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西餐的禮儀文化
中西方的用餐禮儀大致是不同的,對於西方人的禮儀文化,我們需要尊重。所以在用西餐的時候,就如同西方人會學習我們的吃飯禮儀一樣,我們也應該學習他們的禮儀。
所以現在分享一些雖然大家都知道但是更加細致化的禮儀詳情。
1. 刀叉:使用刀叉進餐時,從外側往內側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東西時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執刀將其切成小塊,用叉子送入口中。使用刀時,刀刃不可向外。進餐中放下刀叉時應擺成「八」字型,分別放在餐盤邊上。刀刃朝向自身,表示還要繼續吃。每吃完一道菜,將刀叉並攏放在盤中。如果是談話,可以拿著刀叉,無需放下。
2.餐巾:不要拿餐巾去用力擦臉的下部,要輕輕地沾擦。不要抖開餐巾再去折疊,不要在空中像揮動旗子那樣揮動餐巾。餐巾應放在大腿上,如果離開餐桌,要將餐巾放在椅子上,並把椅子推近餐桌。注意動作要輕。用餐結束時不要折疊餐巾;否則,不了解情況的服務生可能會再給別的客人使用。用餐結束時要將餐巾從中間拿起,輕輕地放在餐桌上盤子的左側。
3.咀嚼:嚼東西時嘴要閉緊,不要舔嘴唇或咂嘴發出聲音,只要嘴裡有食物,就不要隨意開口說話,飯灑出來多尷尬呀。
4.坐姿:坐立要直,不要將胳膊肘支在餐桌上。如果手放在什麼位置都不自在,就放在大腿上。
5.速度:切忌速度過快,大口吞咽食物不僅有害健康,而且也不雅觀,尤其是和他人共同進餐時,這么做會顯得失禮。共同進餐時大家的量應該一樣,並保持同時開始同時結束的速度,別人都開始品味甜食了而你還在喝湯是不可取的。
6.剔牙:如果塞了牙,切忌在餐桌上剔牙,如果的確忍受不住,找個借口去洗手間,這樣您自在,別人也舒服。
7.吸煙:即使在吸煙區用餐,用餐期間吸煙也不可取,吸煙會影響他人的食慾,而且和整個氣氛也不和諧,應該等到用餐結束後再吸煙,還應記住:不要用盤子當煙灰缸。
8.物品:女用手提包及男用手提箱這類東西不要放在餐桌上,鑰匙、帽子、手套、眼鏡、眼鏡盒、香煙等物品都不要放在餐桌上。總之,凡是和用餐無關的東西都不能放在餐桌上。
遵守就餐禮儀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是對自身形象的提升,更是對對方的尊重。西餐禮儀遠不止上述這些,希望大家在熱愛美食的同時,尊重飲食文化,提高人文素養。
Ⅱ 中西餐禮儀有哪些不同
中西餐禮儀區別為:餐具不同、入座不同、上菜不同。
一、餐具不同
1、中餐禮儀:中餐的餐具五花八門,多以杯、盤、碗、碟、筷、匙等為主。
2、西餐禮儀:西餐的餐具一般都比較簡單,會使用刀叉享用菜餚。
二、入座不同
1、中餐禮儀:中餐用餐時的座次大都是按照長幼尊卑來定,「尚東為尊」或「面朝大門為尊」。
2、西餐禮儀:西餐用餐時,面對門的且離門最遠的那個座位是女主人的,與女主人相對的是男主人的座位。
三、上菜不同
1、中餐禮儀:大部分中餐上菜時大都按照湯、主菜、主食、餐酒或水果的順序。
2、西餐禮儀:西餐大都按照開胃菜、色拉、湯、水果、餐酒、主食、甜點和咖啡的順序上菜。
Ⅲ 中西方餐桌禮儀
中國餐桌上的禮儀歸結以下幾點:
入座的禮儀。先請客人入座上席,在請長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時要從椅子左邊進入,入座後不要動筷子,更不要弄出什麼響聲來,也不要起身走動。如果有什麼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進餐時。先請客人、長者動筷子。夾菜時每次少一些,離自己遠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飯時不要出聲音,喝湯時也不要出聲響。喝湯用湯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邊喝,湯太熱時涼了以後再喝,不要一邊吹一邊喝。有的人吃飯喜歡咀嚼食物,特別是使勁咀嚼脆食物發出很清晰的聲音來,這種做法是不合禮儀要求的。特別是和眾人一起進餐時,就要盡量防止出現這種現象。
進餐時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現其他聲音。如果出現打噴嚏、腸鳴等不由自主的聲響時,就要說一聲「真不好意思」、「對不起」、「請原諒」之類的話以示歉意。
如果要給客人或長輩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離客人或長輩遠的菜餚送到他們跟前。按我們中華民族的習慣,菜是一個一個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領導、老人、客人的話,每當上來一個新菜時就請他們先動筷子,或著輪流請他們先動筷子,以表示對他們的重視。
吃到魚頭、魚刺、骨頭等物時將它放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事先准備好的紙上。
要適時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幾句風趣的話以調和氣氛。不要光著頭吃飯不管別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頓,更不要貪杯。
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時,就要用餐巾或手擋住自己的嘴巴。
要明確此次進餐的主要任務。要明確以談生意為主,還是以聯絡感情為主,或是以吃飯為主。如果是前者,在安排座位時就要注意把主要談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如果是後者,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識性的禮節就行了,把重點放在欣賞菜餚上。
最後離席時,必須向主人表示感謝,或者就此時邀請主人以後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敬。
西方餐桌禮儀起源於法國梅羅文加王朝,當時因著拜占庭文化啟發,制定了一系列細致的禮儀。
到了羅馬帝國的查里曼大帝時,禮儀更為復雜,甚至專制。皇帝必須坐最高的椅子,每當樂聲響起,王公貴族必須將菜餚傳到皇帝手中。
在十七世紀以前,傳統習慣是戴著帽子用餐。在帝制時代,餐桌禮儀顯得繁瑣、嚴苛,不同民族有不一樣的用餐習慣。高盧人坐著用餐;羅馬人卧著進食;法國人從小學習把雙手放在桌上;英國人在不進食時要把雙手放在大腿上。
歐洲的餐桌禮儀由騎士精神演變而來。在十二世紀,義大利文化流入法國,餐桌禮儀和菜單用語均變得更為優雅精緻,教導禮儀的著作亦紛紛面世。
時至今日,餐桌禮儀還在歐洲國家繼續傳留下去。若你前往朋友家做客,須穿上得體的衣服,送上合宜的禮物,處處表現優雅的言談舉止。
餐具擺放的位置主要是為方便用餐,由外而內取用。用過的餐具切忌放回桌上,通常侍應會收起用過的餐具。
紅酒杯:喝酒時應拿著杯腳,而非杯身,避免手溫破壞酒的味道;
水杯:喝飲品前最好先抹嘴,以免在杯上留下油漬;
