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名老中醫如何解讀中醫葯文化

名老中醫如何解讀中醫葯文化

發布時間:2023-01-18 03:05:43

『壹』 中醫葯文化學指的是什麼

大成之道國學研究院認為指的是以黃帝內經為中心基礎的中醫中葯文化學,是中國獨有的醫葯財富。

『貳』 老中醫邱保國談養生:做到以下幾點,能「盡終天年,度百歲乃去」

河南省中醫葯研究院原院長、全國著名老中醫專家邱保國研究員,長期從事老年病學和 養生 學研究,對中國傳統 養生 文化與文化 養生 有獨特的見解,並提出 養生 文化六觀念。他認為, 養生 之道,要效法自然,只有使自身、自然、 社會 、文化和諧統一,才能達到「盡終天年,度百歲乃去」。

人體陰陽二氣處在平衡協調狀態,不僅可以使人體維持正常的機體功能,而且可以保持人體與自然界的統一協調。「陰陽者,天地之道也,治病必求於本。」陰陽是自然界運動變化的普遍規律,身體防護或防治疾病,就要從陰陽變化這個根本上去認識和處理。要保持身體 健康 ,度其天年,就必須注意把握陰陽的相對動態變化和平衡。

人生天地間,一切生命活動與大自然息息相關,中國古代的「天人相應」是重要的 養生 文化思想。順應自然以 養生 有兩重含義:一是指順乎自然界的陰陽變化以護養調攝。即所謂「法於陰陽」,「和於陰陽,調於四時」,順乎自然界的四季陰陽變化,人才能 健康 無病。二是指順乎自然之理。必須認識和掌握人與自然界間的自然規律,按其規律 養生 ,才能有益於 健康 。

「神」是一切生命活動的主宰,是生命存在的根本。《內經》上說的「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就是強調養神的重要。清靜養神始於老莊,「靜則神藏,躁則消亡」,說明清靜養神以使機體生理功能正常,抗病能力增強,不易患病的道理。 養生 一定要養神,這是 養生 文化的一條基本原則。我國傳統 養生 文化觀認為,人的 健康 壽限除了與 社會 大環境密切相關外,還強調自身心理的 健康 ,強調人的自身「精、氣、神」與 社會 的統一。善 養生 者要善於適應 社會 環境,達到人的心神與 社會 相統一的境界。

大至宇宙,小到個體生命,運動是絕對的,動中的恆靜是相對的。形體是生命活動的宇宙,運動是維系生命生長、繁殖的動力。在運動中求得平衡,這一論點一直貫穿在中國傳統醫學及 養生 文化領域。「衡動說」 養生 文化理論的另一面強調了「動」中的「靜」,只有在動中把握「靜」,動靜結合才能達到衡動。生命需要動,「動」是絕對的,「靜」是相對的,衡動是生命賴以存在的規律。 養生 文化主張衡動不止,生命不息。

「後天慎養,人能勝天」,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人體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營養物質,關繫到人體的生長、發育和五臟六腑功能的維持。傳統 養生 文化觀強調後天水谷精微的補養、滋養、調養,用後天水谷精氣滋養先天之不足。五臟六腑皆受氣於胃,得胃氣的充養,才能發揮藏精氣、潤肌膚、養血脈、壯筋骨的功能。

在中醫的 養生 抗衰老理論中,護腎保精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原則。精和腎的充實與否,是決定人體 健康 長壽的重要基礎。「善 養生 者,必保其精,精盛則氣盛,氣盛則神全,神全則身健,身健則病少。神氣堅強,老而益壯,皆本乎精也。」強調了護陰精在人體生命活動及 養生 中的重要性。

在談到現代文化 養生 時,邱保國研究員強調,現代物質生活不斷提高,精神生活不斷豐富,競爭越來越激烈,生活節奏也越來越快,在這種情況下,人們除注重上述幾種 養生 文化觀念外,還應注意三點,即良好的精神狀態、道德文化修養和敬業濟世。

