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傳統茶文化如何實現時尚化

傳統茶文化如何實現時尚化

發布時間:2023-01-18 14:23:37

㈠ 中國茶文化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中華茶文化市場,包含茶的生產、製作、銷售等茶產業,同時還具備著品茶、評茶、茶賽、茶藝、茶的研究等精神文化表現。同是也體現她以茶為主的文化特色。中華茶文化包括的面很廣,博大精深,包容著政治、經濟、社會、人生等多方面的內容。中華茶文化集哲學、倫理、歷史、文學、醫學、保健、藝術等為一體,包含著深厚的文化知識、科學技術、經濟能源、發展潛力等因素,成為推動社會進步和歷史發展的潤滑劑。茶文化是中華民族大文化的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群眾文化的一個載體,她具有豐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內涵,是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她以其深刻的內涵和特殊的魅力,在中華民族文化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所以,她承傳、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的優良傳統、精神實質、社會功能。

精神調劑 陶冶情操 審美教化

中華茶文化歷史悠久,是在民間土壤里發育起來,幾千年來,飲茶風習在民間之盛,已達到「茶為食物,無異米鹽」,成為日常生活「開門七件事之一」的必需品。關繫到人類的生活、勞動、生產和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等等,亦即與人的利害關系相當密切。馬克思主義認定,勞動創造了人,創造了語言,產生了意識和創造工具的能力,並在社會共同勞動和交往中產生了藝術。所以,人們在長期勞動、生活中,經過生產實踐、科學實踐、和其他社會實踐中積累的知識和經驗,這正是產生中華茶文化的形式和內容。使茶文化很快成為一門倍受關注的學問,吸引著多少文人騷客、政要權貴、佛門高憎書其事、詠其事、研其事。茶文化成為獨樹一幟的文化生活景觀。

中國古代的時候,人們對中國茶就非常認真的研究。根據記載,中國開始研究茶文化,可以追溯到西晉杜育的《荈賦》,唐代中期茶人和詩僧皎然的《飲茶歌?誚崖石使君》,著名茶聖陸羽的《茶經》,明代茶人張源的《茶錄》等,一些茶家和愛好者從事研究,並著書立傳,以供後人參考研究,使之相互傳承發揚光大。茶,可以提神解乏,以茶養生、自娛、敬客、贈友,完全變成一種充滿審美情趣的藝術行為。人類在種植、加工茶葉的辛勤緊張的勞動中,把製作出來的成果,在勞動之餘或休閑時候,慢慢捂出一套泡茶和品茶的技藝。隨著藝術的提高,現代的茶家們根據沖泡全過程,總結出八道程序:「白鶴沫浴、觀音入宮、懸壺高沖、春風拂面、關公巡城、韓信點兵、鑒嘗湯色、品啜甘霖。」把泡飲香茗的全過程用文字來提煉,並提升到茶文化的高層次來表現,使之更精彩生動。茶家們在泡飲時,認真講究茶質、用水、茶具、沖泡,「水用清泉,爐以炭火,茶具小巧,茶講形、香、色(湯色)、韻。」自成一家,別具一格。增進娛樂性,提高情趣,陶冶情操。

同時,茶家們的品嘗方法也很講究,不是大碗豪飲,而是小啜、含口、徐咽、細品,通過品嘗過程中的感受和遐想,產生審美的愉悅,進入詩化的美妙的境界句,達到哲理的高度。人們在工作之餘,休閑聚會的時候,用上優質的茶具,拿上一泡好茶,圍坐在一起,或是評茶論道,或是促膝談心,或是暢談天下大事……;有的和著茶韻吟詩誦賦、揮毫潑墨、讀書看報、自娛自樂,激勵情感,心胸坦盪,受益非淺;有的自捧一杯香茗,淡然而坐,慢斟細品,清心無欲、拋棄煩惱、修身養息,借品茶體驗和領悟清和、儉約、自尊、廉潔、求真、求美的高雅境界等等。通過開展茶文化活動,可以激發人們認識美、熱愛美、追求美、創造美的生活情趣和理想。提高人們的審美能力,豐富人們的審美經驗,改變人們的審美態度。

從泡茶到品嘗的藝術過程,人們把它歸納為「茶藝」,古代的茶家把它稱為「茶道」,亦稱作「茶德」。如唐代的劉貞亮就提出「茶十德」:「以茶散悶氣,以茶驅腥氣,以茶養生氣,以茶除癘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嘗滋味,以茶養身體,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其中「利禮仁」、「表敬意」、「可雅志」、「可行道」等就是屬於茶道精神范疇。劉貞亮所說的「可行」之「道」,是指道德教化的意思。即飲茶可以有助於社會道德風尚的培育,明確地以理性語言將茶道的功能提升到最高層次,可視為中國古代茶道精神的最高概括。這就是在泡茶和品嘗這個過程中,所追求、體現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風尚,它經常和人生處世哲學結合起來,成為人們的行為准則和道德要求。安溪茶商感德鎮的吳高明在太原勇斗持刀匪徒的事跡;黃澤輝汕頭勇擒持刀竊賊等,這些見義勇為的壯舉,正是他們成長在茶鄉,受到誠信為本,分清善惡,仗義為重,勤勞致富的美德陶冶感染,產生了內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諧統一,所譜寫一曲又一曲的正氣歌。所以,茶文化可以起到精神調劑,宣洩情感,陶冶性情,宣傳教化,規范行為,審美情趣,社會道德風尚的培育等作用。激起人們對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分清丑惡,辨別是非,改造世界觀。

溝通感情 以和為貴 團結和諧

早在唐代,飲茶就在中華大地非常盛行,幾千年來流傳至今,成為最時尚的日常生活景觀。人們不管是在家人相聚,還是在商場、賓館迎賓待客,商務洽談,交際往來,休閑會友等,都離不開它。宋代文人杜小山的詩句「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大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那種在寒夜來造訪的特殊客人,以茶勝酒,品茗敘舊的歡樂之情,別有一番情趣,截然不同的意境,躍然紙上。正如現代南安蔡四田先生寫的詩句:「故友親朋鄰里家,上門一到請杯茶。手端香茗表心意,勝過登樓上酒吧。」明代文學家許次紓在《茶疏》「論客」中有「賓朋雜沓,止堪交觥籌,乍會泛交,僅須常品酬酢。」體現以茶交友的道理。所以早在先前,人類就用茶來互相交流,互相溝通,交際會友,成為感情交流的必須品。

人們由於政治利益,經濟利益,也由於信念、性格、修養和人生觀等等的差異,人與人之間是一個充滿各種復雜心理因素的互相作用的整體,彼此之間必然會產生摩擦和糾葛,和發生矛盾。而常常依賴於內在的情感溝通和心理認同,通過各種方式的交流來溝通情感,傳達信息,促進理解加強團結。在家中,泡上一壺好茶,使家人親屬團聚同飲上一杯香茗,增強了親情和代與代之間和諧氣氛。對鄰里、朋友、賓客捧上一杯熱茶,這一微妙方式,可以和氣生財,消除誤解,化解矛盾,成為人們之間進一步增強友誼,增進了解,加深感情的好途徑,這種認識、了解、熟悉的過程,也就是改變、溝通人際關系的過程。互相交流,互相認同,互相理解。以達到和誠相處,同飲香茗,共話友誼,使人類在和煦的陽光下共享親情、友情,促進社會和諧。真乃:「樂者天地之和,禮者天地之序。」

同時,通過舉辦「茶藝」和「茶王賽」等茶文化活動,可以吸引和激勵人們的好奇和興趣,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力和激勵了人們的競爭意識,自覺和不自覺的參與和情不自禁的狀態中拋開糾葛和隔閡,聚合到一起,互相交流經驗,暢談觀點,切磋技藝,互相支持,和同其他群體成員一起,為同一個目標的成功而興奮、失敗而沮喪。從而達到團結凝聚,和睦相處,

