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廣州2022春節有什麼好玩的 廣州2022年過年推薦的地方
1、「泮塘五秀賀新春」 陶藝DIY活動:泮塘古村擁有900年歷史底蘊,是廣州歷史城區中稍有保留了完整清代格局、肌理和典型樸素風貌特徵的聚落,以仁威廟、扒龍舟、泮塘五秀(蓮藕、馬蹄、菱角、茭筍、茨菇)等聞名,極具廣府韻味。
2、2022年廣 州水上花市2022年1月28日-30日(農歷十二月廿六至廿八):每年的廣州水上花市都值得大家期待一波,在荔枝灣片區布置水上花墟、主題畫展以及節日花堆造型,開展新春賀歲匯演、水上節目、非遺手作體驗等系列文化活動,精彩的表演讓人驚嘆連連,營造出濃郁的節日氛圍。
3、廣州塔- 傳統醒獅表演:春節當日,廣州塔東門、西門、塔頂會有傳統的醒獅表演。
4、「水袖丹衣繁華-夢1月」戲服月活動2022年1月1日-31日:整個1月,身穿戲服的人都可以免費入園參觀!在元且期間,還將舉辦戲曲表演、戲服體驗等活動,好玩到飛起。
❷ 廣州過年有什麼習俗
廣州過年的習俗:凌晨祭祖拜神,殺雞。起床焚香,放炮仗。這天互相拜訪,不問貴賤,名曰「賀新歲」。初一的中午飯必須吃齋,用粉絲、腐竹、發菜、冬菇等煮成一鍋「羅漢齋」,這一年該吃的素菜都在這一天吃完,往後便可以大魚大肉。
❸ 廣州的風土人情有什麼
廣州的茶樓(涼茶)、廣州的除夕花市、廣州的銀龍舟、廣州的波羅廟會、盤古王廟等等很多。分別說明這些風土人情的特點:
5、盤古王廟:盤古王誕是為了紀念神話傳說中盤古王,位於花都的盤古王廟更是萬年香火不斷,遠近聞名。
❹ 廣州人的風俗習慣
1.春節期間的除夕迎春花市和元宵節,端午節, 番禺荷花節,從化、增城的荔枝節,重陽節,中國旅遊藝術節暨廣東歡樂節,廣州國際美食節等。
2.還有每年元旦均舉行的廣州風情賀年繽紛大巡遊,中秋節的中秋燈會,以及10月舉行的廣州旅遊文藝會演等,為廣州市這座"花城"增添了絢麗的色彩。
3.春節風俗,插桃花、擺年橘、團年飯、煮湯圓、逗利是(領紅包)、行花街、開年、人日、鬧元宵、游花地等;
4.其它歲時風俗,拜山(即掃墓),龍船景與斗龍船,七夕乞巧,中秋節吃月餅,重陽登高等;
5.審美風俗,舞獅子,鰲魚舞,飄色,花市與迎春花會,春秋菊展,花舫和素馨燈飾等;
6.信仰風俗,南海神誕,天後誕,鄭仙誕,金花誕,上元誕、中元誕和下元誕(合為"三元"),何仙姑誕,土地誕,觀音誕,盤古王誕,華光誕,生菜會和打華光等;
7.生活風俗,飲早茶、宵夜、飲糖水、喝涼茶、喝老火靚湯、打邊爐(火鍋)、冬令吃狗肉等,這是廣州特有的飲食文化。
(4)廣州過年文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1.不可用筷子敲打碗盆,廣州人很忌諱吃飯時用筷子敲打碗盆。逢到家裡請客吃飯時,尤其不可將筷子胡亂地敲打碗盆。一種經常的說法是,只有乞丐討食時才會用筷子敲打碗盆。
還有一種說法與古代「蠱毒」傳說有關。相傳蠱是一種人工培養的毒蟲,人將百蟲放進壇里,經過多年後打開看時,必定有一個蟲子把其他的蟲子都吃光,這個勝利者就叫「蠱」。
用蠱的粉末放在食物里毒害他人時,就要在下毒時邊念咒語邊敲打碗盆,以便使蠱起作用。所以,用筷子敲打碗盆就犯忌諱。
2.上整條魚時,應將魚腹朝向主賓,以示尊重。一般而論,把魚腹對著主客主要是因為魚腹刺少,腴嫩味美。不過,這其實也有個典故。
春秋時,吳公子光(即吳王闔閭)欲殺王僚自立,伍子胥把刺客專諸推薦給公子光,但專諸平時無機會接近吳王僚。得悉僚愛吃炙魚,專諸就去拜太和公為師。
炙魚手藝學成後,專諸乘公子光請吳王僚到家裡吃飯之機,做好一條整魚,藏匕首於魚腹,在上菜時,取出匕首,刺死了吳王僚,專諸也被吳王僚的侍衛殺死。自此,凡宴賓客,都需把魚腹對著主客,以示善意。
參考資料
❺ 廣州幾個節日的文化內涵
廣州是一個有著十分豐富的民間民族風情的南粵名城。廣州近年來在歡度春節、元旦、五一節、國慶節等傳統民族節日的基礎上,開展了每年一度的非常有廣州特色的八大節慶活動:春節期間的迎春花市和元宵節,農歷二月的波羅廟誕會,端午節(期間有盛大的節日慶典——龍舟節),番禺荷花節,從化、增城的荔枝節,重陽節,中國旅遊藝術節暨廣東歡樂節,廣州美食節等。
此外還有每年春、秋兩季舉辦的菊花展,元旦舉行的花車巡遊,中秋節的中秋燈會,以及10月舉行的廣州旅遊文藝匯演等,為廣州這座花城增添了絢麗的色彩。
廣州素有花城之稱,迎春花市更是「花城花市」中的重頭戲。每到春節,廣州市屬的八個區均在一條主要街道上擺設上條花街,各大主要公園也都舉辦迎春花會。花市從除夕前三天開始,一直開到除夕晚深夜兩點。北方特別是北京春節有玩花的習慣,但是由於氣候關系,只限於水仙、臘梅幾種花卉。而廣州的花市上各種鮮花、花木多不勝數,鮮花之外還有柑橘、柚子、檸檬果等吉慶果樹,一點不比花遜色。
