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晉城市的革命文化有哪些

晉城市的革命文化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1-20 06:34:48

⑴ 山西省紅色革命根據地有哪些

山西省

1、長治市紅色旅遊系列景區:武鄉縣八路軍太行紀念館,王家峪八路軍總部舊址,「百團大戰」磚壁指揮部舊址,黎城縣黃崖洞革命紀念地。

2、晉中市左權縣麻田八路軍前方總部舊址。

3、大同市紅色旅遊系列景區:大同煤礦遇害礦工「萬人坑」展覽館,靈丘縣平型關戰役遺址。

4、忻州市紅色旅遊系列景區:五台縣晉察冀軍區司令部舊址紀念館,徐向前故居和紀念館。

5、呂梁市紅色旅遊系列景區:文水縣劉胡蘭紀念館,興縣「四八」烈士紀念館、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石樓縣紅軍東征紀念館。

6、太原市紅色旅遊系列景區:山西省國民師范舊址革命活動紀念館,太原解放紀念館,太原台駘山抗戰紀念館。

7、代縣陽明堡機場戰斗遺址。

8、忻州市黑石頭溝雁門關伏擊戰遺址。

9、臨汾市臨汾戰役紀念館。

(1)晉城市的革命文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山西成為紅色革命根據地的緣由

山西屏衛西北,與陝甘隔河相望,是距離延安紅色政權最近的區域。這一地緣特點決定了山西抗日根據地文化的獨特樣態。一方面,它始終保持著與黨的抗戰文藝政策的高度一致性及執行的迅捷性;另一方面,又呈現出有別於陝甘非日軍佔領區域的鮮明特點。

黨中央關於抗戰文藝的方針政策,黨對各抗日根據地文化工作的指示與部署,包括文化幹部委派通常都先期抵晉並由此深入、擴散,輻射至冀魯豫內蒙古等地。

山西抗日根據地文化建設成就經驗也因之得以及時總結並推廣,其間出現的種種問題也得以及時反饋給陝甘,為黨中央文藝工作決策提供了現實樣本,特別是抗戰文藝的通俗化、民族化實踐。

早在1938年初,山西抗日根據地即從抗戰形勢需要出發,率先成立了通俗文藝研究會、大眾文藝社等文藝組織,創辦地方化方言土語化的《中國人》報,著力鄉村文化、鄉村劇團建設及文藝大眾化實踐,致力於「建設真正的大眾的新文化」。

毛澤東同志與《晉綏日報》編輯部工作人員的談話及《晉綏日報》改變新聞作風、深入生活深入群眾的辦報方向,仍是我們今天新聞工作遵循的基本原則。

而由延安輾轉太行和太岳根據地的木刻工作團、戲劇工作隊創作風格的突出變化,其民族化、鄉土化創作成果,以迥異於延安魯藝的新風貌引起廣泛關注並引發論爭,最終成為促成延安文藝座談會召開的動因之一,山西抗日根據地始終大力實踐的大眾化、民族化方向也成為《講話》認同並倡導的創作方向。

⑵ 革命文化傳統有哪些

1 黨的生日2 南昌起義3 井岡山精神4 遵義會議敢於承認錯誤端正黨的路線的精神5 飛奪瀘定橋敢於犧牲敢於勝利壓倒一切困難排除一切險阻的精神6 長征精神7 延安精神艱苦樸素自力更生,8 西安事變拋棄前嫌共敵外辱民族大義為重的精神,9 西柏坡精神,10 趕考兩個務必精神,11 建國初期槍斃劉青山張子善嚴厲打擊貪腐的決心和精神,12 雷鋒精神,13大 慶鐵人王進喜精神14 農業學大寨精神,15 張思德 焦裕祿 .孔繁森幹部為人民服務精神

⑶ 革命文化是指什麼

革命文化一般指社會革命中的文化現象。
在我國,革命文化往往特指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文化,包括革命理論和革命文藝等等。
新民主主義文化綱領的核心內容是:發展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
相對於革命文化,我國今天的文化是建設文化、創新文化;仍然需要發揚革命文化的優良傳統。

