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任何民族的文化是怎麼形成的

任何民族的文化是怎麼形成的

發布時間:2023-01-14 14:23:49

① 民族文化如何形成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民族文化的定義也有許多不同的表述形式。但是,從總的方面來看,不外乎廣義和狹義兩類。 (1)廣義的民族文化定義 廣義的民族文化定義即普遍意義上的民族文化定義,是指一個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共同創造並賴以生存的一切文明成果的總和。這一成果包括物質方面的、精神方面的和介於兩者之間的制度方面的成果。其中,物質方面的成果實質上就是民族在物質生產活動中創造的全部物質產品,以及創造這些物品的手段、工藝、方法等,包括人的衣、食、住、行、用所屬的多種物品,以及製造這些物品的物品。如食物、服裝、日用器物、交通工具、建築物、道路、橋梁、通訊設備、勞動工具等等。精神方面的成果是觀念性的東西,通常以心理、觀念、理論的形態存在,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存在於人們心中的心態、心理、觀念、思想等。如倫理道德、價值標准、宗教信仰等。二是已經理論化對象化的思想理論體系,即客觀化了的思想。如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等。制度方面的成果是精神成果的外顯,是人們反映和確定一定的社會關系並對這些關系進行整合和調控而建立的一整套規范體系,包括政權體系、法律法規等。如歷史上少數民族的土司制、寨老頭人制、合款制、各種規約等。又如黨和國家按照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結合少數民族的實際,建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2)狹義的民族文化定義 狹義的民族文化專指民族的精神創造,它著重人的心態部分。其實,人類文化很難將物質創造和精神創造截然分開。所有以物質形態存在的創造物,都凝聚著創造者的觀念、智慧、意志,這些都屬於精神的因素。之所以提出狹義民族文化概念,就是要排除純粹的物化自然世界,集中研究人類自身的心理狀態。因此,狹義的民族文化也可以說是民族人文文化,是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經傳承積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質體現的總和, 包括科學技術、文學、藝術、思想道德、價值觀念、宗教信仰、語言文字、風俗習慣、民間工藝等等。 (3)民族事務工作意義上的民族文化 在我國,為了幫助少數民族加快發展,黨和國家不僅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法律法規,還專門成立了管理民族事務的工作部門。為了管理好民族事務特別是民族文化事務,筆者認為有必要從民族事務工作意義上對民族文化的內涵和范圍進行進一步的明確和細化。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是國務院管理民族事務工作的職能部門,各省、市、自治區也有相應的省級民族事務委員會,在其中都設置了專門管理民族文化事務的文化宣傳司(處),其主要工作任務和職責就是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主義文化、藝術、衛生、體育和新聞宣傳事業的發展。由此可知,民族事務工作意義上的民族文化是指少數民族的歷史、社會、政治、經濟生活和地理環境的特點在意識形態上的反映,主要表現形式是流行於少數民族地區的歌舞戲劇、文學藝術、民族醫葯、傳統體育等。 4、 民族文化與其他相關文化的關系 在日常生活和學術研究中,「文化」一詞使用相當頻繁,其中有許多是與民族文化相關的,或者內涵相近,或者內容交叉,或者關系密切。在此,就幾個主要的與民族文化相關的概念及其與民族文化的關系進行探討。 (1)國別文化:國別文化是以國家為劃分文化的社會依據,以國家特有的歷史與國情為基礎,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文化。我國的國別文化就是中國文化,也稱中華文化。由於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所以,中華文化具有多維性的特點,是由境內56個各自特色鮮明的民族文化構成的共同體文化,即多元一體的文化。這種多元一體的文化有二個重要的內涵,這其中也體現了中華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系:其一,多元的各民族文化,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互相交流,互相吸納,互相浸透,互相促進,多角度地交融,全方位地契合,形成了多元一體的格局;其二,漢民族文化作為主流文化在中華文化的歷史發展中,起到了引導、團結和凝聚各民族文化的主導作用。 (2)傳統文化:傳統文化在我國是指以中華文化為源頭的、中國境內各民族共同創造的、長期歷史發展所積淀的文化,它強調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著這個本源傳承下來的全部文化遺產,是迄今為止中華民族經過篩選、淘汰,不斷豐富又不斷發展的人文精神的總和。民族文化是一個不以時代劃分的、動態的和發展的歷史范疇。民族文化與傳統文化兩者之間的關系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每個民族都因區域和發展程度的差異而形成了自已的傳統文化;第二,任何一種民族傳統文化,在各個歷史時期,都要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響,引進和吸納其他民族文化的成分,這些被引進和吸納的外來文化一旦與自身的文化相結合,它便也就成為這個民族的傳統文化的一部分;第三,民族文化的豐富和發展是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實現的,如果離開了傳統文化,民族文化的發展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民族文化就不成其為民族文化,就會失去民族特色,就失去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3)主流文化(強勢文化):在同一文化系統中,處於主導地位、決定共同體文化發展方向、起著團結和凝聚其他文化作用的文化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主流文化或者說是強勢文化。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認為,在事物由多種矛盾所構成的矛盾體系裡,各種矛盾力量發展是不平衡的。處於支配地位的、對事物的發展過程起決定作用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它的存在和發展,規定或影響著復雜矛盾體系中的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展。其他處於從屬地位的非主要矛盾,與主要矛盾相互作用、相互制約,並在一定的條件下相互轉化。在中華文化這個多元一體的共同體文化中,漢族文化毫無疑義地處於主導地位,是主流文化,其他55個少數民族文化處於從屬地位,是非主流文化。漢族文化和民族文化就是主流與非主流關系,就是主要矛盾與非主要矛盾的關系,這種關系是辯證的。第一,由於歷史發展條件和文化本身的結構、功能等方面的特點,不同民族的文化在發展中,在這一或那一歷史時期,相對而言,有比較昌盛、發達、普及的;也有昌盛、發達、普及的程度稍差一些的。但是每一個民族的文化都不會因此而失去其鮮明的民族特色。由於每一種民族文化都是獨特的,所以作為一種價值而言,它們均處於平等的地位,對於這一或那一民族本身說來,都是同樣重要的,對於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都是不可缺少的。第二,在中國歷史上,漢族社會的物質生產力的發展水平以及與這種生產力水平相適應的生產方式始終處於領先地位,這就決定了其文化的發展也處於領先,在中華文化共同體的形成和發展中起主導作用,影響、團結和凝聚著各民族的文化。第三,多元的各民族文化,在歷史發展過程中與漢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響、相互浸透、相互促進。

