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文化資源保護如何處理

文化資源保護如何處理

發布時間:2023-01-16 01:29:16

A. 怎樣保護世界文化遺產

1、深入挖掘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的厚重的人文精神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不斷提高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管理的質量和水平。

文化遺產之所以珍貴,是因為它們無一不在訴說著我們民族的偉大和文明的燦爛,體現著我們的民族精神和意志。對中國人民來說,這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對當代中國社會來說,是一種重要的精神力量,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的思想、文化支撐。世界文化遺產地和博物館一樣,都是利用文化遺產對廣大人民群眾進行思想、文化、歷史、藝術和科學知識等方面教育的重要場所。保護好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充分發揮其教化作用,為提高民族素質和構建和諧社會的現實服務,這是我們文化遺產工作的根本使命和職責。我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大多具有十分厚重而富於表現力的物質文化資源和非物質文化資源。總起來看,世界文化遺產地的宣傳、展示和服務也是比較好的。但是如果以「世界一流的遺產,世界一流的保護、管理和服務」作為標准來衡量,差距顯而易見。現在一些世界文化遺產地的宣傳、展示,往往缺乏歷史的深度和科學的嚴謹,缺乏生動的細節和藝術的表現;或是為招攬遊客而隨意編造,形同兒戲,表面上的熱鬧有餘而對遺產人文精神和文化內涵的揭示、說明不足,或是見物不見人,或是見人而不見其精神,或是人、物兩不見。既不能感動人,也不能愉悅人,教育人也就無從談起。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思想認識上的誤區和對宣傳展示工作的忽視最為主要。一些同志不明白,如果我們只注重了對物質文化遺產物質層面的保護而忽視了對其精神層面的研究、整理、分析、評介、展示、宣揚;如果我們只能讓人看到遺產的表面和外部形態而不能使人了解其內在的精神實質和珍貴價值,那就不僅僅是我們工作的失職和不力,而且還會影響到我國文化遺產在現實社會的意義和價值,影響到我們民族文化的傳承,影響到我們當代文明與文化的建設。我們必須嚴肅地看待這個問題,正確對待尊重歷史和服務現實的關系,正確處理加強保護與合理利用的關系,既堅定不移地擔當悠久歷史的守護者,又努力成為新文化的建設者。

為此,我們一定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用創新的思維去開拓局面。要看到當前工作中的差距,更要看到我們的巨大潛力,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用於對文化遺產的研究、宣傳、展示之上,為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提供更為優質和周到的服務。總之,要善於運用我們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為建設當今適應時代需要的和諧文化添磚加瓦。

2、遵守世界文化遺產管理的國際准則,履行作為成員國的義務和承諾,同時積極探索、總結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利用工作的規律、標准、措施和辦法,為豐富和推進全球的世界遺產事業做出我們的貢獻。

世界遺產是全人類的事業,圍繞著世界遺產保護而形成的一些理念、觀點、技術甚至規章和傳統,是全世界文化遺產工作者智慧的結晶,不僅具有較為完善的體系和較強的先進性,同時也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和普遍的指導意義。中國的世界遺產不能脫離國際准則的規范和指導。我們每一處世界文化遺產地的保護、管理和利用工作,都必須要放在國際准則之下考量,必須經受得住國際社會的檢驗,必須符合國際規則的要求。同時,我們要虛心學習、借鑒世界其他國家在遺產保護、管理、利用方面的經驗、技術和方法,不斷提高我們的管理水平和保護水平。所有世界文化遺產單位都應該成為在我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具有樣板和示範作用的首善之區。

