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南文化元素有哪些
江南文化元素有:小橋、河流、詩詞、園林、宗教、古鎮、織錦、工藝、建築等。白牆青瓦小橋流水式的經典江南建築風格別有一派恬靜內秀的韻味。咸鮮潤甜的精緻菜餚也可以作為部分江南文化的一種代表。
江南園林是以開池築山為主的自然式風景山水園林,興盛於六朝,終於明清。江南古典園林中,以江南「四大名園」為代表。
江南素以文化教育繁盛著稱,這也鑄就了部分江南人的文化性格。四大書院中有三個位於江南,即江西的白鹿洞書院、湖南的嶽麓書院、石鼓書院。
江南地區著名的絲錦品有南京雲錦(中國四大名錦)、宋錦(中國四大名錦)、蘇綉(中國四大名綉)、湘綉(中國四大名綉)、輯里絲、杭嘉湖絲綢等。
2. 在遠古時代,江南地區的代表文化是什麼
在遠古時代,江南地區的代表文化是【吳越文化】。
江南,字面上的含義為江的南面,但作為一個典型的歷史地理概念,江南本意指長江以南的地區,在古代,江南往往代表著繁榮發達的文化教育和美麗富庶的水鄉,區域大致劃分為長江中下游南岸的地區,江南代表了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與希望。
地域文化上,江南文化和吳越文化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吳語有時也被稱為江南話,吳語和雅言融合而成的官話有時也被稱為江南官話。
【吳越文化】又稱江浙文化,是漢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江浙的地域文化。吳越文化區以太湖流域為中心,其范圍包括今上海、江蘇南部、浙江、安徽南部、江西東北部,以錢塘江為界,吳越文化可細分為「吳文化」和「越文化」,兩者同源同出。
從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一路走來,歷經數千年的風雨同舟,吳越文化風采依舊。「吳文化」和「越文化」「同俗並土、同氣共俗」,逐漸在相互交融、激盪、流變與集成中形成統一文化類型。
吳文化、越文化都起源於長三角地區,隨著歷史的演變,吳越文化所蘊涵的內容和精粹,不斷豐富和促進長三角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研究吳越文化,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與關注,對長三角地區乃至其他地區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3. 江南的區域文化
江南文化下的一些次文化區域,如吳文化,越文化和楚文化。
上海師范大學劉士林教授認為,自成一體的、具有獨特的結構與功能的某種區域文化,通常具備兩個基本條件:一是區域地理的相對完整性;二是文化傳統的相對獨立性。江南文化正是這樣一種相對獨立的區域文化,從審美文化的角度看,江南文化的本質是一種詩性文化。也正是在詩性與審美的環節上,江南文化才顯示出它對儒家人文觀念的一種重要超越。由於詩性與審美內涵直接代表著個體生命在更高層次上自我實現的需要,所以說人文精神發生最早、積淀最深厚的中國文化,是在江南文化中才實現了它在邏輯上的最高環節,並在現實中獲得了較為全面的發展。
區域文化精神是在人類社會生活和自然環境的長期交互作用下逐步整合顯現出來的,它包含對人自身以及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關系認識的總和。一方面,它不斷變易、逐漸豐富,隨著人類各種活動的漸次展開而不斷有新的內容補充並沉積;另一方面,它又相對穩定,始終保持著一些使之區別於其他區域的獨特品質。而在此過程中,自然環境如氣候條件、地形地貌等等,常常是作為一個最基本的限定,規定了這一區域文化精神的歷史走向。
在中國這樣一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的國度里,長期的歷史發展形成了繽紛多彩、各具特色的區域文化。僅就漢民族文化圈而言,大體可以以長江為界分為江南和江北兩大文化區域。「杏花春雨江南,駿馬秋風冀北」的清辭麗句形象地概括了兩地基本的自然地理特徵——南方草木蔥蘢、清奇瑰麗,北方則土厚水深、雄渾闊大,在這樣有著顯著差異的自然環境中孕育成長的人文風氣亦因此而各具特色。