② 中國文化的形成

中國文化的基礎是源於伏羲體系的文化後來分成以炎黃為代表的黃河文
化、以蚩尤為代表的三苗文化和以大禹為代表的長江文化。夏、商、西周、春秋
時期,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貧富分化和階級的產生。尊王、大一統等思想觀
念;禮樂、宗法、分封等制度形成。這些都影響了中國文化數千年,流風余韻至
今猶存的巨大文化建樹,標志著中國傳統文化形成。中國文明是土生土長的獨立的原生文明。中國文明的經濟基礎是農業。與農業有關的科學技術得以發展。中國文明起源和文化社會誕生之間,經歷了大約三千餘年。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同步發展。商、周是中國早期文明社會的繁榮時期,以宮廟為主體的城市和以玉器、青銅器為禮器的出現,是中國早期文明社會的標志。中國從氏族社會進入文明社會時,並未削弱氏族社會的血緣關系,卻以血緣關系為紐帶,與政治相結合,構成了西周的宗法分封制,實行血緣政治統治。祖
先崇拜是牢固的血緣關系的反映,從商周以來便成為中國宗教的主要形態,而且一直影響到後世。秦始皇統一,改血緣政治為地緣政治,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帝國,這對中國歷史文明的發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和深遠的歷史意義。衣、食、住、行以及傳統哲學思想的奠基,加快了中國文化前進的步伐;科技、文藝和史學的雛形開始建立,創立出文字還有例如四大發明等偉大的成就;隨著時代的變遷,中國由原始社會過渡到奴隸社會,再由奴隸社會發展到封建皇朝,這些都標志著中國文化的形成。從漢唐到宋元明,中國的科學技術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居世界領先地位,但是,當16,17世紀近代自然科學在西方產生並大踏步前進的時候,中國卻落後了。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文化史的角度看,中國傳統文化重人倫而輕自然的傾向,也是其中原因之一。由於儒學在傳統文化中的廣泛影響、儒學在古代學術史上,關於嚴密邏輯結構的理論,關於技術性控制的實驗,以及二者之間相互聯系驗證的操作,都沒有得到重視和發展。經學優先並籠罩一切文化領域中國倫理型文化還有一個突出的外在形式上的特點,這就是它的經學傳統。
所謂經學,是指中國文化長期以儒家經學為主流,
有著一以貫之的傳統,形成了獨自的特色。中國的宗法制度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成為維系社會秩序的重要紐帶,專制制度在中國延續兩千年,足以表現出中國文化強大的生命力。
中國文化的強大生命力,表現在它的融合力、延續力和凝聚力。中國文化的融合力,
是在歷史中形成的,也是一種文化生命力的表現。中國文化並非單純的漢民族文化或者黃河流域文化,而是在漢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吸收了中華各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形成具有豐富內涵的中華文化。中華各民族人話都融匯於中國文化的血脈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

