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為什麼推動文化產業走出去

為什麼推動文化產業走出去

發布時間:2023-01-17 11:42:25

『壹』 為什麼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名經濟的支柱性產業

文化建設、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都要根據客觀實際,實事求是地予以推進。具體到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應該:一是加強研究學習。文化產業發展的歷史比較短,學習和借鑒外國的經驗、研究自身產業發展的規律等,都做得還不夠。我們國家東部、中部、西部各地的情況千差萬別,要根據當地實際,尋找不同的推進方式。二是要有「文化」意識。在我們國家,文化有其特定的功能、性質和作用,在發展文化產業的同時不能忘記文化的基本作用。三是推動產業和文化的結合。在充分認識文化的作用的基礎上研究文化和產業結合的規律,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四是克服浮躁心態。現在有的地方盲目投資做項目、建園區、建主題公園等

『貳』 為什麼要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

1、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是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支點。
只有當文化表現出比物質和貨幣資本更強大力量的時候,當經濟具有更多文化含量的時候,經濟發展才能進入更高層次、更高水平,才能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後勁。文化產業是一個朝陽產業、綠色產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發展潛力大、市場需求強、消費空間大、開發價值高、投資機會多,具有優結構、擴消費、增就業、促跨越、可持續的獨特優勢,對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作用日益凸顯,能夠並且已經成為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支點。
2、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是充分利用市場資源和科技條件,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必然舉措。
當今,市場和科技為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只有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讓經營性文化單位成為合格的市場主體參與市場競爭,讓文化產品真正成為市場上的商品,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實現產品的文化功能,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況且,現代科技深刻改變了文化的生產方式、傳播方式和消費方式,隨之也賦予文化新的內涵、功能和形態,為文化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後發優勢。而文化產業在運用最新科技成果發展文化和推動文化科技創新方面具有天然的敏感和優勢。
3、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是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關鍵途徑。
我國現階段的文化發展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適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產業可以按照市場規律和藝術規律去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眾文化權益。
4、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中華文化競爭力的重要要求。
文化產業反映了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以文化為核心內涵的軟實力的競爭成為當今國際競爭的重要內容。許多國家為了抵禦文化霸權的滲透和侵襲,無不從戰略層面大力發展本國的文化產業,對外塑造和傳播本國的文化形象和價值觀。中華民族的和平崛起,迫切需要我們加快發展文化產業,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探索市場化、產業化的運作手段,以企業為主體、以文化貿易為主要方式,打造中國文化品牌,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不斷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

『叄』 為什麼要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突出強調了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意義,將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作為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構建有利於文化繁榮發展的體制機制的重要舉措之一,指出要「開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對外文化交流,廣泛參與世界文明對話,促進文化相互借鑒,增強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響力,共同維護文化多樣性」。我們要從戰略和歷史的高度深刻認識中央這一戰略部署的重大意義,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大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形成與我國國際地位相對稱的文化軟實力,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一、為什麼要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多次就開展對外文化交流、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等重大問題作出重要論述和決策部署。黨的十六大強調要「著眼於世界文化發展的前沿,發揚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長處,在內容和形式上積極創新,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在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首次提出要「積極開拓國際文化市場,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黨的十七大強調要「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2010年,中央政治局專門就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問題進行集體學習,胡錦濤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要精心打造中華民族文化品牌,提高我國文化產業國際競爭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2011年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進一步指出「要著眼於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形成與我國國際地位相對稱的文化軟實力,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對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作出深刻闡述和全面部署。這些重要論述和決策部署高屋建瓴,總攬全局,深化了對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戰略意義的認識,為推動中華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一)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是不斷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提升我國綜合國力的必然要求

當今世界正經歷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國際形勢變化深刻復雜,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文化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隨著以價值理念、發展道路、民族精神、國家形象等為核心內容的軟實力競爭越來越激烈,世界各主要大國均將提高文化軟實力作為重要發展戰略,千方百計壯大本國文化的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力求占據國際文化發展和競爭的制高點。我們必須盡快形成與我國國際地位相適應的文化軟實力,更好地搶佔先機,贏得主動。