台灣茶業的發展,與大陸有著千絲萬鏤的關系,特別跟安溪的茶事和茶文化更是分不開。拒史料記載:清威豐五年,安溪人林鳳池率先把烏龍茶引入台灣。據說台灣有名凍頂烏龍茶就是從這起源的;還有台北的木柵地區,當地的台灣同胞都習慣把這里生產的鐵觀音茶葉稱為「安溪鐵觀音」。至今台灣仍保持著「以茶代酒」的待客習俗。近幾年來,隨著兩岸關系的和諧發展,兩岸茶商互相交易,頻繁來往,茶文化和鐵觀音成了兩岸交流合作的重要紐帶,兩岸茶緣愈結愈深厚。茶情依依,茶韻點點滋心頭。近幾年來,每年約有20萬安溪籍台灣同胞回到家鄉探親訪友、旅遊、經濟貿易,其中有不少是經營、銷售茶葉的。所以,茶文化使海峽兩岸同胞自覺不自覺的拋開隔閡,茶葉在兩岸關系中牽線搭橋的作用日益明顯。宋微宗趙構的《大觀茶論》中提到「致清導和,韻高致靜」是中國茶基本精神的高度概括。讓大陸、台灣兩岸在茶文化的溝通、吸引、激勵的社會效能中,達到化解矛盾、消除誤解、增進了解、以和為貴,早日使祖國疆域完整,同胞團圓,和睦相處。同時,安溪的鐵觀音茶產業、茶文化已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它將成為世界和平使者,促進和平、繁榮富強,人民的大團結。所以,茶文化可以製造友好氛圍,化解矛盾,團結和諧的社會功能。

傳播知識 增進交流 促進發展

中華茶文化因其特定的內涵,具有很強的民族性,在不斷的豐富發展的過程中,不斷的延伸繁榮,在國內普及推廣。也不斷向周邊國家傳播,不斷影響著這些國家的飲食文化。中國茶與茶文化對日本的影響最為深刻,尤其上日本茶道的發展,有著十分密切的淵源關系。日本代表團井摩紀小姐學過茶道,她表示日本的茶文化源於中國,「中國的茶文化是一門了不起的藝術」。日本傳統文化也源自中國,中日之間的文化交流源遠流長,可以促進兩國青年友好交流。同時也傳入朝鮮、俄國等周邊國家,從不同時期的茶禮、茶具、茶宴、茶道、品嘗方式等等,跟中華茶文化有不少相同之處。

台灣的烏龍茶製作技術本是安溪人於清代傳入的。在台灣的一些茶事活動都具有相同之處,在大陸流行的茶王賽、茶藝、茶歌、茶舞等文化也在台灣不斷地演繹和發展。如今在閩台農業合作的推動促進下,台商又將台灣先進的制茶技術傳回了安溪。以茶文化等方式交流往來,互相傳播知識,如今已成為兩岸加深聯系和鄉情的重要方式。據初步統計,台商已在安溪登記注冊台資企業有60多家。其中茶葉企業有24家,投資總額976萬美元。隨著大片台資茶葉基地的建立,台資茶廠的開辦,台商不僅帶來了資金、設備、知識和技術,而且帶來了新的觀念,新的管理模式,安台的經貿合作,達到了傳播知識,互相交流,促進發展的蓬勃發展的態勢,大大的推動了安溪茶產業的發展,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深遠的社會效益。

同時,還通過「茶藝表演」、各類「茶王賽」、「茶業萬人培訓」、「安溪鐵觀音神州行」、「海峽兩岸茶文化交流會」「中華茶產業國際合作高峰會」等交流活動,全面普及、傳播茶文化知識和科學技術知識,使之達到傳播知識,促進交流,發展經濟的效果。如:1996年11月,安溪茶藝到北京獻演,第二天北京日報一篇報道顯眼寫著「安溪茶藝一夜傾倒北京城」。產生極大的轟動效應。

樂中求智 修身養性 有益健康

人類通過茶文化的活動,如茶藝表演、茶王賽,休閑品嘗,茶歌、茶舞、茶詩等等,在娛樂中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和哲理,人們在身心愉悅的同時,滿足求知需求;提高感知記憶能力、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和藝術欣賞水平;激勵人們智力的開發,啟迪智慧,增強智能,促進思維嚴密活躍,提高邏輯思維能力;舒暢了心情,掌握了技能,激發豐富了想像力,發掘創造力,使人變更聰明能幹,更能適應社會要求,因而越來越被人重視。如通過茶王賽以後。茶農在激烈的競爭中,啟發了如何改變傳統製作方式;如何用空調器來調制溫度;如何發展生態茶園等等,以提高質量,製作精品,樹立品牌,使茶產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中國人飲茶已有幾千年的歷史,開始是將其作為食物,然後作為葯物,後來成為飲料,隨後發展為一門生活藝術。隨著茶藝的成熟,古代至今,曾有一大批文人騷客介入茶事活動,撰寫了很多的茶作品,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茶詩,提高了飲茶的文化品位,使品茗成為一種藝術享受。如盧仝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陸羽的《茶經》、徐謂的《徐文長秘集》、許次紓的《茶疏》等等。特別是羅廩的《茶解》專門談到品嘗意境:「山堂夜坐,手烹香茗,至水火相戰,儼聽松濤,傾瀉人甌,雲光縹渺,一段幽趣,故難與俗人言。」真正的茶人品茶,最好是山堂夜坐,親自動手,觀水火相戰之狀,聽壺中沸水發出像松濤一般的聲音,香茗人杯,茶煙裊裊,恍若置身於雲光縹渺之仙境,這樣的幽人雅趣是難以和俗人講清楚的。真乃靜神養性,如脫俗塵之境界。

日本高僧把中國的茶藝帶到日本後,把它作為修行佛法追求得道的一種手段,並將其作為佛門清規的組成部分,被嚴格的傳承下來。我們現代人,在緊張的勞作之後或節假日之中,也常帶著家人、朋友或單身一個,尋找一處清靜幽雅的環境,泡著香茗,或慢斟細品、或看書閱報、或揮毫潑墨、或吟詩作對,拋棄一切世俗之舉,人間憂煩,潛心養性,達到美的享受和更高的精神境界,陶冶了情操,有利於身心健康的發展,提高了人們的精神境界。

人類從發現茶到利用茶,已有幾千年,一直把茶當作治病、保健之良葯。據記載:「神農嘗百草之滋味,水源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當此之時,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荼」是茶的古稱,歷代著名的醫書皆記載了茶的功效,包括明目、令人思維敏捷、輕身換骨等。人類在獲取生產資料的過程中付出了繁重的體力或腦力勞動,使人們在一段時間內身心處於緊張狀態,而這種長期的緊張狀態,會嚴重地損害勞動者的生理、心理健康,這就需要人們在緊張勞作之餘安排休息時間來進行精神和體力的調理,中華茶文化的泡茶和品嘗過程所創造的輕松愉快的氛圍,使人們的緊張狀態得到鬆弛,勞累得以消除,體力得到恢復。有效的幫助和促進勞動者的心理、生理、身體的健康。公元1211年日本僧侶榮西在其著作《吃茶養生記》一書中寫道:「茶是養生的神奇良方,對延年益壽具有超凡的力量,從古至今,它一直是山居者長壽的萬靈丹。」

茶的葯用成分關於茶葉的葯用功效,早在2000多年前已被公認。但由於科學技術水平的限制,茶在葯用上很大程度還屬於經驗性質的。20世紀後期以來,茶葉生物化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醫學研究的參與,使得對茶葉的葯用有效成分及其葯理功效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目前已經證實,茶葉中和人體健康關系的成分主要有以下幾類:1、咖啡鹼。是一種中樞神經的興奮劑,因此具有提神作用。2、多酚類化合物。3、多種維生素。如維生素B族、葉酸、維生素C、E、K等。4、礦質元素。如磷、鉀、鈣、鎂、錳、鋁、硫等。5、氨基酸。6、其他。如二苯胺、a-氨基丁配、還有脂多糖等,它們含量雖然不高,但具有獨特的葯效。