③ 中國傳統文化的形成原因是什麼

文化本身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是一個歷史的發展過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徵和民族特徵,又具有時代特徵。在歷史性意義上,中國文化既包括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也包括中國文化傳統發生劇烈演變的近代文化與現代文化。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中國古代社會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比較穩定的文化形態,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歷史遺產在現實生活中的展現。這個思想體系蘊涵著豐富的文化科學精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凝聚之學,中國傳統文化是內部凝聚力的文化,這種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諧,把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群體、人與自然有機地聯系起來,形成一種文化關系;二是兼容之學,中國傳統文化並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盡管在中國古代對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條件下,還是以開放的姿態實現了對外來佛學的兼容,三是經世致用之學,文化的本質特徵是促進自然、社會的人文之化,中國傳統文化突出儒家經世致用的學風,它以究天人之際為出發點,落腳點是修身、治國、平天下,力求在現實社會中實現其價值,經世致用是文化科學的基本精神。

④ 請問 中華民族文化有什麼特點 形成的原因又是什麼 拜託用文化生活的知識回答

中華民族的文化不是在某地某時間聚集在一起的。它有56個民族,各有各的文化,但各種文化之間又不是分隔開的。由於長期共存,各種文化互相滲透,互相補充,共同構築起了中華民族文化的摩天大廈。
我們都知道,古代中國稱九州,在祭祀是用七色土築壇。都是因為要代表不同的地域,以及不同的文化。中華民族文化的形成原因,不是因為人口遷徙,也不是因為通婚,最重要的是自然積淀下來的長期共存,和睦相處,榮辱與共,肝膽相照的文化。由於這種文化被世世代代的繼承下來了。最終就形成了中華民族的文化。

⑤ 各個民族是怎樣形成自己獨特的文化

各個名族生活的地點不同 由於地域區別 生活習慣 風俗等都會有較大差異 這些差異在長時間內沉澱 就形成了 各自的文化 也就是文化差異
比如 我是 土家族 這也是在長時間內 形成了自己民族的不同文化

⑥ 各民族文化產生的必要條件是什麼

封建時,各民族往往是相互獨立的,民族文化的產生是靠地理位置等多種原因來定的。現在幾乎每個民族都有它的語言。這是其它族聽不懂的。文化的產生是民族長期實踐,交往中產生的。

⑦ 中華文化 是怎樣產生的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發展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種文化。包括文學藝術,衣食住行,交往,風俗習慣等一定的規則和慣例

⑧ 一個民族的文化是由什麼決定的

主要是生活環境。比如我國是大陸文化,而西方是海洋文化。
形成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因素。

⑨ 中華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北方地區民族的交往、交流與交融,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進一步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和精神文化,並為以後隋唐時期多民族國家的繁榮與發展奠定了基礎。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我國自秦朝以後,大一統始終是歷史發展的主基調。比較來看,歐洲的面積與我國相當,但自古羅馬帝國以後就逐步分裂為眾多國家。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國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漸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文字基本統一、觀念基本相同的中華民族共同體;

而歐洲並沒有形成這樣一個具有凝聚力的民族共同體。中華民族在形成和發展的歷程中不斷整合,由多元到一體、由交往交流到交融、由鬆散到緊密,最終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格局。在這一過程中,由中原人構建、各民族參與發展的價值觀和倫理道德,成為各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在中原地區形成的科技文化和制度文化,成為周邊各民族學習和模仿的對象。

閱讀全文

與任何民族的文化是怎麼形成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41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22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9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