良好的精神狀態有利於調節神經,改善和加強人體的免疫功能,增強人體素質,減少疾病的發生。如果長期精神緊張,就會破壞正常的神經功能,降低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從而增加患病的機會。

道德對人的心理影響很大,一個缺少德行修養的人,為私利而迫害他人、有害 社會 ,那麼,他的精神必然緊張,甚至惶惶不可終日,這必然影響正常的生理功能,降低身體對疾病的免疫能力。

現代 養生 文化注重生命的質量和品位,敬業濟世,正直善良,心胸坦盪,榮辱不驚,達到處逆境而自強不息、受挫折而志不沮喪、樂善施而不求回報的境界。建立這樣的 養生 文化意識,才能達到身心 健康 ,永葆青春。

『叄』 如何弘揚中醫葯文化

我們要先了解中醫葯文化有哪些,是什麼。在我們充分了解後,我們可以開始從從開展中醫葯古籍普查登記著手,系統收集整理中醫葯典籍、出土醫書、民間傳承的醫方醫術、秘驗單方等,建立綜合信息資料庫和珍貴古籍名錄,進行整理、出版、研究和利用。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在學校申請相關社團活動,用於宣傳中醫葯文化,開展一些活動,例如展覽會、各種節會等等進行中醫葯文化的宣傳與科普,並且可以參加一些有關中醫葯文化的國內外的交流活動,更加深入了解。

『肆』 老中醫評價如何評價老中醫

1、《老中醫》的亮點之處,一大腕雲集,演技高超;二是製作精美,符合觀眾觀劇的標准;三是電視反映了對仁醫之道的堅守以及能夠引發情感共鳴的民族大義。
2、陳寶國飾演的翁泉海醫德高尚、醫術精湛,不僅是從醫的典範,也是我們從事各行各業的典範。馮遠征飾演的趙閔堂語言幽默、好嘩眾取寵、華而不實、喜歡自己自吹自擂。在每一次疑難雜症面前,他都沒有抓住機會。
3、而翁泉海卻扎扎實實,不斷突破,使泉海堂門庭若市。他知道自己的本分是治病救人,才一次次化險為夷,贏得了越來越多的人尊敬。要做好每件事,首先要講究「德」,有「德」才能持久,才能站穩腳跟,其次才是技術最後要不斷鑽研。

『伍』 《老中醫》是否詮釋了國粹中醫的博大精深

中醫確實是中國的國粹,但是《老中醫》卻令人啼笑皆非,沒有辦法詮釋中醫的博大精深。

在我們看來不管是現代醫學還是我們之前的中醫醫學,對於大眾來說能治好病而且沒有副作用才是最好的醫學,我們應該正確地看待現有的醫學,而不是去直接否認它的存在。

『陸』 「全國名中醫」郭劍華:中葯、針灸與推拿 缺一不可的中醫瑰寶

(上游新聞記者 梁呈蔚 圖由受訪者提供)他是全國首屆名中醫,他推動中醫在南非從「巫術」到合法,他培養出一批批醫術過硬、醫德良好的中醫葯人才,他就是重慶市中醫骨科醫院筋傷中心主任郭劍華。堅持中醫非葯物療法與中葯內服外用綜合治療特色,葯佔比控制在5%以內,力求為患者開出葯味少而效高的中葯方。

專家名片:郭劍華 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全國名中醫 ,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科協針灸、筋傷首席科普傳播專家,重慶市中醫骨科醫院筋傷中心主任,主任中醫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成都中醫葯大學博士生導師,全國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專家、全國三、四、五、六屆老中醫葯專家師帶徒導師、重慶市針灸學會常務副會長,重慶市中醫葯行業協會名中醫分會常務副會長。

臨床56年,擅長治療頸、肩、腰、膝痛,風濕性關節痛,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強直性脊柱炎,痛風性關節炎,骨質疏鬆症,骨質增生症等病症。

