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如何從傳統文化中汲取新的營養

如何從傳統文化中汲取新的營養

發布時間:2023-01-13 15:31:29

① 如何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黨風廉政建設營養

1、加強理論學習,提高理論素養。 2、發揚傳統文化,剔除糟粕因素,從中吸取豐富的營養養分。 3、加強道德修養,切實踐行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4、弘揚優良作風,堅持求真務實,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新期待。

② 如何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

去粗取精,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③ 如果我們要從傳統文化裡面吸取營養,重新構建民族信仰,應該更多的從哪種學說吸取營養

儒道佛墨法等都有許多優良傳統,不能說主要只從哪一種吸取營養

④ 如何從中國傳統工藝美術中汲取營養為現代設計服務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設計藝術對現代社會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尤其進入二十一世紀,設計藝術的發展進入到了空前繁榮的時期。信息時代的到來使設計藝術的交流如河同水密,新材料、新技術的不斷涌現使我們目不暇接。盡管設計師對於設計元素的運用百卉含英,豐富多彩,但是,受思維定式的潛在影響,設計師的思路總習慣於以當代的視覺元素作為設計創意的敲門磚,進而忽略了傳統元素對現代設計藝術的啟示。
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年的傳承文化,祖先為我們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化元素。每一個傳統元素都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都鐫刻著深深的民族烙印,這些文化所構成的美的元素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博大而精深。有人說「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雖然,這種論調至今仍在不斷爭論之中,不可否認的是,世界各國對本民族文化的挖掘和重視已經達到空前未有的狀態。在當今「文化快餐」「文化滲透」等文化無國界的大環境中,各國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傳統元素愈加顯示出彌足珍貴的價值。
在中國現代設計領域,由於國外各種新思潮的湧入和滲透,隨之而來的新思想、新觀念,動搖著我們固有的價值觀與審美觀,使我們喪失了自身的話語權,設計作品也越來越遠離民族個性。如何認識傳統元素與現代設計的共生關系,使其在現代設計藝術中的應用更加廣泛和深入;如何將傳統的中國元素妙手天成地與現代設計藝術合理結合,既要尊重民族藝術的獨特性,又體現中華民族的審美心理,又能反映現代人的內在精神追求,是新一代設計師們所追求和面臨的重要課題。
1、 現代設計藝術的創意思維與設計元素
設計藝術中不能缺少創意,創意是一種心智的感悟歷程。「設計創意的的核心是創造性思維,它貫穿於整個設計活動的始終。『創造』的意義在於突破已有事物的束縛,以獨創性、新穎性的嶄新觀念或形式體現人類主動地改造客觀世界,開拓新的價值體系和生活方式的有目的的活動。」[①]
創意的過程是一連串設計元素的重組和創新思考。設計師在接到設計任務時首先想到的是設計的目標,進而考慮如何實現確定的目標,通過創意的醞釀、頓悟來實現設計的超越和升華。設計的創意過程往往不是一帆風順的,經常出現「山窮水盡」的現象,甚至到了「衣袋漸寬終不悔,為伊消的人憔悴」的境況。[②]我們經常在設計實踐中這樣總結,設計師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即設計師如何超越自己,如何突破自己的思維定式。
在2007中國·武漢藝術教育高峰論壇上,中央美術學院的許平教授指出一個社會不健康的邏輯:「設計就是工業的,工業的就是西方的,西方的就是現代的,現代的就是科學的,科學的就是進步的」。甚至有人認為:「中國設計發展水平滯後,是因為西方設計傳播受阻」等等類似的論調和思維比比皆是。我們在國內的平面廣告設計中,經常出現全英文的廣告語和文案,一些設計師片面地認為設計作品加上中文就土氣,有的作品明知面對的都是中國觀眾,還是堆砌一些英文單詞或字母的組合,有的為了「嘩眾取寵」甚至湊上些漢語拼音,認為通過這樣,作品就能洋氣起來。其實,我們自己守著個金山還在到處找錢,很多時候國外設計師反而是從東方、從中國元素中尋找靈感。
剛剛在中央台黃金頻道播出的一個古裝戲電視連續劇,我特別注意到演員表的字幕中,在一個中國著名演員的名字後面加了一個括弧、括弧里特意註明「英國籍」,與以前許多該演員出演過的節目相比,這個小小的變動,在這個沒有一個「外賓」出演的劇中,顯得尤其扎眼。我們暫且不去分析該演員的是否因為某種原因真的加入了英國籍,這個「外賓」的的出現,也折射出一個社會現象——崇洋媚外。設計界更是如此,我們周圍經常有人炫耀自己的設計風格出自學習日本設計,把某某日本設計師奉為祖師爺,卻沒有從根本上認識日本設計師的文化底蘊還是受到中國古代文化的深刻影響。習慣於從西方的審美思想鏡子中照出自己模仿格調的一臉無奈正是當下設計創意思維的困惑。