(二)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是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強大力量。大力弘揚中華文化,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讓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再現輝煌,對增強民族凝聚力、自信心和自豪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同時,大力開展對外文化貿易,加快拓展國際文化市場,推動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對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國民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具有越來越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三)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是營造良好外部環境,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戰略選擇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大力宣介「和為貴」、親仁善鄰、講信修睦等中華文化,將一個文明、民主、開放、進步的中國展示給世界,對於樹立和維護良好的國際形象,促進中外民眾在傳統文化、價值理念等方面的溝通與交流,加深各國人民對和平發展道路、和諧世界理念的理解和認同,營造有利於我國發展的良好外部環境,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等各方面工作,都具有越來越重要的戰略意義。

二、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取得豐碩成果,面臨難得歷史機遇

作為世界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中華文化在廣泛吸納融匯世界優秀文化成果的同時,也為世界文化的繁榮發展作出了應有貢獻。新中國成立後,中華文化與世界文化的交流聯系更加密切,特別是近年來,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內涵更加豐富,手段更加靈活,形式更加多樣,取得了世所矚目的豐碩成果。

(一)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重視並身體力行,有力提升了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水平

黨和國家領導人帶頭走在對外文化工作的第一線,為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近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深圳大運會等重大國際文化盛事開幕典禮,多次主持或出席各類中外文化交流活動特別是同有關國家的文化年節、文化論壇等活動,關心指導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孔子學院等的建設與發展,極大提升了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水平。

(二)以舉辦重大活動為平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抓住舉辦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中外「文化年」、「國家年」等重大國際活動的契機,充分展示中國傳統文化底蘊和現代文化風貌,全面展現古老中國的悠久歷史文化傳統和當代中國生機勃勃的藝術創作,拉近了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的心靈距離。在中俄「國家年」、「語言年」期間共同舉辦了800多項活動,在俄各地不斷掀起「中國文化熱」、「漢語熱」、「武術熱」的高潮。在「歐羅巴利亞中國藝術節」上組織了近50個展覽和涉及眾多領域的約500場活動。

(三)與各方建立起全方位、多雙邊文化交流機制,為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機制保障

截至2011年,我國已經與145個國家簽訂政府間文化合作協定,簽署了800多個年度文化交流執行計劃,與近千個國際文化組織和機構有著不同形式的文化往來,建立了形式多樣的人文交流機制。通過這些機制、平台,各類語言歌曲比賽、文化節慶、文明論壇、音樂周、展覽等蓬勃開展,受到中外人民的熱烈歡迎,產生了積極廣泛持久的社會影響。

(四)創新走出去模式,精心打造中華文化「拳頭產品」、「知名品牌」,開拓國際文化市場

著力加強「歡樂春節」、「感知中國」等大型文化活動的品牌建設,推動京劇、雜技、民樂、書法等民族藝術大量走出國門,使春節日漸成為中華文化傳播的新載體。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增長迅速,各類優秀文化作品加速為世界所認知。

在中國與世界互動之頻繁、交流之密切、融合之深刻前所未有的時代背景下,中華文化帶來的「中國風」、「漢語熱」風靡全球、方興未艾,進一步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正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機遇。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為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越來越多的外國人迫切希望通過學習漢語、認知中華文化來更好地與中國打交道,搭上中國發展的「快車」,學習借鑒中國的成功經驗,這些為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和空間。中華文化擁有的獨特魅力和深刻價值內涵,和諧理念、重義守信、勤勞、和睦等中華文化精髓,為解決當代世界面臨的新老問題提供了新理念新智慧,為各國探索發展道路提供了新思路新啟迪。當然,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也面臨一系列嚴峻的挑戰。我國的文化產業起步晚,規模小,國際傳播力、影響力和競爭力有限,西方在輿論話語權等方面占據著絕對優勢,世界文化格局「西強我弱」的狀況尚未根本扭轉。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仍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三、怎樣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是個系統工程。我們要深入領會《決定》精神,借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強勁東風,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加大工作力度,不斷開創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新局面。