而在大的江南文化區域中,東南地區無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亞文化區域。特別是唐宋以來,東南地區逐漸成為天下財賦之所區、士大夫淵藪,「中國的經濟文化重心也從『開封——長安』東西向軸線徹底移向江南地區,最終落在『杭州——蘇州』南北向軸線上。」 也正如宋史專家劉子健先生所認為的那樣:「中國近八百年來的文化模式,是以南宋為領導的模式,以江、浙一帶為重心。全國政治、經濟、文化重心皆聚在一起,這是史所稀見的。」
山水情人(葉千華)說:「江南文化是一種意境文化,一種詩情文化,一種畫意文化,一種韻味文化,一種秀美文化。它蘊含在山水花木月夜晨昏之中,在雨露嵐霧中纏綿,有著禪意般的美麗。它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地方文化的傑出代表」。
江南地域博大,文化上也有些區別,其中人文江南多指的便是蘇南的蘇州、南京、無錫、常州、鎮江,皖南的蕪湖、池州、銅陵、宣城、黃山、馬鞍山,浙北的杭州、嘉興、湖州、紹興和寧波以及直轄市上海。有時地處江北的安徽安慶和江蘇揚州也被歸納到江南文化的范疇。從唐宋起所賦予江南的文化,讓江南從一個地理名詞真正變為一個包含著美麗、文氣與富庶,被世人不斷嚮往和憧憬的詞。在經濟重心不斷南移中,江南地區也逐漸取代中原地區,到了北宋中期,江南經濟已經成為全國經濟最重要的核心地位,而如今的長江三角洲也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江南不僅素以魚米之鄉、風景秀麗著稱,重文也是江南的傳統之一,這也鑄就了部分江南人的文化性格,江南文化算是一種情義綿長的代表,被廣為傳頌的才子佳人等佳話則是對文化底蘊的另一贊美。白牆青瓦小橋流水式的經典江南建築風格也別有一派恬靜內秀的韻味。咸鮮潤甜的精緻菜餚也可以作為部分江南的一種代表。
《憶江南》中「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描寫的是蘇杭美景。
《江南春》中「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毋庸置疑,有著「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美譽的南京自然是江南的代表。「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有著「堆金積玉地,溫柔富貴鄉」美名的蘇杭的確是江南頗具特色的城市。湯顯祖有詩:一回憔悴望江南,不記蘭亭三月三。花自無言春自老,卻教歸燕與呢喃。清錢謙益《南征吟小引》:「至其(袁可立子袁伯應)榷關南國,登車奉使,江南佳麗之地,風聲文物,與其才情互相映帶。」
江南素以文化教育繁盛著稱。位於南京秦淮河的夫子廟是紀念孔子的廟宇,夫子廟建築群中的江南貢院在古代為學子科舉考試的考場,均是江南科舉文化的象徵。
除此以外江南還有許多著名的書院。四大書院有三個位於江南,即江西的白鹿洞書院,湖南的嶽麓書院、石鼓書院。其它還有紫陽書院、八桂書院、象山書院、麗澤書院、東林書院、明道書院、茅山書院、齊山書院、陽明書院、甘泉書院、會華書院、李白書堂、五經書院等。
從古至今,歌詠江南的大量文學作品構築了中國人想像中的「江南」。白居易的《江南好》,蘇東坡的《望江南》等。 烏篷船
——幾乎已經成了一種地域的象徵,烏篷船雙腳劃漿,手中甚至還擎著一隻酒碗——能在水中如此自由而又有這種特色的,大概誰都會立即想到江南。只有江南,才有腳劃的烏篷船。「船頭一壺灑,船尾一卷書,釣得紫鱖魚,旋洗白蓮藕。」這是放翁老人的閑情。
輯里絲
——江南絲中極品 早在一個多世紀前,杭嘉湖地區的絲綢已經如同今日最熱門的股票一樣:熱銷海外,價格變化無常,而每一次變化,都會牽動全世界的神經。它的品質位居榜首,中國的皇室和歐洲的貴族都以擁有一件由杭嘉湖絲綢製作的華服為榮。而在最新的考古發現中,這里還被證實為全世界絲綢的發源地。世界上最早的絲綢織物成品在杭嘉湖地區的湖州市被發現,距今4700多年。
歷史概述
漢代之後,北方多戰亂,到了隋代,中國蠶桑絲綢業的重心已經轉移到了長江流域,唐代更是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在明清江南桑蠶絲綢業達到頂峰。
絲綢之鄉形成的條件
杭嘉湖平原位於太湖以南,錢塘江和杭州灣以北,天目山以東,四周高,中間低,水網密布,不利於排水。桑樹耐旱,不喜濕,那麼究竟杭嘉湖地區的人民是如何把「滄海」變成桑田的呢?
