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怎麼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1、如何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面向世界,博採眾長。吸收有益的外來文化,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守舊主義。批判的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
2、怎樣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對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保持發揚;對於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後的腐朽的東西必須見加以改造或剔除。
3、堅持正確方向: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堅持對傳統文化的創新,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方向。立足實踐,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堅持中華文化立場,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發展好的民族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造性發展,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對其內涵和表現形式加以拓展、補充、完善,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表現形式,充分展現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和時代價值。
4、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它們是同一過程的兩個道方面。要把握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貳』 王澍談中國傳統建築文化需要傳承,傳統建築為什麼需要傳承
我國傳統建築有屬於自己的特色,並且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而我國的傳統建築之所以需要傳承,是因為我們需要對傳統建築文化加以保護。我國傳統建築有非常特殊的巧妙布局,有著很強烈的歷史背景。而傳承這種傳統建築,就是對歷史文化的傳承,也是對文化的保護,有利於傳播我國傳統建築文化。
3.因為只有傳承傳統建築,才能夠更好地發展現代建築
我國的傳統建築跟現代建築是有很大關系的。它是一種高度精巧的裝配模式,代表著我國的傳統審美。如果我們學習現代建築,就需要好好研究古代建築。因為只有我國的建築才能夠保存到那麼完好,才能不用一根釘子,就能夠建起閣樓。我國建築的發展有獨特的體系,應該傳承下去,讓世界人學習。
『叄』 如何評價中國傳統建築,中國的傳統建築文化如何傳承和發展
追問: 中國的傳統建築文化如何傳承和發展 回答: 中國古代建築設計研究所所長馬炳堅認為,應當抓好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搞好文物古建築的保護。保護好祖先留下來的古建築,是繼承、弘揚中國傳統建築文化最基礎的工作。二是建造具有民族風格和地域特色的現代建築。建築是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載體,所以建築應當是多元化的。三是盡快在大學開設中國傳統建築課程。要繼承、弘揚中國傳統建築文化,必須從教育入手,在大學開設系統介紹中國傳統建築的課程,全面講授中國建築文化和建築傳統。四是加大對中國傳統建築的研究力度。中國傳統建築的研究至今沒有取得一系列成果,也沒有在學校里和社會上得到廣泛宣傳。五是抓好中國傳統建築文化的普及工作。近年來,廣大人民群眾對城市規劃和建築創作的風格問題越來越關心,他們不僅積極參與評選自己喜愛的建築作品,還對建築創作發表評論。曾經風行一時的歐洲風格建築逐漸失去吸引力,具有中國民族風格的建築日益受到歡迎。
『肆』 如何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該如何傳承
傳統文化是指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保留在每一個民族中間具有穩定形態的文化。對於一個民族來說,傳統文化就是它的精神之源,是它的身份證和象徵,是它區別於其他民族的標志。一個民族如果喪失了自己的傳統文化,無異於將自己推到了滅種的邊緣。因此,每一個民族都十分重視自己的傳統文化傳承問題。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國有著輝煌燦爛的傳統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以華夏民族文化為主體的多元文化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融合、形成、發展起來,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然而這個古老、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體系在傳承上卻遇到了巨大的挑戰,怎樣解決好這個問題已成為整個國家的頭等大事之一。
