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徐州隋唐文化怎麼樣

徐州隋唐文化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3-01-08 22:39:41

㈠ 徐州的漢文化

徐州市文廣新局以徐州博物館為主要單位,申報了徐州創新獎項目「講徐州故事 譜漢風新韻——漢代文物系列外展」活動。

藉助獨特的「兩漢」文化,以文物展覽等方式開展對外宣傳和交流活動,對於提升城市形象發揮了積極有效的推動作用。

藉助特有的「兩漢」文化資源,在國內外廣泛開展「講徐州故事 譜漢風新韻」的宣傳交流活動,是徐州市文廣新局申報創新獎項的初衷。

以大量珍貴的「兩漢」館藏文物內容的巡迴展覽活動逐漸在國內外展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徐州市博物館負責人介紹:「兩漢文化是徐州市歷史文化中最為精彩的篇章,歷史文化遺產在服務社會發展上的作用也是日益凸顯,利用好兩漢文化資源,通過文物展覽等方式加強對外宣傳與交流,為提升徐州城市形象的發揮應有的作用,是我們要做的重要課題。」

(1)徐州隋唐文化怎麼樣擴展閱讀:

作為國務院1986年公布的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徐州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漢文化資源不僅是這座城市的寶貴財富,更應成為這座城市發展的動力。

要使「漢文化看徐州」為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同,就要利用漢文化特色優勢,整合資源,在有效保護、加強管理的前提下,努力打造徐州「漢文化」品牌、講好徐州「漢文化」故事。

1996年,徐州市就專門成立了兩漢文化研究會,已吸引100餘位專家、學者加入。

多年以來,該會不定期舉辦學術研討活動,緊緊圍繞文化強市建設工作,緊扣兩漢文化看徐州這個主線,深入開展兩漢文化學術研究和學術活動並取得一批重要成果,編輯出版了《徐州北洞山西漢楚王墓》、《徐州漢畫像石》、《徐州獅子山楚王陵》等十餘部書籍,集結出版《兩漢文化研究》三輯。

不但拓展了徐州兩漢文化的內涵,還突顯了徐州兩漢文化特質,更為徐州文化強市建設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㈡ 隋唐文化的特點有哪些

隋唐文化概括為以下特點:
1、是文化內容豐富多彩;
2、是能夠兼容並蓄,具有開放性;
3、是總結過去,開拓未來,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
4、反映了長期分裂後再統一的歷史背景;
5、反映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的內容;
6、帶有佛教文化的色彩;
7、體現了社會的開放風氣。

㈢ 徐州怎麼樣啊

人口:全市總人口916萬,其中市區人口184萬。
面積:全市總面積1125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963平方公里。

城市名片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中國品牌經濟城市
★中國特色魅力城市
★中國投資環境百佳城市
★全國造林綠化十佳城市
★全國科教興市先進市
★全國金融生態環境50強城市
★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城市
★國家環保模範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江蘇省文明城市
★浙商(省外)最佳投資城市
★CCTV(中國中央電視台)十大經濟活力城市候選城市
★CCTV2006年度中國魅力城市候選城市
★多年榮登《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
★多年被台灣電電公會評為「極力推薦的投資城市」
★新亞歐大陸橋中國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
★江蘇省重點規劃建設的四個特大城市和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

自然地理

徐州市位於江蘇省西北部,東經116°22′~118°40′、北緯33°43′~ 34°58′之間。東西長約210公里,南北寬約140公里,總面積11258平方公里,占江蘇省總面積的11%。域內除中部和東部存在少數丘崗外,大部皆為平原。丘陵海撥一般在00-200米左右,丘陵山地面積約佔全市9.4%。丘陵山地分兩大群,一群分布於市域中部,山體高低不一,其中銅山縣東北的大洞山為全市最高峰 ,海拔361米;另一群分布於市域東部,最高點為新沂市北部的馬陵山,海拔122.9米。平原總地勢由西北向東南降低,平均坡度1/7000--1/8000,平原約占土地總面積的90%,海撥一般在30-50米之間。
徐州市地處古淮河的支流沂、沭、泗諸水的下游,以黃河故道為分水嶺,形成北部的沂、沭、泗水系和南部的濉、安河水系。境內河流縱橫交錯,湖沼、水庫星羅棋布,廢黃河斜穿東西,京杭大運河橫貫南北,東有沂、沭諸水及駱馬湖,西有夏興、大沙河及微山湖。 擁有大型水庫兩座,中型水庫5座,小型水庫84座,總庫容3.31億立方米,以及眾多的橋、函、渠、閘等水利設施,初步形成具有防洪、灌溉、航運、水產等多功能的河、湖、渠、庫相連的水網系統。
徐州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氣溫14℃,年日照時數為2284至2495小時,日照率52%至57%,年均無霜期200至220天,年均降水量800至930毫米,雨季降水量佔全年的56%。氣候資源較為優越,有利於農作物生長。主要氣象災害有旱、澇、風、霜、凍、冰雹等。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中,雨熱同期。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長,春季天氣多變,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潮頻襲。
徐州地處南北相交之處,歷史上有英雄美人的傳說。湖光山色,剛柔相濟,自然風光兼有北方的豁然大氣和南方的鍾靈秀麗。這里依山帶水,崗嶺四合,山圍著城,城環著山,山水特色十分明顯。故黃河穿城而過,大運河傍城而流。向來被譽為「北國鎖鑰,南國門戶」,自古便為兵家必爭之地,素稱「五省通衢」 。

