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道家文化包括哪些書

道家文化包括哪些書

發布時間:2023-01-14 18:54:36

Ⅰ 道家經典著作有哪些

道家經典著作有如下:

一、《道德經》《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和《老子》,是春秋時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學著作。《道德經》代表了老子的哲學思想,闡述了「道」和「德」的深刻含義,闡明了老子的宇宙觀、人生哲學和修養方法,立體而多層次地剖析了宇宙萬物和人類本身的種種內涵。

《道德經》曾被譽為萬經之王,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中國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有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二、《南華經》《南華經》本名《莊子》,是戰國早期莊子及其門徒所著的道家經文,今存內篇七篇,外篇十五篇,雜篇十一篇,凡三十三篇。

一般認為內篇是莊子所作,外篇和雜篇為其後學所作,其主旨為「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講人如何才能超脫現實,達到絕對自由的境界。《南華經》在哲學和文學上都有較高研究價值,與《周易》、《老子》並稱為「三玄」。

三、《沖虛經》《沖虛經》又名《列子》或《沖虛真經》,作者為列子,即列禦寇,屬於早期黃老道家的經典著作。《沖虛經》的思想主旨接近老莊,追求一種沖虛自然的境界,體現了道家學派對精神自由的心馳神往。

四、《本經陰符七術》《本經陰符七術》作者為著名的鬼穀子,內容集中於養神蓄銳之道,其中前三篇說明如何充實意志,涵養精神;後四篇則討論如何將內在的精神運用於外,如何以內在的心神去處理外在的事物。

五、《抱朴子》作者葛洪,自號抱朴子,人稱「葛仙翁」,是晉朝時代的醫學家和制葯化學家,也是著名的道教人士。他所寫的這篇《抱朴子》,外篇主要是對自己生平的自述,內篇則是對道家思想和丹道修煉方法的闡述。

Ⅱ 道家有那些經典名著

1、《道德經》,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

2、《莊子》,道家經文,是戰國中期莊子及其後學所著。到了漢代以後,尊莊子為南華真人,因此《莊子》亦稱《南華經》。

3、《呂氏春秋》,黃老道家名著。成書於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夕。此書以儒家學說為主幹,以道家理論為基礎,以名、法、墨、農、兵、陰陽家思想學說為素材,熔諸子百家學說於一爐。

4、《淮南子》,在繼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礎上,糅合了陰陽、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屬於道家。

5、《管子》,是稷下道家推尊管仲之作的集結,《管子》在《漢書·藝文志》列入道家類。

Ⅲ 道家經典著作有哪些

1、《莊子》

又名《南華經》,是道家經文,是戰國中期莊子及其後學所著。到了漢代以後,尊莊子為南華真人,因此《莊子》亦稱《南華經》。其書與《老子》《周易》合稱「三玄」。

《莊子》一書主要反映了莊子的批判哲學、藝術、美學、審美觀等。其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學、人生、政治、社會、藝術、宇宙生成論等諸多方面。

Ⅳ 道家有那些經典名著

道家名著有《道德經》、《莊子》、《列子》、《皇極經世》、《文子》、《田子》、《黃帝四經》、《老萊子》等書。

1、《道德經》

《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2、《莊子》

《莊子》又名《南華經》,是道家經文,是戰國中期莊子及其後學所著。到了漢代以後,尊莊子為南華真人,因此《莊子》亦稱《南華經》。其書與《老子》《周易》合稱「三玄」。

《莊子》一書主要反映了莊子的批判哲學、藝術、美學、審美觀等。其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學、人生、政治、社會、藝術、宇宙生成論等諸多方面。

莊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構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學意境,文筆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瑰麗詭譎,意出塵外,乃先秦諸子文章的典範之作。

莊子之語看似誇言萬里,想像漫無邊際,然皆有根基,重於史料議理。魯迅先生說:「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被譽為「鉗揵九流,括囊百氏」。