⑷ 晉城文化特色有什麼

1 晉城市山川秀麗,古跡甚多, 以古建築為主體的人文旅遊資源和以太行風光為代表的自然旅遊資源縣有很高的游覽價值。目前,全布古建築有2500多處,已列入國家、省、 縣三級保護的文物115處。相當數量的古建築具有保存較完整、群體結構好,附屬文物多,地理環境美等特點。如晉城的青蓮寺、玉皇廟、 崇行寺,高平的開化寺、仙翁廟、遊仙寺,陵川的真澤宮、昭慶院、崇安寺,陽城的海會寺、壽聖寺等。境內山地較多、泉洞奇特。較為著名的有沁水的歷山、隉城的莽山、高平的羊頭山、陵川的佛子山等。 其它諸如沁水的白雲洞、南澤仙洞,陽城的靈泉洞、延河泉、蟒河泉,陵川的黃崖洞、晉城的白石先生洞等景色各異、形象生動、美不勝收
2 長平之戰 皇城相府 王莽嶺
3 還有不錯的吃的 高平十大碗 好多了,
4 給個好評 呵呵

⑸ 晉城的文化藝術

晉城古稱建興、建州、澤州及澤州府等,是華夏文明最早的發源地之一。優美的自然風光,久遠的歷史文化遺存,造就了晉城獨特的太行山水風情。境內自然風光旖旎,文物古跡遍地;同時優越的氣候條件使得眾多野生動植物資源在此生長,賦予晉城「生物資源寶庫」之稱。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晉城現存宋、金以前基本保存完好的木結構古建築,如皇城相府、古村郭峪、柳氏民居等。此外,蟒河景區、王莽嶺景區為這座古城增添了一分活力。悠久的文明賦予了晉城豐厚的人文遺產。晉城市現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6處、省級保護單位35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12處,文物總量6767處。既有古人類遺址、古寺廟、古碑刻、古名人墓葬,又有古戰場、古民居、古書院和革命紀念地等。更讓人引以為榮的是晉城現存宋、金以前基本保存完好的木結構古建築,其約佔山西省同時期木結構古建築的2/3,佔中國同時期的1/3,幾乎超過南方同時期古建文物遺存的總和。
澤州鼓書
是由晉城沙石堡馬振盛(1925—1971)、葦匠徐廷榮(1907—1990)在外學習的鐵板鼓書、鋼板鼓書和晉城四弦書結合形成的。它與《四弦書》的坐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表演形式上更加多樣活潑。如走唱、伴舞等。澤州鼓書流傳於晉城市所轄周邊縣(區),經過了上百年的傳承發展,形成了各自獨特的演唱風格,深受晉城市人民群眾的喜愛。2009年,澤州鼓書被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澤州四弦書
是以四弦(四胡)為主要伴奏樂器而得名,形成年代無文獻資料可考。已知最早擅演四弦書的藝人,是清光緒年間犁川盲藝人程天和(約1872-1932)。據此推知,澤州四弦書至遲在清代光緒年間之前即已形成,距今已有150年以上的歷史。
晉城剪紙和磚雕木雕
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其載體可以是紙張、金銀箔、樹皮、樹葉、布、皮、革等片狀材料。晉城剪紙以磁性剪紙為代表 ,晉城磚雕工藝精美、多姿多彩,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和藝術價值。在晉城古廟宇、古村落當中,人們常可以看到許多造型優美的磚雕,磚雕是由石雕、木雕等手工藝發展而來的,由於它比石雕容易雕刻,又比木雕耐腐蝕,所以被廣泛的運用於中國傳統的建築上。
晉城民間藝術和傳統製作工藝
民間藝術有布老虎、剪紙、刺綉、磚雕、麵塑等。還有古老的傳統製作工藝,如:陽城生鐵冶鑄技藝、陽城焙面娃娃、大陽手工制針業、高平黑陶工藝等等。

晉城打鐵花
打鐵花,是晉城市一項傳統的民間表演藝術,打鐵花需要架起化鐵水的熔爐,倒進煤炭,用鼓風機吹,待通紅的爐火燒起來。2011年4月18日,晉城打鐵花習俗入選山西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名單」。
圍棋
晉城是圍棋之鄉,晉城市陵川棋子山是世界圍棋重要發祥地,相傳上古時期,堯帝為教育自己的兒子丹朱,在棋子山發明了圍棋,教丹朱從中學習治國治軍之道。圍棋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它體現了中華民族對智慧的追求。2008年舉辦了第一屆晉城國際圍棋文化節,2009年舉辦了第二屆晉城國際圍棋文化節,2011年舉辦了第三屆晉城國際圍棋文化節。

