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明節傳統文化知識有什麼
清明節傳統文化知識有:踏青、植樹、放風箏、掃墓祭祖、插柳、拔河等。
1、踏青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習俗。踏青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即為春日郊遊,也稱「踏春」。一般指初春時到郊外散步遊玩。踏青這種節令性的民俗活動,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其源泉是遠古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這種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對後世影響深遠。
清明節兼具節氣與節日兩大內涵,清明節氣在時間和氣象物候特點上為清明踏青習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條件。清明時節,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人們乃因利趁便,掃墓之餘亦一家老少在山鄉野間游樂一番。
2. 清明節的文化內涵是什麼
清明節文化內涵:清明節是上巳和寒食兩個節日文化的累積,上巳節和寒食節的若干民俗事象構成了清明節的民俗內容。因此可以說,清明節是中國的「復活節」和「感恩節」。清明節作為中華民族創造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作為一種文化群體性的文化符號,它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對家庭和民族都具有強大的凝聚作用。
清明節意義就在於讓我們世世代代不要丟失這一珍貴的文化傳統,這既有利於清明節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也有利於啟迪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自覺,同時也是對生命、人和家庭的珍重,表明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擴大了新的視野。
清明節主要習俗:
清明節在歷史發展中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全國因各地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上或細節上的差異,各地節日活動雖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共同基本禮俗主題。每逢清明時節,人們無論身處何方,都會回鄉參加祭祖活動,緬懷祖先。
清明禮俗文化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人文精神。在祖先祭祀儀式中慎終追遠,在踏青郊遊中享受春天樂趣,文化傳承與身心調適是清明禮俗文化的重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