鬧元宵是廣州人的歲時風俗。農歷正月十五是中國民間的元宵節,又叫燈節。
廣州的元宵燈會活動由來已久。早在南漢時,廣州元宵夜在長壽寺(即今天的六榕寺)的花塔(現六榕塔,當時稱舍利塔)上下燃遍燈燭,與月比光,並預祝豐年,稱為「賽月燈會」。到清代,廣州元宵燈市設在今解放中路的「四牌樓」;辛亥革命後,燈會曾一度冷落;解放後再度興盛。
元宵燈飾品種很多,主要有宮燈、絲料燈、夾紗燈、走馬燈、象形紙扎燈、花果燈、龍燈和燈樓等。龍燈與燈樓屬於大型彩燈,由幾十個燈籠連接起來的龍燈,還可以耍舞上街遊行呢!
實際上,廣州的「元宵燈會」是一項民間彩燈的展覽。春節期間廣州舉辦的元宵燈會,除展擺廣州燈飾之外,越秀公園、烈士陵園和廣州文化公園還經常舉辦四川自貢、山西大同等地的燈會。
波羅誕廟會 農歷二月十一至十三
波羅誕廟會是廣州最大的民間傳統廟會之一,至今已有一千年歷史,當地有「第一游波羅,第二娶老婆」之說。
買波羅雞是波羅誕廟會的保留節目。波羅雞是一種紙糊的民間工藝品,據說這是一種「神雞」,在10萬只紙雞中,有一隻會像真雞一樣在清晨啼叫。運氣好的人買到那隻會啼叫的波羅雞就可發財。
傳說古時波羅廟附近有個張姓老婦,她養了一隻很神氣、啼聲很響的大公雞。有個財主酷愛斗雞,想出高價想買老婦的雞,老婦不肯。他惱羞成怒,派家丁將雄雞偷了回來。誰知,這只雞從此再不啼叫。財主一怒便殺了它。傷心的老婦人將雞毛撿回家,用黃泥和紙做了一隻雄雞,把雞毛一根根粘上去,第二天早晨,這只紙做的雄雞居然開始啼叫。老婦高興得又做了很多這樣的雞,拿到波羅誕廟會上去賣,這種習俗就流傳了下來。
夏天到廣州,可能正趕上端午的龍舟節。廣州的龍舟競渡在珠江舉行,幾十條龍舟競技珠江的盛況平時當然難得一見。
每年8月舉辦的羊城荷花節,遊客們紛紛到番禺市觀賞荷花,品嘗荷花植物類食品,以及觀賞其它的綜合文娛游樂活動,樂在其中。
番禺水鄉,河網縱橫交錯,池塘及河道多產蓮藕、蓮子,花香百里荷塘,歷來受到人們稱贊。荷花結的籽叫蓮子,是一種優質食品;其莖為蓮藕,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與食用價值,可作蔬菜、藕粉、蜜餞食品等。 番禺新墾所產的蓮藕遠近聞名。該地是一片新圍墾的綠洲,土地肥沃,泥質松軟,土層深厚,種上蓮藕後產量很高,後又育出了「貓兒頭」和「壽星桃」等優質藕種,質量好,含澱粉多,生食爽甜,熟食粉香,無論煲、炒、煮都同樣可口。
番禺便是在當地盛產蓮花基礎上舉辦荷花節的。通過舉辦這一類型的民間節慶活動,促進旅遊及經濟事業的發展。
7月份就到增城去參加荔枝節。此時是精神、物質雙豐收的絕好時機,吃荔枝可以滿足口腹之慾,在此期間舉辦的歌舞表演、美術攝影展覽等更使人大飽眼福。
重陽節登高是廣州市的歲時風俗。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重陽節。重陽登高,取其吉利。以往重陽節人們主要是登高、掃墓、放風箏。70年代以後,重陽登高之風日盛,而放風箏的習俗已很少見,掃墓者也大為減少,而以登山游樂為主。廣州人重陽登高往往選擇白雲山、越秀山,每年登山者不少於20萬人,其中不少青年男女還在重陽前夜登山,通宵達旦。
廣東歡樂節是廣東省、廣州市的文化、旅遊部門從1987年起在東方樂園舉辦的。歡樂節旨在弘揚民族精神,振興民間藝術。其內容主要是組織全省各市縣的民間文藝團體進行演出,同時也請省外和國外民間藝術團體前來交流獻藝。一大批具有濃郁民族民間藝術特色的優秀節目脫穎而出,極大地豐富了廣東藝術舞台。如潮縣的《英歌舞》、新會的《紗龍舞》、湛江的《魚舞》、汕頭的《蜈蚣舞》、豐順的《火龍》等,都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和藝術感染力,吸引了成千上萬的群眾。歡樂節期間,還組織有經貿、旅遊、工藝美術商品展銷等活動,正可謂文藝搭台,經貿唱戲。
1990年,國家旅遊局和文化部、中國文聯等單位將廣東歡樂節改辦成「中國旅遊藝術歡樂節」,使之成為中國發展旅遊業的一項新內容,並成為一項全國性旅遊活動。
每年在秋交會前後舉辦,美食節期間,廣州各類酒家、飯店都拿出自家的名牌產品參加評選,每屆美食節都評選出各類名菜名點或創新菜式百餘款。1998年起,美食節固定在天河體育中心舉行,遊客可以前去品嘗一下各家的美食精品。
菊花在廣州一年四季都能生長,花開最盛時一般從深秋至春節前後,舉辦菊花展覽也是廣州的一種傳統習俗。
廣州菊展以其規模盛大、品種繁多、造型奇麗而著稱,以大力菊花為主(南菊的一種,有黃、白、紫等多種顏色,一株大力菊花有時能開3900多朵花),還有凌波仙子、玻璃白、粉牡丹、荷蘭麗金、大白蓮、台黃、深紅、一點紅、迎春舞、三色花,以及日本白、日本黃、灣紅、紫荷蓮、金黃等外來品種。
在迎春花會上,越秀、文化、荔灣湖、流花湖、東山湖、海幢、曉港等公園均有菊花展覽,也叫「春菊展」。而在秋日、國慶前後舉辦的大型菊展則被稱之為「秋菊展」。
