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如何弘揚漢字文化論文

如何弘揚漢字文化論文

發布時間:2023-01-10 11:43:51

『壹』 漢字傳承的議論文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有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很是熟悉吧,論文是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一篇什麼樣的論文才能稱為優秀論文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漢字傳承的議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漢字傳承的議論文1

那是情感的爆發,或橫,或豎,或撇,或捺。那是心靈的樂曲,或輕,或柔,或美,或重。那是詩意的展現,或冷,或暖,或醉,或醒。一切都來源於它——漢字。

「呯呯嘭嘭「這是敲打鍵盤的聲音,」悉悉唰唰「這是有手寫字的聲音。當這兩種聲音碰撞在一起,你是否會深發感觸——那一個個有著生命的方塊字還會繼續傳承下去嗎?它們會不會被電腦上那些死氣沉沉的」新同胞「所替代呃?是啊!在這個信息時代,哪裡還有這些小生命的地位呢?

可是,你是否想到:當你沉醉在唐詩宋詞中時,你可知它是怎樣傳承下來的。當你欣賞著某位書法大師的作品時,你可曾想過是誰的功勞讓你看見這美的享受。當你聽著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點頭稱贊時,你是否體會到這心的滋養。就是這樣一個個小小的方塊字,讓你體會到詩的意境,眼的美麗和耳的重要。它忽而氣勢磅礴宛如高山,忽而輕柔平靜宛若流水,卻又忽迷茫神秘好似星辰,一撇一捺,一音一律,一意一景,無不透露著生活的靈動,漢字的剛勁以及中華民族的魅力。

作家之所以可以寫出好文章,那是因為漢字的多層含義。音樂之所以可以打動人心,那是因為漢字優美的聲韻。詩歌之所以可以催人淚下,那是因為漢字的柔美情趣。一筆一劃之間,互相輔助,互相襯托,那是中華民族團結友愛的體現。漢字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用豐富的想像力創造出來的,每一個筆劃中都蘊含著我們祖先的智慧和心血,每一個音節中都體現著我們國家的雄健和骨氣。所以讓我們離開手中鍵盤,拿起手中的筆,讓我們為能寫出漢字這樣美好又神聖的東西而驕傲吧!

如果在你面對一個個英語字母時,你會想起漢字那一張張充滿生機的臉。如果在你聽到躁音時,你會渴望朗讀一篇優美的文章。那麼恭喜你,你已經體會了漢字的美麗,你已經感悟到了漢字的深層意義。從今往後,讓我們用漢字來體會高山巍峨,用音節來體會人民的大方,用筆劃來體會國家的繁榮富強!

看,看橫,那豎,那撇,那捺!聽,那輕,那柔,那美,那重!悟,那冷,那暖,那醉,那醒……

漢字傳承的議論文2

日前,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總決賽現場直播在萬眾矚目中落下帷幕。考的是孩子們,汗顏的卻是我們這些成年人。我相信很多人像我一樣,提筆忘字。兩個多月來的持續關注,使我覺得有必要說說「漢字」這個看似簡單的話題。

Ⅰ文明足跡

一些人認為,漢字之所以叫「漢字」,是因為它是漢族人使用的文字。這個說法不準確,取名「漢字」有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漢朝對中國文字的貢獻。在秦朝統一文字的基礎上,漢朝對文字的整理、規范、檢索、革新達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高峰,隸、楷、行、草或發軔於斯或勃興於斯,這一時期是漢字的重要發展期。漢朝歷時400多年,是中國進入封建社會後歷時最長的朝代,到漢武帝時,大漢是世界上最強大的王朝,與當時的羅馬帝國同享輝煌與榮光。社會進步是文化發展的充分必要條件,漢朝為各種文化元素的自由生長提供了沃土,為漢字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當然,不光漢字興盛於此,漢人也興旺於此,人口數量和社會地位遠遠高於其他民族,為形成漢民族奠定了基礎。漢字的成長與漢族的發展,是漢朝的兩大文化碩果。

當然,漢字的源起,還遠在得名於漢之前。

文字是人類的足跡。從5400年前兩河流域蘇美爾人粘壓在泥板上的楔形文字,到5000年前古代埃及人刻寫在神廟石碑上的神文聖書,再到3300多年前古代中國人創造的甲骨文,文字推動了歷史,也記錄了歷史。甲骨文是中國文化的活化石,它與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巴比倫楔形文字、古印度哈拉巴文字一樣,在各自的環境中獨立誕生,但傳承3000年以上的唯有漢字。

1928年,考古界對河南安陽小屯村甲骨文出土地的甄別確認,使得消失了3000多年的商朝殷都被發現,打破了國際上關於中國夏商王朝只是一個傳說的推測,使中國歷史有了從傳說時代進入信史時代的斷代依據。數萬枚方寸甲骨抖落滿身風塵,組合成一副輪廓分明的脊樑,馱起一個古老民族厚重歷史的明證,我們不能不心懷敬畏。

但甲骨文還不一定是中國最早的文字,可能只是漢字的童年。中國上古神話里即有倉頡造字之說,他使用的是什麼文字,現在尚無定論,我們只知道黃帝時代距今約5000年。除此之外,中國文字還有更遙遠的年代可考嗎?答案也應該是肯定的。距今約6000年的大汶口文化遺址、距今約7000年的仰韶文化遺址、距今約8000年的賈湖文化遺址,都相繼發現了刻畫字元,一些專家認為這都是中國的原始文字。我曾沉醉於寧夏賀蘭山腹地的岩畫,那成千上萬個神秘奇異而意象深遠的圖形,彷彿穿越千年萬年注視著暌離已久的人類,無語地等待著我們的辨析。說是岩畫,其實是今人的指稱,有專家認為那是中國北方最早的游牧民族最初的象形文字或表意文字,是中國文字的始祖和濫觴,誕生於舊石器時代。如果這一結論成立,意味著這些字元至少1萬歲了。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文字有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在貴州省黔東南州首府凱里的博物館,我見過一塊殘碑,碑上有10多個文字元號,酷似漢字,被當地人稱為「雷公山天書」,那些字似楷似隸,遒勁而端莊,應該是秦以後某個時期的,但千百年來無人能識讀。像這樣的「天書」,中國還有不少。