礦產資源

徐州是全國重要的煤炭產地、華東地區的電力基地,擁有煤炭、井鹽、鐵、鈦、大理石、石灰石等30多種礦產,儲量大、品位高。煤炭已探明儲量達39億噸以上,預測儲量69億噸,年產量2500多萬噸;井鹽儲量為220億噸、且品位很高,發展煤化工、鹽化工的資源條件十分優越;石膏年開采能力500萬噸,為華東地區之首。
徐州還是國家糧棉生產基地,優質農副產品生產加工出口基地,秸稈養畜示範區、林業科技開發試驗示範區和五大蔬菜產區之一,是中國銀杏之鄉、蘋果之鄉,全國四大膠合板加工基地之一,農副產品資源十分豐富。
徐州歷史
徐州古稱彭城,已有5000多年文明史。帝堯時建大彭氏國。徐州有2600多年建城史,是江蘇境內最早出現的城邑。夏禹治水時,把全國疆域分為九州,徐州即為九州之一。當時「徐州」只是作為一個自然經濟區域的名稱,彭城邑成為這一區域的中心城市。
帝堯時彭祖建大彭氏國,彭城因而得名。夏商時期,大彭氏國很強盛,曾為五霸之一。傳說大彭氏國的創始人彭祖活了800歲,是中國烹飪和氣功的創始人。彭祖在歷史上影響很大,曾被孔子推崇備至,也被道家奉為奠基人之一。彭祖的飲食養生之道,對以後漢文化的形成和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春秋戰國時期,彭城為宋邑,徐國國都、楚國國都。秦漢之際,西楚霸王項羽建都彭城。彭城還是西漢、東漢、三國時曹魏和西晉等三朝封國的國都,長達500多年。從這里走出的布衣皇帝漢高祖劉邦則一統天下,開創了歷史上輝煌的漢王朝。西漢時期,彭城為劉氏同姓王的重要封國——楚國和彭城國。東漢末年,曹操遷徐州刺史治彭城,始稱徐州。
歷史上,徐州籍人士就出了11位開國皇帝,故徐州又有「千年龍飛地、一代帝王鄉」之譽。
6000多年前,徐州的先民就在此生息勞作。原始社會末期,堯封彭祖於今市區所在地,為大彭氏國,徐州稱彭城自始起。
春秋戰國時,彭城屬宋,後歸楚,秦統一後設彭城縣。
楚漢時,西楚霸王建都彭城。西漢設彭城郡,東漢設彭城國、建都彭城。
東漢時,州名。轄郡、國五,縣六十二。治所郯縣,在今山東都城縣。漢末移治下邳,在今江蘇邳縣東。三國曹魏移治彭城,即今江蘇徐州。轄境相當於今江蘇長江以北及山東南部地區。
三國時,曹操遷徐州刺史部於彭城,彭城自始稱徐州。
魏晉南北朝各代曾設彭城國或徐州,都城或治所多在彭城。
隋時設徐州,後改彭城郡,治彭城。
唐初,徐州與彭城郡名稱多次互易,中後期徐州為節度使駐地。
五代時各朝置有徐州,治彭城,領7縣。
宋元兩朝都置徐州,隸屬和轄領變化較頻。
明初徐州曾直隸京師,後屬南京。
清初,徐州先後為江南省和江蘇省所屬直隸州,雍正末年升為徐州府,轄領1州7縣。
民國初,府廢,徐州府地附郭銅山縣,後曾設徐海道,治所在銅山(徐州)。
日偽時由銅山縣析置徐州市,曾為偽淮海省省會。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仍置徐州市,屬江蘇
1949年因江蘇省尚未完全解放,徐州市暫由山東省代管。
1953年1月徐州市正式劃歸江蘇省直轄
徐州市現下轄豐縣、沛縣、銅山縣、睢寧縣四縣,邳州市、新沂市二市,以及鼓樓區、雲龍區、賈汪區、泉山區、九里區五區。2005年1月統計數據:面積11258.3平方千米(其中市轄區1037.7平方千米),人口916萬(其中市轄區184萬),轄5個市轄區、2個縣級市、4個縣43個街道、114個鎮,395個居委會、2280個村委會,其中市轄區共計43個街道、7個鎮,268個居委會、156個村委會。
經濟概況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顯示:2006年,徐州在中國200個城市中排名第42位,處於江蘇省北部各城市領先位置。這份報告還顯示徐州在「文化競爭力」、「區位競爭力」、「環境競爭力」等方面排名比較靠前,其中文化競爭力排名全國第10位。有關專家指出,徐州競爭力穩定增強,預示了較大的發展潛力。
徐州區位優勢明顯,資源豐富,工業基礎雄厚,科教實力較強,招商引資環境優越,經濟社會發展正煥發著勃勃生機。在中國區域經濟格局中,徐州處於東部沿海開發和中部崛起、西部開發的連接帶,是長江三角洲與環渤海灣兩大經濟板塊的結合部,具有顯著的東靠西移、南北對接、雙向開放、梯度推進的區位戰略特徵。同時,徐州也是江蘇省沿東隴海線產業帶開發建設的重點地區,江蘇省將沿東隴海線產業帶的建設作為江蘇區域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正在採取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加速推進,努力把沿東隴海線產業帶建設成為江蘇區域經濟新的增長極,讓徐州成為沿東隴海線上具有承東啟西、溝通南北戰略優勢的經濟發展「活力之城」。2006年,徐州實現GDP1429億元,增長15.1%,第一次趕上和超過了江蘇省平均增長速度;人均GDP實現16258元,增幅比全國高出5.8個百分點,絕對值超出258元,第一次趕上和超過了全國GDP平均水平。在中國社科院公布的內地城市綜合競爭力排名中,徐州名列第33位,比2003年前進了17位,與北京、沈陽等15個城市一起被評為綜合競爭力穩步提升的城市。
徐州工業已經基本形成了機械、建材、化工、食品為四大支柱產業,新醫葯、電子信息、環保設備為新興產業,煤炭、電力、建材、輕紡、冶金等傳統產業加快發展的具有比較鮮明特色的產業體系,3家企業名列中國最大500家企業,10家企業進入全國同行業百強,50餘種產品產量位居中國或江蘇省第一,徐工集團、天寶集團、維維集團是中國同行業生產規模最大的企業。徐州傳統服務業起步較早、基礎扎實,現代服務業業態健全、層次較高,沃爾瑪、家樂福、金鷹國際、中央百貨、王府井百貨等國內外知名商家紛紛入駐,形成了淮海經濟區規模最大、門類最全、檔次最高的「商貿中心圈」。
近年來,徐州市充分利用江蘇省加快蘇北振興和開發建設沿東隴海線產業帶的有利時機,按照「點線面推進、大項目帶動、城市間協調發展」的思路,著力實施「大工業支撐、大項目帶動、大商貿流通、大城市建設」四大戰略,使全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徐州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工程機械、建材、化工、食品為支柱產業,新醫葯、電子信息、環保設備為新興產業,煤炭、電力、建材、輕紡、冶金等傳統產業加快發展的具有比較鮮明特色的產業體系。
徐州交通
徐州交通便捷發達,隴海、京滬兩大鐵路干線縱橫交會,即將建設的京滬高速鐵路在徐州貫通;5條國道、20條省道、5條高速公路在徐州縱橫成網,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350公里,在中國地級市中位居前列;市區距離連雲港國際港口只有200公里,並與高速公路相連,運河及海上運輸均較為便利;徐州觀音機場已開通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國內10多條航線;魯寧地下輸油管道縱貫境內,已經形成了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五通匯流」的現代化立體交通體系。

