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錫林郭勒歷史文化有什麼新的理解

錫林郭勒歷史文化有什麼新的理解

發布時間:2023-01-20 09:31:50

『壹』 誰能提供一下錫林郭勒草原的自然人文景觀的資料

錫林郭勒系蒙古語,意為丘陵地帶的河。錫林郭勒盟位於祖國首都北京的正北方、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北與蒙古國接壤,國境線長 1098 公里;東鄰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通遼市、興安盟,西接烏蘭察布盟,南與河北省承德、張家口毗鄰,總面積 20.3 萬平方公里,是距北京最近的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全盟轄 9 旗 2 市 1 縣和 3 個自治區級綠色產業開發區,盟內有蒙、漢、回、達斡爾、鄂倫春等 24 個民族,總人口 92 萬,其中,蒙古族人口佔29.6%。有二連浩特和珠恩嘎達布其兩個陸路口岸,其中二連浩特市為自治區計劃單列地級市,屬國務院批準的沿邊開放城市,是我國連接蒙古國、俄羅斯和中亞、東歐各國的重要大陸橋。

錫林郭勒草原屬內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地形比較平坦開闊,可利用優質天然草場面積18萬平方公里。其地勢由東南向西北方向傾斜,東南部多低山丘陵,盆地錯落,西北部地形平坦,一些低山丘陵和熔岩台地零星分布其間。東北部為烏珠穆沁盆地,河網密布,水源豐富。西南部為渾善達克沙地,由一系列壟崗沙帶組成,多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海拔在800 — 1200米之間,寒冷、多風、乾旱,無霜期90 — 120天。年降水量從西北向東南為150 — 400毫米,屬中溫帶半乾旱、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錫林郭勒盟四季分明,春季氣溫回升迅速,風多風大雨量少;夏季涼爽多雨,雨量變率較大;秋季天氣涼爽,天氣晴朗,風力不大,氣候穩定;冬季漫長嚴寒,總降雪量一般在 10 — 20 毫米。錫林郭勒盟境內河流縱橫,湖泊密布。河流大多數為內陸河,主要有烏拉蓋河、巴拉根河、錫林郭勒河、高格斯太河;外流河有灤河水系。全盟有大小湖泊1363個,天鑲地嵌在遼闊的草原上,總蓄水量35億立方米,其中淡水湖672個,蓄水量20億立方米。較大的湖泊有4個:烏拉蓋湖、查干淖爾、白音庫倫諾爾湖、浩勒圖音諾爾湖。

美麗遼闊的錫林郭勒大草原旅遊資源非常豐富,尤其以草原旅遊資源豐富、草原類型完整而著稱於世,即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半荒漠草原、沙地草原均具備,地上植物達1200多種。境內有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國際生物圈網路的國家級草原自然保護區——錫林郭勒草原自然保護區。每當盛夏來臨,風光迷人的烏珠穆沁草甸草原是一片綠色的海洋,高貴的芍葯花與美的山丹花爭奇斗妍,片片白雲在無盡的藍天中飄游,牧人策馬,牛羊游動,加上蒙古包縷縷的炊煙與緩緩行駛的勒勒車,定會使溶入大自然的遊人頓感心曠神怡,美不勝收。繁花似錦的灰騰錫勒典型草原重現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美景,錫林河九曲十八灣象是飄落在草原上的潔白哈達,足可使您留連忘返。當您步入這塊神奇的土地,便可領略到北方游牧民族的歷史文化。歷史上的錫林郭勒大草原由五個部落組成,由東向西為烏珠穆沁、浩濟特、阿巴哈納爾、阿巴嘎和蘇尼特五大部落組成。 1958年錫林郭勒盟和察哈爾盟合並成錫林郭勒盟,察哈爾部落也融入到錫林郭勒草原上。其中察哈爾部落是從成吉思汗開始的黃金家族蒙古大汗的住帳部落,阿巴嘎部落是成吉思汗的弟弟別里古台的後裔和臣民。他們至今仍然完整的保留著草原游牧文化與風俗習慣,從服飾、飲食、民居到歌舞、婚嫁、禮儀、節慶等,在整個蒙古民族的歷史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代表性。如正藍旗的奶食加工最為優秀,成為歷代皇帝的貢品;正藍旗的蒙古語被確定為現代蒙古語標准音,即蒙古語的普通語,僅從這一點也說明了錫林郭勒大草原在蒙古歷史文化中的中心地位。這里有橫貫草原中部的秦燕金古長城與世界著名的元上都遺址,還有典雅莊重的洪格爾岩畫和明成祖五次北征留下的玄石坡、立馬峰;內蒙古四大廟宇之一的貝子廟與祭祀聖地白音查干敖包把宗教與蒙古族文化溶為一體,世界聞名的「恐龍之鄉」通古爾盆地喚起您濤聲依舊。這里既有一望無際、空曠幽深的壯闊美,也有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動態美;又有藍天白雲、綠草如茵、牧人策馬的人與自然的和諧美。

錫林郭勒盟擁有美麗的草原自然風光、古樸的蒙古族風情以及獨特的生產生活方式,眾多的文物古跡、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宜人的避暑氣候,旅遊開發潛力巨大。近年來,錫林郭勒盟盟委、行署高度重視草原旅遊業的發展,並把它定為三大特色產業之一來抓。依託這些豐富的草原旅遊資源,錫盟先後培育開發了騎馬、乘駝、射箭、坐勒勒車、牧羊,祭敖包、蒙古族歌舞、服飾表演、體驗牧戶生產生活等旅遊項目,推出了「環錫林浩特天然草原游」、「錫林郭勒國家級草原自然保護區草原生態游」、「烏珠穆沁草原游牧部落特色游」、「阿爾山聖泉康復保健游」、「草原牧羊游」、「錫林郭勒草原民俗風情游」、「草原婚禮游」、「沙源治理游」、「元上都遺址探密游」、「恐龍墓地游」、「中蒙邊境游」、「草原那達慕」、「祭敖包」、「森林、沙漠、雪地探險游」,自行車拉力賽、摩托車、汽車越野賽、狩獵、滑冰、滑雪等等特種專項旅遊。旅遊活動項目獨具特色、豐富多彩。

錫林郭勒盟有完善的旅遊經營管理機構和各具特色的旅遊景區景點,旅遊接待環境日益改善。全盟各地區都設有旅遊管理機構,有 6 家旅行社( 3 家國際旅行社、 3 家國內旅行社);草原旅遊景點 40 余處,其中 AA 級以上景點 5 處;人文歷史景觀有貝子廟、元上都遺址、山西會館、匯宗寺、恐龍博物館等,其中元上都遺址正在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全盟現有賓館飯店 40 多家,其中星級飯店 10 家。榮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衛生城市稱號的錫林浩特市是全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全盟草原旅遊的主要集散地,擁有賓館 20 多家 2000 多張床位。您若有幸到此一游,優美的環境、碧綠的草原與整座城市融為一體,正所謂草原中的城市,城市中的草原,「全羊宴」、「手把肉」、「蒙古烤肉」、「涮羊肉」等風味餐,體現了蒙古族飲食文化的深厚底蘊,再聽上悠揚的馬頭琴,非激起您不醉不罷休豪情,其情融融,其樂淘淘。

