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酒文化發源地是哪裡
唐代詩人杜牧的七絕《江南春》,一開頭就是「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千里江南,黃鶯在歡樂地歌唱,叢叢綠樹映著簇簇紅花,傍水的村、依山的城郭、迎風招展的酒旗,盡在眼底。
酒旗的名稱很多,以其質地而言,因多系縫布製成,稱酒旆、野旆、酒簾、青簾、杏簾、酒幔、幌子等;以其顏色而言,稱青旗、素簾、翠簾、彩幟等;以其用途而言,又稱酒標、酒榜、酒招、簾招、招子、望子……
作為一種最古老的廣告形式,酒旗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歷史。《韓非子·外儲說右上》記載:「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謹,為酒甚美,懸幟甚高……」這里的「懸幟」即懸掛酒旗。
酒旗大致可分3類:一是象形酒旗,以酒壺等實物、模型、圖畫為特徵;二是標志酒旗,即旗幌及晚上燈幌;三是文字酒旗,以單字、雙字甚至是對子、詩歌為表現形式,如「酒」、「太白遺風」等。有的借重酒的名聲作專利廣告,如明代正德年間朝廷開設的酒館,旗上題有名家墨寶:「本店發賣四時荷花高酒」,荷花高酒就是當時宮廷御釀。有的酒旗標明經營方式,如《歧路燈》里的開封「西蓬壺館」木牌坊上書「包辦酒席」;更多的酒旗極力渲染酒香,如清代八角鼓曲《瑞雪成堆》雲:杏花村內酒旗飛,上寫著「開壇香十里,就是神仙也要醉。」
酒旗在古時的作用,大致相當於現在的招牌、燈箱或霓虹燈之類。在酒旗上署上店家字型大小,或懸於店鋪之上,或掛在屋頂房前,或乾脆另立一根望桿,讓酒旗隨風飄展,招徠顧客。除此之外,酒旗還有傳遞信息的作用,早晨起來開始營業,有酒可賣,便高懸酒旗;若無酒可售,就收下酒旗。《東京夢華錄》里說:「至午未間,家家無酒,拽下望子。」這「望子」就是酒旗。有的店家是晚上營業,如劉禹錫《堤上行》詩里提到一酒家「日晚出簾招客飲」;一般都是白天營業,傍晚落旗,如宋道潛《秋江》詩:「赤葉楓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陽已微。數聲柔櫓蒼茫外,何處江村人夜歸。」
酒旗還常常成為騷人墨客繪景述事、抒情言志的媒介。「千峰雲起,驟雨一霎兒價。更遠樹斜陽,風景怎生圖畫青旗沽酒,山那畔,別有人家。」宋代辛棄疾《丑奴兒·博山道中效李易安體》的詞句,借飄動著的酒旗描繪出了一種令人神往的美好畫圖和意境。
『貳』 酒的發源地在哪裡
中國釀酒的歷史悠久,傳說紛紜,莫衷一是。根據最新考古資料,中國最早的酒與酒器發源於賈湖村,被稱為「賈湖文化」。賈湖遺址位於河南省舞陽縣北舞渡鎮西南1.5公里處的賈湖村,總面積為5.5萬平方米,從1983年開始試掘至1987年5年內共進行了6次發掘。賈湖遺址文化時代距今約9000——7800年之間,是一處規模較大、保存完整、文化積淀極為豐富的新石器時代的早期遺址。賈湖遺址文化層厚約2米多,一般為三層,共發現房屋建築遺址45處,灰坑和窯穴370多個,陶窯9座,墓葬349座。出土石器千餘件,以農業工具為主。出土的陶器也非常多,有夾砂陶、泥質陶和夾炭陶,有的還夾有蚌片和雲母片。以紅陶為最多,還有褐陶和灰黑陶。器類有鼎、罐、甑、壺、缽、碗、盆、杯、勺、器蓋、陶銼、紡輪和網墜等炊具、飲食器和陶制工具等。經中國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賈湖遺址主要發掘者張居正教授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著名教授、博士特里克.麥克戈溫合作,通過對出土陶器上的附著物進行研究證明:9000年前賈湖人已經掌握了酒的釀造方法,所用原料包括大米、蜂蜜、葡萄和山楂等,確認這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酒,並在美國復製成功。