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在唐代有哪些文化因素影響了李白

在唐代有哪些文化因素影響了李白

發布時間:2023-01-19 11:25:07

① 李白深受什麼思想影響

李白之所以能夠成為世人眼中那個骨駿清新常帶有仙氣的詩人形象,與道教有莫大的關系。作為產生於中國本土文化領域的宗教——道教,自其產生之日起便深刻影響著中國古代文人騷客的文學創作,是其文學創作內容與題材之所以豐富多彩的重要影響因素。道教形成於東漢時期,經過幾百年的發展演變,到唐代達到極為盛大的境況。道教在發展演變過程中,一方面與本土的其他思想及外來的思想不斷斗爭、交流,自身得以發展、完善;另一方面它不斷向社會上層發展,逐漸取得統治階級的支持和信奉。唐王朝之所以高度崇尚道教學說,正是道教自身發展與社會時代發展需要的一次不謀而合的協作。任何一個新興王朝的崛起,為謀求王朝發展初期極為需要的社會平和狀況,往往是離不開借用一定的思想學說控制整個社會思潮。因此,為了謀求穩固以及進一步的發展需要,唐朝李姓統治階級便將老子李耳搬了出來,同時加大力度廣為宣揚道教學說,使得初盛唐朝野上下普遍熱衷於道教信仰。並且唐玄宗天寶元年立崇玄學,還專開「四子科」以取士,以《老子》、《莊子》、《文子》、《列子》為考試內容。來自網路。

② 李白詩風的形成因素

李白詩風成因及特點

大詩人李白有「詩仙」的雅號,這與他和道教結下仙緣密切相關。李白慕道、修道、入道,其許多詩作都堪稱「仙風道骨」,可以說,不了解道教就讀不透李白的詩。下面一起來欣賞欣賞李白詩風成因及特點,希望對您有幫助~

李白的詩,在文學史上占據著無比重要的地位,其詩以飄逸豪放的風格而為後人所熟知。李白的詩以抒情為主,屈原而後,他第一個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唐朝是詩歌的盛世,詩家輩出,絕句薈萃,我們想了解,是什麼原因讓他能夠在「唐朝三百年,詩傳五萬篇」的詩歌王朝里佔有一席之地無以替代呢?天才的資質是一方面的原因,扎實的文化基礎是形成浪漫文採的另一因素,而更重要的,是其奠定飄逸奔放的詩歌風格的同樣豪放不羈放的性格,以及他一生志向未酬的際遇和他豐富的出遊閱歷。

我們先從他的一生的重要事跡說起,適當地了解一下當時的時代背景。

李白祖籍隴西成紀,隋朝末年,遷徙到中亞碎葉城,李白於武則天長安元年( 701年)即誕生於此。五歲時,其家遷入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市)青蓮鄉,開始接受啟蒙教育。景雲元年( 710年)開始,李白開始攻讀《詩》《書》,李白少年時代的學習范圍很廣泛,除儒家經典、古代文史名著外,還瀏覽諸子百家之書。開元五年(717年)左右,李白曾拜撰寫「長短經」的.趙蕤為師,學習一年有餘,這段時期的學習對李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開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歲,在戴天山大明寺讀書。這是他青年之時的學習情況,從這我們看到,他從此有了很深厚的文化底蘊。但在以經取士的唐朝,飽讀詩書的有識之士為數不少,因此這只是成就詩仙光環的一個最基本的條件。

李白約在二十五、二十六歲時出蜀東游,開始了廣泛漫遊,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縣)。他到處游歷,希望結交朋友,干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可是,十年漫遊,卻一事無成。但是,豐富的交遊經歷,使他遍覽了祖國的名山大川,這給他的創作提供了必不可少的題材,是他的創作的開始。他在這時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詩名已是滿天下。

他很早就相信當時流行的道教,喜歡隱居山林,好作賦,奇書,神仙,同時又有建功立業的政治抱負。他對恢宏的功業抱負持有信念,作為詩人,這種信念更多地成為他追求和歌頌壯麗人生的出發點。他從無數古代英雄的風度、氣派中吸取力量,把現實的理想投影到歷史中去,如《梁甫吟》寫太公望:「君不見朝歌屠叟辭棘津,八十西來釣渭濱;寧羞白發照清水,逢時壯氣思經綸。廣張三千八百釣,風期暗與文王親。大賢虎變愚不測,當年頗似尋常人。」寫酈食其:「君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長揖山東隆準公;入門不拜騁雄辯,兩女輟洗來趨風。東下齊城七十二,指揮楚漢如旋蓬。狂客落魄尚如此,何況壯士當群雄!」他筆下的英雄大多是在動盪變亂的非常時期在歷史舞台上叱吒風雲的人物,而且和抒情主人公打成一片,渾然而不可分。而其「好劍術」「好道」這類潛在的行為和思想也時常會出現在其詩歌中,對其詩風也有著一定的影響,其影響到了晚年猶著。

