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紹興為什麼有文化

紹興為什麼有文化

發布時間:2023-01-19 06:09:10

⑴ 紹興的文化

烏篷船、烏氈帽;社戲、紹劇、越劇;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這些都是古城紹興的文化元素。
2010年,紹興市成功舉辦第六屆世界合唱比賽、」經濟轉型與城市互動」上海世博論壇、建城2500年慶典等重大節會活動,成功申辦第五屆魯迅文學獎頒獎典禮。至2010年年末,紹興市有國家級」非遺」項目21項。紹興市擁有藝術表演團體6個,群藝館、文化(館)站125個,公共圖書館總藏量236.60萬冊。 社戲是流行於紹興的傳統民間娛樂風俗,是舊時紹興城鄉春秋兩季祭祀社神所演的戲,用以酬神祈福。
社戲源於該地農村春秋兩季祭祀社神(土地神)習俗。先時,春社為祈求五穀豐登,秋社為慶賀一年豐收,後發展為以演戲酬神祈福,進而沿習為民間文化娛樂活動。紹興演社戲風俗,早在南宋即已盛行,到清末仍風行一時。 大禹陵風箏節,時間:3月22日-4月15日,地點:會稽山
會稽山櫻花節,時間:3月25日至4月15日,地點:會稽山櫻花林
蘭亭國際書法節,時間:每年農歷3月初3到4月,地點:蘭亭
紹興黃酒節,時間:每年10月
公祭大禹,時間:清明節,地點:會稽山
魯迅故里過大年,時間:農歷春節,地點:魯迅故里風景區
會稽美食嘉年華,時間:農歷春節,地點:會稽山大禹陵景區
吼山桃花節 ,時間:每年3—4月,地點:吼山
柯岩香林桂花節,時間:金秋季節,地點:香林 紹興話,是一種吳語方言,屬於吳語太湖片臨紹小片。
紹興話是紹興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⑵ 紹興文化該怎麼介紹

  1. 越劇起源於紹興。越劇長於抒情,以唱為主,聲腔清悠婉麗,優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極具江南地方色彩。

  2. 社戲是流行於紹興的傳統民間娛樂風俗,是舊時紹興城鄉春秋兩季祭祀社神所演的戲,用以酬神祈福。

  3. 烏篷船是浙江紹興的獨特交通工具,因竹篾篷被漆塗成黑色而得名。船身狹小,船篷低矮。船板上輔以草席,可坐可卧,但因船篷低矮和船身狹小,故乘客不方便直立,否則有失去平衡而翻覆的危險。

  4. 紹劇是一種以「【三五七】、【二凡】」為基本唱調的紹興地方戲劇,以高亢激越的唱腔、粗獷朴實的音樂、豪放灑脫的表演和文武兼備等特點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5. 烏氈帽是一種手工藝品。作為浙江紹興獨特的民間常用帽。有紹興「三烏」之稱。明張岱《夜航船》載:「秦漢始效羌人制為氈帽。」明會稽人曾石卿亦有「鵝黃蠶繭燕氈帽」之句。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潘尚升從紹興袍瀆搬入城區西營,開設潘萬盛氈帽店,年產氈帽約2000頂。1940年,氈帽益盛。

(2)紹興為什麼有文化擴展閱讀

紹興市是浙江省轄地級市,位於浙江省中北部、杭州灣南岸,是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文化和生態旅遊城市、長三角城市群重要城市、環杭州灣大灣區核心城市 、杭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 。東連寧波市,南臨台州市和金華市,西接杭州市,北隔錢塘江與嘉興市相望,位於東經119°53′03"至121°13′38"、北緯29°13′35"至30°17′30"之間,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全市面積為8274.79平方千米(包含錢塘江水域面積,錢塘江河海分界線採用海鹽澉浦—餘姚西三閘連線),東西跨度130.68千米,南北跨度119.83千米,市轄區總面積2942平方公里,人口216.1萬(2013年11月數據)。

紹興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聯合國人居獎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民營經濟最具活力城市,也是著名的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名士之鄉。紹興素稱「文物之邦、魚米之鄉」。著名的文化古跡有蘭亭、禹陵、魯迅故里、沈園、柯岩、蔡元培故居、周恩來祖居、秋瑾故居、馬寅初故居、王羲之故居、賀知章故居等。

⑶ 紹興的文化歷史

「悠悠鑒湖水,濃濃古越情」。紹興以其人文景觀豐富、水鄉風光秀麗、風土人情誘人而著稱於世,自古即為遊客嚮往的游覽勝地。

紹興歷史悠久,名人輩出,景色秀麗,物產豐富,素稱「文物之邦、魚米之鄉」,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相傳4000多年前的夏朝,大禹為治水曾兩次躬臨紹興,治平了水土,故至今尚存禹陵勝跡。春秋戰國時,越王勾踐建都紹興,卧薪嘗膽時,「越池」一度成為我國東部政治文化中心。漢代置都稽州,隋朝改稱吳州,唐朝又改稱越州,南宋時改為紹興府,沿襲至今。紹興人傑地靈,歷史上涌現出許多著名的政治家、革命家、文學家,如秋瑾、魯迅、蔡元培、周恩來等。

一代文學巨擘魯迅的許多作品中都反映了紹興文化濃郁的地方性色彩,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從孔乙己的茴香豆到故鄉的社戲,隨處可見魯迅文化中的故鄉情結。游覽紹興,也許就是一次魯迅文化的懷舊之旅,站在河邊,你可以看到戴著小氈帽的船夫以及戴著銀項圈的玩童;邁進咸亨酒店,你可以嘗嘗正宗的茴香豆;回到鄉間,去看一場傳統的社戲……

紹興就是這樣一座地方色彩很濃的著名水城。悠悠古纖道上,綠水晶瑩,石橋飛架,輕舟穿梭,有大小河流1900公里,橋梁4000餘座,構成典型的江南水鄉景色。東湖洞橋相映,水碧於天;五泄溪泉飛成瀑,五折方下;柯岩石景,鬼斧神工;蘭亭以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而被稱為書法勝地;沈園則因陸游、唐琬的愛情悲劇使後來者嗟嘆不已;此外還有唐代纖道,南宋六陵,明清石拱橋以及與此相關聯的紹興風土人情,以烏蓬船、烏氈帽、烏乾菜為代表,在數千年的歷史演變中,積淀了豐富的文化內涵並呈現獨特的地方風采,令人仰慕神往。