沉沉重重的時光巨磐,打磨出這一個個靈動鮮活的勾連字元,浩浩湯湯的歷史長河,淘漉出這一灘灘斑駁陸離的點橫撇捺,晾曬在那裡,像一道道幾何題,在拷問我們的智商。

Ⅱ 歷史推動

梳理漢字的發展,我們不能忘記幾個人。

第一個人當然是秦始皇。秦始皇的貢獻無疑是巨大的,他的統一圖強、集權統治、經濟舉措、法制構想奠定了中國幾千年的國家形態和政權模型,他最基本的功績之一是文化建設,他大力推行的「書同文」政策,結束了春秋戰國500多年來「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的歷史。國家意志和統一文化,凝成了天下歸一的相同文化心理和共同思想基礎。如果沒有秦朝文字的統一,就沒有漢朝文字的興盛。單就這一點,秦始皇就是中華民族的功臣。秦始皇看到了語言文字收服人心、整飭民意的作用,看到了建立大同文化對政權和社會穩定的重要性,但繁重的治亂維穩任務使他沒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以文治國,而且他面臨知識階層的挑戰與反叛,也不會採取以文興國的政策,甚至不得不採取了焚書坑儒的權宜之策。

中國文字,在等待漢朝的到來。

漢高祖劉邦,是要說的第二個人。這位年輕時不讀書、無約束的皇帝舊習難改,他輕視儒生、無視學問,滅掉秦國、幹掉項羽之後有些洋洋得意,但不久之後對治國理政的力不從心使他有些惶恐,生怕重蹈秦國的覆轍。這時,他的近臣陸賈改變了他。這位飽學之士每每見到劉邦,都要冒著挨罵的風險,言必稱《詩經》、《書經》,漸漸馴服了不可一世的皇帝。劉邦接受了文化的熏陶,命陸賈寫分析秦始皇失敗原因的政論文給他看,讀書識字使他懂得了馬上得天下焉能馬上治天下的道理。不僅如此,他還建造了規模宏大的國家級圖書館——天祿閣、石渠閣,親自前往曲阜,成為歷史上第一位祭孔的皇帝。他所開創的政治、經濟、文化格局為後來的「文景之治」、「漢武盛世」奠定了基礎,也為後來漢賦、《漢書》、《史記》、造紙術的誕生准備了溫床。

不過,秦始皇和漢高祖都只是他們那個朝代文化工程的總設計師,真正的建造者是我要說的第三個人——東漢著名學者許慎。他編寫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把當時出現過的1萬個左右的'方塊漢字,進行了形、音、義的整理和修訂,按540個部首歸類,建立了科學的漢字檢索系統。以許慎為旗幟,一大批漢代儒生以字為生,把一地散沙般的文字建成一個如金字塔般穩定而規范的文字系統,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對自己語言文字所進行的學科建設。許慎們的「國家漢字工程」,使漢朝獲得了天下認同的民心基礎和文化基礎,是漢朝文化建設的高峰。

還有一個不能不說的人,就是魏孝文帝。公元4世紀,古老的鮮卑族統一了北方,隨後,這個善騎射的游牧民族揮師中原,把漢族政權趕到淮河、秦嶺以南。此時的中國,北方勢力以鮮卑語言為官話,稱「北語」。孝文帝本名叫拓跋宏,這位5歲即位、深受漢文化影響的君王看見了游牧文明落後於農耕文明。公元494年,他命令遷都洛陽,以戰略家的眼光和改革家的勇氣,全面推行漢制改革。在一片反對聲中,孝文帝選擇了改革突破口——語言文字,他要求所有鮮卑貴族一律禁用「北語」,改用漢話漢字,推廣易漢服、改漢姓、通漢婚、辦漢學、改漢籍的政策,他甚至將自己原來的「拓跋」姓改為「元」姓。當然,孝文帝的改革註定是要遇到阻力的,但他做出了一個驚人之舉:以一碗毒酒賜死了不願改漢姓學漢話的、年僅15歲的兒子。改革的結果,使這個過去只會揮刀馳騁的政權迎來了全面的繁榮。孝文帝的大義滅親促進了民族文化的融合與發展,讓我們肅然起敬。

Ⅲ 文化基因

漢字是中國故事的目錄。中國是漢字的故鄉,有多少個漢字就有多少個故事。瀏覽詞典、泛舟辭海、徜徉碑林,千姿百態和意趣橫生的漢字讓你沉迷其中。萬物皆入字,一字一幅畫,世界上能將日月星辰、風霜雨雪、山林川流、人物鳥獸、天時地理、農技工具、綱常倫理形象成字的,唯有我泱泱中國;因為字形的特立獨行和儀態萬千,而使書寫方法成為書法理論的,唯有我謙謙中國。字有繁簡神采、開合氣勢,由篆而隸,由隸而楷,從縱向取勢到橫向取勢,再到翩然靈動,漢字翻卷騰挪著歷史的風雲;音有平仄神韻、詞腔曼妙,青燈寒帳,沐浴焚香,吟詠誦讀,那抑揚頓挫一波三折,流變切換著時光的幻影。秦漢魏晉南北朝、唐宋元明到如今,帝王將相、工農仕商們創造的中國故事,盡在字串字排字堆字型檔之中了。

漢字是中國文化的畫卷。漢字讓歲月留影,我們才能捧文讀字,翻閱那5000年的中華長卷,凝視盤古、女媧、伏羲、炎帝、黃帝,一直到堯、舜、禹等一尊尊豐碑;才能回放那開天闢地、化生萬物,摶土造人、煉石補天,鞭草識葯、移山填海,射日奔月、造字畫卦,養蠶治水、鑽木取火的一幕幕圖景。漢字力若千鈞,我們才能在品讀博大精深蔚為大觀的儒釋道法諸子百家的經典中掂量思想之重,才能拂卻殷墟、長城、頤和園、故宮、秦俑、趙州橋以及布達拉宮、高句麗王城的塵埃光影掂量文化之重,才能在領賞仰韶彩陶、良渚玉器、大足石刻、馬王堆玉帛、曾侯乙編鍾和莫高窟壁畫時掂量歷史之重。漢字的音形意韻,讓我們在繞梁餘音中一展紙筆恣意揮灑、在書院樓閣中潛心品讀修身養性,讓我們憑風遠眺,看那秋水長天一色中,《山海經》、《論語》、《清明上河圖》、《永樂大典》、《四庫全書》排成的文化經典們帆影如陣,老莊孔孟列成的文化纖夫們背影如弓。