錫林郭勒交通通信便捷,旅遊購物市場活躍。目前錫盟以盟、旗所在地為中心,以國、省公路為主幹,形成了四通八達的鐵路、公路交通網路,通往各景點的路也基本上實現了黑色路面。錫林浩特鐵路已與集通鐵路線接軌正式通車,每日往返呼和浩特的旅遊列車朝發夕至。錫林浩特飛機場能夠起降波音 737 客機,可直飛北京、大連和呼和浩特,旅遊旺季每日都有航班。 207 國道張家口至錫林浩特段加寬改造與京張高速公路的竣工,大大縮短了京津冀及以南地區的遊客到錫林郭勒大草原旅程的時間,從北京出發陸路方面 4 個小時左右可進入錫林郭勒草原, 7 個小時左右可到達錫林浩特市,北京至錫林浩特航班僅用 40 分鍾即可到達,交通十分便利。盟內通信便捷暢通,並已建成盟、旗(縣)、蘇木(鄉)、嘎查(村)四級農村牧區信息服務網路,其中 60%的蘇木(鄉)政府已接通互聯網。電力供應充足,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綜合服務功能不斷提高。旅遊購物市場十分活躍,全盟利用當地產的肉類、乳品、骨、角、毛、瑪瑙、植物及金、銀金屬等開發設計生產出各類風味食品、工藝品、紀念品 400 多種,可滿足不同地域遊客旅遊購物需求。

錫林郭勒大草原之所以深受世人矚目,就在於它是一個天然的綠色寶庫,擁有無以倫比的草原旅遊生態資源。「十五」期間,錫林郭勒盟將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大力發展草原特色旅遊業,不斷加強生態環境和基礎設施建設,並從政策和資金上給予支持,加大對草原旅遊業的投入。在此基礎上,錫盟今後要以大力發展國內旅遊為基礎,以開發國際旅遊為重點,突出錫林郭勒大草原的獨特自然景觀和濃郁的蒙古族風情,建設符合國際旅遊標準的草原旅遊景區(點)和獨具民族特色的旅遊服務設施,力爭在 2010 年以前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旅遊接待服務體系,成為我國北方新的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草原旅遊地區。

錫林郭勒草原有最藍的天,最白的雲,最清的風,最綠的草,有最獨特的風情……

『貳』 錫林郭勒大草原,為什麼與眾不同

錫林郭勒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的中部,是距京津唐地區最近的草原牧區。錫林郭勒盟以其遼闊的草原,富集的資源和獨特的風光馳名中外.在這片20.3萬平方公里的綠色國土上,有中國唯一被納入國際生物圈的草原自然保護區有中國通往蒙古國的唯一鐵路口岸,擁有一碧萬頃的天然牧場和內蒙古自治區四分之一的牛羊。這里還是一座名符其實的綠色寶庫,是世界上任何地方都難以取代的草原旅遊勝地。

如果我們能夠置身於足夠的高度向下俯視

位於祖國北疆的錫林郭勒版圖

像一個狹長的走廊貫穿四季

在它的腹腔深處回盪著歷史的煥變

人文的烙印和日月的輪回

風從草原來

這里曾經哺育了金戈鐵馬

明月天涯的草原民族

這里曾經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躍馬揚鞭征服世界的始發地

這里曾經締造了九十九年

世界心臟的豐功偉績

一段輝煌的歷史

最終演化為一個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圖騰

錫林郭勒一座神聖的精神殿堂,仍然保持了它亘古不變的天籟之像和原生態之美。

這里素來以擁有完整的草原類型而著稱於世。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半荒漠草原、沙地草原,遍布四方享譽世界。