在水利上,歸功於杭嘉湖地區人工開鑿的河渠溇港和運河荻塘,所謂「橫塘縱溇」。在雨季河水會流入太湖,在旱季則引太湖水灌溉農田。在土地上,人口的遷移,特別是在南宋後,人口的大量南徙,為了解決糧食等問題,加強對農田的開墾,許多沼澤地都被改造成膏腴農田,還解決了勞動力的問題。水質也是影響絲綢質量的重要因素,繅絲需要大量的水,長江流經杭嘉湖地區,水流緩慢,水中的泥沙能沉積下來。生產模式上,江南水鄉利用池塘養魚畜牧,與栽桑養蠶的水肥相結合,形成自然循環條件下的相互促進,形成特有的生產模式,保證了桑樹生長。在傳統養蠶技術上,各地都重視制種,清代以浙江餘杭、新昌、蕭山等地的優良品種較著名,後來就成為現代蠶種的製造基地。技術上對上族採用高棚簇,隨老隨捉,忌用地簇。將「出口乾」又改進為「灼蠶不灼繭」。在三眠開葉時,令食拓葉二三次,以省桑葉,且絲韌有光澤。少葉時可用白米粉摻桑葉上喂蠶,絲光白而韌。
歷史輝煌
明清兩代,由於資本主義的萌芽與發展。江南蘇湖一帶成為最重要絲綢產地,發展了一批典型的絲綢專業市鎮,官營織造也日趨成熟,此時,中國絲綢發展到了最活躍的時期。清代在杭嘉湖道的江寧﹑蘇州和杭州三處設立的﹑專辦宮廷御用和官用各類紡織品的織造局。掌織辦宮廷所需及官用之綢緞、絹帛、布匹等紡織品。清皇室內各府規定,凡皇帝後妃所穿的龍袍、鳳衣都必須用此地的絲綢精織而成。清康熙時織造的九件皇袍,就是指名選取湖絲作經線製成的。
江南古鎮南潯
地處太湖與運河臂環,水碧似染,舟船如梭,湖泊河流占據小鎮面積一半以上。世界上最小的絲織物——4700年前新古器時代的絲綢殘片,就早在附近的錢山漾遺址出土了,如果要說到養蠶、繅絲的自然條件,世界上也許沒有比這里更好的了。
青花瓷
——元明清三代之國器中國是瓷器的國度,而元明清三代以來瓷器中最為著名者,乃是創自江南景德鎮的青花瓷。在景德鎮這塊丘陵盆地中,徽文化和贛文化歷經千年交融,最終孕育出聞名於世的青花瓷。一曲《青花瓷》道盡了斯物真味:你隱藏在窯燒里,千年的秘密,極細膩,猶如綉花針落地。簾外芭蕉惹驟雨,門環惹銅綠,而我路過那江南小鎮惹了你,在潑墨山水畫里,你從墨色深處被隱去。
龍泉劍
——鐵英淬鑄的冷兵君子
劍被稱為冷兵器時期的 「百兵之君」,史傳劍由黃帝和蚩尤製造,所以他們亦被並稱為中國古代的兵主和戰神。吳王金鉤越王劍,江南吳越在春秋時期,已經是劍道獨步天下之處。其中的歐冶子,被奉為中國古代鑄劍鼻祖。歐冶子,為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的越國人,在浙江西南方崇山峻嶺中的龍泉,鑄成了龍淵、太阿與工布這三把名劍。
藍印花布
——鄉野的氣韻
輕軟飄逸的藍印花布,與小橋流水、粉牆黛瓦、綠柳紅桃,及淡淡的茶煙氤氳、輕輕的弦索彈唱,一起構成江南水鄉的獨特風韻。
藍印花布,古人稱為「葯斑布」,屬於民間傳統的手工印花織物。它的印染方法,遍及全國各地,但在江蘇、浙江尤其盛行。
油紙傘
——消失的精緻
江南多雨,一年之中,有—半日子都在雨水裡泡著。元代詩人虞集對此曾下過結論,叫做「杏花、春雨、江南」。這可以說代表了古人對江南地域文化的認識。油紙傘之所以在江南有著廣大的市場,除了價格低廉、分量輕巧、取用方便等特點外,更深層的因素在於地域特色的制約。那裡每年近2000毫米的降雨量,以及變化無常的氣候,決定了它角色空間的不可限量。
黃泥螺
——此味只應江南有
泥螺取食,以三個季節為佳,桃花開時,殼軟味美;梅雨時,脂膏滿腹,適合泡黃酒,浸個—兩宿,「膏溢殼外,瑩皆若水晶」;中秋時,泥螺雖已肉硬膏少,味道不及桃花泥螺,卻粒大脂豐,腌食別有滋味。市場上賣的一般都是桂花泥螺。天下泥螺,寧波泥螺的盛名。
泥螺也是一味中葯,其肉入葯,以鹽、酒漬食,有補腎益肝、益精髓,明目、生津潤燥之效,《本草綱目拾遺》即說:「吐鐵能潤喉燥、生津。」