漢字是中國精神的凝練。中國人從孩提時代就開始捉筆寫字,練習的是書法,打造的卻是性格與魂魄。漢字的間架結構緊而不拘,繁而不贅,寬而不松,方正圓潤,啟承呼應,勾連之間斂氣凝神聚魂。橫平豎直的渾厚剛勁,蠶頭燕尾的生動瀟灑,有包裹四海之氣象、馳騁古今之豪邁。黑白相對、虛實相襯、動靜相宜、庄諧相映,飽含著深邃的哲學思想。那端莊、厚重與質朴,那靈秀、灑脫與率性,鑄成獨特的東方思維和中國性格。文字的堅挺反映出文明的剛強,端莊方正的漢字在風霜雨雪中形不銷、神不散,浴火淬打,百煉成鋼,走出中華文明頑強堅韌的特質和葳蕤芳菲的儀態。強大的漢字系統和豐富的漢語表意,構成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語言基於文字,音可以不同,但意一定相通,多彩的方言因統一的語意而和諧共處,不致因歧義而分裂。相同的語言文字把相同的人群凝聚在一起,相通的語言文字把不同的人們團結在一起。漢字尚在,心就不分,一方漢字,成為天下中華兒女的心與根。中華文明不曾斷裂的內因之一,正在於這漢字的力量。

漢字是中華文明的基因。每一個漢字都是勞動的產物,是古代中國人對大自然的認識和描摹。一部漢語詞典,就是一個海量信息光碟,貯存著中華文明豐富而神秘的密碼,遺傳著文化精神堅固而完整的信息。正是因了漢字,我們才能解讀到先祖的生存環境和生命形態,才能探析中華文明的內核。正是有了漢字的聚合力、傳承力,中華民族才對外有戰鬥力、對內有凝聚力,迸發出潑辣辣的生命力。幾千年來,人們用同一種語言文字書寫著各自的輝煌與落寞,即使不斷地改寫甚至刻意篡毀前朝他國歷史,也從未想到刨斷自己共同的根。中國歷史乃「百國之和」,千流同源、萬木同根,這個「源」和「根」就是文字。漢字在漫長的成長過程中,還吸收了各民族所創造的文字。比方說,巴蜀文字、契丹文字等雖然沒能沿用,但對漢字的形、音、義的形成提供了參考,為漢字的傳播提供了空間和路橋,成為解讀中華民族大家庭歷史的切片。融合、繼承、創造、發展,是漢字的歷史,更是中華文化共同的旅程。

中華文化長河源遠流長、浩浩湯湯,漢字是河中的浪、水中的波,是長河上悠揚的船夫曲、高揚的雲中帆。漢字是國家的根、民族的魂,字字相連、句句相扣,築起中華文化的共同體。人民是語言文字的主人,漢字如陣,華語如鼓,中華文化前行的方隊一路塵土飛揚,正書寫新的史記。

『貳』 漢字文化學論文

漢字的文化學意義

摘要:漢字被稱為「歷史的活化石」,「中國文化的脊樑」,是一種具備文化學、哲學、美學意義的符號體

系。

在漢字教育中,如果能充分挖掘其中的文化蘊涵,對於繼承漢民族優良的品質,發揚民族傳

統的認知智慧,培養良好的文化素養,實現我國的思想原創,意義極大。

關鍵詞:漢字教育;傳統文化;思想原創

人類社會的每一步前進,人類文明的每一個發展,甚至

人類自身的每一點進化,無不是以思想原創為動力的。

想原創的實現,是建立在深厚的文明積淀和有容乃大的廣

采博納基礎之上的。

具體地講,要有自己的源頭活水,要在

深廣的傳統文化和文化精神的汩流中,汲取豐厚的營養,還

要有海納百川的氣魄,廣泛吸納其他先進文化的精髓,惟其

如此,才能實現思想的原創。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明,有著不

同形式的呈現,諸如文化典籍、語言文字,等等。

文章僅就

漢字的文化學意義,談一點看法。

一、漢字的文化學意義與漢字教育

漢字被稱為「歷史的活化石」,「中國文化的脊樑」。

為表意體系的文字,漢字承載了極其豐厚的文化信息,極具

文化學意義。

的確,作為世界上正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

漢字以它象形象意的獨特品貌,使其更具備文化學意義,每

一個漢字,彷彿都是一個活化石,形象活潑地呈現出漢民族

文化心理,昭示著漢民族文化進程的軌跡。

通過一個個靜

態的漢字,我們可以步入古人動態的歷史文化圈。

漢字的文化學意義,首先表現為它袒呈了政治、宗教、

道德、文化變遷等中國傳統文化的外在構成形態。

第一,文化變遷問題。

人類社會的變遷,經歷了一個由

女權向父權過渡的時代,但這卻是一個史無驗證的時代,而

漢字卻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一缺憾。

如「姓」字從女從

生,《說文解字》雲:「姓,女之所生也。

」可見,所謂同姓,就

是同一女性祖先的人,甚至有人認為,「姓」就是女權時代

一個部族的族號,這說明女性曾經作為部落首領活躍在歷

史舞台上。

這一點從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中也可得到證明。

中國最古老的姓氏都從「女」,如姬、姒、姜、嬴等,這些都證

明了女權時代的存在。

從甲骨文中,我們還看到了女權的

消亡,男權的興起。

在甲骨文中,稱今王「王」,而稱先王為

「毓」、「後」,從甲骨文字形看,二字都是生育的象形,這既

可以證明女權時代的存在,又說明了其沒落的結果,因為,

「先王」已是歷史「陳跡」了。

而「父」字,甲骨文像人手執杖

形,一副家庭主宰的形態。

在甲骨文中,從女的字除了用以

姓氏之外,大都含侮辱意,如妾、綏、奴、婪等,無不說明女權

的式微沒落。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還可以看出,女性不僅

墮落為社會的最底層,而且已不被當作人看了。

金石文字

中,將「姓」字改寫從人從女就是明證。

另外,世界所有民

族,都經歷了由漁獵向農耕文明的過渡,這一點也可以從漢

字中得到顯現。

比如「田」在甲骨文中就有狩獵和田地兩

義,這說明在殷商時代,中國已經進入農業文明季,那時候

的人們,還根據農業文明的特點,確定時空意識。

如「年」

字,甲骨文從禾從人,字形示意是人背著禾,表示收獲和收

成,《春秋》中所記載的「有年」、「大有年」用的正是此意。

而古代農耕,由於生產方式和生產力的落後,一年只收成一

次,因此,古人便以禾黍的收獲,確定了時間上「年」的意識;