建置: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以故吳越地置會稽郡,郡治吳(今蘇州)。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東巡至會稽,更名大越曰山陰,山陰縣名始此。吳黃龍元年(22*****山陰隸屬會稽郡。此後郡時有分置,山陰縣為會稽郡治未變。陳後主時(583~589)析山陰縣,置會稽縣,山、會兩縣並設,同城而治始此(一說在永定年間)。隋開皇九年(58*****廢山陰、上虞、永興、始寧4縣,入會稽縣。唐武德七年(62*****析會稽縣,復置山陰縣。翌年又廢山陰,入會稽縣,垂拱二年(68*****復置山陰縣。大歷二年(76*****因刺史薛兼訓之奏,撤山陰縣並入會稽縣。七年,因刺史陳少游之奏,復置山陰縣。元和六年(81*****撤山陰縣並入會稽縣。十年復置山陰縣。自南朝後期250餘年間,山陰縣七度置廢。元和十年再置,山、會兩縣並設,始長期穩定,隸屬越州。南宋建炎三至四年(1129~113*****高宗避金兵暫駐越州,州治山陰為臨時首都。次年,改元「紹興」升越州為紹興府,「紹興」名始此。山陰、會稽兩縣屬之。元至元十三年(12*****建兩浙都督府,後廢紹興府為紹興路,山、會仍其屬縣。朱元璋丙午年(13*****改紹興路為紹興府,隸屬依舊。清因明制。清咸豐十一年(18*****太平軍攻佔紹興府,山陰、會稽兩縣屬太平天國。同治二年(18*****清軍收復紹興,山、會兩縣隸屬復舊。宣統三年(19*****月,裁山、會兩縣,嗣以展緩至八月裁並,兩縣將印信檔案繳府。民國元年(19*****月,廢紹興府,原山陰、會稽兩縣,改為紹興縣,隸屬浙江軍政府。三年,設會稽道於省縣間,紹興縣隸屬之。十六年,廢道,紹興縣區屬省。二十四年,設紹興行政督察區於省縣間,紹興縣隸屬之。翌年,以數名區,紹興縣隸屬第三行政督察區。三十年四月,日軍陷紹興,縣政府先後遷至王壇,蔣村、裘村,政令僅及龍會、稽東兩鄉。6月,紹興城區設偽鄉鎮聯合會,次年6月,設汪偽紹興縣政府,屬偽第五專署。三十四年8月,偽政權垮台。三十七年,第三行政督察區改編為第二行政督察區,紹興縣隸屬之。

1949年5月7日,紹興解放,6月6日,紹興縣人民政府成立。屬浙江省第十專署。10月,析紹興縣,置會稽縣。城區設紹興市(縣級),11月,改第十專置為紹興專員公署,兩縣一市俱隸屬之。1950年5月,撤紹興市、會稽縣,合並為紹興縣。9月,析城區,復置紹興市(縣級),隸屬依舊。1952年1月,紹興縣直屬省府。1953年2月,改屬寧波地區專員公署。1958年2月,紹興縣、市合並,稱紹興縣。1962年1月,析城區,復置紹興市。1964年9月,復紹興地區專員公署,紹興縣為其轄區。1981年3月,紹興縣改建紹興市(縣級)。1*****年7月,撤紹興地區,建立省轄紹興市(地級),恢復紹興縣。(《紹興縣志》第一編建置)

災異
:

【洪澇】1961至1990年,全縣發生三日過程兩量≥100~300毫米,日最大雨量50~150毫米之洪澇34次,年均1次以上。其中全縣性洪澇12次,佔35%,不到三年發生1次,且有11次在梅雨季季節,佔91.7%,其餘均為局部性洪澇。

【乾旱】1961~1990年,境內發生乾旱33次,其中30天以上者各級乾旱27次佔82%。平均一年發生一次。18次是全縣性乾旱,佔67%。1967年伏秋冬連旱,三江閘一帶乾旱長達133天,24.5萬畝晚稻受災。

【台風】1961~1990年,受過程降雨≥30毫米之台風影響102次,年均3.4次。最多195*****年分別有7次。1956年8月12號台風,過程降水176.1~196.4毫米,風力12級以上,最大風速40米每秒。

【冰雹】據1950至1980年觀測,31年中發生冰雹30次,年均近1次。

人口
:

【分布】清前無人口分布資料可稽,及至宣統年間,方分別統計城坊、鄉鎮戶口,斷續不全。因自然環境、經濟條件和居住習慣等因素,分布不勻:僅佔地域總面積0.6%之城廂、坊里,密集總人口10%以上;平原鄉鎮占總面積40%,亦占總人口60%;低山丘陵區佔地面積約59%,卻僅占總人口30%左右。

【密度】紹興一向人多地少,人口密度較高,並呈上升趨勢。南北兩地差別明顯:北部水鄉平原,經濟比較發達,人口稠密;南部低山丘陵,經濟發展較為滯緩,人口相對稀疏。清前史疏分縣記載人口密度。民國元年(19*****山陰、會稽合並為紹興縣,始有人口密度統計,每平方公里為593人。十七年為608人。二十一年為640人。二十四年為568人。三十年為611人。三十四年,因戰亂下降至430人。三十六年446人。建國後,才有全縣性完整記載。

【流動】紹興歷史上,有幾次人口大變動:句踐二十九年(周貞定王元年,前468)越國滅吳後遷都琅琊,帶去越地居民3萬戶。秦始皇二十七至三十七年(前220至前210),徙大越民到浙西、皖南一帶。漢武帝元狩四年(前119*****遷中原居民到會稽等地。西晉末年(永嘉年間)北方發生戰亂,晉室南遷,中原人士避居會稽、山陰。安史之亂,居民離散,越州各縣人口有顯著上升。靖康之亂,宋室南遷,山陰、會稽人口大量增加。至清乾隆五十六年(17*****山陰縣人口100*****會稽縣人口266*****合計126*****人,數量劇增。淪陷期間,居民逃離,由民國二十四年(19*****戶,108*****人,降到三十六年197*****戶,853*****人,下降21.55%。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下,隨軍地方工作幹部定居近千人。

水利
:

【水庫】境內水庫,始於越王句踐之時。南池、吳塘、苦竹塘,均屬國內早期小型水庫。東漢在若耶溪口築成之回涌湖,屬中型規模,系均質土壩構築,利用天然山嶴泄洪。明代建芝塘湖,緩解夏履江、西小江水患。