錫林郭勒由烏珠穆沁、蘇尼特、察哈爾、阿巴嘎四大部落組成。這里是蒙元文化的發祥地,標准蒙古語的搖籃。

這里是白堊紀世紀恐龍的繁衍生息地

這里是游牧文化之源

這里是

蒙古長調之鄉

這里是

民族服飾之都

這里是中國馬都之鄉

這里是蒙古博克聖地摔跤健將搖籃

這里擁有最傳統的蒙古族夏季那達慕

這里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冬季那達慕

冰雪游、牧羊游、探險游、科考游、自駕游,會讓你體會一個完全不同的心靈之約。

在草原兒女的心靈深處

這里是蔚藍的故鄉

這里是成長的搖籃

這里更是一方歐亞大陸僅存的綠色凈土

『叄』 錫林郭勒盟的歷史沿革

早在商周時期,這里就出現了游獵和養畜的氏族部落。春秋戰國時期,錫林郭勒盟系澹襤和東胡所居。
公元前3世紀末,匈奴居內蒙古高原。秦時期,南部屬上谷郡北境,西南部為漁陽郡北境。
西漢時期,匈奴單於庭直轄,東部為烏桓部轄地,南部屬於幽洲。東漢永和五年(公元140年),為鮮卑部轄區。
三國時期,隸屬於北朝(魏)拓跋鮮卑部轄區;南部、西部由鮮卑、柔然二部所居;東部由烏洛候、契丹二部所居。
晉朝時期,先後由代國、魏國和晉朝燕州所轄。隋朝時期,北部、東部由東突厥占居,西部、南部屬隋朝奚部安樂郡、涿郡北境。
唐朝時期,南部為河北道北境,北部為關內道北境,北部為關內道突厥單於都護府轄地。
遼代時,錫林郭勒盟為契丹上京臨潢府轄區。
1115年女真部建立大金國,東部屬臨潢府路慶州所轄,設置大鹽爍(額吉淖爾鹽池)群牧司,北部由廣吉剌部所居,南部屬宣德州轄地,中部正藍旗一帶由西北路招討司所轄,設置桓州(正藍旗侍郎城遺址),西部為汪古部所轄。元朝初,為扎剌兒部兀魯郡王營幕地。
十三世紀中葉,在錫林郭勒草原正藍旗境內建起元代第一都城——元上都,為元朝的夏季陪都,是元朝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南部地區分別由中書行省興和路寶昌州、上都路桓州和應昌府所轄。北部分別為上都省院官署、嶺北行省和寧路及濟南王部的封地。
明朝永樂年間,將上都改稱開平前屯衛,應昌、桓州變成驛站,南部為京師順天府北境,設置開平衛。北部被蒙古各部占居。
1616年女真首領努爾哈赤立國,佔領察哈爾部地區。
1675年(清朝康熙14年)把察哈爾部原轄區劃分為藍、白、黃、紅各分正鑲二旗,稱蒙古八旗。其中鑲黃、正白、鑲白、正藍均在本盟南部地區。並在寶昌一帶增設了太僕寺左右翼牧群、明安牧群、以及商都牧群,隸屬清朝直隸口北三廳。
1761年,始設察哈爾都統,管轄察哈爾八旗、四牧群和錫林郭勒五部十旗諸王。清祟德、順治、康熙年間,對錫林郭勒河一帶的蘇尼特、阿巴嘎、阿巴哈納爾、浩濟特、烏珠穆沁等五部先後分別設置左、右翼兩個旗,共10旗,均設扎薩克,會盟於錫林河北岸的「楚古拉干敖包」山上,命名為錫林郭勒盟。錫林郭勒,蒙語,意為丘陵地帶河。清嘉慶年間遷盟址於貝子廟。 1912年將廳改設為縣。
1914年設置察哈爾特別行政區域。
1928年將錫盟南部劃歸察哈爾省。
1934年設察哈爾盟。
1936年德穆楚克棟魯普成立「蒙古軍政府」,轄察哈爾盟和錫林郭勒盟。
1937年改為蒙古聯盟自治政府。
1939年成立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
1945年成立內蒙古自治聯合會,解散偽「蒙疆政府」。
1946年廢除了封建王公制度,成立察哈爾盟人民政府和錫林郭勒盟人民政府。
1947年劃歸內蒙古自治區。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察盟轄5旗。1950年將多倫、寶昌、化德3縣劃歸察盟。1956年撤銷明太聯合旗合並於正藍旗,將正鑲白聯合旗更名為正鑲白旗,合並寶昌縣和太僕寺左旗,更名為太僕寺旗,商都鑲黃聯合旗更名為商都鑲黃旗,後劃歸化德縣,又劃出定名為鑲黃旗。
1949年將錫盟原來的10旗編為5旗,即東部聯合旗、中部聯合旗、西部聯合旗、蘇尼特左旗和蘇尼特右旗。1952年撤銷中部聯合旗,1956年改編為5旗。
1958年,錫察盟合並,撤消察哈爾盟,改稱錫林郭勒盟,轄9旗(東烏珠穆沁旗、西烏珠穆沁旗、阿巴嘎旗、蘇尼特左旗、蘇尼特右旗、正鑲白旗、正藍旗、商都鑲黃旗、太僕寺旗),兩縣(多倫縣、化德縣)。
1963年設立阿巴哈納爾旗。
1966年設立二連浩特市。
1969年將錫盟所轄的蘇尼特右旗、二連浩特市、化德縣劃歸烏蘭察布盟。1980年將蘇尼特右旗和二連浩特市劃歸錫盟。
1983年撤銷阿巴哈納爾旗改設錫林浩特市。

『肆』 內蒙古錫林郭勒是不是老城市

內蒙古錫林郭勒歷史悠久,舊石器時代已有人類生存,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在此躍馬揚鞭,創建了豐功偉績,忽必烈大汗在此登基,奠定了元朝的百年基業;康熙大帝在此與蒙古諸王公貴族會盟,鞏固了祖國的北疆,馬可·波羅沉醉於此,在其游記中寫下了濃重的一筆。這里留下了許多歷史遺址,形成了特有的人文旅遊景觀。世代生息在這片草原上的蒙古族在宗教、藝術、體育、飲食、節慶、婚俗祭祀等方面至今保留著傳統的民族風俗,展示了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神秘的「祭敖包」與草原「那達慕」,古老的蒙古包與獨特的游牧生活,清香奶茶與鮮美的手扒肉,悠揚的馬頭琴樂與歡快的民族歌舞,華麗的民族服飾與古樸的民俗風情,無一不體現著蒙古民族深厚的馬背文化。

『伍』 大家對我們錫林郭勒蘇尼特草原有什麼印象都喜歡看哪一方面呢

錫林郭勒大草原,留下了我的太多青春記憶。那是在1998年,我第一次從呼和浩特坐火車去二連浩特。那時候去二連浩特的火車還不是我們單純的綠皮火車。看過美國西部片的朋友們,應該還記得影片里的那種火車。火車車箱的門是一直都開著的,座位是那種木質的直板座位。車廂裡面空空盪盪,坐著幾個牧民。他們的臉像刀削石刻一般,集滿皺紋的臉上面無表情。草原上中途的火車站,看起來只有幾平米這么大,孤零零地聳立在草原上。火車似停非停的靠在站上,看著那幾個上下車的蒙古人風寒冷漠的身影,忽然我的心中升起莫名的恐懼。

到了二連浩特以後,在漆黑一片中,被三輪車拉到了賓館。那時候的二連浩特好簡單,只有一條主要街道,可以買一些俄羅斯和蒙古的產品。街上隨處可見蒙古國的車,上面都是西里爾文,和我們內蒙的回鶻文不一樣。有了那次經歷以後,我再也沒有坐過火車去草原。後來去二連浩特、錫林浩特全部是開車去的。開車是先上大青山(陰山山脈)經武川,四子王旗到達蘇尼特右旗。那時候的蘇尼特右旗一直到二連浩特全部是一馬平川綠油油的草原。1999年以後,連續乾旱了好幾年,草原被沙化了。從蘇尼特右旗到錫林浩特情況要稍好一些。在路上,我看到了一生中最大的馬群。呼和浩特到錫林浩特大概600km的路程,我平均時速160公里,而馬群以三幾匹馬,成鬆散隊列狀態和我逆向行駛。雖然我稍微放低的車速,但還是跑了大約十分鍾,才和這對馬群拜拜。

錫林郭勒最好的草原,那便是西烏珠穆沁旗、東烏珠穆沁旗。西烏旗的羔羊肉自古便進貢皇宮,那羔羊肉入口便像雪糕一樣就化開了,而且唇齒留香。雖然在內蒙各地喝過奶茶,但第一次真正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西烏旗的奶茶。那時候還沒有酒駕這一說,我們一行四個人喝的都差不多啦,第一次趕夜路去東烏旗。走的是草原路(草原上有很多自然形成的路,當然最好的辦法是順著電線桿子走),老何明顯喝多了。非常執拗的讓我們按照他的路線行進,巴特爾勸了很多次,也沒有勸住,最後我們在草原上迷了路。追了大半夜的兔子(草原上的兔子只要見了燈光,就會在你的車頭前面呈s狀奔跑,所以特別好打。那時候家家幾乎都有半自動步槍,一晚上大概能打五六十隻)。一百七八十公里的路,到第二天早上才到。而且還把我桑塔納2000的油底殼漏了。到了東烏旗,你才能真正的體會什麼叫風吹草低見牛羊(一陣風吹過以後,當你看到牛羊的背影,許多人會大叫一聲)。東烏旗的牛肉也是自古進貢的。而且一大早他們叫我一起去喝硬早點,也就是切一些血腸、牛羊肉喝酒。吃血腸牛羊肉我還可以,一大早就喝酒,哎呀!東烏旗有一處絕佳的 旅遊 景點。那草原綠油油的的一望無際,當風從身上吹過的時候,那一刻我感到自己在修行了。因為,從里到外渾身散發的那種舒適,當時找不到一個合適的詞去形容它。

旅遊 點里牛羊肉是用大的行軍鍋煮的,而我們吃牛羊肉的盤子,就像行軍鍋那麼大(後來想了想那個大概就它的鍋蓋)。朋友們,你們可以想像嗎?那麼大的一個盤子,牛羊肉壘的像小山一樣,我們四五個人居然吃的底兒朝天。從東烏旗往呼和浩特走,因為沿途有事要辦,大概走了三天。但是當我看到遠處的蒙古包,又好像聞到了牛羊肉的香味兒(這就是所謂的繞梁三日吧,我想只有吃過東烏旗牛羊肉的人才能真正的體會)。

當然,錫林郭勒美好的回憶太多太多了。比如說像九曲灣、334處等等。總之,草原上的蒙古包,蒙古包里的美酒奶茶。早已深深印我的骨髓、伴我一生...