再如「春」字,甲骨文字形從田從耒耜,表示耕作,被用以表

示時間概念。

通過漢字的使用還可以看出,在農業文明的

國家裡古人對農業的崇拜。

「社稷」本是土神穀神,為人所

祭祀,後用以稱國家。

從以上數例可以看出,文明變遷在文

字中的顯示,如果我們在漢字教育中,注意到這種文化信

息,對於受教育者了解祖國文明的發展,無疑具有一定作

用。

第二,道德問題。

中國傳統文化是以求善為目的的倫

理文化,與西方的求真型文化不同,中國自古就注重道德的

教育與修養,以德立國,以德治國,強調忠恕仁孝,等等,並

建立了一套體制完備的道德倫理體系,旨在建立一種和諧

的群際關系,等等。

漢字也在一些側面展示了這種獨特的

文化形態,如「仁」字,從人從二,《禮記》、《孟子》中都雲:

「仁者,人也。

」《論語》中雲:「仁者,愛人。

」《說文解字》雲:

「仁,親也。

」段玉裁注雲:「猶言爾我親密之詞。

」顯然,「仁」

字的創制,是從人的本性入手,針對人類的群際關系而言,

體現了一種溫情脈脈的群際關系的道德理想。

另外,「善」、

「美」、「和」、「恕」,等等,都體現了華夏民族傳統的道德信

念。

其他諸如宗教問題、宗法文化問題,都可以在漢字中找

到清晰的蹤跡。

二、漢字中民族認知心理的蘊涵與漢字教育

漢字的文化學意義,還表現在縮影式地傳導中國傳統

的認知方式、文化心理、價值取向等內隱文化結構。

從認知方式看,中國人長於直觀地把握世界,重體知而

輕認知,重體悟而輕分析,重形象而輕抽象,等等,這種認知

特點,在漢字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漢字的創造,是先民「仰

觀天象,俯察地法」、「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結果,造字方

法是「畫成其物,隨體詰詘」的「依類象形」,所造的字是「物

象之本也」。

眾所周知,漢字是由圖畫發展來的,因此,文字

極具形象色彩,無論是初文象形字,還是後起的會意形聲

字,都是形象斐然。

這些造字原則與方法,都體現了漢民族

傳統的重體悟、重具象的思維模式或認知方式。

從哲學的角度看,漢字也是充滿東方智慧的文字,文字

中蘊涵了豐富的哲學思辯性和審美靈動性。

中國傳統哲學

對宇宙、人事理解把握的認知方式,就是陰陽調和、美惡相

兼、正反相容、始終相生的「一體二元」的方式。

在《易》中,

陰陽二爻表示相對立的兩端事物,兩爻相合構成八卦,誕生

了宇宙間的天地雷風等物質,它們陰陽調和,相反又相正,

對立又融容,演成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從乾坤始,至既濟未

濟終,未濟意味著開始新的循環,其間蘊涵了陰陽對立,相

推相轉的辯證思想。

《老子》一書中,也蘊涵著深刻的辯證

統一思想,如「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第四十章),

「故知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第二

章),「重為輕根,靜為躁君」(第二十六章)等等,都是就事

物的兩端相仇相因立論的。

這種思維品格,在漢字孳乳過

程中的「反訓」現象里,得到了清晰展示。

所謂「反訓」,是

指一個字具有相反相對的兩個義項。

如《書·泰誓》:「予

有亂臣十人。

」疏雲:「《爾雅》雲:『亂,治也。

』謂治理之臣有

十人。

」即「亂」有「治」義。

再如「介」有「大」、「小」二義,

「落」有「終」「始」二義,「受」兼「施」「受」二義,等等。

這一

類「反訓」字,就是人們在創造和使用文字時的一種哲理蘊

涵,是民族智慧的顯現。

漢字的審美靈動性是自不待言的,它的具象性,使其自

身從產生之日起,就具備了一種形式美,而在使用歷史中,

人們根據審美的需要,對其體勢不斷加以美的修正,使其呈

現出多姿多態的美。

甲骨文瘦峭峻銳,金石文溫敦厚重,篆

書含聚內斂,隸書外拓放逸,楷書端莊雄秀,草書飄逸虯曲

等,無不顯出或動或靜的美。

另外,漢字是矩形結構,每一

字都有中心和重心,又使得它呈現出秀雄渾凝的力象。

一點,漢字的內質充滿了審美的敏感,漢字的意象更能抽象

演繹出人無限豐富的想像與聯想,被驚嘆為「詩之魂」,從

而啟迪了詩歌創作的靈感。

認知心理是一個民族長期以來積淀而成的,具有較固

定模式的認知心理。

可以這樣說,當代人包括當代青年,無

不是從歷史的深處走出,其脈管里流淌的都是祖先的血液。

漢字中的民族認知心理的蘊涵是極為豐富的,在漢字教育

中,充分注意這一點,對於繼承漢民族優秀的品質,發揚漢

民族靈動的智慧,實現當代的思想原創,無疑將大有裨益。

三、結語

漢字是一種具備文化學、哲學、美學意義的符號體系。

如前所述,思想原創需要深厚的傳統文化基礎,需要從傳統

文化中汲取豐富的營養。

然而思想原創是不能一蹴而就

的,它是人類文明積淀到一定厚度,人們在反思了這些文明

之後的智慧爆發;而且,思想原創也不是幾個人甚至一代人

所能實現的,需要數代人的不斷努力。

因此,要實現我國的

思想原創,需要從娃娃抓起,從小就培養其廣博的傳統文化

素養,以及廣采博納的眼界,這樣就會縮短我們思想原創的

實現時間。

而中國的基礎語文教育中,漢字是其中的重要

組成部分,如果能在教育中充分挖掘其中的文化蘊涵,對於

從小就培養良好的文化素養,意義是極大的。

參考文獻:

[1]L·R·帕默爾.語言學概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 1993.

[2]黎輝亮.漢字:中國傳統文化的鏡像[J].海南師范學院學報,

1990, (2): 95-100.

[3]詹緒佐,朱良志.漢字的文化通觀[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 1987,

(3): 82-90.

『叄』 關於漢字文化的論文,2000字左右,急用!!!

漢字的文化魅力
勤勞、智慧的中華民族,經過幾千年的錘煉,創造出世界上唯一古老卻仍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表意文字。它是中華民族數千年文明的主要載體,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巨大貢獻。漢字是中華民族文明之母,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標志;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它在提高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上具有不可磨滅的功勛。漢字具有多方面的優越性,她以優美的形態、和諧的韻律、豐富的文化內涵,成為世界上流傳至今的古老的文字,並在新世紀越發散發出她無與倫比的魅力!