李白奔放不羈的詩風,自然很大程度上來自於他的性格。李白一向自視甚高,桀驁不馴,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詩人的個性。這從李白讓貴妃研磨、高力士脫靴一事可見一斑。而從其早期的詩文看,「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贈張相鎬》)、「大鵬一日同風起,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上李邕》)「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凌滄州。」(《江上吟》)等等皆可見其以不世之才自居,且常以呂尚、管仲、樂毅、張良、諸葛亮、謝安等自比,希望能象他們一樣安社稷、濟蒼生。但因其傲睨權貴,放浪形骸,於是詆毀交至,不得不於天寶三載(744)自請放還。這是李白一生的重要轉折時期,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對腐朽的上層統治集團和黑暗的現實有了清醒而深刻的認識,從而發出「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的悲嘆。

李白經歷雖然很多,有自負之時、有得意之時、也有失意之時,存在著入世和出世、積極和消極的矛盾思想,但他的詩風是很終一的。

李白的詩飄逸奔放,具有強烈的抒情色彩,其悲喜異常強烈鮮明。在《蜀道難》中,開篇發唱,「噫吁戲 !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情感猶如火山爆發。強烈地表現了其追求嚮往卻又愁怨悲憤的感謝色彩,賦予了蜀道以高不可攀的雄姿。而謳歌理想,抒發悲憤的也有許多,像《行路難》全篇:「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直抒了他的理想與現實的矛盾。

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際諸因素外,李白詩歌採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和體裁結構也是形成他豪放飄逸風格的重要原因。善於憑借想像,以主觀再現客觀是李白詩歌浪漫主義藝術手法的重要特徵。李白的詩中經常引用新奇的比喻和奇特的誇張,寓神話傳說於鋪敘之中,三者融為一體,增強了詩歌的縱深感,其強烈的藝術效果是其餘詩人難以超越的。《夢游天姥吟留別》描繪夢中的洞天仙境:「日月照耀金銀台」,神仙們「霓為衣兮風為馬」、「虎鼓瑟兮鸞回車」,與現實的黑暗、丑惡形成鮮明對比。《蜀道難》中描述瀑流的「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望廬山瀑布》里同樣描寫瀑流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都用新奇的想像和比喻誇張手法展示了雄偉壯觀的畫卷。其餘的如「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美人如花隔雲端。」(《長相思》)、「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將進酒》),也都是飄逸奔放的膾炙人口的名句。李白所創造的富於個性特點的意象中最突出的就是飛翔的大鵬,還有奔騰咆哮的黃河、長江,高出天外的山峰、飛瀉直下的瀑布,這些都具有超凡的氣概,曲折地表現了李白沖決束縛、追求自由的熱情,可以見出他飄逸不群的風格。

李白的詩具有和諧的韻律、靈活的句式、一詠三嘆的節奏。詩歌的語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語,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一回一叫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宣城見杜鵑花》)「人道橫江好,儂道橫江惡」(《橫江詞》)等,這些明白如話,通俗生動,語言的自然美又是他認真學習民歌明白通俗的特點的結果;有的豪放,不拘聲律,近於散文,如「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陪侍御叔華登樓歌》)、「其險也若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蜀道難》,其長詩在句式上,以七言為基本句,駢體、賦體、散文筆意雜糅期間卻又自然完美統一。音韻和諧,抑揚頓挫,琅琅上口。精彩、飄逸,而又顯得很自然,用他自己的詩說,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贈江夏韋太守》)。豪放中有飄逸,飄逸中有豪放,讀之令人哀婉低回,盪氣回腸,這種「落筆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詩風是李白所獨有的。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李白在我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千餘年來,已早有定評。但是,對李白詩歌的研究與探討,千餘年來,卻從來沒有停過。

