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昆明的傳說故事和風俗習慣,急!
傳說故事:
1、《金馬碧雞》的傳說。《金馬碧雞》傳說源遠流長。據史料記載,漢武帝認為,雲嶺南麓有神雞綠羽,是西漢時期的民間流傳。他們可以帶著破碎的石頭飛過天空,他們的聲音又長又亮。漢代宣帝贊揚皇帝訪問雲南。王寶因故沒有來。他還寫了《移金馬碧雞頌》獻祭。
東晉長兵在《華陽國志》中說,滇池裡有龍和馬,他們交配生產一匹好馬,可以「一天得到500里」。北魏地理學家多道元(公元472-527年)在《水經》注釋中還提到大瑤、玉山有金馬、綠雞。唐宋以後,佛教徒們就使用了這個奇妙的傳說,傳說金馬是佛教阿育王的「神」。唐代以來,昆明東西兩山都建了金馬青雞祠,人們把它當作神來崇拜,歷代文人歌詠的詩文很多。
2、圓通寺的傳說。相傳,明朝嘉靖年間,昆明市一夜下起大雨。第二天早上,一個和尚走出和尚的房子,看到樹葉落在院子里,掉進大廳里燒香,卻看到兩條泥龍在木柱上浸水,彷彿剛從水裡回來。和尚大吃一驚,轉身跑去向方丈報告。方丈很可疑。於是他帶領一群僧侶進了大廳。他看到龍身上沾滿了水,苔蘚(藻類等)粘在它們的鱗片上。
龍的胸部上下並攏。當僧侶們看到這一幕時,他們嚇了一跳,不敢發泄自己的憤怒。在他們中間,一個小沙米好奇地左右望著。他走出大廳,看到地上有一個巨大的水印。水標沿著繞在柱子上的泥龍伸展開來。小沙米向僧侶們指出。他們似乎理解了這一點,並沿著水道爬行尋找水源。一群人來到了金翠湖九龍潭(金元通街西北角)。
原來昨晚下大雨的時候,很多人都聽到了龍的咆哮聲,戰斗聲持續了一整夜。另一些人在岸邊發現了幾只帶著大碗的龍鱗。僧侶們突然明白,寺廟里的兩條泥龍沖進了大海(翠湖,原名蔬菜海子),並驅逐了一條占據九龍池的龍。在此之前,昆明經常被蛟龍淹沒,淹沒了城市的一半街道,人們無休止地抱怨。戰後,蛟龍消失了,人民安居樂業。
元通寺大廳後,有一座詛咒台。據說,很久以前,這是蛟龍藏匿的大石洞。蛟龍占據了主要的地形,經常滋生怪獸,危害人民。昆明城南約40公里處,有一座盤龍寺,和尚名叫阿扎里。他知道崎嶇的經文(古夏經文),詳細記錄了大禹治水的過程。其中之一就是投降蛟龍的魔法。為了收獲蛟龍,在這里建了蛟台。我恭敬地邀請阿扎里在舞台上日夜朗誦經文。幾天後,魔法的效果就顯現出來了。地上的蛟龍洞乞憐。阿扎利揮手示意走。從那以後,蛟龍的洪災就消失了。
3、阿詩瑪的傳說。從前,在阿著底地方,貧苦的格路日明家生了個美麗的姑娘,爹媽希望女兒像金子一樣珍貴閃光,便給她取名叫「阿詩瑪」。阿詩瑪姑娘不僅長得漂亮,也能歌善舞,許多小夥子都喜歡她。她愛上了青梅竹馬的孤兒阿黑,立誓非他不嫁。
一年的火把節,她和聰明勇敢的阿黑訂了親。財主熱布巴拉的兒子阿支也看上了美麗的阿詩瑪,便請媒人去說親,但不管怎樣威脅利誘,都無濟於事。熱布巴拉家乘阿黑到遠方放羊之機,派人搶走了阿詩瑪並強迫她與阿支成親,阿詩瑪誓死不從,被鞭打後關進了黑牢。阿黑聞訊,日夜兼程趕來救阿詩瑪,他和阿支比賽對歌、砍樹、接樹、撒種,全都贏了阿支。