城市規劃

新城區

●現代化特大城市
●完善老城區建設新中心
●位於主城區東南部的新城區已經啟動建設,新城區規劃面積50平方公里,起步區10平方公里
●響應江蘇省「三圈、五軸、四個特大城市」的發展戰略布局
●體現「城市化、現代化、生態化」發展趨勢
●制定「雙核心、五組團」的空間格局,搭建城市快速成長架構
●2020年規劃市區人口300萬人、主城區220萬人
●新城規劃

徐州新城區定位為商務政務創新區。新城區建設,堅持功能和形態建設並重,以行政中心區、中央活力區、高教集聚區和現代物流園為主體,五年基本建成14平方公里起步區,初步形成商務政務高效、現代產業集聚、公共服務設施較為配套的現代化新城區。
新城區內加快推進「四縱五橫」主幹路網和對外交通通道建設,規劃建設軌道交通,力爭開工建設連接新老城區的輕軌線路。實施新城區水廠、熱電廠和污水處理廠、大型垃圾轉運站等市政工程,配套建設學校、醫院、娛樂、文化、體育、商貿等服務設施。依託自然山水資源,重點建設大龍湖公園等工程,高標准構建城市生態體系,精心打造城市與自然空間相互滲透的生態綠城,基本形成現代化新城區框架。

徐州都市圈

徐州都市圈是江蘇省於2000年在全省城市工作會議上提出的,為全省三大都市圈之一。范圍包括:江蘇省的徐州市,連雲港市,宿遷市;安徽省的宿州市,淮北市;山東省的棗庄市,濟寧市的微山縣;河南省商丘市的永城市,共涉及8個地級市,其區域構成以江蘇省境內為主體。空間組織:核心層以50KM為半徑,包括徐州市區和銅山、邳州、沛縣三縣(市);緊密層以100KM為半徑,包括徐州市睢寧、豐縣、新沂,宿遷市,商丘市的永城市,安徽的宿州市和淮北市,山東的棗庄市和濟寧市的微山縣。

高等院校

徐州科教實力較為雄厚,專業技術人員眾多。現有高等院校12所、高中級職業技術院校40餘所、民辦職業培訓機構342個,獨立科研院所31家、科技開發機構335家,在中國地級城市中位居前列。

文化旅遊

彭祖故國 劉邦故里 項羽故都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漢高祖劉邦從彭城大地走出,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布衣皇帝。自漢至今,彭城歷經滄海桑田之變,歷史文化遺存豐厚。
四千多年的文明史為徐州留下了大量文化遺產和名勝古跡,宛如斜掛於歷史蒼穹中的璀璨星河。其中尤以「漢代三絕」--漢兵馬俑、漢墓、漢畫像石為代表的兩漢文化最為奪目,集中體現了古人的非凡創造力和深遂智慧,極具藝術欣賞和考古價值。徐州現已先後發現完整畫像石墓近30座,散存漢畫像石約400餘塊,其與南京的六朝石刻、蘇州明清園林,並稱為「江蘇三寶」。作為漢文化發源地,每年10月初,徐州還將舉辦漢文化國際旅遊節。徐州是聞名世界的戰爭城市,古有九里山古戰場,今有淮海戰役新遺跡。而以雲龍山水、泉山國家森林公園為中心的風景區兼有北雄南秀之美,美若西子,秀比江南,使徐州成為一個獨具特色優秀的風景旅遊勝地。

兩漢文化看徐州

「秦唐看西安、明清看北京、兩漢看徐州」。兩漢400年間,徐州共有13位楚王、5位彭城王。城周圍漢墓林立,已經出土發掘的漢墓有200多座,均是兩漢的王侯、國戚的墓葬,豐富而寶貴的漢代文化遺產為中國國內所罕見。構造各異的漢墓、栩栩如生的漢畫像石、惟妙惟肖的漢兵馬俑,並稱為「漢代三絕」。1995年「獅子山楚王陵」的發掘被評為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並被評為中國20世紀百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一,墓內出土的玉棺、金縷玉衣,為世上稀有珍品,令人嘆為觀止。
漢文化遺址在這里也是處處皆是。西漢一代楚王劉交墓,龜山楚襄王劉注墓,卧牛山楚王劉紆墓,東洞山楚王劉延壽墓等,都是以山為陵,坡鑿通道,建築地下宮,形成了巨大的地下宮殿群。除豐縣漢皇祖陵外,徐州還有張良圮橋受書處和子房山,項羽的戲馬台、范增墓、劉邦的拔劍泉、泗水亭等,漢文化遺跡多不勝舉。

「明清文化看北京,隋唐文化看西安,兩漢文化看徐州」。這是中國目前流行的一種文化旅遊者的共識。可見徐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徐州,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鄉,也是其發跡之地。公元前206年4月項羽封劉邦為漢王以後,經過四年多楚漢戰爭,於公元前202年10月劉邦在定陶行皇帝禮,初都洛陽,後徙長安。此時,強大的漢王朝與西方的古羅馬帝國遙相響應,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
兩漢四百年間,徐州共有十三位楚王、五個彭城王,應有十八座王陵墓葬,其實還不僅如此,東漢時期,在現在的徐州行政區域內還分封過一個下邳國,有四位下邳王嬗遞。這些國王的陵墓猶如地下宮殿般的華麗,國王生前喜好的珍玩和國庫的積蓄,盡都填充於墓室中。徐州漢墓中的王陵墓葬,構成了徐州兩漢文化的「三絕」之一。
徐州漢代十八陵經考古的有北洞山第二代楚王墓、獅子山第三代楚王陵、馱藍山第四(五)代楚王陵、龜山第六代楚王墓、東洞山第八代楚王陵、土山東漢彭城王陵等。徐州西漢楚王陵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北洞山楚王陵、龜山楚王陵和獅子山楚王陵。以「精」「奇」「雄」各領風騷。被譽為徐州文化三絕之一的獅子山兵馬俑,不僅數量眾多,而且種類繁多,顯示出豐富的內容:有博袖長袍的官員俑、冠幘握兵器的衛士俑、執長器械的發辮俑、足登戰靴和抱弩負弓的甲士俑等十餘種。獅子山兵馬俑既是漢代的藝術珍品,又是徐州作為軍事重鎮的歷史見證,不僅對研究漢代雕塑藝術有極高的價值,對於研究漢代社會性生活、喪葬制度、軍制戰陣都有著同樣的價值。
西漢時期徐州地區流行的是崖洞墓,東漢時期,墓葬形制發生了變化,盛行的是漢畫像石墓。漢畫像石是漢代人雕刻在墓室、禮堂里的雕刻壁畫。漢畫像石雕刻在中國美術史上佔有重要的位置。徐州是中國漢畫像石的集中分布地之一,目前徐州地區出土漢畫像石700餘塊,收藏在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的畫像石500餘塊。徐漢畫像石同蘇州園林、南京六朝陵墓石雕,並稱為「江蘇文物三寶」。除漢墓、漢俑、漢畫之外,徐州的兩漢文物精品,在中國的兩漢文化中也是獨領風騷,引人囑目,北洞山楚王陵出土的220餘件彩俑;獅子山楚王陵出土的鐵鎧甲、玉棺、玉豹;小龜山楚王墓出土的水晶帶釣、劉注銀印、火山漢墓出土的銀縷玉衣;土山漢墓出土的鎏金獸形硯;睢寧劉樓漢墓出土的銅牛燈等珍貴文物,皆屬國寶。

