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怎麼落實文化經濟

怎麼落實文化經濟

發布時間:2023-01-17 15:55:35

『壹』 如何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體系,並推進落實

當前最重要、最迫切、最基礎的工作應當是著力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標准化建設。為此建議:
一、加強頂層設計,研究制定公共文化服務發展專項規劃
本著「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統籌協調、適度超前」原則,研究制定符合我省地域特點的公共文化發展專項規劃,以此指導全省各地公共文化事業健康有序發展。
二、完善制度設計,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體系
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一個基本前提,要有一個基本統一的服務標准體系。基本公共服務標准,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為實現既定目標而對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所制定的包括服務范圍、服務項目、保障水平和服務質量的標准,以及技術和管理等相關規范。建立健全基本服務標準的動態調整機制。
三、堅持統籌兼顧,科學規劃和建設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路
應把農村文化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構建完善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路。堅持城鄉統籌,實行重點突破,優先安排涉及農村的文化建設項目,重點加強縣級文化館和圖書館、鄉鎮綜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設。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文化服務網路建設支持力度,增加公共文化設施總量,有效解決城鄉、區域公共文化設施布局不平衡問題。在推進城鎮化和美好鄉村建設過程中,要更加註重對傳統文化設施的保護和利用,防止「一拆了之」的錯誤做法。
四、實行以城帶鄉,努力提高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科學化水平
建立以城帶鄉、城鄉聯動機制,促進城鄉文化資源優化配置、科學整合和綜合利用,形成城鄉一體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重點是鼓勵城市對農村進行文化幫扶,把支持農村文化建設作為創建文明城市基本指標,建立城鄉文化幫扶責任制,推動農村文化建設;積極探索適合農村特點、適應農民群眾需要的文化服務方式,不斷提高服務質量。發揮公益性文化單位的主體作用,鼓勵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公益性文化單位面向農村提供網點服務、流動服務,建立流動服務平台。扶持文化企業以連鎖方式加強基層和農村文化網點建設,推廣新型代理配送制度,構建貫通城鄉的文化產品流通網路。推動電影院線、演出院線向市縣延伸,支持演藝團體深入基層和農村演出。運用現代數字技術、網路技術、信息技術拓寬農村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空間,增強服務效果,提高服務品質。
五、拓寬投入渠道,建立公共文化服務投入保障機制
優化財政投入結構,變城市偏向型為城鄉共進型財政支出體系。要拓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模式,打破政府是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唯一的供給者這個桎梏,完善文化經濟政策,探索市場化運作方式,拓展融資渠道,鼓勵社會力量通過多種形式參與公共文化建設,實現公共文化建設資金來源多元化、社會化和市場化。

『貳』 該怎麼落實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是一種新型的管理科學,它在企業的生產經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那麼怎麼讓企業文化落實呢?下面我告訴你。

.落實企業文化:企業制度建設相結合

制度是企業文化的重要載體。在工作過程中,要將企業文化中固定的部分落實到企業制度上,以制度來鞏固企業文化特色。企業文化本身就是一種強有力的行為規范,可以從企業的領導制度、組織機構和管理制度方面入手,規劃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規范員工的行為,將人與企業、人與物結合起來,使企業在競爭激烈、復雜多變的經濟市場中能夠穩步發展,從而實現既定目標。企業文化中最重要的就是企業制度文化,而企業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的產物,它既要滿足企業精神文化的要求,又要切合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在發展中不斷完善。

.落實企業文化:用企業文化宣傳企業的生產經營

企業形象是指公眾對企業的整體印象和綜合評價。企業文化建設是一個漫長又復雜的過程,它需要不斷發展、不斷完善、不斷創新,而企業的公眾形象就是企業文化建設完成後的成果。企業文化建設涉及企業各個部門,與每個工作環節和生產環節緊密相連。科學、完善的企業文化可以使企業產品增值,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樹立積極、正面的企業形象。企業的生產經營要嚴格遵守各項技術標准和規章制度,為消費者提供最優質的服務,提高它的競爭力,從而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如今的市場競爭十分激烈,企業不僅要樹立良好的公眾形象,還要積極宣傳,擴大在社會上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企業發展的最終目的是銷售商品,而銷售商品並不是簡單地把商品售賣出去就可以,而是要以顧客為中心,既為他們提供優質的產品,又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售後服務。在此過程中,企業員工要不斷收集顧客提出的意見,不斷改進。在實際工作中,可以將產品營銷與宣傳工作結合起來,利用廣告、交易會、產品手冊等方式加大宣傳力度,將企業文化融入營銷賣點重,以提高企業的知名度、信譽度和美譽度,為企業創造更好的經濟效益,形成良性循環,有效推動企業的發展。