美麗富饒的蘇尼特大草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錫林郭勒大草原西部,是聞名遐邇的純天然牧場,以其「風吹草地見牛羊」的千古絕唱聞名於世,這里不僅水草豐美、景色宜人,而且更是蘇尼特羊的故鄉。

獨特的氣候條件,有利於牧草作物的生長,廣袤的牧場和獨特的飼料資源為蘇尼特羊獨特品質的形成提供了優越的條件。多年的 歷史 ,蘇尼特羊肉被譽為「肉中之人參」具有「鮮嫩多汁,無膻味,肉層厚實緊湊,高蛋白,低脂肪,瘦肉率高,適於製作涮羊肉,在東北,蘇尼特羊肉火鍋非常有名,也是北京「東來順」涮羊肉館專用羊肉。

非常感謝悟空邀請!在這里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錫林郭勒大草原給我的印象是刻骨銘心的,因為那是生我養我的地方。

錫林郭勒盟地處祖國的北部邊疆,為內蒙古自治區所轄的一個盟,是馳名中外的天然草牧場,有著「中國最美六大草原之一」的稱謂。錫林郭勒盟總面積 20.3 萬平方公里,草原面積佔97.3%。下設的旗縣市周邊基本都是草原,統稱為錫林郭勒草原。

要說錫林郭勒大草原給我刻骨銘心的印象,那是多方面的。既有夏末秋初季節天空湛藍如洗、綠野一望無垠、牛羊草中游動的詩一樣畫卷,這也是大多外地遊客感觸最深的場景;也有許多南方人很少看到的場景,冬季里把人凍得瑟瑟發抖,草原變成了雪的世界、冰的海洋;還有春季里狂風大作、沙塵彌漫,分不清晝夜,彷彿要把人颳走一般。

這里您問我的是第一印象,那還當屬蒙古族牧民淳樸好客、胸懷坦盪和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豪放情懷。因為它是不分季節的。

淳樸好客,是蒙古族牧民代代傳承的風俗。可能是牧民天生質朴的性格;也可能是牧民祖祖輩輩生活生長在草原深處,地廣人稀,接觸外面的世界少,對外來人沒有戒備的緣故吧。

如果您在草原上迷失方向、車輛故障等求助於牧戶時,他們都會先給您熬制奶茶,端出奶食、炒米、果條等,為您充飢解渴,然後留您住宿,為您提供、修理工具、交通工具等所需的幫助。這些都是無償的,牧民不會主動向您要任何費用。

當牧民得知您要他家做客時,他們不論與您認識與否,也不論您來自哪裡,都要走出家門,去您來的路邊迎候。有的騎馬飛馳而來接您一程,還有的騎著摩托、開著越野車賓士而來。

牧民會把您熱情地迎進家門,擺上一桌豐盛的蒙餐盛情地款待您。桌上當然少不了手扒肉、血腸、烤羊排、烤羊腿這些最具蒙古族特色和代表性的肉食。手扒肉因一手抓肉,一手拿刀,用刀片肉而得名。它是將羊宰殺後,整羊卸成大塊,放入盛有清水的鍋中,水煮沸後飄出浮沫,放入蔥、姜和鹽,煮大約40分鍾,肉中不再有血即可盛出,再蘸上蒜蓉辣醬或韭菜花醬食用,肉香味美,鮮嫩異常。血腸是在新鮮的羊血中加入蔥末、麵粉、鹽調成血漿,灌入清洗干凈的羊腸中,煮熟即可。除了肉食,還有奶食,如奶豆腐、奶皮子、酸乳酪、黃油等。奶食泡入奶茶中,再配上炒米、果條,美味讓您贊不絕口,而且營養豐富。

有客來必熱情款待,款待必開懷暢飲是蒙古族牧民的習俗。在您品味 美食 的同時,牧民會手捧哈達,托著銀碗,低頭彎腰,雙手舉過頭頂,把美酒獻給您。您接過銀碗,要以右手無名指沾酒,先敬天、再敬地,最後敬祖宗。施禮結束後,如果您一飲而盡,牧民會興高采烈,認為您對他們非常友好,沒有二心,把您當成真正的朋友。牧民待客時還經常唱敬酒歌為您敬酒,唱一首歌您要喝一杯酒。您不喝或喝不凈,牧民就一直唱,直到您乾杯為止。可想而知,這個宴席,您一定是不醉不歸。

現在,隨著經濟的發展和 旅遊 深度開發,蒙古族牧民生活有了很大的變化。由於牧民不再游牧,基本定居在磚木結構的固定房舍,便於輪牧走場的蒙古包變成了 旅遊 景點的一道景觀。一些牧民也開起來 旅遊 景點,在招待客人的蒙餐宴席上,蒙古族服裝更漂亮了,蒙餐的花色品種更多了,歌聲在樂器的伴奏下更動聽了,儀式在程序上也更復雜了,但唯獨不變的還是蒙古族牧民淳樸好客、胸懷坦盪和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豪放情懷。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里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里,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 健康 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暑期 旅遊 ,草原是首選,而真正的草原在內蒙古 ,內蒙最好的草原在錫林郭勒 。錫林郭勒還未曾大規模開發,保留了更原生態的草原資源。這里匯集了典型性草原、沙地疏林草原、森林草原、草甸草原等所有草原的形態,所以說美自天然,美到極致,是真正的景美人少還花錢少的好去處。錫林郭勒草原位於我國內蒙古自治區的中部錫林郭勒盟境內,草原面積17.96萬平方公里。優良牧草占草群的50%,是水草豐美的牧場,是華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是距首都北京最近的草原牧區。是我國的「四大草原之一,來到這里,你會愛上這里的 美食 ,讓你流連忘返,這里的烤全羊,這是蒙餐宴席中一道最講究的名菜,色、香、味、形俱佳,有濃烈的民族風味和地方風味,是蒙古民族中的餐中之尊。當然還有涮羊肉,錫林郭勒草原盛產優質羊肉,其中以蘇尼特、烏珠穆沁羊肉為最佳,因此以其為主料的名菜涮羊肉聞名遐邇。烤全羊、手扒肉、血腸、羊背子、涮羊肉、炒米、鮮奶、白油、黃油、奶油、奶皮子、奶豆腐、乳酪(阿爾查、阿如勒)、奶渣(楚拉)、黃油渣(楚其給)、奶茶、酸奶 、馬奶酒等等,這些民族特色濃郁的 美食 絕對能俘獲吃貨們的胃口