白酒杯;
甜品匙;
甜品叉;
麵包碟;
牛油刀;
魚叉;
大叉(主菜叉);
餐巾:大餐巾可對摺成三角形放在膝蓋上,抹嘴時,宜用餐巾角落的位置;離開座位時,可把餐巾摺好放在椅上或桌上;用餐後,應把餐巾摺好,放在餐盤的右邊;
大刀(主菜刀);
魚刀;
湯匙:喝湯時忌發出聲音。喝湯後,湯匙不應放在碗中,應把湯匙拿起放在湯碟上。
入坐禮儀
如果是以主人的身分舉辦宴會,則男女主人應該分別坐在長餐桌的中間、面對面而坐。身為主人的你要逐一邀請所有賓客入坐,而關於邀請入坐的順序方面,第一位安排入坐的應該是貴賓的女伴,位置在男主人的右手邊,貴賓則坐在女主人的右手邊。
如果沒有特別的主客之分,除非有長輩在場,必須禮讓他們,否則女士們可以大方地先行入坐,一個有禮貌的紳士也應該等女生坐定之後,再行入坐。
外出用餐時,免不了會隨身攜帶包包,這時候應該將包包放在背部與椅背間,而不是隨便放在餐桌上或地上。坐定之後要維持端正坐姿,但也不必僵硬到像個木頭人,並且注意與餐桌保持適當的距離。
遇到需要中途離席時,跟同桌的人招呼一聲是絕對必要的,而男士也應該起身表示禮貌,甚至如離開的是隔座的長輩或女士,還必須幫忙拖拉座位。
用餐完畢之後,必須等男女主人離席後,其他的人才能開始離座。
Ⅳ 中西餐文化禮儀有哪些
西餐桌上的禮儀是人們長期形成的。有一些老規矩,例如,胳膊肘在用餐時自始至終不能擱在餐桌上等等,已不再被大家恪守了;但是,有許多「清規戒律」還是被人們所遵行。我們可以列舉一些不能違反的禁忌:普通西餐的進萊次序,通常是麵包、湯、各類菜式、布丁、咖啡或紅茶。照正式規矩,入席的時候,客人應該由椅的左方就位,離席的時候亦應由椅的左方退出入座後,應該待主人先攤開餐巾以後,才可以把放在桌上的餐巾鋪置在自己的膝上。收起的時候也是一樣,都要以主人為先,否則便失禮。鋪餐巾,在正式場合是將餐巾疊作兩層,放置在大腿上,不能完全攤開,更不能塞入腰衣服里、但一般的常餐便不須這么拘謹了,想要全攤開的話也是無妨的。有時中途因事要暫時離席,切勿將餐巾擱在桌上,因為這是意味你不再吃,侍者便不會再為你上萊了,所以,在離開時須將餐巾放在椅子上才對。用餐完畢,餐巾大致疊好,也可以不疊好,放在餐桌上,而要亂扔。如果發現水杯或萊餚中有臟物,不要大聲嚷嚷,引起同桌的人們注意,而應當悄悄告訴服務員,讓他拿走重拿一份來。換菜盤和餐具也是這樣。喝飲料時,先用餐巾擦一下嘴唇,然後再喝杯中的飲料,為的是避兔菜屑弄到臉上或丟進玻璃杯里。如有紙餐巾最好不用餐巾擦嘴,不要把用過的盤子推到一旁,或者把盤子摞起來。最好不要移動任何盤子的位置。在桌布上落下麵包屑,可以不必理會。如果是不慎落下一點兒飯菜可以在服務員撤走盤子時,用餐巾小心地把它拾到盤子中。
品味西餐文化,建議大家有時間到崇文門馬克西姆餐廳看一看,那裡按照19世紀末特有的法國浪漫派風格布置的西餐廳,裝璜華麗典雅,樂池內小樂隊演奏著古典的名曲,服務員是身著燕尾服的小夥子。這是馬可西姆餐廳的傳統,它讓顧客先飽眼福(餐廳布置),再飽耳福(柔和音樂),後飽口福(美味的法國大菜)。研究西餐的學者們,經過長期的探討和歸納認為吃西餐最講究6個「M」。
第一個是「Menu」(菜單)
當您走進西餐館,服務員先領您入座,待您坐穩,首先送上來的便是菜單。菜單被視為餐館的門面,老闆也一向重視,用最好的面料做菜單的封面,有的甚至用軟羊皮打上各種美麗的花紋。在這里用菜單稱之似有不妥,應稱之為「菜譜」。
如何點好菜,我可有個絕招,我無論在國內外西餐館吃飯,往往點的菜又好吃,又便宜,常常受到同事們稱道,我的辦法是,打開菜譜,看哪道菜是以飯店名稱命名的,我往往取之,我深知,那位廚師也不會拿自己店名開玩笑的,所以他們下功夫做出的菜,肯定會好吃的,請大家一定要點。
