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將家鄉民俗文化融入幼兒園課程
《將家鄉民俗文化融入幼兒園課程的研究》開題報告
《將家鄉民俗文化融入幼兒園課程的研究》
一、 研究背景
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現在的幼兒生活在電子時代~活動在室內居多~從小和動漫、卡通、電腦為伴~玩的多半是電子、絨布玩具~電腦游戲~而且可以經常吃到包括肯德基在內的洋快餐~也可以天天穿新衣~在當今物質條件優越的孩子們身上已很少看到帶有民間色彩的東西。《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解讀》指出:「教師要通過自身的努力~開發和綜合利用農村得天獨厚的豐富的社會和自然資源~創設農村幼兒教育所需的物質條件和人力條件……為幼兒提供感受和體驗家鄉文化的機會~從而培養幼兒對社會的認同感~加深對家鄉文化尊重和熱愛的情感~為傳承優秀的民族文化傳統奠定基礎。」因此~立足教師熟悉的家鄉民俗文化資源開展幼兒園園本課程的開發與利用策略研究是一個很有價值的課題~符合新《綱要》對幼兒發展需求的新理念。
近年來~資源縣各級黨委政府十分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充分發揮民俗文化資源在建設文化中的積極作用。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的資源縣圍繞「生態立縣、旅遊興縣」的發展思路~堅持走「文化搭台、旅遊唱戲」的經營之路~積極打造富有內涵的旅遊文化。為了挖掘民俗文化~提升文化內涵。政府專門建立了相關的組織~制定了保護民俗文化資源的政策意見和方案~在民族文化藝術開展了一系列有效的搶救、保護、傳承工作~進一步落實對資源縣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1995年,資源縣把五排三鄉七月半山歌節和大埠頭,縣城,放河燈祭祖的習俗進行了嫁接、整合後形成了七月半河燈歌節。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民間參與」的節慶運作模式~資源縣圍繞「燈」、「歌」兩大主題~完成了一年又一年的精彩演繹。幾年來~資源縣走出了一條傳統民俗節日文化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相結合的發展之路。在保持原有文化特色的基礎上~與時俱進~創新思路~准確定位~將民俗節日融入到百姓的日常生活當中~讓百姓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使百姓在參與中傳承著民族的傳統文化~融入到時代發展的節拍。另一方面~大力倡導對廣大未成年人進行傳統民族文化和愛國愛鄉知識的宣傳和普及教育~開展「民俗文化進校園」活動~將家鄉民俗文化引入中小學生、幼兒的生活與學習視野~促進民俗文化生命力不斷衍生~讓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融入新時代、新生活、新生命、找到新位置~求得新發展。因此~依託資源縣豐富的民俗文化資源進行幼兒園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一方面可以讓幼兒在耳聞目睹中親
1/10頁
身了解家鄉優秀的地域文化~豐富了教育活動的內容~為幼兒提供尊重、親近、體驗本土文化的機會~從而產生愛祖國、愛家鄉的美好情感~而且使民間傳統的、優秀的、適宜幼兒教育的內容和材料得以傳承到下一代,另一方面~通過組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課程活動促進幼兒、教師、幼兒園的內涵發展~真正構建富有人文精神的幼兒園園本文化特色。因此~本課題研究對幼兒園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具有積極而重要的引領促進作用。
?研究的理論依據
1.陶行知教育思想。
?「生活教育」理論: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讓幼兒在家鄉這個天然的生活課堂中得到鍛煉和成長~將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使教學成為孩子的樂園~使教學充滿創造的活力~使師生成為創造的主人。「教學做合一」:民俗文化特色課程的開發~不片面強調幼兒對機械性知識技能的學習~而是根據孩子的需要、興趣選擇教學內容~把目標、內容編織成主題網路~然後再組織幼兒在厚實的民俗文化情境中去主動探索、積極求知、自主建構、自由創造。
?「六大解放」教育理念。
人與環境的互動是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條件~民俗文化特色課程開發注重解放幼兒的手、腳、眼睛、鼻子、嘴巴、空間……讓幼兒接觸、感知、觀察~注重通過對周圍生活環境的認知~激發對民俗文化的興趣~培養幼兒愛家鄉的情感。
2.地方課程和園本課程開發的理論。
我國地方課程的開發~始於1993年實行的新的義務教育《課程計劃》~它改變了全國大一統的課程格局~增加了地方課程~突破了單一的課程結構~改變了國家統一管理課程的制度~逐步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與學校課程相結合的課程結構體系。南師大虞永平教授認為「幼兒園課程是早期兒童文化化的優秀文本。民間藝術的生活性、審美性、實踐性和綜合性決定了其對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有重要的價值。」因此開發地方課程~充分利用尚未被開發的地方教育資源~為當地教育服務~對於孩子來說~地方文化是他們身邊的、熟悉的~更易於幼兒知識的獲得。
3.《綱要》指導思想。
《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規定幼兒園要將「萌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愛集體、愛勞動的情感」作為保教主要目標之一。《幼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
4.皮亞傑建構主義理論。
2/10頁
皮亞傑的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中應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和知識的積極建構者,教師應是有利於學生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民俗文化特色課程的開發以突出幼兒在主題活動、環境創設中的主體地位為核心~充分利用民俗文化資源~讓幼兒融入自然、融入社會~為幼兒自主學習提供廣闊的空間。活躍幼兒身心~提高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增強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慾及創新意識~促進幼兒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
?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現狀、本課題在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價值。
家鄉民俗文化在我國現行學校教育尚顯缺失~在學前教育領域如何彰顯民俗文化對學前兒童的影響更屬新的課題領域。2001年教育部頒發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隨即在全國各地幼兒園掀起了圍繞《綱要》精神探求多元課程模式的熱浪~之前的幼兒園課程幾乎以「國家課程」為主~「大部分的教育內容與兒童的現實生活脫節」~傳統文化課程資源的開發只是少量滲透在幼兒園「整合主題教育」課程之中~內容也僅僅極少數涉及到節日文化知識的傳承與了解。近年來~不少省、市幼兒園在園舍設施設備等硬體建設方面取得了較大發展~園本文化的內涵建設作為幼兒園長遠發展的生命力~越來越受到關注。在一些專家的指導下~類似的研究課題也出了一些成果。中央教科所王化敏關於《<新綱要>與農村的高質量幼兒教育》是較早而且較為系統的研究~其中提出要依託幼兒園、家庭、社區三方面~使廣大教師建立「人盡其能、物盡其用」的教育資源觀和價值觀。另一些研究大多以幼兒園實踐操作中主題活動的開發與設計為主~理論層面深入不多。2009年~廣西省學前教育研究會在南寧召開~會議主題著力圍繞「地方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各與會幼兒園結合本園實踐對「利用本土資源開發幼兒園課程」作了會議交流。從目前來看~有關家鄉民俗文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的研究尚是新的課題~在中小學課程研究中~除課程模式、課程內容方面的探討外~整合師資培訓、社會支持系統等的研究項目也十分鮮見~因此本課題具有一定的理論與實踐價值。