據新華社電訊稱,有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美國全國科學基金會等共同出資研究的一項結果表明,在迄今為止出土人類最早的可吹奏樂器的河南舞陽縣賈湖遺址,發現了賈湖人早在9000年前已會釀酒的科學證據。90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我們的祖先是如何釀酒的呢?2000年10月,張居正教授陪同外國考古學家對賈湖遺址進行了現場勘察,在出土器皿里的殘留物中,竟然發現含有酒的成分。於是他們帶著疑問把收集到的16個極有研究價值的陶器皿碎片帶回去進行詳細的研究,考古學家們經過長達四年的時間對這些陶器皿殘片中的殘留物進行了分析鑒定,確定了殘留物中包含的成分應源自大米、米酒、葡萄酒、葡萄鞣酸以及草葯的混合物,另外還含有山楂的成分。研究小組得出的最終結論認為這些分析數據最直截了當的解釋是:賈湖遺址出土的器皿中裝有一種經過處理的飲品,它的成份酷似現代釀酒的發酵成份。由此美國波士頓大學考古系主任朱莉.漢森認為,發酵飲料源自中國。這一重大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報》上,也向全世界證明了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掌握釀酒技術的國家。另據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報道,美國特拉華州一家釀造廠總裁薩姆加拉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考古學人類學專家特里克.麥克戈溫合作,使用大米、山楂、葡萄、菊花等復制出了類似賈湖遺址出土的殘留物配方,並證明這是一種酒精飲料——啤酒。此前學術界多認為中國的釀酒歷史不早於仰韶文化時期,現在通過對賈湖文化遺址的研究看來,這個觀念應該作古了,中國人掌握釀酒技術的歷史又向前推進了3000多年。據此我們可以說賈湖遺址出土的這些文物,應該是中國乃至世界迄今最早的酒與酒器。
『叄』 五糧液發源地
四川省宜賓市。五糧液是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一種用小麥、大米、玉米、高粱、糯米這5種糧食發酵釀制而成的濃香型大麴白酒,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四川省的六朵金花之一。
中國是酒的故鄉、酒的王國、酒文化的發源地,酒的釀造,在我國有著相當悠久的歷史,我國也是世界上釀酒最早的國家之一。據《神農本草》記載,酒起源於遠古與神農時代。
酒是人類生活中的主要飲料之一。中國制酒歷史源遠流長,品種繁多,名酒薈萃,享譽中外。黃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一,約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復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制黃酒。
酒滲透於整個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從文學藝術創作、文化娛樂到飲食烹飪、養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國人生活中都佔有重要的位置。
『肆』 中國酒文化發源地是哪裡
杜康仙庄是酒祖造酒遺址,是酒文化發源地。「杜康仙庄」為周平
王封賜,位於洛陽東南50公里杜康村。是全國少有的酒文化研究中心和
旅遊聖地。
杜康仙庄有16個酒文化自然景觀和22個酒文化人文景觀,山
門是琉璃瓦的朱紅門樓,進入庄內有杜康祠,