③ 李白受哪種思想影響最深

李白一生受道家思想影響最深,其中儒、道文化精神造就了李白獨特的個性與對人生的追求。李白創造了古代浪漫主義文學高峰、歌行體和七絕達到後人難及的高度。

儒家影響:
1、浪漫主義性格:「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這種天真爛漫的情懷,讓李白的詩句具有了一種清水芙蓉般明麗清新的美。
2、高度自負
儒家的浪漫主義(法家夠現實),追求功名。

道家影響:
1、傲岸不羈性格:在中國古代的詩人中,李白雖然嚮往功名,但他也有自己的原則,那就是必須保持自己獨立的人格和尊嚴;否則,他寧願放棄,也決不接受「嗟來之食」。這是道家追求絕對自由、蔑視世間一切的思想在李白身上的影響。
2、好任俠,喜縱橫
李白少時,好任俠,且喜縱橫。昌隆所在的綿州地區,自漢末以來,便是道教活躍的地方。因此,李白從少年時起,常去戴天山尋找道觀的道士談論道經。

④ 地域文化對李白詩詞的影響

李白成長的文化與文學背景 當李白成長之世,唐代已有了近百年的繁榮與安定.武後近半個世紀的統治,基本改變了此前六朝的統治格局.科舉制全面推行,擴大取士范圍與統治基礎,統治階層保持了吸收社會精英的能力,進而形成了崇尚文士文化導向.其時李嶠、崔融、蘇味道、張說、蘇頲等皆以文才而位及人臣。 武後至期文學導向為李白所面臨的文學傳統與文學環境,其時文學經歷了唐初模仿南朝階段,開始以漢賦古詩為正宗的復古導向。同時,隨著聲韻藝術的成熟,近體詩也成為人們喜好的主流詩體。 地域及家庭文化環境與李白出蜀前的創作 自西晉末以來,西蜀之地,久離中原文化中心區,形成一種相對特殊的地方文化。其時有影響的文化區域是三塊,世族文化居主導地位,各有特色。關隴,以勛貴階層為主體,留有鮮卑文化強悍之氣,尚實力重閥;山東,以有文化傳承的世家大族為主體,在文化上居正宗,以家傳經學禮法為尚;江南世族,以詩賦才藝立身。南朝時蜀中屬益州,較多受南朝詩賦文化影響,又因與中央王權少直接聯系。士族文化不甚發達,少顯赫之世族。其世族多為當地庄園豪族。這種當地豪族,較少山東世家經學傳統。而多詩賦之學與雜學。故其地在唐多出才士與怪才。陳子昂即為其中最明顯的例子。陳出身於於西南豪族,富於資財,故有一擲百萬金的豪舉,也能不受儒家禮法拘束,主動勸進武則天以周代唐。其次,蜀地道教發達,對陳、李都有所影響。 李白家世與陳子昂接近。其家世不甚明朗,或因李白自己即不太清楚,或是因有苦衷不便明說。其家庭材料不多,且有矛盾。大體看來有以下方面的特徵:一、其父李客在西域生活時間較長,李白五歲才到內地,其父前半生是在西域度過的。這自然也接受了西域胡人文化習慣與觀念的影響,故其家庭有胡人文化因素。二、其家於隋末因罪被謫邊地,神龍年才逃歸潛還。可能不是政治原因,如果是因遭遇隋煬帝之害,唐時一定會被平反,不得稱為逃回。至所以潛還,只能是犯了其他刑事罪。總之,其身份與社會地位一定較低;三、其家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並有一定的知識背景,李客「神龍初潛還廣漢,因僑為郡人。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為名,髙卧雲林,不求祿仕。」似一庄園主,「余小時,大人令誦《子虛賦》,私心慕之。(《秋於敬亭送從侄專游廬山序》)」,李客也應通文學之事。這種家庭有條件培養李白,支持李白,同時,也決定了李白的成長與士族子弟有所不同。僅從文化學術背景看,其家庭地位決定了他既不能入州縣之學學習,也得不到「郡舉」機會。唯求得特殊成名的機會。李白於儒家經學較少有深究。而傾心於道家與雜家也是這一原因所致。這一家庭背景對李白成長最直接的作用就是為他發揚個性提供相對寬松的環境。

