化間的碰撞越來越激烈。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西方一些資本主義思想伴隨科技和資本流入國內,不斷沖擊著社會主義思想價值體系。如果任由其發展必將造成思想混論和社會的動盪,因此必須重視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發展,發揮社會主義文化的主體性功能,不斷增強國家的凝聚力,增強人民對社會主義建設的自豪感、自信心。通過文化軟實力建設維護國家文化安全、民族統一和政權鞏固。
第五,在國際交往中,文化軟實力事關一國國際話語權。它主要體現在國際規則設計、國際會議議程的設置和國家風向的引領三個方面。只有文化軟實力強大的國家才有可能把控國際會議議程,將自已的意志以國際法規的形式確立,通過國際舞台傳達自己的聲音和訴求,在國家交往中更好地影響他國,維護本國利益。

⑸ 中國文化軟實力存在哪些問題,如何提高我國的文化軟實力

如何提高我國的文化軟實力?
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要加強我國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提高「硬實力」,為增強文化「軟實力」夯實基礎;
②把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任務,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
③繼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進行文化創新;
④吸收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面向世界、博採眾長」、「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在文化交流、借鑒的基礎上,推出融會多種文化特質的新文化;
⑤立足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著眼於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⑥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凝聚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⑦發展教育、科學、文化事業。扶持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文化產業、鼓勵文化創新;
⑧藉助大眾傳媒及其他各種途徑,更加主動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⑹ 如何提升文化軟實力

文化軟實力是一個國家的文化體現出來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響力。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既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歷史任務,也是我國提高國際影響力、塑造良好國際形象、營造和平發展國際環境的必然要求。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需要在以下幾方面提高認識、深化研究。

處理好一系列重要關系。一是處理好一元主導和百花齊放的關系。當前,我國思想文化領域呈現出多元多樣多變的特點。這就需要提高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整合各種社會思潮的能力,不斷增強全社會對主流價值觀的知曉、理解和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概念是什麼、主要命題有哪些、真理性和說服力在哪裡等,都需要加強研究和推介。二是處理好事業性與產業性之間的關系。以「壯大產業、繁榮事業」作為文化發展目標,實現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兩業並舉、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贏共進,促進文化生產力的大解放和大發展。三是處理好學習與創新之間的關系。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地學習世界各民族有益文化,以增加新的積極健康的文化因子和元素,增強社會主義文化的活力和國際競爭力。四是處理好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長遠目標與短期目標之間的關系。既要有長遠目標,又要設立階段性、較為具體、具有可操作性的短期目標。在此基礎上,認真梳理和盤點我國文化軟實力的現狀、資源及存在的問題,提出文化軟實力發展戰略,探索一條從國情出發、向國外延伸、與國際接軌,既不崇外又不排外、既以我為主又不唯我獨尊的文化軟實力發展之路。

認真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及其價值觀的內涵。可以說,在當今這個全球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日益深入的時代,一個大國的軟實力主要表現在其政治價值觀、政治理念、政治制度和政治理論是不是具有合理性和共享性。應該看到,目前我國學術理論界對我們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歷程中所創造的理論和學說的研究還不能說已經完全到位。一些學者習慣於用別人的理論標簽來看待我們的理論、政策和意識形態,甚至自覺不自覺地用西方的政治理論和概念來剪裁中國的歷史、衡量中國的事情,這樣自然得不出正確結論。對於這些問題,我們應有針對性地加強研究、開展工作,綜合運用政府、學界、媒體和民間的資源,在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過程中認真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及其價值觀的內涵,勇敢地加以宣講。在涉及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等問題時,要掌握概念定義權、使用權、議題設置權和講故事的話語權,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世界上的知曉度和認同感,讓全世界聽到中國人講的有關自己的民主故事、自由故事、人權故事和法治故事,讓世人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有說服力和吸引力的。

做好國家營銷。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大大提升了我國的硬實力,但西方媒體渲染的所謂中國商品傾銷以及環境污染、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問題,給我國的國家形象帶來負面影響。因此,有必要通過國家營銷塑造和傳播國家形象。西方國家運用經濟的、文化的方式,以各種產品和服務為載體來傳播塑造國家形象,其方法和經驗值得學習和借鑒。具體而言,以國家形象推廣為核心的國家營銷包括:打造國家形象文化產品,其中既包括優秀的民族文化和價值觀,也包括國家形象建設者如政府、企業和國民所應具備的品格;明確國家形象品牌定位,或創新、或嚴謹、或時尚,建立國家品牌;拓展國家形象傳播渠道,政府間交流、民間交往、媒體宣傳、商業運作以及各種社會活動都可用來推動國家形象建設。