龍井茶
——一杯清茶有山水
不知是龍井成全了這里的茶,還是這里的茶成全了龍井?凡到杭州的人,都不忘來龍井一游,拾級登山,閱盡滿坡的茶色,而—身汗出,誰都會叫開半掩的農戶門扉,坐到咿呀作響的竹椅上,跟熱情的主人討—碗剛沏好的龍井茶喝,這時的景象,則是「令人對此清心魂,—啜如飲甘露液」(明·屠隆《龍井茶》)的了。
紫砂壺
——紫砂泥土蘊乾坤
茶壺的功能,本為蓄茶,然而所蓄之茶,早巳不單為人的生理解渴,而更多地則作用於精神的滋潤。那盛茶的器皿,自然在這樣的理念統領下,在藝術的聖殿登堂人室,安身立命了。紫砂壺就是在這樣的審美理念下誕生的。它是江南的風物,更是中國的美器,乃至於人類創造的瑰寶。
紹興酒
——鑒湖水的精華
紹興酒發源於中國,是中國最古老的酒種,也是世界三大古酒之一。其歷史與啤酒、葡萄酒同樣悠久。
紹興酒有元紅、加飯、善釀、香雪、太雕等多個品種。元紅又名「狀元紅」,因酒壇外表塗朱紅色而得名,是紹興酒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品種。《吳韻》
歙硯
——龍尾石的人文精神
歙硯因產於歙州(州府即今安徽歙縣)而得名。以婺源(古屬歙州,今屬江西)龍尾山下溪澗中的石材所制最優,故歙硯又稱龍尾硯。唐開元年間已有生產,南唐時形成一定規模。歙硯石具有「澀不留筆,滑不拒墨瓜膚而嗀里,金聲而玉德」等優點。按天然紋樣可分為:眉子、羅紋、金星、金暈、魚子、玉帶等石品。
徽墨
——黃山松的鳳凰涅槃
徽州墨,是以松煙、桐油煙、漆煙、膠為主要原料製作而成的一種主要供傳統書法、繪畫使用的特種顏料。徽墨是我國制墨技藝中的一朵奇葩,也是聞名中外的「文房四寶」之一。因產於古徽州府而得名。它是書畫家至愛至賴的信物。古人曾雲:「有佳墨者,猶如名將之有良馬也。」
湖筆
——漢字的書寫者
湖筆,與徽墨、宣紙、歙硯(端硯)並稱為「文房四寶」。湖筆的產地在浙江湖州南潯區善璉鎮。湖筆選料講究,工藝精細,品種繁多,粗的有碗口大,細的如綉花針,具有尖、齊、圓、健四大特點。
宣紙
——中華文化的載體
宣紙產於安徽涇縣(原屬寧國府,產紙以府治宣城為名,故稱「宣紙」),是中國古代用於書寫和繪畫的紙。宣紙起於唐代,歷代相沿。此外,涇縣附近的宣城、太平(今黃山市黃山區)等地也生產這種紙。到宋代時期,徽州、池州、宣城等地的造紙業逐漸轉移集中於涇縣。由於宣紙有易於保存,經久不脆,不會褪色等特點,故有「紙壽千年」之譽。
4. 江南文化有什麼你都知道什麼
江南文化中的民間信仰是在江南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文化,它與江南適應當地的自然、經濟和社會特點有關,具有多層次的豐富內涵,在江南的沉澱比較穩定,在人民日報的生活和價值觀念中學不到,是江南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對構建長三角一體化的共同文化基礎具有重要意義,值得深入挖掘。
傳統農業正所謂 "靠天吃飯",對於農民來說,對氣候的把握和預測是非常重要的。在江南地區,已經有很多關於氣候的民間諺語。例如,江南地區的黃梅天通常在農歷五月。根據當地的傳說,每年的5月13日是關公的生日。在這一天,關公會帶著青龍偃月刀到仙人洞磨刀。無字5月20日為龍日,據說有一天這條小龍在天空中隨父母離去,因分離而流下眼淚,淚水匯成天下的雨水,人們把天下的雨水稱為龍雨 "分",預示著好年景,所以江南的農諺中說 "五月二十龍雨,其裂為米"。雖然類似的諺語在想像中把氣候的變化與神靈的活動聯系起來,但實際上反映了江南人在長期生產實踐中對自然規律的觀察和探索。