⑹ 優秀共產黨員,黨的動人故事,紅色遺址,

卸甲太行不下鞍----崔曉滿
在太行山深處的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犁川鎮崔河村中心小學的操場上,矗立著一方巨大的石碑,碑文記錄著一位有著40多年黨齡的軍隊退休幹部組織帶領群眾捐資助學、建校興業的事跡。這位深受崔河村父老鄉親們敬重和愛戴,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貼心人、領路人、大恩人的軍隊退休幹部,就是被省委、省軍區授予「一心為民模範共產黨員」榮譽稱號的原四平軍分區政委崔曉滿。他以自己的傾力實踐,把一位老黨員的無私情懷深深鐫刻在巍巍太行山上。
「老政委呀,你要不想個辦法,咱村兒的學校可就要撤並了,娃娃們就得走十幾里山路到別村兒去上學。」2001年3月,崔曉滿回到闊別多年的老家探望母親時,卻聽到這樣一個壞消息。
更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村小學校竟然還使用著上世紀50年代的老房子,由於年久失修,已成危房。學校不得不搬到村委會的舊倉庫,兩個年級的學生擠在一個透風漏雨的屋裡上課。崔曉滿心裡有說不出的酸楚。
為了崔河村的明天,他要為孩子們建所新學校。可建小學至少得28萬元,錢從哪來?通過走訪調查、徵求意見,崔曉滿終於形成了一個捐資建校的思路,並起草了倡議書送到村民手中。
「咱先捐3萬吧!」崔曉滿和老伴兒商量,老伴爽快地答應了。為把學校盡快建起來,他動員親友湊了6萬元作啟動資金,又從弟弟那裡要來60噸水泥、3萬塊磚,還有部分鋼材。鄉親們被他的真情打動,都踴躍捐款,僅兩天時間就集資16850元。崔曉滿又把一份「為了崔河村的明天」的倡議書寄給本村在外務工的鄉親,先後聯繫到80多人。他們都非常支持崔曉滿,紛紛慷慨解囊,很快湊齊10萬元。隨後,晉城市、澤州縣各撥款5萬元,使建校資金全部落實。經過3個多月的緊張施工,一座佔地面積1400平方米的教學樓拔地而起。當地政府領導把書有「情系家鄉寫真情,心獻教育鑄偉業」的錦旗鄭重地送給崔曉滿。
崔河村通往山外的一條老路,崎嶇不平。崔曉滿回村的第一年,幾次因雨大、路滑被阻隔在山外,最長的一次在晉城困了5天。腳下的路連著村民的心,大家盼修路盼紅了眼。2003年春節剛過,由縣政府出資補貼的「村村通」公路建設拉開了序幕,崔曉滿帶領鄉親們熱火朝天地忙碌在工地上。資金不夠咋辦?崔曉滿動員村民從18公里外往回背爐渣,篩選後代替碎石和沙子;他又通過親戚借來鏟車、推土機、壓道機,施工期間,司機們一直吃住在他家;他還組織鄉親們開山鑿石,一錘錘地砸、一鍬鍬地挖……經過88天的奮戰,崔曉滿和鄉親們挖土石方5700立方米,回填土石方4800立方米,僅用12.5萬元就完成了造價38萬元1400米長的水泥路。這條路還被評為「村村通」公路優質工程。
有了通往山外的「致富路」,不換腦筋也富不了。崔曉滿和村委會主任崔中華多次到外地考察,聯系來一個種兔養殖項目。為改變鄉親們保守的生產觀念,崔曉滿從自己的積蓄中拿出5萬多元,引進10組120隻優質兔,在村裡辦起第一個種兔場,為大家致富「探路」。當年取得效益後,崔曉滿為每家送去一組種兔,還挨家挨戶送技術。現在,這里成為「太行兔業養殖示範園」。崔曉滿和村幹部還帶領鄉親們種桑養蠶,使村裡實現了「戶均一畝桑,戶養三床蠶,人均增收一千元」的目標。
2004年的一天,崔曉滿到村民崔立祥家串門。一進門,糧食堆得跟屋一般高,地上都鋪著糧袋,崔曉滿不得不側著身子踩著糧食擠進去。一打聽,原來是宅基地一直批不下來。像崔立祥這樣住房困難的,村子裡有20來戶。為了改善鄉親們的住房條件,他請人用攝像機把所有困難戶的住房情況拍下來,帶到縣里向有關部門反映。看到村民們一家七八口人擠在窄窄的破房子里,有關領導當場拍板,一次性批給崔河村21戶宅基地。開工那天,崔曉滿從弟弟那兒借來推土機,第一個開進了施工現場。從此,他不顧烈日炎炎,頭戴一頂舊草帽,從早到晚忙個不停……有人不解地問:「您一個師職領導,退休了也不歇著,像個農民,整天呆在泥里水裡,到底圖個啥?」「我什麼也不圖,我看重的是共產黨員的身份、是老百姓對我的信任!」崔曉滿的回答坦盪而響亮。一年過去了,崔曉滿的臉曬黑了,人累瘦了,「崔河村新村規劃圖」終於變成了現實,18戶村民歡天喜地,搬進了新居。