眾所周知,世界遺產事業的最初設計和提出,主要是在總結西方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實踐的基礎上完成的,它的發展與完善也曾經主要由西方國家所主導、所推動。但是隨著世界遺產事業在全球的推廣,情況在逐漸發生變化。今天的世界遺產事業已經是一個具有全球性的、開放的、與時俱進的綜合系統。有關世界遺產的基本理念、觀點、技術等等,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們產生於豐富的實踐之中,又需要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自然環境、不同技術傳統和不同遺產類型的應用過程中不斷被檢驗、被證明、被修正、被豐富,從而衍生和變化出新的、更具有時代氣息和地域特點的,更有針對性也更符合實際的新內容。我們中國是世界遺產大國,我們在尊重國際通行的規則、標準的同時,也應該尊重我們自己的歷史和實踐。我們的經驗包括兩個部分,一是適合中國國情的做法,已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雖不符合某些國際標准,也不應輕易拋棄而照搬國外一套;二是我們有些做法具有普遍意義的,應該積極向國際社會介紹。例如,2004年,我們在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通過了旨在呼籲國際社會和世界各國更加重視青年人在世界遺產保護中的作用,加強針對青年人的世界遺產保護教育的《蘇州宣言》;今年夏天,安陽殷墟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之後,現任世界遺產委員會主席對此給與高度評價,認為殷墟這類重要歷史和考古遺址的列入,突破了陳規,豐富了世界文化遺產的多樣性。

我們要善於發現並把握世界遺產事業發展的規律,隨著我國世界文化遺產事業的穩步發展,力爭在世界遺產的基礎理論和技術手段方面,在管理模式和經營方式方面,都能夠有所創新、有所貢獻。當前,可以從對我國世界遺產工作實踐和經驗教訓的回顧、總結入手,探討關於世界文化遺產的基礎理論、觀念和專業技術研究的問題,逐步形成具有世界水平和中國特色的世界遺產學科。在這個方面,我希望國家文物局發揮更加積極主動的作用。

B. 如何保護傳統文化

一、首先就是要構建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

1、一是要審視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2、二是要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價值。

3、三是要堅守住傳統文化的基本元素。

4、四是要建立傳承的保障機制。

二、傳承傳統文化的精神理念,進行系統性的文化教育

既包括由國家組織的小學、中學、大學及以上的國民教育,也包含了具備基礎教育功能和高等教育功能的非行政教育。制定相關教育制度,將傳統文化融入日常教育,保障教育階段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承。

三、結合當前新時代的要求,賦予傳統文化現代意義

結合當前新時代的要求,對傳統文化賦予現代的意義,推動文化創新發展,對傳統文化做出當代表述,為文化發展開辟出更大的空間。

只有調整適應當前時代的變化,推進傳統文化創新創造,才能使得優秀傳統文化始終與當代文明相互映襯,相互協調,成為新時代的新動力。

(2)文化資源保護如何處理擴展閱讀

當代中國文化之間存在割裂現象,傳承與弘揚方式較為單一

1、全球經濟、文化交融發展,外來文化的影響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這對我國傳統文化形成了強烈的沖擊。特別是在一些青少年群體中,存在盲目追求西方文化,鄙棄民族文化的現象。

2、二是對優秀傳統文化認知存在偏差。廣大群眾的文化敬畏感逐漸喪失,也導致了整個社會的文化素養集體退步,對傳統文化的珍視感日益減弱。

3、三是傳統文化沒有與當代文化有機結合。對傳統文化的現實意義解讀不夠,使得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出現割裂現象。

4、傳承手段較為單一。一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中,社會參與度不高,多是由政府實施的傳統文化「包辦傳承」。

C. 如何保護文化遺產

建檔保護、提高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重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創造保護、傳承、發展良好氛圍、影像保護。
1、建檔保護。
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建立檔案的方式,將非物質文化遺產所傳達的文化信息記錄在一定的物質載體上,形成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將其納入到檔案系統中,運用檔案學理論指導非物質文化遺產建檔,實施檔案化的管理和保護,以使作為文化和記憶代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應有的關照和重視。
2、提高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
非物質文化遺產關系一個民族的文化與精神的傳承,較之有形遺產而言,如指間之沙,稍有不慎,就會流失於指縫。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它記錄著中華民族生息繁衍的歷史,凝結著中華民族的精神。
3、重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
歷經數千年而形成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它長期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中,受歷史條件、經濟形態、生產、生活方式及群眾思想觀念的局限,必然要打上某一時代與階級的烙印,其中既有金礫玉石,亦有殘渣敗絮;既是精神動力,亦是沉重的包袱。
4、創造保護、傳承、發展良好氛圍。
一個城市有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蘊,構成了有別於其它城市的特色與風格。
隨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行動的啟動,全球性的保護、珍視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掀起熱潮。
包括中國「崑曲」、「古琴」等凝聚中華文化特質的古老藝術在內,多種世界各地的民間藝術均已登上了「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名錄」。
然而,申遺不等於保護,僅僅是申遺,遠遠不夠,重要的是有效保護。
5、影像保護。
用影像記錄下正在面對巨大考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使那些珍貴的手藝、藝術形式能夠用影像保存下來。
但是這種影像的記錄,不應當僅僅是監控攝像頭式的拍攝,也不能如同拍攝劇情片那樣,通過情節的設計、人物的造型、故事的編排、場景的構造,打造出高潮迭起的、吸引眼球的片子。
既要保留完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髓,又要具有觀賞性,因此,對於採用影像記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方法,便非常值得研究。