漢字形體優美。漢字是由圖畫發展而來、由線條圖形構成的表意文字,線條圖形本身的結構就能表現出圖畫美。仔細端詳我國的漢字,有的端莊秀美,有的自然簡潔,有的流暢飄逸。正因為如此,中國才有那麼豐富的書法藝術。漢字優美的形態,給我們以無限的想像力。翻開書本,你會覺得每一個漢字都是鮮活的,一個個漢字猶如一幅幅精美的畫卷展現在我們眼前。「日」的形狀像太陽,「月」的形狀像月牙,「山」像高高隆起的連綿山峰,「川」像飛流直下的懸崖瀑布;「馬」像駿馬在奮蹄賓士,「鳴」似鳥兒在引吭高歌,「旦」似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集」似三隻鳥兒在樹上依偎棲息;三人為「眾」,日月為「明」,「步水(三點水)」為「涉」,雙「木」成「林」..幾乎每一個漢字都能為我們插上一雙想像的翅膀,讓我們在漢字的世界裡自由暢想,在漢字藝術的畫廊里得到形象真實的美感。

漢字音韻和諧。一個漢字就是一個音節,在一個音節內,沒有復輔音,無論開頭或是結尾,都沒有兩個或三個輔音連在一起的現象,因此,音節與音節的界限分明,音節的結構形式整齊。漢語的音節母音占優勢,一個音節中可以沒有輔音,但不能沒有母音,而且,由復母音構成的音節比較多,因母音是樂音,所以漢語音節樂音成分比例大。漢語的每一個音節都有若干聲調,聲調可以使音

節和音節之間界限分明,又富於高低升降的變化,於是形成了漢語音樂性強的特殊風格。許多漢字韻母相同或相近,把這些韻母相同或相近的音節放在每一句或隔一句的末尾,就可以使音調和諧悅耳,富於音樂節奏,誦唱順口,好聽好記。

詩歌就是利用漢字的這一規律構成的韻文。每一個漢字有一個特定的聲調,陰平、陽平讀起來比較舒緩,叫平聲,上聲、去聲讀起來比較急促,叫仄聲,有規律地交替使用這兩大類聲調,可以使音調抑揚頓挫、悅耳動聽。

漢字歷史積淀深厚。幾千年來,中國歷史文獻,浩如煙海,文獻中典故、成語、豐富多彩。幾個漢字,可以表達一篇文章、一個故事的內容。如「班門弄斧」、「濫竽充數」、「黔驢技究」、「江朗才盡」、「車水馬龍」、「門可羅雀」„„數不清的簡潔詞彙,將含義豐富深遠的內容,鮮明生動地表現出來。中國古籍,車載斗量。《老子》五千字,奧妙無窮,已形成一個學派《老子學》。《孫子兵法》幾千字,變換不測,不僅適用與軍界,世界多國的商界也在應用。而且,漢字字與字之間區分明顯,個性突出,便於高速新產品試銷讀。由漢字排列組成的詩詞歌賦和析字聯等,講究整齊、壓韻、平仄、對仗,文字精煉,內涵豐富,高雅清新,是其它文字難以具備的。

漢字是漢文化的創造物。漢字是表意體系的文字元號系統,故可直接傳遞語義信息。「江、河、汛、湯、泊」與「水」有關,「扎、打、撲、扒、扔」與手的動作行為有關。漢字的構造有一定的理據性。張斌指出:

「漢字的理據性透露出豐富的漢民族文化信息,通過漢字內部結構的分析,我們甚至可以窺見古代的風俗、社會發展、認知水平等。」深入到每一個漢字的結構中去,就會發現其中都蘊藏著很深的造字理據,從中可以窺探當時的社會生活。例如遠古用貝殼作貨幣,故記錄有關經濟活動的漢字都加上一個「貝」,如「貪、貧、貨、貸、資、賤、財、購」等,漢字體現了漢民族的思想觀念和認知水平。例如,封建社會婦女地位低下,故含有貶義色彩的漢字都加上一個「女」,如「妒、奸、婪、妖、妄、嫖」等。漢語中表示思想感情的漢字都從心旁(或心的變形),如:

想、忘、忠、恕、怨、愁、憶、惱、悅、憚、慍、恭、慕等,這是古人對客觀事物認識的一種觀念的反映。先人認為,心是思維的器官,鑒於這種認識,在造字時,

留下了一批從心旁的表示思想、感情的漢字。

「漢字」是世界上唯一從古代一直演變過來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從甲骨文到西周時期的金文、大篆(鍾鼎文、石鼓文),再到秦朝時期的「小篆」,實現了「書同文」,之後「隸變」實現了古文字向今文字階段的轉變,隸書、楷書以及

『肆』 漢字與傳統的議論文

導語:漢字,偏居人人所不及處,終有一日,漢字的幽靈,將且僅將在庸人心頭回盪,卻不屑悲憫嘆息。下面是關於漢字與傳統的議論文800字,歡迎參考。

篇一:關於漢字與傳統的議論文800字

《牢記漢字是根本,莫忘姓名是炎黃》

每一筆都冥思苦想,每一字都方正漂亮,每一次開口都令觀眾汗顏,每一次關於文化的節目都深得人心。

科技發展十分迅速,各種高端手機競相推出新產品,各種輸入法也是層出不窮,人們日常對手機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有的人甚至不用看鍵盤就能盲打出想要的字,對於一些日常掛在嘴邊的字,竟然提筆就不會寫,這一切,也許都是對中國漢字的陌生化與疏離感。

科技是把雙刃劍,作為擁有自由意志的人類,我們應當將科技玩弄於鼓掌之間,而不是被套入科技的「囚籠」中。捫心自問,中華上下五千年,哪一段深刻的歷史不用漢字書寫?哪一個美麗的故事不用漢字潤色?哪一首漂亮的詩歌不用漢字珍藏?從先秦到現代,漢字文化一脈相承,師尊孔子用漢字記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教訓後人為人處世之道;詩仙李白,寫下如美麗銀河般無數的詩,那漢字,就如那構成美麗銀河的點點繁星;明代洪應明,「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的豁達情懷也是由漢字來傳達給後人……從古至今,漢字作為文化的傳承品,經久不息,把古人的思想帶給我們,試想若中華文化是一棵參天大樹,那漢字,就是它的根啊!若沒有漢字,我們何以交流?何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何以造福我們的子孫後代?