熱布巴拉惱羞成怒,指使家丁放出三隻猛虎撲向阿黑,阿黑三箭將猛虎射死,並救出了阿詩瑪。狠毒的熱布巴拉父子不肯罷休,勾結崖神,乘阿詩瑪和阿黑過河時,放洪水捲走了阿詩瑪。十二崖子的應山歌姑娘,救出阿詩瑪並使她變成了石峰,變成了回聲神。
從此,你怎樣喊她,她就怎樣回答你。她的聲音,她的影子永遠留在了人間。阿詩瑪不屈不撓地同強權勢力作斗爭的故事,揭示了光明終將代替黑暗、善美終將代替丑惡、自由終將代替壓迫與禁錮的人類理想,反映了彝族撒尼人「斷得彎不得」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風俗習慣:
1、不能隨意摸小孩、小和尚和少女的頭和頭飾。
2、進傣族寺廟的大殿或上傣家竹樓須脫鞋。
3、在傣家竹樓留宿,頭不能對著主人家房門,而要把腳向著主人房門,也不能從婦女的腳上跨過去。
4、別人給你盛飯,應雙手接;你給別人盛飯菜,不能盛滿,也不能只添一勺。
5、到回族地區或進清真飯店時,忌談豬肉。忌說"肥"字,一般是用"壯"代替"肥"。
(1)昆明雲漢文化是什麼擴展閱讀
昆明是一個多民族匯集的城市,世居26個民族,形成聚居村或混居村街的有漢、彝、回、白、苗、哈尼、壯、傣、傈僳等民族。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各民族既相互影響,融會貫通,同時又保持各自的民族傳統,延續著許多獨特的生活方式、民俗習慣和文化藝術。生活在昆明地區的各民族同胞熱情好客,能歌善舞,民風淳樸,無論是其待人接物的禮儀、風味獨特的飲食、絢麗多彩的服飾,還是風格各異的民居建築、妙趣橫生的婚嫁,都能使人感受到鮮明的民族特色。
在眾多的民族節日中,彝族的「火把節」,白族的「三月街」、「繞三靈」,傣族的「潑水節」,苗族的「踩花山」,傈僳族的「刀桿節」等久負盛名,節日活動豐富多彩。每逢節日,各民族群眾都會穿上自己手工刺綉染制的民族盛裝,從四面八方匯聚到一起,舉行摔跤、鬥牛、對歌等活動。按照歲時節令,農歷三月初三的西山調子盛會、正月初九的金殿踏春、九九重陽的螺峰登高、中秋之夜的大觀賞月等許多習俗在民間十分流行。
昆明地方文藝種類繁多,滇劇、花燈戲、民歌小調以及少數民族劇種、民間敘事長詩、民間傳說等,歷經數百年的發展和傳頌,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
Ⅱ 雲漢是什麼意思
雲漢的意思是銀河和雲霄。
【詞語】:雲漢
【注音】:yún hàn
【釋義】:①銀河;天河:雲漢風多銀浪濺|雲漢爛清光,佳期渺何許。②雲霄;高空:氣沖雲漢|比翼翔雲漢。
Ⅲ 雲南的歷史 文化 名族風俗 雲南歷史地理帝進
1、最近乾旱的具體原因
全球變暖 或是2012...