涉及到點菜,看菜譜不由得使我想起近20年前發生在馬克西姆餐廳的一件事,四位年輕的「萬元戶」農民走進這家豪華的餐廳。他們有了錢,想品一品法國名菜。餐廳經理和服務員欣喜異常,熱情招待他們入座,並禮貌地呈上菜譜,恭敬地請他們點菜。誰料,其中一位把菜譜推到一邊,不屑一顧地說:「點什麼菜?你們看著來,什麼貴上什麼,我們有的是錢!」四位農民花了近2000元,美美吃了頓法國名菜,但也不時出了「洋相」,刀叉不知如何使,餐巾最後當了手絹用……
後來法方總經理同我談起此事,很有感觸:「從這四位年輕人身上,看到中國農民確實富了,令人振奮。但是中國朋友吃西餐不看菜單,使我們很難理解。在法國,就是戴高樂、德斯坦總統吃西餐也得看菜單點菜的。這里不涉及有錢沒錢的問題,因為看菜單、點菜已成了吃西餐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程序,是種生活方式。」
第二個是「Music」(音樂)
豪華高級的西餐廳,要有樂隊,演奏一些柔和的樂曲,一般的小西餐廳也播放一些美妙的樂曲。但,這里最講究的是樂聲的「可聞度」,即聲音要達到「似聽到又聽不到的程度」,就是說,要集中精力和友人談話就聽不到,要想休息放鬆一下就聽得到,這個火候要掌握好。
第三個是「Mood」(氣氛)
西餐講究環境雅緻,氣氛和諧。一定要有音樂相伴,有潔白的桌布,有鮮花擺放,所有餐具一定潔凈。如遇晚餐,要燈光暗淡,桌上要有紅色蠟燭,營造一種浪漫、迷人、淡雅的氣氛。
第四個是「Meeting」(會面)
也就是說和誰一起吃西餐,這要有選擇的,一定要是親朋好友,趣味相投的人。吃西餐主要為聯絡感情,很少在西餐桌上談生意。所以西餐廳內,少有面紅耳赤的場面出現。
第五個是「Manner」(禮俗)
也稱之為「吃相」和「吃態」,總之要遵循西方習俗,勿有唐突之舉,特別在手拿刀叉時,若手舞足蹈,就會「失態」。使用刀叉,應是右手持刀,左手拿叉,將食物切成小塊,然後用刀叉送入口內。一般來講,歐洲人使用刀叉時不換手,一直用左手持叉將食物送入口內。美國人則是切好後,把刀放下,右手持叉將食物送入口中。但無論何時,刀是絕不能送物入口的。西餐宴會,主人都會安排男女相鄰而坐,講究「女士優先」的西方紳士,都會表現出對女士的殷勤。
第六個是「Meal」(食品)
我的一位美國美食家朋友曾這樣說:「日本人用眼睛吃飯,料理的形式很美,吃我們的西餐,是用鼻子的,所以我們鼻子很大;只有你們偉大的中國人才懂得用舌頭吃飯。」我們中餐以「味」為核心,西餐是以營養為核心,至於味道那是無法同中餐相提並論的。
吃西餐在很大程度上講是在吃情調:大理石的壁爐、熠熠閃光的水晶燈、銀色的燭台、繽紛的美酒,再加上人們優雅迷人的舉止,這本身就是一幅動人的油畫。為了在初嘗西餐時舉止更加嫻熟,費些力氣熟悉一下這些進餐禮儀,還是值得的。
1、就座時,身體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蹺足,與餐桌的距離以便於使用餐具為佳。餐台上已擺好的餐具不要隨意擺弄。將餐巾對折輕輕放在膝上。
2、使用刀叉進餐時,從外側往內側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東西用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執刀將其鋸切成小塊,然後用叉子送入口中。使用刀時,刀刃不可向外。進餐中放下刀叉時,應擺成「八」字型,分別放在餐盤邊上。刀刃朝向自身,表示還要繼續吃。每吃完一道菜,將刀叉並攏放在盤中。如果是談話,可以拿著刀叉,無需放下。不用刀時,也可以用右手持叉,但若需要作手勢時,就應放下刀叉,千萬不可手執刀叉在空中揮舞搖晃,也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隻手拿餐巾擦嘴,也不可一手拿酒杯,另一隻手拿叉取菜。要記住,任何時候,都不可將刀叉的一端放在盤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3、每次送入口中的食物不宜過多,在咀嚼時不要說話,更不可主動與人談話。