徐州兩漢文化「三絕」之漢墓

徐州共有十三位楚王、五個彭城王。根據漢代喪葬制度,諸侯王死後都要歸葬本國,徐州一帶應有十八座王陵墓葬,其實還不僅如此,東漢時期,在現在的徐州行政區域內還分封過一個下邳國,有四位下邳王嬗遞。這些國王的陵墓猶如地下宮殿般的華麗,國王生前喜好的珍玩和國庫的積蓄,盡都填充於墓室中。徐州漢墓中的王陵墓葬,構成了徐州兩漢文化的「三絕」之一。

徐州漢代十八陵經考古尾的有北洞山第二代楚王墓、獅子山第三代楚王陵、馱藍山第四(五)代楚王陵、龜山第六代楚王墓、東洞山第八代楚王陵、土山東漢彭城王陵等,這些王陵規模宏大、形制各異,其共同點是模仿地面楚王宮殿的模樣。「事死如事生」,生前所擁有和需要的,在陰宅里一應俱全。

龜山漢墓:位於中國江蘇徐州市九里山經濟開發區境內的龜山西麓,為西漢第六代楚王襄王劉注(即位於公元前128年--前116年)的夫妻合葬墓。該墓為兩座並列相通的夫妻合葬墓,其中南為楚王劉注墓,北為其夫人墓,兩墓均為橫穴崖洞式。墓葬開口處於龜山西麓,呈喇叭形狀,由兩條墓道兩條甬道以及十五間墓室組成,由人工開鑿而成。兩甬道均由26塊塞石分上下兩層堵塞,每層13塊,每塊塞石重達6-7噸。墓室十五間,室室相通,大小配套,主次分明。龜山漢墓的特點在其「奇」,甬道、墓室全部築在山中,東西全長83.5米,南北最寬處達32米,共有14個墓室,總面積達500餘平方米,幾乎掏空了整個山體,最使人感到奇特的是兩條並列的甬道全長56米,用現代的激光技術定向測量,其誤差率僅為一、二厘米。此墓工程浩大,氣勢雄偉,實為世界罕見,中華一絕。

獅子山楚王陵:位於徐州東郊獅子山南麓,鑿石為室,穿山為藏,墓室嵌入山腹內深達百餘米。其龐大的規模、恢宏的氣勢、奇特的建築結構,無不令人嘆為觀止,在國內外引起了轟動。墓中出土各類珍貴文物二千餘件(套),有金、銀、銅、鐵、玉、石、陶等質地,其中不乏傾城傾國的藝術珍品,如雕龍玉璜、弦紋玉環、雕花玉厄、螭虎紋玉飾、鑲玉漆棺、銅扁壺等,均是國內考古的首次發現,尤其珍貴的是科學工作者根據王陵中殘留的楚王遺骨,首次成功地復原了二千一百年前一代楚王的形象。獅子山楚王陵的特點在其「雄」,雖然也是鑿山為墓,但在甬道的前端鑿有高達幾十米的天井,天井自山腰上豎直劈下,給人以氣度不凡的感受。獅子山楚王陵墓坐北朝南,鑿石為葬,穿山為藏,入口處在山南的向陽坡上,而其主墓室已深深嵌入山體主峰的腹腔之中,南北總長117米,東西寬13.2米,總面積850餘平方米,鑿石量5100餘立方米,由外墓道、內墓道、天井、甬道、耳室和墓室組成,獨特的墓葬形制和嚴謹的建築結構,完美體現了粗獷、雄渾、博大、超越的兩漢時代精神。

徐州兩漢文化「三絕」之兵馬俑

1984年12月。一個偶然的契機,在徐州市東郊獅子山的西麓發現了一組漢代兵馬俑,考古工作者隨後進行了全面的發掘,揭開了這支沉睡於地下兩千多年楚漢軍隊的神秘面紗。
獅子山兵馬俑,位於楚王陵西側400米,是楚王陵園的一個組成部分,象徵著衛戊楚王陵的部隊。不僅數量眾多,而且種類繁多,顯示出豐富的內容:有博袖長袍的官員俑、冠幘握兵器的衛士俑、執長器械的發辮俑、足登戰靴和抱弩負弓的甲士俑等十餘種。獅子山兵馬俑既是漢代的藝術珍品,又是徐州作為軍事重鎮的歷史見證,不僅對研究漢代雕塑藝術有極高的價值,對於研究漢代社會性生活、喪葬制度、軍制戰陣都有著同樣的價值。