爬山碑廊,雕欄池,櫻花
圓和七賢台。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國酒文化博覽中心,
內里分設「中國酒類博物館」,
「中國酒
類包裝裝潢館」,「中國酒史工藝館」,「中國酒類史料館」。它是一座中國酒文化的歷史寶庫。
『伍』 中國酒文化發源地》
一 酒源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釀酒的國家之一。我國酒的歷史,也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對此,我國古代文獻中,關於酒有豐富的記載。從這些記載中,最早出現的酒,是天然果酒,也稱之為天然酒。由於在天然野果中含有能夠發酵的糖類,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可以產生一種具有香甜味的液體,這就是最早出現的天然果酒。而隨著農業文明的出現,穀物釀酒取代了天然果酒,這才標志著酒已經開始作為一種人類創造的物質出現在社會生活中,人類已經有了自覺飲酒需求。酒到底產生於何時?最早產生年代已很難考證。
先秦文獻中關於儀狄和杜康造酒的說法,可以說明酒的釀造在夏朝就已出現,我國酒的起源和發展經歷了從自然酒到人工造酒,從簡單的自然發酵酒到蒸餾酒,從原始低劣的酒到現代酒的漫長的發展過程。總之,酒同中國文字的歷史一樣悠久,是先民文化創造的結晶。酒早已不僅僅是物質生活的內容,而且成了文化生活的重要內容。酒和飲酒,都成為一種文化,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二 我國古代酒的品類、名酒
酒品種繁多,大體上可分為:直接發酵的果酒、發酵壓榨酒和蒸餾酒三大類。
從酒帶不帶酒糟看,可分為濁酒(帶糟的酒)、清酒(不帶糟的酒);從酒的濃淡看,有質厚的酒、質薄的酒;從口味上看,有甜、苦、辛辣等品種;從原料來分,則有以糧食作物釀造的酒和動物乳釀造的酒,還有用果品、葯草等釀制的酒的區分。
夏商時代,傳說中的杜康所作的「秫酒」,大概是我國最早的名酒了。周代,酒已有了明顯的品類、等級之分,酒名也多了起來。見於《周禮》的就有「元酒」、「清酌」、「醴」、「粢醍」、「澄清」、「舊澤」等。
在中國歷史上,不少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都往往借酒抒發自己的政治情懷,表現自己的遠大理想、宏偉抱負和豪情壯志。詩人李白一生嗜酒,被郭沫若先生稱為生於酒而死於酒的詩豪酒仙。
『陸』 「酒」文化在山東源遠流長嗎為什麼
答:酒文化要分為幾個階段,作為現在的山東省來說,雖然,不產什麼名酒,老百姓同樣喝酒,喝酒是一種文化,從古自今,無論是古人,還是現代人,離不開喝酒,比方說:來客人了,按照風俗習慣,都要炒幾個菜,備上飯,擺上幾瓶紅酒、白酒、黃酒等,再拿幾個杯子,每人倒上一杯,大家喝的很高興,覺得:酒逢知己千杯少……覺得:酒不醉人……覺得:太高興!太助興了。。。。。。如今,隨著科學的發展, 社會 的進步,人們的努力,酒文化在山東會源遠流長!
山東酒文化源自哪裡?為什麼山東人特別注重酒場禮儀?
山東的酒文化源自哪裡?為什麼山東人特別注重酒場禮儀?其實,山東酒文化的關鍵詞就是兩個字:規矩。關於這兩個字的源頭最早可上溯至西周。
山東酒桌上最講禮儀入,講究座有規矩,飲酒有規矩。先解釋下「規矩」的含義,其可以概括為:
1、入座有規矩。山東的酒桌分主陪、副陪;主賓、副賓;三陪、四陪;三賓、四賓等。一場酒局中,每個人依座次不同扮演不同的角色,各司其職,不能亂來。
2、飲酒有規矩。主陪、副陪敬酒的杯數和順序、祝酒辭的長短等全有一定之規。長輩跟晚輩怎麼喝,晚輩向長輩怎麼敬……這些都有講究。
很多外鄉人在山東生活10多年,也無法適應這些酒文化。對此,有人認為山東的酒文化是落後、守舊的風俗。但也許很多人並不知道,山東酒文化是傳統文化禮儀的一種代表。為什麼這樣說呢?
