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人的文化表現在哪些方面
可以說,中國文化具體表現在中國人本身日常生活的言語、行為、思維。每一個中國人都是中國文化的主體,也都是中國文化的代表性成果。所以, 每一個中國人實際是中國文化生動的具體表現。因為,人和文化是互相聯系、互相依賴的統一體。文化是人與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結果。人生活在前人創造的文化環境里,接受文化的熏陶他又去繼續發展和創造新的文化因素。
② 中國漢族在文化上的特徵有哪些
中國的漢族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古老民族,由於其歷史悠久,文化發達,所以風土人情多姿多彩,豐富異常。
中國漢族的文化豐富多彩,在其形成和發展的歷史過程中,開放虛懷、兼收並蓄,形成了齊魯、中原、燕趙、關中、巴蜀、荊楚、吳越、嶺南、滇黔、閩台、松遼、徽贛等各具特色的區域文化,反映了漢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多彩性等。
1、漢族主食以稻米、小麥為主,輔以蔬菜、肉食和豆製品,茶和酒是漢族的傳統飲料。稻米的吃法以米飯為主,另有粥、米粉、米糕、湯圓、粽子、年糕等各種不同的食品;小麥則有饅頭、面條、花捲、包子、餃子、餛飩、油條、春卷、炸糕、煎餅等吃法。
2、漢族講究並善於烹任,不同地區的漢族以炒、燒、煎、煮、蒸、烤和涼拌等烹飪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風味。漢族菜一般被分為的川、粵、閩、皖、魯、湘、浙、蘇等八大菜系。
3、中秋節,有許多的游戲活動,首先是玩花燈。中秋是我國三大燈節之一,過節要玩燈。當然,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
4、漢族還注意赴宴作客的規矩。入席前後,主客興辭,互相謙讓。坐下之後,主人勸客人吃,然後客人才開始吃。席間不可只顧自己大吃大喝,不要大口喝湯,咕嘟作響,不要吃得嘖嘖有聲,不要專挑食物,據而取之,不要攪和菜湯,不要把咬過的菜放回盤碗里,不要當眾剔牙齒,等等。
5、親屬稱謂是以輩分劃分的,不受年齡限制。親屬稱呼也用於社會上鄰里之間或素不相識的人之間,以表示親切和尊敬。一般地說,注意層次,掌握角度,在稱謂的運用中十分重要,年齡層次不同,稱謂也不同,特別是信封上的稱謂。
③ 中國文化的特徵及其表現
1、中國文化具有獨特性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和傳承工具,也是文化最顯著的標志。每個漢字都有其形成演變的歷史。獨特的楹聯通過獨特的書法表現出來,鈐印上獨特的名章與閑章,一望即知是典型的中式裝飾。其他諸如中華繪畫、建築,以至飲食、服飾等,都有其極強的個性。
2、中國文化具有主體性
即獨自開創並形成完備的文化體系。梁漱溟說:「中華文化獨自創發,慢慢形成,非從他受。」、「自來公認中國、印度、西洋並列為世界三大文化系統者,
實以其差異特大而自成體系之故。」
3、中國文化具有持續性
即既成體系和獨特傳統得以傳承綿延,中華文化五千多年來從未中斷。4、中國文化具有多元性
中國文化是由不同的異質文化融合而成的。中國在春秋戰國時代本來存在著多種不同的地域文化,後來才合成一個大體統一的華夏文化。到公元一世紀初印度佛教文化的傳入,大多數的時間里,在中國儒、道、釋三種文化是同時並存的。
5、中國文化具有變通性
留下了許多選擇的空間,對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釋。中國人講「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民間就變成了一個詞兒叫變通,什麼都可以變,什麼都可以通。在中國,法律上允許的和法律上禁止的都可能禁止,也可能允許,很靈活。
④ 中國文化特點是什麼
中國文化特點是:
第一,中國文化具有一種獨特的把個人和社會、道德和政治、信仰和天命天道、人生和天意統一起來的循環認同。
第二,中國文化具有一元化邏輯,認為一和多是分不開的,一要代表多,聖人之心要代表百姓之心。中國有一個特殊的詞叫混一,既是混合的、混雜的,又是統一的。外國人認為中國文化的特點就是所有都混在一塊兒,中餐如此,經濟改革也是如此。
第三,中國文化具有變通性,留下了許多選擇的空間,對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釋。中國人講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民間就變成了一個詞兒叫變通,什麼都可以變,什麼都可以通。
第四,中國文化有一種包容性和平衡性,既考慮這面又考慮那面。
第五,中國文化具有有效性。中華生活方式里充滿了很多美好、有效的東西,簡單的說就是能使接受文化的人越來越多,使接受這個文化的人長期接受,使接受這個文化的人逐步提高自己的生活品味和質量。