徐州兩漢文化「三絕」之漢畫像石

漢畫像石是漢代(BC206-AD220年)人們刻劃在墓室、祠堂上帶有鮮明主題的裝飾石刻畫。它生動地描繪了漢代社會的典章、衣食住行、神話故事;反映了當時人們對生活的依戀、死後的傺祀;展示了兩千年前人們高超的藝術水準;再現了漢代物質文化、精神文化的高度文明。漢畫像石是漢代文化最有代表的藝術作品,是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璀璨的明珠。
徐州是中國漢畫像石集中分布地之一,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是收藏、陳列、研究漢畫像石的專題性博物館。佔地1萬平方米,收藏珍品漢畫像石350餘塊,由當代藝術大師李可染先生題寫館牌,於1989年10月1日建成開放。
徐州漢畫像石題材廣博、內容豐富,反映現實生活的題材有車馬出行、對博比武、舞樂雜技、迎賓待客、庖廚宴飲、建築人物、男耕女織等;反映神話故事的內容有伏羲、女媧、炎帝、黃帝、東王公、西王母、日中金烏、月中玉兔等,表示祥瑞吉祥的圖案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麒麟、九尾狐、二龍穿璧、十字穿環等。徐州漢畫像石中的牛耕圖、紡織圖、九仕圖、迎賓圖、百戲圖及八米長卷押囚圖,堪稱藝術珍品、鎮館之寶。
徐州漢畫像石雕刻深厚有力、畫風質朴簡潔,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雕刻技法有陰線刻、淺浮雕兩種。線刻細膩真切,有陰柔之麗,浮雕渾雄蒼健,有陽剛之美。陰柔陽剛,體現了中國傳統美的基本要素。徐州漢畫像石的藝術特色是構圖緊密、誇張得體、以形傳神,表現出一定的創造性。
徐州漢畫像石豐富的內容,真實地再現了漢代政治、經濟、文化、信仰等各個方面;精美的雕刻,使它在中國美術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參觀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猶如置身於瑰麗的歷史畫廊之中,能給您帶來知識的啟迪,藝術的享受。 結束語

「佳處未易識,當有來者知」,徐州兩漢文化景觀中還有許多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勝跡,諸如戲馬台、泗水亭、霸王樓、歌風台、拔劍泉、子房祠、王陵母墓等,每處景點,都有一段動人的歷史故事,使人聯想到的是楚漢戰爭的硝煙風雲。戲馬台的高台秋風,可使你概見楚霸王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霸王雄風;歌風台的大風歌古碑,能讓你領略漢高祖劉邦「大風起兮雲飛揚」的千古絕唱;子房祠的晨鍾暮鼓,會令你對「張良吹簫散楚兵」的傳說浮想聯翩。所有這些,又為徐州的兩漢文化平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一位歷史學家在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研討會上這樣說:「象徐州這樣的城市,薈萃兩漢文化如此豐盛的內容,在中國的歷史名城中是絕無僅有的。」
「兩漢文化看徐州」名副其實。
相關景點:漢文化景區 徐州博物館 徐州漢城 戲馬台 漢兵馬俑 獅子山楚王陵 漢畫石藝術館 龜山漢墓 九里山前古戰場

建設十大旅遊景區

● 楚王陵兩漢文化景區(江蘇省「十一五」重點旅遊項目)
● 淮海戰役紅色旅遊景區(江蘇省「十一五」重點旅遊項目)
● 雲龍湖風景區,「十一五」期間將建設成為集休閑度假、自然山水和歷史人文景觀為一體的旅遊景區
● 珠山佛教文化景區,項目總投資20億元,重建龍華寺,興建珠山佛教文化旅遊區,使之成為集宗教、文化、旅遊、休閑為一體的多功能風景區
● 龜山漢墓二期擴建工程
● 新沂馬陵山景區(江蘇省「十一五」重點旅遊項目),形成馬陵山、駱馬湖、窯灣旅遊休閑度假區
● 豐縣百里生態旅遊觀光帶(江蘇省「十一五」重點旅遊項目),建設大沙河觀光帶、農業旅遊示範區
● 軍事文化大觀園,依託徐州市軍事文化優勢,規劃建設軍事文化大觀園
● 古運河文化旅遊觀光帶(江蘇省「十一五」重點旅遊項目)
● 故黃河風光帶

徐州民俗

曲藝之鄉

徐州為「曲藝之鄉」。流行於這一地區的劇種有柳琴戲、梆子戲、徽劇、京劇、柳子戲、花鼓戲、四評調、丁丁腔、皮影戲、評劇、話劇等。其中,柳琴戲約有200年的歷史,江蘇梆子戲已有300年的歷史。徐州的地方戲曲、民間舞蹈,既有北方的高亢、剛烈、粗獷、朴實的風格,又有南方的委婉、抒情、細膩、優美的特點。

民間工藝

徐州的民間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是中國民間工藝美術的興盛地之一。新石器時代絢麗多姿的彩陶、精緻的骨雕、栩栩如生的漢代陶塑、深沉雄渾的漢畫像石都出自民間藝人之手。流傳至今的農民畫、剪紙、泥玩、布玩、面人、風箏、彩燈、玩具、糖人、木雕、石刻、刺綉、木板年畫、草編、柳編、刺綉織錦等,異彩紛呈,各具特色。

邳州市被中國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鄉、中國民間剪紙藝術之鄉,沛縣敬安鎮被中國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剪紙藝術之鄉,賈汪大吳鎮被江蘇省文化廳命名為農民書畫之鄉,睢寧被命名為兒童畫之鄉。

飲食文化

徐州飲食文化歷史悠久。唐堯時期,黃帝八世孫彭祖受封於大彭國(今徐州市),彭祖擅烹飪,被稱為中國烹飪鼻祖,因精於煉氣養生而成為中國長壽的象徵。故徐州食俗至今仍或多或少存有彭祖養生保健習俗的遺風。

徐州的傳統小吃豐富多彩。榮獲「中華名小吃」稱號的sha 湯就由天下第一羹——彭祖羹衍變而來。徐州麵食如烙饃、花捲、菜合子、壯饃等獨具特色。此外還有霸王別姬、魚汁羊肉、羊方藏魚等兩漢風味小吃。

武術之鄉

沛縣自古尚武,長期以來形成八大門派12個拳種,全縣120萬人中習武者有38萬之眾,被命名為中國首批武術之鄉。沛縣積極扶持武術這一中華國粹,鼓勵民間資本發展武術產業。目前,全縣共建成武館、武校150餘家,民間習武場116個,11名世界武術冠軍從這走出。

㈣ 徐州的傳統文化有哪些

就兩句嗎?大概多少字?如果只兩句寫出徐州的文化特色還真是太大難度!