幾年來,崔曉滿總是以一個老黨員的先進形象出現在群眾面前,為老百姓實實在在謀利益、做好事。鄉親們都說:「沒有老政委引路,崔河村就不會有今天的好日子!」
崔曉滿成為全軍學習的榜樣,被解放軍總政治部評為「全軍優秀共產黨員」;四平市委、四平軍分區和山西省晉城市委、晉城軍分區分別作出了開展向崔曉滿學習活動的決定;吉林省委、省軍區授予崔曉滿「一心為民模範共產黨員」 榮譽稱號。
二、蠶桑書記----孫文龍
孫文龍,山西陽城縣孤堆底村人,生於1937年,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7年響應黨的號召從優越的省委機關主動申請回鄉支援農村建設,先後任鄉長、公社書記、副縣長、縣長,連任陽城、武鄉、屯留三縣縣委書記,生命不息,奮斗不止,因積勞成疾,逝於任上,年僅51歲。
他的一生,作風過硬、務實求真、敢想敢幹、致富百姓,走一處、變一處,干一處、紅一處。他思想超前,開種植蘋果之先河,給寺頭人民栽上了搖錢樹;樹旗標帆,栽桑養蠶、使陽城成為「山西之首、華北之冠」;開渠截流、築壩建庫,創出了水資源綜合利用全國第一縣,白桑「一滴水」精神聞名中外;敢為人先、大膽創新,高寒山區試種棉花成功,受到周總理的贊揚。到武鄉任職期間,實事求是平反冤假錯案2220件,贏得民心,山西省委推廣了武鄉的經驗;移花接木,使武鄉變為全國新蠶區的一面旗幟,受到國務院的表彰;改土治水,全縣開展了136項農田水利建設的富民工程卓有成效。屯留縣任職,不畏病魔,鞠躬盡瘁,對農業進行科學規劃綜合治理、奠定了致富之基,使蠶桑生產成為該縣支柱產業之一,五里庄絲織掛毯也走向了世界。他親民為民愛民,廉政勤政善政,深得三縣人民的愛戴,因而被人民群眾親切地稱為「蠶桑書記」、「糞簍書記」、「焦裕祿式的好書記」。
一個共產黨員、縣委書記逝世二十多年來,人們不但沒有忘記,反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加敬仰他、緬懷他、傳頌他……中共陽城縣委、縣人民政府先後三次作出向孫文龍同志學習的決定,山西省蠶學會和陽城、武鄉、屯留三縣縣委、縣政府為他修建了紀念亭。山西電影電視製片廠拍攝十集電視連續劇《滄桑情》在中央電視台播放,排演大型紀實豫劇《公僕孫文龍》在全國各地巡迴演出。民間成立了孫文龍精神研究會,故鄉人民自發捐資修建孫文龍紀念館,同時,在互聯網上開通了孫文龍紀念館網站,新華出版社、紅旗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中國作家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先後出版了《魂系百姓》、《永恆的懷念》、全國中小學生民族精神鄉土教育叢書《讀書、讀人、讀精神》、長篇紀實小說《孫文龍》等9本著作。新華網、山西日報、太行日報先後刊發了《穿越時空的精神長廊》、《樹碑記》、《不能不寫的報道》、《刻在人民心中的豐碑》等。地方各種志書對他的各種事跡均有記載。紀念館先後被毛澤東思想學術研究會、中國誠信網、中共山西省委、共青團山西省委、山西大學、晉城市委、晉城市人民政府、陽城縣委、縣政府等命名為:「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基地」、「黨員幹部廉政教育基地」、「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紅色旅遊教育基地」,被晉城市、陽城縣兩級人民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人民呼喚孫文龍精神,時代需要孫文龍式幹部。孫文龍精神已經成為當地新農村建設、弘揚民族精神、培育民族文化、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動力。孫文龍精神源自陽城,高揚太行,面向全國,走向世界。

