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醫中葯體現了國人怎樣的文化精神
中醫葯文化具有明顯的民族精神標記。中醫葯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可以用「大醫精誠「四個字來高度概括。如學醫先學德之風,就是中華民族崇德尚義的反映。不問貧富,不問長幼,不問美醜,不問親疏,一視同仁,一心赴救的行醫宗旨,實質上和儒家傳統的以仁愛為核心的人文道德觀密切相關。醫術上望聞問切的診斷方法與中華民族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的傳統認識模式基本吻合;寒熱調配、補瀉兼施的配方原則與中華民族兼收並蓄、和而不同的處世態度一脈相通;循序漸進、務除首惡的治病程序與中華民族臨變不驚、標本兼顧的務實精神彼此呼應;統觀全局、辨證施治的醫學理論與中華民族整體至上、因人制宜的哲學思想互相協調,諸如此類不勝枚舉。這就是中醫葯文化具有凝聚中華民族的作用的原因,中醫葯文化多形式多方面地表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
㈡ 中葯的葯性理論體現了哪些中國傳統文化元素
事物使相互聯系的。
量變可以產生質變。
㈢ 1.中國傳統文化孕育了哪些中醫葯理念
中國傳統文化孕育了以下中醫葯理念:
1、中醫的兩大特色:整體觀念和辯證論治。整體觀念包括人與自然是一個整體,說明你做什麼事都應該順應自然規律,如春天要晚睡會早起,冬天要早睡會晚起,冬天吃蘿卜,夏天吃薑,春天不注意身體夏天就好拉肚子,夏天不注意身體秋天就可能得瘧疾等等。
2、辯證論治:根據症狀分析出病因來,再治病。不像西醫看你發熱就給你退燒葯,看你疼痛就給你止疼葯,中醫分析疼痛,發熱是怎麼引起的,就拿胃疼來說,可能是吃多了引起的,那麼就吃些消食的要,可能是受涼引起的,就吃發汗的葯等等。
3、中國傳統醫學講「氣」,主要有四種:元氣、宗氣、營氣、衛氣。若以現代科學眼光來看,命門的「氣」與冠狀動脈有直接關系。很多心臟萎縮或衰竭的病人,直接是命門受傷的結果。因為流到心臟的循環與命門的血液循環共振狀況相關,所以當命門受到壓迫、命門不松時,會直接影響到心臟。
相關要點:
中醫葯文化包括天人合一、順應四時、形神兼顧、陰陽平衡等理念,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中醫葯文化早已融入中國人的血脈,融入百姓的飲食起居,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巨大貢獻。
振興和發展中醫葯,必須正本清源、澄清事實,講好中醫葯故事,傳播中醫葯文化,展示中醫葯文化魅力,引導人們正確認識中醫葯的價值和貢獻。
㈣ 什麼是中葯的性能,其中要包括哪幾個方面
把葯物與療效有關的性質和性能統稱為葯性,它包括葯物發揮療效的物質基礎和治療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作用。是葯物性質與功能的高度概括。
1.四氣:是指葯物寒熱溫涼四種不同的葯性, 又稱「四性」。
2.五味—指葯物的真實滋味,包括辛、甘、酸、苦、咸,五種基本滋味,以及葯物的作用,除五種基本滋味以外,還有淡味、澀味。習慣上淡附於甘,澀附於酸,故稱「五味」。
3.升降浮:升降浮沉反映葯物對人體作用的趨向性,是說明葯物性質的概念之一。是葯物作用的定向概念。
升——上升提舉 作用趨勢向上
降——下達降逆 作用趨勢向下。
浮——向外發散 作用趨勢向外(向上)。
沉——向內收斂固藏、泄利二便,作用趨勢向內
4.歸經的概念:是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葯物作用部位,是重要性能的重要內容。
歸——是葯物作用的歸屬部位
經——是指經絡與臟腑的統稱,代表某一經絡或某一臟腑。
5.毒性——葯物的毒性是指葯物對機體產生的不良影響及損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