1、山東酒文化來源於尊天、敬地的祭祀禮儀。我國古代「祭必飲,飲必祭」,酒被認為通神、通靈。祭祀之禮也被稱為「吉禮」,為六禮之尊。祭祀是國家最重要的儀式之一,祭祀中必須飲酒,為了表示足夠的敬意,有時還會往酒里滴入自己的鮮血。《周禮》記載「凡祭祀,以法共五齊三酒,以實八尊。」這里說的是,只要祭祀,就要按常法供應五齊、三酒,盛滿八個酒尊。「五齊」是指五種酒:泛齊;醴齊;盎齊;緹齊;沉齊。「三酒」是三種酒的名稱:事酒;昔酒;清酒。尊天、敬地的祭祀禮儀始於夏商,定型於秦漢,興盛於唐、宋、明、清。在各朝的祭祀之禮中,酒都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周王還為此頒布《酒誥》,規定酒祭的禮儀。而且在秋收後,普通百姓也可參與到向天地、先祖進獻禮酒的歡慶活動中。
2、山東酒文化來源於舉賢、薦能的「鄉飲酒禮」。這種禮儀始於西周,是鄉大夫宴請「鄉學」人才的儀式,並以此向國家推薦賢能之士。此後,地方官吏均把「鄉飲酒禮」作為任職期間最重要的事項。在《儀禮》、《禮記》中均有對「鄉飲酒禮」的說明。比如規定在禮儀中,50歲的人要站著侍候老者;60歲以上的人可以坐著,60歲的人吃3個菜,70歲的人吃4個菜,80歲的人吃5個菜,90歲的人吃6個菜。
關於飲酒的程序則這樣規定:進門後,主人與正賓行3次揖禮來到堂階前;升階前,主人與正賓再行3次禮;升堂後,主人要拜謝正賓光臨;入席後,主人向正賓獻酒,正賓回敬,主人先喝盡再勸主賓飲用。這個你推我讓的過程非常復雜。對於正賓之外的人禮儀可減化,比如主人對「介」就減省許多。「介」是指主賓隨從中專門在主人、主賓間傳遞信息的人。其他賓客在這個酒場上連座位也沒有,只能在西階上接受獻酒,並在西階上「跪祭、立飲」,喝完酒不用回敬主人就可走掉。
齊魯大地上的酒文化果然是「源遠流長」!
感情怎麼說出口,倒在杯裡面全是酒
你不醉我不醉,馬路牙子誰來睡
人在江湖漂,不能不喝高
請你喝酒就得醉,要不然我得多慚愧
今朝有酒今朝醉,男人不能太疲憊
只要感情深,咱倆一口悶
男人不喝酒,交不到好朋友……
山東酒文化的關鍵詞就是兩個字:規矩。關於這兩個字的源頭最早可上溯至西周。
先解釋下「規矩」的含義,其可以概括為:1、入座有規矩。山東的酒桌分主陪、副陪;主賓、副賓;三陪、四陪;三賓、四賓等。一場酒局中,每個人依座次不同扮演不同的角色,各司其職,不能亂來。2、飲酒有規矩。主陪、副陪敬酒的杯數和順序、祝酒辭的長短等全有一定之規。長輩跟晚輩怎麼喝,晚輩向長輩怎麼敬……這些都有講究。
而這些「規矩」的背後則是幾千年來潛移默化,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結果。
首先、山東酒文化來源於尊天、敬地的祭祀禮儀。我國古代「祭必飲,飲必祭」,酒被認為通神、通靈。祭祀之禮也被稱為「吉禮」,為六禮之尊。
其次、山東酒文化來源於舉賢、薦能的「鄉飲酒禮」。這種禮儀始於西周,是鄉大夫宴請「鄉學」人才的儀式,並以此向國家推薦賢能之士。
可見山東省「酒文化」的淵源與古代風俗的關系是一脈相承的。不管是影視作品或者文學作品中,山東人的酒文化都是在這些地方體現得淋漓盡致!所以一個地方的酒文化,更多的是本土的民俗文化活動和勞動人民的生活習慣重要表現!