中國現代美術教育家陳之佛在《談工藝美術設計的幾個問題》中提到:「一切藝術創作或工藝設計,不能擺脫舊套的束縛,不能突破陳規,獨具風格,熟而不生,這是不符合藝術創作要求的。」[③]我們所處的是一個高度現代化、信息化的時代,新材料、新發明、新技術的不斷涌現使我們目不暇接,在這種局面下面,面對著一個如何認識傳統元素與現代設計的關系的問題,也是我們在現代藝術創意中如何繼承和發揚優秀民族傳統元素的問題。從一個嶄新的角度,跳脫理智、邏輯、直線的思考,擺脫思維慣性,把中國傳統元素重新組合,在同中求異,在異中求同,即舊元素,新組合、新創意、新突破。
2、 設計文脈中的中國傳統元素
尹定邦教授在他所著的《設計學概論》的序言中提到:「自古以來,人類智慧的基點不外兩個方面:一個是物質方面,靠造型設計去實施;另一個是非物質方面,靠思想、制度、輿論和禮儀去實現。如果還有第三個方面那就是兩方面的綜合。」[④] 通過以上的三個方面,物質是基礎,需要靠設計來具體實施,足以看出設計對整個世界文明及其發展的巨大影響。
最近幾年,從平面設計、工業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到建築設計領域,中國傳統元素的應用越來越多,在設計文脈中究竟有哪些東西能代表中國傳統元素呢?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元素就是符號,符號是負載和傳遞信息的媒介,是認識事物的一種簡化手段。
中華文化淵源流長,傳統文化元素自然也是浩如煙海。從文化層面上看,「文化是人類活動的各種方式和產品的總和,包括物質生產、精神生產和藝術生產的范圍,即包括社會的人的能動性形式的全部豐富性。」[⑤]人類學家弗郎茲·博阿茲曾從文化結構的角度,把文化分為三類:
(1) 物質文化——食物的獲得、保存、加工,房屋,衣服,製造工藝的過程,物產,運輸法等。
(2) 社會關系——一般性經濟狀態,財產權,戰爭,和平時的部落關系,部落內的個人地位、部落、氏族、家族組織、通訊形態、性別和年齡上的個人關系。
(3) 藝術、宗教、倫理——裝飾、繪畫、雕刻、歌謠、故事、舞蹈,對照自然狀態、神聖存在狀態的態度及行動等。[⑥]
從以上文脈中理出設計文脈中的中國傳統元素,可謂是只鱗片甲。傳統文化元素自然也包羅很廣,我們只能如藝海拾貝似的羅列一小部分元素如:
中國畫、中國書法、篆刻印章、敦煌壁畫、文房四寶(硯台、毛筆、宣紙、墨);
秦磚漢瓦、兵馬俑;京戲臉譜、皮影、武術;
中國結、紅燈籠(宮燈、紗燈);
木版水印、鍾鼎文、漢代竹簡、甲骨文 、鍾鼎文、漢代竹簡、豎排線裝書;
唐裝、龍鳳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 、祥雲圖案、中國織綉(刺綉等);
中國漆器、剪紙、風箏、筷子;
彩陶、紫砂壺、中國瓷器;
對聯、門神、年畫、 鞭炮、謎語、石獅、舞獅;
華表、牌坊、長城;
中秋月餅、餃子、粽子、糖葫蘆;
金元寶、玉石、如意、八卦等等……
每個地方還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難以一一例舉。幾千年的文明史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多姿多彩的藝術寶庫,在我國這么深厚的文化背景下,設計師從中獲取的設計源泉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它也許經常給你一種意想不到的設計感悟。
3、 設計文脈中的中國傳統元素對現代設計藝術的啟示
我國當代藝術學家張道一先生曾提到:「張果老倒騎驢,騎在驢上向後看上下幾千年,縱橫數萬里,形形色色,五花八門,在比較中鑒別,在現象中歸綱,理出一條思路,驢兒馱著往前走,走向新的時代,不是固守於舊的迂腐不化,而是創造者新的去開拓未來。」[⑦]
作為千年流傳下來中國的傳統元素,我們如何使它們能夠很好的被繼承、被利用,成為對現代設計藝術有益的啟示。這些東西是在中華民族千百年的中積淀下來的文化,帶有濃厚的東方色彩,在現代設計中可以找到很多利用它的位置,通過智慧的創意思維,使其衍變成為新的設計元素,為我們現代藝術設計服務。
即將在北京舉行的北京2008年夏季奧運會,為中國設計師迎來了千載難逢的設計機會,在普通民眾的潛意識里,為奧運會的系列設計一定是具有國際視野,與國際設計思潮接軌的設計風格。當一個個被國際奧組委認可的設計項目逐漸浮出水面時,我們驀然發現,為奧運會的系列設計作品裡骨子裡流淌的還是華夏民族的血。從陳少華與韓美林合作設計的北京申奧標識「太極拳」開始,北京奧運會的系列設計成了中國元素的試驗場。
北京申奧標志採用奧林匹克五環標志的典型顏色,以生動的圖形表現了一個人打太極拳的動感姿態,又是一幅中國傳統手工藝品圖案,即「同心結」或「中國結」,它以其簡潔的流動線條蘊涵著優美、和諧及動感,寓意著世界各國人民之間的團結、合作和交流。(見圖1)正是該作品裡的中國元素深深地打動了奧組委的每一位官員,成為申奧成功的最大的視覺功臣。也引導了中國民眾對「中國結」空前熱愛的一個社會潮流。
接下來,在億萬民眾的期待中,誕生了北京2008奧運標識「舞動的北京」——中國印。該標志以獨特的、具有五千年歷史的中國篆刻印章的形式,結合中國傳統書法的神韻,把中國傳統元素和現代奧林匹克精神結合起來,充分體現了2008北京奧運會的主題內涵,這個設計也使「中國印」從中國舞動著走向世界各地。