針對傳統文化傳承這個問題,有人認為我們需要保持其原汁原味,而有人則認為我們應該融入流行。我個人認為,這兩種說法都太片面,因為中國的傳統文化包括了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禮儀制度、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層面的豐富內容。對於不同方面的傳統文化,我們應該選用更適合其發展的方式來傳承。籠統單一地說要保留原汁原味或者融入流行都比較偏激。因此,我認為傳統文化的傳承應該採取多樣化的手段。
由於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我不可能也沒能力進行詳細地闡述,因而只舉幾個例子來說明我的淺陋觀點。
首先來談談一個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文字和語言。 中國是最早擁有自己文字的文明之一,也是現今世界上少有的使用象形文字的國家中的一員。漢字可謂是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最珍貴的東西,然而從近代以來,漢字的傳承便幾經磨難。首先是在新文化運動時期,因為要講求科學創新,向西方世界學習,魯迅等人曾提出要以拉丁字母式的文字來取代漢字,但最終沒有成行。然後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家領導人也曾設想用拉丁字母取代漢字,但在幾經權衡之後,僅僅是創造出了漢語拼音來輔助漢字的學習。隨後的簡化字改革中,我們的漢字差點被改了面目全非。到了21世紀,這個網路十分普及的時代,網路語言的泛濫又一次給漢字的傳承帶來巨大的沖擊。網路語言中充斥著各種奇怪生僻的文字元號,語法錯誤屢見不鮮,千奇百怪的縮寫和文體以及中西方文字的混用更是遍地開花。作為一種流行文化,網路語言已經遍及我們生活里的各個角落,被大多數人尤其是青年人所接受這樣的情形無疑會對漢字和漢語的傳承造成巨大的損害。不是危言聳聽,久而久之,這些青睞網路語言的人定會忘記真正的漢字該怎麼寫,真正的漢語該怎麼表達了!國家顯然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高考語文試卷中也有了不得使用網路語言的規定。
我們的母語——漢語也遇到了與漢字相似的問題。由於全球化的大勢所趨,國內的英語學習熱早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現在的情況較以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英語的學習早已提高到「從娃娃抓起」的高度。因此,學生們將大量的時間投入到了英語的學習中,而完全忽視了漢語的學習。我敢說絕大多數高中生能對英語語法如數家珍,而對漢語語法卻是知之甚少。大學校園里,隨處可見在背四六級詞彙的學生,有誰會將時間花費在漢語的學習上?這樣的現象不禁讓人想到,什麼時候會出現一股漢語學習熱?
由此看來,流行的東西不一定就會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有幫助,有時甚至會對
傳統文化造成一定的沖擊。對於文字和語言這類意義非凡,對本民族影響深遠的東西,最好還是保持它的原汁原味,需要的情況下可以加以改進即可。除此之外,古代詩歌、詞賦、文章以及成語、俗語,我們就應該保留其本來的面目,因為這些都體現的是古人們的思想。如果我們肆意更改,就會改變它們的原意,這對我們的後人或許會成為一種誤導。
然而,並不是說流行元素就不能融入到傳統文化中。對於中國的傳統服飾,例如唐裝和旗袍,設計師如果在服裝中融入一些當季流行的色彩或花紋,這樣設計出來的服裝不僅有傳統特色,也有一定的時尚感,更容易得到消費者的青睞。對於中國的傳統戲劇,我們可以將其融入到影視作品中,也可以編排一些有新時代特點的劇目來演出,這樣就可以吸引更多的觀眾。這些都不失為普及傳統文化的方式。此外,像書法、繪畫、剪紙等藝術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融入時代特色,進行創新。
反過來,傳統文化的傳承也不能夠都原汁原味地繼承。因為不同時期人們的思想理念和價值觀是不一樣的,傳統文化中的某些理念或許已經不符合這個時代的要求;再者,傳統文化也不一定都是優秀的。對於傳統文化的精華,我們需要繼承和發揚光大。但對於有些內容,我們需要剔除其封建性的思想內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為今天新文化建設有用的思想要素。如「民本」思想。從西周初年的「敬天保民」到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再到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民本思想構成了中國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古代「民本」的真正內涵,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利益。今天我們剔除其封建內核,則可以從人民當家作主的角度來轉化古代的民本思想,將其發展為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的社會主義觀念。對於傳統文化中的糟粕,必須否定和拋棄。如「三從四德」的女性觀,「天不變道也不變」的自然觀,「別尊卑,明貴賤」 的封建等級觀等。
總之,對於傳統文化的傳承,我們需要採取多樣化的方式,根據其具體內容,選擇更合理的傳承方式。除此之外,我們還需對傳統文化進行現代價值再創造,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念和價值觀念,及時反映和體現出改革開放進程中涌現出的一些新思維、新觀念、新取向,使傳統文化更具時代特徵和時代引導能力。
中國傳統文化需要我們所有中國人在實際生活中去傳承和發展,特別是我們青少年一代,否則,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將失去根基!根基不穩,大廈何以堅固並屹立在歷史的長河中?