醫學界的人士和茶家們,根據對茶長期研究中,把中國茶的葯用總結有十個方面。1、茶能使人化痣潤膚,振奮精神,增強思維和記憶力。2、茶能消除疲勞,促進新陳代謝,並有維持心臟、血管、等正常機能的作用。 3、飲茶對防止齲齒有很大的好處。4、茶葉有抑制惡性腫瘤的作用,飲茶能明顯地抑制癌細胞突變。 5、茶葉含有妊娠婦女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鋅。6、茶葉中含有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7、飲茶能抑制細胞衰老,使人延年益壽。8 、飲茶能防止動脈硬化,高血壓和腦血栓。9 、飲茶能興奮中樞神經,增強運動能力,提高運動員的比賽成績。10、飲茶有良好的減肥和美容效果,特別是中國的烏龍茶效果尤為明顯。

茶家在長期從事茶產業中,體會、掌握了科學技術、科學管理和利用茶文化來提高茶的質量,有利身心健康,搞活產銷渠道,發展經濟的重要性。他們積極參加各種培訓班,大力發展生態茶園,樹立品牌意識,從茶樹種植、施肥、病蟲害防治、茶葉製作的全過程,到產品包裝,都要求技術過硬,細心操作,認真檢驗,作到產綠色、自然、健康的生態茶。發揮茶文化的功能,讓消費者更了解,更放心、更廣泛的去接受它,達到全民促進身心健康的效能,讓人類的明天更和諧健康幸福。

發展經濟 情系民生 構建新生活

茶文化最明顯的特點和最大的功能,除了它具有中華民族大文化的功能,還具有很強的促進經濟發展,繁榮經濟市場,推動社會效益的功能。因為一般精神文化的社會效益和功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過開展活動,陶冶情操,潛移默化的長期作用產生的。而茶文化不但具有大文化的功能,還具有它的獨特性:就是通過一定的茶事活動,直接和經濟掛鉤,立即取得經濟效益。在今天的商品經濟社會里,這種效能發揮的越來越明顯,自覺或不自覺地成為人們發展經濟的特殊手段。如「鐵觀音茶王賽」在香港舉辦中,評出的茶王在激烈的競爭中,100克鐵觀音身價竟達11萬港元的天價,這就是通過茶文化的功能所起的經濟效應。還有「茶藝表演」「茶文化節」等等,就是運用了這種效能,使社會生活出現了「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現狀。

回顧中國的茶史,根據記載,早在先秦時期,中國就有茶的出現,在這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國的茶幾經起落,幾經興衰。而在那「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年代。那些帝王將相、高官達貴,誰曾關心詢問茶事、民生之事,似乎從來沒有考慮過要賦予茶事活動以崇高使命。雖然他們也經常品茶、茶宴、賜茶等茶事活動,但是他們脫離了人民群眾,只會壓迫,剝削、苛詐、統治人民。那能去體會到「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那種「皆辛苦」的滋味。那些整日為生活忙碌奔波的勞苦大眾,不可能對中國茶的作用和效能進行探討、研究,更不可能用其來發展經濟,促進社會效益而有所作為。七十年代以前,國家由於忙著搞政治運動和注重發展農業生產,茶產業被當做付業,甚至當為「割資本主義尾巴」而遭到冷漠。所以,長期以來中國茶的對民生作用和社會效益得不到發揮,中華茶文化不是在前進,而是停滯,甚至比其他國家還落後。

改革開放以來。從安溪茶產業的發展,讓我們可以看出中華茶文化市場對發展經濟,促進民生的重大意義和作用。九十年代以前,雖然安溪縣是盛產烏龍茶的故鄉,全縣每個鄉鎮都有種植茶葉,象感德、祥華、長坑、西坪等地方,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擁有茶園。以前,茶農種植、管理都是靠天吃飯,不懂的科學管理、防治病蟲害、改造低產園、剪枝促芽等科學方式。製作茶葉的設備十分落後,從采青到產品,全部採用人力手工來製作,都是採用一般傳統人工製作方法,在製作中消耗掉很大的勞動力。加工出來的茶葉質量差、成本高、市場銷售慢、價格低、茶農收入微薄,經濟得不到發展,生活貧困,使民生難於脫貧富裕。在1978年,安溪縣茶葉總產值僅950萬元,曾經是福建省最大的國家級貧困縣之一。

俗話說:「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的統一,缺一不可。天時,就是指機遇。安溪茶產業興盛於改革開發縱深發展之時,經濟競爭激烈,經濟市場繁榮時代,這種機遇真是千載難逢。地利,就是指地理環境所造成的優越性。安溪是烏龍茶之鄉,鐵觀音唯一發源地,它的氣候、地貌、土壤、溫差、濕度等特定條件是生產優質鐵觀音的優越基礎。人和,就是指人與人之間和諧;領導者和人民關系的和諧,(包括觀念、決策、導向、作用等);人和自然界的和諧。縱觀歷史發展的歷程,天時、地利是客觀的,人和是主觀。人要主動、積極、創造性的、充分利用客觀的優越性,來發揮主觀能動性,使之「天、地、人三者合一」,而進行創造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同時,建成集商貿、加工、餐飲、運輸等為一體的中國茶葉貿易中心,中國茶文化旅遊中心,成為中外馳名的「中國茶都」。為開展各類茶事活動基地,為茶農創造提供貿易、交流、發展經濟中心基地;舉辦「茶葉萬人培訓」工程和各類茶葉技術、管理培訓,狠抓精品,創造品牌;藉助「茶藝」「茶王賽」等茶文化活動,走向北京、上海、香港、新加坡等地區;同時,成功舉辦「海峽兩岸茶文化交流會」、「中華茶產業國際合作高峰會」等茶葉合作交流活動。這樣,提升了安溪鐵觀音的知名度,把安溪茶葉推向全國、全世界。如今,安溪全縣108萬多的人口,涉及茶產業的近80萬人,據不完全的統計,在全國各地開設的茶莊(店)茶藝館有3萬多家,僅茶葉營銷人員近10萬人,產品出口銷售於日本、俄羅斯、東南亞、歐美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縣擁有茶園40萬畝,年產茶葉4萬噸,(預計今年產量將達歷史最高水平5萬噸)產值45億元人民幣。茶文化市場成為安溪的傳統特色龍頭支柱產業,成為真正的民生企業。同時,形成了一業促百業,「一業旺,百業興」的大好局勢。2005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5156元,安溪縣被評為「全國縣城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使這個閩南最大的貧困縣一躍進入了全國「百強縣」。茶文化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富有很強的生命力,在社會上長期存在和發展,始終影響著生產方式和精神生活方式,才使社會和諧平衡的發展,並不斷地創造出更高層次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茶文化市場的繁榮,推動茶產業的發展。茶產業是產生茶文化的基礎,茶文化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以茶產業興盛為基礎,以所取得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為動力,明天將發揮更大的市場作用。