.落實企業文化:為生產經營服務

企業文化是為企業生產經營服務的,企業未來的發展要與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相吻合,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各方面同步發展,形成立體的體系。在企業文化體系中,領導層是企業文化的中心,他們在企業文化建設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可以說,企業文化是對企業領導經營理念和思想的集中反映。企業領導者要有敏銳的文化意識,要明確企業的經營發展方向,並制訂適合本企業的行為規范、發展戰略和道德准則,充分發揮領導的示範作用,不斷完善創新,與時俱進。

.落實企業文化:將企業文化與生產經營相結合

企業文化建設就是企業精神文明建設,這是企業的生產力和精神動力,在推動企業的生存發展、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種不斷進取、奮發向上的精神動力是建設企業文化的切入點,也是企業文化和企業生產經營有效結合的最佳方式,更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企業精神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由領導者提出的,並得到了全體員工的認可,它代表了全體員工的生產理念、技術標准和思想信念,不僅能推動企業的發展,還能激發企業的競爭力,提高生產團隊和營銷團隊的凝聚力。也就是說,企業精神是對企業道德規范、價值觀和行為准則的總結。企業的精神文化建設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激發了員工的創造力,而通過情感激勵、典型激勵、榮譽激勵等方式,不僅能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他們的思想覺悟,還能培養他們的職業素質,讓他們在工作崗位上各盡其責,與企業共同發展,創造出更好的生產業績。

.落實企業文化:提高員工素質

企業文化建設的基本目標是提高全體員工的綜合素質,使企業能夠長遠發展。員工是企業生產經營的主體,也是企業文化的主體,更是具體工作的操作者和執行者。雖然企業文化是領導層提出的,但是,它離不開員工的參與,否則它的存在就失去了意義。企業發展的最終目標是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大化,所以,企業員工不僅承擔著企業的生產經營任務,還是建設企業文化的主體。在實際工作中,員工的綜合素質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企業的發展,因此,企業要堅持以人為本,立足基層,而企業文化則要被廣大員工認可,並且成為每個員工的行為准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企業經營理念、價值觀念和管理模式的協同發展。

『叄』 如何深化我國文化體制改革

1.健全文化管理體制。加強和改善黨對文化工作的領導,理順政府與文化企事業單位的關系,實行黨委領導、政府管理、行業自律、企事業單位依法運營的體制。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黨對宣傳文化企事業單位領導的方式和辦法。行政主管部門要進一步轉變職能,實行政企、政事分開,管辦分離,加強宏觀管理。強化政策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行政職能,完善行政審批制度,把好市場准入關。實行依法管理,加強文化法制建設,完善地方文化法規。探索建立新型國有文化資產經營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文化企業國有資產評價體系和企業領導人考核辦法。健全與文化體制改革相關的社會保障制度。建立科學的文化產業統計指標體系。構建文化市場管理的信息網路體系。

2.健全微觀運行機制。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要進一步推進勞動人事、分配和社會保障三項制度改革,實行全員聘用制度,建立競爭、激勵和約束機制,健全財務管理,加強經濟核算,降低消耗,優化服務。經營性文化產業要以改革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為重點,培育市場主體,要面向群眾、面向市場進行體制機制創新,進行企業改制,實施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建立科學高效的決策管理機制,搞活經營,增強活力,壯大實力,提高競爭力,逐步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建立資產經營責任制,具備條件的可實行資產授權經營,盤活國有資產,確保保值增值。