更多
http://bbs.okhere.net/tz41600-711179-2-1-0-0/

⑤ 怎麼理解李白詩歌與盛唐文化的關系

在中國古代文學這個豐富而燦爛的花園里,唐詩無疑是眾芳中的奇葩,而李白則是其中奪人耳目的碩果。李白,作為盛唐文化孕育出來的天才詩人,以其非凡的自負和自信,狂傲的獨立人格,豪放灑脫的氣度和自由創造的浪漫情懷,充分體現了盛唐詩人的時代性格和精神風貌。他的詩歌創作,充滿了發興無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像,既有雄奇浩瀚、變幻莫測的壯觀奇景,又有標記風神情韻而自然天成的明麗意境,美不勝收。賀知章稱贊他為「謫仙人」;杜甫說他的詩是:「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在唐代的詩壇,李白之出現,猶如石破天驚,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一千年來後人對他的研究一直熱情不減,其人其詩是一個長盛不衰、經久彌新的話題,形成一道絢麗多彩的文化景觀,這就是「李白文化現象」。現代學者用浪漫、豪放、飄逸等詞語來概括李白的精神與藝術風格。本文試從盛唐氣象來探究他的作品清新俊逸風格形成的因素。

一、沒有盛唐,就不會產生李白。

盛唐是詩歌黃金時代的神話,後代往往將這一時期等同於李白和杜甫,這是可以理解的,一旦把李白和杜甫從時代里抽出去,「盛唐」這個詞眼便顯得空洞無力、暗淡無光了。但是,天才人物左右不了時代的步伐,恰恰是隨時代的推移,才不斷有所謂的天才出現。我們的目標不是用主要天才人物來界定時代,而是用那一時代的實際標准來理解、正視最偉大的詩人。
從環境、時代的背景出發,偉大的藝術家不是孤立的,而只是一個藝術家家族的傑出代表。有如百花盛開的園林中的一朵更美艷的花,一株茂盛的植物的「一根最高的枝條」。而在藝術家族背後還有更廣大的群眾:「我們隔了幾個世紀只聽到藝術家的聲音,但在傳到我們耳邊的嘹亮的聲音之下,還能辨別出群眾的復雜而無窮無盡的歌聲在藝術家四周齊聲合唱,只因為有了這一片和聲,藝術家才能成其為偉大。」(丹納《藝術哲學》)
唐詩在開元、天寶盛世全面繁榮。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孟浩然,把山水田園的靜謐明秀的美表現得讓人心馳神往;邊塞詩人高適、岑參,把邊塞生活寫得瑰奇壯偉、豪情慷慨;還有王昌齡、李頎、崔顥、王之渙等一大批名家。後人對此時期的唐詩有許多的評論,概括地說就是骨氣端翔,興象玲瓏,無工可見,無跡可求,而含蘊深厚,韻味無窮。作為這一時期最重要的詩人李白,以其絕世才華,豪放飄逸的氣質,把詩寫得行雲流水,而又變幻莫測,情則滾滾滔滔,美如清水芙蓉。他的作品在形式和內容包容了那個時代所擁有的特色,又超越了那個時代,反映了那個時代昂揚的精神狀態。從某種程度上講,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他的名篇《望廬山瀑布》這樣寫到:「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詩人將廬山一個最典型的風景點以「入乎其內,出乎其外」的大手筆,描繪得有形有神,奔放空靈。「紫煙」不僅把香爐峰渲染得很美,而且極富有浪漫主義色彩,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二、作品的產生取決於時代精神的風俗。