同時,漢字也代表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日本曾經有一個將軍說過:「如果想征服中國,光靠殺人是沒用的,我們要讓這里的孩子說日語,寫日語,把大和民族的文化放入他們的心中,才能夠真正地征服這里。」是啊,在「國外風」充斥人心的現在,有幾人能夠讀出「直掛長帆濟滄海」的豪情壯志?有幾人能夠在國畫的淡墨寥寥幾筆品味出寧靜淡雅?有幾人能在二十四式太極拳中品出古老的人體全息和以柔克剛的民族思想?又有幾人能夠在《崑曲牡丹亭》淺淺幾句中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那些「日漫控」連日本因明治維新而崛起都不知道,那些「歐美控」連向基督禱告的順序都不了解,如此之國人,何等悲哀!

從今開始,喜歡中國的漢字吧!品讀中國文化吧!在月朗星稀的夜晚,微開小軒,任月光流淌,擺一紙熟宣,執一桿毛筆,磨一方淡墨,寫我們的文字,寫我們的文化,看月光照亮,微風拂面,墨香四溢。

從一個「漢字聽寫大會」映射出如此感悟,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去傳承中國的民族文化,多寫漢字,多讀文化,意境無窮。

已等不及寫一紙我們最珍貴的靈魂了。

評語:文字寫得頗為精彩,主旨鮮明,中心突出,引題析因後,運用比喻論證,排比,反問進行深入剖析,議論說理有力度,後半部分更是漸入佳境越寫越美寫出了作者的獨立思考與真情實感,很好地完成了訓練任務。

篇二:關於漢字與傳統的議論文800字

《莫讓傳統文化漸行漸遠》

突然發現身邊的朋友們都在看《來自星星的你》時;突然發現自己偶像都是歐美或日韓的明星時;突然發現和朋友們的聊天都變成明星八卦時,我心裡也莫名的百感交集。回想起往日的種種,似乎只是一個個空洞的軀體在行屍走肉般的話看。在這個極速的時代里,不容停歇,一旦如此,那將會被社會所淘汰,所以我,我們都似乎只能麻木地從眾,尋找並沉浸在那所謂的娛樂里,僵硬的活著,喪失了自己的靈魂。直到——一個個紅白相間的田字格,和一股名為「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清風拂進我的心底,我「清醒」了許多。它帶來的警示和啟發引我深思。

「漢字聽寫大會」一炮而紅,甚至遠超以往所謂的「大熱」的娛樂節目。但我不希望人們只是因為隨波逐流,或是三分熱度地去關注漢字。像「癩蛤蟆」這樣常見的'字卻只有30%的人寫對,這意味著什麼?不僅僅是簡單地提筆忘字這樣的普遍現象,更暗含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正在逐步缺失。而一個民族或是一個國家的發展是絕不可能離開傳統文化的延續的,因此我認為,莫讓傳統文化漸行漸遠。

漢字對於中國人來說,早已不僅僅是方格內的橫豎撇捺,也不是簡單的交流工具,它滿載著中華民族的歷史,炎黃子孫的血液,沉澱著民族的精魂。作為國人,不會寫中國漢字是理應去警醒的。或許你會說,這提筆忘字不就是現在科技化國際化的社會發展中不可避免的一個弊端嗎?但是請你謹記,漢字早已融入了我們的血液中,分不開,斬不斷。它是傳統文化的載體,而傳統文化又是一個民族的魂,這樣一個承載著我們的根的靈魂,怎麼可以被舍棄?試想一下,一個沒有靈魂的民族怎麼可能被人記住,被人敬佩?怎麼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這一活動及時為我敲響了警鍾,每個國人都應該關注傳統文化。

其實,我覺得我是幸運的,練習過書法的我更能體會傳統文化之美。墨的沁香環繞身旁,提筆印下或端正或瀟灑的漢字。我愛那方正有致的楷體,飄揚舒展的行書,圓潤協調的隸書,灑脫不羈的草書。我置身於那一撇那一橫長中,心中獨有的歸屬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在中華民族的結晶包裹下,我深陷其中,帶給我不一樣的歡愉。

關注傳統文化不僅利於民族發展和傳承,更是文化復興,國家振興不可丟失的存在。與其過多地崇洋媚外,看什麼韓劇美劇,聽什麼外文歌曲,不如放下手中的iPhone,拿起身邊的「孔孟老莊」,端起一杯青茗,細細品嘗。

所以,不要讓外文垃圾再侵蝕我們的靈魂了,讓我們回歸傳統!書寫我們自己的文化!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依靠你我,讓我們並肩前行,莫讓傳統文化漸行漸遠!

評語:很好!文章取得了長足進步,開篇「排比列舉」引材,而後打開思路,從漢字與文化,漢字與民族,漢字與愛國等角度談生意,危害,有力論證,接著聯系自身實際談漢字之美,結尾發出倡議,點題,能將堂上所講方法迅速掌握並能夠靈活運用,很好地達到了訓練目標。

篇三:關於漢字與傳統的議論文800字

《漢字與傳統,矢志不渝的根》

漢字,偏居人人所不及處,終有一日,漢字的幽靈,將且僅將在庸人心頭回盪,卻不屑悲憫嘆息。

央視舉辦的漢字聽寫大會,預料之中地暴露出漢字書寫的嚴重問題,有如虛假繁榮的當頭一棒,讓人們從被社會導向宣揚捧到的雲霧里摔下,警醒,然後意識到當代文化的頹唐,荒蕪。

漢字在中華文明中,從來領銜主演,策劃著時代的發展。漢字,是野蠻與文化的邊界,是左祍與開化的差別,由漢字開創的早起國家直接衍生出「天下共主」的思想,莫不賦予中華民族強烈的精神認同和整體意識,其後演變為唐宋的普世主義,中華民族精神依託漢字得以體現,舒展,最終使整個亞洲為其先進的文化,文明折服,讓中國一時萬國來朝。

縱覽千年華夏文明史,漢字,是作為一個民族,一群擁有者同樣經歷,記憶,價值觀的人所最珍重的內核與底蘊出現的,然而,反觀今日,尚文化之風不似古之盛行,盡管科技的發展難辭其咎,但國家對於傳統文化的淡漠冷淡,以及中國重理輕文的教育模式,無一不動搖著漢字的根基,動盪的十年,信仰倫理,公序良俗的淪喪,無一不導致著人心的浮躁,此消彼長之下,自然為外來文化造就了可乘之機,悠遠寧靜,恬淡自如的漢字,又怎麼會有立身之地呢?然而古今對比之下,捫心自問,是從何時起,我們自己拔下了我們深深扎在這片土地上的根,使我們慢慢枯萎,成為一株無根的,枯黃的,垂老的,毫無靈氣的野草?