二、對課題的界定
本課題的核心概念是「民俗文化」和「幼兒園課程」。民俗文化:是依附人民的生活、習慣、情感與信仰而產生的文化~指一個國家或民族中廣大民眾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於人類社會群體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時代和地域中不斷形成、擴大和演變~為民眾的日常生活服務。它具有普遍性和傳承性和變異性。它是人民傳承文化中最貼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種文化。然而~當前幼兒園課程內容多以教材為主~教師們實施教材開展活動的過程中~往往忽視掉幼兒生活中蘊含的民俗文化中許多有價值的資源~從而缺失了對幼兒進行民俗文化教育的機會。
3/10頁
幼兒園課程是指:基於幼兒發展需要~為幼兒提供的各種教育內容、方式和經驗的總和。包括幼兒園所實施的各領域的課程和各種活動。新課程標准提出了「課程資源」的概念~要求教師要善於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講求教學資源的多樣性、靈活性和生活性。而新課程理念更是強調以人為本~關注人生命的整體發展和可持續性發展。因此~將課內與課外結合起來~把活動和幼兒生活的世界結合起來~是幼兒園課程實施和優化的關鍵。
將家鄉民俗文化融入幼兒園課程是指:充分利用家鄉最典型、最有代表性~與幼兒日常生活知識經驗相接近的、具有鄉土氣息的、能為幼兒所接受的民俗文化主題教育內容來完善幼兒園課程的內容和結構等~有效促進課程的實施~提高課程實施的效果。也旨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家鄉民俗文化資源~發揮民俗文化資源活化課程的功能~使幼兒園課程實施成為面向幼兒發展和生活的真實的教育過程。
三、研究的基本內容及操作要點
?研究的內容
?家鄉民俗風情特色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的研究。
?民間游戲資源的特色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的研究。
?家鄉風光特色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的研究。
?名優特產資源的特色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的研究。
收集本縣民俗文化相關資料~了解其現狀~並進行系統化的整理。篩選出適合於幼兒園開展的教育活動~把民俗風情、民間游戲、家鄉風光、名優特產等有機的融入到課程之中,貫穿幼兒的一日活動~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的和諧發展~豐富教師的特色課程資源。
?操作要點
1.開發和生成家鄉民俗文化特色的主題活動
在幼兒家鄉民俗文化教育主題資源的開發過程中~我們不僅要認真實施預先設定的教學計劃~同時也應注重主題的開發與生成~鼓勵師幼在互動中超越預定的要求~彈性靈活地執行計劃。並根據幼兒的經驗、興趣與思考~和孩子們共同尋找新的主題資源。
?在幼兒一日活動中滲透幼兒家鄉民俗文化教育
家鄉民俗文化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娛樂性~它不受時間、場地、人數、材料的限制。因此~我們將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需要~把一些民間的工藝等作了適當的改編~投放到區域~並帶入幼兒的一日生活活動中。
4/10頁
?幼兒園、家庭、社會三者形成共育合體
家庭資源是幼兒家鄉民俗文化主題活動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資源。為激發家長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從課題研究開始~我們就將一方面通過家長會~向家長宣傳我園課題研究的重大意義~向家長說明課題研究的目的、計劃、步驟和方法,另一方面通過發放「家鄉民俗文化教育問卷調查表」~了解家長的想法~聽取家長的好建議~力求與家長達成共識。
陳鶴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會是活教材。大自然、大社會中活生生的人和事都是學生學習的對象。」因此~我們還將充分抓住社區這一豐富的教育資源~與社區合作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傳統民俗活動。同時~邀請社區民間藝術團體來幼兒園傳經、獻藝~如民間歌舞表演、剪紙表演~教幼兒學做面泥等等~大大開闊孩子們的眼界。
2.運用生動有趣的家鄉民俗文化主題教育的教學方法。
?情緒感染
在家鄉民俗文化教育主題活動中~教師要以自己的情緒感染幼兒~引起興趣~激活情感。如教師對作品表示出喜愛之情~或在描述、講解過程在中~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並溢於言表~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喚起幼兒的情感共鳴~激起幼兒的情感投入~推動審美感知和想像等活動的開展。
?多通道感受、理解
教師在家鄉民俗文化主題教育活動中~引導幼兒運用聽覺、視覺、觸摸覺、運動覺等多種感官~調動情感、思維、想像、動作、語言等多通道參與~反復品味~啟發聯想~促進理解。如在民間美術活動中引導幼兒聽、看、做、想、說等~以更好的幫助幼兒認識、把握作品所表現的意蘊。
?多形式嘗試表現
教師要為幼兒提供多種嘗試、表現的情境與條件、鼓勵、支持幼兒嘗試創造。如通過各種有趣的小游戲及區角活動、編構活動等途徑~鼓勵幼兒大膽地用繪畫、語言、動作等形式把自己對作品的理解與感受表現出來~並對幼兒的創造性表現給予支持與表揚~以不斷提高幼兒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3.創設豐富多彩的家鄉民俗文化教學環境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指出:「萌發幼兒初步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把民間文化滲透於環境布置中~創設富有民間文化氣息的環境~使之呈現出濃郁的民間文化教育氛圍~讓幼兒能耳濡目染地受到熏陶~為幼兒提供感受民間文化和表現民間文化的機會與條件。」
5/10頁
長文檔看不完?收藏高清版到APP閱讀 >
輕觸載入下一頁
相關文檔
備孕、孕期、產後女性知識,父母..
專題
doc《將家鄉民俗文化融入幼兒園課程的研究》研究報告
熱度:
doc民俗文化融入幼兒園課程的實踐研究
熱度:
doc民俗文化融入幼兒園課程的實踐研究.doc
熱度:
doc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
熱度:
doc幼兒園戶外體育自選活動材料投放的實踐與研究開題報告
熱度:
doc論文 將民族文化融入幼兒園藝術教育
熱度:
pdf二十四節氣融入幼兒園課程的行動研究
熱度:
doc《幼兒園小班晨間戶外活動游戲化的實踐研究》開題報告
熱度:
pdf感覺統合訓練融入幼兒園課程的策略研究
熱度:
pdf二十四節氣融入幼兒園課程的行動研究--優秀畢業論文
熱度:
pdf兒童民間游戲融入幼兒園課程的機制研究——以寧波市北侖區J幼兒園為例
熱度:
pdf【精品論文】感覺統合訓練融入幼兒園課程的策略研究(可編輯文本格式)
熱度:
2. 如何在幼教中滲透鄉土文化教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強調應從地方入手,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土的社會資源,促進幼兒園的特色發展。我園在幼兒一日生活中自然融入「技藝文化」「飲食文化」「旅遊文化」「民居文化」「名人文化」,以游戲為主要活動,以寓教於樂的形式,引導幼兒去關注、體驗、感受鄉土文化資源,開闊眼界,豐富經驗,拓展幼兒園課程的內容,使幼兒了解家鄉、熱愛家鄉,培養幼兒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促進幼兒全面和諧地發展。