4、喝湯時不要啜,吃東西時要閉嘴咀嚼。不要咂嘴發出聲音。如湯菜過熱,可待稍涼後再吃,不要用嘴吹。喝湯時,用湯勺從里向外舀,湯盤中的湯快喝完時,用左手將湯盤的外側稍稍翹起,用湯勺舀凈即可。吃完湯菜時,將湯匙留在湯盤(碗)中,匙把指向自己。
5、吃魚、肉等帶刺或骨的菜餚時,不要直接外吐,可用餐巾捂嘴輕輕吐在叉上放入盤內。如盤內剩餘少量菜餚時,不要用叉子刮盤底,更不要用手指相助食用,應以小塊麵包或叉子相助食用。吃面條時要用叉子先將面條捲起,然後送入口中。
6、麵包應掰成小塊送入口中,不要拿整塊麵包咬。抹黃油和果醬時也要先將麵包掰成小塊再抹。
7、吃雞時,歐美人多以雞胸脯肉為貴。吃雞腿時應先用力將骨去掉,不要用手拿著吃。吃魚時不要將魚翻身,要吃完上層後用刀叉將魚骨剔掉後再吃下層,吃肉時,要切一塊吃一塊,塊不能切得過大,或一次將肉都切成塊。
8、不可在餐桌邊化妝,用餐巾擦鼻涕。用餐時打嗝是最大的禁忌,萬一發生此種情況,應立即向周圍的人道歉。取食時不要站立起來,坐著拿不到的食物應請別人傳遞。
9、就餐時不可狼吞虎咽。不願吃的食物也應要一點放在盤中,以示禮貌。主人勸客人添菜,如有胃口,添菜不算失禮,相反主人也許會引以為榮。
10、不可在進餐時中途退席。如有事確需離開應向左右的客人小聲打招呼。飲酒乾杯時,即使不喝,也應該將杯口在唇上碰一碰,以示敬意。當別人為你斟酒時,如不要,可簡單地說一聲「不,謝謝!」或以手稍蓋酒杯,表示謝絕。
11、在進餐尚未全部結束時,不可抽煙,直到上咖啡表示用餐結束時方可。如在左右有女客人,應有禮貌地詢問一聲「您不介意吧!」
12、進餐時應與左右客人交談,但應避免高聲談笑。不要只同幾個熟人交談,左右客人如不認識,可選自我介紹。別人講話不可搭嘴插話。
13、喝咖啡時如願意添加牛奶或糖,添加後要用小勺攪拌均勻,將小勺放在咖啡的墊碟上。喝時應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墊碟,直接用嘴喝,不要用小勺一勺一勺地舀著喝。吃水果時,不要拿著水果整個去咬,應先用水果刀切成4或6瓣,再用刀去掉皮、核,用叉子叉著吃。
14、進餐時,不要解紐扣或當眾脫衣。如主人請客人寬衣,男客人可將外衣脫下搭在椅背上,不要將外衣或隨身攜帶的物品放在餐台上。
Ⅳ 中西方餐桌禮儀差異舉例5個有哪些
中西方餐桌禮儀差異:
1、筷子刀叉是中西方餐桌禮儀的最基本差異。筷子發源於有竹子的地方。我國北方多木,南方多竹,祖先就地取材,竹木便成了筷子的原始材料。
刀叉的出現比筷子晚很多,刀叉的最初起源與歐洲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習慣有關,他們日常生活隨身帶刀,將肉烤熟後割下來就吃。15世紀前後,為了改進進餐姿勢,歐洲人才用了雙尖的叉,18世紀才有了四個叉尖的叉子。
2、入坐的位置:中國一般是客齊後在入席,而且座位是按長幼順序來坐。座次「尚東為尊」、「面朝大門為尊」。
西方,一般說來,面對門的離門最遠的那個座位是女主人的,與之相對的是男主人的座位。女主人右手邊的座位是第一主賓席,一般是位先生,男主人右邊的座位是第二主賓席,一般是主賓的夫人。西方國家以女士優先為主,講究紳士風度。