元旦花車巡遊
是一年一度的歡樂盛事。每年元旦這天,由海內外旅遊界組成的旅遊花車隊,在市區主要街道行進巡遊,同時進行旅遊文藝表演,有鑼鼓隊、歌舞隊、管樂隊助興,引得廣州市民沿途駐足觀看。
中秋節是漢族的傳統節日,廣州人素來視為重要節日。每年從農歷八月初一起,人們便選購月餅、果品等,互相饋贈,至八月十五日,節日氣氛漸濃並達到高潮。中秋之日各家吃完團聚晚宴後,即將月餅、柚子、楊桃、香蕉、大蕉、紅柿、芋頭等擺放在戶外的桌子上,邊賞月邊吃東西,不少人家還煲糖水、煮湯丸、炒田螺吃。
進入80年代後,中秋節的節慶程式有所簡化,只保留了互送月餅、吃團圓飯、賞月和觀賞花燈等習慣。廣州市文化公園和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幾乎每年都舉辦中秋燈展或燈會,屆時來自全國各地的各式各樣的彩燈向遊客展出,有宮燈、各種果型燈、紙燈、塑料燈等,琳琅滿目,燈火輝煌。
❻ 廣州的文化習俗是什麼,急需
飲涼茶
飲涼茶也是廣州人常年的一個生活習慣。
所謂涼茶,是指將葯性寒涼和能消解內熱的中草葯煎水作飲料喝,以消除夏季人體內的暑氣,或冬日乾燥引起的喉嚨疼痛等疾患。廣州的涼茶歷史悠久,涼茶品種甚多,有王老吉涼茶、三虎堂涼茶、黃振龍涼茶、大聲公涼茶、石歧涼茶、廿四味涼茶、葫蘆茶、健康涼茶、金銀菊五花茶、苦瓜干涼茶等;甚至連龜苓膏湯、生魚葛菜湯、紅蘿卜竹蔗水等,也成為廣州人喜愛的傳統老牌涼茶。
最著名的王老吉涼茶,歷來為廣州人所推崇。進入80年代以後,各種涼茶沖劑及軟包裝涼茶應運而生,如神農涼茶、夏桑菊茶等,已成為許多家庭夏季里的一種時尚飲料。
飲早茶
廣州人喜愛飲茶,尤其愛飲早茶。早上見面,往往以"飲咗茶未"(意即"你喝茶了嗎")作為問候,可見對飲茶的喜好。飲茶是廣州人的生活習俗。民間流傳著"清晨一壺茶,不用找醫家"的諺語。
廣州人所說的飲茶,實際上指的是上茶樓(習慣叫茶居)飲茶。不僅飲茶,還要吃點心(作為早餐);不僅飲早茶,還要飲下午茶、夜茶;不僅填飽肚皮,還順便傳播新聞、敘說友情、洽談生意。可見,廣州人的飲茶實際上是一種社會交際的方式。
這也正是廣州茶樓業為什麼歷百年而長盛不衰的一個重要和根本原因。在廣州老字型大小飲食店中,有相當一部分就是當年的茶樓、茶居。
廣州的茶客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熟客,每天清早必到一間固定的茶樓,通常是"一盅"(排骨飯)"兩件"(點心),這類人以離退休老人居多;另一類是飲"禮拜茶",即在休息日去飲茶,不限"一盅兩件",而是品嘗多款點心,從容"嘆茶"。
廣州的茶市每天有早、午、晚三市,其中以早茶市最為興旺,從清晨至中午十一時許,往往座無虛席。飲夜茶也漸有興盛之勢,尤其是盛夏,一邊飲茶一邊聽戲曲演唱,還一邊享受空調冷氣。廣州的早茶通常是清晨4時開市,晚茶要到次日凌晨1-2時才收市。
飲"功夫茶"
廣州人在閑暇時以飲"功夫茶"為樂趣。飲"功夫茶"原來在潮汕地區盛行,現已在廣州城大行其道。"功夫茶"對茶具、茶葉、水質、沏茶、斟茶、飲茶都十分講究。功夫茶壺很小,只有拳頭般大,薄胎瓷,隱約能見壺內茶葉。杯子則只有半個乒乓球大小。茶葉則選用烏龍茶。放茶葉要把壺里塞滿,並用手指壓得實實的。據說壓得越實茶的香味越濃,越醇。水最好是經過沉澱的,或是礦泉水。沏茶時要將剛燒沸的水馬上灌進壺里,開頭一兩次要倒掉。斟茶時要不停地來回斟,以免出現前濃後淡的情況。飲茶之時,一面品茗一面談天說地,這叫做"功夫"。
飲糖水
廣州人四季喜愛飲糖水。認為經煲制某些葯材、豆類、生果、面制食品加上糖而成的糖水,有清潤消暑、生津益身之功效。糖水品種名目繁多:豆類的有紅豆沙、綠豆沙、眉豆沙;糊類的有芝麻糊、杏仁糊、花生糊、鳳凰奶糊;葯材類的有百合糖水、蓮子糖水、清補涼糖水;還有燉蛋、燉木瓜、番薯糖水、麻蓉湯丸、蛋奶、薑汁撞奶、糖西米、豆漿、豆腐花等。糖水煮沸後飲用的為熱飲;冷凍後飲用的為冷飲,冷飲又常常與冰室(供應雪糕冰淇淋、汽水、啤酒等的冷飲專門店,廣州最有名的是北京路的太平館冰室)連在一起。
宵夜
宵夜是廣州人的生活習俗,一般是晚間十時以後,故名"宵夜",或叫"夜宵"。宵夜的方式因人而異:有的晚上自己動手煮食;有的單獨或邀三五知己好友到街邊大排檔或茶樓食肆的夜市中進食,因而市裡漸漸地形成了多條"夜食街",以及各個茶樓酒店中的"夜市"茶座。茶樓中的夜市往往開設有音樂茶座,以招徠食客。
❼ 廣東的春節習俗
廣州的春節花市
