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文化品牌影響力是什麼意思

文化品牌影響力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3-01-21 00:29:56

『壹』 什麼是文化影響力

文化是相對於政治、經濟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活動產品。

文化,就詞的釋意來說,文就是「記錄,表達和評述」,化就是「分析、理解和包容」。文化的特點是:有歷史,有內容,有故事。不少哲學家、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歷史學家和語言學家一直努力,試圖從各自學科的角度來界定文化的概念。

(1)文化品牌影響力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文化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

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文化是由人所創造、為人所特有的。

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會現象與群族內在精神的既有,傳承,創造,發展的總和。

文化包含著八大藝術和第九藝術

其中中國文化烙印著民族與時代的特點,既有傳承又有發展,中國文化的主要內容是新時代的儒學思想。

『貳』 什麼是文化競爭力,如何提高文化競爭力,為什麼要提高文化競爭力

文化軟實力是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就必須在壯大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加強國防力量的同時,使國家文化軟實力有一個大的提高。

1、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

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是社會主義制度下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基本途徑,是實現建設成果由人民共建共享的制度保障,是各級政府必須認真履行的基本職責。必須堅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則,

以公共財政為支撐,以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為骨幹,以全體人民為服務對象,鼓勵全社會積極參與,健全公共文化服務網路,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看電視、聽廣播、讀書看報、進行公共文化鑒賞、參與公共文化活動等基本文化權益。

2、推動文化產業快速發展。

經營性文化產業是滿足人民多層次、多方面、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是充分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激發全社會文化創造活力的必然要求。

3、提高傳播能力。

傳播力決定影響力。一個國家文化的影響力,不僅取決於其內容是否具有獨特魅力,而且取決於是否具有先進的傳播手段和強大的傳播能力。特別是當今信息社會,誰的傳播手段先進、傳播能力強大,誰的文化理念和價值觀念就能廣為流傳,誰就掌握影響世界、影響人心的話語權。

4、擴大文化領域對外開放。

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優勢和長處,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學習和借鑒是文化發展的必要條件。當今時代,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持續推進,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層次全方位拓展。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堅定不移走改革開放之路。

5、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

文化繁榮發展歸根到底要靠人才、靠隊伍。一個時代的思想文化大廈,必然要有一批名家大師和大家來支撐;一個民族的燦爛文化,必然要有一批泰斗和巨匠來代表;一個國家文化的繁榮興盛,必然要有一批領軍人物來領銜。

(2)文化品牌影響力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提升國家文化競爭力的策略:

一、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要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首要任務,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鬥志,

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不斷增強人們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制度、改革開放事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信念和信心。

要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個領域,使之成為全體社會成員普遍理解接受、自覺遵守奉行的價值理念,成為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主動做好意識形態工作,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有力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

二、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不斷提高我國文化的總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

把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作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重要途徑,堅持以政府為主導,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加強社區和鄉村文化設施建設,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公益性文化建設,拓寬服務渠道,健全服務網路,不斷提高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

要堅持以市場為主導,通過積極的產業政策和有序的市場化運作,壯大我國文化產業的規模,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產品和文化品牌,使文化產業占國民經濟比重明顯提高、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

三、提高文化傳播能力,不斷擴大我國文化的影響力。

一方面要不斷豐富和創新文化內容形式,另一方面要下大力氣提高文化傳播能力。把提升主流媒體影響力作為提高文化傳播能力的戰略重點,進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扶持政策,壯大總體實力,提高核心競爭力,做大做強主流新聞媒體,形成與我國國際地位相稱的輿論力量。

要高度重視互聯網的運用和管理,把發展積極健康的網路文化作為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新引擎,努力使互聯網成為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新陣地、公共文化服務的新平台、人們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間。

四、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支持文化建設,激發全社會的文化創造活力。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是一個宏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全黨全社會共同努力。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進一步激發人民群眾的文化創造潛能。

要充分調動廣大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營造寬松和諧的文化發展環境,表彰有傑出貢獻的文化工作者,使各類文化人才的才華有展示舞台、創造有實現空間、貢獻得到社會尊重。

要採取有效措施、創造有利條件,動員黨政各部門、社會各方面共同參與文化建設,讓一切文化創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文化創造的源泉充分涌流,讓一切有志於文化創造的建設者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