3、食物在桌上的擺放:中餐是一次性的上完每道菜,大家共享所有的食物。而西方用餐,所有人各自有自己的一套餐具,菜品是吃完一道後再上另外一道菜。
在對食物的要求方面,中國不需要客人把所有的菜吃完,而西方,將自己所盛食物吃完是一種禮貌,對主人的尊重。
4、中西都講究正式的宴請活動的座次安排。中國人請客傳統上用八仙桌、圓桌。對門為上,兩邊為偏座。請客時,年長者、主賓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落客者坐下座,其餘客人按順序坐偏座。
西方人請客用長桌,男女主人分坐兩端,然後按男女主賓和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即男女穿插安排,以女主人的座位為准,主賓坐在女主人的右上方,主賓夫人坐在男主人的右上方,講究「女士優先"的西方紳士,都會表現出對女士的殷勤。
在中國,左為尊,右為次;上為尊,下為次;中為尊,偏為次。而在西方,右為尊,左為次。
5、中國人餐桌上的鬧與西方餐桌上的靜是中西餐桌禮儀最根本差異。餐桌氣氛上的差異,中國餐桌上動,西方餐桌上靜。
中國人坐上餐桌,便滔滔不絕,相互讓菜,勸酒,盡情的享受山珍海味,美味佳餚。這樣的宴客方式才能體現主人的熱情和誠息,餐桌上的熱鬧反映了食客發自內心的歡快。這種「鬧」能從某種程度上折射中國人家庭溫馨、鄰里和睦、國人團結的「團和氣」。
西方人一坐到餐桌上便專心致志的去靜靜的切割自家的盤中餐。喝湯時不能發出響聲,如湯菜過熱,可待稍涼後再吃,不要用嘴吹。吃東西時要閉嘴咀嚼,不要舔嘴唇或咂嘴發出聲音。
進餐時可以與左右客人交談,但不要只同幾個熟人交談。左右客人如不認識,可先自我介紹。別人講話不可搭嘴插話。音量保持對方能聽見的程度。咀嚼食物不要說話,即使有人同你講話,也要等咽下食物後再回答。
中西方餐桌禮儀存在差異,這種差異與中西方的環境、文化背景等有關。在全球化快速發展的今天,多樣性的文化增加了互補性和兼容性,彼此相互借鑒相互學習,增加文化交流,使雙方文化不斷發展完善。
Ⅵ 中西餐禮儀有哪些不同
中西餐禮儀的差異
一、基本差別
1、入座的位置
中國
客齊後導客入席,以左為上,視為首席,相對首座為二座,首座之下為三座,二座之下為四座。
西方
一般說來,面對門的離門最遠的那個座位是女主人的,與之相對的是男主人的座位。女主人右手邊的座位是第一主賓席,一般是位先生;男主人右邊的座位是第二主賓席、一般是主賓的夫人。女主人左邊的座位是第三主賓席,男主人的左邊的座位是第四主賓席。
2、上菜順序
中國
①湯②主食③餐酒④水果
西方
①菜和湯②水果③餐酒④主食⑤甜點和咖啡
3、餐具
中國
杯子、盤子、碗、碟子、筷子、匙羹等幾種。
西方
刀、叉、匙、盤、杯等,刀又分為食用刀、魚刀、肉刀、奶油刀、水果刀;叉又分為食用叉、魚叉、龍蝦叉。公用刀叉的規格一般大於使用刀叉。匙又分湯匙,茶匙等。杯的種類更多,茶杯、咖啡杯為 瓷器,並配小碟;水杯,酒杯多為玻璃製品。
4、表示停餐方法
中國
筵席中暫時停餐,可以把筷子直擱在碟子或者調羹上。如果將筷子橫擱在碟子上,那是表示酒醉飯飽不再進膳了。
西方
略事休息時,刀叉的擺法。如果吃到一半想放下刀叉略作休息,應把刀叉以八字形狀擺在盤子中央。若刀叉突出到盤子外面,不安全也不好看。邊說話邊揮舞刀叉是失禮舉動。用餐後,將刀叉擺成四點鍾方向即可。
二、用餐的細節
1、衣著
中國
在中國,人們在餐館用餐的穿著可以隨便一些,即使是T恤、牛仔褲都可以,只有在重要的宴會上才穿得隆重一些。
西方