3.健全文化市場體系。加快文化產品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建設,發展市場中介組織,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文化市場體系。深化國有發行企業改革,發展社會化的現代流通組織形式,推進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和電影院線建設,盡快建立書報刊、影視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藝術品、演出劇目的現代市場營銷系統。進一步打破條塊分割,減少流通環節,拓寬流通渠道,有效整合市場,形成以國有發行渠道為主、其他發行渠道為輔的格局。整合地方發行傳輸網路,促進跨地區的互聯互通。進一步整頓規范市場秩序,理順文化市場管理體制,統一文化市場管理規則,實行統一的綜合行政執法,嚴厲打擊盜版盜印、非法出版、非法營銷等不法活動。制止報刊攤派發行,優化結構,治理散濫。

4.健全文化經濟政策。按照十六大的要求,分別制定公益性文化事業政策和經營性文化產業政策。要增加對公益性文化基礎設施的投入。落實對黨和國家重要新聞媒體和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對體現民族特色和國家水準的重大文化項目和藝術院團、對重要文化遺產和優秀民間藝術保護工作、對老少邊窮地區和中西部地區文化發展的扶持政策。調整政府投入結構,完善政府投入方式,實行直接投資與間接投資相結合,日常財政撥款與項目資助相結合,增強導向作用,提高投資效益。區分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單位的政策界限。公益性文化事業以政府投資為主,可吸收社會資金參與。新聞媒體和出版社的宣傳編輯部門不對外融資,必要時可吸收本系統資金;其經營部分轉為企業後,在確保國家控股前提下,經批准可吸收國內社會資金,但投資方不能參與宣傳編輯業務。要改革對經營性文化企業的支持辦法,使其適應市場,增強活力。部分轉制為企業的報刊社、出版社,在保證國家控股的前提下,經批准可擴大融資試點。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承諾所涉及的影院改造、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和書報刊分銷、廣告經營等領域,可按有關規定吸收境外資金和社會資金。

5.健全資源優化配置機制。把深化改革同調整結構、促進發展結合起來。發展文化產業要充分發揮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文化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提高集約化經營水平和產業集中度。以資產為紐帶,運用市場機制,推動兼並、聯合、重組,實行多媒體經營和跨地區發展,打造文化品牌,重點發展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文化創新能力、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大型文化產業集團。已經組建的新聞出版廣播影視集團,要進一步轉換機制,整合資源,實行人事、財務和資源開發「三統一」。進一步整合文藝演出、書報刊、廣播電視資源,著力解決重復建設、結構失衡、忽視效益等問題,解決部門報刊散濫問題。以省級黨報、電視台為龍頭,整合市 (地)、縣兩級報刊和電視台。

6.健全對外文化交流機制。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大力開拓文化產品國際市場。制定有關政策,完善激勵機制,重點扶持大型國有文化企業及有較強創新能力和競爭實力的文化事業單位,做大做強一批對外交流的文化品牌,積極參與國際文化市場競爭,努力擴大文化產品出口份額。堅持以我為主、於我有利,擴大與管理規范、技術先進、對我友好的國外知名文化集團的合作。進一步推動廣播影視節目對外交流和境外落地。