主要是氣候,地震導致地下水平面下降也是一個原因,當地污染、植被的破壞也有可能導致乾旱。。。
一些蓄水庫年久失修,抗旱能力也減弱了不少。
2、乾旱多久
10月
3、乾旱所引發的後果【目前
我們了解的情況是雲南農村乾旱情況比較嚴重,今年玉龍雪山雪快化完了,麗江古城的水聽導游說比往年小一半。其它景點沒有多大影響。
4、雲南存活【貌似不該用這詞= =看得懂就好了】了多少年
根據網路我沒算錯的話是2064
5、雲南曾經有過哪些引起較大轟動起義【起義的名稱】
54運動...?下面的看看吧
6、起義詳細內容【導火線 起義情況 最後成果
有清一代,特別是清朝中後期以來,清政府已日益腐敗,強制推行民族壓迫和宗教歧視政策,在政治、經濟、法律、官吏任用和各方面都對回族進行殘酷的民族壓迫和無理歧視。如法律規定,回民犯法處罰較其他民族為重。在犯法回民頭上刺以「回賊」字樣,以示侮辱。官方文件中屢將回族之回加上反犬旁,以示回族「不伴於人類」。清朝地方官吏對回族人民橫征暴斂外,還常常挑起回族內部各教派之間、回漢之間相互的爭斗,以圖達到以漢壓回、以回治國的險惡目的,有的地方(如雲南、陝西)官吏甚至親自布置和參加屠殺回民的活動,使回族人民最起碼的生存權利受到極大威脅,因而必然遭到回族人民的強烈反抗。這其中,未刺印、了國棟的甘州起義是反清運動的開始,蘇四十三的循化起義和田五的石峰堡起義是反清運動的繼續,還有貴州張凌翔、馬河圖、四川藍朝鼎、藍朝柱等人的起義。在太平天國革命影響下,杜文秀的雲南起義和白彥虎等人的陝甘西北起義影響最為深遠,對清朝的打擊最為沉重,同時對回族社會的損失也 最為巨大,舉世罕見。從這里我們不難窺見回族人民剛直不阿,視死如歸的性格和以左宗棠、岑硫英為首的反動劊子手們滅絕人性地進行傾族大屠殺的 丑惡罪行。
雲南是回族較集中的地區。回族人民為雲南的開發自元代以來便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但道光之後,欺凌、侮辱國民事件時時發生,而清政府往往處理不公,造成回漢仇殺。醒悟過來的回漢人民終於舉起了義旗,把反抗矛頭對准清政府,於是由杜文秀領導的以回族人民為主,聯合漢、彝、白、傣、納西、景頗、僳僳等族 人民的武裝起義終於於咸豐初年爆發,建立了大理政權,廢除了清朝年號,制定了「遙奉太平天國南京號召,革命滿清」和「聯合回漢一體,豎立義旗,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剪除貪污,出民水火」的革命綱領,規定了各民族之間一律平等的原 則,並設文武職官,各司其職,採取了一系列發展經濟的措施,為安定社會秩序, 協調民族關系作出了可貴的貢獻,並形成了波及全省的回族及各族人民反清運動,給清王朝在雲南的反動統治以極其沉重的打擊。後來在清軍優勢兵力和洋槍洋炮的進攻以及策反起義將領的陰謀下,轟轟烈烈的雲南回民起義堅持了整整18年之後被反動統治者殘酷地鎮壓了下去。清政府滅絕人性的本質在鎮壓回民的起義中也暴露無遺,比如清軍奪取大理後,仍對大理城內及近郊起義軍進行了血腥大屠殺,僅此一次回民被殺者就達10萬余眾,然後再把死者的耳朵和手剁下,裝上幾十大筐,送到昆明去誇功。所以有人估計,這次長期戰斗死人總數在500萬以上(據白壽彝先生文章,筆者估計這個數字也包括非回族死亡人數)。起義失敗後,回族大量的財產被充公或被軍官們占為己有,大量的人民流離失所,雲南回族遭到了空前浩劫。許多回族的土地房屋被視為「逆產」,全被抄沒,大都無立錐之地。一些回族子遺便紛紛逃出省外,有的還逃到傣族、彝族、白族地區定居,從而形成了今天的維回、彝回、白回;有的回族還逃到境外,其後裔至今還生活在東南亞各地。回族人民傑出的起義領袖和民族英雄杜文秀以其建立大理政權的豐功偉績而被各族人民頌揚。
