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二戰期間日本民眾文化普及率是多少
**維新以後,基本上90%的人都認字。在二*結束時,美為日做過一次全民文盲率的調查。當時發現99%的人都認字。這的確讓美大吃一驚。正因為有如此高的識字率,才會有後來的日*的科技發展與普及。
Ⅱ 二戰日本國士兵是初中文化嗎
明治維新後日本的基礎教育以普及到70%以上,在二戰中日本士兵大多以初中學歷為主,到了後期日本的神風敢死隊大多是高中畢業的學生。
Ⅲ 如何看待日軍二戰中的「武士道」精神
武士道精神,是日本遠遠悠長的一種「軍人」文化。武士道精神被人們廣泛的熟知,是在二戰時期。當時,武士道精神被肆意的誇大和深化,使得日本軍人和國民都陷入了瘋狂的狀態,做出了一系列讓世界震驚事件。武士道精神的領袖,是日本被神化的天皇,軍隊和國民都應該為天皇盡忠並奉獻一切。正是這種精神使得日本軍隊的戰鬥力迅速攀升,就單從軍人的個人戰術上說,可以說是世界一流。二戰中,日本軍隊由於長期的受到這種變態精神的影響,在面對失敗時,往往選擇自殺以報天皇,維護期所謂的武士榮耀。從另一方面說,這也是日本全國上下的尚武精神和血性。二戰初期,日本所獲得的一系列輝煌的勝利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整個二戰中,日本軍隊很少會投降,即使是在面對死亡的時候,這點上任何一個國家的軍隊都很難做到。即使到二戰末期,日本還宣布將實行一億人玉碎,一切日本國民和國家共存亡,不知道這樣會使人感到愚蠢還是悲哀。美國之所以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不能說不是被日本的這種「氣概」所忌憚。
武士道精神,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一種變態的愛國主義精神。在日本國民嚴重,天皇就是國家,就是主子,作為臣民理應為主子戰斗和獻身,在效忠天皇的同時,也是在效忠著國家。在一定程度上,他們做的也沒有錯。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島國,國內資源匱乏和自然災害頻發,使得整個日本上下一直處在危機之中,在這種情況下尋找其他的移居點也無可厚非。日本為什麼會突然發動九一八事變,還不是日本發生了大地震,日本政府迫切的轉移國內民眾視線和掠奪資源經行危機嫁接。二戰中,日本人是最愛國的,日本女人可以為了國家去賣身,甚至在宣布投降時自殺殉國的也不少,雖然我們不提倡,但是,日本這種情況也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為什麼日本人那麼的瘋狂和團結,其中,武士道精神功不可沒。
武士道精神可以是一個人陷入瘋狂,喪失理智。如果是一個國家,這個國家不是創造輝煌就是陷入滅亡。不可否認,擁有武士道的日本,具有瘋狂的擴張侵略本性,給亞洲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這種精神,也可以說是一種信仰,就像中國共產黨人社會主義信仰和國民黨三民主義信仰一樣,就是這種信仰使得整個國家的人民空前的團結起來了,可見一個民族需要一個信仰,即使這個信仰是錯的。沒有信仰的國家只是空殼,即使他富有;同理,沒有信仰的民族,註定是沒有未來的。
Ⅳ 日本二戰前後戰略文化是怎樣的
總的來說,從甲午戰爭、日俄戰爭開始到昭和初期的「統帥權獨立制」基本上沒有成為政治軍事對立的爭論點。相反,在大正時期和昭和初期日本的政治和軍事保持了協調優先的關系,基本體現了軍事服從政治的原則。一次大戰以後,日本軍方通過對歐洲戰爭的考察認識到未來的戰爭必然是「總體戰」,需要動員全體國民參與,需要動用國家的一切力量參加戰爭,而這將離不開政府、政黨的支持和保障,軍方意識到與政府保持協調關系的必要性。戰略(狹義的軍事戰略)本應為政略服務,卻變成戰略要挾政略,政略被迫為戰略服務。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里提出「戰爭是政治的延伸」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