廣州的春節花市廣州美稱「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為世人所矚目。春節前夕,廣州的大街小巷都擺滿了鮮花、盆桔,各大公園都舉辦迎春花展,特別是除夕前三天.各區的主題街道上搭起綵樓,共起花架,四鄉花農紛紛涌來,擺開陣勢,售花賣桔,十里長街.繁花似錦,人海如潮,一直鬧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這就是廣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廣州種花為業,已有100O多年的歷史。早在五代南漢時代,珠江南岸庄頭村一帶,就有許多素馨花田,南漢王劉悵的寵姬素馨就是庄頭的種花女。每天早上,花農們採摘鮮花,在五仙門渡口過江上岸,到老城門下出售,那是平日的花市。一年一度的花市,是19世紀6O年代初才形成的。那時的花市在藩署前,即現在省財政廳一帶,後遷到雙門底,除賣鮮花外,還賣古董、雜架、年宵品等。
辛亥革命後,老城拆除,藩署前一帶更加開闊,遊人更多,還擴展到十八甫、高第街一帶。所賣花卉除素馨花外,還有水仙、吊鍾、芍葯、山茶、菊花等。許多商號、酒樓、茶居食肆,也都定購四時花卉。西關一帶,還出現了花販,專為大戶、店鋪送花。隨著商業經濟的發展,花街更加繁榮了。
廣州人春節愛插桃花,所謂「一樹桃花滿庭春」。一株靚桃花插在廳堂里,滿樹星紅,持上節日彩燈,披上綠綢杏帶,確是增添了不少春色,所以不但居家喜愛,各大賓館酒樓,屆時必以一株大桃花裝點門庭。桃花成了廣州的春節「聖誕樹」。
金桔象徵「大吉大利」。其實,現在人們所喜愛的,是它那小巧而豐碩的造型:一棵三四十公分高的小樹上,碩果累累,金光燦燦,還有那青枝綠葉相扶,,確實逗人喜愛,置於幾座之上,確可玩味。與金桔同類的四季桔、金蛋果、硃砂桔等,同樣能起到這個作用,所以一般家庭只選購其中一種。與其相類似的還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膜拜,飄逸肅穆,深為善男信女所垂青。
春節還要插供水仙花。每年臘月初,市面上便有從福建漳州運來的大批水仙頭,人們買回後,精心培植,通過對水溫和日照的調節來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團圓飯時,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聲中依次開放,這情景給人們帶來無窮的樂趣。俗語說,「花開富貴」,這正巧取了個好兆頭。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氣襲人,所以家家必備。
近年來,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新出現了不少象徵富貴與財運的花木。例如,那青枝綠葉的「發財樹」,以仙人掌嫁接的「福星花」、「鴻運當頭」等,甚至標價的數碼,也與發財致富有關。如一棵發財樹標價168,正與廣州話「一路發」相諧;一株桃花標價88元,意即「發了又發」;38元,即又生又發(廣州話「3」與「生」音近)。廣州的花卉語言,已經在民俗生活中已佔有相當的位置了。
潮汕的春節風俗
除夕
農歷年的最末一天稱歲除,這天晚上稱除夕,潮汕習俗謂之「過年」。
除夕前人們便忙碌張羅備辦各式年貨了:買雞、鵝、鴨、魚肉;添制新衣飾;新購傢具、器皿;選購年畫、春聯等。尤其要買柑桔、青橄欖等水果作象徵吉祥如意和迎送親友的佳果。舊俗過年前,男必新理發,女必「挽面」,現女子多為剪發美容。
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職」之時。是日起,家家戶戶大掃除,用物和被帳都行清洗,謂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戶戶製作各式粿品,以備過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趕回家團聚。除夕夜全家圍爐吃團圓飯。飯後大人們給孩童、子女給父母上輩,分發「壓歲錢」。是晚農家水缸要貯滿水,米缸要填滿米,燈火不能熄滅,以象徵「歲歲有餘」、「年年不斷炊」的好兆頭。
過年夜守歲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來臨,新年鍾聲敲響,家家戶戶鳴放鞭炮。
春節
農歷正月初一日稱元日,為新歲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曉喜炮聲聲,家家戶戶廳中大桌上,紅盤盛滿大吉(即柑,柑大於桔,故稱大吉)、青橄欖及各式精美糖果,門前張燈結綵,晚輩向上輩敬茶祝福。這天多數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葷。早餐後大人攜小孩帶上大吉到親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賀發財添福等吉利話;主人請客以大吉、檳榔(古俗敬檳榔,今用青橄欖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贈上大吉賀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贈,俗謂轉敬式換吉,意在回敬美好祝願。
