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朱元璋是農民出身,沒有多少文化,那他怎麼批閱奏摺呢
明太祖朱元璋我們都知道,由於他傳奇的人生經歷,以及完美闡釋了什麼叫作草根逆襲,他的人生故事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正如大家都知道的那樣,朱元璋家庭貧困,連飯都吃不上,更不用說去讀書寫字了。只是朱元璋是一個不斷學習的人,在參軍之後,他不但勤於練武,也開始讀書,不說他有多高的文采,至少日常辦公是沒有什麼問題了,所以他自己批閱文章是沒有問題的。
朱元璋這個人身上有許多我們要學習的地方,他在大家都沒有想到去學習的時候學習,大家不練武的時候練武,可能機會就會留給他這種有準備的人吧!
B. 朱元璋的文化水平如何呢
發奮學習的朱元璋
事實上,朱元璋在參加起義後,進步用“一日千里”來形容都嫌不足。
他確實沒有讀過四書五經,也做不出八股文章,可是他懂得讀書的重要,也很尊重知識分子。
李善長穿著書生的衣服去追尋朱元璋的隊伍,一席談話後,朱元璋對李善長信任有加,讓他擔任記室(秘書官) ,遇事都要認真聽取李善長的意見和建議。
“浙東四先生”宋濂、劉基、章溢、葉琛才學超群,朱元璋對他們傾慕不已,在攻下浙東後,便將他們一同召至應天府,還情詞懇切地說“我為天下屈四先生”,如此愛才惜才的態度怎不讓文人感動。
在與這些文人相處的時候,朱元璋從來不以上位者自居,而是虛心向他們學習,有問題便向他們請教。《資世通訓序》中說他“日攻詢訪,博採志人”,《明太祖實錄》中也記載著他每到一處,就到處招攬讀書人,還和他們講史論經,有時竟至通宵達旦。
登基後,朱元璋也從來沒有放鬆過學習文化知識。他曾經在南京奉天門東邊設立了文淵閣,在其中儲藏了大量典籍,只要平時處理完公務,有足夠的時間,就會到那裡埋頭苦讀。不僅如此,朱元璋還叫文臣把前朝的盛衰成敗寫在皇宮的大殿壁間,供他“隨時省覽”。
以這樣的精神,朱元璋從一個大字不識的放牛娃成長為飽學之士,不但能夠毫無阻礙地閱讀一些古人所做的艱深難解的著作,還能提筆寫文、作詩,這真的稱得上是“自學成才”的典範了。
C. 談談你對朱元璋及明文化的認識
強調親近儒生,從師指授、讀書明理的重要意義。從保留下來的片斷材料可以看出,元璋讀書學習是很認真很刻苦的,是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
朱元璋對知識的追求如飢似渴,而且涉獵十分廣泛,諸如兵書與天文星占、四書五經、史書等,無所不讀。
兵書與天文星占 戰爭環境,首重兵書。元璋後來成為一位大軍事家,大謀略家,對經典兵學不僅有很高的造詣,而且苦學活用,出神入化,幾乎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洪武元年(1368)三月,大功告成,元璋與劉基坐在奉天門回顧討論兵事。元璋說:「克敵在兵,而制兵在將。」劉基說:「臣得侍左右,每觀廟算(朝廷制定的戰爭謀略決策,這里指元璋的決策),初謂未必皆然,及至摧鋒破敵,動若神明。由是知任將在陛下,將之勝不若主之勝也。」這話也並非全是出於恭維。
D. 朱元璋沒上過學,為何軍事素養和決斷能力如此之高,有什麼秘訣
在我國朱元璋和劉邦是兩位非常具有傳奇色彩的帝王,因為他們兩個人本身都是街頭混混,就連吃飯都是飢一頓飽一頓,但是他們最終卻都成為了九五至尊。而朱元璋更是因為活不下去曾經出家為僧,但是朱元璋卻憑借著自己的大毅力大決心,最終起義成功成為了明朝的開國皇帝,他的一生可以說是頗具傳奇色彩。但是作為現代人,相信大家都聽過一句話“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可以說是在古代也一樣,沒有知識又如何能夠統領全軍,又如何能有如此高的軍事素養和決斷能力呢,接下來我們就分享一下他成功的秘訣。
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出,任何人的成功也絕非偶然,朱元璋如果沒有在行軍打仗的過程當中,努力的補充自己文化方面的欠缺,他很有可能就不會有成為皇帝的一天。正是因為他不斷的努力豐富自己,使得他成功的坐上了皇位。
E. 朱元璋的文化是怎麼學來的
從史料上講朱元璋出身貧寒,沒有機會上學,他父母死於一場瘟疫,少年就出家為僧,元末參加紅巾軍郭子興部下反元。此人好學且重視文化,戰爭期間,令部下訪求圖書,北伐時命征虜大將軍徐達往北京接受元朝皇室藏書,運至南京。做皇帝後提倡孔教,尊孔子為聖人。歷史上也有朱元璋的所寫《文集》。
文化是個比較廣義的詞語,有學歷的不一定有文化,比如《亮劍》中的李雲龍就是。能懂御人之術的更不是一般的文化。
F. 朱元璋是怎樣自學成才的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貧苦,少年時孤苦無依,為地主放過牛,後來出家當了3年和尚,苦不堪言。他參加農民起義的時候,雖然已經25歲了,但還是個文盲。由於他出身貧賤,怕被人們瞧不起,並且知道光有武沒有文成不了大事,所以他利用打仗的間隙時間,刻苦讀書學習,居然成為一個有學問有作為的皇帝。
朱元璋起初不過是郭子興手下的一名衛士,他開始粗通文墨的時候,就積極參加隊伍上的文墨事務。軍中的文告,元帥的命令,他都主動宣傳解釋,由於他打仗勇敢,又足智多謀,還識一些字,所以很快從普通士兵升為軍官,元帥郭子興對他尤其器重。
朱元璋作了軍官以後,學習更加努力了,他很懂得讀書的好處,前人的許多成功與失敗的經驗都寫在書上邊。隨著地盤的擴大,軍中缺糧,士兵搶老百姓,結果不得人心,站不住腳,他從書上知道了屯田的辦法,才解決了這個大問題,因而在群雄中能立於不敗之地。朱元璋對歷史特別愛好,注意從中吸取教訓。《春秋》、《左傳》、《漢書》、《宋史》是他常讀的書。他很崇拜劉邦,認為他有很多長處值得自己學習。做了皇帝後,朱元璋每天天不亮就起來辦公,一直忙到深夜。他每天要看要聽的奏章、文報多時達200多個,要處理400多件事,但仍然沒有放鬆學習,功臣死了,他親自寫祭文,大臣外任、退休,他撰文送行。有個叫宋訥的人讀書時烤火不小心燒了衣服,他還作文勸賦。他經常寫詩作賦,微服出巡時喜歡和人作對聯。他的文章通俗好懂,詩粗豪而有風韻,連駢體文也寫得不錯,歷史學家吳晗稱贊他「居然是個四六作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