江南許多地方每到春暖花開的季節,還要舉行祭祀春神巨莽的儀式,稱為啟春節。在傳說中,神莽是伏羲的後裔,是重要的農業神。他的傳統形象是左手拿著種子,右手拿著羅盤,象徵著對大地的測量,播種植物,給人們帶來春天的希望。在今天的浙江衢州,仍有一座梧桐樹祠堂,其中的主神是春神秋芒。2016年,"二十四節氣 "充滿了中國民間農業的智慧,所以它被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衢州的瞿曇神崇拜是春節開始的代表。
5. 江南文化元素有哪些
江南文化元素有:
江南園林是以開池築山為主的自然式風景山水園林,興盛於六朝,終於明清。江南古典園林中,以江南「四大名園」為代表。
江南素以文化教育繁盛著稱,這也鑄就了部分江南人的文化性格。四大書院中有三個位於江南,即江西的白鹿洞書院、湖南的嶽麓書院、石鼓書院。
江南地區著名的絲錦品有南京雲錦(中國四大名錦)、宋錦(中國四大名錦)、蘇綉(中國四大名綉)、湘綉(中國四大名綉)、輯里絲、杭嘉湖絲綢等。
江南文化的特色:
1、江南山川秀美氣候溫暖水域眾多,人性普遍較靈秀穎慧,利於藝術。
2、在長期的征服江河海洋的過程中,江南居民又養成剛毅的品性,形成心胸曠放、豪邁勇武的氣質。
3、江南文化具有突出的崇文特徵,社會普遍崇尚文教,重視文化教育。
4、江南文化具有開放性與包容性的特點。
5、江南文化具有較為濃厚的宗教性內涵,從漢至唐代,江南因地理的相對偏遠,受儒家影響要比中原晚而輕一些,在文化個性上也就比中原更自由、活躍,佛教、道教在此的流播非常迅速,進而與古老的好神巫的傳統結合,產生了鮮明的宗教特質。
6. 江南文化都有什麼特點
一、江南文化特點:
1、江南山川秀美氣候溫暖水域眾多,人性普遍較靈秀穎慧,利於藝術。
2、在長期的征服江河海洋的過程中,江南居民又養成剛毅的品性,形成心胸曠放、豪邁勇武的氣質
3、江南文化具有突出的崇文特徵,社會普遍崇尚文教,重視文化教育。
4、江南文化具有開放性與包容性的特點
5、江南文化具有較為濃厚的宗教性內涵,從漢至唐代,江南因地理的相對偏遠,受儒家影響要比中原晚而輕一些,在文化個性上也就比中原更自由、活躍,佛教、道教在此的流播非常迅速,進而與古老的好神巫的傳統結合,產生了鮮明的宗教特質
二、江南文化的發展,得益於它政治、經濟地位的提升。公元四世紀,晉室南渡,在南京建立政權。此後,宋、齊、梁、陳依次更迭,統治江南達272年之久。這一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南北分治,大大推動了江南地區的開發。五代時期,吳、吳越、南唐相繼在江南割據,江南地區日益繁榮。特別是公元十二世紀,靖康之變後,宋室南渡,定都臨安,全國的經濟重心轉移到南方。據史書記載:「今之沃壤,莫如吳、越、閩、蜀」,「國家根本,仰給東南」。江南已完全擁有與北方抗衡的實力。
然而,歷代定都江南的朝廷,似乎無一例外地,缺乏統一中國的魄力和雄心。金戈鐵馬的英雄氣概,在秦淮煙水姑蘇畫廊西湖山色間,消磨殆盡。即便是洶涌如斯的錢江潮,也只能激起文人墨客的幾聲贊嘆,卻激不起統治者的半分豪情。於是,「偏安江左」,就成為中國史冊中一個無可奈何卻又順理成章的詞彙。
軍事上的孱弱蒼白,反倒成就了江南地區的安寧,使其不至像中原那樣赤地千里、戰火紛飛。與此同時,江南文化從不同方面展現出盎然的生機:詩詞歌賦、音樂美術、宗教哲學……可以毫不費力地舉出一大串中國文化史上熠熠閃光的名字:蕭衍、沈約、蕭統、王羲之、謝靈運、謝朓、庾信、江淹、李煜、范仲淹、王安石、陸游、唐寅、文徵明、顧炎武、錢謙益、龔賢、李漁、袁枚以及唐宋以來大批的詩人詞人,其中包括文治武功的君王,名位隆顯的重臣,落魄江湖的世族,孤獨寂寞的太子,長歌當哭的後主,歷經世變的遺民,告老還鄉的罷相,鑽營仕途的考生,寄情青樓的名士,息影林泉的隱士,懷古傷今的吟者等等。每個人都以其特有的靈性,在江南盡情揮灑不羈的才華,同時也在浩如煙海的文字中,留下江南的麗影,留下自身的生命烙印。