『伍』 怎樣在設計實踐中利用傳統文化的繼承
【設計理念】
學生通過實地調查,搜集本土的傳統文化資料,在此基礎上分析歸納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涵、傳統文化繼承的具體形式,並能在聯系實際中學會正確的對待傳統文化。做到立足學生的現實生活,概括抽象出一般性的結論,由具體到抽象,不斷挖掘深刻的道理,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生的思維發生發展規律,既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激情,又能拓展學生的思維,生成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分析】
1.知識結構分析
《傳統文化的繼承》教學設計什麼是傳統文化
傳統習俗是傳統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傳統文化的繼承》教學設計傳統文化面面觀 傳統建築是展現傳統文化的重要標志
傳統文藝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傳統思想是傳統文化影響的重要體現
《傳統文化的繼承》教學設計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
的傳承 傳統文化在今天 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
不同的傳統文化的作用
《傳統文化的繼承》教學設計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影響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辯證地認識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
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
2.知識發生發展過程分析
本課由「傳統文化面面觀」、「傳統文化在今天」、「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三個目構成。第一目主要揭示了傳統文化的含義與傳統文化繼承的具體表現;第二目則主要分析了傳統文化的主要特點及傳統文化對現實社會的作用;第三目則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分析了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
3.知識學習意義分析
學生能夠運用長安傳統習俗的繼承、傳統建築的繼承、傳統文藝的繼承和傳統思想繼承的典型事例,從中感受文化的繼承性,理解傳統文化是如何形成的,明確文化的繼承性。正確看待傳統文化的價值,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分析傳統文化具有的相對穩定性和鮮明的民族性。解析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即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內容與時俱進的傳統文化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積極作用;一成不變的傳統文化會起阻礙社會進步、妨害人們成長的消極作用。
4.教學建議與學法指導說明
本課題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圍繞長安當地濃厚的文化資源,以「長安區的傳統文化」為線索,輔以豐富的資料進行探究,引導學生由生活中的傳統文化現象進行分析思考,概括出傳統文化的的特點和真正內涵,進而探討在現代社會繼承傳統文化的意義(作用)和正確的態度。
這樣處理教材符合新課程生活化的理念,以學生「學」為主,學生在一定的情境與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知識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更貼近現實、貼近生活、貼近社會,從現象到本質,從具體到抽象,從個性到共性,從感受到認知,符合學生的認識順序,使學生在更輕松的學習環境下達到我們的教學目標。
本課有兩個具體內容涉及到如何辯證思維的問題,一是傳統文化對社會與人的發展的作用是怎樣的,二是對於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同學們應該通過對上述內容的分析,學會辯證地看問題。
【學情分析】