『肆』 文化經濟如何應對全球化的挑戰

文化是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進入21世紀以來,文化因素越來越多地滲透到經濟活動中,使經濟獲得了新的發展形態和動力。文化已成為推動市場發展和市場革新的內在動力,文化與經濟越融合,文化生產力的潛能就越巨大,這也是一個國家在綜合國力競爭中最根本的、最難替代和模仿的、最持久的和最核心的競爭優勢。 一種與時俱進的新型經濟 文化經濟是一種與時俱進的新型經濟。現代社會財富的大量增加使多數人們用於物質生活的開支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小,而更多的錢向非物質的方向,文化的、休閑的方向消費轉移。據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休閑的教授傑夫瑞·戈比預測,在稍後幾年裡,經濟結構中休閑產業的從業人員將占整個社會勞動力的80%-85%。而華盛頓地區公共策略預測部主任莫利特則認為,休閑、娛樂以及旅遊業將成為下一個經濟大潮,並且席捲全世界。在從現在到2015年這段時間里,新技術和其它一些因素可以讓人們把生命中50%的時間用於休閑。這樣的社會需要保證了文化經濟在未來社會中的地位將越來越重要。而且,由於不需要很高的技術水平,文化經濟將容納巨大的勞動力,為解決就業難問題帶來出路。 文化經濟表現出文化經濟化的特徵。文化與市場的結合是中國文化發展的關鍵。相對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文化已經很不適應社會需求;中國文化要想追趕世界文化強國,必須要走「文化經濟化」這一條路。不能把「文化經濟化」簡單理解為牟利。單純追求經濟效益,一切「向錢看」的文化市場,不是真正意義的「文化經濟化」,也無法促進中國文化的發展。相反,由於肆無忌憚的篡改、曲解傳統文化,急功近利的「演義」經典文化,必將使中華文化遭受滅頂之災。走「文化經濟化」之路,是將市場作為發展文化的手段,目的是利用經濟杠桿來撬動文化市場,利用經濟手段去促進文化的「原創」和資源的開發,達到發展文化的目的。 中國的文化經濟要適時地融入世界經濟文化全球化的歷史進程中。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和互動使文化在全球的傳播速度和規模空前增加,各民族文化都將在與他族文化的交往中吸收他族文化的精華來優化自己民族的文化,進而又會出現不同文化的相互融合趨勢,全球文化也就會在沖突與融合的交互中走向與經濟全球化相適應的新階段。我們在文化建設中要積極吸取國際上的優秀文明成果。要尊重各國的歷史文化、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承認世界多樣性的現實。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共同發展。這不僅是中國文化發展戰略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經濟全球化趨勢下世界文化的發展方向。 將市場和計劃兩種體制文化有機結合起來,構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在全球化進程中,市場經濟法則成為世界經濟規則和相同的制度語言。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發展,由市場經濟派生出來的與其相適應的價值觀念與思維方式等文化要素逐步得以確立,進而形成市場經濟體制文化。而與此同時,應當認識到中國長期以來在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一些觀念,如重視社會公平的理念、大公無私的胸懷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並沒有過時,不僅不能被拋棄,還應該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予以發揚光大。在經濟全球化這一背景下,我們在制定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戰略時,首先就是要將這兩種體制文化有機地進行整合,將市場經濟的優秀理念與計劃經濟的優秀理念有機地揉合在一起,形成有機統一的新型文化。 抓住機遇,實施經濟文化一體化戰略,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歷史性跨越。經濟文化一體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大趨勢。經濟發展離不開人的文化素質的提高,一定的經濟土壤必然生長出與之相適應的文化。文化產業已經成為當代產業結構中的重要一環,具有極大的經濟潛力,對於豐富文化生活、提高公民素質,促進經濟發展具有重大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文化發展雖然取得了巨大成績,但由於自然、歷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與發達國家比較仍有較大差距。嶄新的經濟文化一體化發展模式為我國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歷史性跨越提供了現實的可能性。我們必須牢牢把握這一趨勢,大力促進我國經濟與文化的協調發展,著力培育文化力,提升經濟力,這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歷史性跨越的重要途徑。

『伍』 面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新形勢,如何才能振興我國的文化產業

當前,文化產業發展態勢喜人,在面對不利條件的情況下呈現出逆勢上揚的發展趨勢,《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的出台,對於鞏固發展成果,進一步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具有引導、激勵和保障作用。在貫徹落實《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方面,我認為有幾個關系需要注意。
第一,繼承與創新的關系。中國文化具有深厚的歷史積淀,對優秀傳統文化,要有傳承保護,更要融入創新的理念、思路、途徑和手段。要把優秀的文化資源、豐富的文化積累變成推動產業發展的生產要素,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創新優勢。
第二,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關系。文化事業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礎,文化產業是文化事業的延伸,是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因此,要堅持「兩手抓」,在推動文化建設中做到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並舉。
第三,政府、市場和企業的關系。發展文化產業要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主體。政府要為文化產業的發展積極創造有利條件,發揮引導支持作用。要發揮市場在配置文化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並遵循市場經濟規律。要發揮文化企業的主力軍作用,生產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產品。
第四,文化產業與金融資本的關系。文化產業的發展必須與金融資本結合,必須藉助資本的力量,插上資本的翅膀,才能實現跨越式發展。當前,要創新體制機制,為金融資本參與文化產業排除障礙,盡快建立健全文化產業投融資服務體系。
第五,文化與科技的關系。隨著現代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數字技術、信息技術對文化產業發展帶來了嚴峻挑戰和寶貴機遇。必須大力推動文化與科技的有機結合,一方面要利用科技來改造提升傳統文化業態,另一方面要積極利用新的技術手段創造新的文化業態。這一點應該在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引起高度重視。