在西北,回民起義首先是在陝西爆發的,而西北回民起義的爆發則揭開了西北近代史的序幕。陝西在同治起義之前是「漢七回三」,廣大回族人民主要聚居在關中平原和陝北的一些肥沃之地,「回族居住較他省為多」,「人口最為稠密」,自古就有「關中八百里秦川是回回開墾出來」的說法,可見回族人民對陝西這塊沃土的歷史貢獻。1862年,回民起義首先在渭南、大荔等地爆發,接著反清烈火迅速燃遍了八百里秦川,起義軍組成了十八大營,退至董志原,並燃起了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地回民起義的濃濃烈火,回、漢、撒拉、東鄉、保安、維吾爾、哈薩克等西北各民族人民紛紛投人到了這場正義的斗爭中,幾乎完全摧毀了清政府在西北的反動統治,使河州、肅州、金積堡、西寧成為當時回民起義的四大根據地。最後在左宗棠洋槍洋炮的剿殺和誘降下,轟轟烈烈的西北回民起義失敗了。在這次起義中,陝甘回民起義從華州起義到肅州被屠歷時12年,寧夏地區回民反清斗爭堅持了9年,新疆回民起義也歷時12年,涌現出了陝西白彥虎、孫玉寶、崔偉、甘肅馬化龍、馬占鰲、馬桂源、馬文祿、新疆妥得鱗、索煥章等 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和起義領袖。這次西北回民大起義,時間上雖然沒 有雲南長,但回族遭受的損失,人口的傷亡和財產的損失都比雲南慘重得多。僅陝西而言,除了極少數逃至西安城內和秦嶺深山的近千回民外,幾乎所有的回 族都被屠殺或被驅趕,個別的還被迫反教,使昔日里清真寺遍布的八百里秦川竟無一清真寺倖存(除西安城內外);陝北一些地方本是回民重要的聚居區,但經過起義之後,回族人口已盪然無存。甘肅的回民由於有馬占鱉的投降,可以說是保存回民最多的省份。而過去絲綢古道上的一片片回回村莊,經過「左屠戶」的屠殺也無一倖免,其慘狀由此可見一斑。在鎮壓回民起義中,清軍巢殺之惡毒在人類史上也絕無僅有(僅陝西回族就有「十不存一」之說),改變甚至抹殺了回回民族在西北繁茂的人口分布,其傾族驅趕回族人民,專門把劫後餘生之回民由原來的關中平原、銀川平原等富庶之地而強制安插在甘肅平涼、靜寧、會寧、定西及寧夏西海固和徑原、隆德等山區貧瘠之處的安置策略,直接影響到了今天西北回族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完全可以說,今天西北回族的貧困就是由於當年清政府民族壓迫的安置政策造成的。由於西北絕大多數回族人民或亡或逃(有的還逃到其他省份甚至外蒙),因而清政府便不論青紅皂白和是否參與了起義,統統把回族的土地、宅院、財產以「叛產」處置。昔日回回聚居之肥沃之地或日益荒涼了(如陝北南泥灣),或把外地(如山東)農民再重新遷人,分給「叛產」(如陝西三原等地至今人們的口語仍有山東味,與秦人不一樣)。所以說,西北回民大起義的失敗,盡管歷史意義極為巨大,但回族人民付出的代價也極為慘重。其結果對回族而言是空前浩劫,一切財產被掠奪,絕大多數人口被屠殺或在遷徙中身亡。為了生存,白彥虎等人被迫把一支陝甘義軍的後代帶到了俄國境內,從而才有了今天獨聯體的10萬東干族。白彥虎東干族尊為「東干民族之父」。
盡管回族在清末遭到了巨大的民族犧牲,但近現代以來回族在中國的歷史上也絲毫不遜色,處處皆有自己出色的表現。在推翻滿清王朝的斗爭中,回族人民始終沖在反封建專制統治的最前列,以自己大無畏的犧牲精神贏得了孫中山先生的高度評價。從影響上講,近現代史上回族軍閥及其家族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在西北都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從五四運動開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30年間,為新中國的建立回族人民的無數英雄兒女拋頭顱、灑熱血,英名永載史冊。尤其是在抗日戰爭期間,回族人民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企圖在西北建立回回國的陰謀,各界群眾紛紛表現出了極大的愛國熱忱,表現了回族人民自古以來的愛國主義傳統。同時,回族自身的民族文化也在「五四」運動以後的30年間得到了充分的發揚和傳播,回族學逐漸興起,中國共產黨也率先在延安正式承認回族為一個民族,從而為以後回族在新中國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尤其是近年來,回族已被國家正式確認為跨國界民族。