⑺ 革命文化有哪些

革命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偉大斗爭中構建的文化,它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革命」為精神內核和價值取向,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借鑒世界優秀文明成果,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
它是革命實踐的偉大創造,是中國革命事業的精神遺產和文化傳承,是中國共產黨人和廣大人民群眾優良傳統和品格風范的集中體現,是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它起源於五四新文化運動和中國共產黨成立,形成於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豐富發展於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以及改革開放時期。

⑻ 山西哪有些革命舊址、遺址、歷史古跡

山西的古跡

世界文化遺產
平遙古城、雲岡石窟、五台山,涌現出一批風景區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紀錄。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大同(第一批)、平遙(第二批)、祁縣 、新絳、代縣(第三批)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山西省靈石縣靜升鎮(第一批)、山西省臨縣磧口鎮(第二批)、山西省襄汾縣汾城鎮 (第三批)、山西省平定縣娘子關鎮 (第三批)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臨汾市(13處)
丁村遺址 舊石器時代 山西省臨汾縣丁村,位於襄汾縣城南五公里的地方
丁村民宅 明至清 山西省襄汾縣山西襄汾縣城南4公里丁村
陶寺遺址 新石器時代 山西省襄汾縣陶寺村
牛王廟戲台 元 山西省臨汾市臨汾縣魏村
霍州州署大堂 元 山西省霍州市霍州市東大街北一側
千佛庵 明 山西省隰縣城西一里許的鳳凰山巔
山東岳廟元至清山西省蒲縣城東二公里的柏山之巔
柿子灘遺址舊石器時代山西省吉縣東城鄉西村
曲村--天馬遺址 周 山西省曲沃縣曲村、翼城縣
大悲院宋、金山西省曲沃縣曲村北
侯馬晉國遺址 東周 山西省侯馬市遺址在侯馬市汾、澮兩河交匯處
廣勝寺 元、明 山西省洪洞縣東北17公里霍山南麓
洪洞玉皇廟元山西省洪洞縣
晉城市 (14處)
姬氏民居 元 山西省高平市城東北18公里的陳慪鎮中庄村
崇明寺北宋至明山西省高平市東南15公里的聖佛山東麓
開化寺北宋至清山西省高平市城東北17公里的舍利山腰
遊仙寺北宋至清山西省高平市城南10公里的遊仙山麓
定林寺元至清山西省高平市城東南5公里的七佛山南麓
南、北吉祥寺 宋~清 山西省陵川縣城西15公里的禮義鎮
龍岩寺金、明山西省陵川縣晉城市陵川縣梁泉村
小會嶺二仙廟北宋至清山西省陵川縣晉城市陵川縣小會村
崔府君廟金至清山西省陵川縣晉城市陵川縣禮義鎮
西溪二仙廟金至清山西省陵川縣晉城市陵川縣西溪村
青蓮寺 唐至清 山西省晉城市東南17公里的澤州縣硤石山腰
玉皇廟 宋至清 山西省晉城市東13公里府城村後的黃土崗上
晉城二仙廟 宋 山西省晉城市東12公里的澤州縣金村鄉東南村
澤州岱廟宋至明山西省澤州縣晉城市冶底村
長治市 (18處)
正覺寺金至明山西省長治縣看寺村
觀音堂明山西省長治市
潞安府城隍廟元至清山西省長治市
八路軍總司令部舊址 1938年 山西省武鄉縣
洪濟院金至清山西省武鄉縣沁縣城北30公里的南涅水村北隅
武鄉縣大雲寺宋至清山西省武鄉縣
會仙觀金至清山西省武鄉縣東25公里的監漳村西
沁縣大雲院宋至清山西省沁縣郭鎮
原起寺宋山西省長治市潞城市辛安村
法興寺 唐 山西省長子縣 城東南15公里的慈林山
崇慶寺 宋 山西省長子縣紫雲山
三嵕廟金至清山西省壺關縣鄉南陽護村
天台庵 唐 山西省平順縣東北25公里王曲村
大雲院 五代至清 山西省平順縣西北23公里的實會鄉實會村北龍耳山中
龍門寺 五代~清 山西省平順縣西北65公里的石城鄉源頭村北二里許的龍門山腰
淳化寺金山西省平順縣
明惠大師塔五代山西省平順縣長治市平順縣虹霓村
九天聖母廟北宋至清山西省平順縣城西10公里處的北社鄉東河村西的土丘上
呂梁市(6處)
馬茂庄墓群東漢山西省離石市
安國寺明山西省離石市
太符觀金至清山西省汾陽市
興東垣東岳廟金至清山西省石樓縣
香嚴寺金至明山西省柳林縣
則天廟 金 山西省文水縣
晉中市(11處)
榆次城隍廟 元~清 山西省榆次市
喬家大院清山西省祁縣
平遙城牆 明 山西省平遙縣
鎮國寺 五代至清 山西省平遙縣
雙林寺 明 山西省平遙縣
慈相寺北宋至清山西省平遙縣