一、挖掘鄉土特色豐富課程內容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有豐富的地方資源和本土文化,為幼兒園主題活動研究的實施提供了條件。永春漆籃是福建省漢族傳統竹漆工藝品,原材料是竹子,將竹子或切片或切成細條,片可做柄,細條用來編織籃子,深受消費者的青睞。活動中我們讓孩子通過看、摸、剝、編感知竹子、籃子的外形特徵,教師還展示各種工藝品,幫助孩子觀察、認識其內部特徵,如:扁籃、格籃、盛籃,還有盒、盤、竹竿、竹籃、竹匾、竹筷等。還可以介紹關於竹和筍的資料、圖片等,供大家觀賞豐富經驗。同時,將教學融入自然社會大課堂,帶幼兒去看竹林、挖竹筍、拍資料,製作筍食品、利用竹子製作各類區域活動材料等。同時,我們還引導幼兒發現植物的生長規律,了解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引發幼兒探索自然,體驗發現的樂趣。這些課程資源的開發運用,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還使我們的教學富有生機。在「美麗的家鄉」主題活動中,我們邀請編織藝人到幼兒園,現場進行編織演示,教授幼兒進行簡單的編織製作。通過編織藝人的現場展示教學,將幼兒的已有經驗進行了整合提煉,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使優秀的傳統文化得以發揚。
在主題活動「家鄉特色小吃」開展期間,我們組織孩子學習製作各種本地的小吃。如包春卷,先讓老師展示春卷的製作流程。春卷是用白麵粉加少許水和鹽拌揉捏,放在平底鍋中攤烙成圓形皮子,然後將制好的餡心(肉末、豆沙、菜、白糖等)攤放在皮子上,將兩頭折起,捲成長卷。孩子們看到後既新奇,又興奮。之後讓孩子們進行了「包春卷」的嘗試,讓孩子們品嘗,讓幼兒感受到了家鄉的飲食文化,同時培養孩子熱愛家鄉的情感。
二、挖掘鄉土特色游戲材料,激發幼兒積極性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如果學生沒有興趣和願望,那麼我們所有的想法、方案都會化為灰燼。」如何激發孩子對游戲的興趣呢?我們在游戲材料的選擇上,除了必須考慮到其安全性、實用性,還關注孩子的興趣點。例如,我園充分利用永春縣岵山古民居村落的資源,將本土化的區域活動進行深入的挖掘,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創造了富有地方特色的《農家小院》主題區域。將富有農家特色的洗衣苑、小沙池、農家廚房、客廳、卧室等融入幼兒自理能力、手工、益智、建構等區域材料,使幼兒沐浴本土文化的同時,在寬松、自由的活動區中,通過與環境材料的互動,自主愉快地發展。此外,還以永春佛手茶的傳說為主要內容,創作適合幼兒閱讀的繪本故事《佛手茶說》。讓幼兒通過課件的閱讀和觀賞,了解永春佛手茶的由來及制茶工序,在了解的基礎上,融入表演游戲,讓幼兒運用閩南語進行表演,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繪本的魅力。
三、注重課程內容的積累和創新
在民俗課程中,我們注重資料的積累,將每個主題活動預設、目標、環境創設一一記錄,作為一手資料進行積累,以便在今後的活動中借鑒和使用。因此,我們特別支持、鼓勵教師們根據本班幼兒的發展特點,在原有的課程資源基礎上進行創新,使其內容更加豐富,拓展教育渠道,使鄉土教育形式多樣化。
傳統的教育形式往往局限於課堂教學,鄉土文化的浸潤需要讓孩子們身臨其境感受家鄉的歷史文化,親身體會當地的風俗習慣和風土人情,這就要求我們不能把教育囿於課堂,而應拓展教育渠道,比如:以親子活動的形式,請家長帶孩子參觀永春紙織畫,了解紙織畫的製作工藝,並了解紙織畫的藝術價值。活動中教師巧妙的問題設計,激發了孩子活躍的思維,通過親身體驗,獲得了豐富的感性知識。除了把課堂搬到校外,走進社區,我們還把藝人請進幼兒園,讓他們走進課堂,教孩子們織畫、編籃子、唱閩南歌……看著一群群圍在老爺爺身邊編籃子,唱閩南歌的小傢伙笑得那麼開心,教師心中多了份暢快與愜意。我們深知,只有拓展教育渠道,使孩子們獲得感性的知識和情感體驗,才能使鄉土文化在孩子們身上得以傳承。
因此,讓鄉土文化資源融入幼兒一日生活,開闊孩子們的眼界,豐富孩子們的經驗,彌補幼兒園教育資源的不足,拓展幼兒園課程的內容,使幼兒關心社會,了解家鄉,關注家鄉的發展,在了解社會生活的過程中,自然而然,輕松愉快地融入社會,從中體驗到一種被社會接納、重視的感受,形成對家鄉的美好情感。
3. 如何讓鄉土材料在幼兒園得以彰顯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農村有著豐富的教育資源,教師要充分開發利用農村的各種資源,以促進幼兒的發展。」根據上述理論,我們認識到,要充分利用想吐材料,首先要創設豐富的環境,其次要引導幼兒主動活動。就我們幼兒園的實際情況,我初步談談我的觀點。 現代化幼兒教育首先是在現代化教育觀念指導下的教育實踐,能更有效地促進幼兒發展,較高的教育質量和效益觀應為現代化幼兒教育的題中之意,隨著經濟的發展,加大教育投入是必然的,但須明確,高價、高消耗未必帶來高質量,這里有一個教育資源的充分發揮和合理利用的問題。現代化幼兒教育還意味著教育的多元化、多樣化,因而教育的民族特色與地域特色,應當得到充分體現,應當充分地認識到自然環境對兒童健康成長的重要性。陳鶴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會是知識的主要源泉」。幼兒園課程應根據自然和社會的發展變化,科學地來組織和選擇教材,引導幼兒從廣闊的自然界、紛繁的社會生活中學習各種實際的、活生生的知識。 鄉土游戲是人們生活中自創的一種游戲形式,它匯聚了祖祖輩輩勞動人民的智慧,千百年來經久不衰。它的自身素材蘊涵著豐富而濃厚的生活氣息和地方色彩,具有深厚的教育和文化價值,鄉土游戲有著很強的地方性和趣味性,許多游戲中所配的兒歌使用當地方言,它不受時間、空間、條件的限制,能隨時隨地拈來就玩。不僅符合孩子們好動、好學、好模仿、好游戲的心理特點,而且易學、易會、易傳,玩具材料簡便,百玩不厭,是我們農村孩子的良好夥伴。教師把這些從幼兒園外引進的鄉土兒童游戲,通過各種形式將它融入到幼兒的一日活動中,使孩子們在這真實有趣的大自然中玩得隨意、方便、有趣,真正體現了孩子們的主體性、參與性和創造性,同時也體現了鄉土游戲對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那麼,我們該如何利用鄉土材料,讓這些鄉土材料能在我們幼兒園活動中得以彰顯呢? 一、要尋找挖掘鄉土材料,激發幼兒自製玩具的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最喜歡的玩具材料是激發幼兒積極性的最基本的前提。只有幼兒對玩具材料感興趣時,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在快樂中學習。鄉土材料,沒有經過任何復雜的物理化學處理,向幼兒展示的是大自然最原始的美。讓幼兒回歸自然,到大自然中去尋找他們的玩具,帶給孩子們的是熟悉、新鮮和有趣。廢舊的竹器、樹木、貝殼、高粱桿是最具特色的;溪邊的小石頭,秋風中的落葉、樹枝、田埂上的野花、稻草是最朴實的;稻穗、狗尾巴草是最常見的。面對有濃郁鄉土氣息的材料,幼兒的情感得到了釋放,製作的慾望得到激發。並且在收集的同時,幼兒不僅熟悉、了解了這些材料的基本特徵,而且學會仔細地觀察生活中的事物,挖掘生活中的素材,為自己製作玩具作好了前期的准備。 二、在幼兒園合理運用鄉土材料 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空間,是兒童發展的重要資源。創設適宜幼兒活動的環境,提供豐富的物質材料,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兒素質,促進幼兒在學習和游戲中獲得發展。我們幼兒園時屬於鄉鎮幼兒園,與農村有著緊密的聯系,周圍蘊涵著大自然豐富的資源,其魅力吸引著每一雙好奇的眼睛。根據周圍的大自然和本園自身的條件,我園對充分利用周圍資源進行了研究與探討,特別是在活動區材料的投放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讓幼兒的好奇心得以滿足。 三、我們應該積極利用鄉土資源,促進幼兒能力的發展 1.充分發揮幼兒的自我表現能力 每個幼兒都有自我表現的需求,活動區則為幼兒搭建了表現自我的平台。為了更好地開展活動,教師們要有計劃地創設不同的活動區域,並與孩子們共同搜集大量的地方材料,如高粱桿、稻草、樹皮、豆類、沙子、石頭、粘土等,滿足幼兒製作和創造的需要。孩子們面對這些熟悉的材料,捏出一個個形象的動物,拼成一幅幅美麗的圖畫,講出一個個動聽的故事……這時,自信與快樂圍繞著每個孩子,他們有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 2.充分發揮幼兒的動手能力 常言道:心靈手巧。幼兒經常動手操作,有利於小肌肉的發展,頭腦會變得更加聰明。我園各班開設巧手製作、小小建築師等區域,給了幼兒充分的活動空間和時間,而鄉土材料的充分利用,使幼兒的 活動更富有地方特色。老師在材料投放上,更加註重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和發展水平,如在認知區,展示大小不同的種子,給蔬菜和水果分類;在美工區,用樹皮粘貼,用高粱製作玩具等。