今年8月,我們全家來了一次草原行,原准備從沈陽到科爾沁草原,但後來網路一查,除了呼倫貝爾大草原外,排名第二的草原是錫林浩特草原,之後直接去了錫林浩特,但去了之後略感失望,特別是網上那張經典的彎彎曲曲的河流竟然幾乎乾涸,而且所經過的草原也並不是想像中的水草豐美,牛羊遍地。

錫林郭勒草原在蒙古語里意為「遼闊草原上的河流」,這就已經讓人心馳神往了。

這里是我國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溫帶草原。不僅草原風光壯美,遠山近水相互輝映,百花斗艷,牛羊遍野。

去希日塔草原 旅遊 度假村享受蒙古盛宴,到平頂山看看日出日落,或者參觀最為完整的草原都城:元上都遺址等。

其實內蒙的遼闊是最讓人映像深刻的,那種一望無際,杳無人煙的感覺相當壯美,帶著原始的情調。

咱們從位置,飲食,住宿,景色,遊玩,當地人性格特點,感受這幾個方面去體驗一下「錫林郭勒蘇尼特草原」。

請大家坐穩扶好,繫上安全帶,跟隨我的時間列車前往美麗的大草原。

閉上你的眼睛,你被送到了廣闊的大草原,「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這是「神馬」?你去過草原就知道「天圓地方」的推測怎麼總結出來的了。

1.位置:歡迎您來到錫林郭勒。錫林郭勒盟是內蒙古自治區所轄盟,位於中國的正北方,內蒙古自治區的中部,駐地錫林浩特市。這里既是國家重要的畜產品基地,又是西部大開發的前沿,是距京津唐地區最近的草原牧區。 北與蒙古國接壤,南鄰河北省張家口市、承德市,西連烏蘭察布市,東接赤峰市、興安盟和通遼市,是東北、華北、西北交匯地帶,具有對外貫通歐亞、區內連接東西、北開南聯的重要作用。

蘇尼特草原為古代少數民族游牧地,元朝開始施行行省制度,始建行政區劃,啟用蒙古地名,為皇室直屬部。

錫林郭勒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北方各族人民勞動、生活、繁衍的地方。蘇尼特右旗、鑲黃旗和東烏珠穆沁旗境內都發現了舊石器時代人類生存的遺址;在蘇尼特左旗、阿巴嘎旗、錫林浩特市境內都發現了原始文化遺跡。



2.飲食:食品主要有三類,即肉食、奶食、糧食。早晨、中午一般喝奶茶、吃奶食、肉食、炒米,晚上吃手扒肉、面條、餃子等。想起來當年第一次去那邊,當地人請我們吃早餐,早晨起來吃奶品,油條我能接受,早晨起來就吃肉,這對於天津人來講真是不太適應。

奶食分食品和飲料兩大類,奶食有黃油、白油、奶皮子、奶豆腐、酸乳酪等。其中黃油、白油、奶皮子是奶食中的佳品,味道純香,營養豐富。以正藍旗的奶食品製作精細,頗有名聲,正藍旗曾是清皇室製作奶食的地方。

飲料主要有三種:奶茶、酸馬奶和奶酒。奶茶是主要飲料,一日三餐都有。那邊奶茶味道很醇正,很濃,有甜的鹹的兩種,我個人喜歡喝鹹的,因為本身奶茶就膩,再加糖我就收不了了。奶酒含酒精度不高,醇香可口。酸馬奶解熱止渴,營養豐富,是招待貴客的上等飲料。肉食主要是吃牛、羊肉,也吃駱駝肉、馬肉、黃羊肉、野兔肉、旱獺肉。吃法有幾十種,其中享有盛名的有手扒肉、羊背子、全羊等。手扒肉香嫩可口,是牧區最常見的一種吃法。羊背子和全羊為上等食品,作法和吃法都比較講究。記得那年有個遊客吃烤全羊,跟我說這一點都不正宗,在我們那一直全羊要插10把刀子,一人一把,老闆從那切切私語~~(省略了)。我去過內蒙啊,人家吃肉太專業了。我連忙解釋啊。

駝、熊掌、鹿尾、飛龍是蒙古民族的珍品,只有在盛大宴會上才能食用。過去蒙古族牧民受喇嘛教的影響,不吃魚,現在這種習俗已經逐漸改變。



3.住宿:除了跟咱們這邊一樣的賓館,特色就是蒙古包,條件差點的進屋就是床,沒有獨立衛生間,沒有洗澡間,最關鍵的是你晚上出去上廁所再回來很容易迷路,進錯屋,上錯床在所難免。部分山東遊客還能適應,天津跟北京大部分遊客,都沒法住這種蒙古包。當然也不用擔心,只要你不差錢,各種豪華蒙古包有的是。



4.景色:大漂亮,能用圖片解釋的就別吵吵。


5.遊玩:騎馬,射箭,拔河,越野車,篝火晚會,滑沙,滑草,漂流(聽當地老鄉說,從那漂流能一直漂到天津,不用買火車票),各種拓展活動。我最喜歡的還是越野車。



6.當地人性格特點:熱情豪爽。

蘇尼特草原

蘇尼特草原為古代少數民族游牧地,元朝開始施行行省制度,始建行政區劃,啟用蒙古地名,為皇室直屬部。蘇尼特境內還有長達110多公里的金界壕遺跡。從元代京城大都(今北京)、上都(今正藍旗開平遺址)通往北方四大汗國的驛道在當時已初具規模。清代擴建為蒙古台站,稱站赤,經蘇尼特草原西部,通往外蒙古大庫倫,民國時演化為張庫大道或張庫 汽車 路,稱茶葉之路。呼麥、馬頭琴、民族歌舞,激情奔放!

哈達、敬酒、開羊儀式,想要您就來!

民俗風格演出,彰顯淳樸民風,點燃民族文化!