(1)高二學生具有了社會調查、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抽象思維能力、概括分析能力和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慾,能夠在教師指導下,以協作探究方式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較深,忽視自己的傳統文化,特別是對身邊的傳統歷史文化視而不見,這對於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很不利,因此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由社會調查實踐到感悟傳統文化,由理解傳統文化再到實踐中正確對待傳統文化。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介紹傳統習俗、傳統建築、傳統文藝、傳統思想在現代社會生活各方面的延續及其影響,讓學生了解文化的繼承性。
分析傳統文化的相對穩定性和鮮明的民族性,解析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傳統文化對社會與人的發展的積極作用,而一成不變的傳統文化則會起阻礙社會進步、妨害發展的消極作用。
明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有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克服傳統文化的消極作用,才能興旺發達的道理;闡述繼承傳統文化,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的正確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2.能力目標
感受中國傳統習俗、傳統建築、傳統文藝和傳統思想等在現實生活中的深遠影響,認識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
培養分辨傳統文化中精華與糟粕的能力,通過對「傳統文化對社會與人的發展的作用」,以及「繼承傳統文化、發揮傳統文化積極作用的正確態度」的分析,嘗試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賞析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分析當代中國傳統文化對社會的進步和人的發展的積極作用,領悟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激發學生熱愛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文化、繼承傳統文化的熱情。樹立正確「看待傳統文化價值的態度」。
【重點難點】
傳統文化的特點,對傳統文化的辯證認識。
教學過程設計
課前安排:
教師活動:
布置學生收集長安傳統習俗(廟會)、傳統文藝(古代詩詞)、傳統思想(佛教思想)、傳統建築(五台古鎮)等信
息,指導學生分組進行探究。,
學生活動:
合作探究,從網路、報刊以及到實地調查訪問獲得的長安文化相關資料。
課堂教學:
新課導入:(多媒體顯示)周傑倫和他媽媽的合照,並播放歌曲《聽媽媽的話》。請大家猜猜這首歌的歌名,並談
談自己聽歌的感受。(學生積極發言)這里提到的孝心,孝順,實際源於中國的傳統的孝文化。其實從周傑倫的很多歌中我們都可以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延續,看到傳統文化的繼承。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
傳統文化的繼承(多媒體顯示)
新課教學:課前我已經安排大家在預習本框題知識的基礎上搜集長安本地的傳統文化,現在就請四組推薦的代表上台展示本組的成果。
學習小組成果展示:
第一小組(傳統習俗):
王曲鎮農歷二月初八廟會。起源於漢代,各地民眾為了紀念紀信誕辰,紛紛來到長安區王曲鎮的總城隍廟進行祭祀活動,以求得城隍爺的庇護。期間各地商賈也來此做生意,還有大戲、雜耍、鑼鼓等民間藝術表演。
社火。起源於遠古時代的祭祀活動,常在過年和喜慶的日子裡舉行,樂曲比較豐富,表演形式有舞獅子,耍龍燈,踩高蹺,劃旱船,大頭娃娃等。其中最有特色的是「芯子」,就是將小孩化裝成秦腔戲曲人物,縛在數丈高的桿子上,在行進中作出各種生動的動作,吸引人們觀看。
第二小組(傳統建築):
五台古鎮。位於長安區五台留村,它的設計繼承了關中
民居三合院、四合院的格局,也包含了「天地人和」的傳統思想,並讓傳統建築與現代居住環境渾然一體。
第三小組(傳統文藝):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幼年曾在長安的豐樂鄉生長,曾為著名的植樹專家郭氏立傳,寫下著名的《種樹郭橐駝傳》。
白居易的《杜陵叟》:剝我身上帛,奪我口中粟。即是
以長安杜陵一帶農民遭受災苦而備受統治階級盤剝為背景寫的。
「詩聖」杜甫。論祖籍,杜甫應該是地地道道的長安杜陵人,因此他常自稱「少陵野老」。在這里他寫下了《奉陪鄭駙馬韋曲》;面對楊貴妃被寵幸,她的親屬也飛黃騰達,在這里寫下了《麗人行》;面對親人送別出征戰士的悲慘情境,在這里寫下了《兵車行》;「安史之亂」中,面對遭受戰
火的京城長安,更在這里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春望》。