⑺ 提升文化軟實力的方法 提升文化軟實力的方法簡述

1、需要大力宣傳,增強人民文化軟實力重要性的意識。

2、從基礎教育開始,教育下一代成為文化軟實力提高的能手。

3、弘揚國家傳統文化,從擅長的傳統文化入手。

4、增強國家文化保護意識,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

5、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成為文化產業的強者。

6、需要各民族團結,有共同的目標價值觀才能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

7、在世界各地弘揚國家文化,讓大家以國家文化為榮。

8、溫馨提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堅持不懈地奮斗。

⑻ 如何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文化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在國家較量中軍事,經濟等硬實力並非都能產生預期效果,諸如文化、外交等其他因素的作用卻在漸漸增強。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指出,「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願望。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實踐也使人們認識到一個國家的崛起和發展,應該經濟和文化的全面提升。 但是,目前我國的文化力卻與我國經濟大國的地位不相匹配,目前世界文化市場份額,美國佔43%,歐盟佔34%,亞太地區佔19%;在亞太地區所佔份額中,日本佔10%,韓國佔5%,中國和其他亞太國家僅佔4%。另外,中國與世界文化交流和文化產品貿易的逆差有數倍之大。以文化傳播中最重要的載體圖書為例,經過我國許多部門的努力,版權貿易逆差已經從前幾年的1∶10縮小為現在的1∶7,但仍然是太大的數字。而且,圖書的出口對象主要是一些漢語文化圈的國家和我國的港澳台地區,中國和歐美的圖書版權貿易逆差甚至達到1∶100以上。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靈魂,也是為國家發展智力的動力源,文化產業的落後,必將影響到中國的未來發展。因此,必須提高我國的文化軟實力。提高文化軟實力,擴大中國文化的影響力,有很多種途徑和方式方法,這里我們主要提出三點: 1.全方位傳播,讓世界認識中國。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漢文化作為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精華,蘊含著極其豐富的物質成就與思想底蘊。現在已經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了,而是傳播力決定影響力的信息時代。在當今時代,誰的傳播手段先進、傳播能力強大,誰的文化理念和價值觀念就能廣為流傳,誰就能掌握話語權。因此,我們要建立快捷、覆蓋廣泛的現代傳播體系,使我們文化傳播能力有一個大的提高。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對外文化交流活動,把更多體現中華文化魅力的精品介紹給世界。1996年初春,馬欣樂先生的個人畫展也在邁爾奇畫廊開幕,邀請了柯林頓夫人為其剪綵,盛況空前,影響力很大。馬欣樂先生不少作品結合西方繪畫用光用色的手法,很有新意,呈現出大家的獨特風格,也使西方的觀眾對傳統的中國繪畫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更加全面地了解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很好地推廣了中國文化。 2.多角度實踐,讓世界看到不一樣的中國。根據《世界眼中的中國》的調查顯示,對「中國的代表性事物」的了解上,大部分外國人選擇了「功夫」、「長城」和「中餐」,認為這些是「最能代表中國的事物」。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可以展示給世界更多精彩的內容,這需要我們多角度地實踐,多角度地展示,才能讓世界看到不一樣的中國。如在大部分美國人眼中,梅蘭竹菊是中國畫固有的唯一符號,馬欣樂先生卻讓他們認識到了象形文字在繪畫中的魅力,讓美國人看到更豐富的中國畫。美國人對中國文化的熱愛,使得馬欣樂有機會成為全美最大的斯普林絲環球家紡公司的高級設計師和設計總監,中國傳統文化通過美國人鍾愛的家紡布藝讓中國元素在異國走進千家萬戶,掀起了中國風的熱潮,為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做出了突出貢獻。3.重視海外華文教育,調動海外華人華僑的力量。我國現在分布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僑胞約有5000 萬人,這支力量是中國國家軟實力在海外的表現和擴展。因此,我們要重視海外華文教育,並且充分調動海外華人華僑的力量,促進中外文化的交流。如印度尼西亞思源美術館館長阮淵椿極力地宣傳中國文化,使印度尼西亞人民更多地了解了中國文化並且獲得了亞洲國際書法高峰論壇頒發的「傳播中華文化貢獻大獎」,中國畫家馬欣樂先生在上世紀80年代起就開始了傳播東方文化的旅程,為中西方文化交流做了很大貢獻,他的新作《大唐盛景圖卷》再次向世人展示了中國文化的魅力。