建國後,農業生產發展,集體經濟壯大,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山區、半山區掀起興修水利熱潮,共建中、小型水庫59座,塘壩410座、灌溉塘945座,可正常蓄水564*****萬立方米。

【海塘】海塘修築始於於越。而較為系統,初具規模之海塘建築首見於《新唐書·地理志》,守李俊之、皇甫溫、李左次等均有「增修」會稽海塘之舉,可見唐以前境內確已有海塘工程。山陰海塘始載於《嘉泰會稽志》所記「界塘」,比李俊之增修會稽防海塘早36年。

縣境海塘,歷經自南而北擴展和零星分散逐步聯成一體之漫長演變過程。明嘉靖湯紹恩建成三江閘,海塘遂成一線,無多變動,直至60年代後期,隨治江圍塗工程大規模興起,海塘堤線急速北移。現境內海塘總長88.*****公里,由蕭紹海塘(境內段)18*****公里和圍墾大堤69.*****公里組成。海塘結構與施工技術也不斷發展,初築土塘、柴塘,宋興石塘,清築魚鱗石塘、丁由石塘。民國期間出現漿砌塊石斜坡塘。建國後又由人力築塘改為機械築塘。抗禦潮洪能力大增。今之一線海塘,漿砌塊石護坡塘已達50~100年一遇防洪標准,拋石土塘已達20年以上一遇之防洪標准。

【閘堰】南宋鑒湖湮廢,浦陽江又借道錢清江出三江口入海,平原水利形勢明顯惡化,水旱劇增。明初戴琥、彭誼、張煥等先後修建扁拖諸閘,並築壩修塘,整治河湖,稍有緩和。但因無據要津、殺水勢、蓄眾水之大型排澇樞紐工程,水旱頻仍,海塘決築不絕,勞民耗資。明嘉靖年間太守湯紹恩順應民心,創築我國古代著名濱海大閘—三江閘根治水害。《閘務全書》稱,自此「旱御有備。旱則閉以蓄之,田足以灌溉;澇則啟以泄之,稼不至浸淫。三邑之民,安居樂業」。

錢塘江下游出水主道自南而北變遷,三江閘外自清康熙起出現漲沙之患,三江閘遂由130多年之全盛期,轉入效能衰減期。平原抗旱除澇又顯艱困。建國後,相繼建成馬山閘、新三江閘等大中型排澇骨幹工程,紹興平原水利局面一新,旱澇災害得到較好防禦。

【河湖整治】建國前夕,境內河湖多岸塌堪傾,湖淤河塞,澇不能暢泄,旱無力久抗。建國後圍繞發揮河湖蓄泄效能,以「上蓄、中疏、下泄」為整治原則,上游興修蓄水滯洪之塘庫;中下游全面整理閘江,疏拓河道;沿海興建大中小水閘等工程。共疏挖河道826.3公里,拆建阻水橋梁580座,河道砌石護岸125*****公里。

行政區劃一覽
** 區劃資料截至2006年9月;面積、人口根據《簡冊(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

紹興市 面積8256平方千米,人口433萬人。轄1個市轄區、2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
越城區 面積 338平方千米,人口 64萬人。郵編312000。區人民政府駐塔山街道延安路。
諸暨市 面積2311平方千米,人口106萬人。郵編311800。市人民政府駐暨陽街道紅旗路26號。
上虞市 面積1427平方千米,人口 77萬人。郵編312300。市人民政府駐百官街道市府路5號。
嵊州市 面積1771平方千米,人口 73萬人。郵編312400。市人民政府駐北直路37號。
紹興縣 面積1196平方千米,人口 70萬人。郵編312030。縣人民政府駐柯橋街道群賢路1661號。
新昌縣 面積1213平方千米,人口 43萬人。郵編312500。縣人民政府駐人民路190號。

紹興概況

長話區號:0575

郵政編碼:312000

位置:位於寧紹平原西部,南屏會稽山,北瀕錢塘江,西連杭州,東接寧波,總面積7950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01平方公里。

區劃:現轄越城區及紹興縣、新昌縣、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

人口:426萬,其中市區人口31萬。

紹興名人榜:

1:魯迅,原名周樹人

2:秋瑾,就義於紹興市區古軒亭口

3:蔡元培,原北大校長

4:徐文長,即徐渭。

5:周恩來

6:西施

7:越王勾踐

紹興名勝古跡:

1、魯迅故里

2、鑒湖

3、蘭亭國家森林公園

4、西施故里

5、柯岩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6、五泄風景區

⑷ 紹興與哪種文化常識有關

1.關於紹興的傳統文化
紹興傳統文化

越劇

【越劇】紹興地方劇種。發源於嵊縣(今嵊州市)農村,因嵊縣歸屬紹興府,故早期稱紹興戲。起源於"落地唱書"的農村民間小調,稱為"小歌班",只用尺板、篤鼓伴奏,繼而逐步增添絲弦和打擊樂器,由鼓板指揮,演出時"的篤"之聲不絕,俗稱"的篤班"。20世紀20年代,以紹興文戲進入上海,30年代後期改稱越劇。在唱腔、表演、音樂和劇目等方面進行探索和改革,成為全國性一大劇種。它善於表現細膩的思想感情,劇目以愛情和家庭題材為多。不少著名越劇演員,按各自嗓音特點,創造了各具特色的流派,並為青年演員繼承發揚。胡琴板式多樣,有慢板、中板、快板、清板、倒板以及十字調、呤嗄調、哭調等,唱腔清麗柔和,委婉動聽,富於抒情。
2.紹興有什麼文化特色
紹興,歷史悠久,地靈人傑,經濟發達,人文薈萃。新石器時代,境內就有人類繁衍生息。春秋戰國時代,勾踐立國稱霸。秦行郡縣,始置山陰縣。南朝陳時,析為山陰、會稽兩縣,同城而治,直至清末。民國建元,撤府建縣,合二為一,統名紹興。1983年國務院批准實行市管縣體制,市、縣並設,同駐越城。2001年紹興縣遂新建縣城,遷址柯橋。 1982年,國務院公布紹興市(縣級,即紹興縣)為全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改革開放以來,沒有自然資源優勢和國家投入的紹興縣,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經濟社會綜合實力一直位居全國前列。分析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深沉原因,我們認為紹興縣獨特的地域文化和由此產生的地域精神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這種地域文化包括:

艱苦奮斗、開拓創新的治水文化。紹興境內地勢南高北低,幾千年前,南有山洪之患,北有潮汐之害,人們為了生存,進行了數千年連續不斷的治水斗爭。古代的治水英雄大禹,他憂國憂民,以治水為己任,十三個春秋,披星戴月,「三過家門而不入」。東漢永和五年會稽太守馬臻領導紹興人民開始圍堤修築鑒湖,鑒湖水利工程成為我國江南一帶最古老的灌溉工程。東晉南朝時,會稽內史賀循主持疏鑿西興運河,既有利於灌溉,又有利於物資的集散。唐會稽縣令李俊之主持增建海塘,長百餘里;後又有湯紹恩主持興建三江閘,抵禦海潮,擴大耕地。至20世紀70年代大規模圍墾、90年代興建標准海塘和本世紀初的圍塗造田,更是譜寫了勵精圖治、艱苦奮斗的新篇章。紹興人民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治河流、抗海潮、戰山洪、改沼澤,圍灘塗,不斷探索,不斷實踐,歷盡千辛萬苦,使遠古時代的蠻荒之地逐漸變成了山明水秀的魚米之鄉,在改造自然的生產實踐中,不僅創造了豐富的物質文明,同時也形成了艱苦奮斗,開拓創新的創業精神。

與時俱進、奮發有為的名士文化。 *** 詩句中的「鑒湖越台名士鄉」點出了紹興地域特色文化中的最重要的標志,那就是名士文化。大禹、勾踐、范蠡、馬臻、王羲之、陸游、王陽明、徐文長、蔡元培、魯迅、秋瑾等,在歷史文獻中記載的歷代各個領域的代表人物數不勝數,此文化之精粹,即歷代名人名士為民族之復興,為國家之強盛,敢於上下求索,成為政治、經濟、文化的思想先驅。他們一生追求的是真理和光明,追求的是民族、社會的文明進步,他們留下的思想、文化遺產,引導和激勵後人去實現新的理想追求。此特色文化中,也包括了「師爺文化」,「紹興師爺」作為地域性很強的歷史群體,其主持正義的精神,以及善用法典的智謀,同樣閃耀著名士文化的思想光芒。在名士文化的熏陶下形成的與時俱進、奮發有為的精神是一代又一代紹興人重要的精神動力,也成為紹興縣地域形象的重要標志。

百折不撓、精益求精的紡織文化。據有關專家研究認定,紹興的紡織史可以追溯到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時代。至四五千年前的大禹時代,將絲綢用於貢品已很普遍;二千五百年前越王勾踐時代,蠶織業已舉國為事,首度昌盛;隋朝時珍品脫穎,名重朝野;唐宋時,品量俱旺,產品以越羅總其名而風靡天下。新中國成立以後,歷經恢復期、發展期、徘徊期。改革開放後,紹興的紡織業開始走上復興之路:機杼之聲遍及城鄉,輕紡市場雄居亞洲,五洲商賈匯集越地,交易信息輻射全球。被稱為「夕陽產業」的紡織業在紹興縣人民的努力下,做大做強,精益求精,在設計、生產、染整、營銷等各個方面乃至整個紡織業都實行了新的跨越,成為推動紹興縣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打造國際紡織品製造中心和國際紡織品貿易中心,更成為跨越式發展再上新台階的戰略目標。從紡織業的發展史可以看出紹興縣人民咬定目標不放鬆、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精益求精的個性和精神。

外柔內剛、厚積薄發的釀酒文化。紹興是中國黃酒的故鄉,釀酒歷史悠久,傳說大禹時古越就有米酒,到春秋末期飲用米酒已很普及。到唐代,紹興有「醉鄉」之稱;宋代紹興已被形容為「城中酒壚千百所」之地;到清代已是「越酒行天下」了。在紹興,不論山區和平原,不論城鎮與鄉村,在舊時,又無論官宦之家、縉紳達士,還是市井小民、貧困百姓,都與酒結緣,與酒為朋;酒成了紹興人生產活動的重要內容,生活的必需之物,由此引發出的紹興特有的酒聯、酒謎、酒舞、酒歌和酒樂,以及無數酒的傳說、酒的詩文,形成了豐富濃厚的酒文化。紹興黃酒最大的特點是越陳的酒越香,入口柔和溫潤,但其性又芳香醇烈,後勁十足,與紹興人外柔內剛的個性十分相似。
3.紹興的有關知識
江南十分美,紹興九分九! 另外下面這個是關於紹興黃酒的典故:黃酒是我國的特產,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飲料酒之一。歷代勞動人民的豐富釀酒經驗,使黃酒質量達到了較高水平。紹興酒是我國名酒中最古老的黃酒品種。 春秋時期,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越國被吳國滅亡後,越王勾踐和妻子以及大夫范蠡到吳國去做人質,忍辱生活三年後用計脫身。回越國後,就把都城遷到會稽(紹興),他卧薪嘗膽,發奮圖強,任用范蠡、文種等謀臣武將、整頓國政。積聚復國力量,終於使民富國強。 吳王夫差好戰荒淫,使國庫匱乏,田園荒蕪,民不聊生,又接連遭受水澇蟲災,飢荒年復一年,吳國朝政日非,民怨沸騰。 周敬王三十八年,夫差赴黃池(河南封丘西南)和諸候會盟,准備與晉國爭霸。勾踐偵知吳國都城姑蘇(蘇州)空虛,就決定興兵復仇,全國上下無不摩拳擦掌。出師前夕,先將吳國鎮守越國的兵馬消滅於會稽(紹興城都)江畔。 翌日,陽光明媚,天無纖雲。出征將士列隊於會稽江畔,旌旗飄舞,金鼓齊鳴,軍威浩盪。勾踐向送行的眾父老鄉親說:「此次興兵,誓要滅吳,否則定不生還。」一老者道:「大王卧薪嘗膽,自強不息,復國雪恥,乃是全國之願。現獻簟醪( 即紹興酒)數壇,請君飲之,祝早日凱旋!」為了讓出征將士共同分享全國人民的心意,勾踐吩咐幾個軍士,將酒抬到會稽河上游,傾注河中。頓時,會稽河水放出酒香。勾踐敬了天地後,就與眾將士共飲會稽河水。眾將士高聲歡呼: 「為國雪恥!滅吳復國!」越王拜別父老鄉親,率大軍五萬,戰船三千,戰車萬乘,分水陸兩路向吳進攻。勾踐親自執炮鳴鼓。眾將士久積心頭的仇恨如同火山爆發,個個奮勇殺敵,直退姑蘇城下。 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笠澤最後一戰,吳國兵敗。夫差自刎身死。勾踐凱旋班師回越,君民同慶,共飲簟醪。