㈡ 怎樣才能讓中國的茶文化發揚光大

讓中國的茶文化發揚光大
首先,弘揚和發展中國茶文化要突出民族特色。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偉大寶藏,是發展當代中國茶文化的主要源泉。弘揚和發展茶文化必須突出民族特色,在實踐中不斷創造出具有時代特色的中原茶文化。
二、積極宣傳, 大力倡導茶為國飲,傳承茶精神, 弘揚茶文化。茶是全球公認的最大眾化、最受歡迎、最有益於身心健康的一種天然、營養、保健飲料。加之茶產於中國源遠流長,茶文化絢麗燦爛博大精深。我們應該積極宣傳喝茶的好處和中國的茶文化,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宣傳茶文化;通過文化宮、文化館、文化專題演出、文化下鄉等文化宣傳陣地加強茶文化推廣;還可舉辦茶文化知識專場講座等。要大力倡導茶為國飲,「公家」要做好帶頭作用,把茶宴、茶會列入機關、事業和企業迎賓待客的禮遇。
三、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文明的茶文化活動並創設良好的茶文化氛圍。我國民族眾多,飲茶風俗各異, 不同的地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茶文化。因此, 首先應因地制宜, 建立反映當地特色的茶文化基地和場所, 使茶文化在祖國大地各處都有展示的場所。其次,可創辦茶文化論壇,舉辦茶文化知識展覽、茶藝表演等;舉辦以茶文化為題材的詩、書、畫、印、聯展出; 舉行以品茗為主題的詩歌、書畫創作等活動;舉辦「茶文化節」、「中國名茶評比」、「茶王賽 」、「 茶藝表演大賽」等活動。以提高我國茶文化的社會影響,創設良好的茶文化氛圍,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國茶文化。
四、提倡生活茶藝,把茶文化向城鄉、家庭和社區滲透。要弘揚和發展茶文化,必須發動廣大民眾參與進來。茶文化可以成為社區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可以組織社區居民學習品茶知識, 學會泡茶技藝, 還可組建茶歌茶舞表演隊, 舉辦家庭茶藝大賽等活動, 提倡 閑時泡壺茶 活動等。
五、培養青少年對茶的興趣,使茶文化事業後繼有人。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 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要靠他們承前啟後、發揚光大。弘揚茶文化應從娃娃抓起。為此, 可以結合學校課程的改革, 把歷史悠久、積淀深厚的中國茶文化藝術地、和諧地融化到青少年的素質教育中去,開展少兒茶藝,培養青少年對茶的興趣。讓學生學習了解中國的茶文化, 學習茶德,體會飲茶精神, 陶冶情操, 升華愛國感情。這不僅有利於促進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同時也有助於培養10 年、20 年以後的茶消費群體, 開拓未來的市場, 使茶文化事業後繼有人。
六、加強茶業人員的培養和建設。中國的茶文化弘揚和發展離不開人才建設,現在我國茶業相關人才比較緊缺,素質也不高。在茶樓里,多數員工並不具備茶文化和茶藝基礎素質;外地客人有興趣了解一下茶知識,多數也是一問三不知。因此國家和企業都應該重視對茶業人員的培養和建設,鼓勵支持一些職業技術學校開設相關專業、舉辦茶業人才培訓班等。
七、把茶文化實踐應用於發展地區經濟,鼓勵發展茶產業,大力開發以茶為主的旅遊產品。如觀賞茶藝表演、品名茶、觀看茶歌茶舞、觀賞選購茶具、品嘗茶餐茶菜、自己動手學制茶學泡茶、參觀和考察茶文化遺跡等, 不僅會給國內外 遊客帶來新鮮感、愉悅感,滿足了遊客探奇求知的心理 ,還弘揚和發展中國的茶文化。
八、加強茶文化的研究,交流與合作。我們要研究挖掘古代燦爛的茶文化並加以繼承和創新,同時還應通過各種形式加強國內外茶文化的交流與合作。要學會「 拿來」 取他人之長, 補己之短,做到吸收、創新具備。
總之,弘揚和發展中國的茶文化的方式方法很多,最根本是要突出民族特色,還要有創新意識,在實踐中不斷創造出具有時代特色的中原茶文化。要融合現代文明,使茶文化突出現代文明、先進文化特色。弘揚和發展茶文化應直接與茶業發展相連,注重人才培養建設和國內外交流合作等。

㈢ 茶文化的作用有什麼作用

1、「茶為國飲」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

當前,社會經濟的發展對茶文化的產業需求,正在不斷趨向成熟 。這種關系的表現特徵,即是以「茶文化」為媒介,形成茶栽培、制茶工藝開發、茶飲、茶禮、茶儀、茶會等多種茶經濟產業鏈,不斷擴大中外市場佔用額,不斷提升品牌,拓展規模,在所在地已備具了相當的經濟實力,推動了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
以「中國白茶之鄉」的安吉為例。安吉不僅是名副其實的竹鄉,而且也是聞名遐邇的茶鄉。當地通過發現和推廣白茶,帶動了經濟發展,並形成了一個產業規模。白茶,原生長於天目山北麓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之顛,僅此一叢野生。相傳樹齡已逾數百年。上世紀70年代末,經安吉茶葉科技人員發現後潛心研究,終獲無性繁殖成功。到2008年止,白茶己發展到5萬畝,形成白茶生產產業化和規模化,白茶已成為安吉農業產業化經營中一大新興的支柱產業。

與此同時,為了弘揚茶文化,使安吉白茶發揚光大,安吉縣已連續舉辦了多屆「中國安吉白茶節」,節慶活動歡快明朗,富有茶鄉韻味,進行茶藝表演,白茶仙子評選,白茶主題公園游園、白茶街開街和白茶村揭碑儀式。該縣的白茶產業經濟仍呈上升態勢。這足以證明:一個新穎的白茶產業,牽動了一個成熟的產業基礎,其滲透力是無限的,經濟回報也是無限的。

2、「茶為國飲」促進人民生活消費理念的時尚化

目前,人民生活消費指數不斷提高,生活需求量逐步上升,對茶文化的消費需求,在不同層次的消費人群中,呈現了不同的消費特徵。細分這種市場,可概括為普通消費型、美容消費型、休閑消費型,社交消費型、保健消費型、學術消費型及外交消費型等。鑒於多種消費關系,就為我們擁有各種經濟成份的茶飲經營者,拓展了施展才藝的空間,為經營構築了各種不同的市場模式;為我們精心經營,也提供了豐富的創造力。

3、「茶為國飲」促進優秀文化旅遊大都市的國際化

當前,我國各地正在建設文化經濟大省、城市正在打造優秀旅遊文化國際化大都市兩張名片。目前茶葉經濟的發展、促進了茶文化的提高,茶經濟的發展,也同時促進了茶旅遊業興起和發展。由於中內外交流的頻繁進行,內外部市埸環境條件的變化,由此更多地吸引了不同的消費群,從而引起新的消費形式的變革,或應運而生。當前,正在各大城市盛行的早中午茶和下午茶,正是「分時消費」 和「茶餐結合」的一種典型形式。本文內容由fjteaw.cn網路收集整理。

三、弘揚茶文化、發展茶經濟的思考

1、要充分樹立挖掘中國「茶文化」的歷史淵源,提煉中國「茶文化」 精神核心理念的觀點,用來指導構築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體系,加快茶葉經濟發展,顯示「茶為國飲」重大現實意義。普及倡導「茶為國飲」重大現實意義的宣傳,推進這一戰略目標在茶葉經濟發展中的實現。

2、樹立倡導 「茶為國飲」發展茶業經濟理念,解放思想,轉變單一經營觀念,探索和創建茶餐結合、分時消費等多種經營模式,滿足中外市埸需求。
3、編制 「茶為國飲」、拓展茶葉經濟的發展戰略規劃和分期實施年度計劃方案。將發展戰略規劃和年度計劃,列入當年或規劃期同級政府財政預算,並確保實施。