自公元624年唐王朝一統中國,經過太宗、高宗、武則天、玄宗前期一百年的持續發展,唐王朝成為中國歷史上政治清明、經濟發達、軍事強大、文化繁榮的朝代。國力的強盛,政策的開明為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儒、道、佛三家思想並行發展,這一切為唐人展開了一條寬闊的道路。盛唐的士子們因此對人生普遍抱有一種積極、樂觀、進取的態度,集自信與狂傲於一身。如王維《渭城曲》:「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與常見的送別詩不同,它一反往常送別詩常見的黯淡筆調,而是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清新輕快的景象。再如高適的《別董大》:「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與王維的《渭城曲》一樣,同為送別友人的詩,都是給人一種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但是拋棄了傳統的悲傷情調,沒有沉重的感覺。盛唐詩人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在李白身上更具有理想色彩,使其成為盛唐精神的一個標志。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整幅畫面情景交融,給人蒼茫廣闊的感覺。詩人對朋友遠行的惜別之情,對於不能同游的惋惜,以及對揚州勝景的無限神往,盡在江邊送別的形象之中了。再如李白的《客中作》:「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這是一首旅人思鄉的的情感詩,他鄉客愁可以說是詩歌的一個普遍的主題,李白這首詩卻有意翻新,把「蘭陵」和「美酒」聯系起來,「玉碗」有了「琥珀光」的感覺,這樣掃除了別詩那種沮喪的外鄉異地凄楚情緒,而帶有一種使人迷戀的感情色彩,一種留戀忘返,賓至如歸的情緒,使他「不知何處是他鄉」。全詩寫得豁達開朗、一瀉無余,充分體現了李白豪放不羈的個性,並從側面反映出盛唐時期的時代氣氛。
唐代的民族和文化背景,使得它比起漢代和宋代等統一的封建王朝,詩壇成批涌現脫略小節、豪盪使氣、富有開拓精神的才士,發出中國詩史上音量最足的浪漫主義合唱。「作品的產生取決於時代精神和周圍的風俗。」這就像植物只有在適宜的氣候、土壤中才能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李白的出現與盛唐的方方面面有不可分割的聯系。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評價李白的《憶秦娥》曰:「太白純以氣象勝。」這亦可以用來評價他的詩歌。氣象,指作品通過氣勢和意象所呈現出的整體風貌。所謂「純以氣象勝」,意思是完全以氣象雄渾取勝。這氣象不是一個人就可以造就的,是在盛唐氣象的照映下才光芒萬丈。嚴羽《答吳景仙書》中說:「盛唐諸公之詩,既筆力雄壯,又氣象雄厚。」「筆力雄壯,氣象雄厚」八個字是能夠概括盛唐詩歌風貌。開元時代詩人王灣的《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首聯「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二句,一開始就形成開展的、向前行進的氣氛,詩人眺望眼前的山水,帶著欣賞的意味。頷聯寫出長江下游水勢浩淼、風帆高舉之情狀。王夫之說「風正一帆懸」一句是「以小景傳大景之神」,指從「一帆懸」中傳出闊大順暢的景象。頸聯寫殘夜還未消盡之際,海上一輪紅日已經噴薄欲出;舊年還未過盡之時,春天的氣息已經預先進入大江。雖是一年將盡而又一夜將盡,且又在路途之中,然而所表現的卻是一種光明展望、辭舊迎新的情緒。這首詩在闊大的境界中有一種和樂的氣氛、雍容的氣度。
唐代這樣一個興旺發達的社會,生活本身就容易激起人們的詩情,而在時代精神的影響下,這一時期的詩人又往往更多地帶著一種詩意的眼光看生活,因而即使是在平常的、習見的生活中也發現了豐富多彩的美。如李白的《子夜吳歌》:「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子夜吳歌》為樂府舊題,是六朝時南方著名的情歌,多抒寫少女對情人的思念,表達真誠纏綿的愛情。李白借舊題不單是表達相思愁苦,更借思婦之口,「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表達了對勝利的渴望,對和平的呼喚。全詩先景語後情語,將秋月、秋聲、秋風織成渾然的境界,見境不見人,而人情儼在。語言自然清新,明白如話,流麗婉轉。唐詩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在他繁榮昌盛時期所呈現出來的生活美,也表現了這樣一個時代中人們比較健康昂揚的精神狀態。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表現的就是人們在和平歲月里的生活感受和情思。面對著浩渺的春江、海潮,面對著無邊的月色、廣闊的宇宙,縈繞著綿長不盡的情思,盪漾著對未來生活的柔情召喚。人們的思索、追求、期待、召喚,表面上是由春天的良辰美景惹起,被春天的旋律催動,實際上卻是那個健康發展的時代生活帶來的。
從以上的幾方面可以看出,李白的豪放灑脫的個性魅力在當時不是孤木,不是獨一無二的,只是由於他天生的氣質融入這個時代更具典型性。但這不是說否認李白的天才。他是天才!正如丹納所說,「嚴格說來,精神氣候並不產生藝術家;我們先有天才和高手,像先有植物的種子一樣」。藝術家需要一種必不可少的天賦,便是天大的苦功天大的耐性也補償不了的一種天賦,否則只能成為臨摹匠與工匠。正如李白所言,「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的材便是天才詩人的靈感與想像,便是那種天生的獨立個性,以及將這個性很好地融入詩歌中的天賦。當他像石子一樣投入雄渾的時代之海里,便引起了巨大的波瀾。