出身中醫世家 重視葯內葯外功夫

自幼在葯香中長大的郭劍華,家中世代行醫,清咸豐年間其曾祖父的祖父郭熙成在川南開辦「郭氏福善堂」懸壺濟世,距今有200多年 歷史 ,代代相傳的醫術,到他這兒已是第六代。在祖輩父輩們的耳濡目染下,他14歲隨父出診,15歲考入原瀘州醫學專科學校(現西南醫科大學)成為中醫班的首屆學生,17歲獨立行醫,2017年獲得首屆「全國名中醫」榮譽稱號,成為全國筋傷學界為數不多的「全國名中醫」。

行醫五十六載,郭劍華先後從事了兒科、婦科、筋傷科,「中醫講究天人合一,是用辨證的思維去治病,注重身體的整體性。」他告訴記者,身體各個器官的疾病都是陰陽失衡導致的,一位好中醫,一定是位全科大夫,只有在整體上把握,才能從全身上下表裡辨察病情。

「中醫有三寶:中葯、針灸和推拿。」郭劍華講解到,是葯三分毒,雖然掌握好葯量不會損傷身體,但許多人忘記了中醫穴位的妙用,針灸、推拿、艾灸等等葯外功夫同樣能防病治病,葯內葯外兩者相結合,治療疾病才會有更好的療效,同時達到中醫大家巧用經方、開方葯味少而效高的原則。

所以郭劍華十分注重針灸推拿之法,在他所著的《筋傷證治精要》一書中,無論是治療腰椎肩盤突出症、頸椎病還是膝骨關節炎,治療的第一步都不是中葯,而是葯外的各種診治手段,常常一針一推之間,就舒緩了患者大部分疼痛。

記者有幸看過他早年為一名患者進行推拿的視頻,從頭到腳,手法嫻熟流暢,一招一式馳張有度,干凈利落,不似推拿更似撫琴,在病體上優美地舞蹈,手到病除。在施針上他也同樣要求美感,但這並不是刻意而為,而是要真正做到手法應從「心」而出,做到「輕而不浮,松而不懈,緊而不僵」,才能使患者得到最好的療效。

霸王灸、頸舒膠囊 中醫大師里的「發明家」

電腦打字、學習影像學知識,掌握現代醫學指標……古稀之年的郭劍華從來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只要是有益於治病開方的現代科學技術,他都會去了解、去專研。他常常告訴他的徒弟們,要能用核磁共振、CT、X線等片看影像,能查看患者的化驗單,這是西醫醫生需要掌握的,同樣也是中醫需要學習的,這些都是現代 科技 發展的產物,應該成為中醫望聞問切四診手段的延伸。這些 科技 能幫助中醫醫者更准確地找到病灶,盡管古籍醫書上沒有,但中醫醫者應該做到「有」能看懂使用,「無」能依舊准確治療。

郭劍華表示,中醫延續至今除了傳承更重要的是創新。「先輩們流傳的古方葯典是不可多得的瑰寶,但成為一名合格的醫者,首先要有自己的辨證思維。」他告訴記者,姑母郭貞卿「葯內葯外結合」的學術思想使自己走上治療筋傷疾病以及疑難病症的綜合治療之路。在此基礎上,自己又總結創造出「有傷不治傷,治傷先治遠端」的理論方法。

在多年臨床工作中,他發明了「中國霸王灸」和「神農塔灸」等灸具,研製頸舒膠囊、膝舒膠囊等注冊院內制劑,為方便患者設計了多功能自動牽引床、多功能治療椅、頸椎治療椅等器械,獲得國家專利4項。訓古不泥、廣博專一、傳承創新,這是一代中醫大師應有的風采,也是多年來郭劍華對自我的要求。

致力傳播中醫葯文化 細心科普免費發放

如今,74歲的郭劍華仍然堅持在臨床一線為病人施針問葯;響應國家號召,建立傳承工作室,精心培養出5名學術經驗繼承人,其中3人被國家中醫葯管理局評選為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師帶徒優秀繼承者;著眼於中醫葯發展大局,長期為宣傳中醫葯,為改善中醫葯發展環境而不辭辛勞地奔走呼籲。

『柒』 中醫中葯體現了國人怎樣的文化精神

中醫中葯體現了國人勇於探索,一絲不苟的文化精神。
求個採納,謝謝你了哦!