4、建立全國優質名茶開發基金。重點扶持和鼓勵名茶生產基地,進一步發展優質名茶生產,為發展茶飲業,提供源源不斷的高質、優價、綠色環保的茶品。

5、樹立品牌理念,培育精品,定期舉辦「茶文化交流會」,弘揚中國名茶的特定理念,探討經營模式,交流經營經驗。

6、定期舉辦「茶文化」論壇,宣弘學術觀點探討、產業發展研究等宣傳和弘揚中國「茶文化」精神,交流茶經濟、茶文化的經驗,並作為中外「茶文化」交流的「橋梁」。

7、征選和培育「茶文化」形象系列代言人,為宣傳整個倡導活動,擴大影響力,提高知名度服務。

8、建立茶科研發展基金,鼓勵科技人員培育新品種、優化歷史名茶種,為發展茶飲業提供科技含量高、頗具市埸競爭力的新茶品。針對產地、本區域和全國三個不同產茶區域,分別建立名茶研發核心層、緊密層和聯系層協作關系,促進名茶市埸開發。

9、建造「茶文化」展示館,作為「中國茶葉博物館」的姐妹館。可在館內分別設立茶禮茶儀、茶俗茶風、茶藝茶會、茶道茶德等各個展示區域,向大眾展示「茶文化」物質載體和內在精神的理念內涵。

10、利用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契機,充分組織和精心編排「茶文化」 專題節目,向世界昭示我們倡導國飲、發展茶經濟的理念和決策及方略。

只要我們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做到統籌規劃、精心實施,堅持弘揚「和諧、發展」中國茶文化這一永恆精神,就一定能在不太長的時期內,實現我們的既定目標:中國不僅是世界茶文化大國,也是世界茶經濟大國。

㈣ 「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茶文化如何持續下去

“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看到這種情況,對我國人來說是有相應好處的,同時也可以體現出我國的文化傳統,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對我國的發展,還有茶文化有著深遠意義。那麼,茶文化如何持續下去呢?

3、積極參加茶文化活動。比如在學校當中隨時可以舉辦一些茶文化活動,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孩子的閱歷,也可以在此過程中,讓更多的人了解到茶文化以及相應的歷史內容。可以說是一舉多得,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更好的讓茶文化延續下去。各地區的青少年宮同樣也可以開展類似的活動,閑暇之餘,家長們帶著孩子去青少年宮,感受茶文化帶來的魅力,不僅可以豐富茶文化的知識,還可以增進母子之間的感情。

㈤ 茶文化品牌塑造方法

茶 文化 品牌對茶文化產業的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那麼茶文化品牌如何塑呢?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茶文化品牌塑造 方法 ,希望對您有用。

茶文化品牌塑造方法
以茶文化為先導 提升川茶整體品牌形象

茶文化已經成為當今中華文化百花園中一束盛開的奇葩。茶文化本身是一種巨大的資源,是無量的財產,是一個事半功倍的切入點。川茶要真正做大做強,必須要有整體品牌的提升,茶企業抓品牌塑造必須重視茶文化建設。企業因文化而有凝聚力,茶產品因品牌而有親和力。任何產品真正的附加值都只能是其品牌,而品牌真正的影響力是其文化內涵。文化之道,永無止境。

打造知名茶品牌,結合文化特色,進一步挖掘和賦予茶產品以更新穎、更豐富、更喜聞樂見的文化內涵,充分利用各自的地域文化作為載體。四川產茶區的各級政府遵照省政府2014年的一號文件精神,在打造區域茶品牌上,茶葉主產區的雅安、宜賓、樂山、成都、自貢、綿陽、巴中等,分別提出打造“中國綠茶之都”、“中國綠茶第一縣”、“中國早茶第一鄉”、“中國綠茶之鄉”、“中國採茶節”之譽,而集中資源打造區域茶葉品牌是核心和關鍵。以竹葉青、敘府茶業等為代表的川茶龍頭企業,制定了以品牌打造為主導的發展戰略目標。品牌是獨特的文化,也是價值的彰顯,各地茶企業已有品牌價值的“竹葉青”、“敘府龍芽”、“峨眉雪芽”、“蒙頂山茶”、“蒲江雀舌”、“花秋玉者之香”、“龍都香茗”及茉莉花茶、川紅茶、藏茶等,正在加大實施更有影響的川茶品牌戰略。

目前,中國正進入一個新的全球戰略階段,即由“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大轉型。要構建全球規模品牌一定要有一個准確的觸點,這個觸點就是本土化與國際化的結合點。四川峨眉竹葉青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唐先洪2007年9月參加在青島召開的“達沃斯論壇會”,他多次提到希望看到更多的“四川元素”,他找到了一種與眾不同的茶業品牌營銷模式。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打造品牌重在差異化、個性化,要充分發揮 想像力 ,不應在產品定位的初期就自貶身價。”品牌代表一個 故事 和消費者的認可,產品沒有內容是不行的。品牌是臉、是茶企的文化品格。創品牌要勇於迎接挑戰,川茶企業應該與時俱進、抱團發展,創造川茶響亮品牌,增強國際競爭力,以品牌躋身華夏乃至全球茶產業高端。

宏揚茶文化 川茶品牌與市場經濟黃金握手

文化是川茶品牌的靈魂,品牌必須建立在自己獨有的文化內涵、社會價值之上。茶作為我國的文化代表,更應該以其文化內涵提升其川茶品牌的價值,這是未來茶產業發展的方向。茶,是茶文化的載體,茶葉經濟是茶文化的內涵和延伸,也是茶文化的根基;茶文化則是茶葉經濟的升華和強化,茶葉經濟的發展必然伴隨相應的文化行為。四川得天獨厚的人文自然條件,使茶文化與茶葉經濟緊密融合起來,其熱烈握手必將產生黃金效應。

品牌不是 廣告 牌,品牌有其獨特的內涵,尤其是綠色飲品茶葉,必須由消費者說了算,只有讓消費者樂意購買、舒心品茗,才能打造出品牌消費的樂觀 渠道 。現在人們是理性消費、科學消費、健康消費。四川茶館,是名茶的薈萃之地,既要用傳統贏得老茶客,又要吸引滿足求新求異的年輕新茶客;宣傳 飲茶 有益於健康,飲茶能延年益壽,可擴大創新消費的新體系;有條件和有實力的茶企業可開發茶品牌連鎖店,充分利用已搭建起的茶業流通平台,專業批發市場,進入成都“龍和國際茶城”、“海峽茶城”、“貴達茶都”、“大西南茶葉批發市場”等開店展銷。

飲茶之風向海外傳播和茶葉品牌的輸出,也常常以茶文化為先導,茶葉品牌便成為傳播友誼文化的“天使”。四川不少茶企業的茶品牌產品已銷售到日本、英國、美國、加拿大、俄羅斯、紐西蘭、斯里蘭卡、新加坡、摩洛哥等國家。茶葉貿易與消費的發展,推動著與這些國家的茶文化交流。2006年4月“論道·竹葉青”,作為唯一的中國品牌被邀參加摩洛哥最頂級的奢侈品盛會。開幕剪綵儀式後,摩洛哥阿爾貝親王在眾人簇擁下進入展館,展場內任何奢侈品都很難留住親王的腳步,惟有“論道·竹葉青”的裊裊水氣、清悠茶香讓親王長時間駐足。他站在論道的展位前靜靜地觀看茶藝表演,品嘗“論道·竹葉青”後,親王贊不絕口、流連忘返。21日,唐先洪率領的竹葉青代表團成員都收到親王邀請參加王宮酒會的親筆 邀請函 。摩洛哥頂級富豪L先生的公子11歲的麥青思酷愛“論道”,每天必到論道展位品茗,並告訴母親:如果都能喝到論道就好了。公子的母親在國王的酒會上看到竹葉青成員異常熱情,詳細詢問怎樣才能沏好竹葉青。

2014年11月1日花秋茶業應邀在美國夏威夷州檀香山市,“王者之香”黑茶歷史文化圖片展精彩亮相,檀香山市市長柯克·考德威爾品著茶藝師精心泡製的黑茶,看著川劇演員神奇的變臉表演,市長陶醉了。他說:“中國茶和茶文化令人著迷。這茶很古老、很健康、很好喝,我把它全部喝完了。”