江南無疑是美的。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這是南梁丘遲在《與陳伯之書》中,看似閑情的一筆。據說叛降北魏的陳伯之,面對字里行間的故國風光,驟然思鄉,很快率眾歸梁。「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的詞句至今膾炙人口,而《憶江南》這一詞牌也千古流傳。「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這是劉禹錫在金陵徘徊。「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這是杜牧在揚州游覽。「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這是蘇軾在西湖泛舟。「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這又是韋庄的贊嘆了。杏花春雨的江南是這般綺麗,激發了文人無限的想像空間;而文人的生花妙筆,又使江南的自然風光更添姿色。無怪乎金主完顏亮讀到柳永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後,便欲興師南下,「立馬吳山」了。
不獨完顏亮,富饒美麗的江南,曾吸引無數塞北首領垂涎的目光。胡人的鐵騎,多少次越過長江,企圖用刀與劍、血與火,征服這方土地。然而,游牧民族的戾氣,反被漢文化的博大精深包容。可以說,每一次游牧民族的南向牧馬,漢文明的衣冠南渡,都是對江南的一次開發、拓展和提升,也是對江南這個概念的錘煉。正是在這一次次的錘煉中,江南長大了,成熟了,它的形象越來越鮮明了。
然而,不可否認,這種形象,並不完全是江南真實的樣子,而是人們希望江南應該有的形象。「雨恨雲愁,江南依舊稱佳麗」。這是千百年來,人們孜孜不倦地編織的一個夢。江南二字,經過了歷代文人墨客的苦心經營、情感浸潤,更多地成了一種人文概念。
其實江南的概念體現了一種終極追求:烏托邦情結。這種情結,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謂「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當中原的厚重底蘊無法滿足人們的渴望時,江南,就成了中國人心目中理想的棲居地,世外桃源。
7. 江南四大文化遺產的名稱
江南四大文化遺產是:周庄、西塘、同里、烏鎮
周庄: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崑山,有「中國第一水鄉」之美譽。
西塘:位於浙江省嘉興市,被列入世界歷史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同里: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
江南四大水鄉是:周庄、西塘、同里、烏鎮
周庄: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崑山,有「中國第一水鄉」之美譽。
西塘:位於浙江省嘉興市,被列入世界歷史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同里: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
題主,如果你對我的答案比較滿意的話,請支持我一下,給個採納唄!