第四小組(傳統思想):
佛教五個宗派的祖庭。興教寺是法相宗祖庭,華嚴寺是華嚴宗祖庭,香積寺是凈土宗祖庭,凈業寺是律宗祖庭,白塔寺是三界教祖庭。正因如此,佛教提倡的「修身養性」,「萬事忍則高」,因果報應等思想對後世的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師) 從四組代表的介紹中可以看到大家在課下做了認真的調研。結合剛才同學們列舉的事例,誰能來講一下你對傳統文化的理解。
(同學)積極發言
(老師)歸納總結:
(一)傳統文化面面觀(多媒體顯示)
1.傳統文化含義: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並保留在現實生活中的、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多媒體顯示)
作為中國的一個小小區域就有如此之多的傳統文化,由此可見中華文化的確博大精深。對於剛才涉及到的內容,我們可以概括如下圖:
2.傳統文化繼承性的表現(多媒體顯示)
教師補充講解:因為前面大家已經介紹了長安本地的一些傳統文化,在這個圖表裡我們主要補充的是中國的典型傳統文化,實際就是我們哲學上由個性到共性的過程。
『陸』 如何在當代繼承和發揚中國古代設計思想
可以多去看看古代的一些設計,然後將古代的一些技術或者圖案融入到現代的設計當中,古今融合,保留古代優秀的設計思想,摒棄冗雜落後的。
『柒』 如何在現代建築設計中傳承中國傳統建築文化
通過所做仿古建築所在的地理位置,充分了解當地文化特點,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等,並適當參考遺留下來的古建築,以此決定仿古建築風格。遠景設計研究院仿古建築設計專家道:仿古建築沿用傳統古建築的樣式,採用現代先進的設計、施工、材料技術,使得仿古建築既能展現傳統古建築的宏偉氣勢,同時也具有現代結構的可靠性、安全性,更好的傳承傳統文化。
『捌』 青年設計師如何在傢具設計上實現傳統文化繼承
青年設計師如果是想在傢具設計上實現傳統文化的繼承的話,可以在傢具上設計一些繪畫方面的一些傳承,就比如在古代裡面一些傳統的話,就可以一種不同的模式把它復刻上去,然後在上面就能做到實現傳統文化的一個繼承。
然後包括在其他的一些雕刻藝術以及雕刻技術上面。都是可以去追尋著以前人的一種腳部的,就是以他們的雕刻技術來作為自己傢具設計上面的一個方面,所以說這樣子就能夠做到實現傳統文化的繼承,並且傳統文化的繼承是方方面面的,方法也是有很多種的。
並且如果能夠做到傳統文化的繼承的話,也是弘揚了中國的一個傳統文化。
『玖』 如何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該如何傳承
傳統文化是指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保留在每一個民族中間具有穩定形態的文化。對於一個民族來說,傳統文化就是它的精神之源,是它的身份證和象徵,是它區別於其他民族的標志。一個民族如果喪失了自己的傳統文化,無異於將自己推到了滅種的邊緣。因此,每一個民族都十分重視自己的傳統文化傳承問題。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國有著輝煌燦爛的傳統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以華夏民族文化為主體的多元文化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融合、形成、發展起來,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然而這個古老、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體系在傳承上卻遇到了巨大的挑戰,怎樣解決好這個問題已成為整個國家的頭等大事之一。
針對傳統文化傳承這個問題,有人認為我們需要保持其原汁原味,而有人則認為我們應該融入流行。我個人認為,這兩種說法都太片面,因為中國的傳統文化包括了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禮儀制度、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層面的豐富內容。對於不同方面的傳統文化,我們應該選用更適合其發展的方式來傳承。籠統單一地說要保留原汁原味或者融入流行都比較偏激。因此,我認為傳統文化的傳承應該採取多樣化的手段。
由於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我不可能也沒能力進行詳細地闡述,因而只舉幾個例子來說明我的淺陋觀點。
