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有哪幾個方面
1、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必須以學生為主體。中國夢引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鼓勵學生有理想有夢想,引導和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造精神,促進學生成長成才,形成良好的大學校園文化。
2、高校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向導力量,以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氣氛為終極目標,服務於高校的人才培養。
在中國夢引領下的高校校園文化,自覺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注意頂層設計,堅持科學性與方向性、主導型與多樣性、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用中國夢引領高校校園文化,把正面的教育內容通過學生樂於接受的形式,有效地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高校校園文化通過校園環境中人們共同的觀念追求、價值標准、行為規范,不斷影響和作用於大學生群體,從而實現教育人、服務人的功能。中國夢引領下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既是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補充,更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
(1)校園內什麼文化引領擴展閱讀:
校園文化在當今高等教育中應該發揮重要的作用,校園文化是常新的,但是是能夠保持永恆魅力的,是能夠喚起青年一代心靈的,是能夠激發青年學生激情,是能夠喚起青年一代高尚的、獨立的人格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追求。
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綜合實力的反映,校園文化的核心競爭力主要表現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優秀的校園文化能賦予師生獨立的人格、獨立的精神,激勵師生不斷反思、不斷超越。所以,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發展的重要保證。
2. 五大文化元素為核心的校園文化體系是什麼
教育文化、紅色文化、中華文化、先進文化、科學文化等五大文化元素。
其中教育文化包括黨的教育方針和要求、教育教學規律闡釋、教育家名言等;紅色文化包括革命文化、黨史(四史)、英雄模範人物畫像和事跡等;中華文化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先進文化包括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人類發展進步的先進文化等;科學文化主要包括人類科技發展的歷史、現代科學技術、科學家畫像和事跡等。
校園文化的內容
1、校園物質文化
①環境文化:校園在校園建築、校園標識、校容校貌、校園綠化、教育教學場所、校園環境衛生等,即自然因素方面所體現出來的價值觀念與教育理念。
②設施文化:教學儀器、圖書、實驗設備、辦公設備和後勤保障設施。
2、校園精神文化
校園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也是校園文化的最高層次。包括:辦學宗旨、教育理念、共同願望、道德觀念、共有價值觀、班風、教風、學風、校旗、校歌、校徽、校報等。
3、校園制度文化(規範文化)
主要指保證校園運行的組織形態、規章制度和角色規范,它包括教育方針政策、校園規章制度、管理體制、道德規范、行為准則、行為取向、典禮儀式、節日活動、公共關系、文化傳播等。
3. 校長職級改革述職答辯問題「做為一名校長,如何用文化引領學校發展」
積極改善校園環境,努力創建文化校園
學校是傳播文化,塑造靈魂的園地。加強校園自然環境的規劃與布局,積極改善校園環境,建設有利於師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文化校園,是學校教育的一項基礎建設,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現實需要。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說:「欲知明日之社會,須看今日之校園」。學校要堅持人文精神,挖掘文化內涵,充分發揮文化校園對師生潛移默化的功能與作用,探索出了一條富有自身特色的校園環境改善之路——理念先行,爭取支持,加大投入,巧妙設計,校園文化處處生花,校園環境日新月異。