D. 濰坊市紅色文化資源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山東省紅色文化保護傳承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紅色文化資源的調查認定、保護管理和傳承利用,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紅色文化資源,是指新民主主義革命以來,在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開放過程中形成的具有紀念、教育意義或者歷史、科學、藝術價值的物質、精神資源。包括:
(一)重要機構、重要會議、重要事件、重要戰斗的舊址、遺址、遺跡及紀念設施;
(二)重要人物的故居、舊居、活動地、墓地、遺物及紀念設施;
(三)為紀念烈士修建的陵園、堂館、碑亭、塔祠、牌坊、塑像、骨灰堂、墓地等設施;
(四)重要文獻、音像資料、口述資料、文藝作品及其他可移動實物;
(五)在不同歷史時期形成的具有積極意義、激發人民群眾團結奮斗的精神資源。第三條紅色文化資源保護,應當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傳承發展、合理利用的原則,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要求,正確處理經濟建設、社會發展與紅色文化資源保護的關系,確保紅色文化資源真實、完整和安全。第四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工作,將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工作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
市、縣(市、區)文化和旅遊行政主管部門、退役軍人工作主管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工作的指導、監督和管理。
發展改革、教育、公安、財政、民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自然資源和規劃、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農村、應急管理、生態環境以及黨史史志、檔案等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紅色文化資源保護的相關工作。
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在縣(市、區)人民政府文化和旅遊行政主管部門、退役軍人工作主管部門的指導下開展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工作。
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協助做好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工作。第五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工作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建立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經費保障機制。第六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專家咨詢機制,充分發揮文化和旅遊、退役軍人事務、教育、自然資源和規劃、住房城鄉建設等方面專業人士和黨史史志、文物、法律等方面專家的作用,為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工作提供咨詢、論證、評審服務和專業指導。第七條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對侵佔、損毀紅色文化資源的行為進行勸阻、舉報。第八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紅色文化資源保護的宣傳教育,重視紅色文化資源保護的研究和人才培養。
廣播、電視、報刊、網站、自媒體平台等各類新聞媒體應當加強紅色文化資源保護的公益宣傳,增強全社會對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意識。第二章調查認定第九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紅色文化資源調查認定製度,由文化和旅遊主管部門會同同級退役軍人工作、黨史史志等部門,按照省有關辦法定期組織實施紅色文化資源調查認定。
鼓勵單位和個人向文化和旅遊行政主管部門或者退役軍人工作主管部門提供紅色文化資源相關線索。第十條建立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名錄制度。保護名錄由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分級分類公布。
市、縣(市、區)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名錄,分別由本級人民政府文化和旅遊主管部門會同同級退役軍人工作、黨史史志等部門從認定的紅色文化資源中提出建議名單,報本級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並由本級人民政府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備案。第十一條市、縣(市、區)文化和旅遊行政主管部門、退役軍人工作主管部門應當在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名錄公布之日起三個月內,按照各自職責,為列入保護名錄的不可移動紅色文化資源設立保護標志。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污損、破壞或者擅自設置、移動、拆除保護標志。第三章保護管理第十二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合理劃定列入保護名錄的不可移動紅色文化資源保護范圍,並予以公布。
根據保護的實際需要,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列入保護名錄的不可移動紅色文化資源周圍劃出一定的建設控制地帶,並予以公布。

E. 如何保護文化遺產

保護文化遺產的措施:

1、落實責任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將文化遺產保護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並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以及城鄉規劃。要建立健全文化遺產保護責任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