會稽河也稱簟醪河,河的上流有源泉,長年流水。遇早年,諸河乾涸,唯有這條河流水不止。簟醪又稱為「越酒」,直至清代時還稱此名。
4.紹興的有關知識
紹興是著名的水鄉和橋鄉.小時候常聽大人說的城內有十座按1-10數字排列的橋名:一.--------大木橋(大代表老大.即第一)二.---------黃坭橋(紹興人二與坭同音)三.---------三腳橋四.---------螺螄橋(紹興人螄與四同音)五.---------鯉魚橋(紹興人五念魚)六.---------福祿橋(祿是偕音)七.---------七方橋八.---------八字橋(現為全國文保點.保存完好)九.---------酒務橋(酒為偕音)十.---------日輝橋(紹興人日與十同音)。
5.紹興有哪些文化,急用
紹興橋文化橋文化是越文化的一部分。 紹興是中外聞名的橋鄉、橋都。"萬古名橋出越州"《山湖處處.續越州吟》,這是確實無誤的事實。橋是最基本的交通設施,有了橋,紹興水鄉因河流阻隔而分割的地區形成了一個整體,使深壑巨谷因溪流奔瀉而相見不相通的山村互通往來。它促進了生產發展,社會進步,為人民生活帶來了方便和歡樂,因此建橋修橋是民眾的呼聲,是繁榮經濟、發展生產力的必要條件;反過來說,一座座橋又如一座座歷史豐碑,展示著紹興各個時期經濟、文化和科技的實力,它不僅作為一種建築物,生產與生活必需品出現於社會,而且在它的身上又體現了橋梁科技、橋梁美學、詠橋頌橋的各種文藝樣式以及各地的民俗風尚倫理道德等,這種以橋的物質外殼與豐富的文化內涵的結合,便構成了紹興的橋文化。

紹興橋文化的特色是非常鮮明的。它是大眾的文化,橋由大眾建造,大眾保養,大眾使用,橋文化也由大眾創造,大眾欣賞,大眾發展;離開大眾,無所謂橋,也無所謂橋文化。它是實用文化。橋是實實在在的客觀構建,因此以它為載體的文化也是可視可聞可感可使用的文化,不僅當代人受其恩澤,而且後人也得其實惠。造福於子孫。橋文化是不斷創造的發展中的文化。橋是靜止的,但使用它、歌詠它、觀賞它的人是不斷的、五湖四海的,有人用詩畫描寫;有人用影視表現它,有人用橋飾美化它,有人用故事傳播它,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橋文化的積淀越來越豐厚,這是橋文化無限生命力之所在。橋文化是一種多功能的綜合文化。它是實體物質與抽象意念結合的產物。在橋這個實體上產生了某種文化意念又由這個文化意念豐富和提高了橋這一實體價值。而且紹興的橋與酒、茶、蘭相比又有實體存在時間長、歷史印記明顯的特點,由此產生的價值趨向就不僅只是橋的本身而是產生了某種社會效益因此不少橋成了歷史研究的標本,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場所和實際材料,這是為當初造橋所意料不及的。紹興橋文化具有多種功能、多種形式的特點,不是內容單一停留在某一層面上的文化,它的豐富性和綜合性為人們所驚嘆。
6.關於紹興的傳統文化
紹興傳統文化 越劇 【越劇】紹興地方劇種。

發源於嵊縣(今嵊州市)農村,因嵊縣歸屬紹興府,故早期稱紹興戲。起源於"落地唱書"的農村民間小調,稱為"小歌班",只用尺板、篤鼓伴奏,繼而逐步增添絲弦和打擊樂器,由鼓板指揮,演出時"的篤"之聲不絕,俗稱"的篤班"。

20世紀20年代,以紹興文戲進入上海,30年代後期改稱越劇。在唱腔、表演、音樂和劇目等方面進行探索和改革,成為全國性一大劇種。

它善於表現細膩的思想感情,劇目以愛情和家庭題材為多。不少著名越劇演員,按各自嗓音特點,創造了各具特色的流派,並為青年演員繼承發揚。

胡琴板式多樣,有慢板、中板、快板、清板、倒板以及十字調、呤嗄調、哭調等,唱腔清麗柔和,委婉動聽,富於抒情。
7.紹興的文化
烏篷船、烏氈帽;社戲、紹劇、越劇;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這些都是古城紹興的文化元素。

2010年,紹興市成功舉辦第六屆世界合唱比賽、」經濟轉型與城市互動」上海世博論壇、建城2500年慶典等重大節會活動,成功申辦第五屆魯迅文學獎頒獎典禮。至2010年年末,紹興市有國家級」非遺」項目21項。紹興市擁有藝術表演團體6個,群藝館、文化(館)站125個,公共圖書館總藏量236.60萬冊。 社戲是流行於紹興的傳統民間娛樂風俗,是舊時紹興城鄉春秋兩季祭祀社神所演的戲,用以酬神祈福。

社戲源於該地農村春秋兩季祭祀社神(土地神)習俗。先時,春社為祈求五穀豐登,秋社為慶賀一年豐收,後發展為以演戲酬神祈福,進而沿習為民間文化娛樂活動。紹興演社戲風俗,早在南宋即已盛行,到清末仍風行一時。 大禹陵風箏節,時間:3月22日-4月15日,地點:會稽山

會稽山櫻花節,時間:3月25日至4月15日,地點:會稽山櫻花林

蘭亭國際書法節,時間:每年農歷3月初3到4月,地點:蘭亭

紹興黃酒節,時間:每年10月

公祭大禹,時間:清明節,地點:會稽山

魯迅故里過大年,時間:農歷春節,地點:魯迅故里風景區

會稽美食嘉年華,時間:農歷春節,地點:會稽山大禹陵景區

吼山桃花節 ,時間:每年3—4月,地點:吼山

柯岩香林桂花節,時間:金秋季節,地點:香林 紹興話,是一種吳語方言,屬於吳語太湖片臨紹小片。

紹興話是紹興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8.紹興歷史文化、紹興戲曲文化、紹興茶文化、紹興橋文化、紹興水文化
宗教文化: 先秦時期,紹興地區主要為於越族的聚居地。