初一早,不少舞獅班及英歌隊敲鑼打鼓到各村各戶參拜賀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還有手搖萬年青葉(俗謂搖錢樹)或手執書有「招財進寶」等吉利句小紅紙貼於人家門上的;或是吹嗩吶、敲竹板、唱歌謠、做四句、說吉利話挨家賀年的,都趁著討點賞錢。初二、初三日鄉村圩鎮多組織有慶新春文娛活動,除搭戲棚演潮劇、山歌劇、做皮影戲外,還有大鑼鼓隊、虎獅隊、英歌隊、舞龍隊等沿街挨村寨遊行表演。今還有映電影、賽球、書畫展、猜謎語等。白天夜晚人們成群結隊盡興游賞觀看,一片迎春的熱鬧喜樂氣氛。
吃團年飯
家家戶戶的住宅打扮得煥然一新後,除夕將至。於是,主婦們便忙著准備做一年之中最豐盛、最富意義的團年飯。團年飯,顧名思義,是一家在過年時歡聚在一起吃飯,連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記的。因此,家家戶戶做好團年飯之後,首先必須「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時,應該將代表祖宗的香爐從神龕上請下來安放在供桌上,然後焚香禱祝,請祖宗用餐。然後長幼依序跪拜,這充分表現出潮人慎終追遠、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祭畢,將祭祖用的飯菜重新熱過,設大桌於大廳,一家人團團圍堅,這是每個家庭大團圓的美好時刻。一家人不論平時天各一方,或者平時有多少疙瘩,這個時候也應該歡聲笑語,不能說傷心事或吵鬧。 用過晚餐,家中主婦就忙著收拾飯桌,於是,一場大清掃活動便開始了。這一次清掃不用很講究,純粹是為了清潔衛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場,必須用松枝掇草掃刷。然後便生爐起火,開始准備明天祭神的供品--齋菜。齋菜的種類很多,有芋頭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棗子做的,有的則是用花生米、芋頭與番薯合起來做的。做齋菜的料都應該在下午時就准備完畢,讓其晾乾。炸齋菜時,等爐火生好的時候,放上一口鐵鍋,註上大量花生油。等油沸時,用這些料子拌以粉漿往鍋里一放,它就在油鍋里吱吱地冒氣泡。熟時,黃澄澄、香噴噴地格外誘人。這時,家中若有客人,女主人就會獻上新炸齋菜一盤,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讓你嘗嘗遐邇聞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送壓歲錢
送壓歲錢是潮汕春節習俗中重要的一項,長輩要分錢給後輩,能掙錢的後輩也要送錢給長輩。這些錢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講究地裝在一個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塊紅紙包看。這俗稱為「壓肚腰」,意謂一年從頭到尾,腰包里都會滿滿實實、富富裕裕。特別有趣的是,小孩臨睡前,父母必將一張大面值鈔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後即將鈔票取回。
拜年,送大桔
拜年,又稱為「拜正」。初一一早,人們起床穿好新衣後,第一件事是自家對拜,往往是後輩先祝福長輩,然後長輩再給後輩曉以期望。早飯後,就各自向自己的親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諺說:「有心拜年初一、二,無心拜年初三、四。」說的是拜年越早越見其誠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後就立刻向親戚朋友拜年去了,回來後才吃飯。 拜年的人,無論帶了多少禮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諧音「大吉」,帶多帶少都沒有關系,但是不能是奇數。拜年者進了親友的門,應該看不同對象說不同的祝語。對老人說「新春如意」「壽比南山」,老人會咧開沒牙的嘴笑;對有工作的人則說「工作順利」、「新年進步」,聽的人會覺得十分順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聽的莫過於「新年大賺」、「發財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讀書的小孩,他們最希望的莫過於新年學習進步、成績突出。送他們這種祝語,他們會對你十分友善。落座後,主人會殷勤沏上聞名遐邇的潮汕工夫茶待客。臨走,主人便會從來者的禮物中留下兩個大桔,然後取出自家大桔交換,意在互贈吉祥。有好詣詼諧者新正出門給人拜年,往往只在褲兜里裝上兩個大桔,一一拜年後,褲兜里依然是裝著兩個大桔不變。因此,民間有善詣者稱年初的拜年禮俗為「換柑運動」。