酒文化不僅在山東源遠流長,在整個中華五千年文明之路上,酒文化一直都是有著悠久的文脈傳承。正所謂醉了劉伶,狂了詩仙,張揚了曹孟德,書寫了鴻門宴,濕了清明杏花雨,瘦了海棠李易安。而山東人以酒會友,把酒言歡,更提現了感情濃烈的特點。
山東省,中國華東地區的一個沿海省份,簡稱魯,省會濟南,魯國都於曲阜,魯國秉承周朝禮樂典儀,是尊尚仁義、傳統、倫理、人和的「禮儀之邦」,齊魯文化對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有大量貢獻及深遠影響,八大菜系裡面就有魯菜,魯菜是中國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八大菜系之一,以其味鮮咸脆嫩,風味獨特,製作精細享譽海內外。省內地理差異大,因而形成了沿海的膠東菜和內陸的濟南菜以及自成體系的孔府菜三大體系。宋代後,成為「北食」的代表之一。從齊魯而京畿,從關內到關外,影響已達黃河流域、東北,有著廣闊的飲食群眾基礎。魯菜是中國覆蓋面最廣的地方風味菜系之一,遍及京津唐及東北三省,因山東人又好客,而有好客山東的說法,山東人直爽大方,又好客,會經常邀請朋友到家裡做客,准備好一桌 美食 ,上一瓶好酒,山東人喝酒是只喝高度白酒,在山東這樣的仁義禮智信的地方,只要能做在一桌上喝酒吃肉,就可以稱兄道弟了,不是那種酒肉朋友,而是真正的兄弟,自家人,為兄弟兩肋插刀,又敢作敢當,遇事有勇有謀,這就是道義,山東人比較看重道義,所以從小開始培養仁義道德,道義的體現在酒里,所有的感情,什麼都不說了,端起酒杯,一句話,幹了,有句話說的好,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然後第一次見面認識,能這樣跟山東人喝酒的,肯定會把你當兄弟的,所以,在山東這樣的文化底蘊濃厚的環境下,人們會比較直爽開朗,樂觀自信,酒文化在山東是源遠流長的。
山東酒桌上比較講究禮儀入,講究座有規矩,飲酒有規矩。
1、入座的座位有規矩。山東的酒桌分主陪、副陪;主賓、副賓;三陪、四陪;三賓、四賓等。一場酒局中,每個人依座次不同扮演不同的角色,各司其職,不能亂來。
2、飲酒有規矩。主陪、副陪敬酒的杯數和順序、祝酒辭的長短等全有一定之規。長輩跟晚輩怎麼喝,晚輩向長輩怎麼敬……這些都有講究。
很多外鄉人在山東生活10多年,也無法適應這些酒文化。對此,有人認為山東的酒文化是落後、守舊的風俗。但也許很多人並不知道,山東酒文化是傳統文化禮儀的一種代表。
1、山東酒文化來源於尊天、敬地的祭祀禮儀。我國古代「祭必飲,飲必祭」,酒被認為通神、通靈。祭祀之禮也被稱為「吉禮」,為六禮之尊。祭祀是國家最重要的儀式之一,祭祀中必須飲酒,為了表示足夠的敬意,有時還會往酒里滴入自己的鮮血。《周禮》記載「凡祭祀,以法共五齊三酒,以實八尊。」這里說的是,只要祭祀,就要按常法供應五齊、三酒,盛滿八個酒尊。「五齊」是指五種酒:泛齊;醴齊;盎齊;緹齊;沉齊。「三酒」是三種酒的名稱:事酒;昔酒;清酒。尊天、敬地的祭祀禮儀始於夏商,定型於秦漢,興盛於唐、宋、明、清。在各朝的祭祀之禮中,酒都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周王還為此頒布《酒誥》,規定酒祭的禮儀。而且在秋收後,普通百姓也可參與到向天地、先祖進獻禮酒的歡慶活動中。
2、山東酒文化來源於舉賢、薦能的「鄉飲酒禮」。這種禮儀始於西周,是鄉大夫宴請「鄉學」人才的儀式,並以此向國家推薦賢能之士。此後,地方官吏均把「鄉飲酒禮」作為任職期間最重要的事項。在《儀禮》、《禮記》中均有對「鄉飲酒禮」的說明。比如規定在禮儀中,50歲的人要站著侍候老者;60歲以上的人可以坐著,60歲的人吃3個菜,70歲的人吃4個菜,80歲的人吃5個菜,90歲的人吃6個菜。
關於飲酒的程序則這樣規定:進門後,主人與正賓行3次揖禮來到堂階前;升階前,主人與正賓再行3次禮;升堂後,主人要拜謝正賓光臨;入席後,主人向正賓獻酒,正賓回敬,主人先喝盡再勸主賓飲用。這個你推我讓的過程非常復雜。對於正賓之外的人禮儀可減化,比如主人對「介」就減省許多。「介」是指主賓隨從
酒文化是指酒在生產、銷售、消費過程中所產生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總稱。酒文化包括酒的製法、品法、作用、 歷史 等酒文化現象。既有酒自身的物質特徵,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內涵,是制酒飲酒活動過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態。
山東人厚道、好爽、講義氣、好交友、講禮節,很多山東人相信生死之交一碗酒,
推崇梁山伯文化,重視酒場。
哎呀,看這標題,就差點喝趴下了!
