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雲南傣族文化怎麼樣

雲南傣族文化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3-01-15 13:13:34

❶ 西雙版納的傣族,民俗文化有哪些

西雙版納的傣族民俗文化如下:

傣族先民就生息在滇、桂、黔地區,與壯族、水族、布依族、黎族等有密切的關系,同源於古代的「百越」。他們以「紋身斷發」為共同習俗,而又互相雜處。他們的足跡還在寮國、泰國北部、緬甸和印度地區。他們是最早栽培水稻和使用犁耕的民族。

❷ 傣族有哪些傳統文化和信仰

傣族作為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擁有著多年來傳承下來的獨特的傳統文化,同時也具備著傣族獨特的信仰。

首先,傣族作為長期聚集在雲南西雙版納的少數民族,在這個古老而又神秘的地方,傣族人民經歷了數以千年的發展,。相比於大多數中國人所使用的歷法----公歷,而言,傣族人們擁有著自己種族獨特的歷法----傣歷,這種歷法與公歷有一些差別,共分為三個季節,冷季、熱季以及雨季。這種分法是按照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特殊氣候,來劃分的。傣族也是中華大地上擁有自己民族文字的種族之一,傣族文字簡稱傣文,是一種古老的文字。這種古老的文字擁有數以千年的歷史,是中國歷史上最具文化特色的文字之一。文字的發明帶動了傣族文學的大發展,在傣族的文學長河中,擁有著許多的詩歌,以及古老的歷史傳說。其中最有名也是最為齊全的傣族文學典籍當屬<<傣族古歌謠>>,這部作品記錄了三十首傣族古老的歌謠。這些古老的歌謠歌頌了傣族人民辛勤的勞作。

其次,傣族陰氣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獨有的文化淵源。使得整個傣族的子民多信仰佛教,這種整個種族信仰一個宗教的信仰方式,是的佛教在傣族人們的心中十分著重要,在中國實行九年義務教育的今天,傣族的孩子們要在白天學習文化知識,在晚上要到寺廟中學習佛經,加強對佛教的認識。而且在傣族在寺廟中修行過的男子,也會受到傣族姑娘的青睞。

❸ 傣族的習俗

1.婚姻
自由的婚姻制度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是傣族婚姻制度的顯著特點。青年男女婚前交往自由,戀愛自由。未婚青年男女在節日或盛會場合,可以自由和未婚女子談情說愛,傣族習俗中稱「串布少」(「布少」——姑娘)。傣族中很少「重男輕女」的意識,多生超生情況不多見。因此,家庭矛盾或由家庭引起的社會問題不多。由於家長制的薄弱和對個人個性發展的束縛較少,對傣族社會和文化的發展有積極的作用。傣族的思想很奇怪,他們大都是女人做事,男人閑著,他們那邊的男人娶妻,就像我們這邊的男人入贅。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思想慢慢的變弱了點,但在一些平困地區,這種現象還是很嚴重!
傣族是一夫一妻制的個體家庭,一般有父母和子女兩代,也有祖孫三代同堂的。兒女長大結婚以後,便與父母分居另立家庭。父母大多隨幼子或幼婦女同住,家庭財產由幼子女繼承,幼子女負責贍養父母;已分居的兒女也可以得到部分財產,數量很少。家庭中男女平等,經濟獨立,
婦女在結婚前就開始有個人積蓄,結婚帶男方家的財物一旦離婚可以攜帶回娘家;男方到女方家上門期間,若夫妻關系破裂,男子也可以搬著自己的東西回父母處。寡婦可以改嫁,也可以招男子上門。如果男方離家數月沒有音信,女方可以另找配偶。夫婦死去,不管年紀多大,都要辦離婚手續,手續簡單,將一對蠟燭放在亡者棺上,即表示與死者離異。
2.竹樓
竹樓是傣家住房的主要特點。竹樓分兩層,上層住人,下層拴放牲畜。上層竹樓中間安放火塘,內間為卧室。竹樓由木柱支撐,正房四周由竹片圍成,樓板也由竹片拼接,房頂是人字形茅頂,人們要從梯子上樓。傣家竹樓通風、涼快、清潔、明亮,又可以防備野獸的襲擊,十分安全。