7、26個少數名族的服裝名稱【女性就好 最好有圖片
回族、白族、納西族、蒙古族、壯族、滿族、傣族、阿昌族、布依族和水族
彝族、哈尼族、瑤族、拉祜族、佤族、景頗族、布朗族和基諾族
苗族、僳僳族、藏族、普米族、怒族和獨龍族
把這些往網路圖片上一打就出來了
8、地理環境整體如何【森林佔多少百分比 氣溫如何
雲南地處低緯度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復雜,所以氣候也很復雜。主要受南孟加拉高壓氣流影響形成的高原季風氣候,全省大部分地區冬暖夏涼,四季如春的氣候特徵。全省氣候類型豐富多樣,有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中溫帶和高原氣候區共7個氣候類型。
雲南地形極為復雜,大體上,西北部是高山深谷的橫斷山區,東部和南部是雲貴高原。最高峰是西北部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的梅里雪山,其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最低點是河口縣的元江河谷,海拔僅有76.4米。 整個雲南西北高、東南低,有84%多的面積是山地,高原、丘陵佔10%,僅有不到6%是壩子、湖泊之類。個別縣市的山地比重竟然超過了98%。
9、有哪些較珍貴植物 動物
滇金絲猴、綠孔雀、小熊貓、蟒、亞洲象、抗浪魚、望天樹、跳舞草、麗江雲杉、橡膠樹、油棕、三七、馬尾松、雲南松等
10、雲南特有的植物 動物 小吃
昆明:過橋米線、雞絲涼面、豆花米線、汽鍋雞、竹蟲、孟加拉灣海鮮、野生菌、呈貢寶珠梨、滇池麻鴨、石林乳腐、宜良板鴨。
楚雄:野生菌、彝族菜。
大理:白族三道茶、乳扇、河水煮活魚、洱海海菜、耙肉餌絲、燒餌塊。
麗江:麗江粑粑、酥油茶 。
迪慶:酥油茶、青稞酒、藏族腌肉、奶干。
西雙版納:傣族火燒乾巴、鮮竹筍、螞蟻蛋、野生菌、熱帶水果、傣族竹筒飯。
保山:蒲縹甘蔗、騰沖「大救架」(炒餌塊)、騰沖餌絲、保山綠豆、卷粉。
德宏:傣族菜、熱帶水果、撒撇、傣族竹筒飯。
昭通:天麻燉雞、昭通醬。
曲靖:宣威火腿、核桃、土豆(味道特別)、麻衣饊子。
文山:三七燉雞、酸湯雞、野生菌。
紅河:蒙自過橋米線、建水燒豆腐、開遠小卷粉。
玉溪:江川三道菜、抗浪魚(已十分稀少,價格高昂,不建議食用)、銅鍋魚、大頭魚、小卷粉、涼米線、冬瓜蜜餞、油鹵腐、豆沫糖、油雞樅、木瓜水。
普洱:野菜、民族菜、米干。
臨滄:稀豆粉(用磨碎的黃豆做的濃湯)、雞肉爛飯 (佤族的特色菜,用雞肉、香草和鮮辣椒加純雞湯燉煮出)、滇紅茶、粑粑卷。
怒江:怒江魚、拉馬登石榴、丙中洛板栗、石板粑粑、鞏辣。
雲南特產
普洱茶、三七系列產品、冬蟲夏草(價格超貴,帶足銀子,呵呵!)、昭通天麻、斑銅工藝品、民族手工藝品、樹化玉(如較大可由店家負責郵運)、翡翠製品、銀器、蝴蝶蝶翅畫、民族服飾、乳扇、酸角、酸角糕、甜角、傣味火燒乾巴、「雲南十八怪」小點心、山竹、花卉(機場可辦理托運)、花茶、越南水果脆片、袋裝干野生食用菌等。
土特工藝
過橋米線是米線中的上品,獨具風味,久負盛名。它以用料考究,製作精細,吃法特殊,營養豐富而深受群眾喜愛。它是雲南食品中最具地方風味的小吃,凡是來到春城的中外人士,無不慕名而至,點名品嘗。
11、雲南人整體的個性
不要去雲南人吧什麼的 通常是在雲南不小心碰到被偷竊事物時才會跑到吧里罵,因為中國警局都不管。
這是一個雲南人的想法