四川茶藝師新加坡華人何正鴻,在新期間,以自己的文化積淀,傳播四川的茶品牌和茶文化。茶藝師曾小龍參加過央視“我要上春晚”、“達人秀”、“越戰越勇”等節目,2011年3月22日他隨同演出團到俄羅斯參加中國旅遊年開幕式,在克里姆林宮為兩國元首、普京及中俄觀眾演出。茶藝師劉昌偉2014年11月1日在美國夏威夷檀香山市為花秋茶業展示會表演茶藝和川劇變臉,同月8日又受邀到俄羅斯表演茶藝。四川茶藝師的絕妙技藝,是川茶品牌向國外宣傳和組團參加國內外茶博會推廣茶品牌的形象大使,為川茶走向國際市場起到了搖旗吶喊、擴大影響的作用。

加快觀念更新 促進四川茶葉品牌創新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中華民族是賦有創新精神的民族。川茶要走向全國、走向國際,川茶企業就必須要十分重視創新,因為創新就是創造一種資源。結合四川茶文化旅遊的豐富資源和產茶區的特色茶文化,創新開發四川茶業和特色茶文化旅遊,其開發出來的價值將不可估量。

四川是茶文化旅遊資源大省,旅遊文化資源十分豐富,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豐富多彩,蘊藏著巨大的潛力。四川有很多縣、市、區都具有吸引遊客的茶文化旅遊的各種文化節慶活動。雅安名山縣、峨眉山市、宜賓市、都江堰市、蒲江縣、邛崍市、榮縣、巴中、北川羌族自治縣、馬邊彝族自治縣、沐川縣、瀘州納溪區、平武縣等都是產茶鄉,所舉辦的茶文化民生旅遊節、茶鄉風光美食節、民俗茶俗展示、新茶節、茶馬古道游、觀茶園美景、茶姑採茶、制茶、品茗茶會、茶宴、欣賞茶藝茶道、茶歌舞表演、茶博覽、茶書畫展會等,旅遊景區的四星五星農家樂可留宿,人氣更望,茶文化與旅遊結合出奇效。到成都茶鄉旅遊景區去,感受成都充分國際化的發展進程。“文化是未來的經濟”,茶文化旅遊景點上一定要有叫得響的茶品牌,要用文化來打造茶品牌,打造一個值得人們信賴、值得大家交口贊譽的川茶品牌。

四川茶界各路英豪應同心同德、攜手並進、整合資源,大力開發四川特色茶文化旅遊,充分展現四川茶文化旅遊的魅力,塑造四川茶文化旅遊靚麗形象,開辟出四川茶文化旅遊的一片新天地。

四川茶葉界的企業家經過市場競爭與拼搏,深深地感悟到創品牌、創精品不僅是川茶求生存的必然之路,也是茶企業求得品牌升級發展的必由之路。只有不斷地創新提高,堅持科技興茶,才能佔領市場。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川茶企業要創名茶品牌,走向國內外市場,就要依靠茶葉和茶文化科研單位,依靠四川農業大學雄厚的科研力量,藉助科研平台,打造茶葉品牌。應該說,品牌崇拜是通過產品形象、個性、文化等各個方面展開整合的心理攻勢,而不是單一的突破。時代呼喚文化,文化凝聚力量。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川茶企業的老總們應該多與文化人、名人接觸、交朋友,應該讓眾多文化界的有識之士介入川茶品牌的塑造,歌之、詠之、賦之、贊之。

竹葉青董事長唐先洪表示,爭取用5年時間,將竹葉青品牌做成全國一線品牌,到2015年底實現20億元的銷售目標。川茶集團董事長顏澤文說,中國4萬茶廠還敵不過一個“立頓”,並非是質量問題,而是品牌,這也是川茶的軟肋。川茶應當建立起產業聯盟來共同維護和打造品牌,而敘府茶業作為川茶龍頭企業,將在質量、品牌、精深加工等方面引領行業發展,“敘府茶業要建成標准化、現代化、規模化的茶業‘航母’,擔起振興川茶,打造中國茶業世界名牌的重任。”

“川茶品牌騰飛,條件已經成熟。”省農業廳專家段新友表示,經過多年品牌打造,目前川茶龍頭企業品牌已達到全國一流,而缺少的是川茶公共品牌。四川省作為我國最大的優質綠茶生產基地,川茶理當豎起“世界綠茶之都”大旗,四川茶界同仁要攜手合作、獻計獻策、齊心協力,更好地為提升川茶品質和塑造品牌出力,加快川茶產業轉型升級,共同建設茶業強省。
塑造茶葉公共品牌的方法
其一,塑造茶葉公共品牌必須整合資源。因此,地方政府或茶葉企業整合資源的能力就直接影響到茶葉品牌的建設和發展。整合資源的前提是要有資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資源做基礎的品牌運作是沒有辦法完成的。這就需要地方政府或茶葉企業在品牌運作過程中,做好各個方面的調研工作。

但是,資源的有無和多少與品牌策劃人是有深刻關系的。因此,茶葉品牌策劃人要努力做到兩點,一是持之以恆地積累資源,如,媒體資源、人脈資源、渠道資源、文化資源、資金資源等等;二是千方百計地發現資源、挖掘資源,尤其是在調研過程中,要充分地開動腦筋,最大限度的挖掘品牌資源。

其二,整合資源必須是創造性的。俗話說 “綱舉目張”,事實上,整合資源的關鍵就是找到“綱”,“綱”找到了才能把相關的資源和優勢有機的整合在一起,否則就是“貌合神離”。

“綱”的確定必須經過認真思考和分析才能最終定論,因為“綱”必須從“人性”出發,符合人性特徵,必須准確表達基於人性的資源和優勢的綜合特徵,而且“綱”還必須具有深刻的創意和高度的概括性,能夠吸引社會關注,引起大家的共鳴。

所以,要做到“創造性”,經濟落後地區的地方政府或茶葉企業就必須深刻理解人性、資源以及相關優勢的特徵,然後加以分析、提煉和綜合。

其三,創造性必須符合社會發展需要,不能為了創造而一味的標新立異。換言之,創造性地整合資源必須能夠為個人、企業或社會帶來實實在在的正面價值,否則就不能稱其為一項成功的策劃。
茶文化品牌發展趨勢
1.由於我們現在缺乏一個統一的質量技術或品牌評定標准,即如何打造中國的茶品牌!在這方面,我認為應該向美國人學習。有資料證明,2007年商業周刊與英特爾共同發布全球具有價值的100個品牌。美國品牌佔了53個,最有價值前10個品牌美國佔了7個,這說明美國人對打造品牌是全球領先的。

2.企業要做大,就要把市場份額做大。如想把市場份額佔有率做大就要把品牌做大、做強。在 市場營銷 領域內,做品牌屬於戰略層面。其中又包括:品牌戰術、品牌理念、品牌營銷、品牌文化、品牌傳播、品牌管理及品牌訴求等內涵。因此。做品牌就必須明白品牌運作是大投入與大回報的戰略,是一項長遠的、系統的品牌戰略推廣工程。

3.茶企業家面臨首要問題是:理念問題。

㈥ 喝茶還能成為年輕人的時尚

茶文化對於現在生活中談生意,政府官員都是非常適用的。他們需要通過在茶桌上進行洽談會,比較高端一點

㈦ 年輕人的首選飲料之時,該怎樣更好地傳承和發揚茶文化

如何讓茶文化更好地在年輕一代中傳承下去,並發揚光大?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發於神農,興於唐朝,盛於宋代。茶文化糅合了儒釋道多派思想,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昨日的月湖寧波茶文化博物院內,茶香四溢。一場題為「清茗雅集」的品茶活動,迎來了參加第三屆茶文化高峰論壇的多位專家學者。大家匯聚一堂,識茶品茗,以茶會友。當咖啡、可樂逐漸成為年輕人的首選飲料,如何更好地傳承和發揚茶文化,尤其在年輕一代中推廣,保持其甘醇,散播其芬芳,成了昨日品茗會上的熱議話題。