《莊子》與《歸藏》、《黃帝四經》、《老子》等著作共為中華民族的幾部源頭性經典,它們不僅是哲學跟文化的重要載體,而且是古代聖哲關於文學、美學、藝術、審美的智慧結晶。莊子等道家思想是歷史上除了儒學外被定為官學與道舉的學說。

《莊子》不僅是一本哲學名作,更是文學、審美學上的寓言傑作典範。更是對中國文學、審美的發展有著不可分割的深遠影響。莊子寓言的出版和研究使得中國文化的優秀傳統得以繼承和發展,中華民族的精神得以發揚,在現實意義上,更為社會主義文明的建設做出了不可忽視的精神鋪墊。

3、《列子》

《列子》又名《沖虛真經》。是戰國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其後學所著,到了漢代出現以後,便尊之為《沖虛真經》,且封列子為沖虛真人,其學說被古人譽為常勝之道。

是中國古代先秦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屬於諸子學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書,它能開啟人們心智,給人以啟示,給人以智慧。其書默察造化消息之運,發揚黃老之幽隱,簡勁寵妙,辭旨縱橫,是道家義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唐天寶元年,唐玄宗下旨設「玄學博士」,詔告《列子》為《沖虛真經》,北宋加封為「至德」,號曰《沖虛至德真經》。列為道教的重要經典之一。

4、《皇極經世》

《皇極經世書》是一部運用易理和易教推究宇宙起源、自然演化和社會歷史變遷的著作,以河洛、象數之學顯於世。

《皇極經世書》共十二卷六十四篇。首六卷《元會運世》凡三十四篇,次四卷《聲音律品》凡十六篇,次《觀物內篇》凡十二篇,末《觀物外篇》凡二篇。

前六十二篇是邵氏自著,末二篇是門人弟子記述。

錢穆先生指出:莊周、邵雍為觀物派哲學。其中《觀物篇》實乃邵雍之哲學、易理、歷史學的理論大綱。

5、《文子》

《文子》成書後,在秦初即遭到禁毀。秦吞並六國,建立封建君主制的中央集權統治後,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秦始皇採納丞相李斯的意見,施行文化箝制政策,公元前213年,下令沒收並焚毀詩、書、百家語及秦紀以外的歷史書。《文子》亦在被禁毀之列。

漢朝建立統治後,公元前124年,漢武帝劉徹因見「書缺簡脫」,下詔「廣開獻書之路」,被秦禁毀之書才又逐漸面世。《文子》也在此時又得到了流傳。

《漢書·藝文志》將之著錄於「道家」一類。唐代尊崇道教,《文子》也得到重視,不斷有人為之作注,並且被太宗詔改書名為《通玄真經》,可見其地位。但隋唐以後,隨著道教在與佛教的斗爭中失去優勢地位,《文子》也曾漸湮沒,對它的研究亦頗為冷清。

《文子·上德》篇有明顯的《易傳》特色。《上德》解易與《彖》、《象》為同一思想脈絡的發展。

《文子》一書闡明了文子的哲學思想,它發展了道家的學說,同時又吸收了同期其它學派的某些思想,進一步完善了老子的學說,在中國古代哲學史上佔有重要之地。

《文子》主要解說老子之言,闡發老子思想,繼承和發展了道家「道」的學說。明朝宋濂稱:「子嘗考其言,一祖老聃,大概道德經之義疏爾。」元代吳金節也稱:「文子者,道德經之傳也。」都說明了《文子》的主旨內容。