我為自己是雲南人非常自豪~~
我是土生土長的純雲南人,祖先就是雲南人~我為自己生在那麼美麗的地方驕傲。
我們痛恨那些對我們進行侮辱的人。
可是雲南的同胞們,有些不足確實存在。
說起團結,就我在浙江而言,我們學校的雲南人確實不團結。
本來老鄉聚會認識的人,可是見了面像陌生人一樣就不理會了。
所以我想告訴雲南人,我們不能為雲南人丟臉。
我們要團結,不能讓別人看扁了。
大部分雲南人都是挺熱情直接的
12、雲南出的名人【胡靜 楊麗萍那樣的
段思平、皮羅閣、龍雲、卓琳、熊慶來、唐繼堯、盧漢、楊麗萍、胡靜、熊汝霖、扎西頓珠、劉恩佑、聶耳、鄭和、艾思奇、楚圖南、卓琳、褚時健等
13、雲南給中國帶來的好處
只找到了一些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2004年國家旅遊局對各省(直轄市、自治區)旅行社經營的旅遊業務營業收入、旅遊業務毛利潤、實繳稅金、外匯結匯、入境外聯人天、入境接待人天、國內組織人天、國內接待人天等八項指標進行了綜合排名,前十名地區為廣東、北京、上海、浙江、江蘇、山東、雲南、四川、福建、重慶。
我知道不是太符合但只能找到這些
我比較希望雲南能主要發展旅遊業 這樣對環境生態不會有太大損害
14、雲南人食物偏愛哪方面的【辣?甜?
甜吧 燒餌塊 鹵面 涼面都比較喜歡帶甜的。
15、雲南曾經被哪些國家侵略過
我覺得只有
晚清時期,英國征服緬甸,法國征服越南,兩國勢力對雲南產生一定影響。邊境地區開放了幾處通商口岸:騰沖、蒙自、思茅。
抗日戰爭期間,1938年,付出極大代價的滇緬公路修通,成為中國與境外聯系唯一的交通線。
1942年有10餘萬中國遠征軍從雲南進入緬甸配合英軍與日軍作戰,日軍擊敗英軍,沿滇緬公路進至惠通橋,隔怒江與中國軍隊對峙2年。
大概是因為地理經濟問題沒怎麼被外國侵略過...
Ⅳ 什麼是漢文化
漢族在古代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藝術,具有鮮明的特色。漢族有五千多年有實物可考的歷史,四千多年文字可考的歷史,文化典籍極其豐富。幾千年間,無論政治、軍事、哲學、經濟、史學、自然科學、文學、藝術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眾多的具有深遠影響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http://ke..com/view/681638.html?wtp=tt
Ⅳ 關於雲南省昆明市嵩明縣的民俗文化,還有漢族的文化,盡量能比較典型,比較特殊。跪求。
嵩明是個漢族為主的縣,兼有回族、苗族、彝族。因為壩子大(雲南第七平地),經濟發展較好。地處滇中偏東,是漢文化最早進入雲南的地區之一。漢武帝時就設縣,距今2000多年,與尋甸同為漢朝牧靡縣。今在嵩明鳳凰窩一代發掘有漢代古墓,被認定為滇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從文化角度講,這里與內地的漢族縣沒太大區別。但有一些地方特色,如花燈,很多鄉鎮從過年演到元宵才結束。過年有熱烈的舞龍習俗。部分鄉鎮有鬥牛習俗。漢朝以後,雲南長時期在彝族政權統治下,漢人或退出雲南,或被少數民族化。直至元朝,雲南重被中原政權統治,明初大量漢人移民雲南,形成今日漢人為主的格局。現在一些農村老年婦女穿的傳統藍布衣服及頭巾與江南老式農裝一模一樣。雲南無論漢人還是少數民族,都有過「六月二十四」的習俗,其實就是彝族火把節,在外省不多見。其它漢人的主要節日,少數民族一樣也過。彝族有火塘文化,在雲南大部分農村盛行。因雲南地處高原,早晚溫差大,白天暖和,夜裡很涼,鄉下尤其山區,都習慣燒火塘取暖,這在雲貴及湘西廣西四川都有。我生長在嵩明,18歲以後才離開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