『捌』 民間偏方:中醫常識中醫葯文化如何繼承與創新的製作方法

——訪中醫葯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鄒節明
2003年的非典防治,讓中醫葯在特殊時期發揮了獨特作用,人們由此開始重新思考中醫葯。如何弘揚傳統中醫葯文化,實現中醫葯的創新與發展記者就此與中國中醫葯管理局中醫葯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葯典委員會委員鄒節明教授有了如下的對話。
中醫葯文化需要繼承,更需要創新

記者:你怎樣認識當前中醫葯的窘境中醫葯的出路在何方
鄒節明:中醫葯學是中華民族的瑰寶。隨著人類生活條件、生存環境與現代醫學模式的變化,以及化學合成葯物產生的葯源性疾病,「崇尚自然、返璞歸真」已成為全球的強烈呼聲。因此,具有數千年臨床基礎和完整理論體系的中醫葯學對人類健康事業將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面臨發展的大好機遇。
但是,不可諱言的是,近年來,中醫葯的發展的確已落入低谷一些優秀的治療方法瀕臨失傳,一些名老中醫後繼乏人,中醫醫療機構逐漸西化,中醫葯人才匱乏,科研水準不高;中成葯的發展也存在著中葯材質量不穩定、低水平重復等諸多問題。這說明,如同中國京劇一樣,中醫葯學這門古文化不僅需要繼承,也需要創新,需要與時俱進,即要與現代社會與經濟發展相適應,與現代科技與現代管理的發展相適應,不斷滿足現代人對醫療保健的新需求。
中醫葯學要不斷發展,但不是「西化」
記者:中醫葯的最終出路在於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這是不是意味著中醫葯要向西醫葯靠攏,或者說「中醫葯西化」
鄒節明:不是。首先要明確中醫葯的發展,不能背離中醫葯理論,這是前提,這是核心;同時也要認識到時代在前進,科學在發展,人們對中醫葯的要求也在與時俱進,不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就是說,無論是中醫葯理論,或是成功的診斷治療,還需要現代科學、醫學知識的解釋和表述,需要用現代先進的科技手段的證明,更需要立足現實,應用先進的現代科學知識與技術,改進、豐富與發展中醫葯理論,以及治療與診斷技術,這些都是中醫葯現代化所要完成的任務。
各種科學、學科都是伴隨社會經濟的進步而得到發展,西醫葯學在發展的過程中,也是不斷吸收、借鑒各相關學科的先進知識和技術而豐富與快速發展了自己。中醫葯學在過去兩千年的發展實踐中也是如此,但在今後的發展中,更迫切需要加速吸收、應用現代的科學知識、先進技術,包括西醫西葯學的知識和技術,以取長補短,不斷豐富發展自己,這不是「中醫葯西化」。
中醫葯學和西醫葯學是兩種醫葯學,兩者都是科學,各有所長。西醫葯不能、也不可能「包打天下」。那種只承認西醫學是科學,不承認中醫學是科學的觀點顯然是錯誤的;在現實生活中,對部分人固守的「即使中醫葯能治好西醫葯治不了的病,但由於與西醫學模式不符,便是不科學」的觀點是極不可取的。因此,正如不能將西醫葯納入中醫葯的評價體系中一樣,也不能將中醫葯納入西醫葯的評價體系和軌道之中。
中醫葯需要在理論和實踐上不斷創新
記者:中醫葯究竟該如何創新
鄒節明:中醫葯學有兩大特色和優勢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復方」是中醫辨證論治的主要措施。繼承不泥古,創新不離宗,要繼承傳統中醫葯理論之精髓,淘汰不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部分,要運用現代先進科技,對傳統中醫葯理論、診斷與治療進行詮釋、改進和發展,形成現代中醫葯理論體系以及現代中醫的診斷與治療體系。
在實踐上,中醫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如何總結臨床規律,將中醫治療經驗上升到常規治療層面,便於更多的人去把握和領悟,盡可能變人自為戰的「作坊式操作」為規范化的「生產流程」;作為各級研究機構和企業的技術中心,要努力開發療效好、服用安全、質量可控的現代中成葯,即以中醫葯理論指導下組方,採用現代先進科技為手段,以現代科技水平的工藝將中葯材或中葯的有效部位或中葯提取物製成安全、有效、質量可控的中葯制劑,其功能和主治可分別用中、西醫術語表述,並有利於合法進入國際醫葯市場,實現葯理作用機制明確、有效成分清楚、制劑工藝先進、質量可控等。這也是中醫葯工作者的一項緊迫任務。
當前最迫切需要的是有一大批有獻身精神的中醫葯工作者,包括學者、醫生、企業家,共同來推進這項事業。
記者:您認為,發展和創新中醫葯的最終目標是什麼
鄒節明:首先是保護13億中國人的健康;其次是讓中醫中葯合法進入國際市場,惠及世界人民。