教師還注意引導幼兒與他人合作來完成作品,成功為孩子帶來無盡的喜悅。 3.充分發揮幼兒的創造力 豐富的鄉土區域活動蘊藏著許多智慧和活力。在美術區,孩子們會變戲法似的運用樹皮、棉花、高粱桿等粘帖出優美的圖案;在益智區,孩子們認真地探索著水果等分、種子集合的奧秘;科學區內,孩子們更是潛心鑽研,製作蛋殼嘗試「沉與浮「,或是擺弄著天平……幼兒的創造靈感在活動中油然而生,他們似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在創造的天地間自由飛翔。 四、積極利用鄉土資源,創造區域活動特色 眾所周知,幼兒每天的活動需要大量的操作材料,周邊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成為他們可利用的資源。隨著四季更換,經常有不同的、新鮮的材料投放在活動區中,如春天的野花、野草、各種樹葉;夏天的水果、蔬菜、沙石;秋天的種子、果實、昆蟲等等,不僅激發了孩子們參與活動區活動的興趣。而且可以節省大量的資金,還能讓幼兒園的工作獨具特色,可謂一舉多得。收集、整理並合理運用鄉土材料,給教師提供了發揮浴能的空間。教師們甚至發動親朋好友為班級收集材料,積極指導孩子們利用鄉土材料製作玩具、開展活動,並在實踐中積極思考,不斷摸索、總結。 在收集鄉土材料的過程中,我們還可以加強與家長、社區的聯系,實現了家、園和社區三方積極互動,形成了良好的大教育合力。教師們將利用鄉土資源的想法、具體需求等告訴家長們,得到了家長們的大力支持,有的家長還能積極的准備材料,每逢春秋時節,我們還可以組織孩子們去大自然遠足踏青,讓他們親手去採集,受到了孩子們的歡迎和喜愛。豐富的鄉土材料能為我們幼兒園帶來了特色,帶來了活力,帶來了新的希望。 鄉鎮幼兒園立足農村、面向大自然,充分、合理利用農村的自然資源,發揮本地區的資源優勢,促進了幼兒積極主動地學習、探究,培養了健康活潑、勇敢自信的品質,同時也培養了孩子們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使我園的活動區活動更具時效性,也更具地方特色。 幼兒園教育家陳鶴琴提出「大自然,大社會是活教材」,生於鄉土的五穀雜糧,野花野果、飛鳥蟲魚是孩子們天然的玩具,是幼兒學習和游戲最有利的教育資源。大自然會調動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在盡情的玩樂嬉戲中,孩子們感受和體驗大自然的千變萬化,既能凸顯本土的地域特色,又可以培養幼兒親近自然的性情,給予兒童有靈性的生活,引領兒童智慧的成長,同時還具有節能環保的價值。 五、利用鄉土材料在幼兒教育、游戲中的應用,須注意以下幾點: 1.要突出地域性、材料的選擇,要因地制宜,收集起來比較容易。 2.要反映季節性,根據季節變化選擇材料。 3.要發揮教玩具一物多用的功能。 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展,在日趨國際化的今天,我國的傳統文化也將成為促進時代發展的新文化。幼兒鄉土游戲作為我國優秀民間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充分挖掘了身邊的教育資源,以追求最大的教育利益。它的材料是土的,但教育是靈活的;材料是舊的,教育是新的;材料是粗的,教育是細的;材料是廉的,駕馭價值是高的。在鄉土游戲的實踐過程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它對幼兒的社
4. 如何開展鄉土特色的幼兒園區域活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教師要根據幼兒的興趣、愛好、需要和發展水平,將周圍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人文環境作為幼兒發展的重要資源。我園是一所農村中心幼兒園,根據周邊環境,發揮農村地域優勢,實現低成本、高質量的幼兒教育,是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推進農村幼教課程改革、優化幼教質量、提高農村幼兒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關鍵。因此我們根據區域活動的新理念、結合本園的環境,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鄉土資源,開展了豐富多彩而又具有本土特色的區域活動,讓每個幼兒在活動中獲得自主愉悅的發展,真正體現出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活的鄉村教育要用活的環境」教育思想。
一、區域活動中鄉土材料的收集
在開展的區域活動中我們非常注重鄉土材料的收集,我們的材料主要是通過以下途徑進行收集的。
途徑一:通過幼兒收集。
幼兒收集的區域活動材料主要是通過採集、參觀等活動收集的,在幼兒收集的材料中主要是自然材料。如:我們在春天來臨的時候帶幼兒上竹山採集山上竹殼、竹葉。夏天帶幼兒到小溪撿石頭。秋天時在散步、認識秋天、秋遊中引導幼兒將落葉、樹枝、野稻草帶回來進行活動。同時引導幼兒收集果實、種子等還有稻穗、麥秸、玉米皮、各類豆子、花生殼、瓜子殼、開心果殼、蘆葦等豐富活動區的材料。
途徑二:通過家長收集。
通過家長收集的區域活動材料主要是在活動區開展中需要家長參與製作或提供的。如「好玩的稻草玩具」區域的開展中我們發動家長製作稻草玩具,家長通過自己的製作,製作了許多稻草玩具有草墊、草繩、草榔頭等。我們還發動家長收集了布條、竹製品、毛線、勞動工具等等一系列材料。
途徑三:通過教師收集。
通過教師收集區域活動材料主要是通過教師自身及教師潛在的引導作用實現的。如教師利用空餘時間採集、製作活動區材料。如在「果寶寶」區角中教師收集了松果等一些野果,在編織區中採集棕櫚葉等編織材料。同時也通過教師作用引導幼兒與家長共同收集與活動區相適應的材料。
途徑四:通過社會收集。
通過社會收集民間故事、民謠等素材,把廣泛流傳於本地的傳說故事、民謠、民間游戲等運用到活動區當中,同時我們利用民間手工藝師傅的工藝水平讓幼兒了解傳統的手工藝製作。
二、區域活動中鄉土材料的利用
(一)植物資源的利用
我們在幼兒園里專門開辟了種植區,種一些簡單易長的蔬菜與農作物,讓幼兒了解蔬菜、農作物的生長特性,了解其生長環境及生長過程,並引導幼兒做好觀察記錄。教師還組織幼兒采、摘、挖,並且帶領幼兒燒菜、品菜,這樣不僅能讓幼兒體會到勞動的收獲,更能知道怎樣珍惜勞動的成果。我們還把采來的勞動成果陳列在自然角,讓幼兒觀察、比較、識別、分類,並對教師和幼兒共同收集的各種種子、野果、樹葉、竹子、稻草、松果等進行了巧妙的利用:美工區給種子貼上「五官」製成種子娃娃,或進行種子、果核、果殼貼畫;進行蔬菜瓜果創意製作,塑造一些活潑可愛的娃娃、小動物、小玩具等;用稻草製作稻草人、草帽、鳥窩等;表演區利用葉子、野草、野花編成頭飾、服裝;操作區讓幼兒學大人用竹篾編竹籃、席子等竹編工藝品;體育區利用竹製玩具開展豐富的體育鍛煉活動,如跳竹竿、跳草繩、竹棒接力等。
(二)動物資源的利用
對幼兒來講自然界中「神秘」的小動物特別具有探究性。春天我們把小蝌蚪帶進了自然角,教師與幼兒探索了蝌蚪生長變化過程。孩子們一來幼兒園便去自然角看小蝌蚪,他們會在每天的觀察中發現小蝌蚪先長出後腿,再長出前腿,再蛻去尾巴。對每個發現,孩子都會奔走相告,並在自然角的記錄紙上記下這一變化。還讓幼兒對知了、蚯蚓、蛐蛐、蝸牛、螞蟻,以及家禽、家畜等進行探索,觀察這些動物的特點,並產生好奇、提出問題,學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探索結果和與同伴分享。
(三)自然物質的利用
自然資源的利用已突破了以往的觀賞價值,教師們更多的是將教育目標融入其中。農村最缺不了的是沙土石木。於是我們把泥巴搬進了「玩泥區」,讓幼兒用泥巴捏成各種生動有趣的動物、水果。在「操作區」放置不同大小的木塊和竹片、竹筒,讓幼兒用這些材料搭橋、搭桌子、構建房子等,很好地促進孩子進行多種探索活動。我們還將本地的民俗風情帶入區域活動中,發動家長一起收集人們以前用的勞動工具和生活用品陳列在區域中,創設「勤勞農家」認知區,讓幼兒了解農具的名稱、作用以及農家生活,還讓他們了解傳統的手工藝製作,學習了民間的歌謠和游戲,讓孩子們在各種區域活動中懂得了協商謙讓,樂意與人交往,學會了互助、合作和分享。
三、區域活動中鄉土材料的投放
(一)材料投放的目的性
將教育目標隱性地體現在材料之中,是區域活動的一大特點。也就是說,在開展區域活動時投放的材料應有目的性。比如在中班的美工區我們投放了許多鄉土特色的材料如:種子、石頭、竹塊、球拍開展了種子粘貼、石頭畫、竹印畫、裝飾球拍等活動。通過幼兒對材料的操作使用體現本土材料帶給自己的樂趣並達到了教學的目標。
(二)材料投放的層次性