首先來談談一個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文字和語言。 中國是最早擁有自己文字的文明之一,也是現今世界上少有的使用象形文字的國家中的一員。漢字可謂是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最珍貴的東西,然而從近代以來,漢字的傳承便幾經磨難。首先是在新文化運動時期,因為要講求科學創新,向西方世界學習,魯迅等人曾提出要以拉丁字母式的文字來取代漢字,但最終沒有成行。然後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家領導人也曾設想用拉丁字母取代漢字,但在幾經權衡之後,僅僅是創造出了漢語拼音來輔助漢字的學習。隨後的簡化字改革中,我們的漢字差點被改了面目全非。到了21世紀,這個網路十分普及的時代,網路語言的泛濫又一次給漢字的傳承帶來巨大的沖擊。網路語言中充斥著各種奇怪生僻的文字元號,語法錯誤屢見不鮮,千奇百怪的縮寫和文體以及中西方文字的混用更是遍地開花。作為一種流行文化,網路語言已經遍及我們生活里的各個角落,被大多數人尤其是青年人所接受這樣的情形無疑會對漢字和漢語的傳承造成巨大的損害。不是危言聳聽,久而久之,這些青睞網路語言的人定會忘記真正的漢字該怎麼寫,真正的漢語該怎麼表達了!國家顯然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高考語文試卷中也有了不得使用網路語言的規定。
我們的母語——漢語也遇到了與漢字相似的問題。由於全球化的大勢所趨,國內的英語學習熱早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現在的情況較以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英語的學習早已提高到「從娃娃抓起」的高度。因此,學生們將大量的時間投入到了英語的學習中,而完全忽視了漢語的學習。我敢說絕大多數高中生能對英語語法如數家珍,而對漢語語法卻是知之甚少。大學校園里,隨處可見在背四六級詞彙的學生,有誰會將時間花費在漢語的學習上?這樣的現象不禁讓人想到,什麼時候會出現一股漢語學習熱?
由此看來,流行的東西不一定就會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有幫助,有時甚至會對
傳統文化造成一定的沖擊。對於文字和語言這類意義非凡,對本民族影響深遠的東西,最好還是保持它的原汁原味,需要的情況下可以加以改進即可。除此之外,古代詩歌、詞賦、文章以及成語、俗語,我們就應該保留其本來的面目,因為這些都體現的是古人們的思想。如果我們肆意更改,就會改變它們的原意,這對我們的後人或許會成為一種誤導。
然而,並不是說流行元素就不能融入到傳統文化中。對於中國的傳統服飾,例如唐裝和旗袍,設計師如果在服裝中融入一些當季流行的色彩或花紋,這樣設計出來的服裝不僅有傳統特色,也有一定的時尚感,更容易得到消費者的青睞。對於中國的傳統戲劇,我們可以將其融入到影視作品中,也可以編排一些有新時代特點的劇目來演出,這樣就可以吸引更多的觀眾。這些都不失為普及傳統文化的方式。此外,像書法、繪畫、剪紙等藝術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融入時代特色,進行創新。
反過來,傳統文化的傳承也不能夠都原汁原味地繼承。因為不同時期人們的思想理念和價值觀是不一樣的,傳統文化中的某些理念或許已經不符合這個時代的要求;再者,傳統文化也不一定都是優秀的。對於傳統文化的精華,我們需要繼承和發揚光大。但對於有些內容,我們需要剔除其封建性的思想內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為今天新文化建設有用的思想要素。如「民本」思想。從西周初年的「敬天保民」到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再到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民本思想構成了中國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古代「民本」的真正內涵,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利益。今天我們剔除其封建內核,則可以從人民當家作主的角度來轉化古代的民本思想,將其發展為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的社會主義觀念。對於傳統文化中的糟粕,必須否定和拋棄。如「三從四德」的女性觀,「天不變道也不變」的自然觀,「別尊卑,明貴賤」 的封建等級觀等。
總之,對於傳統文化的傳承,我們需要採取多樣化的方式,根據其具體內容,選擇更合理的傳承方式。除此之外,我們還需對傳統文化進行現代價值再創造,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念和價值觀念,及時反映和體現出改革開放進程中涌現出的一些新思維、新觀念、新取向,使傳統文化更具時代特徵和時代引導能力。
中國傳統文化需要我們所有中國人在實際生活中去傳承和發展,特別是我們青少年一代,否則,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將失去根基!根基不穩,大廈何以堅固並屹立在歷史的長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