北京2008奧運獎牌的設計,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中央美術學院的設計組經過了長時間的醞釀、探索、構思,最終確立了以中國玉配的形式,得到了奧運組委會和社會的一致好評。

北京奧運會火炬創意也是中國文化符號成功地運用於現代設計的典型案例,這款火炬是由聯想集團創新設計中心集體設計的,靈感來自在我國歷史已經非常悠久的「祥雲」圖案,祥雲代表著「淵源共生,和諧共融」,它也是最具中國特色的傳統符號之一。火炬的造型設計靈感來自中國傳統的紙卷軸,紙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隨著紙的出現人類文明才得以傳播。
「眾里尋它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⑧]沒有「千網路」的上下求索,不會有驀然的頓悟和理解。以上設計之所以能在設計中體現出本民族的文化內涵,把中國元素巧妙地融進設計中去,關鍵是設計者的知識背景和對本民族文化的理解能力,以及對民族文化理解後的自然的情感流露,同時反映出中國元素帶給設計領域的文化靈感。
國際著名汽車設計大師喬治·亞羅說過:「設計的內涵就是文化」,設計文脈中中國傳統元素對現代設計的啟示,不應該僅僅體現在設計作品的外表上,整個設計、生產、製造、消費以及使用體驗的過程都應該感受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存在,這個過程需要的就是經驗的積累,和對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對主題透徹的理解和新穎獨特的思維角度。
對設計文脈中的中國傳統元素的借鑒和運用,並非生搬硬湊、搬用原形,而是以現代構成原理進行解構後的重新組合和搭配,傳統元素、事物的再認識,再理解可以帶來新的思維方式,進而提高現代設計者的設計思維和創意能力。我們深信,在中國深深的文化底蘊中成長起來的當代設計師們,只要在設計中握住了中國人的智慧與能力中的優勢基因,憑借著對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設計一定會屹立於世界之顛。