我們在區域活動材料投放中注重了材料投放的層次性。如小班開展的「操作區」喂小動物活動時,教師准備的材料是經過精心考慮並細化分解的。在幼兒操作初期,教師提供的是小動物紙盒,幼兒通過自己的手將各種果子喂給小動物吃。接著提供小勺,讓幼兒通過小勺盛給小動物吃。最後提供筷子,讓幼兒嘗試用筷子夾物。這樣的材料投放能夠適應孩子不斷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戰,具有可發展性,可以幫助幼兒通不斷的摸索和嘗試,不斷積累各種經驗,提高各種能力。
(三)材料投放的豐富性
材料提供的豐富性可以體現在兩方面:教師為幼兒提供的可選擇的材料具有多樣性和材料數量要比較充足,能夠滿足幼兒自由選擇的需要。如大班開展的「趣味編織角」中我們就提供了多種的編織材料有棕櫚葉、稻草、竹殼、綵帶、皺紙、毛線、紙板等,在活動中根據幼兒的意願添加和滿足,體現了活動區活動自主性特徵。
環境是幼兒成長的搖籃,農村是個廣闊的天地,豐富多彩的大自然和鄉土材料為農村幼兒提供了寶貴的教育資源。在以後的活動開展中我們將本著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思想,充分利用本地、本園獨特的自然、地理、人文等鄉土資源,為農村幼兒提供更為廣闊的創造空間。
5.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融入農村資源
陳鶴琴先生曾指出:「大自然、大社會是知識的源泉。」作為農村幼兒園,我們最優越的環境就是大自然;因此,如何因地制宜,發揮農村特色,充分利用農村自然環境的優勢引導幼兒學習的興趣,培養幼兒的探索能力便成了我們關注的焦點。 一、在大自然中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 農村的孩子如今雖生在農村,但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們農忙時下田幹活從不把自己的小孩子帶到田裡,生怕小孩曬黑,或者怕他們玩泥巴。因此,他們連田裡生長的稻子、麥子、油菜都分不清。 針對這種現象,我每學期組織幼兒郊遊兩次,帶幼兒觀察田間的農作物。每次當幼兒來到田邊看到田間的水稻、棉花,他們都想去摸摸、看看,自由探索著,以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大自然中處處充滿著神奇,在我們農村,有著極為豐富的自然資源,如樹木、莊稼、沙石等,自然界的一切都可以作為我們良好的教育資源。我們把幼兒從「課堂中學習」引領到「自然情景中學習」,給幼兒充分的自由想像、探索活動的空間。春天,草色青青,野花飄香,一片生機盎然,我們帶領孩子們走進田野,親近大自然:放風箏、植樹、采野花、挖野菜、捉蝴蝶、飼養小蝌蚪;到竹林中寫生;參觀蔬菜大棚。秋天,田野一片金黃,帶孩子們到農田裡拾稻穗,拾落葉,挖山芋。孩子們在與各種自然物親近過程中,自主活動,自發探究。在動手動腦中,他們認識和了解自然物的生長規律,了解人與自然的依存關系,同時又能讓孩子們對大自然保持著永久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總之,農村的自然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這些資源都是孩子們最喜歡、最感興趣的素材,隨著四季的交替,自然界會無私的向孩子們奉獻特有的禮物,我們要運用自己的智慧,讓農村資源融入幼兒課堂教學。 二、利用活物對幼兒進行美術教育 美術活動在幼兒的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特別是美工活動很受幼兒的喜愛。因為它可以發展幼兒的創造力、表現力。可是老師有時卻要為美工活動的開展准備很多操作材料,費時又費力。但在我們農村幼兒園只要你做一個有心的教師,就會發現許多取之不盡的美工材料,如野花、野草、樹葉、稻麥草、種子等。教師通過引導幼兒收集運用這些材料進行加工拼貼,就能創造出一幅一幅美麗的美工作品來。如:在各種野花競相開放的春天,把幼兒帶到幼兒園周邊的田野中、馬路旁,採摘野花野草,回來經過擦洗、壓平、修剪、拼貼後一幅一幅的「花草名信片」就呈現在我們的面前了。讓幼兒准備各種不同種類的種子如菜子、豆類、瓜果的種子,巧妙的運用不同種子的形狀、顏色、大少的不同,粘貼到在卡紙上畫出的各種物體的輪廓上,這樣一幅一幅的種子貼畫就做出來了。用稻草編草繩、蛇,扎小人、動物等。看著這些運用農村常見的自然材料創造出來的作品,你會情不自禁的為幼兒在操作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想像力、創造力、表現力而感到驚嘆! 三、在田地間對幼兒進行語言教育 將幼兒帶到田間進行語言教育,可以更好地發揮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增強幼兒的學習興趣。記得有一次,我園一名教師開語言教研活動,《春天的朋友》,她把幼兒帶到了田間去。當時我們覺得這樣做可能效果不一定很好,幼兒難組織,也許會出亂。結果在這次活動中,幼兒的學習興趣濃,他們很快就學會了《春天的朋友》這首較長的詩歌,而且都能進行簡單的創編。如有的幼兒看到蝴蝶、池塘中的小蝌蚪,他們這樣仿編:「花蝴蝶飛來了,和小蝌蚪握握手,它對小蝌蚪說,咱倆是朋友。」這樣幼兒看到田間的許多昆蟲(螞蟻、瓢蟲、青蟲),他們都能仿編到詩歌里去,幼兒很容易就學會了創編詩歌。通過這次活動,我園教師都深知:組織教學,要從幼兒生活經驗入手,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生活即教育」 四、利用現有物品對幼兒進行體育游戲 農村的田野坑坑窪窪,小溝、土坡、石頭、竹子不計其數,幼兒郊遊時總愛摸摸、玩玩,發現它們的特性。教師直接利用這種自然物開展多種游戲活動,增強他們的體能,發展他們的智力。利用田間的優勢,當看到土坡時,我讓幼兒手、腳屈膝爬上去,練習幼兒爬的動作;看到石頭,練習幼兒的投擲動作,提醒幼兒游戲時注意安全;看到竹子,讓幼兒練習跑的動作,這樣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已掌握了體育游戲的動作技能,使幼兒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五、利用種植園培養幼兒勞動能力 農村幼兒園有一個優勢就是空地比較多,我們就利用這個有利條件開辟了一塊種植園地,讓孩子們走進屬於自己的小菜地去學習播種、澆水、鋤草、採摘等勞動技能。 在播種季節帶領幼兒在種植園地里開展了「種瓜點豆」的活動,種下了黃豆、刀豆、玉米、花生等各種種子;栽下了西紅柿、辣椒、茄子、黃瓜、絲瓜等各種秧苗。在這個勞動的過程中孩子們掌握了使用鏟子技能,知道點豆子時要先挖一個坑,然後要在每個坑裡撒下三至五粒種子,栽秧苗時要及時的澆水等一些種植方法。 種子播下後,帶領孩子們時常來照料它們,在照料的過程中孩子們學會了區分雜草與玉米;學會了如何澆水;知道了要及時的為蔬菜鋤草、澆水;澆水時要適量。 在收獲的季節里,帶領孩子們來到種植園地,讓孩子們親手把自己種出來的蠶豆、西紅柿採摘回來,親手剝開豆莢,取出豆粒,請廚房奶奶做可口的菜餚,品嘗勞動成果,享受勞動的快樂。在收獲的過程中孩子們學會了如何採摘豆莢,如何剝蠶豆等勞動技能,知道了生熟西紅柿的區別。 六、利用周邊環境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水污染、空氣污染日趨嚴重,已經影響到我們的生活質量了。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該在幼兒時期就幫他們樹立環境意識,讓他們從小就了解到水、空氣和人們生活的關系。 在夏收的季節里農田裡到處都在燃燒麥草給空氣造成了嚴重的污染。 對於這件發生在幼兒身邊的環境事件,我及時的抓住時機組織幼兒討論麥草燃燒後給環境造成了什麼破壞?給身體造成哪些傷害?麥草該不該燃燒?你覺得應該如何處理麥草?通過集體討論幼兒明白了燃燒麥草會給空氣造成污染,讓人們得呼吸道疾病,農民不應該在田裡燃燒麥草等一些道理,紛紛表示要回家勸阻爺爺奶奶不在田裡燃燒麥草 。 七、利用自然角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 我們的自然角生機盎然,花盆裡種著各種蔬菜花草,瓶瓶罐罐里養著各種小動物。這些動植物都是孩子們從家裡帶來的,農村幾乎每家都有一個小菜園,門前屋後都有小河。幼兒在家長的協助下挖來各種蔬菜的小苗,捉來小魚小蝦把它們帶到自然角來。孩子們都喜歡動植物,自由活動時他們會三五成群的圍在那裡觀察著議論著。在這里孩子們可以觀察到小蝌蚪怎樣變成青蛙,烏龜怎樣進食,小魚怎樣游泳,田螺怎樣伸出觸角。在這里孩子們可以觀察到種子怎樣發芽、開花、結果,知道誰是土壤的好朋友,知道了不同種子長出來的植物各不相同,知道了植物生長所需的必要條件。 農村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只要我們教師做一個有心人,樹立起鄉土觀、整合觀,大膽的帶領孩子們走進大自然這個迷人的世界去擴大視野,去自由的感受,就一定能夠促進幼兒綜合能力的發展,利用較小的教育投資讓幼兒獲得較大的發展,並為其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6. 如何利用鄉土資源活化幼兒園的課程