『陸』 如何推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一、把握新時代新要求,切實增強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責任感使命感

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發展正處於新的歷史方位。新時代意味著新任務、新要求,新方位意味著新起點、新作為。我們必須深刻認識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重大意義,以強烈的時代責任感,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二、堅持正確前進方向,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指導方針和發展路徑,我們必須牢牢把握、始終堅持,並自覺貫徹落實到工作中去,努力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上實現文化新跨越、創造文化新輝煌。

三、保持高度政治自覺,認真抓好文化建設各項任務落實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新時代文化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確要求。我們必須從新的思想和政治高度出發,緊緊抓住重點任務,全力以赴抓好落實,開創文化建設新局面。

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著力為人民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

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是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也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的必然要求。必須堅持以改革促發展、促繁榮,堅定不移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五、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著力推出更多無愧於時代的優秀作品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進入新時代,文藝更應感國運之變化、發時代之先聲,在為新時代鼓與呼中展現新面貌新氣象。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重要講話精神的正確指引下,文藝工作打開新局,文藝事業欣欣向榮,文藝氣象煥然一新,我國文藝站在了時代的高起點上。

『柒』 文化如何推動經濟

文化的作用是由其政治屬性和經濟屬性決定的。過去,我們比較注重文化的政治屬性而忽視其經濟屬性。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必須深化對文化經濟屬性的認識。一般來說,除了公益性文化,文化的生產和經營主要應以市場為主,在服務於人們精神需求的過程中體現經濟效益,實現產品的價值補償和資產增值。因此,文化產業應擺脫與市場割裂的狀況,在管理體制、經營機制和效益評價等方面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充分發揮文化資源的經濟價值。
文化產業市場化不等於文化市場化。文化的內涵涉及許多方面,其中,有的方面可以也必須市場化,有的方面不應也不能市場化,有的方面則不能完全市場化。文化產業市場化則是另一個概念。有些文化能形成產業,有些則形不成產業。能夠形成產業的文化才是文化產業,才談得上文化產業市場化問題。
文化產業市場化,主要是從經營和運營方式來講的,它要求文化產業進入市場領域,遵循市場規律。但文化的內容特別是涉及意識形態和精神世界的文化內容,不能簡單地交給市場來定奪。文化精神產品應是健康向上的,融知識性、娛樂性與思想性於一體。凡屬頹廢的、封建迷信的、反動沒落的東西,就不能靠市場選擇取捨,而應加以宏觀調控。應將文化產業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統一起來,而不應把文化經營市場化與文化內容市場化混同起來。與意識形態相關的文化領域,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不動搖。
發展文化產業需要資本的支持與推動,這涉及文化與經濟的關系問題。是否一切文化的繁榮發展都以資本的投入為前提?是否文化的發展與經濟的發展必然呈正相關關系?當然,從整體上講,經濟是基礎,經濟的發展決定或影響著文化的發展。但對此又不能加以絕對地理解,應區分幾種不同的情況:
其一,文化的某些方面可以超越經濟的發展而發展,如詩詞歌賦的發展、書畫的發展,並非與資本投入、與經濟發展呈正相關關系。從古到今,文化的發展都有超越經濟制約而相對獨立發展的事例。如,我國古代的生產力發展水平遠遠落後於現代,但卻出了許多至今罕有其匹的大詩人、大書法家、大畫家。又如,春秋戰國時期,經濟發展水平根本不可能與現在同日而語,但諸子百家群星璀璨,是我國文化史上少有的黃金時代。
其二,文化的某些方面不能超越經濟而發展,只能隨著經濟的發展而發展,如教育事業。新中國成立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教育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很落後,大、中學校的入學率較低,特別是在農村,有些貧困家庭的孩子甚至還上不起學。
其三,文化的發展可能滯後於經濟的發展,但到一定程度時則需要有文化的發展與經濟發展相適應,最終形成經濟與文化發展的相互促進。這種情況表現在某些新興城市,如深圳市,經濟發展速度領先於其他地區,但文化事業的發展曾相對滯後。近些年來,深圳市注重文化建設,把文化的發展放到城市整體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努力使文化發展跟上經濟發展的步伐,已取得顯著成效。
其四,文化發展與經濟發展並非必然均衡協調地推進。從歷史上看,不同地區文化與經濟的發展不是直線式的、均衡的,有時會出現此消彼長的變化。例如,西晉以前,長江流域的文化和經濟遠遠落後於黃河流域,而在南北朝時代,南方文化又超過北方,經濟也逐漸發展起來。唐宋以後,黃河流域的經濟和文化都落後於長江流域。
可見,文化的內容是多層次的,有的受經濟的制約大,有的受經濟的制約小。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不能僅僅停留在文化層面,而應通過加強文化建設,促進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共同發展。文化對經濟具有拉動作用,可以優化產業結構,提高企業和產品的競爭力,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層次。文化產業是具有巨大發展潛力和較高產業關聯度的新興產業,而且文化產業作為聯系經濟和文化的紐帶,其發展有助於二者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捌』 如何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1、把握新時代新要求,切實增強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責任感使命感。我國發展正處於新的歷史方位,我們必須深刻認識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重大意義,以強烈的時代責任感,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2、堅持正確前進方向,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我們必須牢牢把握、始終堅持,並自覺貫徹落實到工作中去,努力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上實現文化新跨越、創造文化新輝煌。