⑤ 如何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之源,是我們祖先留下的一份寶貴的遺產,是中華民族的根。。。。。。
弘揚傳統文化要對傳統文化有正確的認識。中華民族歷經萬千年的對「幸福」的不懈追求,逐漸形成了「福祿壽喜財吉」的民俗傳統文化和儒、釋、道等博大精深的宗教文化,進而進化為今天的治世哲學。中國的文化、歷史發展歷程,就是中華民族追求幸福的發展過程。古代文明和現代文明一脈相承,文化和歷史是鑒證文明進步的軌跡,我們無法挽留逝去的歷史,但我們可以留住歷史給予我們的文化,歷史是路,社會是車,文化是車的動力。。。。。
鑒於此,傳統文化——我們祖先留給子孫的活寶,我們應該責無旁貸地傳承下去。。。。。。
歷史是死去的無法改變的昨天,傳統文化是生於人類之始並可進化永生的。傳統文化有永恆的的生命力和誘惑力,不用刻意去弘揚,只要不去專注的破壞她,她就會很好的傳承下去。比如文化大革命的「破四舊」就是對傳統文化的極大破壞,給歷史造成了無法癒合的創傷。這么大浩劫,也只是損壞了文化的軀殼,增添了世人的幾聲惋惜而已,沒能把文化抹殺,同時「破四舊」本身又形成了一種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成為文化的一場流行感冒。而後那些抗體(傳統文化的傳承者)與流感病毒做了殊死搏鬥,最終傳統文化迎來的依舊是生機勃勃的春天。。。。。。
傳承就是弘揚。文化是以人的思想意識的變化而變化的,除了永恆的「福」文化,任何文化都有它的階段性,失去潮流價值的文化逐漸走向歷史的暗角。唐詩、宋詞應該說經久不衰的文化,但還是衰退了許多,原因是時代變遷,使其逐漸失去社會潮流性:唐、宋時期,文化娛樂比較匱乏,幾千年的文字成了當時文化推崇的主題,唐代作詩,到宋已發展到作辭,吟唱詩詞幾百年,把漢字研究到了極致,以至後世子孫都無法逾越,那是的詩、辭,相當於今天的流行音樂,李白、李清照相當於今天的周傑倫,隨便找個學生都能唱幾首周傑倫的歌,唐詩宋詞就要老師家長逼著背了。繼承發揚和遺棄是文化發展的正常規律。。。。。。
傳承即為弘揚。祖宗留下的東西,絕不能遺棄,也不可能都擺在明面上。事實周傑倫的流行歌曲和李白的詩是血脈相連的祖孫關系,只不過是幾經繼承與發揚的唐詩罷了,為了能讓後人知道這是怎麼來的,就要把這幾經發揚的過程原原本本的傳承下來,這就是把傳統文化的各個階段性文化傳承下來,再讓子孫傳承下去,以至世界上唯一最完整的一部人類文明發展史,永遠的傳承下去,留給全人類一個最輝煌的傳統文化——中華文化。
如今已經不僅中國在關注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那神奇的誘惑力使全世界都在關注她,國內的國學熱,國際的孔子學堂,漢語熱,都是傳統文化的發展軌跡。。。。。。
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建立了保護機制,文化遺產正在得到搶救性保護。。。。。。
奧運福娃,百家講壇,創意文化產業的興起等等都為傳承傳統文化立下了不朽的功勛。。。。。。
由以上內容得出結論:中國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血液,中華民族的發展歷程就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過程,只要保護好失去流行意義的文化遺存,中國傳統文化將會完整的,永遠的以中華文明的身份高高屹立於世界巔峰
。。。。。。
不要擔心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問題,中國傳統文化以獨特的魅力,受到全人類的推崇,已經成為世界共有的精神財富,她將一統天下思維,以原始共產主義,追求共有「幸福」而始,以世界大同(世界共產主義),擁有「幸福」而終。。。。。。

傳統文化該如何弘揚?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無論輝煌,還是衰落,無論是強悍,還是軟弱,都離不開傳統文化的影響。然而,何謂文化?中國古人在《周易》中就有所記載:「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即文明教化之義。而西方人定義:「文化是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和任何人作為一名社會成員而獲得的能力和習慣在內的復雜整體。」是為如今的文化之義。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對我們的影響根深蒂固。無論我們現在和國際如何接軌,無論我們的生活里有多少外來文化的影子,但只要是中國人,就離不開中國傳統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然而,傳統文化該如何弘揚?弘揚哪些方面?正如只有正確認識我們自己,才能揚長避短一樣,只有認識剖析傳統文化,才能將傳統文化發揚廣大。