Ⅳ 道家的書籍都有哪些

道家經典著作:(老子)一書的問世,標志著道家學派的形成。據(漢書·藝文志)記載:(老子)之前即有湯相(伊尹)和紂臣(辛甲)為道家書,還有齊國的(太公)237篇、 (謀)81篇、 (言)71篇、(兵)85篇、(管子)86篇,楚國的(竄子)86篇。(老子);之後則有(文子)、( 子八)、(關尹子八)、(莊子)、(列子)、(田子)、(老菜子)、(鴉冠子)、(黃帝四經)(即今長沙馬王推出土之黃老帛書)、(黃帝銘)、 (黃帝君臣)、(雜黃帝)等書。(漢書·藝文志)載道書37家,993篇,可見先秦時期道家學派是很龐大的。(漢書·藝文志)雲: 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 可見道家之源出自史官,為「君入南面之術」,即君主治國的學說。同時史載自黃帝時設立史官,因此,道家學說的起源,當遠溯黃帝。 在戰國後期,齊國首先成為中國文化的學術中心,學者們聚於齊國都城稷下,「受上大夫之祿,不任職而論國事。」(見(鹽鐵論·論儒》)因而以道家為宗的第一次學術大綜合。就發生在這里。當時齊威王「高祖黃帝」,學者們遂將黃老聯稱,共尊為道家學派的創始人,產生了黃老之學,黃老之學成為道家的代名詞。(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雲: 慎到,趙人;田駢、接子,齊人;環淵,楚人。皆學黃老道德之術,因發明序其旨意。 (史記·太史公自序)述司馬談(論六家要旨)雲: 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動多。 道家無為,又曰無不為,其實易行,其辭難如。其術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無成勢,無常形,故能究萬物之情。不為物先,不為物後,故能為萬物主。 司馬談所描述的,正是道家在稷下綜合諸家學術變為黃老之學的主要特徵。除了君人南面之學,黃老學說還有「神仙家」和「陰陽家」的思想。(漢書·藝文志)神仙十家之中,黃帝著述即佔去四家,共61卷之多。陰陽家21家中有(黃帝泰素)20篇,又陰陽家16家中有(黃帝)16篇,