3、保持高度政治自覺,認真抓好文化建設各項任務落實。我們必須從新的思想和政治高度出發,緊緊抓住重點任務,全力以赴抓好落實,開創文化建設新局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基本方針:

1、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

2、堅持「雙百」方針,即「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3、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不斷推進文化創新。

4、堅持立足當代又繼承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立足本國又充分吸收世界優秀文化成果。

5、堅持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

『玖』 文化如何推動經濟

文化的作用是由其政治屬性和經濟屬性決定的。過去,我們比較注重文化的政治屬性而忽視其經濟屬性。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必須深化對文化經濟屬性的認識。一般來說,除了公益性文化,文化的生產和經營主要應以市場為主,在服務於人們精神需求的過程中體現經濟效益,實現產品的價值補償和資產增值。因此,文化產業應擺脫與市場割裂的狀況,在管理體制、經營機制和效益評價等方面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充分發揮文化資源的經濟價值。 文化產業市場化不等於文化市場化。文化的內涵涉及許多方面,其中,有的方面可以也必須市場化,有的方面不應也不能市場化,有的方面則不能完全市場化。文化產業市場化則是另一個概念。有些文化能形成產業,有些則形不成產業。能夠形成產業的文化才是文化產業,才談得上文化產業市場化問題。 文化產業市場化,主要是從經營和運營方式來講的,它要求文化產業進入市場領域,遵循市場規律。但文化的內容特別是涉及意識形態和精神世界的文化內容,不能簡單地交給市場來定奪。文化精神產品應是健康向上的,融知識性、娛樂性與思想性於一體。凡屬頹廢的、封建迷信的、反動沒落的東西,就不能靠市場選擇取捨,而應加以宏觀調控。應將文化產業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統一起來,而不應把文化經營市場化與文化內容市場化混同起來。與意識形態相關的文化領域,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不動搖。 發展文化產業需要資本的支持與推動,這涉及文化與經濟的關系問題。是否一切文化的繁榮發展都以資本的投入為前提?是否文化的發展與經濟的發展必然呈正相關關系?當然,從整體上講,經濟是基礎,經濟的發展決定或影響著文化的發展。但對此又不能加以絕對地理解,應區分幾種不同的情況: 其一,文化的某些方面可以超越經濟的發展而發展,如詩詞歌賦的發展、書畫的發展,並非與資本投入、與經濟發展呈正相關關系。從古到今,文化的發展都有超越經濟制約而相對獨立發展的事例。如,我國古代的生產力發展水平遠遠落後於現代,但卻出了許多至今罕有其匹的大詩人、大書法家、大畫家。又如,春秋戰國時期,經濟發展水平根本不可能與現在同日而語,但諸子百家群星璀璨,是我國文化史上少有的黃金時代。 其二,文化的某些方面不能超越經濟而發展,只能隨著經濟的發展而發展,如教育事業。新中國成立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教育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很落後,大、中學校的入學率較低,特別是在農村,有些貧困家庭的孩子甚至還上不起學。 其三,文化的發展可能滯後於經濟的發展,但到一定程度時則需要有文化的發展與經濟發展相適應,最終形成經濟與文化發展的相互促進。這種情況表現在某些新興城市,如深圳市,經濟發展速度領先於其他地區,但文化事業的發展曾相對滯後。近些年來,深圳市注重文化建設,把文化的發展放到城市整體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努力使文化發展跟上經濟發展的步伐,已取得顯著成效。 其四,文化發展與經濟發展並非必然均衡協調地推進。從歷史上看,不同地區文化與經濟的發展不是直線式的、均衡的,有時會出現此消彼長的變化。例如,西晉以前,長江流域的文化和經濟遠遠落後於黃河流域,而在南北朝時代,南方文化又超過北方,經濟也逐漸發展起來。唐宋以後,黃河流域的經濟和文化都落後於長江流域。 可見,文化的內容是多層次的,有的受經濟的制約大,有的受經濟的制約小。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不能僅僅停留在文化層面,而應通過加強文化建設,促進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共同發展。文化對經濟具有拉動作用,可以優化產業結構,提高企業和產品的競爭力,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層次。