吃飯時穿著得體是歐美人的常識。去高檔的餐廳,男士要穿著整潔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裝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裝的話,男士必須打領帶。不可以穿休閑服到餐館里用餐(即使再昂貴的也不能)
2、入座的方法
中國
人們入座時並沒有西方那麼講究,大多是按自己的意願而入座的。
西方
由椅子的左側入座。最得體的入座方式是從左側入座。當椅子被拉開後,身體在幾乎要碰到桌子的距離站直,領位者會把椅子推進來,腿彎碰到後面的椅子時,就可以坐下來。
3、餐巾
中:傳統的中餐並沒有餐巾。只是在用餐完畢時才用溫熱的濕毛巾來擦洗一下便完了。
西:餐巾在用餐前就可以打開。點完菜後,在前菜送來前的這段時間把餐巾打開,往內摺三分之一,讓三分之二平鋪在腿上,蓋住膝蓋以上的雙腿部分。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領口。
4、喝酒的方法
中國
會喝酒的人飲酒前,應有禮貌地品嘗一下。可以欣賞酒的色彩,聞一下酒香慢慢品味。不要為顯示自己的海量,舉起酒杯看也不看,便一飲而盡,使酒順著嘴角往下流。也不必矯揉造作地在舉杯時翹起小手指,以顯示自己的優雅舉止。不宜一邊飲酒,一邊吸煙。鑒於酒後容易失言和失禮,故在涉外活動中飲酒的酒量要控制在自己平日酒量的一半以下。不要一看對方的盛情或美酒佳餚,便忘乎所以了。有教養的飲酒者飲酒時是不會讓他人聽到吞咽之聲的,倒酒時只宜八成滿。
西方
喝湯也不能吸著喝。先用湯匙由後往前將湯舀起,湯匙的底部放在下唇的位置將湯送入口中。湯匙與嘴部呈45°角較好。身體上半部略微前傾。碗中的'湯剩下不多時,可用手指將碗略微抬高。如果湯用有握環的碗裝,可直接拿住握環端起來喝。
5、餐具的使用方法
中國
如何用筷子。首先中指和無名指分別放在兩只筷子的下方,大拇指按在筷子的上方,食指緊貼著大拇指,小指向內曲。筷子開合幅度可用中指的活動來調整。
西方
如何使用刀叉。基本原則是右手持刀或湯匙,左手拿叉。若有兩把以上,應由最外面的一把依次向內取用。刀叉的拿法是輕握尾端,食指按在柄上。湯匙則用握筆的方式拿即可。如果感覺不方便,可以換右手拿叉,但更換頻繁則顯得粗野。吃體積較大的蔬菜時,可用刀叉來折疊、分切。較軟的食物可放在叉子平面上,用刀子整理一下。
拓展:東方餐飲禮儀的特點
1、首先,中餐非常講究座位的排序。
如果是家宴首先是老人先入座,而且要坐首座,一般以正中為上座(即首座),至於什麼是首座和正中位置則視具體情況而定;如果待客當然是客人坐首座,而且最好左右要有陪客之人,方便招呼客人就餐。入座後不能先動筷子,要等長者和客人先起筷,你才能起筷,別看這點似乎非常簡單,其實不然。有些人也許是性格太急或是餓得飢腸轆轆,看到美食當前就將禮儀放到一邊,自顧自得大吃起來,讓人甚是尷尬。
2、其次是喝酒。
酒文化在中國太源遠流長了,或許酒能拉近彼此距離,國人在待客過節時都會頻頻舉杯。在酒桌上往往會遇到勸酒的現象,有的人總喜歡把酒場當戰場,千方百計勸別人多喝幾杯,認為不喝到一定量就是不實在。「以酒論英雄「,有時過分地勸酒,也是十分失禮的做法。
3、而敬酒更是一門學問。
一般情況下敬酒應以年齡大小、職位高低、賓主身份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慮好敬酒的順序,分明主次。與不熟悉的人一起喝酒,也要先打聽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別人如何稱呼,避免出現尷尬局面。有求於某位客人在席上時,對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是要注意,如果在場有更高身份或年長的人,要一定先給尊者、長者敬酒,這樣才能讓眾人舒服。