提到徐州首先想到的就是兩個人
劉邦和彭祖

一個是漢朝皇帝,一個是廚師的祖師爺

所以徐州最出名的文化就是漢文化和飲食文化

一點一點寫出來肯定要遺漏和不精確

我給你從網上復制一下相關兩個文化的一些介紹,你了解下然後總結出來介紹給他們。

漢文化:

「明清文化看北京,隋唐文化看西安,兩漢文化看徐州」。這是中國目前流行的一種文化旅遊者的共識。可見徐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徐州,因為她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早於1987年已被國務院批准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她是中國古代九州之一,已有四千多年的文明歷史。自唐堯封篯鏗,在徐州建立了大彭國以來,篯鏗就被稱為彭祖,建都於彭城。這里就成為中國東方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一直延續八百年之久。夏商時期,大彭國很強盛,曾成為五霸之一。至商武丁43年,大彭國被滅,但之後仍以彭祖相稱。春秋戰國時期,曾經為徐國國都、楚國國都和西楚的國都。因彭祖是烹調業和氣功的祖師爺,所以彭城在歷史上影響很大,曾被孔子推崇備至,也被道家奉為先驅的奠基人之一(道家思想是漢初形成的文化的核心思想),亦被西漢目錄學鼻祖劉向稱為碩仙。彭祖的飲食養生之道,對以後漢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彭城還是西漢、東漢、三國時曹魏和西晉等三朝封國的國都,長達500多年之久。在歷史上,徐州籍人士就出了11位開國皇帝,但影響最大的就是漢朝,因為它是中國漢文化的發祥地,是漢高祖劉邦故里。

(1)古彭徐州是中國漢文化的創始人劉邦的故里

據《史記》載:「高祖,沛,豐邑中陽人」。當時沛為沛郡(秦之前為泗水郡),所轄彭城周圍37個縣。豐邑即豐縣。又據明代《關王廟記》載:「豐邑,古徐州城,漢高祖誕生之鄉也。」《高祖本紀》上曾有劉邦自言:「豐,吾所生長,極不忘耳」。可見,豐縣就是漢高祖劉邦的老家,其具體地址就是今豐西北12里(華里)金劉寨村,因為至今這里還有劉邦曾祖父劉清之墓,還有漢皇祖陵的遺址遺碑兩件:一碑上寫「西漢高祖,豐邑西北隅離城12里力村疇(今金劉寨)西王廟碑記。」另一古碑上寫「漢之故里」字樣。這既說明金劉寨就是劉邦的老家,又說明這里就是漢文化的發祥地。不然怎會寫「漢之故里」呢?漢皇祖陵不僅有劉邦的先祖墓冢,而且經漢代修建,規模還相當宏大。以劉清墓為中心,東北角建有西漢王朝開國皇帝劉邦的廟,名曰「西王廟」(古碑尚存),西北角建有東漢王朝開國皇帝劉秀的廟,名曰「東王廟」(尚存石獅、石碑頭和碑座),正東邊建有蜀漢昭烈帝劉備和關羽、張飛的三義廟(五十年代拆除),正西邊建有劉玄(待考)的玄帝廟(1966年拆除),正前方為千米神道,兩旁列有石人、石馬、石丞相,氣勢壯觀,曾引世代墨客騷人考察參觀。

此外,由於劉邦生長在豐縣,故在豐縣留下許多活動遺址和傳說故事。如喝鳳凰嗉土劉邦方能降生的鳳凰嗉遺址、劉媼歇息龍霧橋有孕生劉邦的橋址和橋碑、劉邦避難出逃的五門和七里鋪的遺跡、遺址、劉邦跟馬惟先生上學的地方「馬公書院」遺址、還有卧牛崗、盧綰道、斬蛇溝、邀帝城、分榆社等等。所有這些,說明劉邦在家鄉的活動事跡頗多,亦證明豐邑就是劉邦的老家。由於劉邦創建了大漢王朝,並廣泛地吸收了百族文化的因子,從而創造了光輝燦爛而又豐富多彩的漢文化。所以劉邦被史學家稱為「漢祖」或「漢之始祖」,因此,歷代皇帝就稱金劉寨為「漢之故里」。綜上所述,徐州豐縣是漢文化的發祥地。

(2)促成漢文化形成的主要人物多是徐州人

大一統漢王朝的建立,是漢文化產生、形成的先決條件和政治基礎。無為而治,休養生息之國策的制定,又是漢文化形成的物質基礎。然而,這兩件大事的成功,除了劉邦本人的主導作用之外,與謀臣戰將、忠心耿耿獻計獻策沖鋒陷陣的共同努力是絕然分不開的。然而,這些謀臣戰將又多是彭城人或彭城附近的人。如漢初三傑之一的相國蕭何和劉邦同里近鄰;謀士張良雖屬韓國人,但祖籍毫縣,曾屬古彭所轄。大將軍韓信屬徐州南淮陰人,亦古屬彭城轄地。因劉邦發跡於豐沛,跟隨者豐沛人當然很多。除親屬18人封王之外,外姓封侯者不下幾十人。如豐人周勃為絳侯、雍齒為什邡侯、盧綰為×侯、沛人有曹參為平陽侯、樊噲為舞陽侯,夏侯嬰為汝陽侯,周昌為汾陽侯,周成為高景侯,王陵為安國侯,任敖為廣阿侯,周碟為崩城侯,鄂千秋為安平侯,邵歐為廣侯,朱軫為都昌侯,嚴不識為武強侯,奚涓為魯侯,周止為魏其侯,孫赤為堂陽侯,冷耳為下相侯,秘彭祖為載侯,單父聖為中牟侯,衛母擇為樂平侯,杜得臣為棘陽侯。特別是蕭何、曹參、樊噲、周勃、王陵五人皆至丞相位,對輔劉氏安天下,促使漢文化的形成,做出了特殊的貢獻。不僅如此,劉邦還把彭城人遷到西方去,很快就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融會,從而形成了「漢字」、「漢語」、「漢文化」。據《漢書·高帝記載》:劉邦對諸侯子留在關中者,復之12歲,又「徒齊、楚大姓、昭氏、屈氏、景氏、懷氏、田氏五大性於關中,興利田宅」。連同豐縣人劉邦也在咸陽附近為太上皇建新豐,並「徒諸故人實之」。這樣,不管是開創天下,還是鞏固天下,對漢文化的形成,古彭徐州人都起到了發啟和奠基作用。故可以說,故彭徐州是漢文化的發祥地。