3.服飾
傣族的服飾顏色特別鮮明,大膽。像是明清時期的彩繪,特別漂亮。衣服上面繪畫上孔雀或是一些紫藤蘿等一些花,比較高級的用存手工綉,這種工藝已經比較少見了,價格也比較貴!就像早期傣族的斜挎包都是厚厚的布線,手工制出來的,做工特別精緻,耐用,上面的畫案是一針一針綉出來的,如果現在還能保存這種工藝的話,應該也會像阿拉伯地區的掛毯一樣聞名於世了吧!
傣家婦女穿筒裙,上著窄袖短衫,筒裙長到腳面,衣衫緊而短,下擺僅及腰際,袖子卻又長又窄。質地柔軟輕盈、色澤鮮艷大方,適於表現女子的體態,非常美麗。傣家的筒裙不是所有人都會穿的,最原始的穿法是一塊布縫成一個圓筒,圍在腰間,大概有一圈半!這種穿法一般只有當地人會穿,一般人穿一會兒就要掉!不過現在由於越來越多的人不會穿,方法已經改進了,可以扣上!傣族服裝最大的特色就是它是根據你的各部位貼聲定作的,你胖了或是瘦了就丟不可以穿了!男子多穿無領對襟短衫,冬天披棉毯,用白布或青布裹頭。男人紋身較普遍。現代由於傣族的貧困和落後,及穿傣族服裝的不方便,穿傣族衣服被看成是有傷大雅。所以越來越少的人穿了,盡管很多人會給自己定做一兩套,卻不怎麼穿~
4.禁忌
傣族的禁忌與宗教有關。如進入佛寺殿堂之前必須脫鞋,不許撫摸小和尚的頭。入傣家做客,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過火塘;不能坐門檻;不要進主人內室等。
5.飲食
與大多數亞洲民族相同,傣族人的飲食以谷類為主。不同地區的傣族主食谷類稍有不同。根據仲富蘭在《傣族風俗介紹》一文中所記載,德宏的傣族人主食梗米,而西雙版納的傣族人主食糯米。(3)傣族人所食的肉類主要為豬肉、牛肉和雞鴨,很少是羊肉。(仲富蘭 3)苦筍、苦瓜是傣族的常見蔬菜。傣族人喜食昆蟲,蟬、竹蟲、蜘蛛都是傣族小吃的原料。(仲富蘭 3)
最具特色是竹筒飯。製作方法是將米裝進新鮮的竹筒後加水,放在火上燒烤,吃起來清香可口。他們用手抓飯吃~
普洱茶是雲南西雙版納特產,唐代就遠銷中國各地,清代時遠銷東南亞及南亞,現已進入日本和西歐等國家和地區的市場,成為中外馳名的名茶。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特產非常豐富,僅水果就有110多種,這里動植物品種繁多,是有名的「植物王國」和「動物王國」。1991年,西雙版納國家自然保護區正式向外界開放,人們可以親身游歷大自然的寶庫,體味濃郁的亞熱帶風情。
傣家菜很少是熱菜,很少向中國的傳統菜一樣炒,他們不用油,幾乎都是用生菜或是加水煮熟以後沾蘸水伴著吃的,口感或苦或酸,有點辣。他們的菜很奇怪,有的臭的問這都不想吃,但口感卻特別鮮嫩爽口,比如說他們的特色菜臭筍;有的夾雜著各色的香菜,他們的香菜種類特別多,很多的涼拌菜和蘸水都會加入不同的香菜,向雲南的過橋米線就是特別細的米線加香料在家檸檬汁涼拌而成!對於那些連香菜的不吃的人,估計雲南菜他們是無福消受了!
6.宗教信仰
傣族是一個全民信仰上座部(小乘)佛教的民族。與漢族所信仰的大乘 佛教不同,傣族人所信仰的小乘佛教沒有菩薩信仰,也沒有燒戒疤的陋俗。與其他小乘佛教地區一樣,傣族的男童在成年之前需出家受沙彌戒,在寺廟接受佛教的宗教教育,然後他們可以選擇還俗成家或留寺繼續修行成為受比丘戒的正式僧人。未出家者將被視為未成年或沒有教養。
傣族是一個全民信教的民族,而且信的都是佛教中的南傳上座部教,亦稱小乘佛教[5]。據說,南傳上座部佛教是由一位叫阿朱打拉西的人傳進來的,至今已有千多年的歷史。
傣族稱宗教為「沙煞納」,把他們信仰的佛教叫做「沙煞納帕召達麻」。帕召達麻指的就是佛祖喬答摩•悉達多——釋迦牟尼。
在西雙版納,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傳統宗教習俗,那就是傣族男子都要出家為僧,認為這樣才算有教化,不野蠻。並且只有當過和尚的男子,才能得到姑娘的青睞。家境好的小男孩七、八歲入佛寺,三、五年後還俗。當他們穿戴一新由親人護送,吹吹打打,在眾人歡笑聲中進入佛寺,便自豪地認為已經開始得到了佛的庇護,能長大成材了。然後他們剃去頭發,披上袈裟,開始平靜地誦讀經書,學習文化,自食其力。而在現在,因為9年義務教育,小男孩們便白天上學校學習漢語等科學知識,晚上在佛寺學習傣族文化,很辛苦的.
7. 節日
傣族節日大多為佛教節日,其中最著名者為潑水節。在《傣族潑水節的起源和來歷傳說》一文當中,作者指出潑水節起源於印度婆羅門教的儀式,後被佛教吸收,成為浴佛節。潑水節也是傣族文化中一年的開始。(1)潑水節一般是在公歷的四月中旬。潑水節(傣歷新年)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節日。節期在傣歷六月,相當於公歷4月。潑水節這一天人們要拜佛,姑娘們用漂著鮮花的清水為佛洗塵,然後彼此潑水嬉戲,相互祝願。起初用手和碗潑水,後來便用盆和桶,邊潑邊歌,越潑越激烈,鼓聲、鑼聲、潑水聲、歡呼聲響成一片。潑水節期間,還要舉行賽龍船、放高升、放飛燈等傳統娛樂活動和各種歌舞晚會。