中國傳統文化具有悠遠性和獨創性。中國傳統文化在歷史發展中沒有中斷過,是一環扣一環的連續發展的唯一的獨立文明。埃及文化因入侵者的變化一度希臘化,後羅馬化,再又伊斯蘭化;希臘、羅馬文化因日耳曼人的入侵而中斷;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巴比倫文化更是被赫梯滅亡,徹底消失在歷史長河中。而中國傳統文化在發展中從未產生過斷檔和空白。僅就文學而言,從詩經、楚辭、先秦散文、漢魏詩賦到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一脈相承。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就曾對中國傳統文化給予高度贊揚,他說:「世界上有古無今的文化很多,有今無古的文化也很多,而有古有今的文化則很少,像中國這樣波瀾壯闊的文化傳統簡直是獨一無二的歷史現象。」

中國傳統文化具有穩定性和統一性。中國傳統文化在其歷史發展的長河中,逐漸形成了一個以華夏文化為中心,同時匯集了國內各民族文化的統一體。這個統一體發揮了強有力的同化作用,在中國歷史上的任何時刻都未曾分裂和瓦解過。即使在內憂外患的危急存亡關頭,在政治紛亂、國家分裂的情況下,它仍能保持完整和統一,延續至今而能基本保持原貌。

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兼容性和再生性。中國傳統文化能夠兼收並蓄,體現在諸子百家在爭鳴中能夠取長補短,相互融匯;漢民族文化能夠長期吸收周邊少數民族的文化;對外來文化也能夠敞開它博大的胸懷,有揚有棄的吸收、整合。

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多樣性。中國傳統文化雖然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但因中國地域廣大,民族眾多,所以內部的區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又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差異。

中國傳統文化的穩定和統一造就了它的悠遠和獨創,兼容和再生造就了它的多樣。歷史上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是世界文明的先驅,領先世界文明發展的潮流,對世界的文明和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時值今日,中國的傳統文化雖已衰落,但仍具有極其旺盛的生命力。該如何弘揚傳統文化,使其重放光芒?這就要從中國傳統文化的某些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入手,探尋其對人類世界的新的意義。

君不見,當今之世界,紛爭不斷,戰禍頻起。特別是伊斯蘭世界與基督世界的對抗,更是給世界各地帶來無窮災難。而中國傳統文化注重和諧與中庸,它不象西方文化那樣講求分別與對抗,而是主張「天下百慮而一致,殊途而同歸」,提倡在主導思想的規范下,不同派別、不同類型、不同民族之間思想文化的交互滲透,兼容並包,多樣統一。

君不見,當今之世界,「民主」「自由」漫天飛舞,政治動亂此起彼伏。同一國之民分立對抗,互毆不止,致使國家動盪不安,經濟每況愈下。這都是西方所謂「普世價值」之功。而中國傳統文化能夠流傳至今從未中斷過,甚至在外族入侵時仍能保持自己的原貌,反而還給周邊族群以深刻的影響,不僅在於它具有自己獨特的魅力,具有自己的特殊的政治觀和社會觀,還在於它存在一種超越國界、超越種族、超越意識形態,體現人類追求富足和人道主義的普世價值,那就是「仁」。它包括了對內的克己和對外的愛人,反映了人類寬以待人、相互諒解、相互忍讓、相互敬重、相互期許的仁愛精神,期望「泛愛眾」,人人和平相處,慈悲為懷,這才是人類應追求的幸福、安寧與和諧的普世主義精神。

君不見,當今之世界,環境惡化,天災不斷,資源近乎枯竭,全球危機已經顯現。科學技術高速發展,但卻造成人與自然的異化,人類與自然的搏鬥終於遭到自然的報復。西方的一些科學家把目光轉向中國,包括《老子》《論語》在內的中國經典受到重視。這種情況的出現,完全是由於處在科學發展困境的科學家們尋找世界觀啟發的努力,而不是由於什麼一時的感情沖動。1988年1月,全世界的諾貝爾獎得主在巴黎聚會,他們發表宣言說:「如果人類想要在21世紀活下去,必須回顧2500年,吸收孔夫子的智慧。」