(3)古彭徐州豐富而燦爛的漢文化遺址和文化,亦可證明徐州就是中國漢文化的發祥地

⒈楚王陵漢墓群及其出土文物

由於徐州是東方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又是兵家必爭之地,所以劉邦建漢後不久,便把其四弟劉交封為楚王,都彭城,直至東漢滅亡,一共有18位劉氏諸侯建都彭城,長達400多年之久,所以漢文化在這里就顯得極為豐富和典型。現就發掘和出土的文物看,有西漢一代楚王劉交墓,有龜山楚襄王劉注墓,有卧牛山楚王劉紆墓,有東洞山的楚王劉延壽墓等,還有其他貴人的漢墓不可勝數。這些漢墓都是以山為陵,坡鑿通道,開石室,鑿豎井,建築地下宮,形成了巨大的地下宮殿。

就從墓中發掘的文物看,也是典型的漢文化代表。

①漢兵馬俑 漢兵馬俑位於徐州東郊獅子山麓,是西漢第三代楚王劉戊的墓葬陪葬墓。坑內有氣勢浩大的彩繪兵馬俑群。這是中國考古界對秦漢兵馬俑的第三次大發現,僅次於西安秦始皇兵馬俑。有步兵俑坑5個,騎兵俑坑1個,陣容千軍萬馬,氣勢威嚴,從而看出漢代的軍事文化和制陶工藝之高明。

②漢畫像石館 此館建在雲龍山西側,收集了徐州一帶墓中出土的漢畫像石刻500多塊,被文化界公推為江蘇文化的「三寶」。其石刻有反映現實生活的,如饗宴會飲,車騎出行,游射田獵,舞樂百戲等;有表現神話和祥瑞的,如羲和舉日輪,長羲舉月輪,金鳥為日,玉兔為月,伏羲女媧,人首蛇身等畫面,雕工精湛,栩栩如生;還有些為裝飾畫圖案,,如青龍、白虎、玄鳥、麒麟等,其繪畫和雕刻藝術都是很高明的。充分反映了當時漢文化的藝術水平。

③金銀縷玉衣 製造十分精細,用金、銀絲和磨製的玉塊2600多枚編綴而成。它是漢代皇室特定的葬服,聲譽國內外。曾去日本、法國、英國和澳大利亞等國展出,受到高度的評價。至於兵器、玉器、陶器、漢印等,皆多不勝舉,實屬漢文化所特有。

④大風歌碑 此碑在沛縣文化館內存藏,是劉邦平英布謀反後過沛縣與鄉親父老飲酒共歡時所作的楚歌。雖只有三句,但氣勢磅礴,概括力極強,是一般人難以作出的一首詞,故被史學家稱為「古今絕唱」 :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四海兮歸故鄉,安的猛士兮守四方!現有漢代碑刻和元代摹刻碑各一塊,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

⒉漢文化遺址處處皆是

除以豐縣漢皇祖陵為中心各活動中心外,徐州還有:張良地橋授書處和子房山,項羽的戲馬台、范增墓、劉邦的拔劍泉、北洞山地下宮殿、龜山地下宮殿和拉犁山的地下宮殿等。

①劉邦的拔劍泉 此泉在徐州西郊的漢王鄉丁塘山下。相傳公元前205年,楚漢相爭,劉邦被項羽從彭城追趕至城西10多公里處的丁塘山下,突然大風從天而降,天昏地暗飛砂走石,楚兵大亂,劉邦得救。此時,人困馬乏,飢渴難忍,劉邦舉劍問天,擊石相試。果然,岩石如破竹一般從中裂開。為解將士乾渴之急,劉邦又握劍怒刺山石,那知刺中泉眼,劍拔水出,清泉涌流,人馬歡飲,士氣大振。至今,此泉已2000多年至久,清泉長流,四季不絕。漢王廟曾建於此,已成為人們旅遊觀賞之勝地。

②北洞山地下宮殿 此地宮在北郊茅村鄉洞山村,坐北向南,鑿山而築。有立宮室8個,側宮室11個,耳室5個,建築面積500多平方米。宮室各具特色,形制不盡相同。各室皆富麗堂皇,設計合理,結構嚴密精巧。有起居室、洗漱室、用膳室、會客廳、游藝室及倉庫、伙房、水井、廁所等,僅次於河北滿城的劉勝墓。此墓出土許多珍貴文物,具有很高的考古價值,現已對外開放。其他地下宮殿均大同小異。

③戲馬台 位於城南1里許的南山上,是蓋世英雄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後,定都彭城而觀賞士兵賽馬、檢閱的高檯子,名曰戲馬台。2000多年來,戲馬台上寺宇亭台樓閣建築不斷,也為歷代文人墨客憑吊楚漢戰爭遺跡的場所,一覽「霸業五載,雄風千秋」的霸王業績。現已對外開放。

④張良圯橋授書處和子房山 圯橋授書一事是張良為報國滅之仇,僱用刺客在博浪沙刺殺秦始皇未遂後,隱姓埋名,逃至徐州東睢寧縣下邳鎮隱居時,一日在圯橋上得到黃石老人授給的奇書《太公兵法》,並說13年後,濟水之北,谷城山下再見。此後,果然如說。張良死後,於谷城黃石同葬在徐州沛縣東的微山之上,而圯橋仍在下邳。至於子房山,則是張良的洞簫吹奏楚調,四面楚歌之處。山上建有留侯祠,祠內塑有張良像。此山名曰子房山。