茶是向善向真向美的文化年輕人能從中得到雅的熏陶「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昨日的月湖袁宅,細雨落檐,但屋內熱鬧非凡。來自北京的禪茶,武夷山的岩茶,台灣花蓮的蜜香紅茶……各位茶文化專家帶來各自精品茗茶的同時,也為大家展現了高超的茶藝。「清和雅,有助於平和、凈化當今社會一顆顆浮躁的心靈。」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文化院院長許嘉璐認為,中國的茶文化,體現出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瑰寶,可以影響更多的人。在他看來,盡管國人著裝打扮已經西化,但西服領帶,屬於外在,而生活點滴,比如碗筷碟,茶杯茶壺等,這些在西方人眼裡極富藝術美感的器品,正是中國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反映。需要大家形成合力,共同向世界展現茶文化的魅力。快節奏的生活下,飲茶品茗多屬上年紀人的雅好,年輕人似乎更偏愛咖啡、可樂等舶來飲料。「生活本美,為俗所累。」許嘉璐說,「當代年輕人背負不小壓力,沉浮之際難辨清濁,而茶文化是向善向真向美的文化,他們能從中得到雅的熏陶,我們應該將茶文化之美帶給更多年輕人。」另一位出席嘉賓、香港新聞聯會會長、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執行會長張國良介紹,在第三屆茶文化高峰論壇期間,組織一場品茗會,除了以茶會友,更能以此喚醒茶的生命力,「我們經常看到的茶道禮儀,畢竟是形式,有時過於追求禮儀,反而忽視了茶文化的內涵。通過面對面的品茗活動,能讓大家感受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要贏回年輕人,得有親和力有了喝茶習慣,就走上了傳承之路一襲素衣,一壺香茗。昨天的品茗活動上,一個年輕女孩的茶道表演博得來賓們的聲聲贊嘆。朱宸儀,這位來自寶島台灣的女孩,目前正在北京大學念研究生,攻讀文藝美學專業。朱宸儀茶道表演的主題是「瓜瓞綿綿慶豐收」,為來賓們奉上一杯杯散發著自然果香味的蜜香紅茶。作為現場最年輕的茶藝師,如何讓年輕人傳承發揚茶文化是離不開的話題。「年輕人喜歡去星巴克、costa咖啡聚會,他們有種感覺——茶文化很遙遠。高檔的茶具,昂貴的價格,繁瑣的工序,遠不及一杯咖啡來得時尚便捷。」朱宸儀學法律出身,但觸動她鑽研傳統文化,緣於出國經歷。「在國外,每個人都是一方文化的代表。當看到歐洲人品嘗並不新鮮的茶葉,把它當作來自東方的臻品時,心裡總想推介真正的中華茶文化,但卻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因為連自己都不是很懂。」朱宸儀說,不少海外中國留學生都有同感,這是一種內心的不安,感覺「不中不西,失根了」。如果向西方推介中華文化,茶是一個很好載體,因為茶文化糅合了道法自然、中庸禪等儒釋道思想。如何讓茶文化更好地在年輕一代中傳承下去,並發揚光大?朱宸儀覺得,茶文化首先得放下身段,擺脫「高大上」形象,讓年輕人有親近感。當然,最主要還是得培養年輕人的飲茶習慣,讓喝茶融入大家的生活,「當年輕人養成喝茶習慣,當茶超過咖啡、可樂,成為大家的首選飲料時,我們其實已經走在茶文化的傳承之路上了。」

㈧ 茶文化傳承從家庭開始,茶文化如何融入現代人生活

近年來,茶文化熱似乎興起。去年底,央視播出了紀錄片《茶,一片樹葉的故事》,微電影《茶王》也來為茶文化升溫。影視界的茶文化熱反映出人們對茶文化是有追求的。茶企似乎也應消費者需求進行熱熱鬧鬧的茶文化營銷,卻不得要領。茶企都喜歡打文化牌,可又往往不能利用茶文化對產品營銷帶來幫助,茶文化在消費引導上很薄弱,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茶是一種休閑文化,運用於商業的運作,自然脫離不了茶本身休閑、優雅的范疇。茶更是大眾文化,讓茶回歸生活,讓茶文化滲透到大眾生活,茶文化才有了群眾基礎

因此,要深入挖掘茶的精髓,將其優良的品質,通過多種形式並且是以大多數人能接受的的形式,表現出來。既符合大眾的需求,又適應大眾的消費能力。

創造條件引導人們進行茶葉消費, 這才是廣大茶葉企業理應去研究的「茶文化」。讓茶成為時尚,成為工作、休閑的伴侶,讓茶文化融入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應該是中國茶行業未來的發展目標。

㈨ 談談對中國茶文化的理解

中國茶文化的內涵一種具體表現,談茶文化必須結合中國文化而論之。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謂,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即是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等習慣和中華的文化內涵禮相結合形成的一種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徵的一種文化現象,也可以說是一種禮節現象。禮在中國古代用於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禮作為中國社會的道德規范和生活准則,對中華民族精神素質的修養起了重要作用;同時,隨著社會的變革和發展,禮不斷被賦予新的內容,和中國的一些生活中的習慣與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各類中國特色的文化現象。如,飲茶待人而逐漸形成茶文化,用餐禮儀發展為食文化,玩玉賞玉而形成了玉文化,與區域習慣融合而形成各地民俗文化。所以茶文化是一種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長期以來不斷完善的一種習慣,這種習慣慢慢變成大家一種認可到信仰而形成了一種在中國文化范疇之內的文化現象。
茶文化既屬中國文化范疇,即為以禮規范在品茶的各個細節,講究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和飲者的修養、情緒等共同形成的一種意境之美。

㈩ 打造茶文化品牌的方法

歷史以來,茶 文化 是中華民族 傳統文化 的重要組成部分,茶產業也是我國傳統的重要產業,關繫到千家萬戶茶農的生計。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打造茶文化品牌的 方法 ,希望對您有用。
打造茶文化品牌的方法
新的世紀,對茶文化建設也賦予了更高的要求。要著力發展先進的茶文化,既要繼承弘揚優秀茶文化傳統,又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發揮內部潛力,把茶文化注入商品經濟,進一步去提升商品價值,打造茶文化品牌。目前,我州創建的普洱茶文化博覽園,正是提高茶文化實力,打造茶文化品牌的具體體現。同時,要不斷提高各種茶文化學術、論壇以及茶藝表演等方面的質與量。另外,還要挖掘當地優秀的原生態的民族傳統茶文化。

在繼承弘揚優秀茶文化過程中,應注重弘揚具有吸引力、感染力、說服力的茶文化,從而養成一種十分高雅的生活方式。在營銷茶葉商品時,一定要重視把高雅的茶文化一起輸出,努力傳播茶文化。因為茶是 人際交往 的橋梁和紐帶,社會生活中無論是走親訪友,接待貴賓,一般都以茶招待。茶象徵著禮誠、純潔和盛情,古今中外茶文化的核心都貫穿著「和」字,在紛繁社會中,和諧極為可貴。茶葉香馥、甘醇、意境悠遠,堪稱「和諧」飲品。因此,在構建和諧社會乃至促進世界和平的進程中,茶都可以起到不可替代的溝通作用。