回娘家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女兒回娘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干、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四塊餅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盡管在初一日給壓歲錢時已經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這習俗,潮汕人稱為「食日晝」。顧名思義,僅僅是吃中午飯而已,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
潮汕地區春節禁忌
因為正月是一年之始,潮汕人往往將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運好壞的兆示期,因此過年的時候「禁忌」特別多。言語方面,凡是「破」、「壞」、「沒」、「死」、"光」、「鬼」、「殺」、「病」、「痛」、「輸」、「窮」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說出口來。也忌嬰兒啼哭,因為啼哭是「沒頭彩」,兆示疾病、凶禍。故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禍,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行為方面,端杯、盤、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壞,不慎打壞時,在取水一俗已經徒有形式而已。禁掃地這一習俗也正在慢慢被淘汰,因為春節期間燃放鞭炮,人來客往,地上紙屑、垃圾特別多,不打掃一下的確有礙大雅。因此,從講究衛生出發,不少年輕人也就對這些傳統禁忌習俗不怎麼講究了。
這一天債主不許上門討債,因為人們認為這一天討債對借貸雙方均不吉利。也忌從別人口袋裡掏東西,人們認為,正月初一的口袋讓人掏了,可能導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險。
忌死人,也忌辦喪事,因為這將給家裡帶來不祥。同時,忌該天理發,因為人們在這一,天總喜歡把理發同辦喪事聯系起來。這一天甚至忌殺生,殺生被認為會導致刀災、兵災、血災等災禍的發生,但是,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吃東西圖個新鮮,為了口腹之快,也就沒什麼顧忌了。
飲食方面,這一天嚴禁吃葯。否則,被認為會導致一年從頭到底病疾纏身,吃葯不斷。初一早飯忌吃葷,有幾種說法:一種是這一頓吃齋,其功用等於一年;另一種是暗喻指勤儉治家,不可鋪張浪費。
西江水上人家春節風俗
在粵西北的西江肇慶段「小三峽」水面上,至今還生活著一些以船為家的「水上人家」。這些漁民有些是世世代代在船上生活,他們大多在船上做飯,大多依然燒木柴。漁民們還喜歡在江岸邊空地上種上番薯、油菜、蔥、蒜苗等,補貼生活。
過春節了,漁民們在住處貼上了吉祥祝福的紅幅,他們喜歡在船頭貼上「一帆風順」,在船艙上貼「萬事順意」和「老少平安」,還有獨特的金錢剪紙圖案的「紅錢」,此外還要在船頭放鞭炮、祭祖先,在岸上祭神,保佑自己平安幸福。祭品主要是腐竹(福祿)、芹菜(勤勞)、大蔥(聰明)、生菜(生財)、桔子(吉祥)、蘋果(平安)和馬蹄、慈菇(皆寓生育)等等。
湛江的春節
同全國其他地方一樣,春節是民間最隆重、內容最豐富的傳統節日,但湛江的春節也有本地的特色。農村春節,一般從准備到結束約一個月時間,農歷十二月中旬開始作準備,內容包括整修房子、購置傢具、添換新衣裳、采辦各類年貨等。年貨有蔗糖、糯米、年畫、對聯、糖果、餅干、炮竹之類,一年所掙之錢大部分用於春節。
年二十九或三十日最熱鬧的場面是宰豬、捉塘魚、趕年晚圩,男女老少齊出動。傍晚家家戶戶貼"年紅",既有新年畫,也有傳統的"門神",對聯大多與福財之類有關,軍烈屬則在大門貼上由民政部門發的"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的對聯,廚房、豬、雞欄則貼"足食"、"六畜興旺"等橫批。團圓飯後則是分壓歲錢。12時正,家家戶戶鞭炮齊鳴,送舊迎新。