『拾』 結合我國當前實際,談談如何實施「文化強國」戰略

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作為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看成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並把它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過程,貫穿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領域,體現到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各方面,使其滲透進思想理論、文化教育、文學藝術、新聞出版等各個領域,使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更加鞏固,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更加堅定,使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源泉,使社會主義榮辱觀日益成為人們言行的自覺規范。

要切實搞好宣傳思想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以科學理論武裝人、大力繁榮發展人文哲學社會科學,充分發揮其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資政育人、服務社會的功能;以正確輿論引導人,使各種新興媒體和傳統媒體相互協調、相映成輝,報道真理、揭示真相、穩定社會、凝聚人心、弘揚正氣;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優秀作品鼓舞人,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立足發展先進文化、建設和諧文化,激發文化創作生產活力,提高文化產品質量,創作生產更多無愧於歷史、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優秀作品,發揮文化引領風尚、陶冶情操、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

要在堅持社會效益第一、弘揚主旋律、深入調查研究的前提下,按照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區分類別、區別對待的原則,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不斷做大做強文化產業。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形成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推進文化科技創新,擴大文化消費。使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產業之一,不斷開辟文化產業的國內外市場,不斷擴大中國文化的影響力。

要高度重視文化傳媒硬體建設和軟體建設。不斷加大對文化傳播平台、載體、產業的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含量,佔領科技制高點,不斷增強中國文化的傳播力和競爭力,不斷擴大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要提高國際戰略的謀劃水平,搞好中國國家形象的設計,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質,並制定切實可行的貫徹落實的措施。通過對策研究、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行業教育,使熱愛祖國、勤勞勇敢、深謀遠慮、獨立自強、正直守信、尊重人權、文明友好、熱愛和平、崇尚和諧等優秀品格成為中國形象的指代詞。

要制定文化軟實力發展的總體規劃。不斷深化對中國文化軟實力發展內外環境的認識,不斷加強文化軟實力發展對策研究,要圍繞國家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和國際外交戰略的需求,部署重大攻關課題,及時組織力量推進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並從戰略層面、組織層面、學術層面、管理層面、技術層面、操作層面等全方位加強文化軟實力人才隊伍建設。

要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兩個文明一起抓。文化屬於上層建築,只有經濟蓬勃發展,才能為之提供充足的資金,以便更好地建設隊伍、開展研究、更新平台、提升科技水平、增強和擴大影響力;只有各項政策都能代表中國最大多數人的利益,才能維護中國社會和諧穩定,才能使中國文化的理論主張、理想信念、核心價值、體制機制、法律法規、精神宣傳為大多數人所認同、所歡迎。

要把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放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去思考去部署,堅持用科學發展觀來統領。堅持以人為本、本著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和統籌兼顧的方法,協調文化建設內部的各個環節、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使文化發展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黨的建設、國防建設、生態建設相協調

閱讀全文

與怎麼落實文化經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41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22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9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