Ⅵ 道家的經典書籍都有那些

道家經典,那當然是《道德經》(《老子》)和《南華真經》(《莊子》)和《列子》了.
如果你想知道的是道教經典,那請參看《道藏目錄》
1、《周易參同契》:
此書是關於煉丹術的最早理論,被後人稱為「丹經王」,它是對以前還丹金液燒煉技術的總結。「參同契」是指將易學、黃老、爐火三者綜合為一:太易性情,各如其度;爐火之事,真有所據;黃老用究,較而可御;三道由一,俱出經路。該書是漢代黃老學派煉丹家魏伯陽所著,記述煉丹器具的制備,與葯物的種類、劑量,和爐火的調節,及葯物的反應過程,或煉成後服食的方法,以及產生的效果等。書中特別對丹葯的反應原理、火候的掌握方法,記述很詳細,一直為後人奉為准則。
《周易參同契》又是漢代學家說明煉丹過程的記述,和易學與煉金術結合的產物,它還把漢代易學中的「卦氣說」發展為「月體納甲說」,因此它的理論在易學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若用易學的角度看《周易參同契》,是用陰陽變易說來解釋丹葯形成的原理,又用「月體納甲說」來解釋爐火掌握的原則。譬如《周易參同契》開端並說:「乾坤者易之門戶,眾卦之父母,坎離匡廓,轉谷正軸,牝牡四卦,以為橐龠,覆冒陰陽之道,猶工御者執銜蠻,准繩轍,處中以制外,數在律歷紀,月節有五六,經緯奉日使,兼並為六十,剛柔有表裡。」乾坤坎離和後面說的「六十」指的是六十四卦,用六十四卦來解釋煉丹的全部過程,則六十四卦中,取用乾坤坎離為四個基本卦,是丹葯形成依據(乾坤為爐鼎,上釜為乾,下釜為坤,並取天上地下之象。坎離指葯物,坎即是鉛,離即是汞;或坎為水,離為火;火指葯物蒸餾,水指葯物熔化為液體。乾卦、離卦為陽,坤卦、坎卦為陰;鼎上為陽,鼎下為陰;汞為陽,鉛為陰;火為陽,水為陰。)鼎爐及葯物等,都是依陰陽變易的法則進行作煉,尤其「牝牡四卦,以為橐龠,或覆冒陰陽之道」之說,指明煉丹過程也要依據自然界陰陽勢力的消長來掌握火候。
「經緯奉日使」說明把剩下的六十卦分配在三十天內,每天有兩卦;「剛柔有表裡」說明陰陽屬性之相成相剋。《周易參同契》特別強調坎離兩卦之作用,同時也明確地說明「易為坎離」,以坎離講陰陽變易,如此說,也無違背易學的陰陽變易原則和煉燒的原則。煉丹的過程,葯物和水、火二氣的變化,鉛為陰,其遇火而熔為白液;汞為陽,其遇火而升華;水為陰,火為陽,混而為一,煉為丹葯,此即是「易謂坎離」。
《周易參同契》的「月體納甲說」,是說明煉丹火候要隨每月月亮的盈虛而調節。但火候有兩種,文火和武火。減炭為文火,加炭為武火;在一個月里,前半月用文火,後半月用武火;在一年內,冬至後用文火,夏至後用武火。它是要求煉丹術依據自然界陰陽勢力的消長掌握火候。
《參同契》的「納甲說」有三種,說明煉丹運火程序,因此稱為「月體納甲說」。
第一種是六十卦納甲說,將一個月分六十個晝夜,配以六個卦,每日早晚的用火。
第二種是八卦納甲說,以月亮的盈虧說明一月之中的用火,以坎離兩卦代表日月,以其餘六卦代表月亮的盈虧過程,八卦又各配以天乾地支。
第三種是十二消息卦說,十二消息卦是用十二個卦(復、臨、泰、大杜、夬、乾、姤、遁、否、觀、剝、坤)表示陰陽二氣的消長。
《參同契》用這十二個卦與天干十二律相匹配,說明一個月或一年的用火程序;又用五行相生相剋的關系,說明鉛汞加溫起反應,轉化為金丹的過程。
陰陽五行說為漢代思想的主幹,所以在《參同契》可以看到道教產生的背景,同時看到道教陰陽五行說和儒學的成分。
2、《太平經》:
此書是流傳至今的最早道教經典,《太平經》的歷史可以上溯至西漢;《漢書》記載西漢成帝時,曾有齊人甘忠可作《天官歷包元太平經》。
《太平經》產生於東漢安帝、順帝時,出自於吉等人,後於桓帝時由襄楷進獻給朝廷;原經本有一百七十卷,但今現存於《道藏》中只有五十七卷。
《太平經》的宗旨,為興國廣嗣之術,是講「氣」以養長生,則為生命存在和長生方法。《太平經鈔‧癸部》說:「三氣共一,為神根也,一為精,一為神,一為氣,此三共一位,本天地人之氣。神者受於天,精者受於地,氣者受於中和,相與共為一道。故神者乘氣而行,精者居中也,三者相助為治。故人慾壽者,乃當愛氣、尊神、重精也。」說明「精氣神」是人生命存在的基礎。《太平經鈔‧壬部》說:「人有一身,與精神相合配也。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常合則吉,去則凶;無精神則死,有精神則生。相合則為一,可以長存也。」