⑼ 什麼是「文化軟實力」提高文化軟實力對中國具有什麼現實意義

文化軟實力指的是在繼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借鑒西方文明成果的基礎上,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斗爭和現代化建設中形成的,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的文化凝聚力、吸引力和感召力,它滲透在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政治、社會、科技、軍事等方方面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的意義:
1.增強民族凝聚力。文化軟實力是民族凝聚力的力量源泉,文化是一個民族對世界和生命認知的認的現實感受,積淀者這個民族最深層次的精神追求和行為准則。
2.提高綜合國力。文化的經濟功能使得文化對於經濟的推動能力越來越強,文化產業能給國家帶來較大的物質財富。
3.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增強對西方文化入侵的抵禦能力,築牢國家文化安全的防線,文化一旦被侵略,就難以形成強大的民族凝聚力,進而影響國家的安全和發展。

⑽ 如何提升國家的文化軟實力

一是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文化軟實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國民的精神狀態、意志品格和內在凝聚力,而這一切主要來自於人們對社會核心價值的認同。歷史經驗表明,任何一個國家要把全社會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來,都必須有一套與經濟基礎、政治制度相適應的核心價值體系。我國是擁有13億人口、56個民族的大國,靠什麼統一人們的思想、凝聚人們的力量?靠的就是統一的指導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強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規范,也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如果沒有這個最核心的東西,就會失去團結一致、共同奮斗的思想道德基礎,就會導致人心渙散、社會混亂。我們要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首要任務,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鬥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不斷增強人們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制度、改革開放事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信念和信心。要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個領域,使之成為全體社會成員普遍理解接受、自覺遵守奉行的價值理念,成為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要積極探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的有效途徑,主動做好意識形態工作,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有力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 二是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不斷提高我國文化的總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也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關鍵。本世紀頭20年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文化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樹立強烈的機遇意識、發展意識,開闊發展思路,拓寬發展途徑,推動我國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要把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作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重要途徑,堅持以政府為主導,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加強社區和鄉村文化設施建設,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公益性文化建設,拓寬服務渠道,健全服務網路,不斷提高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要堅持以市場為主導,通過積極的產業政策和有序的市場化運作,充分發揮國有文化企業的骨幹作用,保護好、引導好民營企業投資文化產業的積極性,迅速壯大我國文化產業的規模,使文化產業占國民經濟比重明顯提高、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要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加快文化產業基地和區域性特色文化產業群建設,培育文化產業骨幹企業和戰略投資者,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產品和文化品牌。 三是提高文化傳播能力,不斷擴大我國文化的影響力。傳播深度決定影響廣度。一個國家文化的影響力,不僅取決於其內容是否具有獨特魅力,而且取決於是否具有先進的傳播手段和強大的傳播能力。特別是在當今信息社會,凡是傳播手段先進、傳播能力強大的國家,其文化理念和價值觀念就能廣為流傳,就能掌握影響世界、影響人心的話語權。文化的傳播能力已經成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決定性因素。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一方面要不斷豐富和創新文化內容形式,另一方面必須花大力氣提高文化傳播能力。新聞媒體是信息傳播、文化擴散的重要載體,在文化傳播中處於特殊地位。要把提升主流媒體影響力作為提高文化傳播能力的戰略重點,進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扶持政策,壯大總體實力,提高核心競爭力,做大做強主流新聞媒體,形成與我國國際地位相稱的輿論力量。互聯網作為20世紀最具社會影響的科技進步的手段和載體,帶來了文化傳播方式的深刻變革。要深刻認識互聯網在文化傳播方面的巨大潛能和可能產生的不可估量的影響,高度重視互聯網的運用和管理,把發展積極健康的網路文化作為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新引擎,努力使互聯網成為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新陣地、公共文化服務的新平台、人們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間。 四是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支持文化建設,激發全社會的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是一個宏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全黨全社會共同努力。人民群眾不僅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進一步激發人民群眾的文化創造潛能,使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擁有廣泛而堅實的群眾基礎。要充分調動廣大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發揚藝術民主和學術民主,提倡不同學術觀點、不同風格流派相互切磋、平等討論,營造寬松和諧的文化發展環境,表彰有傑出貢獻的文化工作者,使各類文化人才的才華有展示舞台、創造有實現空間、貢獻得到社會尊重。要採取有效措施、創造有利條件,動員黨政各部門、社會各方面共同參與文化建設,讓一切文化創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文化創造的源泉充分涌流,讓一切有志於文化創造的建設者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

閱讀全文

與提高文化軟實力的錯覺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1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2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