8.醫學
傣醫(傣族)、蒙醫(蒙古族)、朝醫(朝鮮族)、維醫(維吾爾族)、藏醫(藏族)、壯醫(壯族),是中國最為著名的六大民族醫葯體系。現在比較為眾所周知的是雲南白葯
9. 歷法
傣族有千餘年的老傣文文獻,有古老的貝葉經。傣族有自己獨特的歷法。傣歷和公歷紀元相差638年,即公歷的639年為傣歷元年。傣歷的年是陽歷年,月卻是陰歷月。傣歷分為三季,一至四月為冷季,五至八月為熱季,九至十二月為雨季。每隔三年的九月為閏月,這種歷法現仍通用於泰緬等地。
10.舞蹈
傣族舞蹈種類很多,動作及內容主要模擬當地常見的動物的活動,在此基礎上加以人格化。孔雀舞既來源於孔雀優美動作的模仿,也來源於傣族美麗動人的傳說。著名舞蹈家刀美蘭因表演孔雀舞而聞名中外。
11. 戲劇
傣劇是雲南獨具特色的少數民族戲曲劇種之一,流傳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各縣市及保山部分傣族聚居區。
傣劇發源於有一定人物情節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經講唱,後吸收滇劇、皮影戲的藝術營養,逐步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形式。清末,盈江干崖土司署組織了德宏歷史上第一個傣戲班。不久,傣劇流傳到德宏其他地區,德宏十個土司衙門先後建立傣戲班,建造戲樓。與此同時,傣劇從土司衙門擴散到民間,涌現出大量民間傣劇表演組織。新中國建立後,傣劇有了新的發展。1960年第一個專業演出團體潞西縣傣劇團成立,1962年擴建為德宏州傣劇團。
1962年,《娥並與桑洛》參加西南區少數民族戲劇觀摩演出引起轟動,被譽為「東南亞的明珠」。除德宏州傣劇團這樣的專業團體以外,較大的傣族村寮幾乎都有業余演出隊伍。目前傣劇基本上只為老年人所喜愛,年輕人因為聽不懂而對其沒有多大興趣。傣劇在傳承方面的困難日益凸現。。
傣族人民十分喜愛詩歌,尤其是敘事長詩。敘事詩《召樹屯與楠瑪諾娜》、《娥並與桑洛》等作品是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

祭祀
傣放禁忌很多。客人、長輩、男子居下時,婦女不和早樓。男人所用衣物和工具,婦女不得過。媳婦不能與公公、叔伯直接傳遞東西,必須傳遞時,媳婦要把傳遞的物品放在桌上或適當的地方,再請公公、叔伯去取。男女相遇,女的讓路於下方。路遇公婆,媳婦要把裙子拉緊躬身讓路。祭龍時,外族人不能參加祭典;參加祭典者不能抽煙,不得講外族話,不得作農活,不得帶一枝一葉進村寨。住房正中的柱子不能靠。勐拉普洱上、中、下三寨,入佛寺時須脫鞋,不許摸小和尚的頭。客人上竹樓禁坐火塘上方及跨火塘,不能入主人卧室。