大年初一,農村一般流行三忌:忌殺生、忌倒水、忌掃地,部分農村尚習慣吃齋。年初二開始走親串友,你來我去。此期間大部分村莊和鄉鎮均有舞獅、游神、飄色遊行、做大戲、武術表演、球賽等,各種民間活動應有盡有,一直延續半個多月。
深圳與各地一樣,保留著較為豐富的傳統文化遺產和傳統習俗。從歷史看,6000多年前已有先民在此開拓,1700多年前,東晉王朝在此設立郡縣,600多年前南頭古城和大鵬所城在此興建,300多年前大批客家人在此定居繁衍,深圳的前身寶安縣,本土居民廣府和客家兩大民系兼而有之,還生活著部分家人。改革開放20多年來,深圳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吸引了來自天南海北、塞外江南數百萬的建設大軍,從而帶來了全國幾乎所有區域的文化。這就造成了深圳五彩繽紛、豐富多彩的民間習俗,因而,深圳過年習俗也就顯得極其別致而多樣。
本土傳統習俗
跟全國一樣,深圳原住民也稱春節為過年,農村進入農歷臘月中旬便作準備,如舂年糕粉、做新衣裳、買新鞋新帽、理發等。23日至25日叫「入年卦」,為送灶君上天庭之日,家家戶戶在灶君神位前燒香點燭,有的還備糖餅、茶果恭送,委託灶君向玉皇大帝報告一年來善惡行為,並代為本宅祈求賜福。婦女們開始忙著摘茶果(糕點)葉、洗傢具等。這一天起,有許多禁忌,如不準說粗話、撒謊等。
年三十(除夕)下午開始過年,貼門神、春聯、接灶君入宅,宰雞殺鴨,用三牲(雞、魚、豬肉,下同)、白米飯幾碗(配以筷子)、茶、酒等,插上香燭,拜祭天地、祖先。晚餐一家吃團年飯,外出家人無要緊事都要回來團聚吃飯。外人則不會接受請吃。是晚,全家洗澡要洗「大吉水」(用桔皮、柚葉等),邊洗邊說幾句大吉大利的話,洗完後,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入夜家家戶戶開始點年光燈,日夜不熄,直至年初三。
年初一(正月初一)午夜零時,各家要到祠堂燒頭香,放鞭炮,迎接新年的到來。上午飯吃素,以粉絲、紅棗、腐竹等為菜餚,生菜肯定是要吃的,過去有錢人家還吃發菜,取諧音發財。這一天嚴禁殺生,不拜神,還忌送錢物給別人。
年初二,稱「開年」,開始開戒宰殺三鳥。同宗族的親友、鄰居等互相串門賀新年,給小輩們派「利是」。舞獅隊、麒麟隊也開始出動,到各村參拜,進行武術表演。
年初四,是探親日,出嫁婦女紛紛回娘家探親。
年初五,「出年卦」,雖然還彌漫著新年氣氛,但高潮已過,人們開始新一年的工作或農事。
年一直過到元宵。元宵節俗稱燈節,農歷正月十五這天,有做湯圓(糖丸)吃的習慣。在農村,各家各戶入夜在大門上掛燈,孩子提著各式各樣的彩燈穿街走巷玩耍。上一年生了男孩的人家還將特地舉行添燈儀式,在祠堂掛彩燈至正月盡,叫「點燈」。有的地方選在正月上旬。建國後此習俗取消,80年代末又有所恢復。
游藝民俗
老深圳住民尤其是原寶安縣住民春節期間,會舉辦各種民間舞蹈,主要有獅舞、麒麟舞、龍舞、魚燈舞等,分布在各個鄉鎮。其中以獅舞、麒麟舞和龍舞較為普遍,也最具地方特色。獅舞和麒麟舞是以語屬而分布的。粵語屬的新安、福永、沙井、松崗、公明等地多興獅舞;客語屬的觀瀾、龍華、龍崗、橫崗、坪山、坪地、石岩、葵涌等地則以麒麟舞為多。
獅舞、麒麟舞寄託著帶來吉祥如意,驅除妖魔邪惡的願望。表演隊伍龐大,配以大鑼大鼓,又兼有刀、槍、劍、戟武術場面,聲勢浩大。每逢過年過節,喜慶吉日,醒獅、麒麟隊穿村過戶,或在空曠場地表演,或在村中逐家挨戶相邀上門舞拜。獅舞在表演上分「文獅」和「武獅」兩種。「文獅」主要表現獅子的溫馴神態,有酣睡、舔毛、抖毛、搔癢、打滾等穩靜動作;「武獅」表現獅子的勇猛性格,有跳躍、跌撲、走梅花樁、采青、踩球等高難動作,形神酷似、惟妙惟肖。
麒麟舞的表演動作與獅舞極為相似。按傳統舞法的下山、采青、嬲花園過程中,均採用酣睡、蘇醒、搔癢、抖毛、舔毛、騰躍、跌撲、上竿、戲耍等動作,其神態生動逼真。
龍舞分「布龍」和「火龍」兩種。「布龍」流行於布吉、平湖、觀瀾、石岩、公明、龍華等鎮。「布龍」身長4丈余,全身用布和鐵絲製作而成,身腹設有持杖,一般由8人至12人持杖,表演龍的各種騰躍、翻滾、俯拜等舞蹈動作,活靈活現。這種龍舞,人們視為能帶來吉祥佳兆,所以多在春節期間表演。「火龍」(又叫草龍)只流行於寶安東部南澳鎮的漁民區。清末民國之初,由於地方上發生霍亂病,無法醫治,不少漁民喪生,因迷信思想所致,認為沖撞了邪魔,要請龍王驅邪除魔。故用稻草製成龍形,長約4丈,分成十數節,每節有一持杖為表演者使用,龍眼置以發光電燈泡,龍身遍插香火。每年正月初二晚進行表演。火龍活動時,各家各戶點燃炮竹、煙花,火龍凡經各戶大門前則三大拜,然後往一開闊場地表演各種龍舞姿態及武術,火龍翩翩起舞、處處火樹銀花,十分熱鬧壯觀。隨著「巨龍」游動,樂隊敲鑼打鼓,穿街過巷。龍身舞動之時,上下閃閃發光,猶似一條火龍在翻騰動盪。舞草龍是南澳漁民極為喜愛的一種活動,舞龍者的豪氣、觀舞者的熱烈,構成了一幅宏大、歡騰的畫面。