第六,中國文化具有自省性。見賢思齊,見不賢而自省。古人講聞過則喜,別人給你指出缺點和錯誤來你要高興,民間的說法叫從善如流,上哪找這么好的文化去。中國文化就像智能電腦一樣有糾錯能力,我們的文化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這種自省性可以幫助我們度過文化的危機。
⑤ 中國文化的特徵和基本精神是什麼
中國文化的特徵:
1、世代相傳
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2、民族特色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歷史悠久
中國文化有五千年的歷史。
4、博大精深
「博大」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精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
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
1、天人合一
中國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強調人與自然的統一,人的行為與自然的協調,道德理性與自然理性的一致,充分顯示了中國古代思想家對於主客體之間、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之間關系的辯證思考。
2、以人為本
中國傳統文化價值系統的確立,中國傳統文化主體內容的嬗變,中國古代各種哲學派別、文化思潮的關注焦點,以及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的政治主題和價值主題,始終圍繞著人生價看目標的揭示,人的自我價值的實現、實踐而展開。
3、剛健有為
剛健有為作為中國文化基本精神之一,是人們處理天人關系和各種人際關系的總原則,是中國人的積極的人生的最集中的理論概括和價值提煉。
4、貴和尚中
貴和諧,尚中道,作為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也在中華民族和中國文化的發展過程中起過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國文化的精髓: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禮儀之邦,「禮」乃中國文化的精髓。古代的「禮射」不僅貫穿與融合了華夏數千年璀璨的歷史文明,而且深度影響了世界,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為維系和發展優良的社會秩序與生態和諧而共同遵守的道德規范;是人類文明與智慧的結晶。「禮」和「射」分別為中國古代六藝之一,包括「禮、樂、射、御、書、數」。
古代中國的《禮記·射義》思想傳入江戶時代的日本,孕育了日本江戶時期射箭中的「文射」儀禮。日本現代的弓道正是將《禮記·射義》和江戶時代的《射法訓》一道兒奉為國之經典的。
⑥ 中國文化的特質有哪些
中國文化的特質,第一是多元性,第二是包容性,第三是連續性。
一、中國文化具有多元性的特點。儒家思想是傳統社會的主流思想,是大傳統。但實際上要從中國文化的整體來講,儒釋道三家的思想自魏晉南北朝以來始終是並存的,這說明中國的學術思想具有多元的性質。
二、中華文化的另一個特質,是它的包容性。中國文化不排外,儒家思想對佛道的包容和吸收是一個顯例。道教也是多方面吸收。中國人也不排外,即使是偏遠的文化不發達的窮鄉僻壤,那裡的民眾也不排外。
遇有不同國度、不同風俗的人們,他們對不同的衣著打扮會好奇、會圍觀,但是絕不嘲笑。也可以說,包容性是中國文化的最大特點。
三、中國文化還有一個特徵是它的連續性。五千年的文明,三千年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其文化的思想和禮俗,大體上延續下來了。中間當然有變異,有時也會產生文化的斷裂,但中國文化的根脈、種姓特徵、風俗習慣,可以說一直延續到現在,這和書寫工具漢字有很大關系。
現在用的漢字,從秦始皇統一中國實行的「書同文」,到現在過去了兩千多年,一直在使用,即使在數字化時代,也沒有感到太大的不便。漢字是中國文化的載體,也是中國文化的符號。
(6)中國文化的人有什麼特徵擴展閱讀
中國文化對周邊國家的影響:
一、日本
日本武士刀是由唐刀演化而來,日本的音樂、建築學習了大量中國的古曲和建築樣式(特別是唐代)。中國的茶文化從宋代時期由日本僧人榮西將茶種帶回日本並遍種日本,由此茶文化在日本發展起來
二、韓國
每年2月和8月,韓國人會按照傳統方式到文廟去祭祀孔子,還有完全按照傳統儒家教學方式授課的學院,講授的主要課程就是儒家的經典《四書五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