一、發現鄉土資源的美,積累班級課程資源
我們緊密結合實際,決定以鄉土資源為切入點,開發並活化我們自己的班級課程,使我園的課程更鄉土化、個性化、多樣化。因為幼兒的生活和學習大部分時間都在幼兒園內,為了使班級課程進一步貼近社會現實、貼近生活、貼近大自然,作為課程的一部分,或者說是課程的延伸,我們試圖與幼兒共同在有限的空間范圍內營造出帶有本土文化氣息的班級環境,具體體現為以下兩個方面:
注重環境教育中的鄉土氣息
我們將班級環境創設作為工作的重點之一。在帶有鄉土氣息的特色環境中,我們把布條、麻繩等纏到水管上,從不同角度營造不一樣的視覺效果,讓幼兒在環境中真正欣賞到美、體驗到美。布置班級主題牆和家園欄時,我們變廢為寶,利用聰明才智,將一些帶有鄉土氣息的材料用在幼兒園環境布置中,呈現出特有的鄉土風味。
2.推廣鄉土器材的廣泛使用
很多鄉土器材都能成為很好的班級課程資源。趣味積竹是幼兒非常喜愛的建構材料,他們經常搭建出不同的造型;鄉土音樂器具在音樂活動中使用廣泛,其實在區域活動中也能成為幼兒的好夥伴;在家長的協助下,用廢舊物品製作出來的作品也能成為環境裝飾的重要部分;此外,很多生活中的材料還能成為很好的鍛煉器材,比如短繩、長繩和繩圈等。
二、將鄉土資源與班級課程有機融合,並滲透到幼兒的一日活動之中
幼兒園活動可以劃分為語言、科學、健康、社會與藝術五大領域,各領域可以相對獨立,又可以相互融合。在課程實施中,我們圍繞同一內容,探索一些利用鄉土資源活化活動設計的策略,並為主題活動的生成奠定基礎。比如,圍繞「葡萄」這一內容,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可以在美術活動中設計小班的瓶蓋印畫《葡萄》、中班的添畫《葡萄》、大班的意願畫《葡萄豐收啦》。
三、班級課程的開發與實踐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通過班級課程的開發與實踐,幼兒更加關注身邊的事物並形成了善於觀察、樂於提問、主動探究的好習慣,同時提供了更多讓孩子與生活、社會、自然接觸的機會和環境,激發了他們的探索熱情,發揮了他們的主動性。
1.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與主動探索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基礎和動力。各種五金小工具、螺絲、螺帽、滑板車、保溫杯等,這方面資源是我們特有的,於是老師們充分利用家長送來的各種操作材料與工具,開展各種探索活動,發揮幼兒的主動性,使活動更豐富,並長期深入下去。在《裝配滑板車》的活動中,孩子們想把車架和踏板固定好,試了幾次都沒能成功,這時,只聽得幼兒甲說:「要先把踏板和車架上的螺絲孔對齊,否則螺絲就轉不進去了。」接著,他就認真擺弄車架和踏板,直到每個螺絲孔對齊,幼兒乙拿起一個螺絲插在踏板與車架的螺絲孔上,「不行,這個螺絲太細了,要粗一點的。」於是,孩子們便在工具盒裡找螺絲釘,幼兒乙說:「我們先用細一點的螺絲釘插進去擰緊,看看行不行。」幾個孩子同意了,幼兒乙就插上一個螺絲釘,擰緊,結果發現車架與踏板不能堅實地固定在一起。孩子們就說:「這樣不安全吧?會不會摔跟頭啊?」於是,孩子就又開始尋找合適的螺絲釘……
2.培養幼兒的探究能力
班級課程的開發與實踐真正體現了以幼兒為主體,根據幼兒的特點和學習的需要選擇活動主題,並始終讓幼兒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讓幼兒動腦思考,動手操作,親歷探索的過程,久而久之讓幼兒學會了不少探索的方法,促進了探究能力的發展。在一次晨間活動中,我請孩子們每人做一個風車。風車做好後,我讓孩子拿著各自製作的風車在大廳玩。這時我發現那些做了能轉動的風車的孩子玩得特別高興,而手中風車不轉的孩子也在認真仔細分析風車不會轉動的原因。學生甲說:「我的風車因為釘子壓得太緊了,風吹不動,所以不會轉。」學生乙說:「我的風車葉片壓扁了,不起風,所以也不會轉。」拿著會轉動的風車的孩子還玩出了新花樣,學生丙說:「我的風車會轉,我還能讓它轉得更快些。」於是學生丙便拿著風車在大廳里來回跑。學生丁說:「我帶著風車從滑梯上很快地滑下來,那風車也一定會轉得很快的。」就這樣,孩子在探索中嘗試和發現,幼兒已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接受學習為探索學習,興趣得到充分激發,各種潛能得到發揮。
總之,開發鄉土教育,挖掘鄉土材料,能讓大家認識到過去被視為「老土」的東西其實蘊涵著豐富而濃厚的教育和文化價值,有利於為幼兒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7. 幼兒園農耕勞動怎樣與五育融合
方法如下:
為了讓學生享受更優質的教育,培養學生「五育」並舉發展,學校全體師生在「農耕文化合作進步,幼兒園開辟農耕教育小菜園,農場是勞動教育的最佳場所。
8. 如何讓當地學生接受鄉土文化教育
鄉土教育是對本鄉本土的文化教育,讓孩子們能夠近距離感受到身邊的自然地理、人文歷史。鄉土之愛是自我與家庭、親友、鄰里之愛的延伸,也是社會、國家、世界和人類之愛的基礎。從人生起點開始進行文化遺產的多樣性保護,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中,融入鄉土文化知識,融入鄉土之愛,是一種文化自覺和自識,它對於推進素質教育有著深遠意義。
一、幼兒園鄉土文化教育的時代背景
1、人口大流動造成了鄉土文化的失傳 當代中國的人口特色是獨子化、少子化、大流動遷徙。中西部青壯年大量流入東部沿海城市務工,農村青壯年人口大量進城。教育公平化制度大力推行,學前教育不受戶籍制度限制,越來越多農村孩子進入城市接受教育。據2010年人口普查,在浙江省溫州市912萬人常住人口中,來自市外的流入人口284萬人,其中省外流入272萬人,以江西、貴州、安徽、湖北、四川為多。省外戶籍的學前兒童佔全市學前兒童的四分之一。全市少數民族種類51個、人數30萬人,比10年前增加了19萬人,土家族、苗族取代畲族、回族,成為全市兩大少數民族。
2、崇洋媚外思潮沖擊著本土文化 全球化和開放意識已經深刻地影響了人們的思想和精神面貌,國際文化的學習交流正在加速前進。一方面是人們感嘆小孩子都不會說方言了,另一方面是英語教育如火如荼,以國際品牌加盟的英語早教班每小時收費150-300元,洋節、洋快餐遍地開花,與孩子們頻頻親密接觸,這些導致了部分家長不知不覺地將鄉土文化丟棄了。
3、農業及農耕文明的衰落 傳統鄉土文化基於對土地的熱愛,人們謳歌著「大地是哺育人類成長的母親」。而現代化、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使得農民種地不掙錢,種地臟、累、窮,社會缺乏對農民這個傳統職業的尊重,五穀不分、四體不勤不僅是兒童的問題,很多家長、教師也是如此。生態惡化趨勢加劇,環境保護任務艱巨。現代城市生活快節奏、高壓力,家長忙於工作、事業,棲息大自然的詩意浪漫的文化生活氛圍不濃,城市一些居住小區缺乏地域環境特色,缺乏社區群體生活及精神文化層面的凝聚力。
二、幼兒園鄉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古今中外,諸多教育學家都提倡鄉土教育。鄉土教育最初源於19世紀德國教育家費希特對民族主義教育的覺醒與倡導。早期鄉土教育受自然主義的影響,主要是以兒童生活的直觀對象——家鄉故土為空間認識出發點,引導兒童了解生存的周邊自然環境與社會人文。20世紀以來,隨著鄉土意義的深化與擴展,鄉土教育延為民族整體性文化教育。美國教育家村威認為,要建立兒童在學習知識上的興趣,必須消除他們的實際生活與課程之間的脫節。義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在《有吸引力的心靈》一書寫道,人類在出生後,有人類特有的「精神胚胎」期。「對於兒童來說,他們對生養自己的土地非常喜愛,不管那裡的生活有多麼艱難,他們也會感覺到從其他地方無法找到快樂。」「心理的這種吸引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它促成了一個人的成長,並且讓他適應了當地社會秩序、氣候等條件。」「今天,我們必須把兒童看作聯系不同歷史時代和不同文明水平的紐帶。嬰兒時期是一個重要的時期,因為如果我們想引入新的思想,改善人們的風俗習慣和在自然特徵中注入新的活力,我們就必須以兒童作為工具,成年人則無法完成這一任務。如果我們真的想廣泛傳播文明的火炬,就必須藉助兒童來完成這一使命。」
新文化運動以來,陳獨秀、費孝通、徐特立等教育家都十分重視鄉土教育和強調鄉土教材的重要性。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課程」、「活的鄉村教育要用活的環境」,陳鶴琴的「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等都是鄉土教育思想的光輝展現。潘光旦先生看來,造成國人自我迷失的精神危機,其根源在於「根」的教育缺失。愛國之道,始於一鄉;學必始於鄉土,而後可通天下。正視幼兒園鄉土教育面臨的諸多問題,我們需要辨析鄉土教育的概念和內涵,繼往開來、傳承發揚前輩教育學家的理論思想,積極探索實踐「土得掉渣」的新課程。