新創獨一份【肚包肉➕ 海鮮】鮮香可口。草原印象等您

新品【黃金麵包烤羊腿】,倍好吃快來

個人觀點,有著悠久傳統 歷史 的錫林郭勒盟,這里既有一望無際、空曠幽深的壯闊美,也有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動態美;又有藍天白雲、綠草如茵、牧人策馬的人與自然的和諧美。繁花似錦的輝騰錫勒典型草原重現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美景,足可使您流連忘返。

很榮幸能作答這個問題,我是 旅遊 領域的創作者。

錫林郭勒草原位於我國內蒙古自治區的中部錫林郭勒盟境內,草原面積17.96萬平方公里。優良牧草占草群的50%,是水草豐美的牧場,是華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是距首都北京最近的草原牧區。是我國的「四大草原之一」。 這是第一方面

有著悠久傳統 歷史 的錫林郭勒盟,這里既有一望無際、空曠幽深的壯闊美,也有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動態美;又有藍天白雲、綠草如茵、牧人策馬的人與自然的和諧美。繁花似錦的輝騰錫勒典型草原重現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美景,錫林河九曲十八灣象是飄落在草原上的潔白哈達,足可使您流連忘返。 這是第二方面

來到這里,你會愛上這里的 美食 ,讓你流連忘返,這里的烤全羊,這是蒙餐宴席中一道最講究的名菜,色、香、味、形俱佳,有濃烈的民族風味和地方風味,是蒙古民族中的餐中之尊。當然還有涮羊肉,錫林郭勒草原盛產優質羊肉,其中以蘇尼特、烏珠穆沁羊肉為最佳,因此以其為主料的名菜涮羊肉聞名遐邇。 這是第三方面

錫林郭勒草原,1985年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自然保護區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接納為''國際生物圈保護區''網路成員,1997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沙地疏林草原和河谷濕地生態系統。是世界聞名的大草原之一,也是中國四大草原之一內蒙古草原的主要天然草場。 這是第四方面

錫林郭勒草原擁有美麗的草原自然風光、古樸的蒙古族風情以及獨特的生產生活方式,眾多的文物古跡、悠久的 歷史 文化和宜人的避暑氣候。 這是第五方面

綜上所述,這么多方面,這些足夠讓你對這個美麗的地方來一次,錫林郭勒草原,那是你心中的所念,駕車而來,這一幕幕夜景與清晨的景色,都讓你不會遺憾。有一個美麗的地方錫林郭勒大草原!

『陸』 內蒙古那麼大,從呼和浩特到錫林郭勒有什麼樣的風俗差異

呼和浩特,舊時稱歸綏,位於內蒙古,是首府和政治、文化等的中心,是歷史文化名城,是北方沿邊地區的中心城市。錫林浩特市在內蒙古的中部,也在我國首都的正北方向上,錫林郭勒盟盟府也坐落在這里。這里大多是以蒙古族為主的多民族居住的邊疆民族地區。

錫林郭勒草原中蘊含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文明,為建設精神家園和文明提供了的支撐。古人類遺址還有許多的石器和岩畫,都是告訴我們,錫林郭勒草原走過了人類的古文明時代。悠久的歷史文化是人類取之不竭的精神源泉。美麗草原上的文化土壤,既為草原生,也為錫林郭勒生,更會帶來無窮盡的美好。阿巴嘎旗的大量岩畫就是古人類文化遺存的重要物品,這些全部都是錫林郭勒古文明的見證。

『柒』 草原文化的戰略地位和歷史作用

生活在北方草原上的先民創造的草原文化,以其久遠的歷史、獨特的內涵、廣泛的影響力,越來越引起學術界的重視。研究表明,草原文化既是中華文化的主源之一,又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整個中華文化的形成、發展進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說,草原文化同黃河文化、長江文化交相輝映、匯聚融合,共同造就了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

草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主源之一

在北方草原上發現的人類早期文化,同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發現的人類早期文化一樣,具有源遠流長的歷史。位於呼和浩特東郊的大窯石器製造場,屬於舊石器時代早期,距今約70萬年。在鄂爾多斯市薩拉烏蘇文化遺址發現的人類化石,屬於距今約5萬年之前的晚期智人階段。在呼倫貝爾市扎賚諾爾發現的人類化石屬於舊石器晚期時代,與北京周口店發現的山頂洞人一樣都是形成中的蒙古人種。這些說明,北方草原地區確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新石器時代的早期人類文化遺址,在北方草原上更為豐富。對這些遺址的發掘和研究,使人們逐步認識到,這里的早期文明,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一直走在中華文明進程的前列。在距今約8000年的赤峰市興隆窪聚落遺址中,發現有大型石鋤、陶罐以及成排的房屋遺址,它說明興隆窪先民們已經開始栽培農作物,這比新石器時代中期黃河流域開始栽培農作物早了近千年。這里出土的我國最古老的石雕人像被考古界稱作「中華老祖母」。在赤峰市發現的距今5000年的石圍牆聚落和距今4800年的老虎山,石城址聚落群,與鄭州西山夯築土城址為同一時代的遺址,都是迄今我國境內發現的最早城址。文字的發明是人類跨入文明門檻的重要一步。在距今5000—4000年前,北方草原上的先民已經在創制人類最早的文字。赤峰市小河沿文化的先民就已經把原始的象形文字刻畫在陶罐上。經學者對20世紀80年代初出土於翁牛特旗石棚山一件大口深腹陶罐上所刻象形文字的釋讀,認為這是對遠古時代一次流星或隕石雨的紀錄。可見,這里的原始文字較之與它同期或稍晚的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中的原始文字元號更加進步。考古工作者在紅山文化牛河梁遺址發現的祭壇、女神廟、大型方台、金字塔式巨型建築、特點鮮明的積石冢群以及成組的玉質禮器,則反映了早期人類祖先崇拜、等級社會的狀況。它表明早在5000年前,紅山文化就已率先由氏族社會跨入「古國」階段,早期城邦制國家誕生了。而在1000年後,中原地區才相繼跨入「古國」階段。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認為,紅山文化同中原以及中國其他區域相比,在文明起源史上處於「先走一步」的前導地位。

追尋北方草原新石器時代先民們的足跡不難發現,中華民族許多文化傳承的源頭也都可以追溯到這里。在赤峰市查海文化遺址中發現的石塊擺塑龍眶今已有8000年,而在河南濮陽及湖北黃龍考古遺址中發現的擺塑龍距今6000多年。1971年,在距今6000—5000年的三星他拉紅山文化遺址中發現的雕刻精美的玉龍,是迄今我國發現的最早雕刻的玉龍,被稱為「中華第一龍」。20世紀80年代後,紅山文化遺址中又有玉龍陸續出土。這說明北方草原是龍的故鄉,是龍崇拜觀念的發祥地。伴隨著玉龍出土的成批玉器,更引起學者們對紅山文化的重新審視,認為紅山文化的「玉文化」和晚於它的長江流域良渚文化的「玉文化」共同構築了中華民族的早期玉文化。翁牛特旗趙寶溝文化遺址距今約6800年。2004年,在這里發現了一件鳳鳥造型的紅陶杯,有學者將其稱為「中華第一鳳」。從這里似也可以看到中華鳳文化的濫觴。小河沿原始文字的解讀,還「找到了『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原始記錄」。因為紅山文化的先民中有玄鳥族,他們與後來的商文化有著密切關系,所以,商族的起源神話可以通過小河沿文字的記載得以冰釋。

在中原地區進入青銅器時代之前,北方草原並不晚於中原地區開始使用青銅器。在赤峰市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發現的青銅器,屬於青銅器時代早期,是北方草原早期文明的又一個標志。在鄂爾多斯市以及鄰近地區發現的大口二期、朱開溝等文化遺址中出土的「鄂爾多斯式青銅器」,有以動物紋樣為主體圖案的飾牌、游牧生產生活用具、銅短劍、銅戈、銅鏃等,顯示出北方游牧民族的特色。在夏家店上層文化遺址除了發掘出為數眾多、工藝精緻、造型美觀的青銅器外,還發現有古代銅礦煉爐遺址。北方草原青銅器文化特色濃郁,是商周至戰國時代北方游牧民族創造的重要文化財富。