如果還有別的問題,可以對我進行追問,我將義無反顧的為你解答,知道你滿意為止;
最後我祝您心想事成,美夢變現實!!
O(∩_∩)O謝謝!!
烏鎮:位於浙江省桐鄉市,是國家AAAAA級景區。
8. 江南文化作為我國地域文化的代表之一,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江南文化作為我國地域文化的代表之一,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江南是中國歷史、文化和現實生活中一個重要的地域概念。它不僅是一個地理概念,也是一個歷史概念,也是一個內涵極其豐富的文化概念。「樂明教,讓自然」的江南文化以其超功利的審美氣質和詩意精神,積淀和催生了古代文人無限的想像空間和巨大的創作潛力。研究江南文化傳統及其當代演變,有助於我們更好地審視具有地域性和歷史性的中國文化。
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長期以來自然形成了許多不同的地域文化。目前,最常用的地域文化概念:是根據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確定的,如楚文化、秦文化、吳文化、越文化等。按地域劃分的,如中原文化、江南文化、湖湘文化、塞北文化、巴蜀文化等。
從西晉末年到南朝末年,大約有一百萬北方人移居南方。他們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北方生活方式、中原文化,極大地促進了南北文化交流,促進了江南地區的發展。在南朝中期,蔣楠已經繁榮昌盛,經濟發展和文化繁榮,不僅與北方的差距縮小,而且在許多方面也有所發展。建康(南京)、廣陵(揚州)、京口(鎮江)和山陰(紹興)是世界著名的城市。孫武、東晉和南朝的宋、齊、梁、陳都建都建康。江南的文學、繪畫、書法和雕塑都是獨一無二的。這是歷史上第一次著名的「服飾南渡」,也是江南文化的第一次大變革。
9. 江南有哪些特色
一、江南特色
江南俗稱「魚米之鄉」。它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背景,史書記載江南的地域有不同說法。而最佳的地域劃分-----狹義上是現在的長江三角洲一帶,包括蘇南、浙北、浙東、上海,以及江北的揚州、南通;再擴大一點,可以包括皖南、贛東北、浙南;廣義上是北起淮河,南到南嶺,西到巫山,東到大海,即長江中下游。
江南的歷史文化除了建築、交通等等外,最有特色的是它的飲食文化。這種文化一直延續到現在,沒有斷續過。 說到飲食,首當其沖的便是「蘇杭菜餚」。
蘇州是一座美麗旅遊城市,它有水鄉特色的拱橋、蜿蜒曲折的河道、高雅別致的園林,過節時景緻更是別出心裁。而蘇式食品與蘇州絲綢、園林、工藝被列為了蘇州四大文化支柱。
蘇式食品品種繁多,經過幾千年的發展,至今已有12個大類,1200多個著名品種。12個大類分為6個幫式和6種特色,即蘇式菜餚、蘇式鹵菜、蘇式面點、蘇式糕點、蘇式糖果、蘇式蜜餞、蘇州小吃、蘇州糕團、蘇州炒貨、蘇州名菜、蘇州特色醬菜、蘇州特色調味品。
蘇州素稱魚米之鄉,「魚鮮蝦蟹」、「粳糯稻米」便是蘇式食品的主調。它的烹調和製作技藝歷經代代名廚師因襲與發明,至今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境地。