(一)創新對外宣傳方式方法

要與時俱進,不斷探索開拓對外宣傳的新思路新舉措,力求增進世界人民對中國歷史和現狀的了解,傳達中國人民的真誠和善意,拉近中外人民情感距離。要不斷提高對外形象塑造和輿論引導水平,以外國人喜聞樂見的語言和方式進行交流和傳播,多講「中國故事」,力求實現「中國內涵、國際表達」。要借鑒其他國家經驗,積極探索我國對外文化傳播的專業化、市場化道路,善於藉助和利用國外知名公關咨詢機構和大型跨國企業的傳播優勢。要藉助手機、網路電視、數字出版、動漫遊戲等高新技術和新媒體,及時佔領新興文化陣地。要重視人與人的交流,加大情感和思想溝通,「以文化人、以文促情、以文建信」,讓中華文化走進世界人民內心。要從人文和文化角度唱響科學發展觀、和平發展道路、和諧社會、和諧世界等重要思想理念,增進國際社會對我國的理解和支持。

(二)實施文化走出去工程

完善支持文化產品和服務走出去政策措施,開拓國際文化市場,拓展文化貿易網路。支持重點主流媒體在海外設立分支機構。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外向型文化企業,扶持文化出口重點項目,形成有實力的文化跨國企業和著名品牌。鼓勵文化企業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資源,開發國外受眾易於接受的文化產品和服務,生產製作以外需為取向的文化產品。擴大版權貿易,支持出版物、電影、電視劇等出口,逐步改變文化產品進出口逆差的局面。完善譯制、推介、咨詢等方面扶持機制,發展對外文化中介機構,培育專業貿易公司和代理公司。加強國際文化產品交易平台和國際營銷網路建設,辦好中國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等國際性展會。積極參與國際文化貿易規則的制訂。充分利用香港、澳門區位優勢,推動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

(三)構建人文交流機制

全方位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讓五大洲人民都體驗和享受中華文化的魅力,有針對性地與廣大發展中國家、周邊國家和西方發達國家開展人文交流。充分利用多邊和雙邊機制,整合社科、文學藝術、新聞、廣播電視、出版、民族、僑務、體育、旅遊等資源,開展國家文化年、中國文化節、「感知中國」等品牌活動,推廣中華春節文化,打造「歡樂春節」等文化交流新品牌。實施對外文化合作及援助,扶持和加強邊疆地區與周邊國家和區域的文化交流與合作。加強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和孔子學院建設,形成展示、體驗與貿易並舉的綜合平台。加強文化使者互訪和中華經典翻譯出版,制定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和優秀人才走出去規劃,增強國際學術論壇的中國聲音。加強中譯外人才培養,組織對外翻譯優秀學術成果和文化精品。建立面向外國青年的文化交流機制,設立中華文化國際傳播貢獻獎和國際性文化獎項。

(四)發揮各方面在中華文化走出去中的作用

要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拓寬對外文化交流渠道,把政府交流和民間交流結合起來,拓展民間交流合作領域,鼓勵人民團體、民間組織、民營企業和個人從事對外文化交流。發揮非公有制文化企業、文化非營利機構在對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支持海外僑胞積極開展中外人文交流,更好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肆』 我國為什麼要積極發展文化產業

1、發展文化產業是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
2、發展文化產業是滿足人們文化消費的需求。
3、發展文化產業是經濟與社會和諧發展的需要。
4、發展文化產業是國家文化安全的需要,也是國家和地區文化軟實力的體現,也是事關民族存續、價值輸出和文化傳承的戰略需要。
5、很多地方發展文化產業也難免陷入一窩蜂、跟風的狀態,有時候發展文化產業成為地方施政的噱頭,而這個噱頭很容易引起關注,也有助於地方官員的政績提升,這也是很多地方發展文化產業的內在心理沖動。

『伍』 從文化生活和經濟生活角度分析,為什麼我國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產業的措施

①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圖書出版、影視音像等文化產業迅速崛起,文化消費更加豐富,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的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②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
③我國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把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任務,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為經濟建設提高正確的方向保證、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強大的智力支持。