綜上所述,北方草原是中華大地上人類活動最早的地域之一,是中華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之一。北方草原的早期文化既擴展了中華文化起源的地域,又把中華文明的開端推向了更為久遠的歷史,無疑是中華文化最早的源頭之一。

草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草原文化不僅是中華文化的主源之一,而且還以其豐富又獨具特色的內容、不間斷的歷史發展,構成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草原文化在形成和發展的歷程中,既在許多方面與中原文化有相同相似的成分,又始終保有獨特、迥然的文化內涵和風格。新石器時代,黃河文化以粟作農業為經濟基礎,長江文化以稻作農業為經濟基礎,兩者都是以農業為經濟基礎。而草原文化多以農業兼漁獵業為特色。進入青銅器時代後,草原文化逐漸轉向以游牧業為經濟基礎。由此,在古代中國,形成了三大類型的經濟文化區,即北方草原游牧經濟文化區,秦嶺、淮河以北的旱地農業經濟文化區,秦嶺、淮河以南的水田農業經濟文化區。三大經濟文化區的形成主要是自然地理環境造成的,同時也是民族歷史文化發展的結果。草原文化在經歷匈奴、鮮卑、突厥、契丹、蒙元、滿清、現當代幾個高峰期的發展以及與中原文化的長期碰撞交流、融合後,今天已經演變成為蒙古族文化為典型代表的、歷史悠久、特色鮮明、內涵豐富的文化體系。這個體系已經融入中華文化的大體系之中,使中華文化成為一個包容工業、農耕、游牧、漁獵等生產方式在內的多元一體的文化體系。

受自然環境、氣候和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制約,在古代歷史上北方草原先後興起的民族基本上都以游牧經濟為主業。在游牧經濟中,草原生態環境、牲畜、人和游牧文化組成相互依存、和諧發展的共同體。游牧經濟與農業經濟的不同在於,游牧經濟的基本生產資料是牲畜,牲畜只有經常在草原上移動才能獲得足夠的食物,因此游牧民族強調有規律地游遷。而農業的基本生產資料是土地,土地需要興修水利和精耕細作,因此農業民族強調安土重遷。在我國歷史上,中原地區的農業與北方草原的游牧業長期接觸共存,經常發生矛盾沖突,又相互依存和補充。正是在這兩種經濟類型的相互作用中,北方草原民族與中原漢族形成了不可割斷的經濟聯系以及在文化方面的相互交融,在個別情況下這種經濟文化的交流聯系,甚至採取政治、戰爭的手段得以延續。就是在這種交流聯系的過程中,歷史上北方諸多民族不斷參與中華文化的構建與發展,在中華文化中的歷史作用不斷凸顯出來,並且在經濟文化的交流聯系當中,碰撞出、創造出中華文化發展的新的因素。

在中原地區進入春秋戰國、秦漢時期以後,在中原地區建立統一農業區政權的同時,北方草原上的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契丹、蒙古等游牧民族也相繼建立了統一游牧區的政權。自戰國時代到秦漢時期,匈奴族在北方草原崛起,建立了統一北方草原的強大政權。西晉以後,居於大漠之北的草原民族向中原內地遷移並建立政權,我國進入了「五胡十六國」時期。在東晉時期,鮮卑族逐漸壯大,入主中原,建立了北魏政權。五代之際,契丹族統一北方,建立了遼政權。此後女真入在北方崛起,推翻了遼、北宋政權,建立了金朝。在元、清兩朝,蒙古族、滿族不僅統一了北方草原地區,而且建立了包括大江南北、長城風外的疆域空前廣闊的統一政權,鞏固了統一多民族的國家,推動了中華文化的發展。這些北方民族政權順應歷史發展的規律,或雄踞於北方,或入主中原,特別是當中原封建王朝腐朽沒落的時候,北方民族取而代之,重振中華文化,重新煥發中華文化的生機活力,使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增添新的活力,得以延續和發展,充分顯示了草原文化的進取開拓、奮發有為的風貌。

游牧經濟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物質、精神、制度層面上文化,是草原文化所具有的重要內容。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北方草原各民族創造了豪放壯美、雄渾飄逸、豐富多姿、熠熠生輝的燦爛文化。如遍布北方的以狩獵、游牧為內容的岩畫,展示著早期草原民族的歷史風貌。以蒙古族的《江格爾》為代表的眾多英雄史詩和歷史文學巨著《蒙古秘史》等歷史文獻,豐富了中華文化的內涵。清代雍和宮的建築形式和建築格調匯聚了滿、蒙、藏、漢等民族的文化因素,融多民族藝術為一體的雍和宮「三絕」,更是馳名中外。蒙古族科學家明安圖《割圓密率捷法》及呼和浩特市五塔寺蒙古文石刻天文圖是草原文化在數學、天文學方面取得新進展的重要標志。滿族文學大師曹雪芹的《紅樓夢》是我國歷史上不可多得的文學巨著,流傳至今,蜚聲中外。蒙古族著名文學家尹湛納希創作的《一層樓》等多部長篇小說,推動了草原文學的發展。游牧民族創造的有利於保護自然生態的游牧經濟文化,蘊含了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進步理念。還有以「長生天」為核心的哲學觀念,縱橫馳騁的軍事戰略和藝術,星羅棋布的佛教召寺、佛塔和石窟,記錄表現不同民族語言的突厥、回鶻、契丹、女真、西夏、蒙古等十幾種文字,蘊涵著豪放氣勢、委婉情懷的音樂歌舞藝術等等,都無可置疑地說明北方草原文化是中華文化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中華文化豐富、博大內涵的創造與貢獻,也是草原文化在中華文化中獨樹一幟、自成一元的特質所在。

總之,從構成草原文化的經濟基礎及其上層建築、意識形態來看,草原文化與黃河文化、長江文化一樣,是中華文化的三大組成部分之一。

草原文化對中華文化發展的歷史性作用

中華文化是中華各民族智慧的結晶。在中華文化形成和發展的歷史進程中,草原文化發揮了重要的歷史性作用。這種作用是持久的、廣泛的,也是深遠的·

草原文化對中原文化的影響可以追溯到久遠的歷史年代。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力排眾議,學習北方游牧民族的胡服騎射,主動接受草原文化,引起廣泛影響。西漢前期,由於奉行與匈奴「和親」的政策,匈奴之間通過「關市」貿易開展物資和人員的交流,出現了「匈奴自單於以下皆親漢,往來長城下」的局面。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我國歷史上又一次民族融合高潮的到來,各民族文化和風氣上的互學互染,形成了「長江以北盡是夷狄」的氣象。唐代更是「胡風勁吹」,在以長安為中心的廣大北方地區,達官貴人、普通百姓趨之若騖,呈現出「自從胡騎起煙塵,毛毳腥膻滿咸洛」,
「胡音胡騎與胡妝,五十年來競紛泊」的盛況。唐代以後,契丹、女真先後入主中原。金朝統治區域較之遼朝南移,表現出北方民族對中原內地文化的影響漸次高漲。在金代,金主完顏亮遷都燕京,改燕京為中都,北京成為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即肇始於此。