然而作為處在社會轉型期的我們來說,如何弘揚傳統文化,就是如何將中國傳統文化中優秀的成果運用到當今社會的建設當中,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傳統文化之間尋找一條真正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中國要對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絕不能長期跟在西方國家的後面循規蹈矩,而應該創造出獨具特色的模式。只有從傳統文化中汲取新的營養,創造一條有別於西方,真正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中國才能真正強大,傳統文化才算得到了真正的弘揚。

⑥ 如何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

取其精華,去其糟迫,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古為今用。

⑦ 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可以汲取哪些營養 企業文化

對於中國傳統文化與企業的融合這塊,中國近幾年有兩個非常成功的例子,都是將儒釋道的文化導入公司中,踏踏實實的從上到下完全做到。其它中小企業還有很多很多。你看看陳大惠老師帶的中國傳統文化匯報團里的成員結構就曉得了。

一個是北京惠利會通公司的負責人胡小林。還有一個是青島芳子集團的總裁劉芳。

他們的視頻在網路上流傳的很廣。可以去借鑒借鑒。

胡小林董事長的《傳統文化帶動經濟良性發展》《中國傳統文化帶動企業走向成功的啟示》《學習傳統文化,改造自身命運》《<弟子規>學而時習之成果的啟示》系列視頻,還有劉芳總裁的《生為女人》的書和視頻。

⑧ 著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什麼要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

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培育核心價值觀的營養
核心價值觀是一個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綜合體現,集中反映著社會成員普遍認同的思想觀念、價值理念、道德規范,影響著一國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也是引領社會發展的精神旗幟。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三個倡導」,從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明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內涵。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靈魂和血脈,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領域沉澱下來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也是寄託靈魂、激發民族創新的智慧源泉。新的時代條件下,只有不斷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才能不斷豐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更好地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世界各國的發展經驗表明,核心價值觀的形成植根於各個國家、各個民族傳統文化的深厚土壤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內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和道德規范准則,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雖然存在一些糟粕,但更多的是至今仍然為全人類所認同的優秀思想文化,它能夠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提供深厚土壤和精神源泉。例如,「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言必行、行必果」的誠信態度,「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責任意識,「和而不同」的包容思想等,都凝結著中華民族的共同價值訴求。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厚源泉。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充分汲取思想道德營養,結合時代要求加以延伸闡發,既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又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之樹深深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沃土,不斷從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精髓中吸取養分。
民本思想在我國傳統文化發展過程中源遠流長,是傳統文化中重要的思想資源。從「民為貴,君為輕」的治國理念到「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政訓,再到孫中山先生提出的「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都是民本思想的高度概括。今天,我們黨提出了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更是基於傳統思想文化土壤對民本思想的提煉。雖然民本思想並不能等同於現代民主思想,但是二者都肯定人的價值,尊重人的力量,可以說,民本思想就是民主思想在古代社會的樸素表達。
深厚的家國意識是中國人的一貫遵循。中國古人經常習慣於把自身利益同國家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把個人生命同天下國家的命運聯系在一起,關心國家大事,積極參與國家事務,在奉獻國家的事業中體驗生命的快樂與價值。當前,要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倡導一切有利於民族團結、祖國統一、人心凝聚、社會和諧的思想和精神,倡導一切有利於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對於普通人而言,愛國主義是一種價值觀,是一種對祖國的感情,是可以具體化、生活化、大眾化的。人們的愛國情感的表達,在建設祖國、保衛祖國、富強祖國中所有對國家建設有益的行為,都是愛國的表現。
誠信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為倚重的社會道德規范之一。對於個人來說,「人無信不立」,誠信乃立身之本。對於社會來說,誠信首先是守信,在社會活動中重承諾,講信用,守合約,以誠正己,作為立業之本;其次是正直,不欺人、不欺己、不欺心,在職業活動中不允許有欺騙行為,杜絕以次充好、以假亂真、欺行霸市;第三是重義,不僅要信於約,更要信於義。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轉軌、社會轉型的時期,個人誠信、社會誠信、行業誠信、商業誠信等領域問題嚴重,將誠信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是社會的共同呼聲。提倡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中誠信為本的道德准則,將有利於培養人們在社會生活各領域中的誠信意識,促使誠信成為一種人們的主體倫理精神。
敬業蘊含於中華傳統文化之中,為眾多賢人志士所踐行。中國古代敬業盡責的人物層出不窮。例如,「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王猛為相,臨終不忘國事」,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等等。在現階段,敬業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為准則。倡導敬業,首先要做到忠於職守,要求人們在自己的職業崗位上勤奮工作,履行自己應盡的社會義務。忠於職守必須熱愛本職工作,干一行愛一行,鑽研業務,掌握本領,增強技能,激發不斷學習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本職工作,兢兢業業為國家、為社會無私奉獻,努力實現人生價值。
和諧友善是我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思想元素。「禮之用,和為貴」,在處理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個人之間的關系時,傳統文化總的指導思想是「和」,強調以一種和諧友善的態度來對待自然、社會和他人,以一種寬廣的胸懷處理各種關系,主張「天人合一」。中國傳統文化的「和諧」價值,必將在新的歷史時期煥發出旺盛的生命力,成為人類文明進步和諧發展的成果。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這是和諧思想之於現代文明的新貢獻。在當前構建和諧社會的實踐中,友善就是胸襟開闊,嚴格律己,寬容待人,互諒互讓,扶貧濟困,助人為樂,見義勇為,以友善的態度與他人相處,共同建設和諧社會。
在當今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盪,交流、交鋒更加頻繁的新形勢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是一項極為重要的戰略任務。我們只有積極發掘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源泉,才能整合、凝聚和提升社會共識,最大限度地凝聚和動員全民族的力量,不斷奪取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新勝利。這就要求我們在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中激勵鬥志、陶冶情操、砥礪品行,著力營造尊重人、關心人、理解人、依靠人、發展人、幫助人、服務人的人文環境,大力構建和諧氛圍。這就要求我們開展好傳統文化的宣傳活動,在國民文化教育中增加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內容,用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陶冶人民情操,滋養我們的心靈。要深入實施中華文化傳承工程,圍繞反映中華民族歷史,特別是近現代史、黨史、國史,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從傳統文化中汲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營養。