過年新民俗
五六年前,每到過年,數百萬的深圳新移民和打工大軍紛紛回老家團圓,深圳市區內一片冷清的氣氛,沒有過年的味道。時至今日,隨著城市的發展,新移民和打工者對這座城市的認同感的加強,這種狀況有了根本改變,到今年為止,已有近七成的人選擇在深圳過年。而深圳人口結構和文化結構五方雜處、兼容並包的特點,使得深圳的過年慢慢地形成著一種新民俗的特質。
大家樂。市青少年活動中心每年都要舉辦「深圳是我家」文娛活動,通過「除夕大拜年」、「千人餃子宴」、「化妝舞會」、「新春文藝大匯串」等活動,為留深過年的打工者提供一個舞台,深受打工者的歡迎,已經形成深圳一個頗具特色的新民俗文化。
逛花市。作為一座地處嶺南的城市,深圳過年逛花市的習俗並不比廣州、香港遜色。深圳迎春花會到今年已經舉辦了21屆。花街是花的海洋人的世界,熱鬧非凡。新移民和打工者們也將大年除夕逛花市當成了必選的項目。
年夜飯的風俗。各大小酒樓食肆離過年還有幾個月就已經在吹風造勢、大作廣告,使出各種招數吸引人們提前訂位。至於菜譜,統統吉祥如意,「金玉滿堂」。
旅遊過年。在外地觀光旅遊度春節,是不少深圳人尤其是年輕人的選擇,國內的黑龍江、西藏、雲南、新疆、香港、澳門,國外的新馬泰、日本、韓國乃至歐美,到處都有深圳人的足跡。年輕人似乎對於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聊天、看電視、逛花市興趣不大,平常工作緊張、生活節奏快,春節長假給了他們一個休閑放鬆觀光旅遊的好機會。據有關部門統計,每年大年初一至初四期間,都會有四五萬人搭乘民航班機外出旅遊。
大盆菜。隨著香港回歸祖國及與內地交往的日益頻密,到深圳和內地過年的香港同胞和海外僑胞越來越多,近幾年春節期間經羅湖口岸入境的旅客都達三四百萬。為了歡迎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回深圳過年,深圳有些村、鎮每年都專門舉辦聯誼活動,向大家拜年,舞龍舞獅、鑼鼓喧天。深圳下沙黃氏,宋代時候從中原遷移至此,於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子孫遍及國內和世界各地。每年都會有數以千計的華僑和港澳台同胞回來過年。春節期間,下沙村委會通常會選一個日子在「黃氏宗祠」廣場擺上幾百張桌子,幾千下沙海內外黃氏子孫,共嘗最具有南粵傳統風味的「大盆菜」,推杯換盞,敘舊話新,氣氛熱烈,場面壯觀。這是傳統與現代、鄉土與海外的結合。
網上拜年。拜年是春節的一項傳統民俗。深圳人在流行賀卡拜年、電話拜年、 B B機拜年、手機拜年之外,近幾年開始熱門網上拜年。民俗節慶跟高科技找到了契合點。
當然,深圳過年的新習俗尚在形成的過程中,不斷會有新的內容和形式出現。在本土風俗與內地習俗、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的碰撞與融合中,在這座目前中國最具活力的移民城市文化形態的創造性轉化中,可以相信,深圳有朝一日會成為中國過年習俗的動態博物館。
❽ 廣州有什麼風俗習慣
穿著 飲食 人情 排場
❾ 廣州元宵節的傳統風俗是什麼
吃湯圓
廣州人過元宵時,早上必須要吃一碗熱騰騰的湯圓。舊時元宵節也稱「燈節」,賞花燈猜燈謎,再吃一碗甜糯湯圓,才是圓滿過年。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小小一碗湯圓,不僅味道甜美,寓意也很吉祥。
逛燈會
廣州每年元宵都會在越秀公園、文化公園等地方舉辦燈會,十分熱鬧盛大。元宵燈會在廣州有上千年歷史。在廣府文化中,燈有「添丁」、「人丁興旺」的寓意,所以廣州自古有開燈、鬧花燈、放水燈等一系列與「燈」相關的傳統習俗。燈會上,不僅可以看燈,還有各種吃喝玩樂。廣州元宵燈會重視廣府傳統文化的傳承,也十分注重創新。在燈會上,有各種有意思的文創攤位。在元宵節時,帶著全家老小一起去逛燈會絕對是個不錯的選擇。
廣府文化節
在廣州某些地區,還會舉辦廣府元宵文化節。現場不僅有廣府傳統文化,還融入了民俗絕活、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藝等,如廣府非遺傳承人及文藝家教你製作工藝品;各路民間文化大咖在「粵講粵精神論壇」上和大家食中華美食,傾廣府文化;廣府非物質文化遺產集市國家級非遺項目欖雕、省級項目廣彩、小鳳餅、市級項目打銅、南乳肉花生、押花、豬腳姜等紛紛登場。在元宵節時前去參觀,還能了解更多的知識,領略廣府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