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評價「國學女神」於丹
人們不禁要問,連這樣簡單的古詩都能講解出錯的人,也能當國學大師嗎?從而對她過去講解的知識產生了諸多的不信任。
而在這之前,蒙曼對杜甫的《春夜喜雨》理解也出現了差錯。這一系列的差錯,不得不讓人懷疑,蒙曼的知識水平。更有言辭激烈的網友,揚言要將蒙曼趕出《中國詩詞大會》。
就這樣,大家不再像以往那樣追捧蒙曼,又一顆國學新星隕落了。
國學是一門深厚宏大的學問,求學之人應當腳踏實地,謙虛勤奮。而不能沽名釣譽,為了名利,一次次將國學進行歪曲解讀,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也讓外國友人對國學產生誤解。
從於丹到蒙曼,曾經的國學大師淪為「文化小丑」,其中不乏追求名利,沽名釣譽之輩,如果只是欺騙世人得來的好名聲,終究不會長久。
不管學習任何一門學科,都應該謙虛謹慎,腳踏實地地去學習,不可做虛妄之語。
Ⅱ 老梁的解釋略顯膚淺,陳丹青揭露本質 ,於丹的國學水平,究竟如何
於丹的名字,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與「國學熱」是劃等號的。於丹在《百家講壇》走紅後,直接誕生了一個名詞「於丹現象」。一時間,關於於丹的評價也是眾說紛紜。諸多評價,大多都是圍繞於丹的國學水平。那麼,於丹的國學水平究竟如何?老梁的解釋略顯膚淺,陳丹青的評價到時揭露於丹現象的本質。
於丹的國學水平還是有的,但是自身的講解方式有問題,無形之中將她的國學水平打了折扣。老梁的評價略顯膚淺,只是質疑人家是「假學者」,並沒有直指要害。相比之下,陳丹青揭露了於丹本質。於丹作為學者傳播國學可以,但不能一味地講大道理,而忽略了國學的核心精要,這就造成了一系列的問題。所以,結合老梁、陳丹青二人的看法,我們還是能夠客觀地看待於丹的國學水平。
Ⅲ 於丹被譽為「文化聖母」,陳丹青為什麼嗤之以鼻
因為於丹只是用傳統文化給自己的理論做一個包裝,演說的都是一些陳詞濫調的心靈雞湯。於丹,可謂是當今“傳統文化界”最炙手可熱的人物之一,也是當年央視欄目“百家講壇”中,最大的受益者。本來作為教授的她,在電視上侃侃而談,收獲了無數的粉絲和擁簇。其出版的《於丹講論語》,於丹講國學,擁有著不錯的銷量,至今還被很多人傳閱。不過另一位“文化名人”陳丹青近期在電視節目上充分表達了對於丹的不屑。他們的恩怨,到底要從何說起呢?
像於丹這樣的“文化聖母”的走紅,再到目前的“千夫所指”,反應的正是“民智”的進步,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對“國學網紅”嗤之以鼻。
Ⅳ 於丹不愧是「國學大師」,她享有一個什麼特殊待遇,連馬未都也沒資格
於丹作為一位非常有影響力的文化學者,她本人對於文化傳播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於丹在《百家講壇》主講《論語》,普及了一代人的國學。於丹由於在文化領域的影響力,被媒體稱之為「國學大師」。於丹享有一個特殊的待遇,不愧是「國學大師」,這一殊榮連馬未都也沒資格享受。對此,不少網友表示,於丹能夠得到這一殊榮實在是厲害了,也有部分網友對於於丹享受這一殊榮提出了異議。於丹享受的是什麼殊榮呢?筆者且為大家說說。
於丹不愧是「國學大師」,受到這樣尊貴的特殊待遇,實在是出乎人們的意料。連文化界「網紅」馬未都,也沒資格享受的待遇。實事求是的講,不管怎麼說於丹的「心靈雞湯」如何如何,從這個角度來說,真正的學者與「網紅」的區別就顯現出來了。畢竟,能夠享受這一規格的特殊待遇,都是范曾那種級別的人物,還真就不是什麼人都能夠享受的,足見她在文化傳播領域所作出的卓越貢獻。網路上詆毀於丹教授的言論,可以休矣!
Ⅳ 你怎麼評價央視的於丹
在各種論壇中,於丹用白話文對於《論語》的解釋使得許多不懂論語的人接觸到了通俗易懂的國學文化。出名以來,於丹一直專注於有關傳播中國文化的工作,她甚至接受了日本首相的邀請,到日本推動儒學發展。
在神聖的國學當中,她也沒有做到最基本的尊敬。在一次演講當中,她甚至被北大學子轟下了台,在網路上也是掀起了各種抵制於丹的言論,於丹在各種輿論下最終銷聲匿跡。「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讓於丹爆紅的是網路,讓於丹走下台的也是網路,但這也只能歸咎於她自己,她用國學成就了自己,但在追逐利益時,也用國學毀了自己。
Ⅵ 如何評價於丹、蒙曼的國學素養
近日,網路《冷侃娛人》評台發表了一篇《從於丹到蒙曼國學大師,沽名釣譽,淪為文化小丑》的評論文章。從寫作水平而們言,還算是比較精彩的。但其觀點,本人卻不敢苟同。
筆者看似出自善意,惋惜兩位國學大師從盛到衰,但卻武斷地給她們扣上「沽名釣譽,淪為文化小丑」的骯臟帽子,使人覺得言之過份,且有嫉妒、譏諷、潮笑他人之嫌。我覺得這樣評論兩位真才實學、深受群眾喜愛的國學大師是極為不妥的。
於丹、蒙曼均出自書廂門第,在良好的家庭教養之下,她們自幼刻苦攻讀中國各個時的古典文學作品,積累了異常豐富的古典文學知識,並憑借自己深厚的文化素質,高超的演講才能,在各種文化活動論壇上,用生動活潑、幽默含畜、妙趣橫生、淺顯易懂的語言,講解回答大量的古典文學作品,使人耳一新,聽得津津有味,從而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尤其是青少年學生。大家一致認為於丹和蒙曼老師擁有的古典文學作品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很少有人與之相比。她倆的講讀決非掛羊頭賣狗肉,決非非嘩眾取寵,而是實實在在的真功夫。
筆者說於丹先是搞文壇講讀(論語),後來逐步轉向商業性質的演講,以此獲取豐厚的收入。我想在當前的市場經情況下,也是可以理解的,比那些文藝名星之類的人相比,她還算是好的;至於在英國選酒店不滿意而當眾罵隨行人員一事,那隻是偶一次生氣而已,況且其真實情況,我們也不清楚。我覺得把「沽名釣譽」的帽子帶在她的頭上,是不太合適的。
文章說蒙曼教授」對文化的解讀,沒有太大的問題,可能是她的名氣太大了…」,於是筆者列舉她在講《憫農》、《春夜喜雨》等等文學作品時出了不少問題。大家都知道,在學術界,對同一問題的看法不同而引起的爭論是常有的事,如文章里說的床前與馬扎前、缸與瓮、鋤禾與種莊稼等類問題一樣。就算蒙曼老師有差錯,她的差錯率懇怕也是微乎之微的,把她比骨稽可笑的文化小丑合適嗎?
總之,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國學大師也不會例外。我們不能只一時一事去肯定或否定一個人,更不能一棍子把人打死。
湖南省統計局退休老乾
彭三星
二O二二年三月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