歷史上的「精氣神」,在《太平經》已經有新的發展,則「精氣神」的性質,與人的行為和人的身體有密切關系。但「精神」有善惡、吉凶,人身的精神亦然;因為精神的性質決定人行為的善惡,故有關性與命的關系甚大。又人行為的性質也可以使相應性質的精神進入身體,並精神可以出入人身,更賦予精神以人格神的特徵,在人格神的精神中表現。
其實人之身體中有所謂「人身之神」、「司過神」和「五臟之神」。司過神曰「監察神」,為監察人行為過失的神;這種神在《太平經》叫做「六司命神」,證明人五臟之神,也有司過之功能(所謂「你知我知」之意)。
五臟之神「心、肝、脾、肺、腎」,在《太平經》相應為一種形神求長生的論述,所謂「精神出遊,神隨人意,諸神司過」,以此論述為根據;又括「守神」、「致神」、「還神」三種。守神有兩方面的含義:
一、存守身中已有的精神,使不失去或游離身外。
二、守神可以防止凶神惡氣在身中作亂。
「致神」是防止招致身外之精神來侵入居住人之身中。
「還神」的對象是本在身中卻一時游離身外的精神,通過還神的辦法,使它們返回人體與身形相合,以達到消除疾病和長生久視的目的。這種方法是重在「思」,在思神時,要把這些神像掛在靜室中實行凝思,並要佩神符,及吞服丹書。
《太平經》中的「承負」,也是道教史上重要的觀念,它給人們行為的後果作了解釋;因為一個人行善反得惡果,行惡反得善果。這個問題,《太平經》認為是「承負」所引起的作用。「承負」說明人今生的遭遇是受前輩人行為的影響,今生的行為也會帶給後輩人福祉;承者為前,負者為後。《解師策書訣》說:「承負是告誡人們要為後世人行善,免受承負之厄;本人能行善得道,也能免去承負之厄。」
3、《莊子》:
道家經典著作。為周·莊周撰。又稱《南華真經》,全書三十三篇,多以寓言闡述哲理,其中也有不少關於氣功的論述。如「踵息」、「心齋」、「坐忘」、「緣督以為經」、「吹喣呼吸,吐故納新」等等,對後世影響較大。
4、《列子》:
道家經典著作。為周·列禦寇撰。又稱《沖虛至德真經》,全書八篇。以「至虛」、「終天」的思想家為本,其宗旨與《老子》、《莊子》相同。書中很多闡述與氣功養生有關,為後世氣功重視。
5、《陰符經》:
道教經典著作。傳為黃帝撰。全稱為《黃帝陰符經》一篇。該書自唐代李筌公開傳播以來,就受到道教學者的重視,各以心得註解,今存四十餘種注本。書中某些論述對氣功養生有指導意義。
6、《黃庭經》:
道教氣功經典著作。書分三種:《黃庭內景經》、《黃庭外景經》、《黃庭中景經》,各一卷。《內景經》成書於西晉太康年間,《外景經》成書於東晉年間,《中景經》約成書於南北朝間,是在「內」、「外」兩經的基礎上綜合加工而成。《黃庭經》提出的「三黃庭」、「三丹田」之說,淵源於《太平經》的「三元合一」論。黃庭即上丹田,於身指腦,為百神之主宰;中黃庭即中丹田,於身指心,為臟腑之根本;下黃庭即下丹田,於身指臍下關元穴,為陰陽之門戶、精氣之命脈。只要如法存想黃庭,養煉丹田,就能固精全氣,長生久世。具體做法三經各有不同。
7、《抱朴子內篇》:
道教經典著作。二十卷。東晉·葛洪撰。次書包括道教理論、神仙方葯、鬼怪變化、養生延年等內容,為道教集成之作。書中闡述了長生不老學說,提供了先秦以來各類內煉養生方法。其中有關氣功的內容,集中地反映在《對俗》、《至理》、《釋滯》、《雜應》、《地真》等篇章中。明代的刊本《抱朴子內篇》,末附《別旨》一卷,專述吐故導引,為氣功專篇,極有參考價值。
8、《清靜經》:
道教經典著作。全稱《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此經本著老子「清靜無為」的宗旨,認為人能清靜,即可得道,住世長年。而獲得清靜之法,唯有觀空。
9、《了心經》:
道教經典著作。全稱《太上老君說了心經》。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書中認為「心為神主,動靜從心」,只有從澄心定神入手,修煉才能成功。
10、《天機經》:
道教經典著作。又名《陰符天機經》。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此經為闡發《陰符經》而作。

閱讀全文

與道家文化包括哪些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41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22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9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