❹ 傣族的風俗是什麼

傣族的家庭和婚姻過去帶有明顯的封建色彩,其特點是等級內婚,現在傣族的青年男女婚前可以自由戀愛。傣族是一個講究禮儀的民族,外地人到了傣家,主人會端茶倒水,用豐富的飯菜來款待。無論男女老少,對客人總是面帶微笑,不罵人,不講臟話。傣族大多有日食兩餐的習慣,以大米和糯米為主食,習慣用手捏飯吃。

傣族是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傣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以及耿馬和孟連兩個自治縣。其餘的散居在景東、景谷、普洱、瀾滄、新平、元江、金平等30多個縣。邊疆傣族地區與緬甸、寮國、越南接壤。

關於傣族的起源,主要有兩種主流觀點。一種說法為「南下說」,該說法認為傣族源於川北陝南地區、阿爾泰山地區等中國北方或更遠的地方,在其他民族的驅逐下不斷南下,在遷徙的過程中,傣族一度停留在了雲南,並建立起了南詔王國。還有起源於印度尼西亞群島、兩廣雲貴地區等說法。

還有一種說法是土著說。認為傣族自古以來就居住在紅河以西到伊洛瓦底江上游,沿至印度曼尼坡的弧形地帶,其形成是經濟文化發展的自然結果,並非遷徙的結果。但就傣族是何種土著居民演化而來則有不同說法,如黃惠焜認為傣族先民為古越人,陳呂范則認為傣族是由撣人演化而來。

❺ 傣族的風俗習慣有那些

傣族風俗習慣:傣族的家庭和婚姻過去帶有明顯的封建色彩,其特點是等級內婚。土司之間實行嚴格的等級內婚,盛行一夫多妻。廣大農民實行父權制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家庭成員為父母與未婚子女。

青年男女婚前社交活動相當自由,可以自由戀愛。未婚青年在節日里或盛會場合「串布少」(找未婚女子談情說愛)很盛行。流行召贅上門的習俗。通行土葬,貴族與貧民的葬地是嚴格分開的。和尚、佛爺死後,先行火葬,再用瓦罐盛骨灰埋於寺後。

傣族飲食習慣:傣族主食以大米為主。德宏地區吃粳米,西雙版納等地愛吃糯米,通常是現舂現吃。傣族著名的香竹飯又稱竹筒飯,即把糯米放在香竹筒里,用水浸泡15分鍾後,用火烘烤而成的。

傣族的禮儀文化:傣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講究禮儀的民族。外地人到了傣家,主人會主動打招呼,端茶倒水,款待飯菜。無論男女老少,對客人總是面帶微笑,說話輕聲細語,從不大喊大叫,不罵人,不講臟話。婦女從客人面前走過,要攏裙躬腰輕走;客人在樓下,不從客人所在位置的樓上走過。

(5)雲南傣族文化怎麼樣擴展閱讀

節日

1、關門節、開門節

關門節,傣語「毫瓦薩」,時間固定在傣歷9月15日(公歷7月中旬)。開門節,傣語稱「翁瓦薩」,時間固定在傣歷12月15日(公歷10月中旬)。

在這兩個節日當天,各村寨的男女老少都要到佛寺舉行盛大的賧佛活動,向佛像佛爺敬獻美食、鮮花和錢幣,在佛爺佛像前念經、滴水,以求佛賜福於人。

從關門節到開門節的3個月內,是「關門」的時間,為一年中宗教活動最頻繁的時期。禮佛,聽佛爺講經,7天一小賧。晚上要放火花、爆竹、高升(孔明燈),舉行「趕擺」。關門期間,男女青年可以談情說愛,但不能結婚,不能外出;待「開門」後方能結婚和外出。

2、潑水節

傣歷年——潑水節是傣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傣語稱「桑勘比邁」或「楞賀桑勘」,意為六月新年。時間在傣歷6月下旬或7月初(公歷4月中旬)。約在農歷清明後十日舉行,它象徵著「最美好的日子」。節期一般是3天。頭兩天是送舊,最後一天是迎新。

節日清晨,傣族村寨的男女老幼沐浴盛裝到佛寺賧佛,並在寺院中堆沙造塔4、5座,大家圍塔而坐,聆聽佛爺念經。之後,婦女們各挑一擔水為佛像「洗塵」。佛寺禮畢,青年男女退出,相互潑水祝福。接著成群結隊四處遊行,潑灑行人以示祝福。

西雙版納每年過潑水節的時候,傣族群眾都要在瀾滄江舉行聲勢浩大的龍舟賽,賽後就將龍船拆散放進佛寺的竹樓里保管,待第二年潑水節到來之前,再把拆散的龍船拼裝起來,拼裝龍舟就稱之為「旱黑」。