三、幼兒園鄉土文化教育的實踐
鄉土教育從娃娃抓起,必須是一種包含自然性、趣味性、知識性、情感性、實用性的教育模式,除了培養鄉土意識之外,生活教育、人格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也潛移默化地滲透其中。以下整理幾點筆者在幼兒園一線教學中的心得體會,以期拋磚引玉。
1、有序組織系統化的鄉土教育 幼兒園可以按照傳統農歷二十四節氣、傳統節日(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冬至、臘八)的時序,結合地方傳統美食、節日活動,構建有韻律節奏的鄉土文化教育。溫州童謠《十二月令》(正月燈,二月鳶;三月麥稈作吹簫;四月四,做做戲;五月五,過重五;六月六,洗垢蹉;七月七,巧食喜鵲啄;八月八,月餅餡芝麻;九月九,登高送娘舅;十月末,水冰骨;十一月,吃湯圓;十二月,糖糕印狀元。)提供了很多很好的素材。春季開園時,家長與幼兒一起動手設計製作元宵花燈,裝飾教學樓。清明節時,讓孩子們搗綿菜,動手做
清明餅。端午節,學唱《龍舟競渡》的歌曲,學習敲鼓打鑼等民間樂器,用五色線編織彩蛋袋子、粽子狀的香囊。除了講解傳統節日的來歷故事,還可以教一些應時的古代詩詞或者方言童謠、民歌,如樂清民歌《對鳥》、溫州童謠《叮叮當》。
9. 幼兒園參觀農耕文化活動方案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科學有序進行,往往需要預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計劃中內容最為復雜的一種。那麼大家知道方案怎麼寫才規范嗎?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參觀農耕文化活動方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活動目標:
1.切實加強元旦期間幼兒安全教育,增強幼兒安全防範意識。
2.向幼兒進行防凍、防燙、防交通事故、食品安全、預防傳染病等安全防範教育,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和安全防範意識。
3.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於參與節日的活動。
4.了解節日中應注意的安全和衛生,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活動准備:
元旦假期安全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介紹元旦知識。
(二)防凍瘡。
1.凍瘡最常張在哪?常發生在身體末端,暴漏部位。
2.凍瘡防護。
(1)室內保暖:盡量保持室內溫度不低子10℃;
(2)外出保暖:外出時帶好手套、帽子,穿棉鞋棉襪;
(3)裸露皮膚擦護膚品;
(4)合理飲食:適當多食用年羊肉等防寒保暖的食物;
(5)適當運動:促進血液循環,提高皮服對寒冷的適應力。
(三)交通安全。
1.步行安全:
(1)行人須走人行道,沒有人行道的要靠路邊行走。
(2)行走時必須要看紅綠燈,紅燈停,綠燈行。
(3)行人不準在車道上追逐,或車輛臨近時猛拐橫穿。
(4)不準在道路上扒車、追車或強行攔車或拋物擊車。
(5)不準在公路上玩耍、嬉鬧。
(6)學齡前兒童在街道或公路上行走,須有成年人帶領。
2.乘坐公共汽車安全知識:
(1)乘坐公共汽車,要排隊候車,按先後順序上車,不要擁擠。上下車均應等車停穩以後,先下後上,不要爭搶。
(2)不要把汽油、爆竹等易燃易爆的危險品帶入車內。
(3)乘車時不要把頭、手、胳膊伸出手窗外,以免被對面來車或路邊樹木等刮傷;也不要向車窗外亂扔雜物,以免傷及他人。
(4)乘車時要坐穩扶好,沒有座位時,要雙腳自然分開,側向站立,手應握緊扶手,以免車輛緊急剎車時摔倒受傷。
(四)迷路了怎麼辦?
小朋友們要記住,平時應當准確地記住自己家庭所在的地區、街道、門牌號碼、手機號碼及父母的工作單位名稱、地址等,以便需要聯系時能夠及時聯系。迷路了也可以向路上的行人問路,還可以找警察叔叔,讓他們把自己送回家。如果迷了路,要沉著鎮靜,開動腦筋想辦法,不要瞎闖亂跑,以免造成體力的過度消耗和意外。
(五)預防燙傷發生燙傷對小兒來說是十分痛苦的,因此,玩火、火柴以及煤氣灶具的危險性,教育小兒不要在廚房打鬧。家中的開水壺不要放在地面,暖瓶不要放在桌旁床邊,以免小兒碰倒造成燙傷。對於嚴重的各種燙傷,特別是頭面、頸部,因隨時會引起休克,應盡快送醫院救治。頭、面、頸部的輕度燙傷,經過清潔創面塗葯後,不必包紮,以使創面裸露,與空氣接觸,可使創面保持乾燥,並能加快創面復原。
(六)食品安全小朋友們要記住,路邊的小食品顏色艷麗,包裝精美,口感好,價格便宜,又有小玩具在裡面。這些漂亮美觀的小食品很有誘惑力和吸引力,但那些小食品都是一些不正規的廠家生產的,衛生條件差,不幹凈,而且裡面還添加了化工原料,對身體有害。自覺拒食垃圾食品,讓父母幫助選擇營養豐富、綠色健康食品。大家相互監督,遠離垃圾食品,愛護自己的身體。
(七)預防傳染病流感流行的時候要減少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保證健康飲食及充足的睡眠,勤鍛煉,勤洗手,室內保持通風,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若出現高燒、結膜潮紅、咳嗽、流膿涕等症狀,在家中,要及時告訴家人,前往正規醫院看病。在學校,要及時告訴老師,老師會通知你的家長,帶你去看病。治療期間,不能去學校。要等病完全好了,才能去學校。
(八)不玩電。小朋友們要記住,我們千萬不能碰電插線板,不把手指和小金屬片捅電插線板和插座的小嘴巴,電器的插頭要請爸爸媽媽插,學會安全用電。
四、安全總結,祝小朋友們元旦快樂。
教學反思:
安全工作是幼兒園工作的重中之重,它關繫到每一名幼兒的安全,牽系著每一位家長的心。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過新年了,我又長一歲了,應當爭取更大的進步。
2.鼓勵幼兒與夥伴們分享食物的快樂,增進友誼;充分感受節日的快樂。
3.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表現自己。
4.讓家長積極參加,為孩子們做榜樣。
5.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6.願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活動對象:
小班全體幼兒
活動時間:
xx--年12月31日上午
活動准備:
1.布置園內班內環境,使整個幼兒園洋溢著節日的氣氛。
2.每名幼兒准備一句祝福的話。
3.幼兒准備好自己喜歡吃的食物(3~4樣)
4.磁帶、錄音機及幼兒的禮物
活動過程:
一、帶幼兒參觀已布置好的園內環境,讓幼兒感受節日的氣氛。
教師:「小朋友,你們知道今天的幼兒園為什麼特別的美?」
幼兒:「快過年了!」
教師:「你們都看到了,快過年幼兒園都發生了新的變化,小朋友們在新的一年裡有什麼打算?」
幼兒自由回答。(點評:開放性問題提出,引發幼兒大膽想像,相互交流)
二、文娛活動開始請來全班幼兒演節目。
1.請全班幼兒唱《新年好》歌曲唱兩段。
2.請幼兒自願上台表演,內容不項,如所學的歌曲或兒歌等。
3.幼兒對自己的好朋友說一句祝福的話。
4.各班孩子分享食物。
教學反思:
元旦即將到來,小班幼兒將迎來在園的第一次「迎新年,慶元旦」的活動。在這辭舊迎新之際,為了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和自信心,更為了讓孩子們一起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元旦,小班段特舉行:「慶元旦迎新年」的「食物分享」活動。本次活動我們將教育教學和分享活動融在一起,使幼兒認識到我長大一歲,要學習更多的知識技能和本領,感受元旦節日的氣氛,共同分享歡樂和喜悅。
活動目標:
1.感受新年帶來的喜悅,知道自己長大了,願意表現自己這一年的收獲,讓家長同伴為自己喝彩。
2.通過親子迎新年活動增進家園聯系,促進家長與教師之間、幼兒與家長之間的互動和聯系,增進彼此的感情。
3.參與節日游戲。
4.願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環境創設:
1.幼兒剪紙展示
2.燈籠鞭炮製作
3.懸掛氣球、張貼窗花
4.紙筒製作的煙花裝飾舞台
活動口號:
新年新氣象,展現新風貌。我的表現好,我的表現棒,我的表現!
祝福語口號:
鼠年到到到,祝你好好好,
祝爺爺奶奶福星照照照,煩惱少少少,
祝爸爸媽媽身體棒棒棒,腰包鼓鼓鼓,祝小朋友們喜訊報報報,前程妙妙妙,
祝大家圓夢早早早,全家笑笑笑!