⑨ 如何汲取傳統文化精華

在中國古代儒家思想中,荀子的思想可謂獨樹一幟。它主要繼承發揚了儒學「內聖外王」思想中「外王」的一面,主張推行王道於天下,成就富國裕民的功業。這一點與企業經營與發展的目的不謀而合,因此,日本企業界許多高層領導人都是荀子思想的忠實擁護者。

堤康次郎感悟到了這些思想的精華,逐漸把它變為做生意的經驗與藝術,形成了一整套企業帝王的學說。他常常教導兒子堤義明:「你要人家服你,就得比人家努力3倍。」

堤義明的表現平凡、沉默寡言,正是以靜觀的態度,一方面修養自己,一方面謹慎自己的言語行為,免得暴露缺點招致對手的打擊。

堤義明接管產業之後的第一步,就是要解決家庭內部的問題。堤義明雖然名義上成了西武集團的繼承人,但實際上地位很不穩固,很難介入西武許多產業的管理,特別是同父異母的哥哥堤清二負責的西武百貨公司的流通事業。堤康次郎去世以後,堤清二以不惜借取大量貸款等手段,採取快速膨脹的政策,不斷地擴張發展,不到6年時間,營業額實際增長了3倍半,一時間聲名鵲起;而同時期堤義明的守業與忍耐,反而遭到許多人的非議。

經過長時間的反復思考,直到1970年4月底父親去世忌日的前幾天,堤義明才約哥哥堤清二到一個飯店來,宣布了一個出人意料的重大決定。這就是將西武百貨公司和西武化學公司交給堤清二負責。