提醒您:中醫葯文化如何繼承與創新 此民間偏方來源於網路,使用前請遵醫囑。

『玖』 中醫追夢人臧平立 懸壺濟世30餘載 白衣秉丹心

 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共抗病毒。在病毒面前,單獨的個人固然渺小,但舉國上下表現了強大的凝聚力,他們用自己的方式,除了參與疫情一線的醫護戰士外,還有更多堅守各處的醫學戰士,他們同樣肩負使命,守好大後方,為疫情防控與人民生命健康盡著自己那份不畏風險、勇挑重擔的中國力量。 臧平立中醫師就是其中一位,為人民生命安全做著防護防禦工作,堅守在西安新城臧平立中醫門診崗位,為患者提供專業的就醫服務,為戰勝疫情發揮著勝利軍的作用……

臧平立,1968年8月生,祖籍安徽宿州碭山。民進會員,執業中醫師,陝西省中醫葯研究會常務理事,國家級名老中醫學術繼承人,全國疑難病研究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西安新城臧平立中醫診所所長,西安長江生殖醫葯研究所所長,北京同仁堂特聘專家。

他秉持「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的忠旨,在疫情期間,每天都在葯店裡面戴著口罩,給需要幫助的人看診和電話咨詢微信咨詢、義診咨詢活動,並日日在葯房為病人配置防疫情的中葯葯方。中葯葯方配置講究,種類、克數……常常配置下來一站就是一天,但臧平立醫生樂在其中。為中醫生、為中醫活、為中醫傳承發光,這是他多年來的追求。

臧平立系清乾隆年間南臧(臧枚吉)北黃(黃元御)流派第五代傳人(原西安市中醫院已故名醫麻瑞亭第四代傳人),麻瑞亭老先生的關門弟子,擅治各種疑難雜症。2011年6月26日在人民大會堂重慶廳《國之瑰寶-中國國醫大師錄》首發式受到原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及首屆國醫大師李輔仁、陸廣莘、唐由之、路志正等首屆國際大師的接見。臧平立曾在釣魚台國賓館八方苑貴賓廳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和國醫大師唐祖宣合影留念。曾在釣魚台國賓館被有關部門授予「愛國人士」稱號。

中醫是臧平立一生追隨的事業,中醫是他與患者的橋梁。從醫30餘年,通過中醫四診:」望、聞、問、切「,一人一方,對症下葯,治癒了成千上萬的患者。從醫30多年來一直將發揚中醫葯文化為己任,並不斷向世人傳達中醫理念。曾多次於貧困地區舉辦義診服務,他惜老憐貧,樂善好施,以治病為目的,誠心為患者,在診病中,每見貧困潦倒者,常常解囊相助,或於處方用葯時,斟酌再三,去其昂貴之品,而以平廉之品代之,亦獲殊效。

患者與臧平立(右一)合影

臧平立常說:「行醫之人必是耐得住寂寞的,別人誇他贊他都是雲煙,唯心有天下蒼生才是光亮」。臧大夫便是心有蒼生之人,他深信中醫的力量,也親眼見證過中醫的神奇與偉大,他信奉孫思邈對良醫的評語:「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膽大」是要有如赳赳武夫般自信而有氣質;「心小」是要如同在薄冰上行走,在峭壁邊落足一樣時時小心謹慎;「智圓」是指遇事圓活機變,不得拘泥,須有制敵機先的能力;「行方」是指不貪名、不奪利,心中自有坦盪天地。