4、不要打嗝。
非常重要的還有一點進餐時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現其他聲音,比如喝湯、吃面的時候,一定要謹慎些,不要發出「呼嚕」聲,會讓人生厭的。假如打了噴嚏、腸鳴、咳嗽等不由自主的聲響時,就要說一聲「真不好意思」、「對不起」、「請原涼」之類的話以示歉意。這些都是中國人經常犯得錯誤,所以你務必要注意,別讓人以為你非常沒有禮貌,這些細節會非常影響你的人際關系。
5、各地的禮儀差異。
中國地大物博,各地的禮儀也不盡相同。如有些地方過年的魚是不能吃的,主要是取「年年有餘」的好意頭,而因為平時非常少機會吃魚,過年做了之後只是擺一下檯面,所以你要慎重起筷。有些地方女人和小孩是不能入ZX的;再有不準吃湯拌飯或胡亂挑菜等。
Ⅶ 簡述中西餐的進餐禮儀要求
今天的西餐對於我們中國來說早已不再陌生。西餐與中餐相比,西餐禮儀相對的繁瑣復雜,掌握好西餐禮儀是個人文化品味的體驗。這面就介紹一些西餐禮儀的基本知識,接下來小編為你帶來西餐用餐禮儀要求,希望對你有幫助。
使用刀叉
假如在用餐時要放下刀叉,應將其放在盤子兩邊,刀與叉子頭向內。
假如用完了餐(即使盤中仍有剩餘食物),應把刀叉平行斜放入盤中,叉齒朝下。叉離自己近、刀離自己遠。
在將盤中食物推到叉上去時,應使用麵包,而不要用刀去推。
不要始終拿著刀,也不要刀朝上。而要在切好食物後,便放下刀,讓刀放在盤子平行的右側,然後使用叉吃。
注意,假如果不知該怎麼正確使用刀叉時,就看別人假如何做,依樣畫葫蘆。
在有許多刀叉排列在桌上時,使用規則也是每次使用最外側的刀與叉。
在使用刀時,應刀刃向下、食指按在刀脊上切割。
選用酒杯
假如果你面前放著四個杯子,不要隨便拿起哪只就用。要知道其中的區分。
大杯用於盛水,人們不用它來乾杯。因此,乾杯時不能舉這個大杯。
中杯用於盛紅葡萄酒。小杯用於盛白葡萄酒。細長杯子用來盛香檳酒。
食用麵包
將麵包放在自己左面小盤中。在食用麵包時,是不用刀去切割麵包的,而是用手撕下一塊一塊麵包,然後再放入嘴中。因此,人們也不用嘴去直接咬麵包,除非是三明治。
假如果要將黃油塗上麵包,應是用手一塊塊撕下麵包,然後一小塊一小塊塗。不要一下子將整個麵包塗滿。當然在早餐時,可以在一長條半片棍子麵包上塗上黃油、果醬。但在正餐中就不能這樣了。
飲酒、水、飲料時應注意事項
在飲用杯中物時,應先將口中咀嚼物咽下,然後將刀、叉在盤中放成八字形或交叉,再用餐巾紙將嘴唇擦拭乾凈。然後再喝酒、水等。
在喝酒、水等時,中國人習慣舉杯仰頭痛飲,一口喝光。而在西方這卻恰恰是應避免的。最文明的方式在西方是頭保持平直、一口口啜飲。喝到底時,杯中總還是留一點酒。
在喝飲料、湯、酒、水等時,不要用嘴唇吸出聲音來,而應一口一口地輕輕喝。
在祝酒時,總是由主人或是地位、身份最高者倡議。
在握杯時,應一手抓滿杯子,不要在擎杯時翹起小指或其它手指。
其他一些注意事項
除了用手撕麵包吃外,其它食物都用刀、叉、匙子來吃。
食用生菜不用刀去切割,只用叉的邊緣去切割。
盤中最好不要留下剩餘食品。當然也不用「涮」得很乾凈。
使用餐巾時,應將其平攤在膝蓋上。用完餐後略一疊就留在桌旁好了。不能將其完全疊好,也不能將其揉成一團扔在桌上。
假如要吐出嘴中硬核、魚刺等,不要直接吐在手上,而要用叉接好去放在盤子邊緣。
吃東西時,用叉將食物取起放入口中,而不要低頭用嘴去接近食物。
在西餐桌上很少用牙簽,因此最好不用。
萬一打翻酒杯等,不用大驚小怪,只說一聲道歉便可。到用餐結束後再道歉一聲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