❻ 傣族的傳統文化和信仰你了解多少

宗教信仰,傣族幾乎全民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特別是40歲以上的人幾乎都要到奘房中受戒修行,參加每年三個月的入夏安居,誦經賧佛。傣語稱佛教為「灑散納」,稱釋迦牟尼佛祖喬答摩·悉達多為「貢達瑪」。 在西雙版納、景谷等地,傣族男子都要出家為僧一段時間,在佛寺內學習傣文、佛法、天文地理等知識。人們認為只有入寺做過和尚的人,才算有教化。因此,只有當過和尚的男子,才能得到姑娘的青睞。家境好的小男孩七、八歲入佛寺,三、五年後還俗。當他們穿戴一新由親人護送,吹吹打打,在眾人歡笑聲中進入佛寺,便自豪地認為已經開始得到了佛的庇護,能長大成材了。然後他們剃去頭發,披上袈裟,開始平靜地誦讀經書,學習文化,自食其力。而在現在,因為9年義務教育,小男孩們便白天上學校學習漢語等科學知識,晚上在佛寺學習傣族文化,十分辛苦。也有的人讀完中學,大學畢業之後參加工作,然後再請一周或一個月的假,入寺學習。回家後仍然算是「康朗」,即還俗的僧人。德宏及周邊地區的傣族沒有入寺為僧後又還俗的普遍情況。民族文化,歷法,傣族有千餘年的老傣文文獻,有古老的貝葉經。傣族有自己獨特的歷法。傣歷和公歷紀元相差638年,即公歷的639年為傣歷元年。傣歷的年是陽歷年,月卻是陰歷月。傣歷分為三季,一至四月為冷季,五至八月為熱季,九至十二月為雨季。每隔三年的九月為閏月,這種歷法現仍通用於泰緬等地。文學,傣族文學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一是古歌、神話、創世史詩產生和發達的時期;二是英雄史詩、傳說、歌謠形成和昌盛的時期;三是故事、敘事長詩興起和繁榮的時期;四是新文學蓬勃的時期。

❼ 傣族的風俗習慣、聚居地區和風土人情

一、風俗習慣:

1、婚姻:傣族家庭與婚姻在歷史上的鮮明特點是等級內婚。土司之間實行嚴格的等級內婚,盛行一夫多妻。土司還憑借權勢,隨意凌辱農民妻女。廣大農民實行父權制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家庭成員為父母與未婚子女。

2、葬禮:通行土葬,但具有明顯的階級差別,貴族與貧民的葬地是嚴格分開的。和尚、佛爺死後,先行火葬,再用瓦罐盛骨灰埋於寺後。

二、聚居地區:

傣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以及耿馬和孟連兩個自治縣。其餘的散居在景東、景谷、普洱、瀾滄、新平、元江、金平等30多個縣。邊疆傣族地區與緬甸、寮國、越南接壤。

三、風土人情:

傣族有食花習俗。經常採食的野花有攀枝花、棠梨花、白杜鵑、黃飯花、甜菜花、芭蕉花、苦冷盤花、刺桐花、金雀花、雞蛋花、苦刺花、彎根花、盤藤花和一種傣語稱為「莫謝」的花等,大約30多種。

傣家竹樓室內用籬笆將房屋分成兩半,內室較小,是卧室,禁止外人入內;外室較寬敞,靠里部分為堂屋,是接待客人的地方,靠外部分設有火塘,是取暖、做飯的地方。

(7)雲南傣族文化怎麼樣擴展閱讀

傣族的發展現狀:

新中國成立初期,傣族地區普遍進行了民主建政、肅清匪特的工作,安定了社會秩序,恢復和發展了生產,疏通了民族關系,初步改變了傣族地區的面貌。為廢除傣族社會的封建制度,黨和政府根據傣族地區的具體情況,領導傣族人民進行民主改革運動,同時在傣族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新中國成立後,文化事業推陳出新。德宏州傣劇團編排的大型傣劇《蘭嘎西賀》,幾年來已演出50多場,觀眾近20萬人,在緬甸等東盟國家演出也大受歡迎。

2004年,由德宏州傣劇團創作、改編的大型傣劇《南西拉》,在「2004年雲南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5周年新劇(節)目展演」一舉榮獲綜合金獎等10項大獎。第一次引進國外動畫巨片《貓和老鼠》並翻譯配音成為民族語;西雙版納第一張葫蘆絲音樂專集《美麗傣鄉》等多部劇集音像作品。

閱讀全文

與雲南傣族文化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1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2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