平遙文廟金至清山西省平遙縣
祆神樓 清 山西省介休市
介休後土廟明、清山西省介休市
旌介遺址 商 山西省靈石縣
資壽寺明山西省靈石縣
陽泉市 (2處)
關王廟 宋 山西省陽泉市
大王廟金至明山西省盂縣
朔州市(3處)
廣武漢墓群 漢 山西省山陰縣
佛宮寺釋迦塔(應縣木塔) 遼 山西省應縣
崇福寺 金 山西省朔縣
運城市(22處)
馬村磚雕墓宋、金山西省稷山縣
青龍寺元山西省稷山縣
絳州大堂 元 山西省新絳縣
福勝寺元、明山西省新絳縣
稷益廟明山西省新絳縣
太陰寺金山西省絳縣
萬榮東岳廟 元至清 山西省萬榮縣
萬榮後土廟 清 山西省萬榮縣
萬榮稷王廟金山西省萬榮縣
臨晉縣衙元至近代山西省臨猗縣
禹王城遺址 東周至漢 山西省夏縣
司馬光墓 北宋 山西省夏縣
西陰村遺址 新石器時代 山西省夏縣
東下馮遺址新石器時代至商山西省夏縣
解州關帝廟 清 山西省運城市
泛舟禪師塔唐山西省運城市
蒲津渡與蒲州故城遺址唐至明山西省永濟縣
永樂宮 元 山西省芮城縣
西侯度遺址 舊石器時代 山西省芮城縣
清涼寺元山西省芮城縣
廣仁王廟唐山西省芮城縣
芮城城隍廟北宋至清山西省芮城縣
忻州市(11處)
洪福寺金山西省定襄縣
阿育王塔元山西省代縣
邊靖樓明山西省代縣
雁門關明山西省代縣
平型關戰役遺址 1937年 山西省繁峙縣
岩山寺 金 山西省繁峙縣
南禪寺大殿 唐 山西省五台縣
佛光寺 唐至清 山西省五台縣
白求恩模範病室舊址 1938年 山西省五台縣
顯通寺 明至清 山西省五台縣
廣濟寺大雄寶殿元山西省五台縣
大同市(12處)
雲岡石窟 北魏 山西省大同市
善化寺 遼、金 山西省大同市
華嚴寺 遼、金、清 山西省大同市
平城遺址 北魏 山西省大同市
方山永固陵北魏山西省大同市
大同九龍壁明山西省大同市
懸空寺 明 山西省渾源縣
荊庄大雲寺大雄寶殿金山西省渾源縣
渾源永安寺元山西省渾源縣
曲回寺石像冢唐山西省靈丘縣
覺山寺塔遼山西省靈丘縣
許家窯一侯家窯遺址 舊石器時代 山西省陽高縣、河北省陽原縣
太原市 (5處)
晉祠 宋 山西省太原市
龍山石窟 元 山西省太原市
晉陽古城遺址春秋至五代山西省太原市
竇大夫祠元至清山西省太原市
天龍山石窟東魏至唐山西省太原市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歷山、交城龐泉溝、寧武蘆芽山、陽城莽河、五鹿山
國家地質公園
黃河壺口瀑布、寧武萬年冰洞、五台山、壺關太行山大峽谷、大同火山群
第一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名單
山西省圖書館、山西博物院

⑼ 革命文化是什麼

革命文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由中國共產黨人、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共同創造並極具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是一種重要資源,包括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

發掘和利用紅色文化獨特的價值功能,不僅有利於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實踐性,還對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和世界影響的紅色文化產業新品牌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9)晉城市的革命文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倡導的是崇高思想境界和革命道德情操,傳播其理念、彰顯其精神有利於紅色革命精神深入人心。一是紅色文化是開展青少年德育的有效載體。

紅色文化資源內容豐富,每一處革命遺跡、每一件珍貴文物、每一堂傳統課都是鮮活的教材,都折射著革命先輩崇高理想、堅定信念、愛國情操的光芒。

用鮮活的歷史告訴青少年,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建立在他們對祖國深厚的愛之上。一個人對祖國愛得越深,歷史的責任感就越強烈,人生目標就越明確,人生信念就越堅定。古往今來,彪炳史冊的無一不是忠誠的愛國者。

閱讀全文

與晉城市的革命文化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41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22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9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