堤清二對於弟弟的慷慨和信任深受感動。雖然並非同母所生,但兄弟手足之情仍在,二人之間的分歧和敵意開始消除了。

其實,堤義明之所以想要流通集團獨立,不單是對清二的手足之情,而更大的因素恐怕是因為他對清二的經營方式感到不可靠,所以想與流通集團完全脫離關系。西武百貨公司近幾年營業額急速增長,已經脫離了正常軌道。事實上清二也知道靠借貸來擴大規模是很危險的,但他之所以這么做,就是因為他逞強、冒險、不服輸。義明則深深擔心清二會將父親開創的基業毀於一旦,更唯恐如此借貸下去,最後還得搭上西武鐵道去還債。因此,為了安全起見,他委曲求全,把西武化學交給清二,讓西武流通與鐵道部分完全斷絕關系,從而保證西武企業集團的整體利益。當然,這個決定對清二而言也是再好不過的。

後來果不出堤義明所料,清二的百貨公司在1973年遇到石油能源危機和國際經濟衰退的影響,遭受了慘重的打擊。在關繫到西武百貨產業生死的危急關頭,又是由堤義明出面從鐵道集團中撥出一筆巨額款項資助他的哥哥,才使得清二從破產的絕境中起死回生。

堤義明接管西武以後的第二步計劃是分封有功大臣。

堤家的產業,從鐵道、運輸、百貨公司、地產、娛樂設施到飲食業,不下百餘種。到他接管全盤生意的時候,所面對的上層主管不單年紀比他大得多,經驗也相當豐富,而且很多是父親執業時代的忠心之臣。堤義明當然擔心,如果得不到這些人的支持,就無法管好堤家的事業。這些了解堤家的人,如果有1/3的人存異心,堤義明縱有通天的本領,也不可能有太大的作為。為此,他經過仔細地調查和反復斟酌,對他們善加體恤並作出適當的安排,使他們心悅誠服地歸順於他,跟他共同努力。特別是對堤家事業曾作出過重大貢獻的8個大功臣,堤義明實行了他的引人注目的分封計劃。

1966年西武集團退出地產界,也是堤義明在守與忍過程中的一項大舉措。

由於適時退出地產的投機生意,不僅挽救了西武集團,而且無形中幫助政府及早考慮修訂土地管製法。為此,當時的著名政治家、日本首相池田勇人曾經贊揚過堤義明,說他是個有遠見又有責任感的企業家。

忍與守不是一般年輕生意人辦得到的事。堤義明卻能在別人忙於投資開發之際,全心全意地採取守勢,明了自己手上所有產業的經營狀況,就像一個初出茅廬的將軍要重新了解自己的部隊實戰的能力一樣。他重新編組西武集團企業,深入到企業內部,先取得集團內上下員工的信賴,這種加強自我修養的作風,是父親堤康次郎教他的真功夫,是真正的企業王者風范。事實上,堤義明在1964年到1974年的10年守業忍讓,並沒有失去事業發展的好機會,相反是那些急於追求成功的其他生意人在那段時間里紛紛落馬。

⑩ 如何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吸取營養,提升自身修養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除了儒家文化這個核心內容外,還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態,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中華傳統文化首先應該是思想、文字、語言,之後是六藝,也就是:禮、樂、射、御、書、數。
中華傳統文化還應包括生活富足之後衍生出來的:古文、古詩、詞賦、中醫、周易、道教、武術、曲藝、民樂、戲劇、棋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節日、民俗等。
中國古代的典籍浩如煙海,國學也是博大精深。弘揚國學就是要以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滋養自己,去蕪存菁,用古代明人賢士的心得來反思自己,讓自己變成一個溫文爾雅、卓爾不群的賢人。要能夠見賢思齊,見不賢自省。
要做到「修生養性」,最有效的是學習國學中儒家文化,不僅是在知識層面上要掌握,還要在言行上做到「仁、義、禮、智、信」。
中國儒家思想,是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根本宗旨和目標,「仁義禮智信」作為貫穿儒家學派發展的核心因素,被稱為「五常」,是由孔子、孟子和董仲舒提出、延伸和擴充的。
「仁」:仁慈、善良,愛人即為仁,能與他人平等和諧相處,多為他人著想考慮,就是仁的表現。
「義」:正義、正直,在別人有困難的時候出手相幫則為義。
「禮」:禮儀、禮節,表現為能尊重別人,謙恭禮讓。
「智」:智慧、才智,不僅指大智慧還包括小常識。
「信」:誠信、信用,古語雲「一諾千金」,指答應別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

閱讀全文

與如何從傳統文化中汲取新的營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1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2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