活動流程:
一、我有小巧手
晨間活動:
(1)幼兒折紙(手機、帽子)手工製作(橡皮泥、粘貼)根據班級特色進行區域活動。
(2)教師講解幼兒園及班級活動及照片PPT展示。
二、我是小明星
幼兒兒歌、歌曲、舞蹈展示
1)開場舞——紅綢舞
2)兒歌展示
選擇朗朗上口的兒歌,以幼兒個人、小組、男女分組、整體的形式進行展示
《好心情加油站》《五星紅旗我愛你》《我們的祖國真大》《唐僧司馬咚哩個咚》《樹真好》
3)歌曲展示
《我愛你》《國旗國旗紅紅的哩》《同唱一首歌》《戲說臉譜》《龜兔賽跑》《秋天多麼美》
《蘋果豐收》《捏麵人》《豬八戒吃西瓜》《猴哥》《雪花飛》
4)舞蹈展示
《擠奶舞》《哈達獻給解放軍》《金孔雀輕輕跳》
三、我有大智慧
趣味問答:
1)冬天到了,怎樣能讓自己變暖和?
2)請你背誦一首古詩,隨機解釋名詞。
3)你知道種子是用什麼方式傳播的?(蓮子、蒼耳、蒲公英、豌豆)
4)你知道我們中國有哪些風景名勝嗎?
5)請你說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6)小動物的過冬方式有哪些?
7)請你演示幾個交警常用手勢並說出代表意思。
8)新的一年,小朋友又長大了一歲,你又增加了哪些本領呢?
9)小朋友,馬上就是xxxx年了,xxxx年是什麼年?你是屬什麼的?能介紹一下家人屬相(與家長互動)
四、我是小健將
幼兒游戲——自理能力夾豆子
親子游戲——你來比劃我來猜
幼兒、家長PK——蜈蚣競走搶椅子
五、頒發獎狀和禮品
活動目標:
1、圍繞「迎新年」這一話題,清楚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愉快心情。
2、安靜傾聽同伴的講話,並感受大家一起談話的愉悅。
3、通過參加節日《迎新年》環境創設,感受參與節日慶祝活動的樂趣。
活動准備:
1、物質准備:活動室裡布置過新年的情境,如掛燈籠、綵帶、自製鞭炮、拉花等。自製的新年倒計時、願望樹、每人准備一個禮物。卡紙裁剪成賀卡形狀、皺紙、廢舊圖書里的圖片、錄音機等。
2、知識經驗准備:豐富有關過新年的知識經驗,如:讓幼兒觀察家裡為過新年而忙碌的大人;介紹燈會、聯歡活動、放焰火等活動。
3、事先取得家長的配合,在教學活動後的日子裡給自己的孩子送禮物。
活動過程:
(一)通過談話,激發迎新年的愉快情緒。
1、引導幼兒觀察活動室的變化,激發幼兒的愉快情緒。
師:發現活動室有什麼不一樣?
引導幼兒自由描述班級的變化。(漂亮、新穎、舒服、熱鬧、喜慶、高興等)
師:是為了迎接什麼節日的到來?
2、新年倒計時。
師:離「新年」還有幾天?
小結:一年中的第一天,也就是新年的第一天,也叫「元旦」,那天,全世界人民都要慶祝新年的到來。
3、鼓勵幼兒大膽講述。
(1)師:太陽公公出來了,它笑眯眯地迎接新年。自然界中的花、草、樹是用什麼方式迎接新年的?
(2)師:小動物是怎樣迎接新年的?
(二)出示新年老人的禮物,鼓勵幼兒大膽講述。
1、師:昨天,新年老人給我們小四班的小朋友送禮物了。
一起看新年老人的禮物:一張賀卡和一棵新年願望樹。
師念賀卡上新年老人「寫「的話:」小朋友們,過了新年,你們就又長大一歲了,祝你們在新的一年裡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成長!「
2、師:過了新年,還有誰也長大了一歲?
啟發幼兒說出周圍的人,親戚、鄰居、夥伴、各種動物也都長大一歲了。
3、師幼一起圍坐在「願望樹」旁,表達自己的願望。
師以神秘的口吻告訴幼兒:這是一棵神奇的「願望樹」,只要對著「願望樹」說出自己的願望,你的願望就能夠實現。
啟發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願望,可以是祝福家人或朋友的願望,也可以是自己在新的一年裡想實現的願望。請配班教師幫忙記錄下來,掛在「願望樹」上。
4、播放「新年老人」的錄音,萌發對新年的期盼。
新年老人:孩子們,你們的願望我都聽見了。新年快要到了,你們要怎樣歡迎我呢?(引出下一環節)
(三)引導幼兒裝扮「願望樹」,用多種方式迎接新年。
1、師:新年快要到了,我們要怎樣迎接「新年老人」的到來呢?
幼兒按自己的意願選擇材料進行操作。
第一組:製作賀卡
材料:卡紙裁剪成各種賀卡形狀、彩筆、帖帖紙、廢舊圖書等。
第二組:製作彩鏈、擰花、剪窗花,繼續豐富活動室里的`布置。
材料:各色皺紙、手工紙、剪刀等。
第三組:裝扮「新年願望樹」。
在「願望樹」上掛上一些小禮物和裝飾用的彩鏈、彩燈等。
2、老師和幼兒手拉手圍著「願望樹」,高興地唱、跳,交換新年禮物,再次感受濃濃的新年氛圍。
(四)活動延伸:
請家長在活動後的日子裡幫自己的孩子實現許下的願望。
教研組評析
(一)選材
豐富多彩的新年蘊含了許多節日特定的認知元素,如,新年的祝福、新年的禮物、新年人們的年齡變化等等,是幼兒學習的教材,教師能根據幼兒的談話及時捕捉教育契機,從選材來看,所選內容很恰當,很合時機,是幼兒喜聞樂見並感興趣的。
(二)從組織實施來看
1、讓環境說話。陳鶴琴先生在教育的原則中指出:「注意環境、利用環境。」在活動中,教師和幼兒共同進行環境創設,讓活動室充滿了歡樂喜慶熱鬧的氣氛。
2、能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創設一個能激發情緒的情境:首先,把「新年」擬人化——「新年老人」,並巧妙地利用禮物「願望樹」,啟發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願望,接著,用多種方式迎接新年老人,如裝扮「願望樹」,然後,圍坐在「願望樹」旁一起唱歌、交換禮物。在這個情境中,孩子們的情緒隨著情節亦步亦趨,能大膽地表達,很自然地誘導幼兒自覺地進入情境,感受大家一起談話的愉悅,從而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三)從師幼關系看
小班幼兒是言語習慣養成的時期,而小班孩子的良好語言習慣就是大膽地說出自己的心裡話。此活動,孩子們是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互動的,使幼兒想說、敢說,接著,帶著興趣轉入操作活動,從孩子的活動表現可以看出幼兒的活動熱情非常高。整個活動流程使孩子們沉浸在迎新年的氛圍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操作能力也得到了發展,幼兒在有趣的活動中體驗快樂,獲得了發展。
設計思路: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為幼兒創設一個積極的語言環境。
活動方案:
一、裝飾教室,讓孩子感受新年來臨的濃厚氣氛。
二、讓孩子看節日圖片,在感知節日的同時,也了解我國的傳統習俗,增強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
三、製作賀卡,小朋友之間互相贈送增進友誼。
四、幼兒表演節目,形式以講故事、唱歌、跳舞等。
五、幼兒玩擊鼓傳球的游戲,球停在誰的手裡,誰表演節目。
六、老師贈新年祝福,祝福孩子在新的一年裡健康快樂,茁壯成長。
活動總結:
12月30日上午,我們幼兒園中一班舉行了慶元旦迎新年聯歡活動。為了讓孩子們過一個難忘的節日,讓孩子們看到自己進步和成長,我們結合各個領域的活動,排練了許多精彩的節目和游戲活動,有歌曲,歌表演,游戲,舞蹈等。
元旦來臨,老師組織孩子們用皺紋紙製作拉花來裝飾教室,並動手剪窗花貼在了玻璃上,進一步感受節日的氣氛。
上午8:30分,慶祝活動在歌聲《新年好》中拉開了序幕,我們中班的全體小朋友、老師歡聚一堂,用歌聲、笑聲、掌聲送走碩果累累舊的一年,迎接生氣勃勃的新年。孩子們在歌聲中充分展現自我,秀出精彩。孩子們那天真的笑容和甜甜的話語,使我們感受到了新年的快樂與孩子們成長的喜悅!
在擊鼓傳球的游戲活動,展示了孩子們敏捷的思維能力和運動能力。在活動中,孩子們積極參與,敢於競爭。孩子們還把自己精心製作的賀卡,進行互相贈送。通過此活動加深了孩子們之間的感情。孩子們精彩的展示,讓他們充分體驗、感受到節日帶來的快樂。
在活動中我們遵循面向全體幼兒,讓每個孩子得到鍛煉,盡情表現,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同樣得到老師重視、喜歡。整個活動充滿生機,充滿激情。
歡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短暫,但老師對孩子們的祝福卻源遠流長,相信在新的一年裡我班的孩子們在老師的陪伴和愛的呵護下會健康茁壯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