2、加強執法

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法律法規建設,推進文化遺產保護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規范化。積極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歷史文化名城和歷史文化街區、村鎮保護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的立法進程,爭取早日出台。

3、隊伍建設

各級人民政府要將文化遺產保護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保障重點文化遺產經費投入。抓緊制定和完善有關社會捐贈和贊助的政策措施,調動社會團體,企業和個人參與文化遺產保護的積極性。

4、加大宣傳

營造保護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認真舉辦「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提高人民群眾對文化遺產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全社會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

(5)文化資源保護如何處理擴展閱讀:

文化遺產是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的寶貴資源。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我國是舉世公認的文明古國,是全球排名第二的世界遺產大國和現任世界遺產委員會委員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取得巨大成就。

在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後,目前已擁有世界遺產53項。新時代我們要深刻認識我國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面臨的形勢,形成我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發展戰略,為堅定文化自信提供有力支撐,為推動文明交流互鑒作出更大貢獻。

F. 怎樣才能更好地保護文化遺產

祖國的文化遺產可謂各具特色,各領風騷,每一處都是中華文化和秀美風光的集大成者。文化遺產的保護具有延續性、長期性和全民性,是經久的積累,是悠久的傳統,是綿長的守護。下面,就個人的感觸,從以下方面來闡述身邊的文化遺產保護

國家:

1、最好的辦法是加強法制及執行力度,對於破壞和侵佔文物及文化遺產,以及工作不利者嚴懲不貸。
2、在進行開發拆遷文化遺產區域時,盡最大能力保護好文物的完整性。
3、對全民進行歷史教育,實地觀察體驗了解,讓民眾親身感受一下文化遺址的重要,明確一點那就是歷史文化遺產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有多麼重要。欲亡其國先亡其史,可見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他可以加強人的民族自豪感,也可以以史為鑒加強人的民族緊迫感。我國有五千年的歷史文化遺產這是我們值得驕傲的,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驕傲。但是我們也有百年的屈辱史,為此我們的祖輩付出了血的代價,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應該記住那血的教訓----落後就要挨打,他時刻鞭策著每個中華兒女的心田,讓我們更努力的去奮斗,不讓那屈辱的歷史重演。

個人:

一、從思想上認識文化遺產的意義
文化遺產具有連接古今、傳承文化、融會歷史的意義。因此,文化遺產不僅是一地之寶、一省之名、一國之盛,更是全世界的遺產,全人類的瑰寶。所以,首先應該從思想上引導國民認識文化遺產的重要意義,懂得文化遺產對於自己、家族、國家、民族、世界甚至子孫後代的獨特價值。從而,對文化遺產的重要性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有所關心、愛護和尊重。
二、從意識上了解文化遺產的價值
在旅途中,有時我會發現這種現象:有的遊客大肆採摘樹葉花草等作為紀念品,有的商販以當地稀有的動物、植物、礦產為紀念品,甚至到了"掠奪性"販賣的地步。比如:峨眉山的枯葉蝶是名貴物種,然而有的工藝品一件就用掉幾十隻蝴蝶。畢竟,不是所有東西都是自家的,以一己之力也不可能全部攬下。在此,需要打破有些遊客狹隘的"家天下"價值觀。另外,並不是非要在景區留下痕跡就代表著你"到此一游",旅遊的紀念途徑有很多種。比如:在風景名勝地留影,購買旅特色紀念品、當地特產、明信片、畫冊,收藏車票、門票等。
三、多途徑學習文化遺產的知識
如果國民具有更多關於文化遺產的知識,對於合理保護文化遺產同樣具有積極意義。這里提倡的多途徑,即可以從書本上學習,閱讀眾多旅遊、地理、文物保護、遺產介紹的書籍;可以從課堂上學習,通過語文、歷史、地理、政治等,補充有關文化遺產的常識和故事;可以從傳統媒體上學習,通過電視專題報道、新聞,VCD、DVD記錄片,報紙專刊、旅遊專版等了解新的故事;可以通過網路媒體,如旅遊網站、旅遊日記、BBS討論區、博客日記等進行搜集和記錄;當然,最直觀的還是親身體會文化遺產的魅力,身臨其境,會有更多的收獲。
四、多角度體會文化遺產的美麗
文化遺產是一國精華的濃縮,無論物質遺產還是非物質遺產,從一定意義上,都具有可視的效果,有的可以通過聽覺、嗅覺、味覺等傳播。比方說,當地的傳統小吃,文化遺產旅遊勝地的鳥語花香、氣象萬千,某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聲、色、光、電等。多角度體會文化遺產,帶來的感觸是全方位的,也是"立體式"的,能夠使你更加深刻地認識遺產諸多美麗的界面。
五、從做法上審視自己
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中,"君子獨善其身"、"一日三省吾身"等都有很多的闡述。現在,從價值觀層面,我們也要不斷審視自己,反思自己的思想、態度和言行。在審慎的同時,也可以力所能及地幫助他人,制止一些不文明的行為和現象,共同維護良好地旅遊秩序和保護模式。
六、從行為上約束自己
以個人觀點,從行為上約束自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首先,從中國的傳統文化、道德層面,要強調"慎獨",避免一個人時,因為無人在場,而採取一些不理智、不道德、不健康的行為。其次,從現代心理視角,當在某處景點、文化遺產出現大量不文明行為時,如果不及時制止和根除,往往會產生"從眾效應"。即後來的遊客,會因為眾多前者或當事者的行為不受懲罰,而加入到非為的行列。這是由於違紀者人數眾多,從而相對減少單個個體的責任--所謂"法不責眾"。最後,從法律層面,要加大宣傳和執法力度,通過強制力量,及時約束遊客的違法行為。
七、在立法上不斷完善
目前,國家已經陸續出台《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關於加強和改善世界遺產保護管理工作的意見》等。但是,許多遊客對於自身的行為是否違法,依然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有的甚至在被法律處罰之後,仍然感覺模糊,甚至不以為然。另外,法律條文對於個別破壞者,懲罰相對寬松,使得極個別不法分子有空可鑽,有機可乘。因此,這就需要國家相關部門,通過各種渠道發布信息,讓大家了解法律的條款,知道自己所作所為的後果和相應法律代價。
八、在執法上嚴格要求
在執法上,某些執法部門存在得過且過的狀態,有的執法單位採取某一時段的突擊檢查方式。但是,法律在於長期的監督和控制,並非一時之查。因此,對於執法要做到一貫嚴格,不能徇情枉法,也不可因為對犯法者的憐憫和同情而放寬限制。
九、給與遊客更多便利
許多景區在便利上做了很多,但還有部分遺產景區做得不夠。以丟垃圾為例,根據測算,一個常人手持垃圾尋找合適丟棄地點的正常忍受距離是50-200米,如果在范圍內沒有出現垃圾桶,許多本來有環保意識的遊客也會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垃圾筒而隨地丟棄。因此,在給與遊客方便上,應該注意宣傳和引導,特別對於景區內的垃圾桶、洗手間等物體,有明顯的標識。當然,有的文化遺產地為了景區的和諧,把垃圾桶、洗手間做成樹木狀、石頭狀等,更要在景區介紹中,通過字體、圖畫標識物,透過導游、工作人員來給與遊客正確的引導。
十、倡導旅遊增加人性
旅遊不只是團隊性質的"上車睡覺,下車撒尿,景點一到,忙著拍照",結果"去了哪裡,全不知道"。古語道:"讀萬卷山,行萬里路。"旅遊是學習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過程,也是"體驗式"的重要方式,它會帶給當事人更多的記憶和更多的體會。因此,在旅遊過程中,增加人性化的要素,顯得尤為迫切。比如:旅遊團隊游覽的時間安排;高峰時期人流的疏導;長假黃金周旅遊高峰期的計劃和控制;對於遊客安全因素的引導和教育;加強對文化遺產的申報、保護、宣傳和管理;妥善監管遺產景區內的飲食衛生、住宿安全、購物質量等。讓遊客的心情在文化遺產中得到放鬆,讓遊客的知識在文化遺產中得到拓展,讓遊客的感情在文化遺產中得到升華,讓遊客的心靈在文化遺產中得到凈化。
綜上所述,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我們每個人的一小步,就是整個社會的一大步。就讓我們從以上的幾個方面做起,逐步完善,從身邊保護文化遺產,共同守護我們可愛的家園!

閱讀全文

與文化資源保護如何處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8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0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