⑥ 淺談道教對李白的影響

只要提及唐代文學,李白自然是無法繞開的環節,正如只要提到道教,也無法不提及其對李白詩歌與人生歷程的影響。

李白之所以能夠成為世人眼中那個骨駿清新常帶有仙氣的詩人形象,與道教有莫大的關系。

作為產生於中國本土文化領域的宗教——道教,自其產生之日起便深刻影響著中國古代文人騷客的文學創作,是其文學創作內容與題材之所以豐富多彩的重要影響因素。

道教形成於東漢時期,經過幾百年的發展演變,到唐代達到極為盛大的境況。道教在發展演變過程中,一方面與本土的其他思想及外來的思想不斷斗爭、交流,自身得以發展、完善;另一方面它不斷向社會上層發展,逐漸取得統治階級的支持和信奉。

唐王朝之所以高度崇尚道教學說,正是道教自身發展與社會時代發展需要的一次不謀而合的協作。任何一個新興王朝的崛起,為謀求王朝發展初期極為需要的社會平和狀況,往往是離不開借用一定的思想學說控制整個社會思潮。

因此,為了謀求穩固以及進一步的發展需要,唐朝李姓統治階級便將老子李耳搬了出來,同時加大力度廣為宣揚道教學說,使得初盛唐朝野上下普遍熱衷於道教信仰。

並且唐玄宗天寶元年立崇玄學,還專開「四子科」以取士,以《老子》、《莊子》、《文子》、《列子》為考試內容。

道教由此在唐朝政治和經濟上都得到了大力支持,便自然而然在唐代發展到了頂峰時期,尤其是在詩歌方面,對社會以及文人創作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作為唐文化精髓脊柱的唐詩,理當是唐文化的典型代表象徵。

李白是唐朝尤為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道士司馬禎曾稱贊李白言其「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

李白十五歲便開始羨慕道教,直至晚年也一直虔誠奉行道教修行之事,他一生可謂與道緊緊膠著為一體。縱觀李白這一生與道教的關系,可以斷言:在唐代的重要詩人中,沒有一位像李白那樣受道家道教思想影響之深刻。

李白曾在《感興八首》一詩中坦言道:「十五歲游神仙,仙游未曾歇。」

由此我們可以得知,李白在很早的時候就有接觸道教,並一直傾心於遊仙的道教思想中。

李白此番早早就接觸道教與其出生環境有莫大的關系,李白自幼生活在道教的發源地———巴蜀,而巴蜀之地又是道教創始人張道陵在此創立了五斗米教並30餘年傳道於此的地方。

四川作為道教的發源地,道教宮觀、聖地、場所以及教民更多,呈現出「五里一宮,十里一觀」的壯觀景象,在當地人民群眾和政治生活中佔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無一例外,這些都是幼年時期李白之所以對道教產生濃厚興趣是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李白就在這樣的大環境影響下漸漸學會將自己放逐於無窮無盡道的世界中,並窮盡一生不斷地探索仙的境界與尋找長生不老的葯方。

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李白對他人給予自己「謫仙」、「酒仙」、「謫仙人」等「仙」的美譽常是深以為然,其《留別西河劉少府》詩中雲:「謂我是方朔,人間落歲星。」其《對酒憶賀監二首》也談到:「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

不僅如此,李白還直接以「謫仙人」自居,其《答湖州迦葉司馬問白是何人》詩即自詡為「青蓮居士謫仙人」。李白把修煉道術作為完善自身人格的一種方式。

道家主張清靜無為,人應順應自然,和自然融為一體,在山川中靜養修行,拋開凡塵雜念以達到與神仙會合。這也就是名山大川中多道觀的原因。

山水的秀美往往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從而忘掉人世間的煩惱。

所以,盡管無論是煉丹服葯或是尋訪仙人都沒能讓李白飄飄乎幻化為遺世獨立的風清骨峻的仙人,但是長期對道家思想虔誠的奉行賦予他一抹獨特的氣韻與風度,這是一種超乎凡間世人的魅力。

在大量創作的遊仙詩歌作品中,他不僅尋覓到一處妙不可言的仙境,也使得自己出色地成功處理好總是鬱郁不得志的抱負與社會之間存在的種種矛盾。

李白山水詩是唐朝詩歌的一座高峰,道教對他詩歌風格的形成起了決定作用。要想探究道教與李白詩歌創作之間的關系,這不得不緊緊聯系於李白的生活歷程。

道教是一種珍視個體生命並渴望現世快樂的宗教,它蘊含著對生存的慾望和享樂的慾望,也是觸發李白一生始終不斷追求建造一番豐功偉業、大展宏圖的理想根源。

這種過分自由的生活態度或許並不值得效法,但它卻大大地破除了藝術的禁忌,充分地拓展了審美的空間。而所有這一切,在李白的生活和創作中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對李白的文學創作影響產生了重要作用。