校園環境改善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學校無閑地,處處可育人」。我們在校園環境建設中提出了「三讓」原則——「讓綠色永駐,讓牆壁說話,讓布局如畫」。
一、突出環境育人功能,創設優美的自然環境
「蓬生叢中,不扶自植」,優美的校園環境對學生健康具有潛移默化默化的影響。學校從整體上對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進行了調整,使其相對獨立,自成體系,並加大了改造、建設力度。首先對舊教學樓、運動場、教師平房等進行拆除、新建,對一些使用時間較長、室外牆皮脫落的教學用房和附屬設施進行粉刷修繕;其次綠化美化整治校園環境,對校園的花圃、菜地、樹木、道路等進行了改造和美化,並聘請專門設計人員進行整體規劃。再次,進一步完善校園設施,解決教師後顧之憂。現在走進校園,草坪香樟綠意盎然,花壇池塘匠心別具,環境布置精心自然,學校建築美觀別致,校園設施配置合理,綠化美化,如詩如畫,使人心曠神怡、賞心悅目。學校規劃建設校園文化長廊,將校園打造成讀書樂園,讓莘莘學子如沐春風。此外,學校加強內外部環境的建設,努力凈化校園環境、抵制消極思想的滲透和影響,抑制低俗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傾向,引導校園文化氣氛向健康高雅方向發展。積極爭取政府的支持,聯合有關部門加強綜合整治,治理好學校內部和周邊環境,努力為師生創設一種安靜、和諧、健康的氛圍,保證學校整體環境上的潔凈幽雅。
二、營造濃厚的人文氛圍,優化校園教育環境
在重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學校環境和條件的同時,不斷優化學校的人文環境。我校堅持「新穎、全面、美觀、活潑」的原則,挖掘校園文化的內涵。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而:
1、以優美的人文環境,鑄造高尚品德
學校工作,德育為首。良好的育人環境能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作用。宣傳欄展示了學校的辦學思想——「辦人民滿意教育」;「德高而成人,學優而成才」;「三風」建設——「團結務實、勤奮進取」、「敬業、精業、善教、樂教」、「助學、活學、樂學、博學」,這些無不在向每一位師生啟迪鼓舞。宣傳窗口「校長寄語」催人奮進,「園丁風采」光彩照人,「他山之石」引路導航,「校園之星」熠耀生輝,「藝術之窗」精彩紛呈……長廊就像一塊磁石吸引著每一位學生,每一位教師。這些隱性教育環境的暗示和潛移默化,不斷規范師生行為,提高師生人文修養。
2、以優美的人文環境,啟迪心靈智慧
學校是科學文化的陣地,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一牆一廊,都是知識的載體。我校通過巧妙的構思,把人文資源和科學文化知識融進校園的每個角落。新教學樓正面牆上「德高而成人,學優而成才」和每間教室高效課堂「我的課堂我做主」以及西面教學樓上的校訓「團結務實、勤奮進取」赫然醒目;教室、圖書室、閱覽室、電教室、實驗室等懸掛著名人畫像、警句佳作;門廳走廊則展示了學牛的藝術作品,塗畫出濃濃的藝術氛圍;教室里的「學習園地」,「班級記事簿」記載下了孩子們學習、成長、收獲的點滴。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校每個班都開展了圖書「漂流」活動(每位同學從家裡帶兩三本自己最喜歡的書到學校與其他同學交換看),這樣,每個學生不僅可以看學校圖書室的書,還可以讀到班上其他同學家裡的圖書,學校舉辦的「打造書香校園」系列活動與班級的圖書建設相得益彰,極大地拓寬了學生的閱讀面,豐富了他們的知識,啟迪著他們的心靈和智慧。
3、以優美人文環境,熏陶美的情感
創造一個賞心悅目,充滿文化藝術氛圍的教育環境,使之成為師生共同的精神財富和溝通情感的橋梁,是我校優化人文環境的又一著力點。我校校園干凈整潔,處處鮮花盛開,盆景滴翠。引人注目的提示牌別致、新穎,富有情趣。濃蔭下,大樹彎腰:「校園是我家,美麗靠大家」;綠坪中,小草輕輕說:「別靠近我,我還幼小」;花叢里,花兒點頭微微笑:「你愛護我,我把芬芳奉獻給你」。師生在音樂電鈴優美的旋律中走進清新的一天,我們的學生都能自覺地利用早操前和夕會這一段時間走進教室誦讀,真可謂「晨飄書香」、「夕照吟誦」;課間校園活潑歡快的輕音樂令人神情氣爽;傍晚,《藍色多瑙河》靜靜流淌伴隨師生進入甜美夢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一日四次的學生安全溫馨提示,促學生健康成長,讓學校和諧發展!
俗語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相信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美麗文化校園建設步伐將進一步加快。願全體師生在優美的環境里求真、立善、創美,整體素質得到充分和諧發展,從而推動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穩步上升!