可以說是千年間文化的積淀,時間的沖刷,在神州大地上孕育出無數閃耀的群星,積累出千年的時間,空間,積累出我大中華,然而,身為中國人,我們有理由堅信,能讓我們在世界面前,引以為傲的,並非是科技,而是我們的文化底蘊,那是深浸在骨髓里,經時間發酵,可於一言一行間投射出一個人的品行修養的靈魂素養,這種人文情懷,絕不是任何尖端技術在一朝一夕間可模擬的,貪圖多與快,卻背棄了對自我行為道德的約束,或許會飛黃一時,但代價,卻是整個民族的永久倒退。

每個漢字,都封存了多少塵封的歷史,往事,回望書寫大會,唯願人人警覺自醒,倘若某日漢字消亡,中華民族定當不負在存。

評語:好一篇宏論!作者思考深入,鞭辟入裡,深入文化內核,與民族之基,字里行間散發出濃郁的憂思情懷與愛國熱忱,文章引題後細數漢字發展歷史以飽蘸情感之筆抒防寫漢字與文化的意義價值,剖析棄擲漢字的危害與後果,引人深思,給人警醒。

『伍』 中國漢字值得我們去傳承,議論文

學好語文 傳承中國漢字文化
曾幾何時,寫一手漂亮的好字是一件非常引以為榮的事,尤其是擅長寫書法的人,其作品如行雲流水,洋洋灑灑,更是令別人羨慕不已。中國的唐詩宋詞、書法藝術等享譽世界,讓世界更多的人了解了中國,了解了中國文化的無窮魅力。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生活、工作節奏越來越快,越來越講究效率,電腦技術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辦公一體化已經基本普及。書信、便條已被電子郵件和手機簡訊替代,寫日記已變為寫博客,效率是提高了,用筆書寫漢字的時候越來越少,或者只是書畫展時單純的欣賞。讀錯字、寫錯字或「提筆忘字」的現象很普遍,很多曾經很熟悉、很通用的漢字卻變成了陌生,成人書寫應用漢字的能力甚至不如在校的學生,曾有記者在街上做過調查,寫十個常用的片語,寫對的寥寥無幾。看似就在眼前,卻無從下筆,寫完後對與不對,都看著似乎不太像,不單純是尷尬,可以說很悲哀。相比較而言,網路語言卻是家喻戶曉,流行迅速,雷字、雷句泛濫,甚至用符號代替文字的使用。尤其是被年輕人所推崇,簡便簡潔,毫無語法或語言藝術,有時直接對學生有誤導作用,讓學生困惑,給學校的教育帶來不少的麻煩。
作為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中國的漢字,是人類從懵懂走向文明的象徵,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曾經記載著中國幾千年文化和悠久歷史的變遷,博大精深,蘊藏著深廣的內涵,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漢字對發展全民族的經濟文化,對外傳播中華文化,增進中國和世界人民的交流和友誼,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如今,享譽世界的中國漢字文化在信息時代正面臨著潛伏的危機,如何正確使用祖國語言文字,找回漢字書寫樂趣,從小珍惜寶貴的文化遺產,提高全民的漢字水平,對於教育工作者來說,就是勢在必行的一項艱巨的任務。尤其是作為小學教師而言,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及其精髓的深刻內涵,傳承祖國的語言文字,並把他代代相傳,發揚光大,為漢字的發展貢獻我們的一份力量,就顯得尤為重要,值得我們警醒和深思。在人們享受鍵盤時代快捷的同時,應該充分利用閑暇時間拿起筆練練字,培養學生對漢字對書法的興趣愛好,既傳承了傳統文化,又是怡情養性、休閑娛樂的健康積極的途徑和方式。我覺得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1 上好語文課,學習語文扎實的基本功
對照語文課程標准,注重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這一基本特點,引導學生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寫字、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能力,在實踐中能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提升語文素養。同時,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激發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
2 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比如百詞聽寫、朗讀比賽、演講比賽、徵文大賽等。通過開展類似的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良性健康競爭的意識,既鞏固了課堂上所學的語文知識,又檢驗了學生實際運用水平,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3 說寫普通話,創設良好說寫氛圍
提倡學生收看電視節目中的漢字聽寫比賽,如收看《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漢字英雄》新聞聯播等益智類節目。結合普通話宣傳,在全校倡議讀書活動,開展讀書交流會等,營造書香校園,有益於學生受到良好文化品位的熏陶,提高文化素養。

『陸』 如何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00字論文(歷史)

如何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我非常之榮幸的參加了寧海縣的首屆公民道德公益大講堂,本次大講堂的主題是「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做有道德的人」,大講堂的目的是「構建和諧社會,再現中華盛世」。

談起「中華文化」這四個字,使人自然而然的想起了一句話叫「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這是教科書中常見的用來描述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句話,可是,要是問到什麼是中華傳統文化,又有幾個人能回答上來呢?就是這樣一個問題,引起了我的反思,身為一名中國人,炎黃子孫,華夏兒女,卻不知道什麼是中華傳統文化,我想這是讓我自愧的事情,更是讓我痛心的事情。

雖是短短四天的學習時間,卻是讓我受益匪淺,感悟頗深,我是沒有什麼資格和能力來向大家闡述什麼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因為連我也正處在認識和學習中華文傳統化的道路上,我知道,要想要真正的領悟幾千年前的古聖先賢傳承下來的智慧和真理,是要我的用一生時光來學習和踐行的!我能做的就是做好一個中國人的本分——弘揚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和做一個有道德的中國人!