至於范增墓、華佗墓、泗水亭、戚姬苑以及秦始皇泗水求鼎處等,古代漢文化遺跡多不勝舉。由此可見,只有漢文化發祥地,才有這極為豐富而多採的漢文化遺址遺物。

綜上所述,古彭徐州是漢之始祖劉邦故里,是漢文化藝術極為集中和典型的地方,是漢文化的發祥地。

此稿是劉恆心先生為領導人赴台參加楚漢文化研討會而寫

成稿於2000年8月16日

飲食文化:
徐州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徐州古稱彭城,緣於彭祖和他所建立的大彭氏國。 彭祖是我國烹飪界公認的始祖,相傳在堯之時,彭祖因擅烹飪野雞湯,得到帝堯的贊賞而受封,在徐州一帶建立了大彭氏國。 徐州的菜點秉承有大彭風味,製作考究,風味獨特,自成體系,幾乎每一道菜都有一個動人的傳說。 羊方藏魚因將魚置於割開的大塊羊肉中文火同燉而得名。 相傳,彭祖的小兒子夕丁喜捕魚,彭祖恐其溺水堅決不允。一日,夕丁捕魚回家,正巧彭祖不在,夕丁讓其母剖開正在燉著的羊肉,將魚藏入其中。 彭祖回來吃羊肉,感覺異常鮮美,於是如法炮製,便產生了 羊方藏魚 這道菜。 據傳漢字中的 鮮 字即源於此。 帝堯時期,堯封顓頊的玄孫錢鏗於大彭,建立了大彭國。 鏗為彭祖。 他曾獻雉羹於帝堯,受到了堯的褒獎。 屈原《楚辭;天問》中有 彭鏗斟雉,帝何饗?受壽永多,夫何久長 之句。 漢代王逸註: 彭鏗,彭祖也,好和滋味,善斟雉羹,能事帝堯,帝堯美而饗食之也。 陶文台《中國烹飪史略》稱彭祖為 中國第一代職業廚師 。 彭祖被尊為廚行的祖師爺,所創的雉羹、羊方藏魚、麋魚雞、雲母羹等名菜名湯流傳至今。 其主要貢獻在於把人類飲食由熟食推向味食,由粗食推向精食,將飲食與養生相結合,創出了葯膳、食療等飲食的新天地,對發展民族飲食文化,增強民族體質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春秋戰國時期,曾烹子事主的易牙來到彭城,求教彭祖的烹飪之道,終成烹調大師。 商殷之際彭祖後裔紛紛遷往山東、河南、四川、浙江等地,將飲食文化推向全國各地。 漢代高祖劉邦定都長安,將彭城烹飪技藝帶到了西部地區。 漢時徐州在烹調技術上已有較大發展,炊具的使用也有了很大進步, 牝雞抱蛋 、 沛公狗肉 、 鴛鴦雞 等名菜相繼產生,同時面點如燒餅、饊子等也相繼出現。
<p> 魏晉之後,彭城人多次南遷,又將彭城烹飪之法傳往南方各地。 唐宋時期,韓愈好飲食,曾親自創制了不少名菜,如 愈炙魚 ,在徐州廣為流傳。 隨父來徐州的白居易,愛吃一種鴨子,因其字 樂天 故稱 樂天鴨子 。 自稱 老饕 的蘇東坡,創意製作的四道菜被譽為 東坡四珍 流傳至今。 由於這些文人墨客的推波助瀾,使徐州的飲食日漸豐富,發展得很快。 元朝時期,有僧人開辦的素食館。 釋家風味的 天花宴 、 素八珍 等名菜應市,多種風味小吃也布滿市面。
清代和民國時期,徐州的飲食更加豐富多彩,凍豆腐、酥魚、蹄卷、芙蓉肉、糟豬耳、攪瓜等普遍食於民間。 經學大師康有為品嘗到細嫩的彭城魚丸時,高興地賦詩贊譽彭城魚丸聞遐邇,聲譽久持越南北。 近代徐州烹飪業發展更為迅速,傳統技藝在繼承中不斷創新。 改革開放以來,徐州的飲食文化與全國各地擴大了交流,在保留地方特色的基礎上,兼收並畜各地烹飪之長,相繼推出了川菜、粵菜、鎮揚菜等風味名菜;陝西、河南、安徽、山東等地的風味食品也遍布街頭,加上外來的肯德基、麥當勞,極大地滿足了人們的飲食需求。
今日的徐州城,處處美食風。 人們不僅可以大快朵頤,而且可以領略徐州的飲食風尚

㈤ 隋唐文化在中國封建文化史上的地位如何在當時的世界上處於什麼樣的地位

這個我不說具體的數據!具體的請您去查!因為太大了!我也說不出多少!
在當時處於什麼地位啊,領先與世界,亞洲前列,東亞第一,同時深深影響了周邊的國家和地球,甚至連歐洲都影響到了!
隋唐文化的地位可以說是開創性的!
第一,往前算是科技,文化,政治,思想等諸多領域的一次匯集和開創,隋唐開創和完善了以後影響中國數千年的制度,比如科舉制度,首先開創於隋朝,唐朝已經之後的朝代進行完善;三省六部制度也是這樣的!然後唐朝時期的唐詩,也是在國內外產生了無可估量的巨大作用!每一個中國人都值得驕傲!晚唐的時期發明了火葯,也是對東西方都產生了巨大的作用!
第二,往後算,隋唐的一些列作為和成就既在當時產生了巨大的作用也給後世奠定了基礎!上面說道的科舉啊,六部制度啊,一直沿用到清末時期!數千年啊!
第三,就是甚少出現的國家大一統和國民自信!看看隋唐之後,幾乎沒有國家在能出現隋唐時期的風度!讓四海心悅誠服!宋朝,文化經濟發達,軍事你懂的!元朝,經濟軍事強悍也挺自信,但是短命的同時,也看到了其民族關系,政治制度等的巨大缺陷!明朝,你去細讀明史,明朝是很偉大,我承認,但是被某些人過分推崇了,明朝的很多地方遠遠不如後來的清朝;清朝,其實很多時候說道清朝,真的很可惜!我用一句話來形容清朝——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誰叫周邊沒有像樣的敵人呢!哎!
隋唐不僅僅是自信,還很開闊!能夠吸納周邊國家的優秀之處充實自己,這是後來歷朝歷代包括現在很多人都學不會的,甚至連面對都沒有!自信,開闊,虛心,樂學等等,隋唐之風范!之後的朝代初見趨向保守!!!在沒有出現隋唐時期的那種既自信又虛心開闊的國民心態!可悲啊!
千言萬語,「承前啟後,自信虛心,恢弘壯闊」是我的總結,結束了前面的分裂再一次大一統並為後世奠定了新的格局,並沿用數千年是承前啟後;自信虛心,是說隋唐既自信又能像比自己優秀的方面學習,並努力充實和發展最終超越,恢弘壯闊是說隋唐的成就多方面的成就,甚至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那種萬邦來朝的景象自唐以後不再出現!即使是今天!後面的朝代不是軍事不行(宋)就是民族關系搞不好(元)或者是搞壓迫,封閉自己(明清)而始終不能像隋唐那樣,自己不行就是不行,不行就努力學習,努力去改變和超越!
多了我不說了,你自己去看相關的數據和書籍吧!
最後,再一次向偉大的隋唐致敬!

㈥ 隋唐的文化為什麼那麼繁榮

思想文化的繁榮是基於政治、經濟的繁榮。
隋唐政治上大一統,經濟上是封建社會的盛世,這些都為隋唐文化繁榮奠定了基礎。而統治者的開明的文化政策也推動了文化的繁榮,開放的對外政策,兼收並蓄,也使得文化繁榮。

閱讀全文

與徐州隋唐文化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1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2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