作為山東老鄉,我雖非千杯不醉,但也只能喝二兩。你問我羞不羞?
不管你了,我先干為敬,寫出《大山東酒文化》如下,各位酒友請捧場!
有些酒,你逃不掉,有些人,你也避不開。
「喝酒才能辦事,是山東與南方最大的區別。」
「先喝酒,再談事。各種規矩各種喝,喝的暈乎乎的談個啥?」
的確,全國人民說起禮儀之邦的山東,必定會談起齊魯大地熱情到令人生畏的酒桌文化,以及眼花繚亂的酒水產業。
只是,最近10年來,山東日益繁榮的酒場背後,卻是白酒,葡萄酒,啤酒產業的全面低迷,讓人又愛又恨的山東酒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呢?
曾經輝煌的魯酒產業,又是如何低迷的呢?
讀懂「錯位」的山東酒場,就是從飄溢的酒香里,感受一個真實的山東。
一、大山東,中國第一大酒鄉
「你是山東人啊?肯定能喝酒。」
行走全國的山東老江湖,多半會在五湖四海相聚的飯桌上,聽到如是對山東的評價。
在網路上流傳甚廣的多份民間調查,紛紛將山東列為全國酒量最大的省份。
畢竟,那些來好客山東做客的外地人,都對山東人的能喝善喝印象深刻。
網上有篇流傳多年的《山東歸來不喝酒》,開頭是這么說的:能活著從山東回來,是一件慶幸的事。(隨便感受一下南方人民的求生欲。)
事實也的確如此,自古以來,山東就是中國酒文化與產業的重鎮。
1600年前,主要在山東活動的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記載了43種釀酒法,山東的釀酒技術與傳統,可見一斑。
跨越千年,如今在能喝的山東人背後,同樣更有全國數一數二的酒水行業。
二、山東,酒風傳承3000年
說到山東的酒,給人留下更深印象的,還是山東繁復的酒文化。不僅座次有講究,喝酒有規矩,勸酒有套路,而且更讓人嘆為觀止的是16個城市各有各的習俗,別說外地人來到山東求生欲大大提高,就是山東本地人「跨市」喝酒,都要掂量掂量能不能全身而退。
先不論那些粗俗勸酒,惡意灌酒的陋習,山東的酒風,也許是中國3000年酒禮文化為數不多的繼承者了。
早在上古時代,酒就被認為有通靈、通神的功效。在國家最重要的儀式祭祀中,酒從來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周禮》就記載:「祭必飲、飲必祭」,更有「五齊三酒,以實八尊」的細致規定。隨著周王頒布《酒誥》制度化了飲酒祭祀的禮儀,而且鼓勵普通百姓也可參與到向天地、先祖進獻禮酒的歡慶活動;最為尊崇周禮的齊魯大地,也自然成為酒文化最為成熟的區域。
那些山東人在酒桌上研習了千年的規矩禮儀,其實都是孔子在《論語》里提到的:
「鄉人飲酒,杖者出,斯出矣」。
意思是說孔子在飲酒中,要等拄杖的老人離開後自己才離開。這和山東酒桌上敬重主賓,一定要主賓喝收尾酒,一脈相承。
當然,孔子在《論語》中對飲酒最重要的論斷是:
「唯酒無量,不及亂」。
意思是說,孔子雖然自己酒量很大(無量),但他絕對不會喝過量。寥寥7字,信息量卻很豐富。考察人品,從他的酒品中可以洞見。
只是在如今山東的酒場上,孔子對人品與酒量的看法,被解讀成了
不會喝酒,前途沒有。
只喝飲料,領導不要。
一喝就倒,官位難保。
一半就跑,陞官還早。
長喝嫌少,人才難找。
全程領跑,未來領導。
三、山東,白酒「煙花易冷」
如果將山東改革開放以來的GDP增長與魯酒的發展並置觀察,我們會發現兩者的曲線幾乎如出一轍。