『柒』 追本溯源,中國百年漢字文化史,該如何傳承漢字文化

漢字古老而漫長,最初屬於象形文字,類似於自然創造。拿自然界萬物的態度來說,可以說意象充滿了意境。在演變的過程中,開始出現了豐富的語言,形成了短語和成語,現在出現了許多經典語錄。春秋戰國時期,百家學說豐富了中華民族的哲學。呈現了儒道法家等眾多思想家對秦文字統一的結果,從而規范了語言文字的交流,意義重大。由此可見,篆書的出現留下了許多經典的文化思想、政治經濟銘文,文字記錄了秦代的焚書坑儒。

因此,我們不應該失去這種文化遺產,而應該去其糟粕,留其精華。弘揚博大精深的古文字文化,以及文字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每個字的豐富內涵,提煉出幾個成語所蘊含的美好含義。所以,在漢字出現之初,我們只能把它們當作藝術古董來欣賞,繼承它們的精神,繼續發揚古人的智慧。既有傳承又有創新的語言交流工具,漢字的內涵仍然是一場獨特而豐富的精神盛宴。

『捌』 保護漢字,弘揚名族傳統文化的作文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而記錄這些遙遠而美好內容的載體,非漢字而何?漢字是時代的見證,它跨越時空.記錄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傳承了寶貴的中華文明。讓我們看到了中華五干年來的歷史和真實,知道了民族的歷史進程和燦爛輝煌的文明。.
漢字不只是一個載體,也不僅是一種工具,在筆畫的組合中,見證了社會的變遷和文化思想的演變,漢字
了交際職能,而且它具有超越方言的特點,因而有利於
民族共同語的形成。如果我們從更深一層的視野去看由漢字衍生出來的文化領域,小自書法、篆刻,大至詩歌、戲曲、小說等文學形式,它們從不受任何方言的阻礙,盲接融入到人民的生活當中。所以,中華民族共同使用的漢字是維護民族統一的最大功臣。
不僅對我國,漢字在歷史上也曾經對周邊國家(日本、韓國)的文化產生過巨大的影響,並成為東南亞文化圈形成的內在紐帶。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各
當中蘊藏著無盡的寶藏,蘊含著中華文化中的精髓。漢
字是鑄就中華文化大廈的基石,與祖國傳統文化密不
可分,因此,繼承和發揚甚至研究傳統文化就不能不從
漢字入手。
一、漢字與歷史
國傳統文化保護意識的增強,當年的漢字文化圈也開
始出現了新一輪的漢語熱。
近年來,全球各地方興未艾的「漢語熱』等}面而來,
漢字,是{己錄漢語的文字系統,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書寫了中華民族的歷史,載負了光輝燦爛的
全世界看到了古老儒家文化散發的深厚魅力。在這種
大背景下,作為在世界范圍內傳承漢語教學的載體,以聖人「孔子」為名、回歸中華文化主流的「孔子學院」應運
中華文明。狹義地兌,它是漢族的文字;廣義地言,它是漢
字文化圈共同的文字,擁有三干四百多年的歷史。
漢字不僅記錄了歷史,更對民族的統一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貢獻。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漢字作為漢語書寫的最基本單位,其使用最晚始於商代,歷經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諸般書體變化。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派李斯整理小篆,統一了文字,「書同文」的歷史從此開始。盡管漢語各地方言發音差異很大,但是書寫系統的統一,減少了方言差異所造成的交流障礙,成為漢民族的共同語。之後雖屢經戰亂與朝代更替,但中華文明卻未能割斷,漢字沿著發展演變的道
而生。作為傳播中華文化的窗口,2004年11月21日,全球
第—所「孔子學院」在韓國首都首爾成立。截至目前,全世界已有81個國家建立了256所孔子學院和58所孔子課堂。200s年,孔子學院和孑L子課堂注冊學員13萬人,舉辦
各種文化交流活動2000多場次,140多萬人參加。
漢文化除了有極強的吸引力與融合力外,另一個特質是,它的傳播不是靠強行灌輸式的,也不是宗教膜
拜式的,而是基於對人類心靈的啟迪。凡是走進中華文.化領域的人都有同樣的體驗,那就是發現自己走進了
一個對真、善、美充滿了憧憬的世界。
二.漢字與文化
路一直維持著一個相對統一的局面,由於有了漢字所記錄的書面語,人民都自覺不自覺的繼承著漢字所承載的中華傳統。更耐入尋味的是:歷史上,屢次異族入主中原之後,如:元代和清代,其結果都融入了漢文化,
而漢字就是促成這種現象的決定性因素。
一般認為:「文化」的含義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
廣義的文化泛指各種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即人類社
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精神和物質財富的總和。而狹義的文化則是指精神文化而言,主要包括科學、教育、政治、文學藝術等等。
」3
漢字不但幫助漢語超越空間與時間的限制,擴大
萬方數據
網路文庫用戶有獎調查
1/5
溢。。I譯
Im
大語文論壇.教育隨筆
漢文化是以漢民族的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為主體的文化體系,它包含著許多分支,有藝術文化,包括文
學、音樂、書法、篆刻等;民俗文化,禮儀慶典、民間傳
說,法律典章、日常規范等。這些文化系統都反映了數
千年來漢民族的心理狀態、價值觀念、生活方式、思維
特點、道德標准、風俗習慣、審美情趣等。而記錄這些文化現象就離不開文字,隨著最早的漢字——象形文字
的產生。華夏民族也結束了它蒙昧的歷史,翻開了它嶄新的、文明的一頁。雖然,此時的象形文字只是人們交流的輔助工具,並不成系統。當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
家——夏朝出現後,由於國家的組織,需要用文字來記事、管理,這就需要成系統的文字。考古證明,殷商時期出土的甲骨文已是比較成熟的成系統的文字。
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朝代,由於戰國時期,各國都有自己的文字,彼此交流很不方便,出於便於管理和溝通的需要,秦始皇頒布全國統一使用
小篆的命令,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漢字的規范化運動,對民族團結、國家統一起到了重大的積極作用。但由於小篆筆畫屈曲圓轉,不便書寫,出於簡便快捷的需要,人們將小篆的曲筆拉直,改圓轉為折筆,進而產生
了隸書。此後,歷經楷書(草書、行書)諸般書體變化,演變為我們現在使用的簡化字。
由此可見,漢字是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漢

『玖』 如何發揚光大漢字文化

一.要愛國、有氣節。時時刻刻都要以祖國和民族利益為重。
二. 奮發、立志。既要從大處著眼,更要從小處著手,從自我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在人生途中不斷地砥礪操行,完成大志。要胸懷鴻鵠之志,奮發圖強。
三. 改革、創新。我們要銳意進取,敢於和善於改革創新。
四. 勤儉、廉正 。不為金錢或物質所惑,不為權勢所動,終身保持廉潔、清正的節操。
五. 敬長、知禮 。尊敬長輩,知禮,講禮,對人彬彬有禮,對他人的尊重。文明禮貌、文化素養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閱讀全文

與如何弘揚漢字文化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1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2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