秦漢以後,隨著中原漢族的大量南遷,民族之間的互相融合,漢族在紹興佔了主導地位。同時,也有少量的少數民族居民在紹興居住。

1978年以後,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交往日益增多,紹興少數民族居民也有較大增加。 紹興系多種宗教並存、群眾宗教信仰多樣之地。

道教流傳最早。東漢煉丹方士上虞籍魏伯陽參照「大易」、「黃老」和「爐火」三家理法,撰成《周易參同契》一書,首次系統論述道教煉丹術,被後世譽為「萬古丹王」;東晉建武元年(317),著有《抱朴子》的著名道教理論家葛洪,曾結廬會稽,煉丹修行。

稍後印度佛教傳入會稽。東漢中平年間(184~189),由安息國(今伊朗)高僧安世高來會稽弘傳佛教。

此後,紹興高僧輩出,名剎林立。高僧中以梁佛教史學家慧皎、隋唐三論宗創始人嘉祥大師吉藏、唐代華嚴宗四祖清涼法師澄觀和五代曹洞宗始祖洞山良價最著名;各種宗派諸如華嚴宗、律宗、凈土宗、密宗、三論宗、禪宗等都在境內流傳。

唐代,越州成為江南佛教活動的重要場地和對外交流的驛站,日本「入唐八家」中的最澄、圓仁、圓珍、空海四家,都曾來越州求法,學成回國創宗弘傳,在日本佛教界具有深遠影響。1982年,日本空海訪華團來紹興尋根問祖,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佳話。

新中國成立後,境內多所佛教名寺得到修繕,一些著名法師升座講經,重大佛事活動相繼舉行;道教已近湮滅;基督教、天主教會擺脫外國教會勢力控制,經過愛國愛教的革新運動,獲得健康發展。 全市有宗教信徒5萬余名,約占總人口的1。

2%,其中基督教徒4。43萬名、天主教徒365名、佛教僧尼252名、三皈依信徒約1。

25萬名;全市有各教各級愛國組織18個,各教活動場所218處。教徒在各個領域勞動、生活和參加宗教活動,愛國愛教,心情舒暢。

⑸ 紹興的文化底蘊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紹興是名士之鄉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陸游的詩詞(包括愛國與愛情)
魯迅的散文、小說、雜文
秋瑾的愛國主義思想
……
以上這些都可以體現紹興的文化底蘊。

⑹ 紹興有著怎樣的歷史意義,讓我們對它念念不忘

紹興原為一座再普通不過的小城,但當聽到這個詞,就會讓人心有所想,而且還念念不忘。

紹興位於浙江省中北部、杭州灣南岸,與寧波,金華,杭州相連,更有錢塘景觀。如今的紹興知名度非常的高,除了它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的風情以及美麗的景色,更吸引人的是它的歷史意義,牽動著民族血液的故事在這里不斷的發生。

1、堯舜禹時代的發源地,在這里創造了遠古文明。紹興從新石器時代中期的小黃山文化開始,至今已有約9000年歷史。有過上古時代的帝王虞、舜的身影到此,歷史也有記載大禹在紹興治水成功,成就了一代功勛,紹興也是越王勾踐的都城,其後又有著名的會稽城,是春秋戰國時期以前文化發展,物質興盛的重要地點。

⑺ 紹興歷史文化簡介 紹興歷史文化是怎樣的

1、紹興,簡稱「越」,古稱越州,是浙江省地級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文化和生態旅遊城市。

2、新石器時代中期,從小黃山文化開始,已有約9000年歷史。越國古都建於公元前490年,距今已有近2500年建城史。

3、據史載:大禹治水告成,在境內茅山會集諸侯,計功行賞,死後葬於此山,因更名茅山曰」會稽」,是為會稽名稱之由來。春秋時期,於越民族以今紹興一帶為中心建立越國,成為春秋列國之一。

4、南宋,建炎四年(1130),宋高宗駐蹕越州,取」紹奕世之宏休,興百年之丕緒」之意,下詔從建炎五年正月起改元紹興,並升越州為紹興府。府治設山陰,轄山陰、會稽、諸暨、蕭山、餘姚、上虞、嵊縣、新昌八縣。

⑻ 紹興為什麼被稱為「古越名城」

紹興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之一,是著名的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是蔡元培、魯迅、周恩來的故鄉,毛澤東主席稱紹興為「鑒湖越台名士鄉」。

紹興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杭甬之間,面積8256平方千米,人口434萬,是長江三角洲南翼重點開發開放城市。

從新石器時代中期的河姆渡文化開始,紹興至今已有約7000年歷史。越囤古都建於公元前490年,距今已有近2500年建城史。南宋建炎四年(1130),高宗駐蹕越州,於翌年改元紹興,升越州為紹興府,是為紹興名稱之由來。

先秦時期,紹興地區主要為於越族的聚居地。秦漢以後,隨著中原漢族的大量南遷,民族之間的互相融合,漢族在紹興佔了主導地位。同時,也有少量的少數民族居民在紹興居住。1978年以後,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交往日益增多,紹興少數民族居民也有較大增加。紹興系多種宗教並存、群眾宗教信仰多樣之地。

紹興的旅遊資源非常豐富。紹興以悠久的歷史文化、秀麗的山水風光和獨特的民俗風情聞名於世。全市現有對外開放的旅遊景點近200處,著名的有魯迅故居、占纖道、大禹陵、蘭亭、沈園、蔡元培故居、周恩來祖居、諸暨西施殿、新昌大佛寺、上虞曹娥廟等,現辟有酒文化、石文化、書法、佛教、水鄉等多條旅遊專線。

2004年紹興市被評為最佳中國魅力城市和《福布斯》「2004年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第9位,中心城市綜合實力居全國第42位、浙江省第3位。

1984年1月22日,紹興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通過決議,確定蘭花為紹興市花。「悠悠鑒湖水,濃濃古越情」。紹興以其人文景觀豐富、水鄉風光秀麗、風土人情誘人而著稱於世,吸引著無數遊人的翩翩到來。