『叄』 如何提升文化產業品牌的核心價值和影響力

品牌是企業乃至國家競爭力的綜合體現,代表著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的升級方向。近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發揮品牌引領作用推動供需結構升級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印發,其中提及旅遊、出版等多個文化領域。文化品牌建設是當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短板所在。在消費者更加註重品質和品牌消費的背景下,如何通過提高文化產品質量和文化創新能力,打造具有鮮明特色和較強影響力的文化品牌?
1、融合創新,品牌培育提升文化產業內涵
●中南大學文化產業品牌研究中心連續11年發布的《中國文化品牌發展報告》,共發布了373個中國文化品牌,覆蓋了影視、旅遊、出版、藝術品、動漫、互聯網等各領域。從中可以看出,我國文化品牌類別分布廣泛,文化品牌培育對文化產業提速起到了拉動和引導作用。
「中國文化品牌建設比文化產業自覺更早,近年來,在倡導文化自信和振興文化產業後,我們又有了新的品牌自覺意識。」中南大學文化產業品牌研究中心主任歐陽友權說。在他看來,文化品牌是文化的精神價值與經濟價值的雙重凝聚,有著豐富含金量,只有品牌產品才有競爭力和感召力,文化產業要贏得市場、參與國際國內文化資本的激烈競爭、使自身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走品牌化之路。
此次《意見》對旅遊、出版等文化領域的品牌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開發一批有潛質的旅遊資源,形成以旅遊景區、旅遊度假區、旅遊休閑區、國際特色旅遊目的地等為支撐的現代旅遊業品牌體系,增加旅遊產品供給,豐富旅遊體驗,滿足大眾旅遊需求;鼓勵傳統出版企業、廣播影視與互聯網企業合作,加快發展數字出版、網路視聽等新興文化產業,擴大消費群體,增加互動體驗。
我國旅遊業近年來進入以品牌競爭為核心的發展階段,豐富的旅遊資源為品牌化之路提供了基礎——湘西文化濃郁的鳳凰古鎮、富有文藝情調的麗江、「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每年都吸引眾多慕名前往的國內外遊客。旅遊與其他業態的結合也催生了一系列知名品牌,如「印象系列」「又見系列」通過結合當地特色資源,將山水景色、傳統文化融入藝術表演,成為許多遊客必看的經典演出。
《意見》也對數字出版等新興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數字化成為傳統出版業跨越發展的契機。鳳凰傳媒、中國出版集團等出版社都積極探索與互聯網結合,並與演藝、影視、游戲等行業合作打造全產業鏈。專家認為,隨著「文化+」的興起,創新意識、跨界融合意識在品牌建設中越來越重要。
2、補足短板,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
●提到國外的知名文化品牌,人們自然而然會想到日本的動漫,韓國的電視劇,美國的好萊塢電影等。這些擁有全球市場的文化品牌以其強大的影響力帶動了企業生產和市場消費。相比之下,我國文化產品的品牌效應不算突出,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文化品牌更是鳳毛麟角。
「近年來,中外文化貿易逆差逐漸縮小,與我國『走出去』的民族文化品牌之間有著必然的關聯。」歐陽友權提到,培養民族文化品牌成長,並逐步走向國際化之路,將是未來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中國文化品牌建設任重道遠,與發達國家相比,文化品牌影響力差距較大。」歐陽友權提出,在文化產品生產過程中,一些文化企業的套現思維導致了眼光短視,過度迎合市場,而忽略了對文化附加值的開掘,對市場的後勁支撐乏力。
在許多專家看來,我國文化品牌建設存在明顯短板。由於我國文化產業起步晚,發展方式較為粗放,產業附加值偏低,還沒有形成完善的產業鏈。例如好萊塢的衍生品收入大約占總收入的七成左右,票房收入僅佔三成;而我國則相反,票房收入占近八成。此外,文化品牌同質化問題嚴重,缺少自身特色,雷同的產品造成市場惡性競爭,如影視劇生產跟風現象嚴重,相同題材而製作粗陋的影視劇層出不窮,各地旅遊景點也常出現似曾相識的文化街區和類似的旅遊紀念品。
歐陽友權提出,當前我國的文化品牌呈「兩頭大、中間小」的業態失衡狀態。「兩頭大」是指傳統的老牌子,如國粹等傳統文化的世界認同度高,同時,與新興科技相結合的新品牌,如騰訊、阿里等新媒體、影視娛樂類品牌等成長快;「中間小」是指占絕大多數文化業態的行業品牌少,發展滯後,即資源依賴型的文化行業如文化旅遊、民族民間藝術、傳媒業等佔比很大卻品牌較少。
「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我國文化產品的國際影響力還未達到應有高度。只有將優質內容凝練成文化品牌,才能進一步在國際市場實現快速、有效、大范圍傳播。」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指出。
3、提質升級,加強傳統文化資源的現代轉化
●《意見》提出,要凈化市場環境,建立更加嚴格的市場監管體系,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行為;要清除制約因素,建立產品質量、知識產權等領域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健全黑名單制度,大幅提高失信成本;要制定激勵政策,積極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帶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支持自主品牌發展。
目前來看,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數量優勢明顯。然而當前階段更需要從注重數量到注重質量的轉變,發掘產品背後的內涵與深層價值。「德國八千多萬人口,卻為世界貢獻了兩千多個品牌,許多品牌限量生產,而不是迎合市場、越多越好,這就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品牌意識。」歐陽友權說。
《意見》提出,要「以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為主要內容」,這也是文化領域品牌建設的方向所在。歐陽友權認為,文化品牌的未來發展要拓寬三大路徑:一是注重民族文化資源的現代轉化,二是扶持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意開發,三是品牌培育要有持之以恆的工匠精神,防止急功近利。
善用民族文化資源,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對我國文化「走出去」意義深遠。陳少峰指出,我國在對外品牌塑造和傳播方面不應局限於舉辦大型活動,還應逐步建立包括國家、社會、企業、城市、明星、項目產品等各層面的系列品牌。
「品牌是文化傳播的影響力來源,優質內容則是品牌形成的基礎。」在陳少峰看來,文化「走出去」最重要的是堅持「內容為王」,這就需要形成保護知識產權的氛圍。
實際上,中國文化元素在世界市場很受歡迎,好萊塢的動畫電影《功夫熊貓》《花木蘭》都融入了中國元素,並獲得很高的票房和很好的口碑;而我國卻少有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類似作品,因此不僅要善於運用傳統文化資源,更需要加入創意,並結合市場需求加強現代運營管理。

閱讀全文

與文化品牌影響力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4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0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0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6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