蒙元時期,在成吉思汗及其繼承者的推動下,草原文化的對外影響力達到一個新的高峰。蒙古汗國的建立,從整體上開通了我國與歐亞各國間的聯系,北方民族、中原內地同西方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得到前所未有的繁榮發展,同時也加快了草原文化與黃河文化、長江文化的匯聚互融進程。

在滿族建立的清朝時期,草原文化在多領域得到長足發展。滿族的許多文化被內地各民族所接受,成為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至今仍然具有新鮮活力。鴉片戰爭以後,北方草原各民族與全國人民一道,奮起反抗帝國主義列強入侵,為保衛中華民族的生存空間和文化傳統做出了巨大犧牲和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我國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團結友愛,在繼承優秀傳統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共同奮斗,建設著空前繁榮、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光輝燦爛的中華文化,為人類歷史譜寫著新的篇章。

草原文化對中華文化形成發展的歷史作用不僅是持久的,也是廣泛的。在衣食住行領域,趙武靈王實行的「胡服騎射」,不僅改變了中原居民沿襲已久的著裝習慣,也改變了商朝以來駕車作戰的軍事傳統。對此後中原民族的服飾演變、軍事制度的發展,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事實上,北方游牧民族對中原服飾的影響遠不止於此,從一定意義上講,秦漢之後的古代中原服飾,基本上都可以視為北方民族服裝的變體。北朝時期鮮卑等北方民族組織翻譯了大量的佛教經典,為中國佛教的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雲岡石窟、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等的開鑿,為中華民族留下了藝術瑰寶。北魏末期,
「六鎮起義」引起六鎮邊地的鮮卑人及鮮卑化的漢人進入中原地區,致使鮮卑語言、風俗在東魏、北齊成為時尚。北方漢語受到鮮卑語影響,時人稱北方方音「北雜夷虜」。傳入中原的樂器主要有箜篌、琵琶、篳篥、橫笛、胡角,而一首《敕勒歌》,傳唱千餘年,流傳至今。北方草原民族素以軍事稱強,其軍事文化在制度層面上對中原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首開此例的就是鮮卑等民族的軍鎮制和府兵制。北方民族對中原文化的影響還體現在禮俗、飲食、音樂、舞蹈、體育、繪畫、藝術及宗教等各個方面,古代漢文典籍中諸如胡瓜、胡麻、胡桃、胡荽、胡蒜以及胡茄、胡琴等詞彙,就說明了這一點。

在對中原文化持久、廣泛的作用過程中,草原文化不斷為中華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成為中華文化發展的重要內在因素。沿著歷史發展的脈絡一路走來,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歷史上北方草原民族總有一種向南發展的傾向。遼以前,這種傾向主要表現為對中原的頻頻滲透,逐步進入;從遼開始,這種傾向則主要表現為發動征服戰爭,入主中原。產生這種傾向的根本原因,是由於北方草原民族對於物質文化交流的需求和被中原發達的經濟和繁榮的文化所吸引。除上述原因之外,宋代以來,中原朝廷到末期廣泛彌漫的腐敗萎靡之風所導致的朝廷積弱、不堪一擊,也促使草原民族戎裝南下。歷史清楚地表明,遼、金、元、清入主中原,都曾起到過摧枯拉朽、橫掃萎靡之風的作用。正是北方草原民族屢屢入主中原,為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發展一次次注入新鮮血液。誠如陳寅恪所說,包括草原文化在內的胡人文化「注入中原文化頹廢之軀,舊染既除,新機重啟,擴大恢張,遂能別創空前之局」。從文化發展的角度看,伴隨著北方草原民族對中原武力征服而來的,是草原民族與中原民族的融合,也是草原文化同中原內地文化的匯聚。這種大規模的融合和匯聚每進行一次,中華民族、中華文化的多元性、包容性就得到一次加強,它所產生的向心力、疑聚力也就進一步增強;正是這樣一次次的大規模融合、匯聚,加速推動著中華民族、中華文化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數千年來,中華民族日益壯大,中華文化長盛不衰,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即在於此。

以上為有關論述,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捌』 為什麼錫林郭勒草原是世界第一大草原

歷史上的錫林郭勒大草原由五個部落組成,由東向西為烏珠穆沁、浩濟特、阿巴哈納爾、阿巴嘎和蘇尼特五大部落組成。1958 年錫林郭勒盟和察哈爾盟合並成錫林郭勒盟,察哈爾部落也融入到錫林郭勒草原上。其中察哈爾部落是從成吉思汗開始的黃金家族蒙古大汗的住帳部落,阿巴嘎部落是成吉思汗的弟弟別里古台的後裔和臣民。他們至今仍然完整的保留著草原游牧文化與風俗習慣,從服飾、飲食、民居到歌舞、婚嫁、禮儀、節慶等,在整個蒙古民族的歷史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代表性。如正藍旗的奶食加工最為優秀,成為歷代皇帝的貢品;正藍旗的蒙古語被確定為現代蒙古語標准音,即蒙古語的普通語,僅從這一點也說明了錫林郭勒大草原在蒙古歷史文化中的中心地位。這里有橫貫草原中部的秦燕金古長城與世界著名的元上都遺址,還有典雅莊重的洪格爾岩畫和明成祖五次北征留下的玄石坡、立馬峰;內蒙古四大廟宇之一的貝子廟與祭祀聖地白音查干敖包把宗教與蒙古族文化溶為一體,世界聞名的恐龍之鄉通古爾盆地喚起您濤聲依舊。這里既有一望無際、空曠幽深的壯闊美,也有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動態美;又有藍天白雲、綠草如茵、牧人策馬的人與自然的和諧美。錫林郭勒大草原旅遊資源非常豐富,尤其以草原旅遊資源豐富、草原類型完整而著稱於世,即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半荒漠草原、沙地草原均具備,地上植物達 1200 多種。境內有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國際生物圈網路的國家級草原自然保護區--錫林郭勒草原自然保護區。每當盛夏來臨,風光迷人的烏珠穆沁草甸草原是一片綠色的海洋,高貴的芍葯花與美的山丹花爭奇斗妍,片片白雲在無盡的藍天中飄游,牧人策馬,牛羊游動,加上蒙古包縷縷的炊煙與緩緩行駛的勒勒車,定會使溶入大自然的遊人頓感心曠神怡,美不勝收。繁花似錦的灰騰錫勒典型草原重現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美景,錫林河九曲十八灣象是飄落在草原上的潔白哈達,足可使您留連忘返。

閱讀全文

與錫林郭勒歷史文化有什麼新的理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0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0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