從道教與道家的淵源關系可以知道,道教奉莊子為南華真人,奉其《莊子》一書為《南華真經》。

李白的人格理想主要體現在對自由的熱愛和追求,他追求自由的自然審美觀源於莊子。

《莊子·知北游》:「聖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李白的《贈僧崖公》說:「虛舟不系物,觀化游江憤。江憤遇同聲,道崖乃僧英。」《尋陽紫極宮感秋作》說:「靜生觀眾妙,浩然媚幽獨。」都表明他「循莊子之路,以理悟為審美指向,以原美為理悟途徑」。

在遍訪山水名勝中,大自然以其神奇壯觀開拓了李白的視野、開闊了李白的心胸,形成了他獨有的山水情懷。李白的山水詩歌正是以這樣無比親和的山水情懷為依據。

所以我們可以說:如果李白只是熱愛山水,沒有道教對他潛移默化的影響的話,中國歷史上不過多了個徐霞客而已。

而正是道家思想的「清靜無為」、「返樸歸真」、「順應自然」的思想使李白的詩歌意境得到了升華。李白不愧為詩仙,詩人那種自由翱翔,賓士於山水間,萬物無所滯的灑脫和豪邁正是在道家思想影響下形成的。

二十五歲出蜀以後,李白就在安陸生活了將近十年。

在此期間,他曾寫《安陸白兆山桃花岩寄劉侍御綰》,向劉侍御述說他想在桃花岩隱居的出世情懷。詩中所描寫的山中生活,一派恬靜而不乏生機勃勃,表達了李白對神仙世界的嚮往。

這種嚮往在他和很多道士均交往密切可以體現:如《訪戴天山道士不遇中》,《尋雍尊師隱居》,《元丹丘歌》,《題元丹丘穎陽山居》、《尋高鳳石門山中元丹丘》、《聞丹丘子於城北營石門幽居因敘舊以寄之》、《題嵩山逸人元丹丘居》,《玉真仙人詞》等等。

李麗榮在《道教文化對李白人生道路及其詩風的影響》一文中認為「道教追求自由的精神,與李白悟道的靈性完美結合,促使其山水詩具有人格化、神靈化特點,形成獨特的仙靈化風格」。作者著重從道教文化對李白山水詩風的影響著手,探索其山水詩歌仙靈化風格的原因。

羅崇宏在《道教對李白詩歌創作的影響》一文中認為「道教文化為詩人的詩歌創作提供了豐富龐雜具有道教色彩的意象群,並催生出其詩作中濃厚的主觀色彩和磅礴壯闊的詩境詩風」。

楊曉靄在《道教清凈與李白飄逸詩風》一文中探討了李白的道教信仰與其詩歌創作以及詩歌風格形成的聯系,並指出李白飄逸詩風是其體悟道境的產物。

綜述這些研究理論結果,我們可以得知,道教是影響李白山水詩創作的關鍵要素,其詩歌飄逸風格的形成與對道教世界深深的探索有密切關聯。

遊仙詩是在道教文化最直接的影響下成熟起來的,在內容上,它常常通過描寫道教所追求的神仙境界,抒發對現實世界的不滿,對人生短暫的感慨,以寄託超脫塵世的高蹈情懷,表達對自由永恆生命的追求。

而這種神仙追求與對生命永恆的執著正是道教思想的核心。在形式上,選用大量的仙山神物、神話傳說為意象,構築神奇瑰麗或清虛神秘的仙道境界,曲折地反映現實,表現詩人的思想情感,這些都是遊仙詩的共同特徵。

李白遊仙詩在其整個詩歌創作中佔了不小的比例,並且最能體現李白「詩仙」風格。李白在詩歌中描繪高蹈超越、奇麗不凡的神仙世界,不管在他的意識中這個世界是不是真實的存在,但他總是努力通過詩歌創造的境界表現自己極力超脫現實束縛、實現個人抱負的高遠理想和強烈願望。