1982年,山東經濟總量超越江蘇坐上全國頭把交椅,此後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10餘年間,山東一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排頭兵。
相應的,魯酒也在全國傲視群儕。
喝在最後說幾句:
就像那句老話「解鈴還須系鈴人」。
曾經見證了山東經濟騰飛的魯酒,如今還要在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的新時代,新機遇面前,再次成為山東崛起的助推器。
3000年源遠流長,酒文化已經深深植入山東人的性格基因,成為山東人行動和思考的一部分;只要給它足夠的土壤,正確的引導,在大碗喝酒中長大的山東人,一樣能夠追上細品慢酌香茗的南方人。
山東省,中國華東地區的一個沿海省份,簡稱魯,省會濟南,魯國都於曲阜,魯國秉承周朝禮樂典儀,是尊尚仁義、傳統、倫理、人和的「禮儀之邦」,齊魯文化對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有大量貢獻及深遠影響,八大菜系裡面就有魯菜,魯菜是中國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八大菜系之一,以其味鮮咸脆嫩,風味獨特,製作精細享譽海內外。省內地理差異大,因而形成了沿海的膠東菜和內陸的濟南菜以及自成體系的孔府菜三大體系。宋代後,成為「北食」的代表之一。從齊魯而京畿,從關內到關外,影響已達黃河流域、東北,有著廣闊的飲食群眾基礎。魯菜是中國覆蓋面最廣的地方風味菜系之一,遍及京津唐及東北三省,因山東人又好客,而有好客山東的說法,山東人直爽大方,又好客,會經常邀請朋友到家裡做客,准備好一桌 美食 ,上一瓶好酒,山東人喝酒是只喝高度白酒,在山東這樣的仁義禮智信的地方,只要能做在一桌上喝酒吃肉,就可以稱兄道弟了,不是那種酒肉朋友,而是真正的兄弟,自家人,為兄弟兩肋插刀,又敢作敢當,遇事有勇有謀,這就是道義,山東人比較看重道義,所以從小開始培養仁義道德,道義的體現在酒里,所有的感情,什麼都不說了,端起酒杯,一句話,幹了,有句話說的好,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然後第一次見面認識,能這樣跟山東人喝酒的,肯定會把你當兄弟的,所以,在山東這樣的文化底蘊濃厚的環境下,人們會比較直爽開朗,樂觀自信,酒文化在山東是源遠流長的。
『柒』 酒文化的起源地在哪裡
酒,中國,這是兩個幾乎劃上等號的標簽,中國的釀酒史,具體開始時間沒有定論,一種觀點是新石器農耕時代就有了,一種觀點是黃帝造酒,還有一種比較出名的說法說杜康造酒。
『捌』 山西的酒文化發源地是哪裡
山西的酒文化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積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人類文明。山西汾陽杏花村自古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素有「詩酒天下第一村」的美譽,是汾酒與酒文化的發祥地。
其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優越的歷史人文環境、神奇獨特的釀造工藝,積淀形成了汾酒文化豐厚的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