4. 如何構建特色校園文化
學校是傳承文明、傳播文化的場所,然而在日益物質化、技術化的今天,人文精神的失落,價值理念的式微,引起了有識之士的擔憂,文化立校成為當前教育界的共識。校園環境建設是文化立校的一個重要方面,校園環境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具有「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熏染作用。正如泰戈爾所說:「不是錘的打擊,而是水的載歌載舞,才使鵝卵石臻至完美」。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大力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通知》和縣《關於切實加強中小學大文科環境建設的指導意見》的精神,充分發揮學校文化的育人功能,進一步優化我校的育人環境,提升辦學品位,全面提高學校的辦學水平,促進我校書香校園活動扎實、有效地開展校園環境建設活動。就我們學校而言,大樓上有鮮紅的標語、醒目的校訓,大樓前立有漂亮的櫥窗,教室里張貼著名人名言,中心過道兩旁豎有不銹鋼的古詩文銘牌,草坪、綠地插著愛護花草樹木的警示語,每棵樹上都掛有介紹其名稱特性的標注牌。努力使校園處處充滿著科學、人文氣息,讓學生時時感受著文化的濡染。走進校園,能讓人感受到濃烈的文化氛圍。然而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發現,有不少的學生盡管他們每天要從已豎立了幾個月的古詩文銘牌上的詩句前面經過多次,結果對它們竟毫無印象,一無所知,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
為了拓寬學生的閱讀面和知識面,提升思想涵養和精神品位。我校注重學校的文化環境布置,營造濃郁的學校文化氛圍;以校園規范化的語言文字環境引領學生提高使用祖國語言文字的水平;精心布置學校櫥窗、板報,加強學校文化陣地建設發揮校園廣播、網路的育人功能;創造條件開展校園文學社活動等等。為什麼會收獲甚微?我認為,這是我們學校在操作上走進了誤區,一廂情願地認為,只要你布置環境,提供了學習對象,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被感染,從而自覺地去學習消化。這不正如給學生發了新書、配音磁帶、練習冊、作業本,教師不去上課一樣嗎?我們面對的是學習目的模糊,自學能力弱的小學生,他們是模仿能力、好奇心比較強的年齡階段。所以我們要針對小學生的心理年齡布置校園文化環境,真正做到落實素質教育和有效教育。
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要讓學校的每一面「牆壁」都會說話。那麼我們應該怎樣讓學校的每一面「牆壁」都會說話?說一些什麼話?怎樣讓孩子們聽到、聽懂、聽進、樂聽、想聽每一面「牆壁」所說的話?怎樣讓這些話在孩子們的心裡留下深深的烙印,並外化為他們的言行呢?
首先,要讓它們說孩子們能聽懂的話。小學生由於年齡小,知識的欠缺和心理發展的不成熟,對於一些深奧的思想、深刻的哲理,存在著理解上的困難與障網礙。因此我們應盡可能地讓「牆壁」說孩子們能聽懂的話。對於小學生而言,「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比起「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更容易理解。在一年級教室的樓道里,貼上「走路要學小花貓,腳步輕輕靜悄悄」,比許多高深的道理、空洞的說教更能深入他們的心靈,外化為他們的行為。富有童趣的兒童畫、中國特色的寫意畫比起生硬的電腦製作、統一列印的名人名言要生動百倍。學校的報欄櫥窗更多的是只適合高年級學生的內容,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那就是一處校園裝飾物,像這些對全校學生開放的知識窗口何不用上漢語拼音呢?校園文化環境的布置不正是為全體學生服務的嗎?
其次,要讓孩子們有時間去傾聽它們說話。現在的學生學習負擔重是眾所周知的,有人說,如果讓牛頓生活現在的中國,那麼他也只能整天埋頭作業堆里,即使有蘋果掉到他的頭上,他也無暇去作過多的思考,就更不可能有 「萬有引力」發現了。我們學校的學生,現在每天被學校的作息時間框的死死的,什麼時間干什麼事,什麼草坪、綠地不許入內等等規定。從表面上看,校園井然有序了,環境衛生了。事實上,學生的自由空間被縮小了,久而久之就對在自己身邊的環境熟視無睹、視而不見了,這就是當今教育的失敗。因此,我們要讓學生在午間和課後,除了作業、打掃衛生外,有更多的時間徜徉於校園,漫步於綠地、草坪。欣賞鮮花、青草、綠樹,在林間嬉戲,在草地上玩耍。擁有古人「春遊青草地,夏賞綠荷池」的閑情逸致,在無拘無束中放鬆心情,放飛想像,享受童年。
再次,要讓它們常說鮮活、適時的話。學校的教室、櫥窗、黑板報、古詩文銘牌等切忌千篇一律,一成不變,它們應當常換常新,富於變化。比如,春天到了,就換上描寫春天的詩句、文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臘月春風似剪刀。」組織學生春遊、踏青前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下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到了秋天,可以讓孩子們從黃巢的《不第後賦菊》中,體會「沖天香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的豪氣。從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體驗「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情懷。大雪紛飛的日子,吟詠「忽如一夜色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在情與景的交融中,體會其中的詩情畫意。這樣隨著季節的更替,時令的變換,吟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