⑼ 紹興文化該怎麼介紹

紹興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城,擁有數千年的歷史文化內含,是一座具有濃厚文化內含的著名水鄉古鎮。紹興之中悠悠古道,擁有水鄉人家的小橋流水,一座座石橋飛架在綠色晶瑩的碧水古道之上,烏篷船悠然駛過,構成了一幅典型的水鄉美景畫卷。
紹興文化古城就是一處美麗的江南水墨畫,在粉牆,黑瓦和青石板的小城之中,彎彎曲曲的河道之幫是臨水而立的人家,河岸之邊依依楊柳隨風舞動,還有革命文學家的誕生於此,給紹興古城增添了更為濃郁的文化氣息,古色古香的建築,都在預示著紹興古城的文化底蘊。魯迅筆下的各色景點和人物也是紹興旅遊之中最為特色的景點之一。 咸亨酒店就是魯迅筆下孔乙己經常出沒的地方,在紹興古城之中就真的有這樣的酒家,並且完好的保存了下來,稱為了當今紹興文化旅遊之中的名勝景點之一。
在古街之中的咸亨酒店的門前就有一座孔乙己的雕像,就靠在櫃台之上來一碗黃酒,放一碟茴香豆,把遊客帶入了魯迅的文章之中。。。。。。
紹興的黃酒就像紹興的歷史文化一樣源遠流長,釀酒工藝也獨特的,並且紹興之人幾乎都可以釀造黃酒,並且家家做酒、年年做酒。正規的黃酒釀造要經過浸米、蒸飯、攤飯、落缸、發酵、開耙、灌壇、壓榨、煎酒這幾道工序。紹興的東浦人自家釀酒卻沒有這許多步驟,但濃郁的酒香卻是相同的,同樣滲入了這座古鎮的空氣中,滲入了酒鄉每一個人內心中。】

⑽ 如何看待紹興人的傳統文化

紹興傳統文化

越劇

【越劇】紹興地方劇種。發源於嵊縣(今嵊州市)農村,因嵊縣歸屬紹興府,故早期稱紹興戲。起源於"落地唱書"的農村民間小調,稱為"小歌班",只用尺板、篤鼓伴奏,繼而逐步增添絲弦和打擊樂器,由鼓板指揮,演出時"的篤"之聲不絕,俗稱"的篤班"。20世紀20年代,以紹興文戲進入上海,30年代後期改稱越劇。在唱腔、表演、音樂和劇目等方面進行探索和改革,成為全國性一大劇種。它善於表現細膩的思想感情,劇目以愛情和家庭題材為多。不少著名越劇演員,按各自嗓音特點,創造了各具特色的流派,並為青年演員繼承發揚。胡琴板式多樣,有慢板、中板、快板、清板、倒板以及十字調、呤嗄調、哭調等,唱腔清麗柔和,委婉動聽,富於抒情。�

紹劇

【紹劇】又稱紹興大班、紹興亂彈。興起於清康熙、乾隆年間,早期多演出於水鄉山村的廟宇舞台,20世紀30年代進滬,50年代定名為紹劇。樂器以板胡、笛、斗子為主,音樂與唱腔激昂高亢、粗獷豪放,善於表現慷慨悲壯的感情。主要唱腔為"二凡"和"三五七"。"二凡"有"倒板"、"浪板"、"慢板"、"流水"、"快板"五種板式。"三五七"同徽劇的吹腔、高撥子旋律相接近,因其唱句三字、五字、七字組成而得名,行腔委婉,富於抒情。劇目大多取材於歷史題材或演義小說,約有300多個,1949年後經整理和新編的劇目有《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於謙》、《龍虎鬥》、《壽堂》、《大禹治水》及反映紹興農村斗爭的現代劇《血淚盪》等。《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曾被搬上銀幕,獲中國第二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戲曲片獎,拷貝發行到70多個國家或地區。�

紹興蓮花落

【紹興蓮花落】紹興說唱藝術。始於清末。早期一人唱說,旁有一二人幫和,活躍於小鎮茶店或農村廟會。初演唱恭喜發財、吉祥如意之套辭,後漸形成有故事情節的節詩。20年代中期,始用四胡伴奏,形成傳承至今的基本調。唱詞以紹興方言土語為主,故事鋪敘中隨口增減,即興性、隨意性大。傳統書目有《鬧稽山》、《游江南》、《珍珠塔》、《何文秀》等。1949年後有《血淚盪》、《回娘家》等。《回娘家》和《瘋姑娘》在國內獲獎。藝人多由愛好者從他業轉入。著名藝人有唐藏臣、王金夫等。後涌現了胡兆海、倪齊全等藝術家。�

社戲

【社戲】舊時紹興城鄉春秋兩季祭祀社神所演的戲,用以酬神祈福。一般在廟台或"草台"(廟外空地搭建的台)或"河台"(台搭建於河上)演出。演社戲的大多是紹劇戲班。一說社為劃分地域的名稱,社中演戲稱社戲。魯迅有《社戲》一文,描寫了清末紹興鄉間演社戲的情形。�

目蓮戲

【目蓮戲】社戲為酬神,目蓮戲則求鬼。舊時,紹興民間為祈安,以中元節(農歷七月半)為鬼節,目蓮戲演出多在中元節前後舉行。戲班稱目蓮班,為半職業性,演員平時多為道士或漁夫、農夫。唱腔屬越中調腔一系,但較粗疏不甚規范。目蓮戲取材於《目蓮救母》故事。開演前有"起殤"一場,謂請鬼觀劇。演出時,按例於台上懸無常、牛頭馬面的頭套,音樂陰森悲涼,少有婦孺觀看。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知府李享特曾以禁演目蓮戲為十禁之一,但相沿成習,未能止。1949年後,除1956年前良目蓮班應邀赴滬參加魯迅逝世20周年紀念演出外,目蓮戲在民間逐漸消失。�

迎神賽會

【迎神賽會】舊時,廟、祠遍設,繁衍出各類廟會。為祈福消災,一般廟會僅祭祀及演社戲酬神。同時把神像抬出廟外巡行的,稱迎神賽會。除旱災求雨外,均在菩薩生辰進行。迎神賽會,設會首,以廟產收入及向商號民眾募資充作經費,並有各村坊明確分工的會貨(如儀仗的校會、放火銃的銃會),配備一套人員、道具和服飾,屆時召之即來。凡神巡行經過的村坊,均在路邊搭供棚,專人恭候並供奉香燭福禮。除陸會外,還有水會,往往出動數十條大船。此俗延續至50年代初。�

紹興師爺

【紹興師爺】始於明而盛於清,有"無紹不成衙"之說。明代已有不少越人學律作幕。清雍、乾二朝,紹興師爺已成為一個地域性、專業性極強的幕僚群體。紹興師爺有"刑名師爺"、"書啟師爺"和"掛號師爺"、"證比師爺"等分工。在督、撫級的大衙門中,還有起草奏摺、奏疏的"摺奏師爺"。歷來對紹興師爺毀譽不一,貶者認為紹興師爺奸刁乖巧,心胸狹窄,口不饒人,筆如刀劍,往往置人於死地。褒者則認為他們精明能幹,嫉惡如仇,不畏權貴,有正義感。�

吃講茶

【吃講茶】舊時,紹興的茶店既是市民吃茶聽說唱的娛樂場所,又是民間交流信息的地方。民諺"官府衙門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街坊或鄉間里閭發生糾紛,當事人往往恪守"良民不進衙門,好人不打官司"的信條,寧願到茶店裡去私下解決,謂之"吃講茶"。這樣,茶店又成了評論民事、調解民間糾紛的處所。茶店在靠近門口處,放兩張拼在一起的桌子,俗稱"馬頭桌"。地方上有聲望、為百姓信服、說話算數的人才有資格坐"馬頭桌"。雙方發生爭執,就約定時間去茶店,按茶客人數,不論認識與否,均沏上一碗"出泡茶"。然後由雙方依次向茶客陳述糾紛的前因後果和各自的觀點、態度,讓茶客分析評議,發表意見。不管意見是否一致,最後由坐馬頭桌的人,根據各方的意見,憑自己的主見,作出結論,並相約成俗地由過錯方支付在場茶客的茶資。此俗今已不存。�

烏大網

【烏大網】舊時,紹興境內可放養魚類的"盪面"達4000餘公頃,約700多個漁區,俗稱"漁盪"。掌管漁盪的人稱"漁大司"。他們長期從事漁業,富有經驗並掌握養殖不同魚種技術。漁盪養魚大致在初春放入魚苗,到冬至以後,魚一般都長到二三斤,上年漏網的可長到六七斤。為供應"過年"市場,各漁盪要進行一次大圍捕,俗稱牽"烏大網"。"烏大網"即沉底大網。圍捕時,駕船布網,兩端各有10多個漁工牽網,並有幾個"穩篤公"潛入水底排除障礙物。當漁大司下令"起網"時,兩端漁工用力牽拉,提魚入網。這樣一次能捕魚萬斤左右。穩篤公還是寒冬臘月下水捕魚能手。他們裹著破棉襖,劃只半扇烏篷小船,船頭生盆火,鍋中燒著熱水,邊劃船,邊注視河岸邊和橋洞下,發現目標甩掉棉襖,赤身躍入水中,捉到魚後,拋入艙內,抓住船舷翻身而上,用熱水擦身,穿上衣褲,喝幾口燒酒驅寒。從他們身上體現了越人善舟楫習水性的特點。�

糾會

【糾會】也稱"兜會",是紹興民間自發的帶有互助性的金融交往行為。民間碰到婚喪大事或一時經濟窘迫,便邀集親朋好友、鄰里街坊集資興會。它有三種形式:一叫"搖會",除發起者外,按月搖一次,搖著的人就"進會",收取除自己以外所有人的"會腳子錢"。二稱"坐會",由首位邀請的形式一次性商定每月進會人,並按月收齊"會腳子錢"。三叫"單倒會",即單為幫助解決困難者糾集的會,也是窮人幫窮人的互助會。�

堂眾田

【堂眾田】是紹興一種有益於族人的習俗。紹興的一些大姓大族,往往"以姓成村,聚族而居"。全族共有的田產,有祭田(祠堂田)、義田、學田等,俗稱"堂眾田"。祭田收益用於宗族祭祀和按房分"祚肉",義田收益用於救濟族中鰥寡孤獨貧困者,學田收益用於族人讀書求學。有的大族把部分學田劃給讀書人家種,免繳租谷,待入仕後歸還;有的規定族中子弟從"進學"起,一切費用由學田支付,但取得功名做官後,要買若干畝學田給族裡;有的實行"獎學金"制度,童生院試會試給考費二十千文,還有規定給考中者的獎勵,中舉人給旗匾費錢四十千文。中進士給六十千文等等。�

修橋鋪路造涼亭

【修橋鋪路造涼亭】歷來是紹興民間的公益活動,一旦發起便會"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湖長達7里的"避塘",以及青甸湖、瓜渚湖、洞盤江、豬頭江這些大江大河的"避塘",就是民間出資建造的。此舉為行船遇到大風大浪時提供躲避之處。鄉間道路上,建有不少為行人歇腳的涼亭,乃至數以千計的石橋,也往往是民間集資或募捐興建的。村與村之間的道路,經常有人維修。這些都是傳統公德的體現。�

育嬰堂

【育嬰堂】由慈善會社設立的育嬰機構,專門收養被棄或家族無力撫養的嬰兒。自清末起,專門組建了董事會,所需經費除慈善社團、各業公會、善心人士捐助外,靠歷來捐助給育嬰堂的田畝收租所得,最盛時有"堂田"1000多畝,撫養著300多個嬰兒。從育嬰堂成長的孩子累計上萬。同時,無兒無女的家庭也可上育嬰堂領養嬰兒。�

凌霄社

【凌霄社】一種自發組織的施醫、施葯的民間慈善機構。1928年紹興熱心慈善事業的士紳和箔業同仁捐助重金,把位於紹興城內府山北麓的道觀改建為凌霄社,得到紹興名中醫的贊助,並由錢業、箔業的樂善好施的善男信女集資采購葯材,辦起了施醫局。當時中醫葯會規定,紹興名醫都要在凌霄社輪值義務門診,車馬費自理。如不輪值,會遭到醫務界的鄙視和唾棄。故自成立起到1949年前,越中名醫,每旬總有半天在凌霄社輪值義診。並設中葯房,葯材齊全,貧民百姓生病,常常可得到凌霄社施醫、施葯的幫助。1949年後,凌霄社不再進行慈善活動,改建、擴建為紹興飯店的一部分。�

書法節

【書法節】紹興向稱文化之邦,東晉王羲之邀名士雅集蘭亭,飲酒賦詩,揮毫作書,賦"修禊"之迷信習俗以新意,越中文人紛紛仿效,相沿成習。蘭亭遂以書法聖地名揚海內外。1984年1月22日,紹興市人大一屆八次常委會作出決定,每年農歷三月初三,為紹興市書法節。嗣後,每年此日,紹興蘭亭書會會員及海內外書家名流,必集於蘭亭或王羲之故居戒珠寺,懷古續勝,紀念書聖,切磋書藝,舉辦書展。

閱讀全文

與紹興為什麼有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0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0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