比如:過年時必做的素什錦,「什錦」是指菜的種類多、味道全,更寓意於生活的五彩繽紛花團錦簇,討個口彩就是了。因了全素,也適宜過年吃得太油膩後,調劑、舒 緩負擔過重的腸胃,除了就熱大米粥,作為燙黃酒的下酒菜也很是受歡迎。䰾肺湯,蘇州木瀆石家飯店的傳統名菜。䰾魚腹白,背青灰,有斑紋,可鼓氣如球浮於水面,是蘇州的特產。此魚每年秋季上市,肉質細膩。䰾肺湯用魚肝及魚肉烹調而成,湯清鮮美,魚肝肥嫩,配以火腿、筍片、綠葉菜等,香醇鮮美,慕名品嘗的客人絡繹不絕。白汁黿菜黿菜,其實就是鱉(甲魚),其蛋白質、脂肪、糖、維生素等營養成份非常豐富,尤以春季的「菜花甲魚」和秋季的「桂花甲魚」最為肥壯。所以,蘇州人有在春、秋二季吃「白汁黿菜」或「清燉甲魚。
江南的歷史文化除了建築、交通等等外,最有特色的是它的飲食文化。這種文化一直延續到現在,沒有斷續過。
凡是到過江南小鎮的遊人都知道:每個小鎮上都有茶館,顧名思義,茶館是喝茶的場所,但是以為僅僅是茶館就大錯特錯了。魯迅的筆下茶館其實就是江南小鎮上茶館的最貼切代表。
二、江南,字面意義為長江之南面,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長江中下游以南。
在不同歷史時期,江南的文學意象不盡相同。江南最早出現在先秦兩漢時期。在東周時期是以吳國、越國等諸侯國為背景所指的長江中下游,即今上海;浙江北部;江蘇南部;安徽東南部、南部;江西東北部;等長江中下游以南的部分地區(摘自央視紀錄片《何處是江南》)。
江南曾經被中原稱為吳越,後來隨著中原漢人大量南遷,江南成為一個美麗富庶的地區,江南以才子佳人以及富饒著稱。
從古至今「江南」一直是個不斷變化、富有伸縮性的地域概念。江南往往代表著繁榮發達的經濟和美麗富庶的水鄉景象。
10. 江南有什麼特點
一、江南文化特點:
1、江南山川秀美氣候溫暖水域眾多,人性普遍較靈秀穎慧,利於藝術。
2、在長期的征服江河海洋的過程中,江南居民又養成剛毅的品性,形成心胸曠放、豪邁勇武的氣質
3、江南文化具有突出的崇文特徵,社會普遍崇尚文教,重視文化教育。
4、江南文化具有開放性與包容性的特點
二、地形特點:
江南地區的地形地貌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多丘陵多平原和多水。江南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地形上呈南高北低之勢,其北部地勢平坦,以平原、丘陵為主,南部則分布有一些山地;另外除了降水豐富以外,江南地區還擁有長江和錢塘江兩大水系,兩者通過運河相互連通。
(10)江南的文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代表城市
南京、蘇州、無錫、常州、揚州、鎮江、湖州、杭州、紹興、嘉興、上海、寧波、蕪湖、宣城、黃山、馬鞍山、池州、銅陵、安慶、九江、上饒、景德鎮等。
氣候條件
江南處於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地區,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是個很適合各種作物的生長和人生存的區域。雖然歷史上江南區域的氣候也並非一成不變,如有資料顯示,良渚文化在太湖流域發展的突然中斷,實際上是與太湖流域地面沉降、降雨量增多以及海平面上升而引發的特大自然洪災有著直接的因果關系。
不少良渚文化遺址如吳江梅埝、袁家埭、大三瑾等的良渚文化層上都普遍覆蓋著一層泥炭層,說明此地曾被洪水覆蓋過。另外,據竺可楨《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一書,中國的氣候也有著從暖濕逐步變得冷乾的總趨勢。但總體上,江南區域的氣候變化幅度要較其他區域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