2008年3月15日,胡錦濤同志出席了北京舉行「中日年交流會」開幕式。在欣賞中日兩國精彩的茶藝與茶道表演,並品嘗了中泡的名茶之後,胡錦濤同志用一個真摯的「和」字道出了中國茶藝與日本茶道的志同道合。胡錦濤同志提出「以茶為緣,以和為貴」,因為「和諧」包括了人與自然,國與國之間的和諧。這是對我國傳統茶文化功能的積極肯定。

普洱茶「內含物質極其豐富,保健功能十分顯著」,而且特別利於存儲這三個因素,使之成為打造茶文化實力的重要載體和一大經濟支柱。目前,西雙版納州上百年至數百餘年的13萬畝古老茶樹還活著,茶葉元老106歲的李拂一先生和一大批老茶葉科技工作者都還健在,43萬畝的可採茶園都已煥發出勃勃生機。普洱茶的知名度已經逐漸普及到國內外廣大消費者中,對普洱茶健康可持續發展已經有了堅不可摧的基礎。

當今,在快節奏的社會里,人們對喝茶已上升到一種調節身心,感悟人生的茶道、茶禮、茶藝、茶文化境地,無需過度炒作。

應大力弘揚我州優秀民族茶文化,促進普洱茶健康持續發展;對保護珍稀古茶樹要建立有關檔案;充分發揮西雙版納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有計劃地狠抓全州性的生態有機茶園基礎建設;用歷史傳統的耕作管理方法,建設無污染、無公害的茶葉有機綠色保健食品;積極打造古茶山、古茶園、古茶樹,有機生態茶園旅遊觀光的茶文化品牌;在創新生產名優茶新產品當中,努力提高產品質量,把普洱茶原產地———西雙版納這塊金字招牌打響,繼續把各廠家馳名中外的紅茶、綠茶、普洱茶名優茶產品品牌打響;在認真保護各縣(市),各鄉(鎮)、村民委員會、山寨資源豐富,悠久的具有代表性的茶史文物古跡的同時,大力打造各具特色的民族茶文化品牌;提高科技含量,合理利用寶貴的古茶樹茶葉資源,更好地維護傳統的普洱茶品牌。
茶文化品牌的模式
立頓:以快銷品的形式操作茶葉

英國不產茶,但英國立頓茶卻無人不知,中國作為茶葉的發源地,卻沒有在國際上叫得響的茶品牌。七萬家中國茶廠在年產值上竟難敵一家英國立頓。

立頓有什麼樣的魅力,讓一個不產茶葉的地方,成為全世聞名的茶葉品牌。說茶文化,立頓在茶文化上基本是荒漠,完全沒有茶文化中的茶道、茶藝之說;說產品品質,業內都一致認為立頓產品的品質一般,立頓的很多產品的原料在中國茶企看來,根本夠不上等級。立頓的成功在於把茶葉當做快銷品來營銷,從而全面打開了茶品的現代化通道。中國茶,從來都是「豎」著做,杭州做西湖龍井,雲南做普洱茶,安溪做鐵觀音。而立頓則是「橫」著做,把各個品種當成口味,且只瞄準消費者方便、快捷、經濟地喝茶的需求。明確細分市場和定位後,就有了明確的營銷行為,最終才有了明確的品牌。立頓一直秉承的大眾化的原始初衷,改變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也使立頓成為僅次於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全球第三大非酒精飲料。

天福茗茶: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價值鏈

無論是從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到新疆的烏魯木齊、克拉瑪依,黑龍江的哈爾濱,再到雲南的昆明、海南的海口,隨處可見到「天福茗茶」綠底白字的招牌。特別是在各地大型超市門口,都會看到「天福茗茶」的身影,總是有店員端著泡好的茶(用一次性紙杯盛裝)請你免費品嘗,如果進店坐下來了,他們不但泡茶,還會拿出很多的茶點,請你免費試吃。把店開到超市裡,是很多做茶文化的企業不可理解的,超市是現代生活快捷、方便、高效的產物,而茶葉是高俗、精英文化的象徵,怎麼能和超市為鄰,品茶怎麼能簡單的就用代錶快餐文化的紙杯盛著,至少要用茶杯才行啊。而天福茗茶正是靠著對消費者的研究,放下了以往茶葉品牌高高在上的形象,吸取現代人生活的快、簡單的節奏( 飲茶 習慣將走向更為廣泛的社會化,這是21世紀一個很大的變化,人們給飲茶賦予了更多的社會符號,因此很多人在需要場合中消費茶葉,回到家裡未必有那麼的講究,即茶葉消費的時尚化),把茶消費者從成功人士轉相了普通大眾,是天福茗茶成功的因素之一。

其二:行標准化的精緻服務,是天福茗茶贏得消費者的又一重要法寶。每家門店都布置了專門的空間供顧客品茗體驗。坐在古色古香的座椅上,邊看服務員用嫻熟、規范的操作手法沖泡鐵觀音,邊聽她講解沖泡技巧和茶葉知識,即使是門外漢也會被茶道深深吸引,這是天福吸引茶葉 愛好 者的一大法寶。

其三:天福茗茶在茶食品上領先一步的開拓,是其成功的關鍵因素。盡管沒有官方的數據,但天福茗茶(比如標價20元、凈重500克的茶金橘、茶話梅)很受當下年輕人的喜歡,據熟知天福的業內人士說,天福茗茶利潤的80%來自茶食品。目前天福茗茶總共推出了100多種茶葉零食,從產品定位來說,茶葉零食價格要比同類產品高10%左右。沒有喝茶嗜好的年輕消費者成為這類食品的消費對象。茶瓜子、茶味口香糖逐漸被人們所接受,茶麵條、茶糕點也走入了人們特別是追求時尚的年青人的視野。

天福茗茶的成功,很多茶企在這三點上向其學習,但很多企業往只學到了表面,而其深入研究消費群體的本質往卻沒有學到,反而學得四不象。

彩雲紅•紅歲:以奢侈品的模式打造高端品牌

要說中國茶業高端品牌,就不得不說近幾年異軍突起的彩雲紅•紅歲產品。

「得意之時,紅歲相伴」。簡單八個字,將彩雲紅•紅歲的高品位彰顯無遺。

品質——2100米海拔以上珍稀高山茶為原料,三十六道最傳統地道工序加工;定價——國際著名定價師操刀;內外包裝——國內外名師的扛鼎之作,對完美的追求滲透在每一個細節里,精雕細琢,終做出了茶葉界的奢侈品——紅歲。

無論是彩雲紅•紅歲產品的稀缺品質、追求藝術式完美的包裝設計、至高的定價還是只在高端做的 廣告 投放都無一不成就著彩雲紅•紅歲的奢侈,彩雲紅•紅歲高級的「黃金寶」黃茶貴比黃金,定價在100元1克,全球一年只供應5萬盒,此舉一出,各國富豪趨之若騖,單這一款茶一年給公司帶來的收入就高達5億元。但還有一點不得不提,那就是在近4年裡,彩雲紅•紅歲的廣告投放費用多達20多億元人民幣,那就是直接從大規劃、大投入的品牌打造入手,採用極有挑戰性的奢侈手法走一步到位的品牌推廣模式,終究成就了彩雲紅•紅歲的奢侈。

立頓、天福茗茶、彩雲紅•紅歲三個茶葉領導品牌的品牌運營模式,也分別代表了茶葉市場不同細分市場的成功模式,從整體來看,這三家企業在茶文化上的傳承上,都不是做得最好的,甚至是都沒怎麼涉及所謂的「傳統茶文化」,但其依舊成為行業的領導者。

看過「打造茶文化品牌的方法」的人還看了:

1. 論茶文化品牌塑造的方法

2. 論茶文化的功能及其品牌塑造的方法

3. 茶文化公司的經營范圍

4. 茶文化旅遊的背景

5. 茶文化的傳播的案例分析

6. 茶文化旅遊的策劃方案

7. 茶文化園策劃的項目方案

閱讀全文

與傳統茶文化如何實現時尚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0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0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