神仙幻想中體現的那種超越的、自由的精神在鼓舞著他,成了他生命和創作的動力,直接影響了其詩歌創作的構思、聯想,使之具有鮮明的獨特的個性特徵。

文伯倫在其《試論李白的遊仙詩》一文中這樣評價「不研究遊仙詩,不足以研究李白,不正確評價遊仙詩也不能正確評價李白」。

毋庸置疑,李白的遊仙詩和其道教信仰有著密切的聯系。

在經歷了與天子王公的親自打交道失敗後,李白的道心彌堅,他從高天師受符正式成為道士就在這個時期。

李白是想建立功業,但他高潔的操行和傲岸的性格不容許自己向權貴折腰,因之不能容於世,只能在寄情山水和尋仙訪道的道教理想中尋求精神寄託和精神支持。李白的遊仙詩中,寫的做多的還是對神仙無拘無束生活的嚮往。通過仙境和神仙生活的描繪和想像,來表達他對自由理想境界的追求。

這一點在李白著名的遊仙詩《夢游天姥吟留別》中表達得最為明確:「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這里的神仙境界不只是李白個性化的神奇想像,個體人生經歷的折射,也是李白仙道信仰在文學中的形象展現,體現出道教文化對李白的影響。

道教把現實人生看做受各種慾望、外物所控制的痛苦人生,始終把擺脫外在的束縛與依賴,擺脫內心慾望的控制,通過性命雙修,返歸自然,得道成仙,獲得永恆自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生命作為自己的理想人生追求,這種生命追求化之於文學,化之於形象,便形成了美麗神奇,逍遙自在的神仙境界。

因此,這里的神仙境界折射出的是整個道教文化對生命的思考,對個體生命的超越,對生命自由、快樂、永恆的追求。

如 遊仙詩《古風》(十九),前半段寫升入仙境、不糾纏世事的超脫:「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後半段寫地上的生靈塗炭:「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流血塗野草,豺狼盡貫纓。」仙界與人間的強烈對比,批判現實的精神溢於言外。

又如《古風》(三)前半段寫秦始皇何等威風,後半段突然話鋒一轉,與蓬萊仙山的神仙相比,「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人間的富貴功業也不過如此。「詩聖」杜甫也曾經以「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刻畫了李白以「仙」抗「帝」的傲岸風骨(杜甫《酒中八仙歌》)。

李白主要在神仙幻想里寄託了解脫現實羈絆、實現意志自由以及憤世嫉俗的道教理想,這一隱藏在他內心的巨大情感就會凝結為一種力量,共同發酵而成為一種創作的激情與靈感,所以他的詩歌創作中存在大量的遊仙詩。

道教萬物一體、與自然為伍的價值去向,獨立超邁的人格追求,超凡脫俗、逍遙自在的人生理想,美好的神仙信仰成就了「詩仙」李白,也成就了飄逸灑脫的李白詩歌。

     總之,道家思想在李白詩歌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在老莊精神和道教文化的影響下,李白在他色彩斑斕的藝術世界裡開墾出精神自由漫遊的領地,將想像與誇張植入詩篇,最大程度地實現著心靈解放,營構出一個撲朔迷離,虛實交錯,絢彩奇異,氣勢磅礴的藝術版圖。

縱橫李白這一生,雖滿懷豪情壯志,迫切想要建功立業,卻總是鬱郁不得志。

即使曾經有機會如此近距離接觸最高統治階級,也未能使得他成功實現自我理想抱負。

孤獨中的李白只能把這種矛盾與困惑以積極的浪漫主義詩歌曲折地反映出來,並間接折射出了盛唐時代的精神面貌和矛盾。

從道教影響的角度說,李白是以自己的出色才情發揮了神仙道教信仰的審美因素,從而使他的作品成為一代神仙美學的獨特表現。

在不斷歸隱與出仕的人生曲折的旅途中,他似乎只能借早年就傾心的道教思想解救凡世間的痛苦,可以說是他選擇了道教,也是道教選擇了他。

 

 

⑦ 李白能寫出大唐盛世榮耀繁華的文采都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響

一般來說,好的詩歌寫作離不開天賦(知識儲備)、詩意(感知)、詩性思維(想像)和經驗( Insight )。來源永遠在勤奮和天賦之間。凡是偉大的詩人,都充滿了詩書氣,個個才華洋溢。當然,他們有深厚的學識和或高或低的天賦。

閱讀全文

與在唐代有哪些文化因素影響了李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0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0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