在臧平立先生看來,這是行醫的瀟灑,也是行醫的智慧。雖師出有門,但他並不拘泥於流派,多年來,為精進醫術,他遍訪名醫,曾受教於陸廣莘、程莘農、王綿之等中醫大家,對各家學說兼收並蓄,不抱門戶之見;為將中醫這門經驗科學傳承下去,還整理了自己的醫案,出版成冊,以供他人借鑒;各類公益活動場場不落,只為傳揚光大中醫學;雖然幾十年前就被人贊「送子神醫」,但他的醫術並沒有止於不孕不育,多年來,他涉及很廣,腸胃病等疑難雜症也廣為患者贊譽。

圖註:親自挑選中葯材

古代大醫家之所以能名流千古,不僅是因為他們醫術高超,更是醫德高尚。臧平立是一個「鐵桿」中醫,在臨症中,藉助名老中醫的經驗方葯,深度挖掘中醫葯經典名方、經驗名方,銳意創新,不落前人窠臼。在多年的醫療實踐中憑著高超的技術,堅持底線,走流派純中醫的路線,一個人,一把椅子,一個摸脈枕,無論病人來與不來,都在這里。他始終堅信金杯銀杯不如患者的口碑。臧平立認為,社會給予的榮譽,既是對他三十多年學習、實踐、創新的一種認可,更是一種激勵和鞭策,讓他更加辛勤努力地回報社會。這就是臧平立,一位紮根西部、送子送福的情懷醫者,一位為中國傳統醫學傳承發展奉獻畢生的西部名醫。他將自己的善良之心、良好醫德和高超醫術融入醫療保健事業,實現了做「良醫」的願望。他常說「我一直覺得做為一名醫生越單純越好,什麼金錢、名利、榮譽等等,都不如真正的解決患者痛苦重要。臧平立說:」我選擇中醫,願傾盡一生,繼續傳承中醫葯文化,創新理論,創新思路,牢記守護生命、救死扶傷的使命,為中醫葯事業的發展做出積極貢獻。我願意在發揚發展中醫的道路上做那個單純的追夢人。」

時有所需、我必有為、大醫精誠,大愛無垠。當前,洶洶來襲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演變成了一場全球性的大災難。在這場人類和病毒的戰爭中,中國的中醫學發揮了重要作用。臧平立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書法、詩詞、茶道樣樣精通。他心繫祖國健康事業,成為祖國健康事業奮斗終身的「鬥士」,為全球人民健康提供「中國處方」,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綿溥之力。

​​​​​​​

『拾』 寧晉縣孩子們意外收到張伯禮爺爺的回信,如何傳承中醫葯文化

張伯禮院士因為在抗擊新冠病毒當中做出巨大貢獻,所以被授以”人民英雄“的榮譽稱號。張伯禮院士是河北省寧晉縣人,家鄉第六小學的學生們觀看了全國抗議表彰大會後,身後感動,因此紛紛通過寫信、畫畫的方式向張伯禮院士表達了尊敬的心。張伯禮院士收到了孩子們的信息之後也做出了回信,他知道孩子們對中醫很感興趣為此也很高興,他贈送給了孩子們醫葯讀本,讓孩子們了解中醫院知識。中醫博大精深,我覺得要傳承中醫葯文化應該鼓勵更多的人去學中醫,並且鼓勵病人多去看中醫。

二、讓對中醫院有深刻研究的人多出書,將他們的知識用書籍記錄下來。

一些中醫在中醫葯學上頗有建樹,他們對中醫有獨到的研究。我覺得對於這些人應該讓他們多出書,讓他們把他們的畢生所學記錄下來,這樣才能夠供後人學習,才能夠把他們的研究成果傳承下來。

你覺得應該如何做才能傳承中醫院文化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談談!

閱讀全文

與名老中醫如何解讀中醫葯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8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0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