措施:①堅持科學發展觀指導,將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與加強宏觀調控結合起來,發揮財政作用,推進文化產業結構調整,培育骨幹文化產業。②遵循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規律和市場經濟規律,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③推進文化體制改革,不斷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④在社會實踐基礎上,堅持推動中華民族文化發展與吸收世界優秀文化相結合,推動我國文化創新。⑤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加快中華文化「走出去」。

『陸』 如何推動當今中國「文化強國」的

所謂文化強國實質是通過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來強國。現在,談及文化強國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該話題涉及的核心名詞「文化產業」。文化產業?那是一種什麼樣的產業?文化產業,總體來說,它是一種新興產業,是新興戰略性產業,是與新技術、新創意緊密結合的,能夠比傳統產業帶來更高的附加價值。它具有以下幾種特徵:一是技術含量比較高,二是未來發展潛力比較高,三是可能代替傳統產業。
為什麼說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可以強國?第一,文化產業發展符合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戰略。國家希望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促進文化消費,而文化產業作為新興產業,契合了國家轉型和產業結構調整,特別是國家大力繁榮和發展文化的歷史機遇。第二,文化產業具有很大的市場空間。我國解決了基本基本溫飽問題後,就得解決文化精神的消費問題。這個消費需求現在越來越大,文化產業的發展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從而間接的實現經濟強國。第三,文化產業是提升我國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文化產業不僅具有經濟價值外,還具有文化精神和精神文明的價值,具有提升和展現國家實力的無形資產的價值。我國作為大國參與國際競爭,文化競爭是一個重要的方面。而文化競爭中重要的競爭力來源來自文化產品的競爭力和文化企業的競爭力。
那麼,在我國,該如何實施文化強國呢?
第一,需要加強文化產業領域的相關立法,完善各項扶持和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特別是要加快文化與科技結合領域的相關立法,同時借鑒各種高科技領域的各種稅收優惠政策,制定扶持文化產業的優惠政策體系。各級政府根據區域的特點,制定相應的產業配套發展政策,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扶持力度。
第二,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建設文化強國。建設文化強國,關鍵在於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在全黨全社會形成統一指導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強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規范,使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始終保持正確的方向,使全國各族人民為了國家的發展振興而共同團結奮斗。
第三,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在當今世界,衡量綜合國力的一個重要標准就是看一個國家的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特別是其價值理念、發展道路、國民素質、國家形象等能不能在國際上有競爭力,能不能贏得更多的國際認同,能不能佔領世界文化高地。因此,我們需要著力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深入把握文化交流規律,進一步加強對外宣傳和文化交流,創新文化走出去模式,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增強我國文化產業國際競爭力,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第四,激發文化創新活力。增強文化創新活力,關鍵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激發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同時努力培育、引導和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創造和文化消費能力。一方面,應在大膽利用我國豐厚的文化資源的基礎上,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創造貼近時代、貼近生活、體現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文化產品。另一方面,應提升全社會的文化品位,激發有思想、有影響力的文化創作。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大力增強創新意識、培育創新精神、提高創新能力、營造創新環境,激勵文化工作者不斷創造精品力作。
第五,持續培養龍頭企業。目前我國的文化企業還是小而散,缺乏龍頭企業,未能有效整合資源。在推動企業發展的過程中,要處理好企業家和藝術家的關系,從而提升文化企業競爭力。
第六,建設文化強國必然要求文化強民。提高全民的文化層次,提高全民的科學素質,提高全民的道德水平,提高全社會的文明程度。總體而言,當前全社會的文化素質相對偏低,科學精神普及還不夠,存在一定數量的文盲,不愛讀書的現象比較普遍,社會道德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這些都需要靠發展文化來改變,需要優先發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積極推動文化、教育、科技、衛生協調發展,即在發展文化的同時推動教育、科技、衛生共同發展;需要各級政府應重點加大對基層、農村的文化投入。
第七,建設高端人才培養的體制和機制。人才,是文化企業的第一資源也是核心資源,因此,發展文化產業最核心的要素還是解決高端人才嚴重不足的問題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推動文化產業走出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8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0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